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λ/4双层增透膜(论文文献综述)
叶龙强,葛新明,张雨露,惠贞贞,汪徐春,江波[1](2018)在《非λ/4-非λ/4 SiO2/TiO2双层增透膜的设计与制备》文中研究说明通过TFCalc膜层设计软件设计了非λ/4-非λ/4双层增透膜体系.与λ/4-λ/4双层增透膜体系相比,非λ/4-非λ/4双层增透膜体系中内外层薄膜的折射率仅需满足n1≥n2(ns/n0)1/2(其中n1、n2、ns、n0分别为内层膜、外层膜、基片和空气的折射率),即可通过调节内外层薄膜的厚度实现特定波长处的100%透过,扩展了膜层材料的选择范围.以酸催化TiO2薄膜和SiO2薄膜分别作为内、外层膜层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依次将TiO2溶胶和SiO2溶胶沉积在K9玻璃基片表面,最终形成SiO2/TiO2双层增透膜.实验结果表明,该双层增透膜具有与TFCalc模拟透过率曲线相吻合的实测透过率曲线,在中心波长处峰值透过率可达99.9%.该双层增透膜经耐摩擦和黏附性测试后峰值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该增透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这种同时具备高透过率和强机械性能的增透膜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乌鸟)鹤清,李再光,张连水[2](1987)在《高功率CO2激光器增透膜吸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叙述了激光量热法测量固体样品光吸收的基本原理。对GaAs基片上所蒸镀的单层BaF2、ZnSe膜和λ/4双层增透膜进行了吸收测量,并对光学薄膜的红外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折探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非λ/4双层增透膜,并对此进行了吸收测量,得到了比对应λ/4双层增透膜吸收率减小一半的非λ/4双层增透膜。
董家宁[3](2019)在《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腔面膜与出光口工艺研究》文中提出N面表面发射分布反馈(SE-DFB)半导体激光器以其良好的出光特性和应用潜力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随着光栅制备技术的发展,SE-DFB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受SE-DFB半导体激光器关键制备工艺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器件输出功率和稳定性尚不尽人意。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围绕976nm SE-DFB半导体激光器腔面膜与N面出光口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激光器出光口和前腔面,优化设计了由Ta2O5和SiO2组成的增透膜,使用电子束蒸发离子辅助沉积技术制备了该增透膜,测试表明其在976nm处透射率约99.87%,且具有良好的透射带宽。此外,还探究了电子束蒸发中,离子辅助沉积和高温辅助沉积对ZnSe钝化膜特性的影响,明确了用于激光器的ZnSe钝化膜制备工艺条件。(2)围绕激光器后腔面,优化设计了HfO2/Ta2O5/SiO2高反膜。在激光入射面,该高反膜设计有3对损伤阈值较高的HfO2/SiO2,且电场峰值位于损伤阈值较高的SiO2膜层内,以提升其抗激光损伤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基于电子束蒸发离子辅助沉积制备的高反膜在976nm和1064nm处反射率分别约为99.69%和99.71%,损伤阈值达到11.2J/cm2。(3)为进一步提高激光器后腔面高反膜抗激光损伤能力,对设计的HfO2/Ta2O5/SiO2高反膜进行了热退火后工艺研究。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高反膜透射率谱线向短波方向偏移,薄膜材料的结晶度得到改善。热退火后工艺促进了薄膜损伤阈值的提升,在300℃时达到22.4J/cm2的最大值,与未退火薄膜相比提升了近一倍。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增加,薄膜的损伤机理由热应力损伤转变为热爆炸损伤,导致其损伤阈值随之降低。(4)针对激光器N面出光口结构特点,优化了衬底减薄抛光工艺方案,有效地减少了抛光之后衬底表面的凹坑数量;设计了激光器N面电极制备工艺方案,采用正胶负用工艺和Lift-off工艺以保证在N面电极上形成规则的出光口,并借助双面对准光刻技术使N面电极上的出光口与P面光栅区域垂直重合。基于上述减薄抛光和N面电极工艺方案制备的SE-DFB半导体激光器,在1.8A电流下获得了102mW的N面连续出光。
吉林大学物理系光学教研室激光镀膜组[4](1977)在《非λ/4双层增透膜》文中提出本文叙述了非λ/4双层增透膜的基本原理和膜厚控制方法,着重说明了怎样用常规的直控法来控制非λ/4膜的厚度,最后以对格兰棱镜的通光面蒸镀非λ/4双层增透膜为例,具体地阐明了计算与控制过程,这种方法对于在某一固定波长上要求完全增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叶龙强,康硕,张伟豪,张雨露,惠贞贞,江波[5](2019)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SiO2-TiO2双层防雾增透膜》文中研究说明以本征机械性能良好的溶胶-凝胶酸催化Si O2和Ti O2薄膜为基础,设计并制备了具有高透过率和良好机械性能的λ/4-λ/4 Si O2/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所得薄膜在中心波长处的峰值透过率达到99. 9%,与设计膜层的透过率曲线高度吻合.经耐摩擦和黏附性测试后,该双层增透膜峰值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硬度高达4H,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水表面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该双层增透膜具有超亲水性,表现出良好的冷/热防雾效果.
