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低温活力的测定

玉米种子低温活力的测定

一、玉米种子低温活力测定法(论文文献综述)

高婷婷,李洋,王秀芬,李穆,王敏,孙中生,白英秀,路明[1](2020)在《基于冷浸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种子活力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缺乏适合高通量、高效、实用的测定方法。本研究以1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水浸胁迫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以期能筛选出高效鉴别玉米种子活力差异的冷浸胁迫适合条件。结果表明,从冷浸温度上看,4℃条件下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分别为20.49和38.29%;从冷浸时间上看,冷浸胁迫4℃1 d条件下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91,说明在4℃1 d冷浸胁迫条件下,可有效区分不同玉米品种种子活力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省时、重复性好、成本低等特点,能广泛适用于评价现阶段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为今后选育和筛选高活力玉米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邢彩[2](2020)在《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美好礼物。花卉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花卉产业已经成为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和公认的“黄金产业”。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是影响花卉栽培生产的瓶颈因素,关乎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兴衰,被誉为“农业芯片”。本文对我国大宗化花卉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齐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这些花卉的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活力不齐是影响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的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齐的根本原因。种子籽粒小,不同批次籽种籽粒饱满度不齐、成熟度不一,千粒重差异较大(2.19±0.39g、2.47±0.68g和4.46±0.42g)、生活力不稳定及不同品系遗传性差异是影响美女樱、一串红和天竺葵种子活力的主要原因;2)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发芽期间吸涨吸水过程在8~10h之内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再延长浸泡时间导致厌氧,影响种子活力,发芽率反而降低;3)合理采用催芽技术可以提高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更快、更齐。但要把控好处理强度、时间等技术参数;4)利用过氧化氢、硫酸处理可以改善种皮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但处理时间不得长于15min,硫酸浓度不能大于50%。引发剂PEG-6000处理时间也不宜过长;低浓度GA3、6-BA处理显着提高被测试植物种子活力,促进发芽,但高浓度抑制发芽;5)适度热水浸种处理能够提高被测试植物种子发芽率,处理美女樱种子的最适水温为50℃,一串红为55℃,天竺葵为45℃;6)低温、高湿层积处理可显着增强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处理最适时间依次为40d、30d和40d;7)利用激光和磁场催芽处理的关键因素是处理时间,时间稍长则干扰细胞正常生理活动,起到反作用;8)总结以上各项因素,育种改良、科学栽培及精准清选种子是确保美女樱,一串红,天竺葵种子高活力根本出路。

