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站中的应用

浅谈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站中的应用

一、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所中应用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焦在滨[1](2004)在《青藏铁路配(变)电所馈线保护测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统称为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广泛应用于铁路配电系统中。采用这种系统时,供电线路的保护和故障定位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常规的保护能够有效地实现一般铁路配电所馈线的保护。由于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地处高原、电源稀缺,在某些变电所退出运行的情况下,不得已采用超长距离供电以保障对沿线负荷的电力供给,因此,超长距离供电线路的保护与故障定位问题值得研究。 本文首先应用等效集中电容对分布参数输电线路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并提出了根据故障点位置不同而采用不同线路模型的故障定位原理;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原理能够满足对超长距离供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进行定位的要求。 其次,利用Matlab工具软件对青藏铁路超长距离供电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常规的电流保护不能有效地保护超长距离供电线路全长的结论。 第三,通过对大量仿真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负序电流分量和线路阻抗角变化的保护原理,并对整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最后,针对铁路配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技术的现状,开发了基于先进软硬件技术的馈线保护测控装置。

张永杭[2](2010)在《铁路10kV配电所自动化系统方案及改造施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铁路10kV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包括自动化控制保护系统的组成、保护配置及相应功能;并以大朗10kV配电所自动化改造施工为例,介绍既有所改造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出现故障的处理。

徐根厚[3](2010)在《铁路电缆贯通线继电保护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电缆线路在城市配电网的应用中体现出了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在铁路贯通线中也尝试采用全电缆的模式。采用全电缆时,电缆的对地电容电流是架空线线路的几十倍,导致单相接地故障电弧难以自熄,尤其在铁路贯通线中由于线路较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有必要对采用全电缆的贯通线中性点接地方式、继电保护进行研究;电缆在使用之初,多认为电缆故障一定为永久性的,但在城市配电网运行实践中发现,电缆故障有很大程度上是瞬时故障,因此有必要投入重合闸和备自投提高铁路供电的可靠性。本文首先在对配电所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贯通线的特点,提出了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的方式。并对小电阻接地系统进行了单相短路计算与EMTDC建模防真,结合仿真数据对全电缆贯通出线进行了保护配置与整定。其次,由于电缆线路单位长度等效电容值较大,单相接地短路时,断路器跳闸将故障线路切除后,非故障相电缆线路电容存储很大的电场能量,使线路很长时间残存很高的电压,可能对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电缆残余电荷对系统操作过电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影响重合闸过电压的因素,论证采用重合闸的可行性。根据发生短路故障时电缆线路中的过电流值,分析其对电缆线路和电缆网络中变压器的影响。最后,如果在全电缆线路中路中可以使用重合闸,那么在全电缆线路中也可以使用备自投,除了应用自动重合闸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还可以投入备自投来恢复对贯通线的供电,但必须注意备投和重合闸的配合逻辑。

高泽远[4](1976)在《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所中应用的探讨》文中提出对于供电线路的相间短路,铁路既有配电所多用定时限或反时限过电流进行保护。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供电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配电所的规模越来越大,继电保护也就越来越加完善。目前一些新建10 (6)千伏配电所,有的已开始装设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过流一起构成线路的相间短路保护。欲使电流速断保护更好地发挥作用,正确地使用和合理地整定是一个关键,因此,这也就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韩旭东[5](2005)在《青藏铁路超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青藏铁路的建设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青藏铁路沿线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导致电源稀缺,因此青藏铁路电力贯通线的供电距离较一般铁路配电系统电力贯通线长,最长供电距离达到330km。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就需要在其跨区供电时,投入串联补偿装置。同时,青藏铁路沿线地理、气候情况复杂,过渡电阻将无法预测。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提出合理的保护方案,消除过渡电阻和串联补偿的影响,实现保护的正确、及时动作。 本文首先从铁路配电系统结构、特点、运行方式以及继电保护现状出发,根据青藏铁路的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建立了沱沱河负荷区域模型和纳沱线模型。 接着,对青藏铁路电力贯通线进行了故障仿真,研究了电流、电压、阻抗角、线路阻抗等特征量及其变化规律,为讨论保护配置方案提供支持。 其次,针对青藏铁路电力贯通线正常和跨区两种供电方式,本文重点讨论了几种保护配置方案,(1)若采用电流保护,仿真结果表明:在正常供电时,无法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跨区供电时,无法消除过渡电阻和串联电容补偿的影响,即在两种供电方式下都无法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因此在青藏铁路电力贯通线上设置电流保护是不合适的。(2)进行了基于阻抗角变化的保护原理分析,由于阻抗角在故障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范围,因此不能选择基于阻抗角变化的保护原理。(3)若采用阻抗保护,仿真结果表明:在正常供电方式下,可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实现保护完全正确的动作;在跨区供电方式下,可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但无法消除线路中间串联电容补偿对保护的影响,保护在特定的区段内将发生误动。 另外,提出了两种阻抗保护方案的完善方法,(1)线路首端进行集中补偿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保护在跨区供电方式下完全正确的动作。(2)基于Agent的广域协调保护法。对各Agent的协调配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由于PSCAD仿真软件没有通信平台而无法实现仿真验证,但本方案原理上是可行性的。 最后对青藏铁路阻抗保护进一步完善和保护测控装置的设计进行了展望。