周涛,陆晓东,李媛,张鹏,张明[6](2014)在《晶硅太阳电池上表面增透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传递矩阵法(TMM)优化设计多种介质膜材料的单层、双层增透膜结构。利用Silvaco软件的ATLAS器件仿真模块建立基于优化增透膜结构的二维晶硅太阳电池结构。对比分析了具有不同单层、双层增透膜结构的晶硅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2001100 nm波长范围内,由多种不同介质材料组成的双层增透膜比单层增透膜具有更小的光反射损耗;双层增透膜结构可有效降低晶硅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损耗,且性能优于单层增透膜情况。其中MgF2/ZnS双层增透膜减反效果最好,对3801000 nm波长范围的入射光,可将上表面光反射率降低到5%以下。
王亚伦[7](2020)在《太阳能电池的增透涂层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从空气进入太阳能电池时,由于空气和太阳能电池的折射率不同,光会在界面处发生反射而导致太阳能电池对的光利用率降低,所以可通过降低光在表面的反射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目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增透膜制备工艺是用蒸镀或者电子溅射的方法制备增透膜,但是这些工艺所需的设备昂贵,无法较为廉价地获得增透膜。也有研究者用溶液法制备增透膜,先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的前驱体,然后通过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备增透膜,再在空气中高温煅烧,除去模板,获得介孔结构,成为增透膜。尽管这种方法工艺简单,但是高温制备条件限制了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本文通过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和线形二氧化硅聚合物,然后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低温旋涂制备单层增透膜和双层增透膜,减小光的反射损失来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三乙醇胺(TEA)作为催化剂合成MSNs,由于TEA可作为螯合剂避免合成过程中介孔二氧化硅团聚,从而获得了单分散性好且粒径小的介孔二氧化硅悬浮液。用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改性和去除模板剂同时进行,既可以达到疏水改性的目的,同时可以去除模板剂,最后得到改性后的粒子(HMDS-MSNs)。在酸性条件下用硅酸四乙酯(TEOS)合成线形二氧化硅聚合物作为粘合剂(binder)用以调节折射率。(2)单层增透膜的制备是将HMDS-MSNs悬浮液与binder以5:1的体积比混合,通过旋涂法制备增透膜。所制备的涂层在玻璃基底上形成连续且均匀的膜,有效提高了玻璃的透过率。并且涂层的疏水性较好,而且在水滴冲击实验中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也能保持初始透过率。最终将单层增透膜应用在PBDB-T:ITIC和PBDB-T-2F:BTP-4F两种太阳能电池上。与无增透涂层的器件相比有增透涂层的器件的短路电流(JSC)明显增加,填充因子(FF)和开路电压(VOC)保持不变,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增透膜降低了光在界面的反射率,活性层吸收的光子数增加,JSC增加从而PCE提高。(3)通过旋涂较高浓度的线形二氧化硅聚合物溶液,可以得到致密且均匀的涂层,这样的涂层折射率较高,可作为双层增透膜的第一层膜。在第二层增透膜的制备中,合成氟化二氧化硅聚合物(合成方法和二氧化硅聚合物一样,只是用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代替TEOS)代替binder。HMDS-MSNs与13F-binder的体积比为2:1,这使得折射率满足增透条件,且由于引入了低表面能的含氟基团材料还增强了涂层的疏水性。单层增透膜和双层增透膜均应用在PBDB-T:ITIC有机太阳能电池,双层增透膜用于(FAPb I3)x(MAPb Br3)1-x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均明显的提高了器件的JSC,而FF和VOC保持不变,PCE相应提高。这是因为增透膜降低了光在界面的反射率,活性层吸收的光子数增加,JSC增加进而太阳能电池的PCE提高。从统计结果看双层增透膜对器件效率的提升效果比单层增透膜要好,这是因为双层增透膜比单层增透膜增透波段更宽。
