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和皂苷类经验交流会报告

全国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和皂苷类经验交流会报告

一、全国皮质激素、避孕药、皂素经验交流会情况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饶聪矛[1](2021)在《醋酸地塞米松片药代动力学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我国是仿制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与国外同种药物相比有较大差距。药物生产质量的提高,是保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重要因素,因此2016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醋酸地塞米松有着优良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的仿制药,是国民基本药物不可缺少的一种,因此需要进行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相关试验。试验依据中国CFDA公布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目录第八批,以法国赛诺菲公司(SANOFI-AVENTIS)经销的醋酸地塞米松片(商品名DECTANCYL)为参比制剂。评估国内药厂生产的受试制剂醋酸地塞米松片与DECTANCYL的药代动力学一致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进行了两项单中心、开放、均衡、随机、单剂量、双周期、双交叉生物等效性预试验,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筛选健康成年志愿者。一项为空腹条件下,评估健康成年人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另一项为餐后条件下,评估健康成年人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采用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设置的时间点采集的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试验连续筛选三天,共筛选52人,合格入组20人,无备用志愿者。志愿者者分为两组,空腹组和餐后组各10人。其中餐后组一人在服药半小时内呕吐导致脱落,故餐后组实际受试志愿者为9人。1.空腹组采用双交叉[1-2α]置信区间法,计算得出地塞米松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Ln Cmax的90%置信区间为(90.11~114.99)%,Ln AUC0-t的90%置信区间为(95.23~111.60)%,Ln AUC0-∞的90%置信区间为(97.30~111.00)%。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Ln Cmax、Ln AUC0-t、Ln AUC0-∞的几何平均值之比分别为101.8%、103.1%、103.9%。2.餐后组按双交叉[1-2α]置信区间法,计算得出地塞米松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Ln Cmax的90%置信区间为(79.71%~109.24%),Ln AUC0-t的90%置信区间为(102.33%~116.05%),Ln AUC0-∞的90%置信区间为(101.51%~116.05%)。地塞米松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Ln Cmax、Ln AUC0-t、Ln AUC0-∞的几何平均值之比分别为93.3%、109.0%、108.5%。结论:1.空腹试验中,醋酸地塞米松受试制剂T与参比制剂R的Ln Cmax、Ln AUC0-t、Ln AUC0-∞等参数的90%置信区间完全落在80.00%~125.00%区间内,两个制剂工艺评估结果为符合生物等效特性。对空腹口服地塞米松两种制剂的Tmax分别采用非参数法检验法进行评价,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餐后试验中,醋酸地塞米松T制剂与R制剂的Ln AUC0-t、Ln AUC0-∞等参数的90%置信区间完全落在80.00%~125.00%区间内,但Ln Cmax的90%置信区间为(79.71%~109.24%)未完全落在80.00%~125.00%内,因此餐后试验不等效。对餐后口服两种制剂的Tmax分别采用非参数法检验法进行评价,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王婷玉[2](2021)在《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和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负累。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往往不能给患者带来满意的疗效,并且常伴有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针对本病脾虚失运,湿热蕴肠的基本病机,以健脾清肠法治疗UC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评价指标、方法学质量的差异,导致结论不完全统一,具体疗效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判断。同时,由于各研究间中药方剂的不同,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或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清肠法治疗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挖掘其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国内外6个数据库中2020年10月前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由2名评价者相互独立完成文献检索、筛选工作,再由第3名评价者对比两者获得的文献,并做出最终决定。其后提取纳入文献资料,规范文献内中药名称,评价文献质量。通过Revman软件和R软件完成Meta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获取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和蛋白质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TTD及OMIM数据库中获取UC相关靶点。对两者取交集后,输入STRING平台获取PPI参数,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图,筛选潜在的重要靶点和蛋白质功能模块。运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共同靶点涉及的细胞组成、分子功能、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对富集程度较高的条目进行描述。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和主要信号通路的网络图,筛选核心药物组合治疗UC的关键成分和靶点。研究结果1 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总病例数21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观察指标中,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法治疗UC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41,95%CI(2.46,4.72),P<0.00001]、临床治愈率[OR=2.84,95%CI(2.18,3.71),P<0.00001]、中医证候有效率[OR=3.19,95%CI(1.71,5.97),P=0.0003],降低肠镜总积分[SMD=-0.57,95%CI(-0.91,-0.24),P=0.0009]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41,95%CI(0.20,0.84)]。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临床治愈率方面,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相较于单纯口服效果更优。次要观察指标中,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法可明显降低症状总积分[SMD=-1.22,95%CI(-1.84,-0.61),P<0.00001]、腹泻症状积分[SMD=-0.72,95%CI(-0.93,-0.51),P<0.00001]、腹痛症状积分[SMD=-0.77,95%CI(-1.22,-0.32),P=0.0008]、脓血便症状积分[SMD=-0.55,95%CI(-0.93,-0.18),P=0.004]、里急后重症状积分[SMD=-0.66,95%CI(-0.89,-0.43),P<0.00001]、复发率[OR=0.36,95%CI(0.17,0.80),P=0.001]及血清 IgM 水平[MD=-0.52,95%CI(-0.98,-0.06),P=0.03],但在血清 ESR 水平[MD=-1.19,95%CI(-4.42,2.04),P=0.47]、IgA 水平[MD=-0.17,95%CI(-0.36,0.02),P=0.08]、IgG 水平[MD=0.40,95%CI(-3.12,3.93),P=0.82]和补体C3水平[MD=-0.04,95%CI(-0.55,0.46),P=0.86]改善方面与西药治疗无明显差异。纳入文献共计使用中药种类17种,药物61味,总使用频次297次。使用频次前6位的药物分别是甘草、白术、木香、茯苓、党参、黄连,类别方面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使用较多。