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仿真腹腔镜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超[1](2021)在《三维重建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初步诊断为胰腺及壶腹部周围占位5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9人,平均年龄(60.34±8.25)岁,女性21人,平均年龄(58.62±11.63)岁。所有患者行肝胆胰脾增强CT,将获得的影像学资料以DICOM格式传输至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1],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增强CT数据和三维重建数据,分别判断肿瘤的形态、位置、并且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血管变异,并分别完成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将手术中的实际情况和术后病理(是否为R0切除)与两者术前评估的结果相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收集的5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为胆管末段癌的患者12例,胰腺癌35例,Vater壶腹癌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1例;术前应用肝胆胰脾增强CT判断肿瘤可切除29例,判断为不可切除21例;术前应用三维重建判断肿瘤可切除31例,判断为不可切除19例。对比分析后发现,三维重建术前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增强CT的术前评估。且三维重建术前评估为可切除的患者术后病理均为R0切除,所以术前三维重建评估有着极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有着极大帮助,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增强CT;通过术前的三维重建,可以更准确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以及血管是否有变异,让术者做到心中有数,术中得心应手。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评估的新方法,更好的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曹亚文[2](2021)在《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一、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分型的应用研究目的研究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肝胆管结石病946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94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结石分布特点,包括肝叶/肝段分布及有无合并胆总管结石情况。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4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256排CT DICOM格式数据,男性16例,女性25例;年龄4-74岁,平均(47.14±16.71)岁,导入Yorktal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着作权2013SR088244)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重肝脏分段模型和解剖研究结果,结合单中心946例肝胆管结石病例资料统计研究,对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狭窄程度、肝萎缩做出数字化分型诊断。观察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解剖特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探索肝胆管三维角度与结石分布关系。结果单中心946例肝胆管结石病例中,包括Ⅰ段肝胆管结石段30例(3.17%),Ⅱ段肝胆管结石段139例(14.69%),Ⅲ段肝胆管结石段122例(12.90%),Ⅳ段肝胆管结石段112例(11.84%),Ⅴ段肝胆管结石段126例(13.32%),Ⅵ段肝胆管结石段93例(9.83%),Ⅶ段肝胆管结石段141例(14.90%),Ⅷ段肝胆管结石段183例(19.34%)。41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均成功通过Yorktal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重建得到三维重建肝脏模型,三维重建后的肝脏模型基本与术前CT呈现的肝脏形态一致,透明化处理后的模型能真实反映肝脏的解剖结构。41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均成功测算胆管三维角度,其中结石组与无结石组在Ⅰ段(112.43±11.78°VS 70.65±28.68°)、Ⅵ段(128.89±17.76°VS85.54±38.98°)、Ⅶ段(54.98±21.26°VS 78.82±36.27°)及右肝管段(89.87±16.11°VS 76.38±19.48°)胆管角度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数字化肝胆管模型在胆管结石分布和胆道狭窄精准定位上为数字化肝内胆管结石分型奠定了解剖理论基础,为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新思路。二、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索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及评估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1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治疗组(3D-PTOBF组)139例,男性56例,女性83例;年龄33-72岁,平均(56.83±12.76)岁。传统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治疗组(传统PTOBF组)手术92例。男46例,女46例,年龄18-83(57.70±16.38)岁。3D-PTOBF组依据肝胆管结石数字化分型完成术前规划并选择单侧入路或双侧入路取石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同一疗程取石次数、结石复发率、狭窄未解除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PTOBF组相比,3D-PTOBF组的最终取石率(85.6%VS 85.9%,P>0.05)没有明显差异,但3D-PTOBF组的即刻取石率有明显差异(74.3%VS47.8%,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21±6.14 d VS 18.77±8.73 d,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1.14±17.91 VS 21.47±25.91 ml,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10.8%VS 14.1%,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是有指导价值的,具有手术次数少、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优点,实现了解剖数字化、诊断精准化、治疗个体化,值得推广应用。
陈鹏宇[3](2021)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Laennec膜理论行鞘外阻断法的鞘外组(n=21)和行鞘内解剖法的鞘内组(n=23)。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术前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鞘内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7天的血清ALT、AST、TBIL和ALB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结论: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较鞘内解剖法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手术方式不仅有利于手术操作,还有助于解剖性肝切除流程的标准化。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4](2020)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研究说明