张铮辉[8](2020)在《红外反射镜和透镜膜系设计及其空间电离辐射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利用OptiLayer软件,分别设计了两个中心波长为1064 nm的全介质膜反射镜和透镜,通过计算分析了反射镜和透镜光谱随介质膜厚和膜材折射率误差的变化规律。利用空间辐照效应模拟设备,对实际镀制的样品进行了 GEO轨道带电粒子辐照模拟试验,总结辐照后镜片光谱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机理。在膜系设计过程中,选择以石英玻璃和蓝宝石作为基底,以HfO2为高折射率材料,以SiO2为低折射率材料。经过设计和优化,最终增反膜系采用Air/2LH(LH)16/Sub周期结构,增透膜系采用“非λ/4-非λ/4”结构的双层膜方案。反射镜的理论反射率和透镜理论透过率都在90%以上,但对实际镀制样品的进行测量表明,实际样品的光谱要低于理论值。理论计算表明,当膜系中每层膜都具有相同的厚度误差时,反射镜和透镜的光谱曲线产生平移,膜厚增加光谱右移,反之左移;而当膜系内存在随机膜厚误差时,反射镜和透镜在1064 nm附件光谱不变,在其他波段光谱变化较复杂。当薄膜材料的折射率存在误差时,反射镜和透镜的光谱发生漂移,折射率增加,光谱右移,反之左移。对反射镜和透镜样品进行GEO轨道带电粒子15年注量辐照等效模拟试验表明,带电粒子辐照对HfO2/SiO2膜系的红外光谱影响很小。石英玻璃和蓝宝石基反射镜230 nm附近峰值反射率分别降低了 31%和26%。而两种基底透镜在紫外波段的透过率分别下降29%和13%。辐照后反射镜和透镜光谱的变化主要由材料辐照着色引起的,不同种类色心的数量决定了相应吸收带内光谱的变化。根据色心理论对透镜吸收光谱进行解析表明,辐照后石英玻璃基透镜存在206 nm、412 nm、245 nm和289 nm四个主要吸收峰,分别对应SiO2的E’心、NBOHC心、HfO2的Pb0和Pb1心。
叶龙强,张欣向,肖波,业海平,江波[9](2012)在《耐环境性SiO2/SiO2-TiO2增透膜的设计与制备》文中认为根据膜层设计理论设计出以K9玻璃为基体的耐环境性的双层增透膜,这种增透膜在特定波长处具有超高的透过率.以盐酸为催化剂,分别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制备了SiO2和TiO2溶胶,将SiO2和TiO2溶胶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SiO2-TiO2复合溶胶.通过改变复合溶胶中SiO2的含量调节复合膜的折射率,通过改变提拉速度控制薄膜的厚度.实验结果表明,双层增透膜在550 nm处的透过率达到99.9%.增透膜经较强机械摩擦后峰值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该增透膜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进一步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对增透膜表面进行修饰,修饰后增透膜的接触角增大至98.3°,增透膜的疏水性及环境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
么艳平,李长江,刘景和[10](2006)在《ZnSe窗口10.6μm红外增透膜的研究》文中指出设计了ZnSe材料为基底10.6μm红外增透膜。低折射率膜材为BaF2,高折射率膜材为ZnS,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光学厚度。对ZnSe零件镀膜后的透过率和牢固性等性能测试表明,其光学性能和牢固性皆优。
二、非λ/4双层增透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λ/4双层增透膜(论文提纲范文)
(1)非λ/4-非λ/4 SiO2/TiO2双层增透膜的设计与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过程 |
1.2.1 Si O2溶胶的制备 |
1.2.2 Ti O2溶胶的制备 |
1.2.3 双层增透膜的制备 |
1.2.4 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设计 |
2.2 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制备 |
2.3 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微观结构 |
2.4 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机械性能 |
3 结论 |
(3)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腔面膜与出光口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腔面膜抗激光损伤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腔面薄膜 |
2.1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
2.2 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薄膜材料与设备 |
2.2.1 光学薄膜材料 |
2.2.2 薄膜制备设备 |
2.3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ZnSe钝化层制备工艺研究 |
2.4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腔面增透膜设计与制备 |
2.5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高反膜设计与制备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退火对腔面高反膜HfO_2/Ta_2O_5/SiO_2特性的影响 |