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连、白术、木香。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核心药物组合共有11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33个蛋白质靶点,UC相关靶点有1227个。两者的交集靶点共131个。构建PPI网络筛选其中互相作用较为密切的靶点56个,主要蛋白质功能模块参与的生物进程包括对脂多糖的应答、细胞迁移的正调控和对活性氧的应答。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42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等;主要作用靶点55个,包括PTGS2、ESR1、NOS2、PPARG、MAPK14等。主要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1.运用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西药相比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修复,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2.健脾清肠法核心药物组合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炎、抗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

周清缘[3](2020)在《不同术式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又名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乳房良性炎症,是典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GLM通常以乳房肿块、脓肿、炎症和乳腺瘘管的临床症状出现,好发于三、四十岁有哺乳史的育龄妇女。随着发病率逐年上升,GLM开始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GLM的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对自身乳汁的超敏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与妊娠史、吸烟史、口服避孕药史、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现代医学主要以手术、抗结核、激素等治疗方式为主,然而其复发率较高,对乳房外形和功能损伤较大,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疗效更佳、创伤更小、复发率更低的治疗方法。导师祝东升教授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中药联合手术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另外融合了整形的理念,能最大程度保护乳房的外形和恢复乳房的功能,因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GLM较理想的方案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分期手术术式和组方改良前后的16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结合GLM发病的一般规律,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旨在评估中药联合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GLM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住院的GLM病人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研究GLM的临床特点,并通过我院GLM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分析,为目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方案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我院治疗,且通过纳排标准的GLM病例。采集并整理原始病例信息,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情况及治疗情况等,并对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病例整理,以2017年5月23日起开始实施改良治疗方案为界限,在此之前住院治疗的病例作为治疗组,此组Ⅰ期手术术式采用“乳房脓肿切开清创引流术”;在此之后住院治疗的病例作为改良组,此组Ⅰ期手术术式采用“乳房脓肿锐性清疮术”。治疗全程联合中药治疗。研究终点为随访结束。结果:1.统计病例发现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人数为154人,期间治疗单侧乳房146人,治疗双侧8人,治疗单侧乳房共162例(治疗组80例,改良组82例)。2.GLM主要发于育龄期女性,多发于已婚且有生育史女性,仅4例无孕史,年龄最大者为48岁,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为32.81±4.673岁。3.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乳房外周象限及乳晕下腺体均可发病,病灶多累及外周象限。本病多表现为肿块和窦道,本研究中多肿块为主要症状,共有155例,仅有2例表现为无肿块,且入院前有近期院外手术治疗病史。74例伴有窦道,72例同时伴有肿块和窦道,占总数的44.4%。患者入院治疗前病程长短不一,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3.00±3.506个月,中位数为2个月。既往病史中剖宫产为79例,流产为69例,患侧乳头畸形104例,哺乳障碍61例,入院前接受有创外科诊治94例。4.本院治疗的154名患者,其中8人双乳发病,2人以双乳同时发病来行治疗。多数以乳房肿痛为首发症状。共计治疗162例,经本院中西医综合治疗,162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100%,总体复发率3.7%。5.本院治疗的病人多为肝郁化火、肝郁痰凝两种证型,肝郁化火107人次,肝郁痰凝51人次。治疗组中药用药频率排名前16的为柴胡,夏枯草,紫草,蒲公英,白芷,白及,海藻,山楂,桔梗,茯苓,郁金,天花粉,金银花,白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改良组中药用药频率排名前16的为柴胡、茯苓、白及、当归、黄芪、白芷、金银花、蒲公英、生地榆、甘草、生地黄、夏枯草、黄芩、赤芍、瓦楞子、牡丹皮。6.本研究中改良组换药天数明显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中多次清创的情况也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改良组在复发率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异。结论:1.本病发病多为已婚产后女性。2.乳汁淤积、乳头畸形、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为本研究中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3.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以无明显诱因肿块起病,全身反应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形成脓肿破溃出现窦道,询问病史多有患侧哺乳障碍史和过敏史,体格检查可见患侧乳头畸形,病灶多累及乳腺外周。4.治疗方案:改良后的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的换药天数,降低多次清创概率,效果明显优于改良前治疗方案。改良后治疗方案下的总体临床治愈率为100%,总体复发率为3.7%,整体疗效显着。5.彻底剔除坏死组织,口服中药中增加益气养血、敛疮生肌比例可以促进创面更快恢复,配合外用药更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乳房外形损失,降低复发率。6.改良后治疗方案效果优于改良前,可以推论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增进疗效,减少副作用。

