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补益药——(一)补气药 华山参(论文文献综述)
赵占领[1](2018)在《清代医家运用《伤寒论》中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清代医家运用《伤寒论》中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的规律,总结清代医家运用这些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的病证分布和脉证指征,探讨其对这些经方在主治、辨证、配伍、剂量、剂型、炮制减毒、服法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情况。筛选部分特征性验案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医临床有所裨益。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在《伤寒论》所使用的84味药物中,筛选出公认的毒性药物15味,在《伤寒论》中择出使用这15味药物的60方剂。以这60首方剂为主要检索词在第五版中华医典中进行主要检索,并以15味毒性药物进行补充检索,找出所有清代医家使用这些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的医案,作为原始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医案中的性别、舌象、脉象、疾病、症状、药物等进行规范,采用频数分析法、优选法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由于内容过多,此处仅举例而言。主治方面,清代医家大大扩展了《伤寒论》中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的主治范围,如仲景使用含有附子的真武汤治疗太阳误汗伤阳证和少阴阳虚水泛证,清代医家用之治疗痰饮、汗证、腹痛、呕吐、咳喘、中风、阴斑等;再如仲景使用含有半夏的小柴胡汤治疗少阳枢机不利引起的一系列病证,如胸闷胁痛、呕吐、发热等柴胡七大症,以及太少两感、少阳阳明并病以及热入血室等证,清代医家除用于治疗上述病证外,更多用于外科的痈疽、疮疡、肿块、疙瘩,内科的疟疾、汗证、血证、阴痿、滑精、癫狂,妇科的胎动不安、妊娠出血,头面五官科的耳肿、耳痛、头痛、齿痛,骨伤科的骨折、杖伤,等等,可以看出清代医家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科疾病,充分体现了经方的精妙之处,能灵活运用于多种病证。症状方面,《伤寒论》原文对症状的记述比较精简,唯在鉴别诊断时会列举比较多的症状进行比较,清代医案中,有些症状描述比较简略,有些症状描述就比较详细,将这些详细的症状和《伤寒论》相关条文进行对比解读,常常会对经方的辨证和使用大有裨益。舌脉象方面,《伤寒论》中舌象的记载比较少,清代医案中舌象的记载也不多,常常几十例医案中只有几例记载舌象的,辨证时多不作主要参考。《伤寒论》中脉象的记载比多,比如六经提纲脉、鉴别诊断脉等,提纲脉为六经病的典型脉象,临床上不多见,清代医案中脉象的记载比较全面,如真武汤的脉象,《伤寒论》中记载少阴病脉微细,清代医案中除微细脉之外,还有弦、沉、散、小等多种脉象,通过对真武汤医案中出现脉象的分析,能够对真武汤的病机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伤寒论》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的临床使用。剂量方面,通过统计分析换算得出,从汉代仲景时期到清代,经方中药物的剂量呈减轻的趋势,如附子的剂量,从经方中的常用量一枚两枚(仲景时期附子一枚约15g)减到二三钱不到10g,只有个别情况会出现大于原方用量;再如小柴胡汤、小青龙汤、三泻心汤原方中半夏的剂量半升约61g,清代医案中出现的剂量最小为3g,最大为24g,以12g最为常用。可见随着对毒性药物认识的深入,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古今人们体质的差异,毒性药物的剂量正在逐渐减小。剂型方面,含有附子、蜀椒的乌梅丸在《伤寒论》中作为丸剂使用,清代医家多将之用为汤剂治疗呕吐、腹痛、胁痛等。含有杏仁的大青龙汤为内服汤剂,治疗伤寒表实内有郁热证,缪宜亭将之改为外洗剂治疗受寒引起的足趾疼痛。《伤寒论》中瓜蒂散为煮豆豉汁冲服瓜蒂末,清代医家用之(?)鼻,治疗湿邪头疼和发黄。服法方面,仲景使用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证时会啜稀粥助药力发汗,麻黄汤则不用,然谢星焕用麻黄汤加厚朴治疗虚人受湿发黄时,亦嘱病人服药时啜热粥,一者病人体虚,粥能补益中焦,二亦借其温热之力发汗。此亦因人制宜之法也,灵活变通,举一反三。炮制减毒方面,清代医家在继承仲景的基础上作出了发展。仲景使用经汤洗的吴茱萸,清代多出盐水泡和炒两种方法;《伤寒论》中使用大戟甘遂时,未言炮制方法,清代医家使用大戟时涉及的炮制方法有水浸晒干炒、洗淡炒、面裹煨等,甘遂的炮制方法有面包煨、猪肾煨、猪心血煅等。这些炮制方法较仲景时期已经很完善,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既能增加用药安全性,又能扩大毒性药物的使用范围。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清代医家在继承《伤寒论》学术精髓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使用《伤寒论》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时,在主治、辨证、配伍、剂型、服法、炮制减毒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为后学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为临床使用毒性方药提供重要的帮助。
