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丽的公鸡》教案(论文文献综述)
康小妮[1](2020)在《课本剧在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吕梁市创新双语学校为例》文中指出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课本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将语文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改编为戏剧形式,更为形象地揭示和呈现课文的思想教育意义,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培养与品德养成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情感的互动等路径,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它是一种寓教于乐、“学”与“做”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国家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改变传统课堂中“以师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课本剧的应用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课本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赋予小学语文课堂在儿童教学中的新“生命”,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完善了儿童高效学习的新技能。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各年段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来看,课本剧的应用实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课本剧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时,未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提出高效的教学方案。本文以吕梁市创新双语学校语文课本剧教学为例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了不同年级段学生对课本剧教学的体验与认知的差异与相似性的问题,针对课本剧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分年段教学的课本剧教学。即在实施方案中,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解为不同的研究对象,再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取高效、适宜的教学方案;在课本剧实践教学后,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及时反思学生活动中利弊。然后逐步帮助班级内全体学生成长与成绩的同步提升。本文探究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应用方案和具体措施,可为小学语文课本剧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和实例参考,有助于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陈喆[2](2020)在《《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语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但在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过程中往往囿于教师个体差异、学情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现优秀经验的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订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为依托,使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就方式层面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语教学现状,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的行为倾向。对《丛书》中涉及的27位语文教学名家开展的频次统计,以频次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出朗读法和追问法在所有学段中都具有极高的使用频次,而又由于学段的各不相同,各学段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培养价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就方法而言,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重点字词分析法等在不同学段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需要调动多样能力的、能力层级较高的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在初高中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小学。通过对《丛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方法的使用频次,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方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师身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使用形式,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朗读法大类下多种实现形式的不同倾向、追问教学法运用中的教师引导力平衡问题以及规避小组讨论低效化的路径。从部编本新教材推出及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出发,结合27位语文名师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以承前启后的方式,进一步思考在教材变动、课标变动、理论变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教法应当如何在传承语文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展望未来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多媒介素养的养成,新教材课后引导部分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建议,都成为了基于教学方法统计考量之后的教法选择创新方向。教学方法的统计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并将它们放到当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探讨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旨在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新时代中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变革路径,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吸取经验,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跟紧语文教育变革的潮流,就必须要在师生最直接互动处的教学方法层面下功夫,本课题在探讨新课改后教法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唐琪[3](2020)在《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母语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文体研究,文体论是文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丰富多样,不同体裁的课文必须采用不同的教法,教师自然也就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具有敏锐的文体意识,依据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发掘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切入语用训练,真正实现文体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从文体意识角度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状况展开研究,以期对教学设计的优化提供有效建议和帮助。首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国内外基于文体意识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其次,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了解教师是否具备文体意识,文体意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从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知识,为编制现状调查工具提供依据。根据前期调查中获悉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笔者编制教师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文体意识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教学设计观点的分析,取得以下研究发现:教师在课标解读、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段差异、写作训练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文体意识,在文体取向定位、文体界定和分类等方面文体意识尚显薄弱,具体表现为:文体界定和分类不明确;文体是主题教学的“工具”;学习内容重考试轻文学;教学方法缺乏文体针对性;缺乏文体探究和体验式学习;缺少文体方面的教学总结。针对教学设计反映出的文体意识薄弱问题,笔者尝试从总体和具体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文体意识,优化其教学设计。总体建议包括:明确界定和重新厘清小学文体分类;正确认识文体意识和文体教学取向;强化教师对专业文体知识的学习;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文体认知差异。具体建议则针对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如何凸显文体意识提出相应做法。另外,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进更具有文体针对性,笔者展示了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儿童诗、宋词、散文、小说、说明文七种小学常见文体的优质教学设计案例,并且从文体意识角度对案例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分析,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具体文体的教学设计建议。