桂绮桦[4](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荨麻疹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至少有20%的人一生中曾受到罹患荨麻疹的困扰。而亚洲慢性荨麻疹的患病率则高于欧洲和北美。慢性荨麻疹发病不限年龄,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慢性荨麻疹以皮肤、粘膜突然出现一过性风团,皮疹形状大小不一并伴有剧烈瘙痒,而且发无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能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其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有明晰认知。临床上,一般主要以抗组胺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为治疗手段,虽然起效快,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复发率高。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有着渊远而悠久的历史,近年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长期疗效持久,因此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目的:赖氏通元针法是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针灸疗法,此针法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适应症广泛,疗效突出,操作简易,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效果显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观察比较通元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对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并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香港针药汉方、萧玲中医师诊所、江南秀中医师诊所以及社会公开招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针刺穴位包括:气海、关元、天枢双、心俞双、膈俞双、曲池双、合谷双、血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对照组针刺穴位包括:曲池双、合谷双、血海双、隔俞双、三阴交双、外关双、风池双。两组均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灸疗程为每周3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2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共24次。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随访。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使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评价,次要指标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荨麻疹症状分级评分(MILOR)及焦虑抑郁评分(HA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分别进行四次评分,对比两组组内及两组组间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完成情况:本研究纳入病例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9例,对照组脱落11例,最终完成病例共100例,其中51例为观察组,49例为对照组,两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P>0.05)。(2)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过敏史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UAS、DLQI、MILOR、HADa和HAD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UAS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在治疗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UAS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针刺对荨麻疹活动度均有显着改善作用;随访时,两组UAS分值均有回升的现象,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结果提示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发现,两组UAS分值下降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分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③差值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下降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随访时,两组UAS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改善荨麻疹活动度和延缓其复发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组。(4)DLQI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DLQI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两种针刺对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效果。随访时,观察组DLQI分值有回升的现象,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DLQI分值回升则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通元针法的维持效果较好。②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以及随访时,两组DLQI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③差值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DLQI分值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两组DLQI分值有显着性下降(P<0.05),在随访时,两组DLQI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和延缓其复发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组。(5)MILOR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MILOR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均有明显治疗效果。随访时两组MILOR分值均有回升的现象,但观察组分值升高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分值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一疗程后、治疗第二疗程以及随访时,两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③差值比较:治疗第一疗程后,两组MILOR分值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第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两组分值下降值有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时,两组MILOR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改善患者风团大小、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6)HADa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治疗第一疗程后和第二疗程后以及随访时HADa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均有明显治疗效果。随访时,观察组HADa分值与基线相比仍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HADa分值与基线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2疗程后及随访时均有明显差异(P<0.05),通元针法HADa分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③差值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组间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随访时,两组HADa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通元针法在治疗患者焦虑状态方面和延缓其复发有明显的优势。(7)HADd评分:①组内比较: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发现HADd评分均和基线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均有明显效果;随访时,两组HADd分值均有回升的现象,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元针法HADd分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③差值比较;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组间差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随访时,两组HADd分值均有回升,但观察组分值回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表明通元针法在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疗效。(8)总有效率评定:完成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0%,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显效,所占比例为49.02%;对照组疗效主要分布在有效,所占比例为44.90%。