付丽娜[3](2020)在《小麦发芽期种子内源激素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高活力种子是作物高产的基础,其中种子内源激素与种子活力关系密切。本研究以我国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以及西南冬麦区的71份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不同麦区小麦种子发芽期间的活力差异,通过检测不同发芽时间的种子内源赤霉素、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分析不同麦区内源激素的差异,利用相关性分析检测发芽不同时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影响小麦种子活力关键时间的激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四大麦区小麦品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主根长、鲜重及幼苗长均有较大差异,其中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均最高,分别为47.72g、3.46g和7.25g,黄淮冬麦区活力指数、幼苗长、幼苗鲜重均最低,分别为2.93g、10.66g和6.21g,差异极显着。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活力指数分别为3.23和2.99、幼苗鲜重分别为6.28g和6.88g,差异极显着。地方品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长优于育成品种,但差异不显着。(2)发芽后6-72h,四大麦区种子脱落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同一时期麦区间差异不显着,其中西南冬麦区下降最快,从6h的0.105μg/g下降至48h的0.05μg/g;赤霉素和生长素呈上升趋势,长江中下游冬麦区6h、12h、24h、48h、72h种子赤霉素含量分别为234.57μg/g、236.62μg/g、422.25μg/g、1176.19μg/g、1468.41μg/g,高于其他三个麦区,生长素含量分别为0.09μg/g、0.08μg/g、0.14μg/g、0.57μg/g、1.98μg/g,其中24h、48h、72h生长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三个麦区;西南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子玉米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黄淮冬麦区呈下降趋势。(3)发芽后6-72h,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种子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脱落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育成品种种子赤霉素含量在5个时期均高于地方品种,育成品种6h、12h、24h、48h、72h种子赤霉素含量分别为229.25μg/g、221.40μg/g、392.80μg/g、1019.64μg/g、1355.18μg/g,地方品种分别为162.54μg/g、175.73μg/g、331.99μg/g、846.37μg/g、1236.45μg/g;6-12h种子生长素含量变化平稳且育成品种含量低于地方品种,24h后迅速增加且育成品种含量高于地方品种,育成品种6h、12h、24h、48h、72h含量分别为0.07μg/g、0.07μg/g、0.11μg/g、0.58μg/g、1.69μg/g,地方品种分别为0.11μg/g、0.12μg/g/0.08μg/g、0.45μg/g、0.91μg/g;地方品种玉米素含量上升,育成品种下降,发芽后6h、12h、24h、48h、72h,育成品种玉米素含量分别为1.76μg/g、1.56μg/g、1.63μg/g、1.75μg/g、1.67μg/g,地方品种分别为1.09μg/g、1.25μg/g、1.19μg/g、1.45μg/g、1.37μg/g,育成品种5个时期种子玉米素含量均高于地方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72h,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生长素含量差异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6-12h,48-72h赤霉素含量差异显着,6h、24-48h玉米素含量差异显着,12-24h的脱落酸含量差异显着。(4)发芽24h后种子赤霉素含量与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鲜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0.353、0.251、0.385,均极显着正相关;发芽后12h的脱落酸含量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比为-0.241、-0.198、-0.314,均显着负相关;发芽后24h的种子生长素含量与发芽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307,极显着正相关;发芽后24h玉米素与发芽率相关系数为0.272,72h玉米素含量与主根长的相关系数为0.386,均显着正相关。(5)杂交小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着低于普通小麦;四种激素在种子发芽6-72h内,普通小麦玉米素和生长素含量高于杂交小麦,但48h后,杂交小麦种子激动素含量上升速度高于普通小麦;不同品种间激动素和生长素含量在5个时期均差异显着;杂交小麦与百农矮抗58间,5个时期玉米素和赤霉素含量差异显着或极显着。发芽24h、48h的赤霉素含量与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和0.696、0.604和0.696、0.479和0.569,显着相关;发芽6-72h的玉米素含量与发芽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0.617、0.652、0.540、0.605,与发芽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813、0.816、0.629、0.680,与发芽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13、0.828、0.651、0.709,与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2、0.668、0.653、0.539、0.542,均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发芽48-72h的生长素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0.687和0.733、0.746和0.803、0.755和0.846、0622和0.734。

