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颈癌病人行放射治疗后为什么会产生便血和尿血?应该怎样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赛里[1](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李家庚教授辨治肿瘤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现代期刊文献中经方治疗肿瘤病案和李家庚教授治疗肿瘤病案进行分析,探讨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规律和研究李家庚教授运用经方辨治肿瘤临床经验,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李家庚教授学术思想奠定基础。方法文献研究以1972年至2017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经方治疗肿瘤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并分类建立经方治疗肿瘤、经方治疗肿瘤并发症、经方配合手术治疗肿瘤、经方配合化疗治疗肿瘤、经方配合放疗治疗肿瘤数据库,其中针对经方治疗肿瘤的处方和方药单独建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表格数据处理功能及基本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期刊统计、经方方药应用概况,处理经方出现频次。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2.0软件的频数和聚类功能对经方治疗肿瘤的方药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其进行关联分析。李家庚教授临床经验研究,则通过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和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跟诊收集肿瘤病案,建立导师李家庚教授治疗肿瘤病案数据库。运用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频数、关联和聚类分析功能对李家庚教授治疗肿瘤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经整理并统计,有关经方治疗肿瘤的文献报道自1982年以来逐渐上升;经方治疗肿瘤共涉及70首经方,其中35首经方出自《伤寒论》,35首出自《金匮要略》,数量相当,但《伤寒论》方使用占原书比例略高;经方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4位依次为四逆散、小柴胡汤、五苓散、下瘀血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大柴胡汤、黄芪建中汤、乌梅丸、千金苇茎汤、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薯蓣丸、小陷胸汤。现代医家经方治疗肿瘤的高频药物中,频数≥60的药物排序依次为甘草、半夏、白芍、茯苓、柴胡、党参、白术、大枣、黄芩、桂枝;其中比重最高的是补虚药,占比24.72%,比重较高的药物依次为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祛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理气药和温里药,此八类药物占比达85.81%;药味以甘、苦、辛味三者为主,其中甘味药占比31.24%,苦味药占比25.67%,辛味药占比23.74%;药性温性占比28.25%,寒性占比22.06%,平性占比20.36%,微寒占比13.89%,微温占比6.94%,从整体上看,温热之性(温性、微温)药物比重与寒凉(寒性、微寒)之性比重基本持平;药物归经以脾、胃、肺、肝、经为主;主要药对有桃仁和土鳖虫、茯苓和白术、生地黄和麦冬、柴胡和白芍、半夏和黄芩;尤为重视补虚药与各种祛邪药的配伍。经方在肿瘤并发症应用中癌性发热、癌性疼痛和恶性胸腹水应用范围广,配合化疗主要用于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治疗。李家庚教授治疗肿瘤,共纳入66例患者,725诊次,总有效率81.82%,平均年龄57.29岁,女性多于男性;以肺癌、乳腺癌数量居多;使用频率≥50%的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山楂、丹参、甘草、白蚤休、赤白芍、黄芪、香附、黄连、川芎;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占总频率的22.41%,前八类药物累积频率达84.15%,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和活血祛瘀药;药味以苦、甘、辛味三者为主,其中苦味药占比26.61%,甘味药占比26.25%,辛味药占比22.57%;药性温性占比26.90%,寒性占比17.57%,微寒占比16.39%,平性占比16.24%,微温占比13.16%,从整体上看,温热之性(温性、微温)药物比重略高于寒凉(寒性、微寒)之性;药物归经以肝、脾经为主;主要药对有白花蛇舌草和白蚤休、赤芍和白芍、薏苡仁和威灵仙、香附和枳壳、玄参和麦冬;核心方有:1.肿瘤基本方:白花蛇舌草、白蚤休、半枝莲、赤芍、白芍、丹参、黄芪、炒二芽;2.气机郁滞证:山慈菇、枳实(枳壳)、香附、柴胡、陈皮、橘络、当归;3.消化道肿瘤方:红豆杉、川芎、延胡索、云苓、茯神、陈皮、山楂、海螵蛸、白及、甘草;4.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癌方:夏枯草、赤芍、炒莪术、薏苡仁、威灵仙。结论1.现代医家与李家庚教授经方理论辨治肿瘤均认为肿瘤“本虚标实”,其中以“正虚为本”、“气机郁滞”为肿瘤的主要病机。2.现代医家经方治疗肿瘤与李家庚教授治疗肿瘤主要治则一致,以“扶正祛邪”“调畅气机”为主要治则。3.现代医家经方治疗肿瘤,重视补虚药与祛邪药的配合使用,注重后天之本脾胃的调理,处方整体用药平和。4.李家庚教授治疗肿瘤祛邪与扶正并重,治疗大法: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扶正培本、顾护胃气。5.经方在肿瘤并发症应用中癌性发热、癌性疼痛和恶性胸腹水应用范围广,配合化疗主要用于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治疗,但方剂偏单一,辨证论治深度不够。6.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比传统数据挖掘方法,更能准确客观的表示并呈现出知识元的空间关系,直观评判知识效果。
张俭[2](2018)在《黄芪扶正颗粒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过程中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黄芪扶正颗粒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过程中减轻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放疗的同时配合黄芪扶正颗粒(10g/次,2次/天,口服)治疗,直至放疗完成。观察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询问并记录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最后做统计学处理,对两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放射性皮肤损伤: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等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级和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发病时间(11.95±2.41天)早于观察组的发病时间(15.00±3.13天)。(2)骨髓抑制: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在不同等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级和Ⅲ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淋巴细胞亚群: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成熟T细胞、Th、NK、CD4+/CD8+比值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s、B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成熟T细胞、Ts、Th、CD4+/CD8+比值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K、B淋巴细胞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与各项生活质量总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总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扶正颗粒可以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过程中的皮肤损伤、骨髓抑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防治放疗毒副反应有效。
