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自由锻锤立柱开裂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任廷鸿[1](2006)在《冲击载荷下疲劳损伤力学及锻锤基础的疲劳损伤分析》文中指出疲劳失效是发生在工程领域中的一类十分普遍的物理现象,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岩土工程结构的冲击疲劳损伤过程不论对损伤力学研究发展还是岩土工程理论进步都有重要创新意义。由于土具有结构性,所以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在土的本构模型中都引入了“损伤”的概念。但是,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将土的破坏视为疲劳损伤破坏的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根据锻锤基础及其地基土所承受的重复冲击载荷的特性,将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应用于锻锤基础系统的疲劳损伤研究,对连续损伤力学理论提出了“冲击疲劳损伤的观念”,给出了“单次冲击载荷造成的微损伤累积与多次循环重复的冲击载荷作用导致的宏观损伤演变相耦合并用临界疲劳损伤条件确定冲击疲劳失效寿命的冲击疲劳损伤理论研究模式”。并以此对锻锤基础系统进行了冲击疲劳损伤分析。主要成果内容如下: 1、在热力学框架下,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损伤理论,将损伤应变能释放率与赵锡宏教授建议的损伤能量指标ι相结合,构造出了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弹塑性损伤总耗散势,同时也推导了在应变空间和应力空间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及损伤演变方程。 2、本文在前人实验数据基础上将M.van Eekelen对循环载荷作用下定义的土介质的状态记忆参数,发展定义为“疲劳参数”κ,提出了“疲劳损伤劣化”的概念,推导了不同型式的疲劳损伤演变方程及疲劳损伤的寿命方程。定义了能直接代表土抗疲劳性能的“土介质抗疲劳特性参数κ”,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土的疲劳损伤的劣化特性和疲劳劣化本构理论模型。分析、讨论了疲劳参数等多种因素对土疲劳劣化的机理和对土疲劳损伤寿命的影响。指出了土体的剪切循环疲劳损伤寿命随介质的抗疲劳特性参数呈指数增长模式。且对冻土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损伤特性作了初步的模型分析与研究。 3、将冲击疲劳损伤理论研究模式应用于锻锤基础的双自由度动力分析模型和地基土的两维动力损伤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研究长期重复冲击载荷引起锻锤基础系统疲劳损伤增长和冲击疲劳损伤寿命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引入锻锤基础系统中减振器与基础块的损伤状态寿命因子,分别估计出锻锤基础系统的减振器和基础块的冲击疲劳损伤寿命上、下限。通过分析发现,长期的重复冲击载荷会引起锻锤基础系统发生疲劳微损伤累积,累积的疲劳微损伤导致宏观损伤的疲劳演变,又引起锻锤基础的动力响应随宏观损伤发展而增大,动力响应的增大又加剧基础系统的损伤发展。 4、编制了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三维各向异性动力损伤过程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模拟程序,对锻锤基础系统在长期重复冲击载荷下的冲击疲劳损伤过程分别进行了两维和三维的疲劳损伤试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了锻锤基础系统在不同寿命阶段(总锻打次数下)基础竖向位移振幅、地基土内最大损伤点在单次冲击载荷中的微损伤平均累积的机理和演变规律以及多次循环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以宏观平均累积损伤表示的冲击疲劳损伤变量D与锻打次数N的关系曲线。按基础振幅不超过允许振幅的规范设计条件得到了地基土的冲击疲劳损伤-寿命曲线,通过数值拟合,给出了一种估计2吨模锻锤基础地基土的冲击疲劳损伤变量D的表达式。
李青云[2](1967)在《关于自由锻锤立柱开裂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 自由锻锤的立柱发生开裂的现象很多厂都有,其开裂的部位也大致相同,都是首先从导轨槽的下端部开始,然后向两侧延伸。其开裂的原因虽然很多,如铸造缺陷、使用不当、锤头偏击等,但是很多锤子都是在同一个部位开裂,而且裂纹的发展过程也大致相同这一规律就说明此部位的设计是不适当的。
王瑞丽[3](2008)在《50KJ液压模锻锤机架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液压模锻锤由于其高效节能等优点,是替代蒸空模锻锤的理想设备,是锤类锻压设备的发展方向,开发和推广液压模锻锤对国家和企业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在研究液压模锻锤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为分析工具,对吉林大学辊锻工艺研究所研制的CJ83-5型50KJ液压模锻锤的机架部分进行了有限元静态分析、模态分析和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了机架在静、动态载荷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为液压模锻锤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机架结构进行简化,利用三维软件UG建立机架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将实体模型导入ANSY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2.对机架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得到了机架在静态载荷下的应力、位移分布规律。3.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提取了机架的前十阶模态,得到了前十阶非刚体模态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对了解液压模锻锤的动态性能,进行优化设计有重要意义。4.对机架进行瞬态响应分析,通过研究机身结构在给定动载荷激振下的响应特点,了解液压模锻锤动态性能的优劣。5.将机身静、动态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评价。