王晓敏[4](2020)在《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稻生产正逐步向轻简化、机械化等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然而,目前杂交水稻种子质量难以满足水稻轻简化和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即生产上缺少达到高发芽率、高出苗率、高秧苗素质和高均匀度的高活力种子。本文于2017~2019年在差异较大的2个生态点{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永安点,113°37′E,28°09′N,海拔98 m)和湖南省桂东县大塘镇(大塘点,113°93′E,26°08′N,海拔824 m)}下,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838、Ⅱ优416及玖两优华占为材料开展了杂交制种试验和种子活力调控研究,从生态条件、生理特征特性及组学分析等角度研究了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集成并分析了“三三三”制种技术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调控效应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态点水稻齐穗后的温度差异与生产的杂交种子活力差异具有显着相关。齐穗后永安点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均明显高于大塘点。与永安点相比,大塘点种子的发芽率显着增加11.9个百分点,发芽势显着增加10.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显着提高10.2%,活力指数显着提高22.7%,且大田播种育秧的秧苗素质显着高于永安点,苗鲜重增加13.5%,苗干重增加68.8%,茎基宽增加6.5%,苗高增加10.8%。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活力参数与制种齐穗后的温度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关系(r=-0.8917*~-0.9885**)。(2)杂交水稻种子活力水平差异与授粉后籽粒灌浆特性和淀粉积累特征的显着差异有关。与生产种子活力低的永安点相比,大塘点(生产种子活力高)授粉后籽粒的灌浆速率平均降低25.0%(16.7%~33.3%),活跃灌浆期平均增加26.6%(20.8%~32.3%),总淀粉含量提高2.7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提高4.2个百分点。活力高的种子淀粉排列紧密,活力低的种子淀粉排列疏松有空隙。因此,通过选择温度适宜的制种环境适当延缓籽粒灌浆速率和延长活跃灌浆期,有利于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的形成。(3)早授粉颖花和晚授粉颖花形成的杂交种子活力存在显着差异。与晚授粉颖花的种子相比,制种早授粉颖花的种子发芽率增加14.5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12.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18.3%,活力指数提高34.2%。同时,在活力高的种子批中,早授粉颖花和晚授粉颖花的种子活力均显着高于活力低的种子批,其主要表现为晚授粉颖花的种子发芽率增加26.6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26.7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20.9%,活力指数提高39.8%。因此,高活力杂交制种应通过早授粉、养花养粒等措施提高种子批的种子活力。(4)随授粉后天数变化的杂交水稻种子活力指数高值区间小于种子发芽率高值区间。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种子发芽率高值区间(峰值天数±25%)为授粉后16 d~26 d,种子活力指数高值区间(峰值天数±25%)为授粉后17 d~24 d,即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授粉后20 d左右(授粉后17 d~24 d),说明杂交种子适期早收有利于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同步提高。(5)种子活力差异与籽粒灌浆期间代谢组的变化和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关系。不同制种点间授粉后20 d籽粒间具有显着差异的代谢物为59种,其中53种下调代谢产物,6种上调代谢产物;显着差异基因数为5411个,其中下调基因数目为2542个,上调基因数目为2869个,且功能富集达到显着的有2个生物过程和7个分子功能。进一步分析富集的KEGG通路,与生产种子活力低的永安点相比,大塘点(生产种子活力高)授粉后20 d籽粒在三羧酸循环代谢中苹果酸、延胡索酸和异柠檬酸等均出现显着下调,且在糖异生的代谢途径中LOC4347383、LOC4341496、LOC4340640及LOC4337406等基因出现大量上调。(6)根据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集成了以适地制种、适期早收、养花养粒等为特征的“三三三”高活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通过提高黄熟种子(黄色籽粒)的数量和非黄熟种子(绿色籽粒)的质量提高了生产种子批的种子活力。与常规制种技术相比,应用“三三三”制种技术所生产的种子,不仅使种子黄熟度增加6.7个百分点,同时使绿色籽粒的发芽率显着增加9.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显着提高22.3%,最终使生产种子的发芽率增加6.2个百分点,发芽势增加7.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提高19.0%。

