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北部某地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数异常规律研究

塔里木北部某地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数异常规律研究

一、塔北某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袁子艳[1](2012)在《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使用美国Supelco公司固相微萃取装置和烃类标样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准确定性、定量检测C5~C15烃类的技术。在河南南阳凹陷进行了顶空气和SPME-GC/M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空气甲烷与SPME指标的油气指示意义吻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地表水及油田水的检测结果表明,根据钻井油田水的SPME-GC/MS谱图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钻井油气属性;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的油气化探中,发现SPME技术检测出的C5~C15总烃异常区域与长8主力油气藏范围的对应关系很好。

蒋涛,汤玉平,李武,张恒启[2](2011)在《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文中提出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吴传璧[3](2009)在《中国油气化探50年》文中研究指明分探索、调整、发展、创新4个时期回顾了20世纪中国油气化探的发展历程。根据所掌握的文献和资料,就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勘查方法与技术系列建立、分析技术改进与推动作用、数据处理与解释的进展,对中国油气化探的发展做了技术评述。就油气化探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蒋涛,汤玉平,吴传芝,张恒启[4](2009)在《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及成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特殊的封闭成藏特征及其不同的油气微渗漏方式,并对测区吸附丝轻烃指标(C2-8)、重烃指标(C15-19)地球化学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气藏上方二指标的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模式等均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认为:该气藏致密砂岩的水锁效应、气藏烃物质微渗漏方式(扩散、渗透)等因素是引起上述差异的根源;气体游离扩散相重烃物质扩散散失是气藏区上方C15-19指标异常的成因,重烃物质局部扩散系数从构造顶部高值区到构造翼部低值区的变化趋势是气藏区上方C15-19指标曲线倒"V"状特征的形成原因;未发生水锁效应气藏边缘区轻烃物质的渗透散失强于发生水锁效应气藏区轻烃物质的扩散散失,是研究区C2-8指标剖面曲线"驼峰"状特征的成因。应用该气藏上方吸附丝二指标的异常模式及组合关系对孔雀1井的钻前预测得到了后期勘探成果的有效验证,其对孔雀河古斜坡区、英吉苏致密砂岩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借鉴意义。

蒋涛,刘新华,汤玉平,程同锦,陈银节,陈浙春[5](2009)在《土壤吸附丝不同采样方式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土壤吸附丝样品采集方式包括野外(新鲜土壤)插丝采集和室内(土壤样预处理后)插丝采集2种。为了探究土壤吸附丝不同采集方式的应用影响因素,在渤海湾盆地临南某区进行了2种吸附丝采集方式的对比实验,发现2种样品采集方式对不同吸附丝指标构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有效指示油气藏的C2-8、C9-19、总烃等多个指标异常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受其采集方式的影响。准噶尔盆地柴窝堡某区野外采集的吸附丝样品,C4-5指标环状异常对柴参1井油气藏有很好的指示效果。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研究区室内采集的吸附丝样品,C2-8指标"驼峰"异常、C9-19指标顶端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很好地指示了英南2井气藏。3个地区有效吸附丝指标真实响应油气藏的应用结果表明:采集方式是吸附丝有效指标的外在影响因素;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特征是其内在影响因素;油气藏油气垂向微渗漏才是吸附丝有效指标的作用因素,它也是吸附丝有效指标响应油气藏的真正原因。

