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卢晶晶,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1](202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究》文中提出新时代的中学化学教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德育渗透,促使学生多方面协同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化学史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化学教材内涵的深入分析,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党慧[2](202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原理的思考与探究 ——以新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学科自诞生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体现着一定的哲学思想或规律,化学教学同样不例外。在新版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后,明确提出要落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新增了蕴含哲学思想的课程目标,诸如:能用对立统一、联系与发展等观点考察化学反应等。继而,高考评价体系考察内容“核心价值”里也明确提出要求,即将进入高校的学习者,应当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要求。与其他学科一样,化学教学承担着落实核心素养、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化学与哲学结合的本质联系,尝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这对中学教师更好开展教学和学生深化理解知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展开:第一,理论研究阶段。结合文献研究法,将搜集到的资料做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了解现今所处研究现状,发现众多相关研究仍是期刊类文章,深入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结合以上资料对“哲学”、“化学哲学”进行概念界定,并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哲学理论作以阐述,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二,分析调查部分。首先,结合已有哲学理论知识,选取应用较为广泛的高中新人教版化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其内在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规律,并做相应的梳理,以及在选修教材中的部分体现;其次,使用访谈法对研究者的教育实习学校的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一线化学教师对哲学相关概念的了解程度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哲学思想的现状,以及教师对此种渗透的想法与建议,明晰实际教学中此问题的潜在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实施此种做法可行的建议;再次使用问卷法随机选取实习学校的8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发放前测和后测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化学课堂中自身已有的哲学思维的现状,并通过后测试题的反馈情况,分析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变化。第三,案例研究部分。从对访谈教师的结果整理,和发放给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必修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哲学选点,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进行教学案例预设计,以及分析化学平衡移动中的哲学思想,以期在将哲学的思维方法与中学化学教学的结合上,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些许有用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构建辩证的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实践效果。本论文以期使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原理的研究变得更为系统化,并能对学生产生切实的帮助和提升。
古丽孜热·艾尔肯[3](202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并且在持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大量海外文化价值观的输入,对国人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群体而言,所遭受到的价值观冲击更大。从身心发育规律来看,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对外界事物接受兴趣高,但是心智不稳定,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建立崇高的道德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目前,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课程思政完成,通过在课程思政上对学生进行专门而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证实,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非是灌输式教学,也不是短期的填鸭式教学,它需要长期、多角度多方面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何充分挖掘和应用化学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备极大的意义和价值。为了开展课题研究,本课题主要分为如下几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该课题上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相关理论阐述。主要对化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概念进行界定,并且论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和方法;第三点,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缺陷调查。通过学生入学时对于化学学习情况的了解,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第四部分,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主要阐述以《用途广泛的金属资源》作为研究案例,设计《用途广泛的金属资源》的教案,从《用途广泛的金属资源》教案中阐述笔者是如何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本堂课的效果进行对比调查得出结论。第五部分,高中化学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教学建议。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单一,对于专业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德育课前五分钟,要在化学课中有机的将专业课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整合。
田金虹[4](2021)在《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开展教学创新,是教师因应多智时代教育生态重构需要的重要措施。当前,一线中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薄弱,学者们对教学创新研究开展较少。开展教师教学创新研究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必须突破的研究课题。因此,论文以中学化学课堂实录为研究对象,开展质性研究,提取教师教学创新行为,凝析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论文选取济宁市初、高中教学能手展评活动中分别获得前3名的课堂实录视频作为研究资料。首先,研究者带领某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的13名化学教育硕士,对6个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分析,提取6名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提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初步凝析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要素。然后,从初步凝析出的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创新片段,编制教师创新情况访谈提纲,以6位课堂视频执教教师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查教师教学创新的思路、过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转录访谈资料,结合访谈提纲和研究需要处理访谈文字资料,使用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人工浏览编码,补充、精致、结构化初步凝析出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厘定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结构。研究显示:(1)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一种包含教学情境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等能力要素的综合能力;(2)构成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各种能力要素之间具有结构性关系。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实践出发,系统运用基于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质性研究方法,开展自下而上的探索性分析,提取能力结构要素的方法具有新颖性。(2)提出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为今后培养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供了新依据。