张鹏[5](2020)在《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逐渐成为外科根治性切除的主要方式。与2D腹腔镜相比,即使3D腹腔镜具有更好的三维立体感和纵深感,也存在着缺乏触觉反馈、操作空间狭窄以及视角受限的缺点。为了克服腹腔镜手术的缺点,临床上使用术中B超、三维可视化、吲哚菁绿荧光影像等多模图像指导肝脏肿瘤的精确诊断和精准的手术切除。但是,不同维度和不同模态的影像应用于实际手术过程进行间接导航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和精确性不足的问题,也容易导致术者注意力分散。因此,本团队引入了基于手术视频的增强现实可视化方法,研发了多模图像实时融合3D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导航系统,将三维图像和吲哚菁绿荧光影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实现了从间接到直接手术导航的思路与方式转变,有助于实时识别肿瘤部位和血管的分布,减少血管损伤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在三维可视化指导解剖性肝切除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吲哚菁绿荧光影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剖性、功能性和根治性3D腹腔镜肝切除术。研究目的1.研究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2.比较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常规3D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75例肝脏恶性肿瘤行3D腹腔镜肝切除病人临床资料。A组39例,利用3D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导航系统,将三维手术规划模型投影至术野,同时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导航行腹腔镜肝切除术;B组36例,行常规3D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前资料(年龄、性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和数量)、手术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两组病人术前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指标中,A组的术中出血量(250.0(100.0~300.0)ml 比300.0(225.0~400.0)ml,P<0.001)和术中输血率(12.8%比36.1%,P=0.029)明显少于B组。A组的术后住院天数(8.0±2.4天比10.5±3.7天,P=0.001)明显短于B组。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A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助于外科医生术中识别肝内重要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和肝切除的范围,达到解剖性、功能性和根治性肝切除。
李泰[6](2020)在《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对腹部脏器及及周围相邻的血管、组织、淋巴等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有无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等,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提供精准的术前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胰腺及壶腹部周围占位5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人,女性19人,年龄(63.18±10.25)岁,所有患者行512层腹部增强CT扫描,得到0.5mm薄层影像学资料,将DICOM格式的影像学数据资料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分别分析增强CT数据和三维可视化重建数据判断肿瘤的位置、形态、与周围血管、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完成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再与手术中肿瘤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胰腺癌24例,胆管下段癌23例,壶腹部癌2例,十二指肠癌1例,三维可视化判断肿瘤可切除性患者34例,不可切除患者16例。增强CT判断肿瘤可切除28例,不可切除22例。术中证实三维重建患者术前评估与术中证实情况相同,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增强CT。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增强CT,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的新方法,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医疗。
吴汶钊[7](2020)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较大肾上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3DV)技术应用于较大肾上腺肿瘤术前评估的效果。[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一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之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肾上腺肿瘤(肿瘤最大直径≥4cm)的患者51名,其中经3DV影像进行术前评估的有17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术前评估的有34名。①邀请泌尿外科医生共5名。提供3DV组17名患者的增强CT影像和根据CT数据重建获得的3DV影像,以供受邀的5名医生阅片评估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记录每位医生评估每一份影像资料的用时,将评估3DV影像和CT影像的时间进行比较。②参评医生结束所有阅片后,根据李克特量表的评分标准从5个方面对观看3DV影像和CT影像这两种术前评估方式打分,并比较两种评估方式在每个方面上的得分差异。③收集两组共51名患者的资料:患者的病理诊断、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Disease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肿瘤大小(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左/右)、腹腔镜手术入路(经腹/经腹膜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详细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④收集两组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患者术前的心率(Heart Rate,HR)和血压,手术过程中的 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使用SPSS26.0分析数据。[结果]1.