夏军[5](2020)在《低温对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转化的影响及激素调控》文中指出低温抑制棉种萌发,引起棉花缺苗断垄、生育时间缩短,造成籽棉产量降低、原棉品质变差。因此,明确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贮藏物质及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寻提高棉花抗低温能力可能途径和技术措施,保证新疆棉花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陆地棉品种新陆早65号(L65)、海岛棉品种新海35号(H3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温度处理:12-15℃、18-21℃和25-28℃(CK),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棉种萌发过程中的萌发特性(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MTG)、贮藏物质(蛋白质Pr、淀粉St、脂肪Ad、总糖ST、葡萄糖Glu、果糖Fru、蔗糖Suc)、关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丙二醛MDA)以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酸ZR、生长素IA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外源100 mg/L GA3调控对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贮藏物质、关键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胁迫对棉种萌发特性和贮藏物质含量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棉种发芽率、发芽势、吸水率、发芽指数及萌发指数与2528 oC(CK)相比,平均降低了26.01%、11.67%、7.66%、12.64、1.48;而MTG平均增加了3.94d;低温胁迫下,棉种的Pr、St、Ad、TS、Glu、Fru和Suc含量分别比CK低2.88%、7.86%、3.64%、8.91%、7.61%、5.43%和2.71%。棉种的发芽率与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吸水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Pr、Ad与吸水率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且TS、Glu、Fru和Suc均与Pr、St和Ad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海岛棉的Pr、St、Ad、TS、Glu、Fru和Suc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分别高陆地棉31.24%、5.35%、35.85%、10.66%、23.20%、20.93%、18.05%。因此,低温胁迫下,海岛棉的棉种通过增强吸水率,加快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增强棉种萌发对低温的抵御能力。2.低温胁迫对棉种膜脂过氧化、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随温度的降低,棉种种胚内的POD、SOD、CAT、LPS活性和ZR、GA3、ABA、IAA含量分别比CK低8.68%、4.71%、3.81%、6.74%、15.16%、14.16%、21.88%和3.28%;而Pro、MDA、H2O2、ZR/ABA、GA3/ABA分别高10.53%、7.59%、5.07%、16.11%和8.33%。海岛棉的SOD、POD、CAT、AMS酶活性以及ZR、GA3、ABA、IAA和Pro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分别高陆地棉45.05%、20.53%、14.06%、4.85%、46.28%、103.93%、41.64%、38.79%、3.59%,而MDA含量低18.26%。此外,棉种内的SOD、H2O2、POD均与ZR、IAA、GA3和ABA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而LPS与ZR、IAA、GA3和ABA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BA、Ad、GA3、CAT、Pr、Fru、Suc、H2O2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因此,海岛棉通过增强保护酶活性,增加贮藏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和活性氧的积累,加快物质的代谢与转换。3.外源调节物质对低温下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8种外源物质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低温胁迫下棉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缩短了MTG,其中以GA3和FL效果较好。100 mg/L GA3处理后GH35和GL65的发芽率、发芽势和GI在1215oC下平均增加了26.50%、7.75%、4;在2528oC下平均增加了5.25%、13%、6.14,MTG降低了0.94d;3.29 mg/L的FL处理后GH35和GL65的发芽率、发芽势和GI在1215oC下平均增加了19.75%、6.50%、0.97,MTG增加了0.22;在2528oC下平均增加了2%、9.25%、2.87,MTG分别降低了0.25d;而20 mg/L的ABA和5.88 mg/L的PA对棉种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大,综合比较后发现外源GA3对低温下棉种的萌发效果较好。4.GA3对低温下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外源GA3处理后,低温胁迫下棉种萌发过程中SOD、LPS活性,ZR、GA3和IAA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81%、3.44%、4.52%、6.11%和3.25%;而POD、CAT、AMS活性、ABA、MDA和H2O2含量以及St,TS和Pr含量分别比对照低4.06%、2.13%、3.27%、3.35%、11.51%、5.50%、1.30%、7.22%和4.77%。相关性分析发现,贮藏物质、内源激素与关键酶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关系,均与GA3和GA3/ABA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ABA、Ad、CAT、H2O2、AMS、GA3和GA3/ABA是GA3影响低温下棉种萌发的关键因素。逐步分析表明,GA3通过降低H2O2含量,增加CAT活性和果糖含量来提高L65的发芽率;而降低GA3/ABA的比例、增加AMS、LPS活性和Suc含量是GA3提高H35发芽率的主要因素。

潘威,杨晓东,乔雨,罗秀,杜景诚,张轲,顾建龙,马文广[6](2020)在《抗冷测定法评价烟草种子活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索抗冷测定法评价烟草种子活力的可行性,以中国主栽的15份不同品种、年份的烟草种子作为材料,研究吸涨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抗冷测定法评价烟草种子活力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于5℃低温吸涨4 d后,在25℃标准发芽第7 d时,以子叶展开、幼苗正常为计数标准统计发芽率,可以评价烟草种子的活力,该发芽率与种子实际出苗率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47 6,高于标准发芽条件下发芽指标与出苗率回归方程的R2,可以准确反映烟草种子在田间的实际出苗表现,并且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李励,张新[7](2018)在《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文中认为通过标准发芽试验、3种低温发芽试验、田间播种试验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活力情况,以寻求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冷测定方法来鉴定玉米种子活力是可行的,8℃的抗冷测定方法更适合用来测定江苏省玉米田间出苗率。