黄伟,钱梦,谢鸣[3](2017)在《肿瘤放射治疗配合中药增效减毒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放射治疗(放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其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和发展,仍无法避免其不良反应。提高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减轻其不良反应是当前面临的课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放疗中配合中医药不仅在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远期生存率、提高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及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等方面有显着疗效;而且在减轻放射性炎症损伤、拮抗骨髓抑制改善外周血象、减轻消化系统毒性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放疗与中医药结合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江杰雯[4](2017)在《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导师吴勉华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内科急难症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在中医药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以周仲瑛教授"瘀热"理论为指导,结合吴勉华教授的临床证治经验,运用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拟定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常用中药处方,联合放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客观评价中医药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耐受力和生存质量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与纳入标准相符的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治疗组在放疗的初始同步加服"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拟定的中药处方,每日一剂,一日2次早晚分服,直至放疗结束时止。观察患者治疗前、中(第3周)、后(第6周)的症状变化及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疗效。全部数据均采用SPASS 22.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中(第3周)和治疗后(第6周),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和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在口干欲饮、吞咽疼痛、神倦乏力、便干便秘4个方面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而恶心纳差、烦热盗汗2个症状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第3周),两组的皮肤、粘膜、唾液腺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6周),治疗组患者粘膜、唾液腺的损伤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而皮肤损伤程度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对于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具有一定的疗效,该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减轻放射治疗所引起的粘膜、唾液腺损伤和骨髓抑制,安全可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汪青松[5](2017)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辅助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比较》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比较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辅助放疗和同步放化疗对FIGO 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9例FIGO ⅡB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4例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手术组),145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组),比较两组复发率、死亡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均>0.05)。手术组患者3-4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和3-4级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证实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联合辅助放疗与同步放化疗对FIGO ⅡB宫颈癌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同步放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陈远前[6](2016)在《地榆升白片联合rhG-CSF对宫颈癌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提高宫颈癌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病房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初治的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予以rh G-CSF200μg日一次皮下注射,连续治疗3-5d,隔日查一次血常规,连续两次WBC计数大于10×109/L时停药,继续放化疗治疗。研究组37例,在rh G-CS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4片/次,日3次口服治疗,隔日查一次血常规,连续两次WBC计数大于10×109/L时停用rh G-CSF,继续放化疗治疗,但维持地榆升白片升白治疗。检测治疗前、用药后第3天、用药后第7天、用药后第14天、用药后第21天外周血象变化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rh G-CSF使用剂量和住院时间。结果:1.