彭艳[2](2015)在《调神法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是在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调神法在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方案优化研究(编号:Z111107067311067)”的支持下完成。目的:基于前期研究形成的调神法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初步方案,通过对116例功能性胃肠病伴心神不安症状患者的核心证候、症状、舌脉特征,进一步明确本法适宜人群,基于调神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辨证论治组)的疗效对比,确定调神法应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特点、有效核心方药及配伍规律。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16例功能性胃肠病伴心神不安症状患者依据就诊次序分为两组,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姚乃礼或张润顺主任医师随诊治疗。两组患者均经辨证论治治疗4周,治疗组78例配伍使用安神药,对照组38例患者未使用安神药,每2周复诊1次,结束治疗后2周随访1次,填写病例观察表。全部患者临床诊疗信息及量化评分表信息均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以患者基本信息为中心,患者症状等临床所见、疾病诊断、证候、治法、处方、药物及疗效相关联的关系数据库。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ETL(数据抽取/转换/加载)软件及复杂网络分析法总结调神法的适应证候、症状、舌脉、核一心方药及安神药配伍。应用多因子降维分析方法(MDR),总结有效配伍。符合统计检验的数据,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疗前、疗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120例患者,两组各有2例因随诊次数不足而脱落,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脱落,脱落率为3.33%,治疗组78例,对照组38例。①在总体症状积分、主要消化道症状积分、神经精神症状积分、症状影响工作积分、生活质量积分这5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疗前、疗后症状积分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经调神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体症状积分、神经精神症状积分、症状影响工作积分、生活质量积分较疗前症状积分的下降程度,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下降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积分下降较治疗组明显,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23)。②经调神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总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及症状影响工作方面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调神法在这3方面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但缺乏统计学依据,经卡方检验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改善生活质量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经卡方检验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考虑患者主观因素及两组患者样本量不一致所致。③经调神法治疗后,治疗组在具体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后,睡眠、烦躁两方面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而在多梦、焦虑、抑郁、心悸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④治疗组有效病例使用安神药频次前13位的依次为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合欢花、珍珠母、炒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郁金、石菖蒲、煅牡蛎、百合、柏子仁;治疗组安神类药的诊次有效率分析结果:珍珠母(67.86%)、柏子仁(61.54%)、百合(60%)、丹参(60%)、合欢皮(54.17%)、合欢花(53.13%)、生龙骨(50.82%)、生牡蛎(50%)、石菖蒲(50%)、首乌藤(50%)、郁金(44.44%)、炒酸枣仁(43.24%)、煅牡蛎(40.91%)。⑤经调神法治疗后有效的44例病例中用药频次较高的4种安神药依次为丹参(24.05±5.75)g、生龙骨(25.80±5.34)g、生牡蛎(26.25±4.95)g、合欢花(13.75±2.21)g。⑥经调神法治疗后有效的44例病例中4种核心证候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肝气郁结及湿热内蕴。脾胃虚弱型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特征为胃脘胀满、纳呆、反酸、胃脘疼痛,伴随心神不安症状特征为烦躁不安、多梦、抑郁、焦虑,舌质暗红,苔腻,脉象沉细,核心处方由黄连、炒白术、茯苓、法半夏、黄芩、陈皮、积壳、甘草组成,安神药配伍为合欢花、生牡蛎;肝胃不和型患者消化道特征为嗳气、胃脘胀满,伴随心神不安症状特征为多梦,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沉细弦,核心处方由柴胡、甘草、法半夏、炒枳壳、陈皮、党参、黄连、炒枳实、白芍、茯苓等组成,安神药配伍为珍珠母、生龙骨及合欢花;肝气郁结型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特征为纳呆、胃脘胀满、便秘、胃脘疼痛,伴随心神不安症状特征为烦躁不安、焦虑、抑郁、多梦,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沉细、弦。