唐宝亮[4](2012)在《降低基础沉降的增强地基刚度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机床制造业正在向现代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内机械加工大型厂房如雨后春笋迅速拔地而起。根据机加工艺的需求,在单层工业厂房中锻锤机器是必不可少的加工设备。锻造部件工艺中锻锤施加的往复循环动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土层,再以波的形式在土中扩展,使得相邻锻锤基础的排架柱基础下的持力层不仅承受上部结构的静荷载,而且动荷产生的附加动强度引起附加沉降变形。本文结合某单层工业厂房墙体、排架柱开裂、吊车梁倾斜、加工部件不能吊装到位,锻造工艺停止生产的具体工程事故提出增加地基刚度的方法,通过有限元计算、加固设计、施工实施彻底改变工厂停工状况,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实用价值。解决了具体实际工程问题。本文首先针对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加固设计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归纳分析发生墙体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收集某墙体,排架柱开裂的单层工业厂房的相关原始设计图纸,近期沉降观测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报告。进行实地查勘,进行排架柱基础、5T锻锤基础土层的加速度实测工作,得到了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动力机器基础加速度超过规范的允许值。对症提出了增强地基刚度的方法,达到降低基础的沉降变形与加速度值的目的。地基刚度是土层单位受力与其线位移之比,在排架柱荷载和动力往复循环荷载传给基础顶部数值固定条件下,减小线位移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地基刚度。针对排架柱基础土层加固需在厂房内进行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高压旋喷桩与原基础持力层共同工作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刚度的技术思路。为此利用有限元软件PKPM开展排架柱底部内力计算,沉降变形计算。设计高压旋喷桩的桩径、桩长、平面布置,完成满足静、动荷载共同工作时土层承受荷载能力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和高压旋喷桩与柱独立基础可靠连接节点设计,对加固前后的持力土层刚度进行对比评价。根据高压旋喷桩静载荷试验与现场原位开挖实际量测,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桩径的实际保证程度,验证加固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与先进性。最后根据治病要治本的要求,必须降低动力机器基础的往复冲击荷载在土层中产生的加速度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降低加速度的唯一办法是增加动力基础质量和提高土层抗压刚度。本文针对5T锻锤基础加速度与幅值均超出规范允许值的实际情况,提出高压注浆灌注桩与大块动力基础组成组合型基础的技术思路。为此本文结合基础的设计计算,创新提出了高压注浆灌注桩基础与大块基础共同工作的技术措施,对比了加固前后持力土层抗压刚度,有力地证明了降低基础沉降变形的新思路-增强地基刚度的方法是正确、合理、可靠的。
韩伦[5](2006)在《60MN锻造水压机本体关键件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型锻造液压机具有锻造范围广、锻造能力强、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等特点;是机械、冶金、宇航、造船、电站等工业中关键零件毛坯生产的重要设备。论文基于液压机设计理论,参考已有大型锻造液压机结构和设计经验,针对传统三梁四柱式液压机结构存在的缺陷,提出了60MN液压机拉杆圆立柱预应力组合本体设计方案。并且论文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作为分析工具,对60MN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关键部件包括上、下横梁及活动梁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文对液压机的关键件液压缸进行了重点分析,论证了法兰上螺柱孔对法兰过渡区等效应力的影响,为液压缸结构设计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液压缸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论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初始设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液压机的最后本体结构设计方案,为60MN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维杰[6](2009)在《70MN自由锻造水压机本体关键部件结构分析》文中指出大型锻造液压机具有锻造范围广、锻造能力强、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等特点,是机械、冶金、航空航天、造船、电站等工业中关键零件毛坯生产的重要设备。