许江[6](2015)在《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调试维护》文中研究指明电气化铁道发展历程已经有五十余年,尤其是近几年高铁的迅猛发展,高铁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虽然自动化系统在客专中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然存在工程设计方案不合理、整定配置方案不完善以及维护重点不突出等不足,暴漏出现行设计方式和现场施工、用户维护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目前工程设计方面存在多种设计方案,这些方案虽然能够满足自动化系统基本要求,但是每种方案均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在客专供电方式发生变化时,自动化系统整定配置方案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供电方式的需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工作是:1、结合现场情况系统阐述了工程设计步骤和内容,通过对目前现场几种典型的高铁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方案,从差动回路、断路器控制回路入手,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差动回路设计方案和断路器控制回路设计方案。2、阐述自动化系统的整定配置原则,结合高铁自动化系统运行实际情况,在正常供电方式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各种解列、交叉等供电方式情况,优化牵引变电所整定配置方案,确保牵引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根据现场运营情况,不仅要保证自动化系统重要信息正确上送,同时还要能够过滤一些日常产生较多操作信息,从而提出一种较为实用合理的监控系统配置和遥信信息消抖延时整定配置。3、系统分析自动化系统调试内容,优化调试方案;由于自动化系统信息量大,需要维护人员有很全面的技术知识,为了便于运营单位方便快捷使用自动化系统设备,本文着重介绍高铁中自动化系统维护要点。本论文根据电气化铁道自动化系统现场运行实际情况,优化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整定配置以及工程调试和维护内容。

李延亮[7](2017)在《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尤其是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和微机保护装置、智能监控系统的飞速发展,为铁路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铁路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因此,对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尤其是微机监控、智能监控技术等应用到铁路变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以实现铁路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综合化、结构微型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提高铁路变配电所运行效率,提升变配电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无人看守。铁路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采用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全分布、开放式系统结构,其组成部分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间隔层的分散保护测控单元;其二是站控层的主控单元;其三是后台监控系统。各装置可以独立完成对主设备的保护和监控,各个系统功能不依赖网络而实现,可以完成独立。通过调研我国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运行情况,结合电气设计及施工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这种新型的铁路35/10kV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结构分为三层:变配电所管理层、单元层、单元层。其中变配电所管理层则主要为所内的管理机,单元层主要为DSP数据库控制器及开关量输出板。变配电所中不设置传统意义上的主控室,而是将变配电所管理层和单元层设备设置在同一个高压室中。这样既节省了房屋面积,又降低了屏蔽双绞线或多模光纤的敷设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及施工难度。在分析铁路变配电所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机构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远程通信技术、Internet技术等实现了远程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实现监控信息的便捷交换。

