一、介绍一种自制的双腔引流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田,魏少明[1](2017)在《自制式双腔冲洗引流管在腹部术后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引流技术(自制式双腔冲洗引流管)在腹部术后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市售引流管进行引流;观察组15例采用自制式双腔冲洗引流管进行引流,患者引流期间加强病情监测和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护理人员对引流管进行贴标签注明,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的通畅,实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再手术的发生情况,同时评价自制式双腔冲洗引流管在腹部术后肠瘘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4.59±3.78)d、拔管时间(8.08±2.03)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36±4.02)d、(11.13±2.6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5、3.444,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7,P<0.0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应用改良式负压引流技术(自制式双腔冲洗引流管)进行引流,引流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
王平[2](2016)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护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析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实施临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9例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肺癌患者为研究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者经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均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病死率为0%;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55%。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的护理效果较为显着,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许雪峰,吕洋,李剑昂,张磊,辛宝宝,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3](2016)在《自制双腔引流管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自制双腔引流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病人主要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专业组连续收治的93例因胰头良性或恶性肿瘤行PD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放置自制双点固定多位贯穿腹腔冲洗吸引双腔引流管。分析病人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99.2±46.4)min,出血量为(190.8±193.2)m L,术中有8例病人输血,输血量为(2.0±0.2)单位红细胞。无一例出现引流管堵塞、移位。3例引流管处出现红肿、炎性反应,1例出现渗液。随访至术后30 d,57例病人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出院,其余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病人发生胰瘘,其中A级19例、B级3例;2例病人出现胆瘘;5例病人出现DGE;5例病人出现肺部感染;2例病人出现伤口感染。结论自制双点固定多位贯穿腹腔冲洗吸引双腔引流管安全可靠,有效减少了PD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王永亮[4](2014)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提供有益的参考,有效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直肠癌保肛手术(Dixon术)者临床资料共463例,发生吻合口瘘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可能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吻合口瘘组与无吻合口瘘组,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63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38例,发生率为8.21%,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4.8(2-10)天,无一例死亡。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腹泻、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位置及术前合并症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肠梗阻等因素直接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故认为其对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术中是否使用吻合器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无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35例,占92.11%)经引流管引流、抗生素及营养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平均愈合时间为10.7(7-14)天,并顺利出院。3例(7.89%)行手术剖腹探查、暂时性横结肠造口术后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其平均愈合时间为25.3(22-28)天。结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术后腹泻、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位置及术前合并症如糖尿病、肠梗阻、低蛋白等因素是影响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对吻合口瘘的发生影响较小;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术中是否使用吻合器吻合无明显影响。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术前应积极纠正合并症,术中谨慎仔细操作,术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闫晓菲[5](2012)在《预防性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减轻因肛门排便功能副损伤而带来的痛苦及提高患者总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行低位前切除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入选标准为:均成功施行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手术,而施行麦氏手术、Hartman手术者、经肛局部切除术、TEM手术、临时性或永久性结肠造口者除外;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其它影像学检查,并经内镜下取病理后结果证实为直肠癌;术前经纤维结肠镜及肛诊证实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等于8厘米;无伴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均成功随访至前切除术后6个月;施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组均于前切除术后3个月时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闭瘘手术。然后按照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与否分为两组(A组: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B组: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两组各选取30个病例.然后分别对两组在前切除术后2周,3个月,3.5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徐忠法五项十分制评分,造口功能评分表评分,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最后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对。