研究组在用药后第3天、用药后第7天、用药后第14天及用药后第21天外周血中WBC、NE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天、用药后第7天、用药后第14天及用药后第21天R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Cre及Urea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4.研究组患者使用rh G-CSF数量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地榆升白片可提高rh G-CSF对宫颈癌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效果。2.地榆升白片联合rh G-CSF与单纯rh G-CSF对患者肝肾功无影响。3.地榆升白片联合rh G-CSF可减少rh G-CSF使用剂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黄辰羊[7](2014)在《黄芪三参饮加减治疗放射性肠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客观评价中药黄芪三参饮加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理论价值及临床运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临床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病例数60例,按1:1原则分组,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放射性肠炎症状出现后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出现放射性肠炎时的基本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在放疗起始时即予黄芪三参饮汤药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药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病例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症状出现的时间、出现症状时的照射剂量、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中医症状评分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放射性肠炎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缓解时间、原发灶所受的放疗剂量方面,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中医症状方面两组组内比较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里急后重感、便血及乏力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出现症状时积分已有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里急后重感等症状,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便血及乏力症状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以上临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黄芪三参饮能够大幅度增强机体对放射线的耐受,促进肠粘膜对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患者的临床中医症状如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乏力等改善效果明显。该研究提示了益气养阴解毒疗法对盆、腹腔放疗患者,有减轻毒副反应,帮助其更好的完成治疗计划的作用。
马耀梅[8](2013)在《IB2-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的治疗探讨和生存质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术前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同步放化疗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宫颈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ⅠB2和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模式,为消除和降低康复期不良因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ⅠB2和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组105例,同步放化疗组54例。比较两组远期并发症,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在治疗结束后1年~6年后,将手术组患者再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追加治疗组,对三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用方差分析进行生存质量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远期并发症: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远期并发症:手术组泌尿系统不适症状发生率(32.4%&14.8%)高于同步放化疗组(p<0.05)。放化疗组3~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37%&17.1%)阴道狭窄发生率(35.2%&12%)和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29.6%&4.76%)要高于手术组(p<0.05)。2.随访时间10~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86.7%,3年无瘤生存率为86.5%。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为95%,3年无瘤生存率为9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整体长期生存质量较好(FACT-Cx=114.5±12.3,满分168)。生存质量五个维度得分中,社会功能维度的平均得分最低(2.52±0.55,满分4分),情感维度平均得分次低(2.78±0.56,满分4分)。4.同步放化疗组、单纯手术治疗组、及术后追加放化疗组FACT-Cx、FACT-G得分无统计学差异。除了社会家庭维度同步放化疗组得分较低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和医疗保险是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组别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结论:1.手术治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ⅠB2和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相同,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放化疗组并发症较多。2.ⅠB2-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存质量较好。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社会功能维度上受损严重。3.同步放化疗组、单纯手术组和手术后追加放疗组的长期生存质量无显着差异。4.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经济负担较重、家庭关系较差、单身、无医疗保险患者的干预和心理辅导。5.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年龄,经济情况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