关韶玉[8](2018)在《全并联AT牵引网新型保护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牵引网是铁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庞大且直接裸露于自然环境中,极易受到风雨雷鸟兽的侵扰而发生各种故障。而在既有牵引网保护方案中,牵引网任意一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供电臂跳闸,扩大事故停电范围。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隔离并排除牵引网故障,最大限度地保证牵引网持续稳定地供电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进一步优化牵引网继电保护方案,最大限度缩小失电范围,提高牵引网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研究既有AT牵引网保护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牵引网各种故障类型中故障电压、电流的特征,结合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电流差动保护等情况,论证了一种应用于AT供电系统的分布式电流差动保护方案。该方案以牵引网低电压启动为特征,应用了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实现了每一个AT段中每条线路的单独保护功能,达到了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分布式AT牵引网测控模型,开展了牵引网短路故障的仿真,分析了T-R、F-R、T-F短路故障的数据,验证了分段分布式电流差动保护的选择性。利用模拟实验台进行验证,统计与分析了各个AT段的保护装置故障判别出口时间,验证了分段分布式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时间小于现有保护设备的动作时间。通过仿真验证与实验验证,验证了以低压启动为特征的差动保护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为牵引网继电保护方案提供重要参考。论文最后就电流差动保护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故障记录以及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对整个保护系统的构件有重要意义。

李伟华[9](2006)在《S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的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自闭/贯通线路肩负着为铁路沿线自动闭塞信号及车站负荷等提供电源的艰巨任务,一旦发生故障会影响铁路正常运输,严重时将会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自闭/贯通线路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而自闭/贯通线路受其使用环境的影响又极易发生故障,且故障查找、维修极其不便,这样对故障点的及时、准确定位就显得特别重要。现有方法及产品由于误差较大,远不能满足线路实际运行的需要。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针对自闭/贯通线路及故障特点,在分析和比较现有几种典型故障定位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S注入法”的改进方案,即将其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自闭/贯通线路故障的测距与定位。 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自闭/贯通线仿真模型,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各模块参数的计算及设置原则,在此基础上仿真确定了信号源容量及信号频率范围,研究了“S注入法”所注特定信号在系统各因素下的变化规律,首次系统分析了不同结构线路模型、不同故障工况下“S注入法”的适应性情况,得出了信号电流分布主要受系统容性、感性及过渡电阻影响的结论,表明过渡电阻较低时能用于几乎所有结构形式的线路中进行定位,较高时仍可用于架空线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且可通过增大信号源功率或停电注入增强其适应性,证明了“S注入法”在自闭/贯通线故障定位中的确具有较强适应性。 给出了一种基于注入法的自闭/贯通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方案,将相间短路故障定位嵌入设计组成了更完善的自闭/贯通线故障定位系统,介绍了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将理论和仿真相结合,研究与解决了系统中的相间短路故障识别、节电供电方式及系统通信网络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系统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可对铁路自闭/贯通线路的故障测距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与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张博[10](2021)在《高铁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运用探讨》文中认为为了确保高铁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加强高铁电力系统的建设,尤其是要确保高铁10 kV配电所的供电质量,从而保障铁路信号、通信、桥梁等设施的供电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高铁10 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其运用要点,旨在更好地推动高铁建设的综合发展。

二、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所中应用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所中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铁路配(变)电所馈线保护测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铁路配电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1.1.1 铁路配电所主接线图
        1.1.2 铁路配电系统的特点
    1.2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方式的特点
    1.3 青藏铁路配电系统概况
    1.4 铁路配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的现状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超长距离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原理与仿真
    2.1 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
        2.1.1 模型一 --初步判断故障点位置
        2.1.2 模型二 --C段故障的定位
        2.1.3 模型三 --D段故障的定位
        2.1.4 模型四 --A段故障的定位
        2.1.5 故障定位方案的实现
    2.2 故障定位原理的仿真
        2.2.1 超长线路特点与供电系统模型
        2.2.2 故障定位仿真
        2.2.3 不同长度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的仿真
第3章 保护测控装置的保护原理与配置
    3.1 基本保护配置
        3.1.1 带低压启动的电流保护
        3.1.2 合闸后加速保护
        3.1.3 过负荷保护
        3.1.4 零序过电压保护
        3.1.5 自闭贯通线路的低电压保护
        3.1.6 负序电流保护
        3.1.7 基于线路阻抗角变化的保护
    3.2 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
        3.2.1 馈线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3.2.2 自闭贯通线路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3.2.3 自闭贯通线路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3.2.4 简易母线保护
        3.2.5 故障段判别
    3.3 超长距离供电运行方式下稳态短路计算
    3.4 超长距离供电运行方式下保护动作仿真
        3.4.1 基本故障仿真
        3.4.2 存在过渡电阻情况下的故障仿真
        3.4.3 故障分量的仿真
        3.4.4 不同负荷和功率因数情况下末端故障时故障分量的仿真
        3.4.5 小结
第4章 保护与测控功能的实现
    4.1 交流和信号插件的设计
        4.1.1 电源模块
        4.1.2 模拟量输入模块
        4.1.3 出口模块
    4.2 保护测控插件的设计
        4.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 数据处理模块
        4.2.3 开入量输入/输出模块
        4.2.4 通信模块
    4.3 软件开发工具概述
    4.4 保护算法
        4.4.1 傅立叶算法
        4.4.2 改进傅立叶算法
    4.5 频率测量算法
    4.6 各保护测控功能实现
        4.6.1 主程序和中断程序
        4.6.2 带低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4.6.3 低电压保护
        4.6.4 重合闸元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2)铁路10kV配电所自动化系统方案及改造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10kV配电所自动化方案
    1.1 传统变配电所与自动化系统变配电所的对比
    1.2 综合自动化控制保护系统的组成
    1.3 保护配置及相应功能
2 既有配电所自动化改造施工方法
    2.1 大朗1 0 k V配电所改造概况
    2.2 自动化改造施工方法
3 改造施工中出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4 结语