核心处方由枳壳、枳实、甘草、茯苓、党参、法半夏、陈皮、当归、炒白芍组成,配伍安神药物为生牡蛎;湿热内蕴型的主要消化道症状为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腹痛,伴随心神不安症状为多梦、抑郁、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核心处方为炒白术、茯苓、黄连、木香、陈皮、当归、法半夏、党参、黄芩,安神药配伍为合欢花、生龙骨、生牡蛎。疗效较好的安神药配伍(有效诊次大于10次,且有效率大于80%)是:丹参、合欢花配伍(有效诊次14次,无效3次,有效率82.35%),丹参、生龙骨配伍(有效诊次13次,无效3次,有效率81.25%),丹参、合欢花、茯苓配伍(有效诊次13次,无效3次,有效率81.25%),丹参、炒枣仁(有效诊次12次,无效3次,有效率80%)。疗效相对较差的药物配伍(有效率小于50%)有:丹参、煅牡蛎、茯苓配伍(有效诊次3次,无效4次,有效率是42.86%),煅牡蛎、茯苓配伍(有效诊次6次,无效7次,有效率46.15%),合欢花、生龙骨、煅牡蛎、茯苓配伍(有效0次,无效1次,有效率O)。结论:(1)功能性胃肠病伴心神不安症状的核心病位在脾、胃、肝、心,以脾胃虚弱为本,肝气郁结为标,具有2种病机转化特点。(2)中医药辨证论治可对FGIDs伴心神不安症状患者的消化道、神经精神、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质量有整体改善作用。(3)调神法在治疗神经精神症状、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改善主要消化道症状疗效可能优于治疗组。(4)调神法改善患者睡眠、多梦、烦躁、焦虑、抑郁、心悸症状较对照组具有更明显的疗效。(5)调神法主要适用于分别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为主证的患者,其疗效优势与肝胃不和型无明显关联,而在肝胃不和、湿热内蕴型、脾虚湿困型患者中更能体现疗效优势,调神法在肝脾不调、脾气虚型的疗效优势较弱。(6)MDR分析得出的药物配伍与疗效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用药配伍的参考提示。
郭红娟[3](2011)在《妊娠期食疗保健的中医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运用传统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妊娠期食疗保健进行研究:1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本节主要从妊娠的定义、妊娠生理基础、胎儿发育特点及母体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生理。通过对妊娠生理的整理归纳与总结分析,为本论文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2妊娠期食疗的理论基础以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对妊娠期食疗保健原则及目的进行整理归纳。妊娠期食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预防妊娠疾病,并助临盆易产。妊娠期食疗保健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且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3妊娠期食疗的调护方法分析妊娠期食疗保健的基本方法,并对传统养胎法、安胎法的特色进行分析。妊娠期食疗保健,即通过食疗调理妊妇机体平衡,其基本方法为:调理气血、调和阴阳与安和五脏。逐月养胎法建立在胎儿发育的理论上,重调理妊母气血。安胎法即为“祛病以安胎”法,重调和五脏,尤重脾、肾二脏的培补。4妊娠期食疗的食药宜忌细化我国传统食药宜忌理论,对妊娠期食药宜忌进行分析。妊娠期宜服食物多为甘平清淡、滋养气血之品,妊娠所忌食物多可损及母体、有碍胎孕。妊娠所宜药物多有健脾益气、清热养阴的功效,而妊娠所忌药物多为毒性峻烈或有伤胎堕胎作用的药物。5妊娠期食疗的方剂分析通过对食疗方剂常用食物、药物、药食两用类的性味特点及食疗方剂统计分析,来探讨我国传统医学妊娠期食药保健特点及食疗特色。妊娠期食疗法的主要特点为重视调理气血,多佐以清热类食药。食疗方以补益为主,制剂则注重对脾胃的顾护。6综合分析与讨论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妊娠食疗首重补血调气,且多佐以清热类食药;妊娠病的调治,则重视脾、肾二脏的培补;食疗方多配伍简单,制剂利于吸收,且顾护胃气。7调护方法推荐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提出妊娠期食疗调护方法,用以减少妊娠不适、助养胎儿发育、预防妊娠疾病并助保胎顺产。调护方法为: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补肾益精,保胎防堕;健脾理气,利水安胎;顺气和血,助产保胎。
王光清[4](2004)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浅识》文中研究指明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独秀 ,是科学的并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易经》、《内经》与中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朴素唯物论与中医学的关系 ,并着重介绍《内经》的主要内容 ,即整体观、人体外部与内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分析了疾病矛盾的特性和疾病不同矛盾的本质。根据唯物辨证的原则 ,疾病分外因与内因说。提出了“阴阳与脏腑相关学说”和基本治疗原则。另外 ,还强调了中药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中药方剂的理论研究。