贾颖[9](2012)在《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赵尚华(1943.8-)教授,2008年被推选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师从赵尚华教授学习3年,学习期满之时,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为本篇结业论文。该篇论文的题目是“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赵尚华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系原山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医外治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傅山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医外科师资进修班结业,有缘学习了全国外科各大名医之长。1983年参加山西中医学院筹备领导组工作。1984年以来兼职从事学会工作,1985年与着名中医专家朱仁康等倡议建立全国中医外科分会,并出任委员。1989年调山西中医学院工作。赵尚华教授1992年曾应马来西亚中医学院邀请赴马讲学3个月,1994年得以代表山西中医药学会与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医师公会结成友好学会,开展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山西中医事业向世界发展。1998年受香港、泰国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新加坡等地召开的“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暨世界名医颁奖大会”,发表了“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电脑诊疗程序研制报告”,获得广泛好评。赵尚华教授的主要着述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乳房病》、《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方剂学》、《中医外科学》(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医皮肤病学》(科学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子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40余种。赵尚华教授在中医外科的理论、临床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篇论文的重点放在赵尚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总结上,并对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1赵尚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1.1中医外科病因病机理论的思考和升华赵尚华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明确提出“内因以气滞血瘀偏多、外因以火毒为主”是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的观点,这种提纲挈领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临床医生把握外科疾病的本质特征。在这个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痈、内痈和皮肤病三大外科疾病基本病证类型的分析、演绎和归纳,赵尚华教授指出整个外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这种分析推理的方式和结果,证明了外科疾患的发病机理同样离不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实际上践行了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哲学论断。1.2中医外科外治消、腐、收三法的总结宋元以降,外科医家将以痈疽疮疡为代表的外科疾患划分为三期:即肿疡期(初期)、脓疡期(中期)和溃疡期(后期)。并以此为分期辨证之依据,逐步总结出外科内治三大法则消、托、补。中医外科外治法,虽然具体方法、方药层出不穷,美不胜收,然而却缺乏一条类似内科消、托、补方式般凝练概括的理论线索。赵尚华教授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大胆提出了中医外科外治法的“箍围消散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的三段式概括,从临床上看与疾病发展规律相吻合,从治疗上看与内治消法、托法、补法相对应,堪称中医外科外治的三大法。赵尚华教授对于传统中医“五善七恶”理论实际意义的阐扬,乃至中医外科辨证论治特点的概括和益气养阴法的倡导详见内文。2赵尚华教授诊疗经验总结本论文选择临床所见赵尚华教授治疗传统隶属于中医外科领域的脱疽、亚急性甲状腺炎、银屑病、泌尿系感染的4种病证和妇科月经后期的临床辨治经验加以介绍,以体现其临床审病用药特点。2.1亚甲炎的诊疗经验赵尚华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不外内、外两种,外因是风湿、风热之邪搏结为患,内因为素有瘿肿,又兼七情太过,五志化火而成。针对上述两种主要证型,分别有昆布散加减、白头翁丸加减治疗。近年来,通过理论思辨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证明亚急性甲状腺炎风湿火热郁相兼的病机与温病经典方剂“升降散”的药味组成默相契合,遂将此方通过适当加味调整后引入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如果本病的具体个案中确有气阴不足征象的出现,则在加减法中适当增入益气养阴之品以为治疗。这种诊疗方式,既参考了前辈时贤的真知灼见,又符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基本临床处置原则。2.2脱骨疽的诊疗经验“脱骨疽”又名“脱疽”,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治疗不当还可能带来肢体残疾,对于社会生产力影响较大。赵尚华教授治疗本病的最大特点是分阶段治疗,他把握了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化、恢复四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将本病可分为阳虚寒凝、气滞血瘀、热毒瘀滞和气血双虚等四个证型。分别给出了补阳活血,温经通络,治以阳和通脉汤;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以逐瘀通脉汤;泻火解毒、活血通络,治以解毒通脉汤;培补气血,治以顾步复脉汤的正治之法。验之于临床,疗效可靠,得到患家的认可。赵尚华教授治疗泌尿系感染擅用自拟柴翘五淋散,治疗银屑病、治疗妇科月经后期都强调了正确辨治处方的重要性。赵尚华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的内容,摘要详见该部分资料的“前言”部分,此不赘述。
杨华祥[10](2011)在《马来西亚癌症状况及双参饮对癌症放疗病人免疫调节与生活质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癌症是全球的主要疾病负担,每年约发生新病例1100万,癌症的治疗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现代、传统两个医学层面梳理癌症的沿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马来西亚癌症的发病、治疗及预防的现状。近年来,提高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肿瘤医学界努力的方向,而中医药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方面有其明显优势。我们将从临床角度评估自拟双参饮对放射线治疗中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癌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癌症的文献的梳理,围绕其历史沿革、发生机理、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等方面,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其次对马来西亚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归纳,并利用图表将马来西亚癌症的发病状况,结合性别、种族、年龄、发病部位和致病因素做出详细的数据分析;第三针对马来西亚治疗与预防癌症的医疗实践,探索体现益气养阴法的双参饮对癌症病人的放疗过程中的治疗优势,尤其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方面的疗效。