马婧[5](2020)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化学化的逐渐演变和化学社会化的逐步发展,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心学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为实现化学价值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本研究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2017版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针对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化学价值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初步提出了化学价值培养的体系,阐述了化学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过程,从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分析化学价值的形成过程,为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价值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参考。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根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确定了化学价值培养的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了解目前中学生和一线教师对化学价值的认识现状,结合学生的认识现状,针对教师对化学价值的内容认识不足的问题,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对化学价值的要求,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教师提供化学价值的具体内容载体;针对教师缺少化学价值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的问题,归纳出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包括全程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总结出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策略包括打好化学基础、开展实验探究、实施STEAM教育理念、渗透化学史教育和巧用现代化教育平台。在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确定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价值的案例开发流程。根据化学价值培养的理论依据,遵循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结合银川市某中学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两个案例并进行实践,通过访谈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后访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进一步完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体系。研究表明教师在渗透化学价值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教师有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素材,才能更好地将化学价值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对渗透化学价值的课堂充满兴趣,认可化学价值培养的模式。可见,本研究中初步得出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体系具有实践性价值。
冯馨尹[6](2020)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教育培养的应当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明确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市场,中华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为此多次下发指导文件,明确指出各学科都应担负起传统文化教育的职责。教育部考试中心坚决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近年来高考命题在各科中均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在各学科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对教育的人文性重视度的提升,在“立德树人”方针指导下,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德育也不再是思政课、班会课的专属,各科都应承担起德育工作,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育人。反观当前中学化学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面临两大问题:(1)缺乏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2)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停留在激发学习兴趣及智育层次,几乎未触及德育。而化学作为中学阶段重要学科,恰恰应当积极响应课程思政之号召,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德育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培养“文化传承、国家存续”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尤其传统思想文化)在化学课堂中的渗透展开探索,发掘可融入中学化学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提出教学原则及策略,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践研究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课程思政理念及人本主义教育观、文化教育学、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等理论的指导下,发掘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化学教学资源,内容涵盖古代辩证思想与化学规律的结合、儒家中庸思想与化学的结合、传统文化思想与化学德育、传统文化思想与化学学习法指导等方面。接着,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思想文化在化学课堂中的渗透现状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三个教学原则——适度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育人性原则,及三条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浸润人文情怀”、“把握时机,潜移默化渗透”、“搭建桥梁,实现学科融合”,基于前期调研结果,在上述教学原则、策略、理论、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一化学教学设计并初步展开实践,通过随机访谈获取教学反馈,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了其民族自豪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和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内涵及化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此可知,课程思政理念下在中学化学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培养“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的人才。