工作缸、横梁和立柱是液压机的关键部件,承受着主要载荷。如果设计或制造不当,这些关键部件就极易过早损坏,给企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论文基于液压机设计理论,并参考已有大型锻造液压机的结构和设计经验,针对传统三梁四柱式液压机结构存在的缺陷和70 MN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参数和工艺要求,给出了其工作缸、横梁和立柱的初始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ngineer建立实体模型,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有限元模型。最后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作为分析工具,对70 MN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工作缸、固定横梁和立柱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校核,以保证液压机整体结构的刚度和抗偏载能力。其次,对工作缸进行了应力和变形分析,并且通过分析结果对工作缸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改进方案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最后,对液压机整体进行分析,包括固定横梁主要工作方向上的应力、变形分布以及机架的各受力部位在不同载荷下的分析比较,确定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论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初始设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液压机的最后本体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大量的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工作缸、横梁和立柱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70 MN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郭玉玺[7](2010)在《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锻件生产经济性要求看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文中指出从锻件生产的经济性观点出发,对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油泵直接传动双柱斜置式预应力机架自由锻造液压机及其成套装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满足度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有助于锻造行业向节能节材降耗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提高中国锻件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
于向军[8](2009)在《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动态仿真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结合国家“863”项目“工程车辆安全性数字化试验平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公路车辆倾翻安全技术研究”项目,对工程车辆倾翻动态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研究,提出了倾翻保护结构的动态设计方法和新型倾翻保护结构设计方案。初步实现了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的动态预测。论文综述了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和保护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建立了装载机动态倾翻整车模型,基于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碰撞理论,采用显式动态有限元法,进行车辆倾翻的动态仿真,分析了刚性坡面和柔性坡面车辆倾翻过程中其保护结构的动态响应。制作了装载机物理样机模型并进行了两种坡面倾翻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整车的显示动态仿真方法的正确。并以某装载机为例,对不同倾角刚性坡面车体倾翻工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讨论了坡面倾角和摩擦系数对车辆倾翻过程中保护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根据工程车辆多个倾翻工况的保护结构响应分析,获得了ROPS动态响应的若干规律在动态仿真基础上提出了倾翻保护结构的动态设计步骤,为保护结构的动态设计提供了依据。提出了新型诱导缓冲吸能倾翻保护结构,基于正交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对工程车辆倾翻动态仿真、动态倾翻试验测试及其动态设计方法的研究结论,为工程车辆倾翻保护结构动态试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提升了工程车辆安全性设计水平。