临床研究则依单盲试验随机分组共收录80例,完成全部疗程且可分析者有60例;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男:女比为21:39;中位年龄57.5岁,实验组平均服用益气养阴组方——双参饮共11周,对照组服用之安慰剂为乳糖;平均放射线剂量为5440cGy;平均放射线治疗为6.94周;平均化学治疗为4周。结果:传统医学中的藏象理论、治则治法、中药应用与现代免疫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中药的合理应用在恶性肿瘤病人的放疗中具有减毒增敏的作用,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降低肿瘤细胞的氧耗量,增强对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作用及抑制受损DNA的修复,降低肿瘤谷胱甘肽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杀伤放疗后残存的癌细胞,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多重功效。传统中药分类法的清热解毒药、健脾益气药、活血化瘀药、软坚散结药都在抗癌过程中多靶点的发挥治疗及预防作用。临床研究中,我们应用自拟双参饮对放疗病人做出评估并得出结论:1.在免疫功能评估的变项中,计有实验组Lymphocyte count(p=0.002)、B cellcount(p=0.005)的改变有统计上的显着差异。实验组之NK cell count(p=0.098)的p值介于0.05-0.10之间,为统计显着性边缘。2.在生活质量方面:本研究根据EORTC QLQ-C30作生活质量评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46)。在核心问卷中发现情绪功能(p=0.050)、认知功能(p=0.017)、社会功能(p=0.001)、疲倦(p=0.005)、恶心呕吐(p=0.006)、失眠(p=0.031)、食欲不振(p=0.003)、财务功能(p=0.021)、整体生活评估(p=0.016)等指标,有明显统计意义,而以上这些症状是放化疗常见的副作用。3.放射线治疗中癌症患者免疫功能指针、生活质量与“气阴两虚”中医证型的转归呈正相关。结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两种医学模式虽不相同,但在癌症文献的整理中,并无大异,而中医药学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历史悠久,马来西亚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方面特点显着、发展迅速。本文在梳理、研究国内外医家应用沙参麦门冬汤的文献的基础上,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自拟双参饮在对癌症放射线治疗病人的治疗的观察中,发现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数目、B细胞数目;改善生活质量,如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不振、财务困难、整体生活。我们认为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不仅对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中药的作用靶点和物质基础等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价值。
二、宫颈癌病人行放射治疗后为什么会产生便血和尿血?应该怎样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颈癌病人行放射治疗后为什么会产生便血和尿血?应该怎样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李家庚教授辨治肿瘤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经方辨治肿瘤的理论基础 |
一、经方 |
(一) 经方的定义 |
(二) 经方的特点 |
二、《伤寒杂病论》理论与肿瘤辨治研究 |
(一)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与肿瘤辨治研究 |
(二) 《金匮要略》脏腑辨证理论与肿瘤辨治 |
第二部分 经方治疗肿瘤现代期刊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以经方为主辨治肿瘤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数据来源和收集 |
(二) 搜索关键词 |
(三) 病案与处方整理 |
(四) 中药规范化处理 |
(五) 方药数据库建立和转化 |
(六) 数据挖掘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文献研究述要 |
(二) 文献统计结果 |
(三) 方剂统计结果 |
(四) 药物统计结果 |
四、讨论 |
(一) 现代医家对经方辨治肿瘤的认识 |
(二) 现代医家经方辨治肿瘤用药规律分析 |
第二节 以经方辅助肿瘤治疗的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数据来源和收集 |
(二) 搜索关键词 |
(三) 文献整理 |
(四) 数据库建立与分析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经方治疗肿瘤并发症 |
(二) 经方配合手术 |
(三) 经方配合化疗 |
(四) 经方配合放疗 |
四、讨论 |
第三部分 李家庚教授临床经验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案收集和整理 |
(二) 中药规范化处理 |
(三) 录入信息和数据库建立 |
(四) 数据挖掘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结果 |
(二)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
(三) 药物归类统计结果 |
(四) 药物特征统计结果 |
(五) 药物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一) 导师对肿瘤的认识 |
(二) 一般资料分析 |
(三) 导师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律探讨 |
(四) 经方辨治肿瘤现代期刊文献研究结果与导师临床经验结果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搜索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参考表 |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黄芪扶正颗粒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过程中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放射性皮肤损伤 |
3.2 骨髓抑制 |
3.3 淋巴细胞亚群 |
3.4 生活质量 |
4 讨论 |
4.1 现代研究对放射性损伤的认识 |
4.2 中医对放射性损伤的认识 |
4.3 黄芪扶正颗粒的分析 |
4.4 本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放射性皮肤反应分级标准 |
附录2 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 |
附录3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
附录4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 |
综述 中医药对乳腺癌放疗毒副反应防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肿瘤放射治疗配合中药增效减毒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对肿瘤放疗的增效作用 |
1.1 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 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
1.2 提高对肿瘤放疗的增敏作用 |