章桂芳[6](2009)在《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信息遥感增强与提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烃类物质微渗漏会引起地表的岩石、土壤、生物等地球化学异常的响应,从而在遥感图像上形成可识别的影像特征。针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地域辽阔、地表覆盖相对简单的地面状况及良好的稠油勘探前景,本次研究以烃渗漏蚀变矿物在Landsat 7 ETM+(陆地卫星增强型专题制图仪)各个波段上的波谱特征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最佳指数因子和假彩色合成等多种遥感图像信息增强方法,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的ETM+7图像进行处理,得到针对研究区域烃渗漏蚀变地物的特征主成分因子、波段比值因子和假彩色合成影像;综合合成影像上烃渗漏蚀变的理论影像特征和已有探井周边的实际影像特征确定烃渗漏蚀变区的影像特征,进而解译烃渗漏蚀变区;综合分析地面样本地球化学勘探数据、地质剖面与遥感解译结果,评价烃渗漏遥感探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照区域地质资料讨论异常区的地质背景;根据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结果总结烃渗漏蚀变在地面上的变化规律,利用井下样本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和录井解释探索烃渗漏蚀变沿途的地球化学变化规律。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进展:1.通过烃渗漏蚀变矿物特征波谱和特征矩阵的分析,首次提出针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蚀变信息增强的特征主成分因子4个;通过特征波谱的分析,提出能有效增强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蚀变信息的波段比值因子4个。2.根据选取的特征主成分因子和波段比值因子的波谱统计特征及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最佳指数因子法(OIF)计算排序并经过判读后,选取5幅假彩色合成影像对于烃渗漏蚀变区的解译,结果显示烃渗漏蚀变异常区在这些影像上具有较稳定的分布范围,并且与区域地质背景紧密联系。3.异常区土壤样本的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烃类物质微渗漏引起的地球化学变化在近地表土壤表现明显,测试结果与遥感解译一致:一级异常区的地面样本酸解烃(C2-C5)含量在解译的异常区内总体表现为高值,并与异常区的展布方向一致,表明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近地表土壤中由于长期的吸附作用而明显提高;一级异常区的地面样本土壤蚀变碳酸盐测量结果与异常区的展布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表明烃渗漏确实在近地表土壤中形成了蚀变碳酸盐的累积;土壤样本磁化率变化趋势图显示该区的磁化率变化方向与一级异常区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烃渗漏造成的还原环境会引起土壤和沉积物中高磁化率矿物的形成;由于烃渗漏形成了还原环境,造成三级异常区的Ce/La比值表现为低值。4.经过对富拉尔基南一级异常区地面范围与地质剖面比对发现:异常区(或周边)内的探井均钻遇油层,但异常区在地表的出露范围小于下伏实际含油砂体的分布范围,局部存在异常区与下伏含油砂体的偏移。原因可能是由该区地层及含油砂体向东倾斜的地形以及城区和嫩江水体等干扰因素引起的。5.1号和2号探井的井下样本的磁化率和蚀变碳酸盐测量值结果显示烃渗漏在垂向路径上引起的地球化学变化具有一定规律:近地表样品的磁化率小于深层样品的磁化率,近地表样品的蚀变碳酸盐大于深层样品的蚀变碳酸盐;在油页岩之上的深层泥岩样品中,磁化率与深度呈负相关,蚀变碳酸盐与深度呈正相关,并且在油页岩样品中达到最大值;砂砾岩样品的磁化率和蚀变碳酸盐含量随着深度的降低而骤减;磁化率在浅层样品中较稳定,蚀变碳酸盐在浅层样品中变化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烃渗漏信息遥感图像增强与提取方法对于研究区域是有效和可靠的,遥感解译的烃渗漏蚀变异常区内的地表化探结果与烃渗漏引起的地表环境响应特征基本吻合,烃渗漏引起的蚀变异常在地面上和垂直路径上都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律。

陈浙春,汤玉平,程同锦,蒋涛,黄欣,刘新华[7](2008)在《戈壁区油气化探方法有效指标参数研究》文中认为选择新疆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地区作为戈壁区油气化探方法的研究试验区,从化探方法样品采集技术、测试技术入手,结合研究区已知油气井(柴参1井)的相关地质认识,对不同化探方法(热释烃、物理态吸附气、吸附丝等)有效指标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吸附气重烃指标(WLC2+)、热释烃甲烷指标(RC1)和吸附丝(XC4+5)指标均呈环状异常模式,很好地指示了获工业油气流的柴参1井(地)区;物理吸附气组构指标(WLiC4/nC4)呈顶置块状异常模式,亦很好地指示了柴参1井区。因此物理吸附气、吸附丝方法可作为该戈壁区的有效化探方法,热释烃方法可作为该戈壁区的辅助化探方法。