郝奇慧[8](2018)在《玉米种子理化性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2017年在市场上购买的61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按照形状不同将供试玉米种子分为三类,以田间出苗率和抗冷发芽率为标准,对玉米种子理化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明确各性状指标与种子活力关系的条件下,为玉米种子选育良种和种子加工分级等生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千粒重、比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不显着,说明不能通过千粒重和比重判断玉米种子活力的高低;在容重方面,硬粒型玉米种子容重与低温发芽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硬粒型玉米品种中,容重越大的品种,其种子活力越高。三种类型玉米种子中马齿型品种和半马齿型品种的物理扫描特性中的颜色特性与两种发芽率的相关性并不显着,说明不能通过物理扫描特性中的颜色特征来判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情况。在硬粒型玉米种子扫描特性中,G值、B值、L值、H值和灰度值与田间出苗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G值、B值、L值、H值和灰度值越低的硬粒型品种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越高;A值、S值与田间出苗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A值、S值越高的硬粒型玉米种子的种子活力越高;D值、R值、E值与种子活力相关性不显着,说明不能通过D值、R值、E值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情况进行判断。种子宽度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并不显着,说明不能通过宽度对玉米种子活力的高低进行判断。玉米种子总体的长度值与低温发芽率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半马齿型品种长度值与低温发芽率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种子长度越长的玉米种子,其种子活力越高,尤其在半马齿型玉米种子中。玉米供试种子总体的投影面积与低温发芽率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半马齿型供试种子的投影面积与低温发芽率为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种子的投影面积越大的玉米种子,其种子活力越高,半马齿型玉米品种尤其显着。2.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关系: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不显着,说明不能通过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对种子活力的高低进行判断;马齿型玉米种子的脂肪含量与低温发芽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玉米品种类型为马齿型的条件下,玉米种子脂肪含量越高,其种子活力越高。

许昍[9](2018)在《不同品种甜玉米种子活力特性差异比较及适宜精选方法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在我国多地推广种植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鲜食玉米。甜玉米受其胚乳的基因突变的影响,其种子活力较低,田间出苗率低,严重限制甜玉米产业发展。因此对甜玉米活力较低的原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精选方法对解决当前困境具有一定意义。本试验首先测定并比较四个甜玉米品种(60、607、818、金中玉)种子的百粒重、硬度、内含物质转化率、果种皮厚度、种子损伤率,探究基因型导致的品种间的活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品种60种子活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粒重小、油分含量较高、种子损伤率较高;导致品种818种子活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其损伤率高达83.4%;导致品种金中玉种子活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种子内含物质转化率较低;品种607种皮较薄、蛋白质含量少而淀粉含量高,虽初始发芽率较高,但幼苗长势较弱,种子活力水平低下。通过四个品种(60、607、818、金中玉)甜玉米种子标准发芽试验及抗逆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生产应用的活力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标准发芽试验检测得到的种子活力指数只与冷浸处理后发芽率存在显着正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抗逆发芽实验中的活力表现,无法体现特定品种在特定逆境条件下的活力水平。通过传统的筛选、窝眼选、色选、神经网络建模等种子精选分级的手段将高活力种子筛选出来,是提高种子活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将品种60种子按长度≤10.00mm、宽度>8.50mm分别对种子批进行精选,发芽率分别提升11.2%和10.6%,但高活力种子的获选率较低,可能会造成种子浪费。将品种607种子按长度>10.00mm对种子批进行精选,发芽率提升1.0%,获选率高达85.0%。将品种818种子按长度≤10.50mm、厚度≤4.80mm分别对种子批进行精选,发芽率各自提升0.5%与0.7%,获选率可以分别达到84.4%、85.8%。将品种金中玉种子按长度>11.50mm、宽度≤8.00mm、厚度>4.80mm分别对种子批进行精选,发芽率分别提升3.1%、5.4%、6.9%,获选率分别为54.5%、54.7%、16.9%。使用BP神经网络对品种60种子进行精选,最优模型为单隐藏层、使用16个物理指标、将训练集与测试集样本数量分区比例设定为8:2时所建模型。该模型精选后发芽率可提高8.3%,且获选率可以达到92.9%。二元逻辑回归建模对死种子的预测率较低,建模效果不佳。甜玉米种子密度的变异系数较低、种子籽粒较轻、外观形态不规则,比重清选对甜玉米种子发芽率提升效果不明显。使用色选机对四份材料进行精选,在对品种60与金中玉的筛选中表现优异。要保证高活力种子的应用,建议进行种子生产前精选,甜玉米种子精选步骤如下:首先借助Seed Identification(种子形态自动化识别)软件,在加工前确定不同品种适宜的精选指标和参数;之后,将待加工种子经过色选机筛选,去除待加工种子中的霉粒、杂质、破损粒,使种子颜色外观保持均匀一致;最后,加工时设置长孔筛、圆孔筛及窝眼选精选组合,种子批一次性经过三道尺寸筛选工序。

李励,张新[10](2018)在《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用标准发芽试验,3种低温发芽试验和田间播种试验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活力情况,以寻求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冷测定来鉴定玉米种子活力是可行的,8℃的抗冷测定方法更适合用来测定玉米田间出苗率。