(3)铁路电缆贯通线继电保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缆在铁路贯通线中应用现状及前景
    1.2 电缆和架空线电气特性比较
        1.2.1 电缆物理结构介绍
        1.2.2 电缆和架空线电气特性参数对比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
    2.1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
    2.2 中性点不接地
    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2.4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2.5 铁路全电缆贯通线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第3章 单相接地故障短路计算及仿真分析
    3.1 小电阻接地系统短路计算
        3.1.1 较短电缆线路短路计算
        3.1.2 较长电缆线路短路电流计算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外部电源及系统参数
        3.2.2 电缆模型的建立
        3.2.3 中性点电阻接入方式及阻值的选择
    3.3 全电缆贯通线故障仿真
        3.3.1 全电缆相间故障仿真
        3.3.2 全电缆贯通线接地故障仿真
第4章 全电缆贯通线保护配置及整定
    4.1 带低压启动的电流保护
        4.1.1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
        4.1.2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4.2 贯通出线回路单相接地短路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
        4.2.1 零序过流Ⅰ段保护的整定
        4.2.2 零序过流Ⅱ段保护的整定
        4.2.3 贯通调压器柜高压开关整定
    4.3 全电缆贯通线送电分合闸时电压波动和继电保护时限配合
        4.3.1 线路合闸电压电流波动仿真
        4.3.2 线路分闸电压电流波动仿真
第5章 全电缆贯通线重合闸的应用
    5.1 重合过电压的产生机理
    5.2 影响重合闸过电压的主要因素
        5.2.1 接地方式对残余电压的影响
        5.2.2 中性点电阻阻值对残压的影响
        5.2.3 电缆线路长度和合闸角对过电压的影响
        5.2.4 二贯及线路负荷对重合过电压的影响
        5.2.5 并联电抗对重合过电压的影响
        5.2.6 电缆绝缘水平校验
    5.3 重合闸过电流对电缆和变压器的影响
    5.4 全电缆贯通线重合闸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5.4.1 重合闸的动作逻辑
        5.4.2 重合闸时间的整定
第6章 备自投在全电缆贯通线系统中的应用
    6.1 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及基本要求
    6.2 备自投的方式及其工作原理
        6.2.1 所内备自投运行原理
        6.2.2 邻所备自投的运行原理
    6.3 备自投的配合和时间的整定
        6.3.1 所内备投和邻所备投的配合
        6.3.2 邻所备投和重合闸的配合
        6.3.3 备自投时间的整定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青藏铁路超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铁路配电系统结构及特点
        1.2.1 铁路配电系统的结构
        1.2.2 铁路配电系统的特点
    1.3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故障特点
    1.4 青藏铁路配电系统概况
    1.5 铁路配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现状
    1.6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所做的工作
第2章 青藏铁路运行情况及线路模型
    2.1 青藏铁路配电系统各种参数
    2.2 青藏铁路的运行情况
        2.2.1 贯通线修建范围
        2.2.2 贯通线运行方式
    2.3 超长距离供电线路的特点
    2.4 线路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藏铁路配电系统故障仿真
    3.1 线路正常供电时的故障仿真
        3.1.1 短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仿真
        3.1.2 线路阻抗角仿真
        3.1.3 线路阻抗的仿真
    3.2 线路跨区供电时的仿真
        3.2.1 对短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仿真
        3.2.2 线路阻抗角仿真
        3.2.3 线路阻抗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保护配置方案
    4.1 保护配置的基本要求
    4.2 电流保护
        4.2.1 电流保护原理
        4.2.2 正常供电时电流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4.2.3 跨区供电时电流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4.3 基于阻抗角变化的保护分析
    4.4 阻抗保护
        4.4.1 阻抗保护原理
        4.4.2 串联电容补偿对阻抗保护的影响
        4.4.3 过渡电阻对阻抗保护的影响
        4.4.4 线路阻抗的测量
        4.4.5 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
        4.4.6 正常供电时阻抗保护动作分析
        4.4.7 跨区供电时阻抗保护动作分析
        4.4.8 跨区供电时距离保护方案的完善
    4.5 青藏铁路各种线路参数下保护的仿真验证
    4.6 青藏铁路贯通线(青海段)保护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和完成的论文