郭玉玺[9](2010)在《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锻件生产经济性要求看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本文从锻件生产的经济性观点出发,对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油泵直接传动双柱斜置式预应力机架自由锻造液压机及其成套装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满足度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和分析,以期有助于锻造行业向节能节材降耗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提高中国锻件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
茅玉泉[10](2002)在《环境振动影响和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振动有人为机械运动引起的和自然现象引起的两类。根据其振动特性 ,可归纳为稳态性振源 ,瞬态性振源及随机性振源三种。当环境振动危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 ,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或事后发生振动影响要进行必要的治理 ,使之满足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二、关于自由锻锤立柱开裂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自由锻锤立柱开裂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冲击载荷下疲劳损伤力学及锻锤基础的疲劳损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损伤力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1.2 疲劳研究发展史及疲劳损伤分析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损伤力学基础 |
2.1 损伤力学基本概念 |
2.2 线性损伤本构矩阵的推导 |
2.3 各向同性弹塑性损伤本构矩阵的推导 |
2.4 地基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疲劳损伤力学理论 |
3.1 疲劳损伤力学基本概念 |
3.2 基于热力学势的疲劳损伤理论 |
3.3 土的疲劳损伤分析 |
3.4 冲击疲劳损伤的分析方法基础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锻锤基础系统及结构 |
4.1 锻锤 |
4.2 锻锤基础 |
4.3 锻锤基础地基的动力特性 |
4.4 锻锤基础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锻锤基础系统双自由度模型的冲击疲劳损伤分析 |
5.1 锻锤基础附近土的冲击分析 |
5.2 锻锤基础系统的冲击疲劳损伤分析 |
5.3 锻锤基础冲击疲劳损伤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锻打对锻锤基础附近地基土损伤的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锻锤基础冲击疲劳损伤试验的数值仿真模拟 |
6.1 三维各向异性地基土冲击疲劳损伤的有限元格式 |
6.2 锻锤基础系统模型建立及参数选择 |
6.3 锻锤基础及地基的冲击疲劳损伤计算结果及分析 |
6.4 振动在地基土内的衰减 |
6.5 冲击疲劳损伤寿命曲线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50KJ液压模锻锤机架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液压模锻锤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有限元法发展、应用现状及趋势 |
1.3 计算机软件的选择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采取的研究方案、方法 |
第二章 液压模锻锤机架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CJ83-5 型50KJ 液压模锻锤 |
2.1.1 50KJ 液压模锻锤简介 |
2.1.2 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参数 |
2.1.3 工作原理 |
2.1.4 结构特点 |
2.1.5 优点及应用 |
2.2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2.2.1 有限元法简述 |
2.2.2 有限元法的技术路线 |
2.3 ANSYS 有限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0KJ 液压模锻锤机架的结构静力学分析 |
3.1 液压模锻锤机架结构分析方案 |
3.2 机架的受力分析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
3.3 机架的结构静力学分析 |
3.3.1 机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3 加载求解 |
3.3.4 观察计算结果——后处理 |
3.4 静态计算结果分析评价 |
3.4.1 应力计算结果的分析 |
3.4.2 位移计算结果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压模锻锤机架的模态分析 |
4.1 机架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4.1.1 模态分析概述 |
4.1.2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 |
4.1.3 模态分析的应用 |