二、玉米种子低温活力测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种子低温活力测定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冷浸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不同玉米品种田间出苗率分析
    1.2 不同玉米品种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发芽情况
    1.3 不同水浸温度、时间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田间试验
    3.3 标准发芽
    3.4 不同冷浸胁迫温度和时间筛选发芽
    3.5 统计分析
作者贡献

(2)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2.1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2.2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3 植物种子学研究进展
        1.3.1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3.2 种子休眠机制与调控
        1.3.3 休眠种子的催芽处理
        1.3.4 测试植物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种子的消毒与发芽
    2.3 种子活力的测定
    2.4 不同催芽处理方式
        2.4.1 不同化学法处理方式
        2.4.2 不同物理法处理方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3种植物种子发芽期间吸水动态
    3.2 不同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3.3 不同化学法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3.1 用过氧化氢(H_2O_2)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3.2 用硫酸溶液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3.3 用PEG-6000 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GA3 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3.5 不同浓度6-BA溶液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3.6 不同化学处理方法间的比较
    3.4 不同物理法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3.4.1 不同温度热水浸种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3.4.2 低温、高湿沙基层积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3.4.3 不同时间激光处理对3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3.4.4 不同强度、不同时间磁场处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3.4.5 不同物理处理方法间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小麦发芽期种子内源激素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2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1.3 自然老化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 激素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1.4.1 赤霉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2 脱落酸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3 生长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4 细胞分裂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5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态区小麦种子活力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表型统计
    2.4 实验设计
    2.5 实验统计分析
    2.6 结果与分析
        2.6.1 种子活力指标分析
        2.6.2 不同麦区种子活力差异分析
        2.6.3 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种子活力比较
        2.6.4 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种子活力差异分析
    2.7 讨论
第三章 小麦种子发芽期内源激素变化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激素检测类别
    3.3 样品处理及激素测定
        3.3.1 仪器与试剂
        3.3.2 色谱条件
        3.3.3 样品前处理
        3.3.4 标准曲线绘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标准曲线方程
        3.4.2 样品激素检测结果分析
        3.4.3 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及差异分析
    3.5 不同类型品种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差异分析
    3.6 种子发芽不同时期内源激素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
    3.7 讨论
第四章 杂交小麦发芽期内源激素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1 实验材料
    4.2 激素检测类别
    4.3 样品处理及激素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品种种子活力分析
        4.4.2 发芽不同时期四种激素变化趋势分析
        4.4.3 四个品种不同时期激素含量的方差分析
        4.4.4 不同时期内源激素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种子活力的定义及其演变
    1.2 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
    1.3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1.3.1 品种和制种组合
        1.3.2 种子生产地点
        1.3.3 种子发育期间的温度
    1.4 种子高活力形成的生理基础
        1.4.1 籽粒灌浆特性及淀粉积累特征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2 酶蛋白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1.4.3 种子活力代谢组和转录组的研究
    1.5 种子活力的生产调控措施
        1.5.1 栽插密度
        1.5.2 赤霉素的施用
        1.5.3 化学调控
    1.6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齐穗后温度变化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形成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地点间齐穗后的温度
        2.2.2 室内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差异分析
        2.2.3 大田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差异分析
        2.2.4 齐穗后温度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2.3 讨论
        2.3.1 不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2.3.2 齐穗后的温度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第3章 不同活力水平杂交水稻种子灌浆特性及淀粉积累特征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早授粉颖花和晚授粉颖花的种子活力
        3.2.2 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灌浆特性