(6)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调试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优化方案
        1.4.2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整定配置优化方案
        1.4.3 优化变电所自动化系统调试方案
        1.4.4 变电所自动化运行维护特点
第2章 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
    2.1 工程设计规范概述
    2.2 工程设计所需原始资料
    2.3 工程设计中智能设备接口处理
    2.4 工程设计内容
        2.4.1 总体分析及总体设计
        2.4.2 保护测控盘设计
        2.4.3 监控盘设计
        2.4.4 元器件选型设计
        2.4.5 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
    2.5 小结
第3章 牵引所自动化系统整定配置
    3.1 整定配置原则
    3.2 AT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整定计算
        3.2.1 主变单元整定计算介绍
        3.2.2 馈线单元整定计算
        3.2.3 当地监控系统整定配置方案的优化
        3.2.4 遥信信号开入整定配置的优化
    3.3 优化AT供电方式保护配置
        3.3.1 优化牵引变电所保护配置
        3.3.2 优化AT所保护配置
        3.3.3 优化分区所保护配置
    3.4 小结
第4章 牵引所自动化系统调试
    4.1 实验标准
    4.2 单元调试
    4.3 系统调试
    4.4 自动化与调度联调试验
    4.5 小结
第5章 牵引所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
    5.1 间隔层设备故障维护
    5.2 网络层故障维护
    5.3 站控层设备故障维护
    5.4 日常检修注意事项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2.1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2.1.1 间隔层通信采用现场总线系统结构
        2.1.2 间隔层通信采用以太网系统结构
    2.2 新型的铁路35/10KV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结构
        2.2.1 新型铁路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2.2.2 新型铁路变配电所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
    2.3 配电所电力监控INTERNET解决方案
第3章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3.1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功能
    3.2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3.2.1 实时监测功能模块
        3.2.2 继电保护功能模块
        3.2.3 实时监控数据流程
        3.2.4 历史数据模块
        3.2.5 打印报表模块
    3.3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态化设计
        3.3.1 实时监控画面的组态设计
        3.3.2 报表的组态设计
第4章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监控系统软件WEB功能设计分析
    4.1 网页技术的应用
        4.1.1 网页技术在配电网监控系统中应用概述
        4.1.2 动态和静态网页技术在配电所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4.2 基于WEB的配电所监控程序多层结构
    4.3 基于WEB的配电所监控程序设计
第5章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监控系统远程数据库访问设计
    5.1 远程数据库访问技术
    5.2 配电所监控系统远程数据库访问程序
第6章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监控系统通信功能设计
    6.1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的选择
        6.1.1 可靠性分析
        6.1.2 经济性分析
    6.2 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监控系统通信规约与实现
        6.2.1 poling规约
        6.2.2 polling规约的socket通信机制实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全并联AT牵引网新型保护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牵引网既有保护与故障分析
    2.1 牵引网既有保护测控原理与整定计算
        2.1.1 牵引网线路保护原理
        2.1.2 整定计算
        2.1.3 既有牵引网保护方案
    2.2 全并联牵引网的故障分析
        2.2.1 接触线-钢轨(T-R)短路故障分析
        2.2.2 负馈线-钢轨(F-R)短路故障分析
        2.2.3 接触线-负馈线(T-F)短路故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流差动保护
    3.1 电流差动保护原理
    3.2 互感器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
        3.2.1 不平衡电流对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
        3.2.2 CT、PT二次侧断线造成的影响
        3.2.3 CT误差对差动保护造成的影响
    3.3 对地电容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3.4 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方程整定计算
        3.4.1 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方程整定
        3.4.2 带制动特性的动作方程整定
    3.5 牵引网分段分布式电流差动保护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并联AT牵引网测控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4.1 AT牵引网测控模型的建立
        4.1.1 AT牵引网导线仿真模型
        4.1.2 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
        4.1.3 自耦变压器仿真模型
        4.1.4 全并联复线AT牵引网模型
        4.1.5 数据采集模块
        4.1.6 断路器模块
        4.1.7 控制模块