4.1.4 ANSYS 模态分析 |
4.2 液压模锻锤机架的模态分析 |
4.2.1 建模 |
4.2.2 加载并求解 |
4.2.3 模态扩展 |
4.2.4 观察计算结果 |
4.3 机架的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压模锻锤机架的瞬态响应分析 |
5.1 瞬态动力学分析基础 |
5.1.1 简述 |
5.1.2 瞬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
5.1.3 ANSYS 瞬态响应分析的基本过程 |
5.2 机架的瞬态响应分析 |
5.2.1 模型的建立 |
5.2.2 求解方法的选择 |
5.2.3 加载及求解 |
5.2.4 后处理 |
5.3 瞬态响应计算结果的分析评价 |
5.4 机架静动态载荷下结果的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4)降低基础沉降的增强地基刚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建筑物墙体开裂的原因 |
1.2.1 墙体材料的自身因素 |
1.2.2 因温度变化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 |
1.2.3 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 |
1.2.4 施工不规范引发墙体开裂 |
1.2.5 设计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
1.3 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和处理措施 |
1.3.1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
1.3.2 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关于PKPM结构结算软件的使用 |
2.1 前言 |
2.2 PKPM系列软件的特点简介 |
2.2.1 建筑设计软件APM |
2.2.2 结构设计软件 |
2.3 工程实例建模 |
2.3.1 PMCAD建模 |
2.3.2 PMCAD建模 |
2.3.3 JCCAD设计地基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某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加固工程实例 |
3.1 某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沉降变形不均概况 |
3.2 排架柱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
3.2.1 基础持力层选择不当 |
3.2.2 锻锤基础振幅值超过规范的允许值,引起地基土层的附加沉降值过大 |
3.3 稳定排架柱基础继续沉降的设计 |
3.3.1 对既有建筑物加固的相关规范规定 |
3.3.2 加固排架柱基础方法确定 |
3.4 高压旋喷桩与排架柱基础的连接设计与实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提高地基抗压刚度降低动力机器基础加速度 |
4.1 排架柱相邻的动力机器基础原设计 |
4.2 提高地基抗压刚度降低动力机器基础加速度的设计 |
4.2.1 锻锤基础加固思路 |
4.2.2 锻锤基础加固计算 |
4.3 锻锤基础加固设计验证 |
4.3.1 加固后地基抗压刚度 |
4.3.2 加固后锻锤基础总质量 |
4.3.3 加固后锻锤基础加速度和振幅值 |
4.4 高压注浆灌注桩与原动力机器基础连接设计 |
4.5 原动力机器基础加固后沉降观测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60MN锻造水压机本体关键件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液压机分类和特点 |
1.3 液压机本体结构简介 |
1.3.1 四柱式结构 |
1.3.2 整体框架式结构 |
1.3.3 单柱式结构 |
1.3.4 拉杆预应力组合结构 |
1.4 液压机的发展概述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液压机本体结构关键件设计 |
2.1 液压机本体结构和基本参数 |
2.2 液压机本体结构关键件设计 |
2.2.1 本体设计概述 |
2.2.2 工作缸设计 |
2.2.3 上横梁结构设计 |
2.2.4 活动横梁结构设计 |
2.2.5 下横梁结构设计 |
2.2.6 回程缸和平衡缸设计 |
2.2.7 拉杆和柱套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横梁三维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及ansys 软件简介 |
3.2 建模方法的选择 |
3.3 上横梁有限元分析 |
3.3.1 有限元模型 |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3.4 下横梁有限元分析 |
3.4.1 有限元模型 |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3.5 活动横梁有限元分析 |
3.5.1 有限元模型 |
3.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3.5.3 横梁的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液压缸设计与分析 |
4.1 液压缸的设计 |
4.1.1 液压缸损坏部位与特点 |
4.1.2 损坏原因分析 |
4.1.3 液压缸设计 |
4.1.4 液压缸有限元分析 |
4.2 液压缸的疲劳寿命 |
4.2.1 疲劳失效的原因 |
4.2.2 ANSYS 疲劳问题分析 |
4.2.3 液压缸疲劳破坏危险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60MN 锻造液压机本体设计方案 |
5.1 本体方案一览 |