        3.2.3 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淀粉含量
        3.2.4 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淀粉结构
    3.3 讨论
        3.3.1 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灌浆特征差异
        3.3.2 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淀粉含量和结构的差异
        3.3.3 杂交水稻强、弱势粒的种子活力
第4章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杂交水稻种子的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种子活力
        4.2.2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种子的抗逆能力
        4.2.3 不同制种地点授粉后20 d种子的代谢组分析
        4.2.4 不同制种地点授粉后20d种子的转录组分析
    4.3 讨论
        4.3.1 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
        4.3.2 授粉后不同收获天数种子的抗氧化系统酶活力
        4.3.3 杂交水稻授粉后20 d种子的糖代谢途径
第5章 制种技术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调控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和制种组合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三三三”制种技术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5.2.2 “三三三”制种技术对种子黄熟度的影响
        5.2.3 “三三三”制种技术对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种子活力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三三三”制种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3.2 杂交水稻种子批中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种子活力的差异
        5.3.3 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收获的感官指标
        5.3.4 赤霉素养花的调控措施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1.1 齐穗后的温度变化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形成的影响
        6.1.2 高活力杂交水稻种子的灌浆特性和淀粉积累特征
        6.1.3 高活力杂交水稻种子批中强、弱势粒的质量特征
        6.1.4 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
        6.1.5 不同制种地点授粉后20 d籽粒的糖代谢途径
        6.1.6 “三三三”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调控效应
    6.2 创新点
        6.2.1 提出强、弱势粒的质量是种子批活力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6.2.2 应用组学视野明确了糖代谢是种子活力形成中的重要代谢途径
        6.2.3 初步阐明“三三三”杂交水稻高活力种子生产技术的机理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低温对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转化的影响及激素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低温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2 低温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转化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4 外源调节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研究技术路线
    4.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低温胁迫对棉种萌发特性、贮藏物质的影响
    1.试验材料
    2.试验设计
        2.1 试验方法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棉种萌发过程中吸水特性的变化
        3.2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3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Pr、St、Ad的影响
        3.4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TS、Glu、Fru、Suc的影响
        3.5 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特性与贮藏物质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低温胁迫对棉种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2.2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Pro、MDA和 H2O2 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AMS、LPS活性的影响
        2.4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5 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比例的影响
        2.6 膜脂过氧化、代谢酶活性、内源激素与萌发率的相关性分析
        2.7 膜脂过氧化、代谢酶活性、内源激素与贮藏物质含量的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
    3.讨论
第四章 外源调节物质对低温下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物质对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的GA_3及其抑制剂PA对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的FL及其抑制剂ABA对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3.讨论
第五章 GA_3对低温下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GA_3 对低温胁迫下棉种过氧化清除能力的影响
        2.2 GA_3 对低温胁迫下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3 GA_3 对低温胁迫下棉种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
        2.4 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
    3.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1.1 低温胁迫对棉种萌发特性和贮藏物质含量的影响
        1.2 低温胁迫对棉种膜脂过氧化、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3 外源调节物质对低温下棉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1.4 GA_3 对低温下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抗冷测定法评价烟草种子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标准发芽处理
        1.2.2 种子的抗冷测定
        1.2.3 漂浮育苗种子出苗率检测
        1.2.4 差异显着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发芽结果与出苗率
    2.2 抗冷测定法烟草种子活力检测结果
        2.2.1 温度对抗冷测定结果的影响
        2.2.2 低温吸涨时间对抗冷测定结果的影响
        2.2.3 抗冷测定结果与出苗率的回归分析
        2.2.4 抗冷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验证
3 结 论