李婷[7](2020)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实践研究 ——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对我国的高中化学教育改革影响很大,但是由于中国高考制度和学习资源的限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德育的教学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都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课堂教学仅着眼于知识的灌输,高考的要求和成绩的提高,但却把学科德育抛弃在课堂教学之外。高中的任何学科都包含德育因素。因此,学科教学不仅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渠道,更是德育的载体。而如何将德育渗透进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研究且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围绕德育渗透开展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了国内外德育发展的现状;通过高中化学教师与学生对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并不重视德育,对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知之甚少,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本主义等理论,通过对高一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的挖掘,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及第二课堂三种德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之后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中学为例,进行了德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的初步实践研究。最后对实践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进行的初步实践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进行效果分析,由于德育评价受多方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笔者通过第三方反馈的客观事实,以较为客观的评价总结出了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修养、学习表现、遵章守纪、环境卫生、社会实践、身心素质。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表现在科学精神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提升;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态度及习惯有了明显进步,表现在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比如自觉性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后,学生思想上有了明显转变,行为上有了显着变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德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价值。
牟明健[8](2019)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实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阶段是人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当前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追名逐利、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有些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进而带来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初中教学改革这一部分,已经制定了相关条例。自十九大召开后,对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性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德育教育素材,如《金属和金属材料》、《自然界的水》等,利用这些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大德育”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为了实现初中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本研究首先,结合目前教育领域中“大德育”教育的现状,对国内外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德育和大德育的内涵加以阐述;再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大德育中突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化学资源的载体功能;突出学校的平台环境作用的实践体系。并且提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教育案例,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机合成材料》,《爱护水资源》等。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探究,强调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为人”、“育人”的相关理念,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最后本文从“以生为本,关注内在德育需要”、“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德育氛围”及“多角度、多途径挖掘德育素材”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实践的具体策略。
谢江波[9](2019)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道德领域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部分高中生的道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故应该把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水平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本文是将化学教学与德育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全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对某市三所高中进行调研,发现化学课堂中与德育融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第二部分:以孔子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以及杜威的德育思想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现状,在借鉴国外学校德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指导思想。第三部分:整合我国高中化学课堂进行德育实践的方法,以化学史、化学实验、化学作业为载体,分别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思维、心理健康教育、健康饮食教育等德育主题融合于化学教学设计中,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第四部分: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思考、反省,同时对于结果和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交流的方法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刻了解学习的意义。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反思,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完善融合体系,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把德育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化学课堂当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真正地贯彻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开展化学教学的理念。
陈锦玉[10](201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大责任。而当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应用较少,结合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对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偏低。基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势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也能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专业基础知识,实现德育与智育齐头并进。本文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文献整理了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搜集了相关理论为本论文的研究作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教学资源展开分析,了解到我国的文学、医学、饮食、科学、哲学等当中均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第三部分:主要选取Y市三所高中的314名高一学生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参与本研究的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在Y中学的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较低,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是肯定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较高,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第四部分:根据调查以及实践的结果,提出了五条本研究应用的路径选择,并参考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基于以上研究,将其成功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得出如下结论:(1)当前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引进课堂的教学是偏低的,但是学生都能接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应具备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储备,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时应做到适当、适时、适地。