赵燕[4](2016)在《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究 ——基于《教育杂志》的文献考据》文中指出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借鉴历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梳理了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线索,即从近代儿童文学教育早期独立性起步,到五四运动之后的激进式发展,再到反思期和深化期。在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杂志》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期刊,始终关注儿童文学教育问题,并以近40年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了其发展历程。为此,本研究的目标是:首先以一部《教育杂志》期刊的起伏演变为缩影,从中获得有关儿童文学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价值、课程、教材、教法、教师等丰富的史料;然后以教育活动史的视角,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确立了学术视野下移、微观化的研究取向,探寻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为儿童文学教育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由此而形成的研究内容与论点如下:首先,通过对《教育杂志》在办刊过程中的历史评介,分析了《教育杂志》作为儿童文学教育发展一个典型缩影在中国近代教育历史中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凸显出它以非官方的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源,推动了儿童文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入开展。与此同时,考察了《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对日本现代教育思潮、欧美进步主义儿童教育观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儿童观的演变、各种课程、教材和教学法的推广等做了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从而形成全部研究的基本理论格调。其次,以《教育杂志》及其史料为基本来源,对儿童文学课程、教材、教法和师资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一是在课程方面,分析《教育杂志》中公布的儿童文学的课程标准,掌握当时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文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导向,同时梳理了儿童文学课程分阶段的实施情况与争论经过,以《教育杂志》为窗口全面展现了官方和民众对儿童文学教育课程的关注点。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儿童文学化"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也引发了诸多论争。《教育杂志》以详实的史料忠实地记录了五次有关儿童文学教材论争的过程,认真审视这些争论观点,对现今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比重问题亦有启示。三是教育杂志》从民初、五四到国家本位时期,儿童文学教学法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国人通过大量的新式教学实验,摸索与寻找适宜于近代新教育发展的儿童文学教学方法,以此推动儿童文学理念在中国的深入开展。四是探讨了《教育杂志》中改善儿童文学教育的师资问题,具体措施有加强师培、制定俸给标准和优待条件以及改善教学环境和提升教师的修养等;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研究——以连载于《教育杂志》中的教育小说《倪焕之》为例,讨论了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进行了深入的追溯,探讨了有关儿童文学"新"与"旧"的争论、渐进式的发展以及本体性的问题等,从而得出相关的历史观点是,教育传媒与儿童文学教育应形成了一种互动式关系,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骆知欣[5](2020)在《“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童话是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被选入教科书之前,童话以社会客体的身份存在,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原生价值;童话被选入教科书后,便以课文的形式存在,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教学价值。“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选入了较多童话,教科书中的童话有哪些教学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些教学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分析了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并以二年级下册童话篇目《青蛙卖泥塘》为例,探究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教学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交代选题缘由、提出本研究欲解决的问题。其次,根据研究问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再次,根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随后,对“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和“童话”这几个核心概念分别进行界定。最后,阐述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价值分析的依据和框架。该部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召唤结构理论为依据,以童话的原生价值为基础,按照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这四个维度建构出童话教学价值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教学价值的分析。该部分围绕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这四个维度分别对童话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进行教学价值分析。第四部分,教学价值的落实。该部分以二年级下册童话篇目《青蛙卖泥塘》为例,探究如何在实践中落实童话的教学价值。第五部分,教学建议。基于对童话教学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提出童话教学的四个建议:第一,重视原生价值,走向童话的教学价值。第二,学习相关理论,了解童话的教学价值。第三,用好三大系统,分析童话的教学价值。第四,提高教师素养,落实童话的教学价值。
潘静雯[6](2020)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以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通过对起始年级学生识字情况的调查,以及对起始年级语文教师在运用故事教学法,依托部编本教材进行识字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本文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把从图书馆、书店以及网络上搜集而来的,关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以及有关“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资料,认真研读,进行比较和分析,归纳出“故事教学法”的概况。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对故事教学法的理解与运用,分析“故事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现状。通过访谈法了解学生对于故事教学法的看法,结合搜集和整理来的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课堂实例,与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实际,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后探索出在进行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学时,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第一部分将陈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中的应用概述,对论文中的两大核心概念“故事教学法”“起始年级识字教学”进行界定和阐释,着重分析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的四大故事类型及特点,即神话故事法、寓言故事法、民间故事法、童话故事法。其次从四个方面阐释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第二部分将分析现阶段故事教学法在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首先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的调查进行概述,其次分析现阶段故事教学法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即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原则,联系生活实际,引起情感共鸣原则,紧密结合任务,提高教学实效原则。第四部分系统阐述改进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笔者从悦读故事,初步识字;巧讲故事,情境识字;创编故事,自主识字三个方面阐述改进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第五部分将展示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课例及反思,通过课例分析及教学反思来论证本文所提出的策略的可行性。总而言之,笔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探寻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王艳菊[7](2018)在《故事结构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后各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类教育教学方法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故事结构教学作为重点教学法,这是因为故事结构教学能紧抓教学目标,综合语言教育重点,能增强小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情况,能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体会文学语言内涵。故事结构教学法能提高阅读能力,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开启学习之门。故事结构教学法的要点在于,要掌握这一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含的基本要素,为此,教师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要综合教学内容设计,增强故事结构教学法中,各个相关要素的分析与使用情况,要结合建构主义、语言训练、多媒体工具等设计教学方案。特别的,针对不同题材教学内容,故事结构教学法的设计也不同,这也是故事结构教学法运用的重点,为此,要灵活运用,在充分利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增强故事结构教学方法中的有效性,提高故事结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搜集、故事结构教学法的案例设计,对故事结构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中首先利用文献搜集的方式,整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了研究思路,研究中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在介绍故事结构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了故事结构教学法的内涵、策略、工具,介绍了本文的基本理论,包括图式理论、鹰架理论。在阐述基本理论后,借助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调查了故事结构教学法实施现状,从遵循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凸显学科特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四个方描述了故事结构教学法的意义,从趣味性不强、学生主体性不明、思想性不明、缺少关联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故事结构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故事结构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基于语言技能的故事结构教学法、基于写作结构的故事结构教学法、基于文学创作的故事结构教学法三个方面。