(7)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老化。
        1.2.2 标准发芽试验。
        1.2.3 低温发芽试验。
        1.2.4 田间出苗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8)玉米种子理化性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种子活力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1.2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1.3 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1.1.4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
        1.2.1 玉米种子的千粒重
        1.2.2 玉米种子的容重
        1.2.3 玉米种子的比重
        1.2.4 玉米种子的物理扫描特性
    1.3 玉米种子的化学组成
        1.3.1 淀粉
        1.3.2 蛋白质
        1.3.3 脂类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器材及用具
    2.3 试验方法
        2.3.1 玉米种子发芽试验
        2.3.2 玉米种子的物理特性的测定方法
        2.3.3 玉米种子化学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2.3.4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玉米种子发芽率分析
        3.1.1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标准发芽率
        3.1.2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低温发芽率
        3.1.3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田间出苗率
    3.2 供试玉米品种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1 供试玉米样品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2 供试玉米种子容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3 供试玉米种子比重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分析
        3.2.4 玉米种子扫描特性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1 玉米种子淀粉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2 玉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3.3.3 玉米种子脂肪含量与种子活力的相关分析
4.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供试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
        4.1.2 玉米种子物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1.3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不同品种甜玉米种子活力特性差异比较及适宜精选方法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甜玉米简介及其面临的突出问题
        1.1.1 甜玉米简介
        1.1.2 甜玉米产业面临的现状
    1.2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1.2.1 种子活力简介
        1.2.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1.3 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
    1.4 种子精选分级研究进展
        1.4.1 传统种子精选技术
        1.4.2 新型无损种子检测技术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标准发芽试验
        2.2.2 种子硬度测定
        2.2.3 种皮厚度测定
        2.2.4 种子物质转化率
        2.2.5 种子损伤测定
        2.2.6 种子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甜玉米品种标准发芽试验结果对比
        2.3.2 不同甜玉米品种种皮厚度、种子损伤率对比
        2.3.3 不同甜玉米品种百粒重、贮藏物质含量、种子贮藏物质率对比
    2.4 小结
第三章 甜玉米种子在不同逆境下活力差异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品种
    3.2 试验方法
        3.2.1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
        3.2.2 盐胁迫处理
        3.2.3 干旱胁迫处理
        3.2.4 低温冷浸处理
        3.2.5 种子活力指标的测定及计算
        3.2.5.1 发芽率(germinationpercentage,GP)、简易活力指数(simplevigorindex,SVI)
        3.2.5.2 相对发芽率(relativegerminationpercentage,RGP)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四个品种的标准发芽试验
        3.3.2 不同品种在不同逆境处理条件下的活力表现
        3.3.3 使用隶属函数法评价4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综合抗逆能力
        3.3.4 逆境处理后种子发芽率与标准发芽试验的相关性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甜玉米种子精选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所需仪器设备及软件
        4.2.2 试验步骤
        4.2.2.1 图像采集
        4.2.2.2 图像预处理
        4.2.2.3 种子形态物理指标的参数提取
        4.2.2.4 发芽试验
        4.2.2.5 测量生理指标及鲜重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四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物理指标描述性统计及其与种子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4.3.2 四个甜玉米品种按单指标精选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二元逻辑回归的品种60甜玉米种子精选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数据处理方法
    5.3 各项物理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
    5.4 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分析
    5.5 使用二元逻辑回归进行建模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甜玉米种子不同精选技术的比较研究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所需仪器设备
        6.2.1.1 筛选
        6.2.1.2 窝眼选
        6.2.1.3 比重清选
        6.2.1.4 色选
        6.2.2 标准发芽试验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品种60的精选验证及色选、比重选发芽情况
        6.3.2 品种607的精选验证及色选、比重选发芽情况
        6.3.3 品种818的精选验证及色选、比重选发芽情况
        6.3.4 品种金中玉的精选验证及色选、比重选发芽情况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的原因
    7.2 甜玉米种子逆境条件下的活力表现及适宜的活力检测方法
    7.3 甜玉米种子适宜的精选参数及精选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10)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仪器设备
    1.2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种子老化
    2.2 标准发芽试验
    2.3 低温发芽实验
        2.3.1 KWS公司低温发芽试验
        2.3.2 利马格兰公司低温发芽试验
        2.3.3 改进低温发芽试验
    2.4 田间出苗实验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标准发芽试验各项指标的分析
    3.2 实验室结果与大田出苗结果相关分析
    3.3 标准发芽试验发芽率、抗冷测定发芽率与大田出苗率的比较
    3.4 三种抗冷测定发芽率与大田出苗率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四、玉米种子低温活力测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冷浸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研究[J]. 高婷婷,李洋,王秀芬,李穆,王敏,孙中生,白英秀,路明. 分子植物育种, 2020(23)
  • [2]三种花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催芽研究[D]. 邢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小麦发芽期种子内源激素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D]. 付丽娜.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4]杂交水稻种子高活力形成机制及调控技术研究[D]. 王晓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5]低温对棉种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转化的影响及激素调控[D]. 夏军.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抗冷测定法评价烟草种子活力[J]. 潘威,杨晓东,乔雨,罗秀,杜景诚,张轲,顾建龙,马文广. 江苏农业学报, 2020(02)
  • [7]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J]. 李励,张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1)
  • [8]玉米种子理化性状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D]. 郝奇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9]不同品种甜玉米种子活力特性差异比较及适宜精选方法的选择[D]. 许昍.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10]玉米种子的低温活力测定[J]. 李励,张新. 种子世界, 2018(04)

标签:;  ;  ;  ;  ;  

玉米种子低温活力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