结果:术后2周时,A,B两组的总体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均较差,A组的预防性造口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创伤,而B组糟糕的肛门功能更是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术后3个月时两组病人的肛门功能都得到了较大恢复,且A组病人也渐渐开始适应了造口,但是A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要显着优于B组(PCS躯体健康评分:P=0.001;MCS精神健康评分:P=0.033)。术后3.5个月时,即A组病人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闭瘘术后2周,两组病人的徐忠法五项十分制评分及MCS精神健康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是PCS躯体健康评分结果显示B组的躯体机能综合评分要高于A组(P<0.001)。术后6个月时A组的SF-36评分要显着优于B组(PCS躯体健康评分:P<0.001;MCS精神健康评分:P<0.001),且肛门排便功能的恢复A组也明显优于B组(P=0.001)。两组病人并发症情况如下,A组有一例病人术后发生造口旁疝,B组有3例病人因术后10日左右发生了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因肛门功能被破坏而带来的巨大痛苦,促进病人术后整体的恢复。但是对于是否为了降低术后吻合瘘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避免因较差的肛门功能而造成的以术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失禁等为主要特征的副损害,而需要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常规实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尚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支持。我们认为应该严格掌握临时性造瘘的适应征及慎重选择病例,目前尚不建议常规施行,以使患者达到最大的获益。
朱红娟,刘君美[6](2011)在《“五管法”治疗食管癌破裂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破裂在胸外科急症中发病率很低,临床上误诊率及死亡率却较高,早期诊断及及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们采用"食管缝扎+五管法"对6例食管破裂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5岁。食管破裂的原因为食管异物穿孔1例,餐后剧烈呕吐4例,严
万义荣,钟天[7](2011)在《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应用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可行性。方法40例多种部位体表或深部脓肿病人,采用随机的方法纳入常规切开、引流、换药组(传统组)和切开后一次性人工造口袋引流(造口袋组),比较两组的脓肿愈合时间、体温下降时间、最多更换敷料的次数、平均更换敷料的次数、抗生素使用的天数、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大多数患者院外完成了治疗,特别是授乳的产妇,传统组总更换敷料次数明显多于造口袋组更换造口袋的个数,差异有显着性(P<0.05);脓肿平均愈合时间、体温平均下降时间造口组均少于传统组,差异亦有显着性(P<0.05);抗生素使用的天数和治疗费用也均下降。结论采用一次性人口造口袋行脓肿切开后的引流是一种较方便、经济、实用的方法,可以省去病人的许多麻烦,值得推广使用。
王晓林[8](2011)在《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文中指出胸腔积液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持续引流是目前最常用的胸水引流方法,然而医疗市场缺乏与中心静脉导管配套的胸水引流装置。临床常用的自制闭式引流瓶或普通胸水收集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制作复杂、连接不紧密、易返流污染、舒适性差、临床工作量大等不足。如何降低并预防气液返流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性、减轻临床工作量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应临床需求我科研发了一种新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专利号:ZL 200920255142.7)。较以往引流装置其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均有显着提高。目的:应用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进行胸腔积液引流,通过与临床常用的自制水封式胸水引流瓶引流相比较对其引流的安全性及实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就诊于我科的中等量以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9.1±12.5)岁;KPS评分50~90分,平均(73.8±11.4)分;排除气胸、胸腔感染、漏出性胸腔积液及非恶性肿瘤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整个过程无菌操作。首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引流速度50ml/min,第2次以后每次引流均尽量将胸腔积液引流彻底,胸腔注入药物(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Ⅱ200万单位)后嘱患者翻身变换体位以便药物均匀分布于胸膜腔内并封闭48小时,然后再次彻底引流胸腔积液,24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经B超核实后给予拔出引流管;若24小时引流量大于50ml则待引流结束后再次给予患者胸腔注药(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Ⅱ200万单位),根据引流量反复胸腔注药,顺铂应用总量最多160mg时(共4次胸腔内注射给药,严密注意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评价疗效。对照组:采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和自制水封式引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整个过程无菌操作,引流量、速度、胸腔药物治疗与实验组相同。观察和比较胸腔引流过程中两组胸腔感染、气胸、肺水肿的发生率;比较返流发生率、引流管堵塞发生率、临床耗时等。结果:1气胸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200次,气胸7次,发生率为3.5%,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300次,气胸36次,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过程未出现胸腔感染,胸腔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过程胸腔感染1例,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引流过程中无肺水肿发生,发生率为0%,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过程肺水肿1例,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引流疗效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有效40例,有效率为80%,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有效35例,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返流发生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200次,返流发生6次,返流发生率为3%,对照组50名患者,胸腔积液引流总计300次,返流发生33次,返流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连接口脱落发生率、引流瓶及引流袋墨菲式滴管内细菌阳性率的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连接口连接200次,脱落4例次,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2%;对照组50名,连接口连接300次,脱落30例次,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10%;两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胸腔积液引流200次,引流袋相连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为1.5%;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300次,引流瓶引流袋相连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27例,阳性率为9%;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引流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实验组胸腔积液引流总计200次,引流管堵塞30例次,堵塞发生率15%,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总计300次,引流管堵塞93例次,堵塞发生率3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疏通成功率比较:实验组引流管堵塞30例次,疏通成功27例次,疏通成功率为90%,对照组引流管堵塞93例次,疏通成功62例次,疏通成功率为66.7%,两组堵塞疏通成功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患者满意率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40人乐于接受防逆流引流袋引流,满意率为80%,对照组50名患者,25人乐于接受引流瓶引流,满意率为50%,两组引流装置患者满意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临床耗时比较:实验组50名患者,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52.99±12.5(秒),对照组50名患者,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313.87±66.7(秒),两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实验组气胸发生率为3.5%,对照组气胸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胸腔积液时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更具有安全性。