提示通元针法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9)复发率评定:随访时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17.78%,对照组复发率为38.46%,两组复发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通元针法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10)安全性评定:研究过程中,有少部分患者除针后局部出现轻微疼痛或出血,经按压止血后可缓解,两组均无患者出现其他针刺意外及不良反应,两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提示两组针刺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结论:(1)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卫气亏虚型慢性荨麻疹有明显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荨麻疹瘙痒、风团症状,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其总有效率为88.24%,显效比率为49.02%,且无一例加重。(2)赖氏通元针法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有更显着的疗效优势,通元针法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及维持长期效果更加显着,显愈率更加明显,改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皮肤病、生活质量和荨麻疹症状体征分级评分方面较佳,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也有突出的改善作用,充分体现通元针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身心调节方面的优势。(3)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性高,两组均无患者出现针刺意外及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提示两组针刺方法均为安全有效。(4)本实验研究过程顺利,表明正式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可行性高,本研究内容也为正式试验样本量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5)赖氏通元针法对慢性荨麻疹有突出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灵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对于其治病机理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沈照峰[5](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归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亚型,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以结直肠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疑难病。有报道称,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如北美和欧洲地区)UC发病率和患病率已到达一个平台期。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亚洲和南美洲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作为重大疑难性疾病,临床上迫切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其防治措施及其疗效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现代医学用于治疗UC的方法很多,基本包括以下四种: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皮质类固醇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新型生物制剂等。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长期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氨基水杨酸制剂等药物,往往存在疗程长、副作用大(骨髓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负担重等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诱导UC缓解。全球范围内,治疗UC的药物正在不断问世,但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使UC达到完全缓解(内镜缓解),单纯西药治疗的缓解率仍然在30%-40%之间。中医药作为一种补充替代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其安全、有效、方便、低廉等独特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UC。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有效证据不断涌现,我们既往的研究数据也支持中医药可有效缓解UC的疾病进程,显示中医药治疗UC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如顶层设计、研究经费等)的影响,大多数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不合理、研究样本量较小、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极易产生偏倚,所获得的结论并不可靠。而且研究间经常出现相悖的结论,无法全面地评价中医疗法,在临床应用决策时缺少系统的循证证据。鉴于上述考虑,本课题第一部分基于本团队搭建的多中心、双向性、观察性UC研究队列,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real world study,RWS)收集中医药治疗UC的真实世界数据,探索中医药临床治疗UC的本土化证据,以期为UC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本课题第二部分在前期中医药治疗UC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Overviews)基础上,运用网状Meta分析,全面地评价了中医药疗法的优劣情况,以期为UC临床实践提供权威可靠的循证证据,进一步开拓中医药临床治疗UC的道路。第一部分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使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应用特征,并探索其疗效,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为UC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方法:基于医院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专科UC慢病管理平台,通过提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1065例UC真实世界队列数据,采用R version3.4.4开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等算法探索中医药用药规律。同时采用倾向性评分加权法控制混杂因素,以临床疗效作为治疗结局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共纳入1065例UC有效病例,男女比例1.58:1,平均年龄41.6±9.3岁,BMI在17.9~21.4之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最多,大部分患者生命早期有感染史,有不同程度的用药史,喜吃辛辣刺激、油炸食品和甜食,少数患者有吸烟史、家族史;疾病病程多在6~10年,病变多累及广泛结肠,多为轻中度缓解期患者,以慢性复发型为主,多为大肠湿热证、气虚质患者,部分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中药方剂涉及245种药物,使用频率前5的药物依次为茯苓、薏苡仁、白术、党参、木香,汤剂以芍药汤加减为主,出现频度最多的药物组合是“党参、茯苓”,呈现出复杂的关联网络;中药组总有效率与美沙拉秦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但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美沙拉秦组(P<0.001)。结论:本中心真实世界UC队列在一般人口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诊疗转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中医药治疗UC的一般规律。中医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能够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考虑到纳入人群等混杂,应进一步加强UC慢病管理平台建设,结合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加以验证。