        4.1.8 全并联复线AT牵引网测控模型
    4.2 AT牵引网测控模型的仿真
        4.2.1 短路故障端口电压与电流分析
        4.2.2 牵引网分段式保护的仿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并联AT牵引网电流差动保护系统方案研究
    5.1 数据采集与传输
        5.1.1 数据同步采集
        5.1.2 数据传输
    5.2 故障记录
    5.3 数据处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9)S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及测距定位原理分析
    2.1 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分析
        2.1.1 接地方式现状
        2.1.2 单相接地故障机理
        2.1.3 相间短路故障机理
        2.1.4 检测方法分析
    2.2 故障测距/定位原理分析
        2.2.1 阻抗法
        2.2.2 行波法
        2.2.3 智能法
        2.2.4 故障区段法
        2.2.5 注入法
    2.3 适合自闭/贯通线的故障测距/定位原理比较
    2.4 基于“S注入法”的改进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建模与仿真
    3.1 MATLAB电力系统模块简介
    3.2 基于 MATLAB/SIMULINK的建模方法
    3.3 自闭/贯通线系统建模
        3.3.1 模型参数设置
        3.3.2 典型线路仿真模型
    3.4 自闭/贯通线仿真及结果分析
        3.4.1 单相接地故障
        3.4.2 相间短路故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S注入法"在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中的适应性分析
    4.1 故障定位系统的影响因素
    4.2 信号源的选择
        4.2.1 信号源及其功率、频率的确定原则
        4.2.2 信号源及其注入方式选择
        4.2.3 信号源容量及频率仿真确定
    4.3 系统各因素影响仿真分析
        4.3.1 负荷
        4.3.2 线路电气参数
        4.3.3 故障距离及过渡电阻
    4.4 不同系统结构中的适应性分析
        4.4.1 架空线路
        4.4.2 纯电缆线路
        4.4.3 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
        4.4.4 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4.4.5 经高电阻接地系统
    4.5 特殊工况下的适应性分析
        4.5.1 电弧接地情况
        4.5.2 断线故障情况
        4.5.3 停电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注入法”的故障定位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
    5.1 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构成及原理
        5.1.1 系统组成
        5.1.2 工作原理
        5.1.3 需解决的问题及关键技术
    5.2 相间短路故障定位系统构成及原理
        5.2.1 系统组成
        5.2.2 工作原理
    5.3 定位系统中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5.3.1 相间短路故障的识别
        5.3.2 节点供电方式的解决
        5.3.3 系统通信网络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10)高铁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运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铁10 k 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的思路
2 高铁10 k 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的具体运用
    2.1 保护测控装置
    2.2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2.3 电磁干扰处理
    2.4 低压减载与失压保护
3 高铁10 k 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运用的要点
4 结束语

四、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所中应用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铁路配(变)电所馈线保护测控系统的研究[D]. 焦在滨.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4)
  • [2]铁路10kV配电所自动化系统方案及改造施工[J]. 张永杭.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4)
  • [3]铁路电缆贯通线继电保护方案研究[D]. 徐根厚.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4]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所中应用的探讨[J]. 高泽远.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6(08)
  • [5]青藏铁路超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研究[D]. 韩旭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6)
  • [6]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调试维护[D]. 许江.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2)
  • [7]铁路35/10kV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D]. 李延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8]全并联AT牵引网新型保护方案[D]. 关韶玉.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9]S注入法在铁路自闭/贯通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的适应性研究[D]. 李伟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10]高铁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保护运用探讨[J]. 张博. 光源与照明, 2021(05)

标签:;  ;  ;  ;  ;  

浅谈电流速断保护在铁路配电站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