2实验组胸腔感染发生率为0%,对照组胸腔感染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肺水肿发生率为0%,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胸腔感染、肺水肿的发生率无区别,安全性相似。3实验组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似。4实验组返流发生率为3%,对照组返流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胸腔积液时返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减少了导致胸腔感染、气胸的因素,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更具有安全性。5实验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2%,对照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为10%,两组连接口脱落发生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为1.5%;对照组墨菲式滴管内液体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为9%,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装置连接口脱落发生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密闭性、防止逆流污染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更为安全。6实验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15%,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31%,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引流管堵塞疏通成功率为90%,对照组引流管堵塞疏通成功率为66.7%,两组引流管堵塞疏通成功率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管堵塞明显低于对照组,疏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更为通畅,临床应用更便捷、实用。7实验组满意率为80%,对照组满意率为50%,两组引流装置患者满意率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52.99±12.5秒,对照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平均为313.87±66.7秒,两组安装胸水引流装置所耗费时间相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实验组引流舒适,患者易于接受且实验组临床耗时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引流便捷、实用。本研究显示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与自制水封瓶引流相比,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舒适性好、实用性强和安全性好的新的引流装置,且其兼有尿液收集功能.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金宝忠,张立群,倪秀凤,童坚坚,应莲,黄一[9](2011)在《自制双腔与传统负压引流管引流实验性兔脓肿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与传统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家兔背部皮下接种粪便造成皮下脓肿,分别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和传统引流管引流脓肿,观察创面愈合状况,引流物性状以及引流物带菌量。结果: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较传统引流管引流效果好,创面愈合速度快,创面带菌量少(P<0.05)。结论: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能够加快脓肿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
张学伟,王萍,高培跃[10](2003)在《改装一次性集痰器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文中研究指明
二、介绍一种自制的双腔引流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自制的双腔引流管(论文提纲范文)
(2)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自制双腔引流管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新型引流管的制作 |
1.3 手术方式 |
1.4 引流管的术中放置 |
1.5 围手术期管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与剔除病例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吻合口瘘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4.2 吻合口瘘的治疗 |
4.3 吻合口瘘的预防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5)预防性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五管法”治疗食管癌破裂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2 五管的护理 |
2.2.1 胃管 |
2.2.2 胃造瘘管 |
2.2.3 空肠造瘘管 |
2.2.4 纵隔胸腔冲洗引流管 |
2.2.5 胸腔引流管 |
2.3 术后护理 |
3 讨论 |
(7)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 |
3.2 脓肿的切开、引流手段 |
3.3 有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 |
(8)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胸腔积液的穿刺引流及引流装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改装一次性集痰器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制作与使用方法 |
3 优 点 |
四、介绍一种自制的双腔引流管(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制式双腔冲洗引流管在腹部术后肠瘘治疗中的应用[J]. 李田,魏少明. 中国基层医药, 2017(24)
- [2]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护理分析[J]. 王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4)
- [3]自制双腔引流管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疗效分析[J]. 许雪峰,吕洋,李剑昂,张磊,辛宝宝,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08)
- [4]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D]. 王永亮. 兰州大学, 2014(11)
- [5]预防性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D]. 闫晓菲.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6]“五管法”治疗食管癌破裂的护理[J]. 朱红娟,刘君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21)
- [7]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应用体会[J]. 万义荣,钟天. 江西医药, 2011(04)
- [8]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D]. 王晓林.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9]自制双腔与传统负压引流管引流实验性兔脓肿效果比较[J]. 金宝忠,张立群,倪秀凤,童坚坚,应莲,黄一. 口腔医学研究, 2011(01)
- [10]改装一次性集痰器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术[J]. 张学伟,王萍,高培跃. 中华护理杂志,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