3.1 激光诱导光学薄膜损伤测试方法 |
3.2 热退火对HfO_2/Ta_2O_5/SiO_2高反膜光学特性影响 |
3.3 热退火对HfO_2/Ta_2O_5/SiO_2微观结构特性影响 |
3.4 激光诱导损伤阈值和损伤形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N面出光口工艺研究 |
4.1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衬底减薄抛光工艺研究 |
4.1.1 转速对减薄速率和形貌影响 |
4.1.2 抛光工艺优化 |
4.2 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N面电极工艺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5)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SiO2-TiO2双层防雾增透膜(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过程 |
1.2.1 内层SiO2-Ti O2复合溶胶的制备 |
1.2.2 外层SiO2溶胶的制备 |
1.2.3 双层增透膜的制备 |
1.2.4 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Si O2/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设计 |
2.2 Si O2-Ti O2复合薄膜的折射率 |
2.3 Si O2/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透过率 |
2.4 Si O2/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机械性能 |
2.5 Si O2/Si O2-Ti O2双层增透膜的润湿性 |
3 结论 |
(6)晶硅太阳电池上表面增透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不同增透膜结构光吸收效果分析与评价 |
2.1 不同增透膜结构的光反射谱分析 |
2.2 具有不同增透膜结构的太阳电池光生电流曲线分析 |
3 结论 |
(7)太阳能电池的增透涂层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太阳能电池简介 |
1.2.1 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其工作原理 |
1.2.2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法 |
1.3 增透简介 |
1.3.1 增透机理 |
1.3.2 增透膜的种类及其制备方法 |
1.4 增透膜的改性 |
1.5 增透膜的应用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目的 |
1.6.3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二章 单层增透膜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材料与设备 |
2.2.2 MSNs的合成、改性及增透膜的制备 |
2.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2.2.4 性能测试和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MSNs和 HMDS-MSNs的表征 |
2.3.2 增透膜的表征 |
2.3.3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层增透膜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材料和设备 |
3.2.2 原料的合成 |
3.2.3 增透膜的制备 |
3.2.4 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3.2.5 性能测试和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增透膜的表征 |
3.3.2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8)红外反射镜和透镜膜系设计及其空间电离辐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光学薄膜的分类和应用 |
1.2.1 增反膜 |
1.2.2 减反膜 |
1.2.3 其它薄膜 |
1.2.4 光学薄膜设计 |
1.2.5 光学薄膜制备 |
1.3 光学材料的空间辐照效应及地面模拟方法 |
1.3.1 空间辐照效应 |
1.3.2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方法 |
1.4 氧化铪和氧化硅辐照色心的研究进展 |
1.4.1 色心的产生方式和转化机制 |
1.4.2 氧化铪色心 |
1.4.3 氧化硅色心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膜系设计软件及试验设备与方法 |
2.1 OptiLayer膜系设计软件 |
2.2 试验材料 |
2.3 辐照试验设备 |
2.3.1 空间综合辐照模拟装置 |