1.2.1 单味中药 |
1.2.2 复方中药 |
1.3 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 |
1.4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1.5 提高远期生存率 |
2 中医药对肿瘤放疗的减毒作用研究 |
2.1 减轻放射性炎症损伤 |
2.1.1 放射性胃肠炎 |
2.1.2 放射性肺损伤 |
2.1.3 放射性食管炎 |
2.1.4 放射性皮炎 |
2.1.5 放射性口咽炎 |
2.2 减轻骨髓抑制, 改善外周血象 |
2.3 减轻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中医学对放疗不良反应的病因病机认识 |
3.2 针对放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 |
3.3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 |
1.1 概况 |
1.2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 |
1.3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副反应及处理方法 |
2. 中医药对头颈部肿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历代中医对头颈部肿瘤的认识 |
2.2 中医药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概况 |
3. 中医药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
3.1 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中医发病机制 |
3.2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皮炎的研究 |
3.3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黏膜炎的研究 |
3.4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 |
3.5 中医药干预骨髓抑制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选择 |
3.2 观察方案 |
3.3 治疗方法 |
4. 观测指标及疗效评定 |
4.1 中医症状 |
4.2 放射性损伤 |
4.3 骨髓抑制 |
4.4 生活质量 |
4.5 体重 |
4.6 安全性评价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学处理 |
7. 研究结果 |
7.1 一般资料比较 |
7.2 中医症状比较 |
7.3 放射性损伤比较 |
7.4 骨髓抑制比较 |
7.5 生活质量比较 |
7.6 体重比较 |
7.7 安全性评价 |
7.8 小结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立法依据 |
1.1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基本病机 |
1.2 "瘀热"理论指导 |
1.3 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的确立 |
2. 组方用药 |
2.1 组方分析及临证加减 |
2.2 组方主要中药溯源及药理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
3.2 对中医症状的影响 |
3.3 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影响 |
3.4 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
3.5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3.6 对体重的影响 |
3.7 安全性评价 |
4. 临证体会 |
4.1 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 |
4.2 扶正与祛邪灵活运用 |
4.3 重视病患心理治疗 |
4.4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 |
5.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辅助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地榆升白片联合rhG-CSF对宫颈癌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绩 |
致谢 |
(7)黄芪三参饮加减治疗放射性肠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放射性肠炎的研究认识 |
1. 祖国医学对放射性肠炎的研究认识 |
1.1 对病名的研究认识 |
1.2 对病机的研究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放射性肠炎的研究认识 |
2.1 放射性肠炎的概念 |
2.2 放射性肠炎的病理改变 |
2.3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机制 |
第二章 放射性肠炎的治疗 |
1. 放射性肠炎的中医治疗 |
1.1 中药内治法 |
1.2 中药外治法 |
2. 放射性肠炎的西医治疗 |
2.1 手术治疗 |
2.2 内科治疗 |
2.3 高压氧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1.1 病例诊断标准 |
1.1.2 病例来源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病例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放射治疗 |
1.2.2 药物治疗 |
1.3 观察项目 |
1.3.1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 |
1.3.2 症状出现的时间 |
1.3.3 症状出现时的照射剂量 |
1.3.4 症状缓解时间 |
1.3.5 临床症状 |
1.3.6 中医症状 |
1.3.7 安全性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比较 |
2.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
2.3 两组症状出现时间比较 |
2.4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
2.5 两组出现症状时的照射剂量比较 |
2.6 中医症状比较 |
2.7 放疗中断情况 |
2.8 安全性指标观察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黄芪三参饮的组方分析 |
4.2 黄芪三参饮相关药理研究 |
4.3 本课题的前期研究 |
4.3.1 黄芪三参饮不同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限的实验研究 |
4.3.2 黄芪三参饮在不同放疗剂量下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影响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IB2-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的治疗探讨和生存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两种不同方式治疗ⅠB2-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1.3 随访 |
1.1.4 统计 |
1.2 结果 |
1.2.1 患者一般资料 |
1.2.2 放化疗组治疗情况 |
1.2.3 手术组治疗情况 |
1.2.4 两组远期并发症情况 |
1.2.5 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 |
1.2.6 手术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1.2.7 手术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
1.3 讨论 |
1.3.1 术前放化疗加根治性子宫切除与同步放化疗的生存率比较 |
1.3.2 术前放化疗加根治性子宫切除与同步放化疗的并发症对照分析 |
1.3.3 术前辅助放化疗的应用 |
1.3.4 手术在整体治疗中的价值 |