蒋涛,仵永强,汤玉平,朱怀平,黄欣[8](2008)在《地球化学烃场效应及影响化探异常的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球化学烃场随时间演化及地质作用(温度场、应力场、水动力场)的变化而发生空间上的转移,作为现今地球化学烃场的地下聚集体和深部烃类物质场源的油气藏,其演化过程也是深部烃场场源(油气藏)与场内介质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的过程,这必将带来场内介质(岩层、岩性等)的变化,进而在油气藏分布区域形成地球化学烃场效应。油气藏上方化探异常是地球化学烃场效应最为直接的近地表表现形式之一,影响化探异常的因素是:油气藏属性特征、化探指标属性特征(指标物理化学性质)、输导体系(地层、构造)、近地表介质条件等。油气化探实例说明:滤波数据处理技术、多方法和多指标的组合匹配使用可降低非深部烃源因素对化探异常的影响,提高化探异常反映深部油气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蒋涛,吴瑞金,程同锦,汤玉平,陈浙春[9](2007)在《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我国西部地区2个化探应用实例,探讨了化探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化探技术在西部应用效果的提高有赖于化探样品的采集、化探方法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单指标异常信息提取、单指标化探异常模式的对比、综合异常信息及模式提取、指标异常与石油地质因素的结合等。

赵邦六,何展翔,文百红[10](2005)在《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如复杂山地、前陆冲断带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等),单一的纵波地震勘探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而与油气响应直接相关的非地震油气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是降低复杂地区油气勘探风险和综合成本的有效途径。从非地震勘探技术进步和油气藏的物理化学属性特征出发,提出直接油气检测的非地震勘探思路,并通过一些勘探实例探讨直接油气检测的应用前提和条件。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二、塔北某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北某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SPME技术的理论基础
2 SPME技术原理
3 实验部分
    3.1 仪器和操作条件
    3.2 标准样
    3.3 样品的制备
    3.4 工作标准样测定步骤
    3.5 检出限及回收率
4 应用实例
    4.1 河南南阳凹陷南部断超带油气验证
    4.2 四川盆地油田水检测
    4.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油气指示
5 结论

(2)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认识
    1.1 基础理论研究
    1.2 油气化探方法应用
    1.3 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
    1.4 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
2 油气化探相关信息的分析和认识
    2.1 油气化探论文的信息分析
    2.2 油气化探发展的需求信息分析
3 结论和认识

(3)中国油气化探5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回顾
    1.1 探索时期
    1.2 调整时期
    1.3 发展时期
        1.3.1 积极发展期
        1.3.2 蓬勃发展期
    1.4 创新时期
2 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进展
3 勘查方法的研制改进和技术系列的建立
    3.1 烃类测量法
    3.2 水化学法
    3.3 井中化探
    3.4 间接指标法
    3.5 同位素法
    3.6 方法组合及综合运用
4 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对化探发展的推动
    4.1 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微机化
    4.2 制样和操作的改进与规范
    4.3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
5 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进展
    5.1 数学方法与数据处理
    5.2 油气化探数据库建设
    5.3 数据处理与地质依据
6 总结与展望

(4)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及成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概况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成藏特征
    1.3 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烃物质微渗漏方式
2 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场特征
    2.1 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空间场特征
    2.2 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浓度场特征
3 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成因及研究意义
    3.1 气藏上方吸附丝化探指标异常模式
    3.2 气藏上方C15-19指标异常模式成因
    3.3 气藏上方C2-8指标异常模式成因
    3.4 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的研究意义
4 结论

(5)土壤吸附丝不同采样方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渤海湾盆地临南某区吸附丝应用
    1.1 研究区吸附丝应用概述
    1.2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数据特征
    1.3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间关系研究
        1.3.1 研究区指标相关分析
        1.3.2 研究区指标聚类分析
    1.4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剖面特征
    1.5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影响因素
2 新疆准噶尔盆地柴窝堡某区吸附丝应用
    2.1 研究区勘探程度及地质概况
    2.2 研究区吸附丝应用
3 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研究区吸附丝应用
    3.1 区域地质概况及英南2井气藏成藏特征
    3.2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场特征
        3.2.1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空间场特征
        3.2.2 研究区吸附丝指标地球化学浓度场特征
4 结论