所有参评医生使用3DV影像评估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肾上腺肿瘤的难度和术后并发症时,用时都比使用CT影像评估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参评医生使用李克特量表对3DV影像和CT影像这2种术前评估方式进行评分,给予3DV影像和CT影像在Q1(判断是否有手术适应症)、Q2(定位肿瘤的位置)这两个方面的评分较为一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给3DV影像在Q3(判断肿瘤的复杂性)、Q4(指导选择手术的方式)、Q5(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上的评分均高于CT影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DV组和CT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ASA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患高血压比例、患糖尿病比例、肿瘤大小(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左/右)、腹腔镜手术入路(经腹/经腹膜后)、术中失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这些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DV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C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DV组和CT组中肾上腺PHEO患者的术中SBP、DBP和HR的最高值及最低值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V组中肾上腺PHEO患者术中SBP和DBP的波动范围比CT组中肾上腺PHEO患者的波动范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评估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难度和术后并发症时,3DV影像比CT影像评估更加高效、迅速。2.使用3DV对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进行术前评估给医生建立了更大的手术信心。3.使用3DV对较大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解剖评估后,对于肿瘤和周围重要的大血管、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会有更清晰地认识,能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4.通过3DV进行较大肾上腺PHEO的术前评估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对PHEO的挤压;同时大多数肾上腺中央静脉的位置能被3DV影像清晰地展示,手术医生可以更快地找到并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防止更多儿茶酚胺进入血液,从而减少血压波动。5.作为新的影像处理技术,3DV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需要支付2-3千元的自费费用。
王程[8](2020)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三维可视化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是基于人体结构图像数据的数字医学技术。该技术有效的将目标从视觉上分离出来,为术前精确诊断、手术个体化规划提供决策[1]。与传统二维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相比,三维可视化技术更直观、客观、准确的显现目标的特征及空间毗邻关系。但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基于CT或MRI的图像数据,因此,成像结果与实际符合情况取决于原始数据的质量及软件的可靠性。除此之外,三维可视化技术费用较高、缺乏临床高质量大数据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临床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应用,最大化利用其价值实现精准外科[2]。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临床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为数字化医学[3]及精准外科的施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结合三维可视化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分为观察组(三维组)和对照组(二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目标形态、脉管走行、体积、空间毗邻等观察指标术前影像学评估与术中实际探查的相符情况。结果:本课题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三维组112例,二维组71例。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三维组中胆管走行、肝动脉走行、门静脉走行、肝静脉走行、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诊断、占位与血管关系、结石分布、占位体积、切除肝体积等观察指标术前评估与术中实际探查的准确率优于二维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划和术中精准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潘璇[9](2020)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了解并分析胰腺肿瘤在腹腔内定位,与胰周血管及组织侵犯程度,精准评估肿瘤可切除性,并通过模拟手术分析手术难点,达到胰腺肿瘤精准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52例我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区肿瘤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其中22例行常规增强CT、MRCP检查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及模拟手术(实验组),30例仅行常规增强CT检查和MRCP检查,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ASA评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R0切除率、术后胰瘘、术后胆漏、术后延迟胃排空和术后出血的临床指标差异,分析实验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评估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前年龄:实验组63.18±8.67岁,对照组62.59±7.59岁,P>0.05;性别:实验组男性13人,女性9人,对照组男性19人,女性11人,P>0.05;BMI:实验组20.21±2.60 kg/m2,对照组20.79±3.75kg/m2,P>0.05;基础疾病及手术史:实验组心血管疾病8人,糖尿病3人,腹部手术史0人,对照组心血管疾病12人,糖尿病2人,腹部手术史2人,P>0.05;ASA评级:实验组I级13人,II级7人,III级2人,对照组I级17人,II级12人,III级1人,P>0.05。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可比性。三维可视化模型测量肿瘤体积:最小值为2.00ml,最大值为30.62ml,中位数为12.00ml,平均数±标准差为10.95±7.73ml;胰管直径最小值为2.85mm,最大值为10.60mm,中位数为6.50mm,平均数±标准差为4.58±1.73mm;肝总动脉根部至胃十二指肠动脉根部距离最小值为14.88mm,最大值为42.00mm,中位数为25.28mm,平均数±标准差为24.05±6.18mm;胰腺预估离断面胰管下缘距离胰腺下缘距离最小值为6.4mm,最大值为19.53mm,中位数为14.30mm,平均数±标准差为13.59±3.34mm。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脾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三维可视化模型重建率为100%,胰背动脉重建率为45.4%;胰十二指肠上动脉重建率为50.0%;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重建率为36.4%;血管变异见于胰背动脉起源于肝总动脉;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手术时间:实验组361.82±84.27min,对照组396.33±54.36min,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301.82±100.93ml,对照组为432.67±283.35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术中出血量上对照组高于实验组;R0切除率,实验组R0切除率为100%,对照组为93.33%,P>0.05;术后胰瘘:实验组生化瘘15人、B级胰瘘6人、C级胰瘘1人,对照组生化瘘21人、B级胰瘘8人、C级胰瘘1人,P>0.05;术后胆漏:实验组0人,对照组2人,P>0.05;术后延迟胃排空:实验组1人,对照组为0人,P>0.05;术后出血实验组1人,对照组1人,P>0.05。