2.3.2 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 |
2.4 分析设备与方法 |
2.4.1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
2.4.2 分光光度计 |
2.4.3 光谱解析法 |
第3章 反射镜和透镜膜系设计及误差分析 |
3.1 镜片膜系设计与样品表征 |
3.1.1 材料选择与膜系设计指标 |
3.1.2 增反膜系设计 |
3.1.3 减反膜系设计 |
3.1.4 镜片膜系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能表征 |
3.2 薄膜厚度变化对镜片光谱的影响规律 |
3.2.1 薄膜厚度变化对反射镜光谱的影响规律 |
3.2.2 薄膜厚度变化对透镜光谱的影响规律 |
3.3 折射率变化对镜片光谱的影响规律 |
3.3.1 折射率变化对反射镜光谱的影响规律 |
3.3.2 折射率变化对透镜光谱的影响规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反射镜和透镜空间电离辐射效应试验研究 |
4.1 GEO轨道辐照效应模拟试验方案 |
4.1.1 试验方案制定 |
4.1.2 高能电子辐照试验及试验方案优化 |
4.2 GEO轨道辐照效应对反射镜光谱的影响规律 |
4.2.1 近红外波段光谱变化规律 |
4.2.2 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光谱变化规律 |
4.3 GEO轨道辐照效应对透镜光谱的影响规律 |
4.3.1 近红外波段光谱变化规律 |
4.3.2 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光谱变化规律 |
4.4 透镜的辐照着色效应分析 |
4.4.1 石英玻璃基透镜的吸收光谱解析 |
4.4.2 蓝宝石基透镜的吸收光谱解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耐环境性SiO2/SiO2-TiO2增透膜的设计与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增透膜的制备及修饰 |
1.2.1 SiO2溶胶的制备 |
1.2.2 TiO2溶胶的制备 |
1.2.3 SiO2-TiO2复合溶胶的制备 |
1.2.4 双层增透膜的制备 |
1.2.5 增透膜的表面修饰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双层增透膜的设计 |
2.2 SiO2含量对双层膜折射率的影响 |
2.3 双层膜的透过率 |
2.4 双层膜的耐摩擦性 |
2.5 双层膜的微观结构 |
2.6 双层膜的疏水性 |
2.7 双层膜的耐环境性 |
(10)ZnSe窗口10.6μm红外增透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实 验 |
2.1 双层增透膜的设计 |
2.2 光学薄膜材料的选择 |
2.3 薄膜的制备工艺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光学性能测试 |
3.2 环境实验 |
3.3 膜层牢固度检验 |
4 结 论 |
四、非λ/4双层增透膜(论文参考文献)
- [1]非λ/4-非λ/4 SiO2/TiO2双层增透膜的设计与制备[J]. 叶龙强,葛新明,张雨露,惠贞贞,汪徐春,江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07)
- [2]高功率CO2激光器增透膜吸收的研究[J]. (乌鸟)鹤清,李再光,张连水. 光电子.激光, 1987(05)
- [3]面发射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腔面膜与出光口工艺研究[D]. 董家宁.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4]非λ/4双层增透膜[J]. 吉林大学物理系光学教研室激光镀膜组.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04)
- [5]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SiO2-TiO2双层防雾增透膜[J]. 叶龙强,康硕,张伟豪,张雨露,惠贞贞,江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9(11)
- [6]晶硅太阳电池上表面增透膜研究[J]. 周涛,陆晓东,李媛,张鹏,张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4(10)
- [7]太阳能电池的增透涂层设计与研究[D]. 王亚伦.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8]红外反射镜和透镜膜系设计及其空间电离辐射效应研究[D]. 张铮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9]耐环境性SiO2/SiO2-TiO2增透膜的设计与制备[J]. 叶龙强,张欣向,肖波,业海平,江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05)
- [10]ZnSe窗口10.6μm红外增透膜的研究[J]. 么艳平,李长江,刘景和. 光电子·激光,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