第二部分基于R的中医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状Meta分析目的:以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西药为共同参照,通过网状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各类中医疗法和氨基水杨酸类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方法:严格遵循Cochrane评价手册,通过计算机检索不同的电子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Embase Classic、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hINFO、CINAHL、SCOPUS、CNKI、CBM、VIP、SinoMed、WanFang数据库等,辅以手工检索未公开发表的会议文摘、论文等)建库以来关于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运用R version3.4.4和Win BUGS 1.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疗效差异并进行排序。结果:共计9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涉及19种中医药干预措施和7988例UC患者。其中91项2臂RCT,2项3臂RCT,产生24种直接比较,147种间接比较,形成7个loops(triangles)。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17个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除针灸排序位于第三位外)中西医结合疗法普遍优于单一疗法,中医综合疗法均优于单一疗法和氨基水杨酸类(排序位于第十九位)。临床疗效SUCRA排序前6位的依次为:氨基水杨酸类+中药口服+中药灌肠+穴位贴敷、氨基水杨酸类+中药口服+食疗、针灸、氨基水杨酸类+中药灌肠、氨基水杨酸类+穴位贴敷、中药口服+针灸。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结合临床实际和中医辨证,优先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和中医综合疗法。基于现有证据,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结合临床实际和中医辨证,优先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和中医综合疗法。但考虑到中医药原始研究质量一般,纳入的权威机构实施并发表的高质量文献数量有限,本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宫文博[6](2018)在《61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诊疗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其规范的治疗方案也尚未达成一致。综合目前报道的治疗方案、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等资料,手术治疗可作为本病首选治疗方式,中西医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但未达成统一共识。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临床病例资料,研究本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总结各期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乳腺科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例,采集并整理原始病例信息,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情况及治疗情况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61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5~48岁,平均发病年龄岁为34.274±4.663岁,31-35岁多发(39.34%),产后3-5年发病率较高(34.43%)。2.此次研究中,乳头凹陷者21例(34.43%),乳头溢液者9例(14.75%),有乳腺外伤史者9例(14.75%);曾患哺乳期乳腺炎病史者23例(37.70%);曾口服避孕药者8例(13.11%);曾服用精神类药物者2例(3.28%),有药物过敏史者8例(9.84%)。3.61例患者中双乳发病仅3例(4.92%);多数以乳房肿物为首发症状,就诊于我院时根据临床分期,肿块期17例(27.87%),脓肿期27例(44.26%),窦道期17例(27.87%),少数伴有全身症状。4.三期各治疗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肿块大小等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肿块期两组治疗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复发率、乳房外形满意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发率及乳房外形满意度中医外治组均高于手术治疗组。脓肿期两组治疗时间、复发率、乳房外形满意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单纯中医外治组治疗时间短于中医外治+手术治疗组,乳房外形满意度高于中医外治+手术治疗组,但复发率较高。窦道期两组治疗时间、复发率、主观乳房外形满意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Harris评分中,窦道期分期手术乳房外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病好发于青中年经产妇女,产后3-5年发病率较高;2.发病因素:与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外伤、乳汁淤积、服用避孕药关系密切;3.临床表现:多单侧发病,以乳房肿物为首发症状,就诊患者脓肿期多见,少数伴有发热、结节性红斑等全身症状;4.治疗方案:肿块期、脓肿期采取中医内外治结合乳房外形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各期手术治疗未复发,乳房损形较小,治疗时宜中西医结合方式控制炎症,待病灶范围缩小后彻底切除病变组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7](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帮华[8](2013)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病人,按门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加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材料(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史及治疗前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主要临床症状(腹泻、粘液便、肛门坠胀)及肠镜表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治疗后在主要症状(腹泻、粘液便、肛门坠胀)改善积分上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肠镜表现改善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确切,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加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为临床治疗慢性直肠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孟玉翠[9](2011)在《我国妇女妊娠分娩相关情况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母亲与婴儿的健康状况不仅反映其本身的健康问题,还反映社会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反映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水平。母婴保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家庭的稳定、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选取了妊娠合并贫血、胎膜早破及剖宫产三个与母婴保健关系比较密切的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目的]总目的:了解我国妇女妊娠及分娩的相关情况,主要包括:妊娠合并贫血、剖宫产及胎膜早破三部分。具体目的:1.了解妊娠合并贫血发病率及其人群,地区及季节分布情况2.了解妊娠合并贫血与妊娠其它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3.了解我国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其人群,地区的分布情况4.了解胎膜早破对母亲,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情况5.了解我国剖宫产率及其人群,地区分布情况6.了解我国剖宫产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7.了解我国剖宫产指征[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流行病学的现况研究,我们将通过摘录产科病例填写自行设计的病例摘录卡的方式,了解妇女妊娠分娩的相关情况。1.研究设计意向性选择我国三个省,每个省份选择两个县(市)作为我们的研究现场。每个县(市)的样本量为3000,6个县(市)共计18000份。样本都来自己完整归档的2008年全年各月的产科病历。首先,从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整归档的2008年全年各月的产科病历中的随机抽取样本,直到满足样本量;其次,如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产科病例无法满足样本量,则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乡镇医院,直到满足样本量为止2.