二、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
(一)能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
(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
(一)结合化学史进行德育渗透 |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德育渗透 |
(三)结合化学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
三、总结及展望 |
(2)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原理的思考与探究 ——以新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新增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变化 |
1.1.2 高考评价体系考察内容中的核心价值的体现 |
1.1.3 化学与哲学本身具有的内在联系 |
1.2 研究现状 |
1.2.1 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哲学思想融入高中化学教材的现状分析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的研究目的 |
1.3.2 化学教学与哲学思想结合的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访谈法 |
1.4.4 问卷调查法 |
第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哲学”的概念 |
2.1.2 “化学哲学”的概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教育学理论 |
2.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
第3 章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哲学思想及方法论的结合与体现 |
3.1 高中必修教材中相关知识点与哲学思想的对应 |
3.1.1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哲学思想的体现 |
3.1.2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哲学思想的体现 |
3.2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在选修教材中的部分体现 |
第4 章 访谈与调查结果分析 |
4.1 当前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的调查 |
4.1.1 访谈结果统计 |
4.1.2 访谈结果分析 |
4.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
第5 章 基于哲学理论选点的教学设计案例 |
5.1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氧化还原反应” |
5.2 基于质量互变规律学习“离子反应” |
5.3 “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现象与本质 |
5.4 “化学平衡的移动”中哲学思想的综合渗透解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化学教育的概念 |
2.2 爱国主义教育的定义 |
2.3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原则 |
2.3.1 目标分解原则 |
2.3.2 有机渗透原则 |
2.3.3 简明通俗原则 |
2.3.4 潜移默化原则 |
2.4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法 |
2.4.1 榜样教育法 |
2.4.2 讲授教育法 |
2.4.3 情境教育法 |
2.4.4 实践教育法 |
2.5 高中化学特点 |
2.6 相关理论依据 |
2.6.1 建构主义理论 |
2.6.2 文化教育学理论 |
2.6.3 生活教育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缺陷调查研究 |
3.1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
3.2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调查分析 |
3.3 学生对了解我国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兴趣调查 |
3.4 化学课中有讲解爱国主义教育调查分析 |
3.5 老师上课是否只讲授化学知识点 |
3.6 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对掌握知识是否有帮助 |
3.7 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讲授方式的调查 |
3.8 学生是否了解化学课本中某些内容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
3.9 讨论我国化学成就学生能否集中注意 |
3.10 平时试题的内容是否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 |
4.1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 |
4.2 教学实践研究 |
4.2.1 样本选择与实施 |
4.2.2 试卷分析 |
4.2.3 试卷数据具体分析 |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学策略 |
5.1 在德育工作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 |
5.2 在教育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
5.3 在习题设计中融合爱国主义思想 |
5.4 在课堂评价中加入爱国主义思想 |
5.5 在生活实践中突出爱国主义思想 |
5.6 以人为本,关注内在爱国主义需要 |
5.7 创设情境,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
5.8 广开思路,挖掘多种爱国主义素材 |
5.8.1 文学知识中的化学 |
5.8.2 医学中的化学 |
5.8.3 饮食中的化学 |
5.9 积极上进,不断提升化学教师职业素养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1: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缺陷调查问卷 |
附件2 关于在学科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现状的试卷检测 |
附件3:学生访谈提纲 |
附件4 |
附件5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课题汇总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创新 |
1.2.2 能力结构构建的方法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 |
2.1 理论基础 |
2.1.1 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
2.1.2 扎根理论 |
2.2 研究假设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流程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3.3.2 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 |
3.4 研究实施 |
3.5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3.5.1 信度检验 |
3.5.2 效度检验 |
3.6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4章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
4.1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素的凝析 |
4.1.1 教师教学创新片段的处理 |
4.1.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内容的提取 |
4.2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补充丰富 |
4.2.1 建立项目 |
4.2.2 建立节点 |
4.2.3 确定编码 |
4.2.4 探索分析 |
第5章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结构 |
5.1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的构建 |
5.2 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
第6章 研究反思 |
6.1 研究局限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附录十 |
附录十 一 |
附录十 二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
1.1.2 “饭桌对话” |
1.2 研究背景 |
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
1.2.2 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需要 |
1.2.3 国际上对思维培养的重视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研究法 |