滕崇德,李继瓒,杨懋琛,钱玉华[5](1976)在《十二、补益药——(一)补气药 华山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省中草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工农兵和医药卫生工作者,狠批了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个大搞中草药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展开。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山西大学生物系的同志们,在广大工农兵、基层医务人员协助下,在开门办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访问,开座谈会及举办中草药短期训练班等多种形式,收集了我省所产部分中草药及其单验方,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撰写成文。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山西省药品检验所、山西医学院的同志们协助审稿。这里共选编的165种中草药(其中植物药150种,动物药15种,并附土单验方500余个。)在《山西中草药》中没有选编。供"赤脚医生"及广大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在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中草药工作中参考。
二、十二、补益药——(一)补气药 华山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补益药——(一)补气药 华山参(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医家运用《伤寒论》中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运用 |
1 中医临床文献数据挖掘 |
2 中药数据分析 |
3 方剂数据分析 |
4 中医证候分析 |
5 小结 |
二、《伤寒论》中毒性药物的研究概况 |
1 《伤寒论》中毒性药物炮制规律研究 |
2 《伤寒论》中毒性药物配伍规律研究 |
3 《伤寒论》中毒性药物的剂量剂型研究 |
4 《伤寒论》中毒性药物的煎服方法研究 |
5 《伤寒论》中毒性药物的运用规律研究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数据标准 |
3 数据规范 |
4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1 附子 |
2 半夏 |
3 芒硝 |
4 杏仁 |
5 吴茱萸 |
6 瓜蒂 |
7 大戟甘遂芫花 |
8 水蛭虻虫 |
9 商陆 |
10 蜀漆 |
11 巴豆 |
第三部分 总结与讨论 |
1 总结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伤寒论》中的毒性药物及经方概述 |
1 附子 |
2 半夏 |
3 杏仁 |
4 芒硝 |
5 甘遂 |
6 吴茱萸 |
7 水蛭 |
8 虻虫 |
9 蜀漆 |
10 大戟 |
11 芫花 |
12 巴豆 |
13 蜀椒 |
14 瓜蒂 |
15 商陆 |
附录二 中药毒性论 |
一、中药毒性的概念 |
1.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
2. 现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
二、中药毒性的分级 |
1. 传统毒性分级 |
2. 现代毒性分级 |
三、总结与讨论 |
(2)调神法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古代应用安神法治疗脾胃肠系病证的研究 |
1 历代安神法在脾胃肠系病证治疗中的应用 |
2 古代应用于脾胃肠系病证的安神类方药 |
综述二: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理论基础及概况 |
1 调神法的理论基础 |
2 调神法的结构基础 |
3 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情况 |
4 调神类方药药效机制 |
5 小结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标准 |
1.1 西医诊断的标准 |
1.2 中医诊断的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临床研究病例来源 |
2 分组及治疗方法 |
3 观察方法及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5 研究方法 |
6 数据统计及挖掘分析方法 |
结果 |
1 患者基本情况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1.3 随诊医师分布 |
1.4 诊次分布 |
1.5 安全性评价 |
2 患者疾病诊断情况 |
2.1 西医疾病诊断分布 |
2.2 中医疾病诊断分布 |
3 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
3.1 中医证候频次分布 |
3.2 患者中医证候相兼情况 |
4 患者中医治法使用情况 |
4.1 中医治法频次分布 |
4.2 中医治法合并使用情况 |
5 中药方剂使用情况 |
6 临床疗效 |
6.1 总体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
6.2 主要消化道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
6.3 神经精神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