调查方法根据摸底调查的情况制定《病例摘录卡片》,再咨询现况研究专家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摘录卡片。统一培训《病例摘录卡片》摘录员,保证摘录情况的统一3.研究内容1.基本人口学特征:孕妇出生日期,结婚年龄、丈夫年龄、户籍、职业等;2.婚育史:分娩史、难产史、早产史、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死胎史、死产史等;3.本次妊娠情况:产检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生产情况(是否难产、生产方式、剖宫产原因等)4.新生儿情况:出生孕周、性别、出生体重、身长、Apgar评分、出生结局等。[研究结果]妊娠合并贫血贫血发病率为23.2%。将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孕妇的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学检验,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分娩史、不同流产史得到的P值分别为0.252、0.000、0.000、0.000。四川,安徽及河南三省的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14.4%,26.2%和30.5%。六县市中河南泌阳的发病率最高为40.7%,安徽射洪的最低为7.9%。孕期贫血发病率曲线的高峰在6-8月(夏季),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6.9%,26.3%,26.3%;发病率曲线的低谷在12月、1月和2月(冬季),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0.7%、19.8%及2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以冬季为对照,春夏秋的OR值分别为1.256(1.124-1.403),1.304(1.168-1.456),1.113(0.997-1.243)。孕妇的职业为农民,孕期贫血发病率在冬季低于春、夏季,与冬季相比春、夏两季的OR值分别为1.305(1.153-1.477)、1.347(1.191-1.522)。孕期贫血与妊娠高血压、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死产之间的关系的统计分析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17、0.005、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与母亲孕期的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进行分析,r值分别为0.033和0.055,P值分别为0.000和0.000。胎膜早破本研究中胎膜早破例数2199,胎膜早破发生率12.9%。胎膜早破发生率在不同流产史、不同分娩史、是否高危妊娠及不同分娩孕周的人群中均不同,其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0.000。四川,安徽和河南三省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15.6%,15.7%,7.8%。六县市中四川射洪和安徽蚌埠胎膜早破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5.1%和20.7%。胎膜早破组剖宫产、胎儿窘迫、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0,0.000。剖宫产剖宫产的例数为9174人,发生率为53.9%。剖宫产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户口所在地、不同职业、不同孕前BMI、不同流产次数、不同分娩次数、是否是高危妊娠、不同分娩孕周、不同新生儿体重等方面的人群中剖宫产率均不同,其P值依次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3、0.000。大于30岁的孕产妇剖宫产率是小于30对孕产妇的1.266倍;城市人口发生剖宫产率是农村人口的1.449倍;有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剖宫产率是无高危妊娠孕产妇的5.651倍,高危妊娠孕产妇是剖宫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四川、安徽及河南三省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1.4%、49.7%、50.0%。六县市中四川射洪的剖宫产率最高为66.1%。医院级别的比较中,安徽蚌埠的2级医院和3级医院进行比较,P值为0.000;安徽蒙城1级医院和2级医院进行比较,P值为0.000;河南南乐1级医院和2级医院进行比较,P值为0.000;河南泌阳1级医院和2级医院进行比较,P值为0.000。[结论]1.孕期妊娠妇女合并贫血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孕期贫血与妊娠高血压,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死产等有关;母亲孕期血红蛋白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均存在显着性关联;贫血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平均胎龄低于非贫血组。2.剖宫产率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水平;剖宫产率在不同人群中不同;级别较高的医院的剖宫产率相对较高。3.胎膜早破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不同。如有胎膜早破发生会导致剖宫产、胎儿窘迫、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升高。

李宁[10](2011)在《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疗效观察及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有关。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该病病情复杂、病变范围广、病程长,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是迄今治疗SLE的主要药物,但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带来了大量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医源性糖尿病、高血压、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SLE中日益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临床疗效及减轻GC副作用两个方面,能够明显改善本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客观评价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1)临床部分:选择60例符合SLE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中医辨证属于阴虚内热证(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情活动度属于轻中度活动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激素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SLEDAI积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标准激素疗程(1mg/(kg·d)),中药治疗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知柏养阴汤”,每日一剂。观察中药知柏养阴汤对阴虚内热证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对SLEDAI评分、形体评分、测量体重指数(BMI)、臀周径比(WHR)、面颊部皮褶厚度(CST)的影响,检测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补体(C3、C4、CH50)的水平。(2)实验部分:将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激素模型组、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用短效类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作为造模剂,复制阴虚模型。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10mL/(kg·d),第3天起灌胃生理盐水10mL/(kg·d),共8d。激素模型组:蒸馏水灌胃10ML/(kg·d),第3天始按文献造模方法,按50mg/(kg·d)灌胃氢化可的松,共8d,造成阴虚模型。中药治疗组:按与模型组同样造模方法,在第3天予以氢化可的松的同时,加用知柏养阴汤药液10mL/(kg·d),共8d。实验结束后取血检测血糖、血脂,用ELISA方法测C反应蛋白浓度。