5.2 技术参数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70MN自由锻造水压机本体关键部件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液压机分类和特点 |
1.3 液压机本体结构简介 |
1.4 液压机的发展概述 |
1.5 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液压机本体结构关键件设计 |
2.1 液压机本体结构和基本参数 |
2.2 工作缸结构设计 |
2.2.1 工作缸结构设计概述 |
2.2.2 主缸的结构设计 |
2.2.3 侧缸的结构设计 |
2.2.4 工作缸柱塞与活动横梁连接型式设计 |
2.3 上横梁结构设计及强度、刚度校核 |
2.4 活动横梁结构设计 |
2.5 下横梁结构设计及强度、刚度校核 |
2.6 回程缸和平衡缸设计 |
2.7 拉杆和柱套结构设计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液压缸的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及ABAQUS软件简介 |
3.1.1 有限元法的发展 |
3.1.2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3.1.3 ABAQUS简介 |
3.2 液压缸的分析 |
3.2.1 液压缸损坏部位与特点 |
3.2.2 液压缸损坏原因分析 |
3.3 液压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 单元选择和网格的划分 |
3.5 边界条件和载荷 |
3.6 计算结果分析 |
3.6.1 工作缸缸体强度和变形分析 |
3.6.2 法兰过渡区最优过渡形线的研究 |
3.7 液压缸的优化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组合框架三维有限元分析 |
4.1 弹性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1.1 三维实体模型的构成 |
4.1.2 网格的划分 |
4.1.3 接触和摩擦的处理 |
4.1.4 载荷与约束的处理 |
4.2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1 组合框架整体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2 上横梁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3 下横梁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4 立柱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5 拉杆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锻件生产经济性要求看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与需求 |
2 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
2.1 重要的关注点 |
2.2 油泵直接传动系统的节能价值取向 |
2.2.1 传动方式的演变 |
2.2.2 油泵直接传动系统的适应性 |
2.2.3 两种系统的能耗和效率比较 |
2.2.4 两种系统的可维护性比较 |
2.3 预应力机架结构对于锻造压机的适用性 |
2.3.1 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 |
2.3.2 何种的机架结构更适合于自由锻造工况 |
2.3.3 主工作缸为什么可以不漏油 |
2.4 锻造压机配套设备的必要性 |
2.4.1 必须装备的工模具机械化处理系统 |
2.4.2 配置锻造操作机的必要性。 |
3 现代双柱型自由锻造油液压机 |
3.1 自由锻造压机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
3.2 双柱机架的稳定性判据 |
3.3 空心矩形立柱和多拉杆结构设计 |
3.4 结构的整体性与安全性 |
4 结论 |
(8)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动态仿真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ROPS 的定义及其类型 |
1.2.1 ROPS 的定义 |
1.2.2 ROPS 的类型 |
1.3 ROPS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ROPS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ROPS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工程车辆倾翻动态性能研究方法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6 小结 |
第2章 工程车辆倾翻动态仿真理论基础 |
2.1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
2.1.1 小变形时的虚功原理 |
2.1.2 大变形时的虚功原理 |
2.2 几何非线性与解法 |
2.3 材料非线性 |
2.3.1 初始屈服条件 |
2.3.2 流动法则 |
2.3.3 硬化法则 |
2.4 接触非线性算法 |
2.4.1 接触问题的虚功原理 |
2.4.2 接触表面摩擦力计算 |
2.5 碰撞问题数值模拟方法 |
2.5.1 高速碰撞和低速碰撞的概念 |
2.5.2 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程 |
2.6 显式动态力学求解方法 |
2.6.1 有限差分法理论 |
2.6.2 临界时间步长计算方法 |
2.7 小结 |
第3章 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动态仿真 |
3.1 ROPS 动态分析方法 |
3.1.1 轮式装载机稳定性 |
3.1.2 工程车辆ROPS 的安全性 |
3.1.3 仿真分析的流程 |
3.1.4 分析模型建立与求解控制 |
3.2 模型车及其ROPS 设计 |
3.3 结构简化 |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 |