结论: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胰腺肿瘤术前评估及模拟手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巍,王天一,杨涛,李东升,黄寅鹏,孙宏治,李晴[10](2019)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为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以使学生对肝胆系统的解剖结构、疾病诊断及手术方法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和熟悉为目的,讨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应用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级锦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6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学生。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并应用CT三维重建影像作为教学课程中主要辅助手段,对照组采用我校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相同试卷的结课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学生对于肝胆系统解剖基础的掌握、影像学资料的阅片能力及手术方式的理解有明显的提升。
二、CT仿真腹腔镜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仿真腹腔镜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重建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2.3.1 CT数据的采集 |
2.3.2 依据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
2.3.2.1 肝动脉三维重建 |
2.3.2.2 对于胰腺周围脏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 |
2.3.3 进行可切除性评估 |
2.3.4 手术治疗 |
2.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章 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
3.1 综合增强CT和三维重建模型的肿瘤可切除性评估 |
3.1.1 动脉侵犯的术前评估 |
3.1.2 静脉侵犯的术前评估 |
3.2 术前评估血管变异 |
3.2.1 动脉变异 |
3.2.2 静脉变异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综述 数字医学智能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分型的应用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胆管结石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3)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
1.3 术前准备 |
1.4 手术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出院标准 |
1.7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前资料 |
2.3 术中资料 |
2.4 术后资料 |
3 讨论 |
3.1 腹腔镜肝切除术概述 |
3.2 Laennec膜在腹腔镜解剖性肝脏切除技术中的应用 |
3.3 肝血流阻断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Child-Pugh 分级 |
综述 Laennec 膜理论在腹腔镜肝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5)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6)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前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一般资料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3 研究方法 |
1.3.1 CT数据的采集 |
1.3.2 三维可视化重建可切除性评估 |
1.3.3 术前CT影像学评估 |
1.3.4 手术探查 |
1.3.5 数据处理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2章 结果 |
2.1 512 排螺旋CT扫描数据的3D重建图像 |
2.2 三维可视化评估结果 |
2.3 增强CT评估结果 |
2.4 手术结果 |
2.5 三维可视化和增强CT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对比 |
2.6 典型病例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较大肾上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9)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基本临床资料 |
1.2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研究流程 |
2.研究方法 |
2.1 术前影像学评估 |
2.2 三维可视化重建及模拟手术 |
2.3 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管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术后相关并发症诊断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观察指标 |
2.三维可视化重建结果 |
3.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 |
讨论 |
1.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胰周血管在胰腺肿瘤评估中的应用 |
2.三维可视化技术模拟手术在胰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
3.三维可视化技术优势及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10)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评价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四、CT仿真腹腔镜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重建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的应用[D]. 赵文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D]. 曹亚文.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D]. 陈鹏宇.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11)
- [5]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6]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D]. 李泰.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7]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较大肾上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吴汶钊.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D]. 王程.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D]. 潘璇.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10]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 王巍,王天一,杨涛,李东升,黄寅鹏,孙宏治,李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