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①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形体评分、BMI、WHR、CST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虽有升高,但是中药组的形体评分、WHR及CST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病情活动度方面,知柏养阴汤联合激素治疗组可以显着降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与单纯激素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中药治疗组在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激素治疗组,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较激素治疗组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脂、CRP、补体等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血糖及血脂均有升高,其中血脂四项升高较明显(P<0.05),说明糖皮质激素对SLE患者的糖脂代谢产生了影响,而中药治疗组加用知柏养阴汤后,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升高不显着,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也均显着低于激素治疗组。中药组的补体C3、C4及CH50也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说明在激素基础上加用中药有促进SLE患者补体升高的作用。(2)动物实验方面:激素模型组的血糖、血脂出现异常,其中CHOL、TG明显升高(P<0.05),与激素模型组比较,使用知柏养阴汤后中药组的GLU、CHOL、TG浓度降低,其中GLU、CHOL降低明显(P<0.05)。说明知柏养阴汤可以改善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空白组均升高,中药组要低于激素模型组,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论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阴虚内热证SLE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降低狼疮活动度指数。知柏养阴汤可以改善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阴虚症状表现,改善激素所致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免疫学指标。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同时可以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减少激素本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

二、全国皮质激素、避孕药、皂素经验交流会情况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皮质激素、避孕药、皂素经验交流会情况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醋酸地塞米松片药代动力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志愿者编号及服药随机表
    2.2 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
    2.3 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2.4 醋酸地塞米松主要药动学数据、结果及评价
    2.5 样本量估计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标准
        3 检索策略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中药名称规范
        7 质量评价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文献筛选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研究的中药使用情况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5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
        3 存在的不足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健脾清肠法核心药物组合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2 UC相关靶点筛选
        3 核心药物-UC共同靶点筛选
        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5 基因本体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
        结果与分析
        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2 UC相关靶点筛选
        3 核心药物-UC共同靶点筛选
        4 共同靶点PPI网络图构建
        5 GO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
        讨论
        1 有效成分
        2 关键靶点
        3 GO分析
        4 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不同术式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引言
    综述一 中医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治概况
        1 古文献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记载
        2 现代中医对GLM的认识
        3 小结
    综述二 现代西医对GLM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诊断
        4 鉴别诊断
        5 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排标准
    3 诊断标准
    4 分组
    5 治疗方法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 治疗情况
    4 换药期间中药使用情况
    5 不良反应
    6 泌乳素
    7 随访乳房外观情况
讨论
    1 一般情况讨论
    2 临床情况讨论
    3 治疗情况讨论
    4 中医药治疗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1.2 慢性荨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
        1.1.3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阐述
        1.1.4 慢性荨麻疹的病机阐述
        1.1.5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
        1.1.6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1.2 祖国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2.1 慢性荨麻疹的历史沿革
        1.2.2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1.2.3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概述
        1.2.4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病例对象
        2.2.2 诊断标准
        2.2.3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及终止标准
        2.2.5 研究流程图
        2.2.6 样本量估算
        2.2.7 随机方法
        2.2.8 盲法
        2.2.9 治疗方法
        2.2.10 观察指标
        2.2.11 访视方式
        2.2.12 退出、脱落和终止试验的规定
        2.2.13 知情同意书
        2.2.14 疗效评价指标及标准
        2.2.15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2.16 统计分析
    2.3 实验基线情况
        2.3.1 试验整体情况
        2.3.2 患者基本情况
    2.4 评价指标结果
        2.4.1 荨麻疹活动度量表(UAS)评分
        2.4.2 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LQI)评分
        2.4.3 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MILOR)评分
        2.4.4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
        2.4.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及疗效分布情况
        2.4.6 两组复发率比较
        2.4.7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一般资料讨论
        3.1.2 荨麻疹活动度(UAS)结果分析
        3.1.3 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结果分析
        3.1.4 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MILOR)结果分析