1.3.5 手术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1.3.6 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 |
1.4 小结 |
二、不同方式治疗ⅠB2-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对照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工具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问卷完成情况 |
2.2.2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特征 |
2.2.3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2.2.4 病患整体和各组生存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 |
2.3 讨论 |
2.3.1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情况 |
2.3.2 ⅠB2和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整体长期生存质量 |
2.3.3 生存质量各维度和条目得分情况 |
2.3.4 不同治疗方式对宫颈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
2.3.5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一 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FACT-Cx(第四版) |
综述 腹腔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赵尚华中医外科学术渊源概述 |
1. 少年立志为良医 |
2. 深造七载打基础 |
3. 理论创新勤思考 |
4. 实践验证唯谨慎 |
5. 求真务实淡荣辱 |
6. 学术兴盛与有责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1. 赵尚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赵尚华教授对中医外科病因学说的提炼 |
1.2 赵尚华教授对中医外科辨证特点的概括 |
1.3 赵尚华教授对五善七恶临床意义的探讨 |
1.4 赵尚华教授对中医外科外治理论的升华 |
1.5 赵尚华教授强调内外合治创立外治诸方 |
1.6 赵尚华教授强调益气养阴法的外科应用 |
2. 赵尚华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
2.1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 |
2.2 脱疽的辩证施治 |
2.3 泌尿系感染的中医治疗 |
2.4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
2.5 月经后期的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赵尚华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马来西亚癌症状况及双参饮对癌症放疗病人免疫调节与生活质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 |
1.1 癌症的历史沿革 |
1.2 癌症的发生机理 |
1.3 癌症的治疗手段 |
1.4 癌症的预防措施 |
2 传统医学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 |
2.1 传统医学对癌症的基本认识 |
2.2 传统医学对癌症发病的认识 |
2.3 传统医学对癌症的辨证论治 |
3 传统医学与免疫学之研究 |
3.1 机体与免疫 |
3.2 治则与免疫 |
3.3 中药与免疫 |
4 中药配合放疗治疗癌症之研究 |
4.1 中药增敏机理研究 |
4.2 中药减毒机理研究 |
第二部分 马来西亚癌症状况研究 |
1 马来西亚的中医药现状 |
2 马来西亚癌症研究现状 |
3. 马来西亚癌症状况与原因分析 |
3.1 马来西亚癌症整体发病率 |
3.2 马来西亚癌症发病率的变化因素 |
3.3 马来西亚癌症病变部位比较 |
3.4 马来西亚癌症的病因分析 |
4 马来西亚癌症预防计划 |
5 马来西亚癌症治疗现状 |
6 马来西亚中医药治疗癌症现状 |
6.1 马来西亚中医药治疗癌症策略 |
6.2 马来西亚中医药抗癌机理研究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
2.3 药材基源与制备 |
2.4 实验分组 |
2.5 给药与评估方式 |
2.6 实验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生活质量评估之研究 |
6.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6.3 中医证型分析之研究 |
6.4 气阴两虚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之研究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理论探讨 |
1.1 双参饮组方配伍源流 |
1.2 沙参麦门冬汤抗肿瘤研究 |
1.3 双参饮现代药理功效研究 |
1.4 双参饮组方配伍特色 |
2 临床讨论 |
2.1 生活质量评估之讨论 |
2.2 免疫功能评估之讨论 |
2.3 中医证型之讨论 |
2.4 癌症放射性治疗病人的中医证型及治则之讨论 |
2.5 中医证型变化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之讨论 |
3 本项研究的特点和创新及其问题和困境 |
3.1 本研究的特点和创新 |
3.2 本研究的问题和困境 |
4 其它 |
5 后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详细摘要 |
四、宫颈癌病人行放射治疗后为什么会产生便血和尿血?应该怎样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李家庚教授辨治肿瘤临床经验研究[D]. 陈赛里.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2)
- [2]黄芪扶正颗粒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过程中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D]. 张俭.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肿瘤放射治疗配合中药增效减毒的临床研究进展[J]. 黄伟,钱梦,谢鸣. 中国药师, 2017(08)
- [4]益气养阴、凉血散瘀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 江杰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5]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辅助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比较[D]. 汪青松.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2)
- [6]地榆升白片联合rhG-CSF对宫颈癌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远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黄芪三参饮加减治疗放射性肠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D]. 黄辰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2)
- [8]IB2-ⅡA期宫颈恶性肿瘤的治疗探讨和生存质量分析[D]. 马耀梅.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7)
- [9]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 贾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10]马来西亚癌症状况及双参饮对癌症放疗病人免疫调节与生活质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杨华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