1.7.2 文本分析法 |
1.7.3 调查研究法 |
第二章 化学价值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价值 |
2.1.2 化学价值 |
2.1.3 化学价值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区别 |
2.2 化学价值的特征 |
2.2.1 抽象性 |
2.2.2 内隐性 |
2.2.3 整合性 |
2.2.4 深刻性 |
2.2.5 发展性 |
2.3 化学价值培养的理论依据 |
2.3.1 价值观的形成 |
2.3.2 化学价值的理论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化学价值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概述 |
3.2 学生对化学价值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3.2.2 问卷调查的时间与对象 |
3.2.3 问卷结果分析 |
3.2.4 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
3.3 教师对化学价值认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
3.3.1 访谈提纲编制的依据 |
3.3.2 访谈调查的时间与对象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3.4 对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
3.4 调查结果对中学化学价值培养的启示和指导意见 |
第四章 新课标视角下化学价值内容的教材分析 |
4.1 新课标对化学价值的培养要求 |
4.2 新课标视角下化学价值的内容体系 |
4.3 化学价值内容的教材分析 |
4.3.1 学科价值的教材分析 |
4.3.2 社会价值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案例开发流程 |
5.1 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原则 |
5.1.1 全程性原则 |
5.1.2 渗透性原则 |
5.1.3 科学性原则 |
5.1.4 有效性原则 |
5.1.5 适度性原则 |
5.2 化学价值培养的教学策略 |
5.2.1 打好化学基础 |
5.2.2 开展实验探究 |
5.2.3 实施STEAM教育理念 |
5.2.4 渗透化学史教育 |
5.2.5 巧用现代化教育平台 |
5.3 化学价值培养的案例开发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化学价值培养的案例实践 |
6.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
6.1.1 教学设计 |
6.1.2 实践过程 |
6.1.3 实践效果评价 |
6.2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
6.2.1 教学设计 |
6.2.2 实践过程 |
6.2.3 实践效果评价 |
6.3 实践总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课程思政理念下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辅助人文教育的开展 |
(二)践行文化自信的树立 |
(三)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 |
三、研究现状 |
(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课堂的研究现状 |
(二)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课堂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践研究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文化 |
二、传统文化 |
三、课程思政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 |
二、文化教育学理论 |
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 |
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
第二章 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化学教学资源 |
第一节 传统思想文化与化学规律的融合 |
一、《道德经》的辩证思想与化学 |
(一)对立统一与化学规律 |
(二)质量互变规律与化学规律 |
二、其他学派的辩证思想与化学 |
(一)运动观与化学规律 |
(二)普遍联系原理与化学规律 |
三、儒家中庸思想与化学 |
第二节 传统思想文化与化学德育 |
一、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观 |
二、天人合一与综合思维模式 |
第三节 古代思想文化对化学学习法的指导 |
一、“一以贯之”与化学学习 |
二、“难易相成”与畏难情绪 |
三、“以反求正”与逆向思维 |
第三章 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渗透现状研究 |
第一节 传统(思想)文化在化学课堂中的渗透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编制 |
四、数据分析 |
(一)问卷信效度检验 |
(二)问卷结果分析 |
第二节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课程思政理念下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课堂的路径探究 |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课堂辅助德育的原则 |
一、适度性原则 |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
三、育人性原则 |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课堂辅助德育的策略 |
一、创设情境,浸润人文情怀 |
二、把握时机,潜移默化渗透 |
三、搭建桥梁,实现学科融合 |
第五章 教学案例应用与结果 |
第一节 案例一的应用 |
一、案例一:氧化还原反应 |
二、案例一的应用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案例二的应用 |
一、案例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
二、案例一的应用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课堂的渗透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课堂的渗透现状调查 (教师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实践研究 ——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生德育的必要性 |
1.1.2 社会发展的需求性 |
1.1.3 教师职责的趋向性 |
1.1.4 核心素养呼唤下的迫切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德育的发展 |
1.2.2 国内德育的发展 |
1.2.3 德育的价值 |
1.3 选题依据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的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德育的涵义 |
2.1.2 学科德育的涵义 |
2.1.3 以人为本理念的涵义 |
2.1.4 本研究对中学化学德育的定义 |
2.2 基本理论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社会学习理论 |
2.3 现行化学教科书的特点 |
2.4 德育渗透教案设计的原则 |
2.4.1 目标分解原则 |
2.4.2 有机渗透原则 |
2.4.3 简明通俗原则 |
2.4.4 潜移默化原则 |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1.1 学生方面 |
3.1.2 教师方面 |
3.2 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
3.2.1 完成新课标的教育目标 |
3.2.2 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
3.2.3 健全学生的人格 |
3.2.4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勇气 |
4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
4.1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载体:课堂教学 |
4.1.1 深挖德育素材,育人润物无声 |
4.1.2 教师言传身教,育人以身作则 |
4.1.3 利用课堂教学,育人于无声处 |
4.1.4 优化教学手段,育人春风化雨 |
4.2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学科特色:化学实验教学 |
4.3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板块:第二课堂 |
4.3.1 班级辩论赛形式 |
4.3.2 角色扮演活动 |
4.3.3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
5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研究的方法 |
5.2 实践研究的情况介绍 |
5.3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效途径的实践 |
5.3.1 通过化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
5.3.2 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合理安排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
5.4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结果与分析 |
5.4.1 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 |
5.4.2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态度及习惯有了明显进步 |
6 反思 |