6.4 症状影响工作积分变化情况 |
6.5 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情况 |
7 两组疗效的总有效率 |
7.1 总体症状有效率 |
7.2 主要消化道症状有效率 |
7.3 神经精神症状有效率 |
7.4 症状影响工作方面有效率 |
7.5 生活质量有效率 |
8 适应症的发现 |
8.1 总体适应症的总结 |
8.2 治疗组44例有效病例的核心证候 |
8.3 治疗组有效、无效病例的证候特征比较 |
8.4 治疗组证候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
9 安神类药物使用总结 |
9.1 治疗组44例有效病例中安神类药的使用 |
9.2 治疗组44例有效病例核心证候的用药情况 |
9.3 治疗组安神类药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
10 药物配伍与疗效相关分析 |
10.1 疗效相对好的药物配伍有效率 |
10.2 疗效相对差的药物配伍有效率 |
11 基于专家意见的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诊疗方案研究 |
11.1 专家分布情况 |
11.2 关于心神不宁症状的专家意见 |
11.3 关于中医辨治功能性胃肠病的专家意见 |
11.4 关于调神方药选用原则及方法的专家意见 |
11.5 关于本研究整体的专家意见 |
讨论 |
1 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适宜人群特征 |
1.1 患者一般情况特征 |
1.2 疾病及证候特征 |
1.3 中医治法及方剂特征 |
2 调神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特点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基于神经精神症状的疗效比较 |
2.3 证候与疗效的关系讨论 |
2.4 安神类药物配伍与疗效的关系讨论 |
3 调神法的适应症及用药讨论 |
3.1 脾胃虚弱型 |
3.2 肝胃不和型 |
3.3 肝气郁结型 |
3.4 湿热内蕴型 |
4 有效安神药配伍 |
5 结论 |
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附件一:病例观察表 |
附件二:专家咨询表 |
(3)妊娠期食疗保健的中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
1.1 妊娠定义 |
1.2 妊娠生理 |
1.2.1 生理基础 |
1.2.2 妊娠机理 |
1.3 妊娠特点 |
1.3.1 胎儿发育特点 |
1.3.2 母体生理特点 |
1.4 妊娠现象 |
1.4.1 经血闭 |
1.4.2 脉滑数 |
1.4.3 病恶阻 |
1.5 小结 |
2 妊娠期食疗的理论基础 |
2.1 妊娠期食疗调护的目标 |
2.1.1 调补气血,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
2.1.2 抑阴助阳,辅助治疗妊娠疾病 |
2.1.3 药食调配,以助胎儿顺利娩出 |
2.1.4 综合调摄,确保胎儿娩后健康 |
2.2 妊娠期食疗调护的原则 |
2.2.1 治未病 |
2.2.2 辨证施食 |
2.3 小结 |
3 妊娠期食疗的调护方法 |
3.1 妊娠期食疗调护的基本方法 |
3.1.1 调理气血 |
3.1.2 调和阴阳 |
3.1.3 安和五脏 |
3.2 传统养胎法与安胎法的探析 |
3.2.1 养胎法 |
3.2.2 安胎法 |
3.3 小结 |
4 妊娠期食疗的药食宜忌 |
4.1 饮食宜忌 |
4.1.1 所宜饮食 |
4.1.2 所忌饮食 |
4.2 药物宜忌 |
4.2.1 所宜药物 |
4.2.2 所忌药物 |
4.3 小结 |
5 妊娠期食疗的方剂分析 |
5.1 食疗方剂中食物分析 |
5.1.1 食物统计 |
5.1.2 食物分析 |
5.2 食疗方剂中药物分析 |
5.2.1 药物统计 |
5.2.2 药物分析 |
5.3 食疗方剂的剂型分析 |
5.3.1 剂型统计 |
5.3.2 剂型分析 |
5.4 小结 |
6 综合分析 |
6.1 首重调理气血,佐用清热类食药 |
6.2 重视培补脾肾,临证则辨证施食 |
6.3 方以补益为主,注意脾胃的顾护 |
6.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7 调护方法推荐 |
7.1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
7.2 补肾益精,保胎防堕 |
7.3 健脾理气,利水安胎 |
7.4 顺气和血,助产保胎 |
结语 |
文献综述 |
1 古代妊娠期食疗保健的发展概况 |
2 近现代妊娠期食疗保健的发展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浅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辩证法与朴素唯物论是中医药学的指导思想 |
2 阴阳与脏腑相关学说 |
3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
四、十二、补益药——(一)补气药 华山参(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医家运用《伤寒论》中含有毒性药物的经方规律研究[D]. 赵占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0)
- [2]调神法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D]. 彭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3]妊娠期食疗保健的中医文献研究[D]. 郭红娟. 扬州大学, 2011(04)
-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浅识[J]. 王光清. 中医药学刊, 2004(04)
- [5]十二、补益药——(一)补气药 华山参[J]. 滕崇德,李继瓒,杨懋琛,钱玉华. 山西医药杂志, 197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