3.5 倾翻工况分析 |
3.6 刚性坡面上倾翻时ROPS 的动态响应 |
3.6.1 能量守恒分析 |
3.6.2 动能分析 |
3.6.3 冲击力分析 |
3.6.4 总内能分析 |
3.6.5 ROPS 内能 |
3.6.6 摩擦功耗分析 |
3.6.7 变形模式与塑性铰分析 |
3.7 夯实土坡面上倾翻时ROPS 动态响应 |
3.7.1 能量守恒分析 |
3.7.2 动能分析 |
3.7.3 冲击力分析 |
3.7.4 总内能分析 |
3.7.5 ROPS 内能 |
3.7.6 摩擦功耗分析 |
3.7.7 变形模式与塑性铰分析 |
3.8 两种斜坡上倾翻时ROPS 的响应结果对比分析 |
3.8.1 动能分析 |
3.8.2 冲击力分析 |
3.8.3 总内能分析 |
3.8.4 ROPS 内能分析 |
3.8.5 摩擦功耗分析 |
3.8.6 变形模式与塑性铰分析 |
3.9 小结 |
第4章 工程车辆实验室动态倾翻试验 |
4.1 试验方法 |
4.2 倾翻测试的数据采集系统 |
4.3 动态倾翻试验台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4.4.1 塑性铰附近的动态应变分析 |
4.4.2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4.3 冲击力分析 |
4.4.4 变形模式及塑性铰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工程车辆ROPS 动态设计方法研究 |
5.1 安全驾驶室式ROPS 设计 |
5.2 ROPS 静态响应分析 |
5.2.1 ROPS 侧向最小承载能力分析 |
5.2.2 ROPS 侧向最小能量吸收能力分析 |
5.2.3 ROPS 垂直承载能力分析 |
5.2.4 ROPS 纵向承载能力分析 |
5.3 ROPS 动态响应分析 |
5.3.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5.3.2 倾翻工况分析 |
5.3.3 边界条件 |
5.4 ROPS 响应结果的对比分析 |
5.4.1 摩擦系数对响应结果的影响 |
5.4.2 坡面倾角对响应结果的影响 |
5.5 工程车辆ROPS 动态设计方法 |
5.5.1 新型ROPS 的动态设计方法 |
5.5.2 工程车辆系列产品开发ROPS 动态设计方法 |
5.6 小结 |
第6章 新型ROPS 正交优化设计 |
6.1 新型ROPS 设计 |
6.1.1 能量吸收结构设计 |
6.1.2 新型ROPS 设计 |
6.1.3 诱导衬套设计 |
6.2 新型ROPS 方案的正交优化设计 |
6.3 新型ROPS 动态响应仿真 |
6.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6.3.2 倾翻工况 |
6.3.3 边界条件 |
6.4 新型ROPS 与原ROPS 响应对比分析 |
6.5 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 |
7.1 主要工作和成果 |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
摘要 |
ABSTRACT |
(10)环境振动影响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境振动源 |
1.机械引起的环境振动 |
2.自然现象引起的环境振动 |
二、环境振动的危害 |
1.危及结构安全 |
(1) 动应力 |
(2) 动力疲劳 |
(3) 基础下沉, 建筑物开裂和倾斜 |
2.影响精密设备正常使用 |
(1) 降低精密加工精度 |
(2) 影响精密仪器、仪表的检验 |
3.影响生产操作和身心健康 |
(1) 造成操作误差 |
(2) 损害身心健康 |
三、防止环境振动的影响 |
1.理想的环境, 合理的布局 |
(1) 理想的环境 |
(2) 合理的布局 |
2.减少振动的输出 |
(1) 合理选择设备和定期维修或更换 |
(2) 合理结构造型和构造 |
(3) 提高地基刚度, 加大设备基础 |
(4) 隔离振源 |
3.减少外界振动的输入和放大 |
(1) 远离振源 |
(2) 增大地面刚度和质量 |
(3) 采用刚性工作台 |
(4) 设置防振沟 |
(5) 隔离输入振动 |
四、环境振动影响的治理 |
1.结构受振, 引起裂缝 |
2.钢吊车梁出现疲劳裂缝 |
3.影响设备运行和操作 |
4.引起设备基础振动过大和下沉, 建筑物倾斜 |
5.影响精密变备工作 |
五、结束语 |
四、关于自由锻锤立柱开裂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冲击载荷下疲劳损伤力学及锻锤基础的疲劳损伤分析[D]. 任廷鸿. 浙江大学, 2006(02)
- [2]关于自由锻锤立柱开裂的探讨[J]. 李青云. 锻压机械, 1967(01)
- [3]50KJ液压模锻锤机架的有限元分析[D]. 王瑞丽. 吉林大学, 2008(10)
- [4]降低基础沉降的增强地基刚度方法研究[D]. 唐宝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6)
- [5]60MN锻造水压机本体关键件结构分析[D]. 韩伦. 燕山大学, 2006(08)
- [6]70MN自由锻造水压机本体关键部件结构分析[D]. 李维杰. 燕山大学, 2009(07)
- [7]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锻件生产经济性要求看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J]. 郭玉玺.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12)
- [8]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动态仿真及试验研究[D]. 于向军. 吉林大学, 2009(08)
- [9]现代自由锻造液压机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锻件生产经济性要求看自由锻造液压机的发展趋势[A]. 郭玉玺. 中国国际自由锻会议2010论文集, 2010
- [10]环境振动影响和防治[J]. 茅玉泉.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