6.1 实践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
6.1.1 德育需要时间和精力 |
6.1.2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 |
6.1.3 评价体制单一 |
6.2 建议及对策 |
7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现状学生问卷》 |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的学生问卷》 |
附录四 社会实践《饮料与学生健康问卷调查》 |
致谢 |
(8)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实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大德育”的概况 |
(一) 德育的内涵 |
(二)“大德育”的内涵 |
(三)“大德育”教育的目标 |
二、初中化学与“大德育”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
(一) 初中化学特点 |
(二)“大德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
一、突出初中生在“大德育”实施的主体地位 |
二、发挥教师在“大德育”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
三、发挥化学资源在“大德育”实施的载体功能 |
四、突出学校在“大德育”实施的平台环境作用 |
五、“大德育”教育实践案例 |
(一)渗透化学史,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案例 |
(二)通过化学与生活,进行生命教育的案例 |
(三)通过化学教学实例,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案例 |
六、调查问卷效果分析 |
第四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策略讨论 |
一、以生为本,关注内在德育需要 |
二、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德育氛围 |
三、多角度、多途径挖掘德育素材 |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实施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在初中化学教学实施“大德育”教育的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当前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
1.1.2 解决对策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相关理论 |
2.1 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
2.2 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
2.2.1 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
2.2.2 德育的涵义 |
2.2.3 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
2.3 立德树人的涵义 |
2.4 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 |
2.4.1 孔子的教育思想 |
2.4.2 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 |
2.4.3 杜威的德育思想 |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方法与内容 |
3.1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方法 |
3.1.1 运用化学史进行德育融合 |
3.1.2 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德育融合 |
3.1.3 在化学作业中进行德育融合 |
3.2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内容 |
3.2.1 爱国主义 |
3.2.2 辩证唯物主义与批判思维 |
3.2.3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
3.2.4 创新思维 |
3.2.5 心理健康教育 |
3.2.6 健康饮食教育 |
第4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案例与实践 |
4.1 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案例 |
4.2 融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案例 |
4.3 融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
4.4 融合健康饮食的实践案例 |
第5章 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融合实效性分析 |
5.1 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效果分析 |
5.2 融合辨证唯物主义的实施效果分析 |
5.3 融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效果分析 |
5.4 融合健康饮食教育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在学科中德育渗透现状的问卷调查(教师卷) |
附录2 .关于在学科中德育渗透现状的问卷调查(学生卷) |
附录3 .化学老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2章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相关理论依据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范畴 |
2.1.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及特点 |
2.1.3 我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
2.2.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2.2.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2.2.4 文化教育学理论 |
第3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资源及应用案例分析 |
3.1 化学资源分析 |
3.1.1 中国文学知识中的化学 |
3.1.2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化学 |
3.1.3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化学 |
3.1.4 中国科学成果中的化学 |
3.1.5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化学 |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
3.2.1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
3.2.2 化学试题中的案例分析 |
3.2.3 化学教材中的案例分析 |
第4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设计及结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设计 |
4.2 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
4.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
4.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4.4 实践运用效果 |
第5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 |
5.1 运用于德育工作 |
5.2 运用于教学过程 |
5.3 运用于习题设计 |
5.4 运用于课堂评价 |
5.5 运用于生活实践 |
5.6 教学案例设计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的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学案例设计 |
致谢 |
四、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究[J]. 卢晶晶,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教育观察, 2021(31)
- [2]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哲学原理的思考与探究 ——以新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D]. 党慧.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D]. 古丽孜热·艾尔肯.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结构研究[D]. 田金虹.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价值”培养的实践研究[D]. 马婧. 宁夏大学, 2020(03)
- [6]课程思政理念下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 冯馨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实践研究 ——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中学为例[D]. 李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实践的研究[D]. 牟明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9]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实践与研究[D]. 谢江波.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 陈锦玉.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