(6)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信息遥感增强与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1.2.2 烃类物质微渗漏
        1.2.2.1 烃渗漏地面蚀变
        1.2.2.2 烃类物质垂向迁移机理
        1.2.3 烃类物质微渗漏地表蚀变信息遥感解译实例
        1.2.4 遥感解译的地面验证
        1.2.4.1 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
        1.2.4.2 实地地质调查和实测光谱
    1.3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
    2.1 松辽盆地
    2.2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
3 研究工作涉及的数据和资料
    3.1 ETM+遥感影像
    3.2 地面井位
    3.3 地质图
    3.4 地面样品地球化学测试数据
    3.5 地质剖面图
    3.6 录井资料
    3.7 井下样品地球化学测试数据
4 数据和资料预处理
    4.1 软件平台
    4.2 图像校正
        4.2.1 遥感影像系统辐射校正
        4.2.2 几何精校正
    4.3 图像拼合
    4.4 图像剪裁
    4.5 地面井位资料矢量化
    4.6 地质图制图综合
5 烃渗漏蚀变信息遥感图像增强
    5.1 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5.1.1 遥感影像统计特征分析
        5.1.1.1 基本概念
        5.1.1.2 研究所用遥感影像统计特征分析
        5.1.2 烃渗漏蚀变异常晕光谱特征
    5.2 遥感图像增强
        5.2.1 主成分分析
        5.2.2 比值法
    5.3 最佳特征影像组合选择
        5.3.1 最佳指数因子法
        5.3.2 假彩色合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特征主成分因子选择结果
        5.4.1.1 增强亚铁矿物的特征主成分因子
        5.4.1.2 增强粘土和碳酸盐矿物的特征主成分因子
        5.4.1.3 增强红层褪色、亚铁矿物、粘土和碳酸盐矿物的特征主成分因子
        5.4.1.4 其他主成分分析
        5.4.1.5 选择的特征主成分因子
        5.4.2 特征比值因子选择结果
        5.4.3 最佳特征影像组合选择结果
        5.4.4 假彩色合成影像选择
    5.5 小结
6 烃渗漏蚀变区解译结果
    6.1 烃渗漏蚀变区解译和面积统计
    6.2 烃渗漏蚀变区分级
7 结果讨论和蚀变空间规律探讨
    7.1 油气地球化学数据
        7.1.1 异常区和酸解烃(C_2-C_5)数据分析
        7.1.2 异常区和蚀变碳数据分析(ΔC)
        7.1.3 异常区和磁化率数据分析
        7.1.4 异常区域和稀土元素Ce/La(铈/镧)分析
        7.1.5 小结
    7.2 烃渗漏蚀变区和下伏砂体的空间分析
    7.3 烃渗漏蚀变区地质背景
    7.4 烃渗漏垂向蚀变规律探讨
        7.4.1 录井资料解释
        7.4.2 井下样品磁化率和蚀变碳酸盐测试
    7.5 烃渗漏蚀变空间变化规律分析
        7.5.1 烃渗漏蚀变地面特征
        7.5.2 烃渗漏蚀变垂直特征
8 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作者简介

(9)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简况
2 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1 化探在西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与意义
    2.2 化探在西部油气勘探的技术难点
    2.3 化探在西部油气勘探的工作方法
3 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的应用实例
    3.1 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已知区和孔雀河地区应用实例
        3.1.1 化探应用研究的技术思路
        3.1.2 提高化探评价质量采取的措施
        3.1.3 已知区各化探指标的研究
        3.1.4 孔雀河斜坡化探指标的应用研究
    3.2 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油气勘探应用实例
        3.2.1 方法的选择
        3.2.2 指标的选取
        3.2.3 综合异常信息的提取和认识
4 结论与认识

四、塔北某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J]. 袁子艳. 物探与化探, 2012(02)
  • [2]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J]. 蒋涛,汤玉平,李武,张恒启. 物探与化探, 2011(01)
  • [3]中国油气化探50年[J]. 吴传璧. 地质通报, 2009(11)
  • [4]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及成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为例[J]. 蒋涛,汤玉平,吴传芝,张恒启. 石油实验地质, 2009(04)
  • [5]土壤吸附丝不同采样方式的应用研究[J]. 蒋涛,刘新华,汤玉平,程同锦,陈银节,陈浙春.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03)
  • [6]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信息遥感增强与提取[D]. 章桂芳. 浙江大学, 2009(10)
  • [7]戈壁区油气化探方法有效指标参数研究[J]. 陈浙春,汤玉平,程同锦,蒋涛,黄欣,刘新华. 石油实验地质, 2008(05)
  • [8]地球化学烃场效应及影响化探异常的因素[J]. 蒋涛,仵永强,汤玉平,朱怀平,黄欣.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02)
  • [9]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J]. 蒋涛,吴瑞金,程同锦,汤玉平,陈浙春.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01)
  • [10]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J]. 赵邦六,何展翔,文百红. 中国石油勘探, 2005(06)

标签:;  ;  ;  ;  ;  

塔里木北部某地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数异常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