        3.1.5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结果分析
        3.1.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分析
        3.1.7 两组复发率结果分析
        3.1.8 安全性分析
        3.1.9 综合分析
    3.2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和机理
    3.3 赖氏通元针法概述
    3.4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论依据
    3.5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依据
    3.6 创新点
    3.7 不足和展望
        3.7.1 研究对象
        3.7.2 评价标准
        3.7.3 治疗时间
        3.7.4 干预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结构规范化与标准化
        1.6 数据提取
        1.7 统计方法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临床特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R的中医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状Meta分析
    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筛选
        1.3 资料提取
        1.4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标准操作规程SOP
        1.6 统计分析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等情况
    二、附件
        附件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附件二:IBD患者基本状况调查问卷
        附件三:生存质量分析
致谢

(6)61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诊疗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认识及治疗
        1 病因病机
        2 临床分期
        3 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学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认识及治疗
        1 病因病机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西医治疗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布
        2 临床情况分析
        3 我院治疗情况
    讨论
        1 发病机制
        2 临床分期
        3 目前治疗困境
        4 结果分析
        5 中西医治疗本病优势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病例分组
3 实验方法
    3.1 一般治疗
    3.2 实验组
    3.3 对照组
    3.4 疗程
    3.5 统计学方法
4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4.1 疗效评定标准
    4.2 主要症状轻重分级评分标准
    4.3 安全性评价标准
5 结果
    5.1 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5.2 实验结果
        5.2.1 疗效对比
        5.2.2 安全性比较
6 讨论
    6.1 西医学对慢性直肠炎的认识
        6.1.1 病因
        6.1.2 发病机制
        6.1.3 常用治疗
    6.2 中医学对慢性直肠炎的认识
        6.2.1 关于病名
        6.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6.2.3 中医中药治疗
    6.3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义、药物药理及作用机理分析
    6.4 结果分析
7 结论
8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9)我国妇女妊娠分娩相关情况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基本人口学特征
    妊娠合并贫血
    胎膜早破
    剖宫产
讨论
结论
政策建议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产科病例摘录卡
    产科病历调查员须知
    质量控制手册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课题
在读期间参与会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致谢

(10)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疗效观察及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的认识
        二、痹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金匮要略》阴阳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四、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探讨
        五、中医证候标准的认识
        六、SLE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七、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
        二、病理及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
        一、糖皮质激素研究概况
        二、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三、糖皮质激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副作用
        四、现代防治GC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五、祖国医学对减轻GC副作用的研究
    第四节 知柏养阴汤方药介绍
        一、知柏养阴汤组方依据
        二、知柏养阴汤组成分析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临床疗效观察小结
    第二节 知柏养阴汤对糖皮质激素型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动物实验小结
第三章 讨论
    一、本研究的出发点与思路
    二、知柏养阴汤对SLE患者的影响
    三、糖皮质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造模
    四、知柏养阴汤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特色与创新
    三、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全国皮质激素、避孕药、皂素经验交流会情况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醋酸地塞米松片药代动力学评价[D]. 饶聪矛.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婷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不同术式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D]. 周清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赖氏通元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 桂绮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网状meta分析[D]. 沈照峰.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6]61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诊疗回顾性研究[D]. 宫文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8]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帮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9]我国妇女妊娠分娩相关情况的现状调查[D]. 孟玉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2)
  • [10]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疗效观察及对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D]. 李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全国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和皂苷类经验交流会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