本文从教学目标、故事结构脉络、故事情节讨论、活动延申四个方面分析了故事模式的系统结构,进而设计了《小蝴蝶和毛毛虫》、《美丽的公鸡》、《采蘑菇的小姑娘》三个教学案例,最后,从学生故事内容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故事结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口语叙述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故事结构教学法案例应用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故事结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力水平。研究结果还表明,故事结构教学法的运用中,重点在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案例。故事结构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建立讨论小组,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要在故事结构教学法实施前,发放“评价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回收这些评价表,教学要从中获得反馈信息。相应的,教师还要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分析故事结构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哈尔滨市教育委员会[8](1995)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文中研究表明 目的和任务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以提高教师岗位实际能力为目的,以大练基本功为手段的一种全员性的教师培训,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它的任务主要是:促使教师牢固掌握学科教学中有关大纲、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准确地传授知识,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是: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训练基地,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作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全面提高素质。 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在训练内容上,坚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从实际出发确定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的原则。 2.在培训形式上,坚持以岗位练兵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业余培训为主的原则。 3.在工作机制上,坚持行政、教研、培训三位一体,实行大教研观、大培训观、大服务观的原则。 4.在评价验收上,坚持评价教师和评价学校相结合,以评价学校整体为主的原则。
胡薇[9](1993)在《《美丽的公鸡》教案及设计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能正确流利地讲述图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知道“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实际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这只公鸡是不是一只美丽的公鸡,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6张,录音带1盘,彩色图片5张,卡片数张,录像带1盘。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看投影片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董蓓菲[10](2005)在《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育思想,在2001年美国12项最新教育研究中,被视为当代最广泛推动的一项教育革新。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新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如何在中国语文课堂里发挥功效,这是学科领域化解“先进教育理念和落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所必须解决的根本性命题。 合作学习源于英国,盛行于美国。在中国语文教育中倡导合作学习思想,至今已走过“直接翻译”——“间接评述”——“用合作学习理论框架阐释本国母语教育现象”等三个研究阶段。论题的研究宗旨是: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论题的研究目标是:借鉴合作学习思想的研究方式,构建中国本土的“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勾勒合作学习理论全貌;其次,以本土化研究视角,探索我国语文教学借鉴合作学习思想的路径;最后,构建“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 论文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阐述合作学习理论。这部分的四个章节依次为:提出合作学习的含义,并界定相关概念;陈述合作学习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勾勒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进展;阐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石——社会心理学依据、认知心理学依据和动机心理学依据;介绍合作学习教学原理:基本思想、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方法。第四章的介绍在阐明合作学习本体观点之后,再辅以中国本土语文教学实例加以诠释。 论文第二部分从两个层面展开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思考。第五、六章分析合作学习在实现语文课程特性、运用“小班化教育”载体所具有的优势,探讨合作学习与“小班化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七章先进行合作学习思想的本土化探讨,再从深层背景审视美国、德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母语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所走过的验证、模仿到整合的轨迹,定位论文从“借鉴”的层面,展开合作学习本土化研究。 论文第三部分构建了“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依据第二部分合作学习本土化的理性思考,展开本土化实践研究。第八章呈示模式构建计划;第九章生成模式整体构架;第十章阐述模式实验研究历程;第十一章论述在识字、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四个学习领域中模式实施的范式,并展望模式演进趋势,提出模式推进和突破的必然趋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 1.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又立足本土化视角。基于西方文化背景探讨合作学习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基于我国社会文化、语文课程体系,对合作学习思想进行剖析,提出本土化研究思路,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二、《美丽的公鸡》教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丽的公鸡》教案(论文提纲范文)
(1)课本剧在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吕梁市创新双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
第一节 课本剧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课本剧的整体趋势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现状调查——以吕梁市创新双语学校为例 |
第三节 反馈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
第一节 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实施方案 |
第二节 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实施方案 |
第三节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实施方案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应用课本剧的评价与反思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本剧的教学评价——以吕梁市创新双语学校为例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应用课本剧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文献 |
二、期刊类文献 |
三、学位论文 |
四、论文集类文献 |
五、外文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及心得体会 |
附录一 :小学语文课本剧运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小学语文课本剧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小学师生关于课本剧教学的心得体会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现状 |
(一) 从历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二) 从共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
(三)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以《丛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介绍 |
一、抽样:材料的范围与选择 |
二、界定观察类别:划分学段和课型 |
三、界定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频次的统计单位 |
四、界定点算体系:归纳与结论的判定 |
第二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梳理 |
一、选择范围 |
(一)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
(二)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 |
(三)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
(四) 《刘金玉与阳光语文》 |
(五)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
(六) 《杨一青与和谐教育》 |
(七) 《李元昌与乡土教育》 |
(八)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
(九)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
(十)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
(十一)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
(十二) 《唐江澎与体悟式教学》 |
(十三) 《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 |
(十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
(十五)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
(十六) 《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 |
(十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
(十八) 《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 |
(十九)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
(二十) 《王开东与深度语文》 |
(二十一) 《王君与青春语文》 |
(二十二)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
(二十三) 《祝禧与文化语文》 |
(二十四)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
(二十五) 《杨屹与情趣教育》 |
(二十六) 《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
(二十七) 《汪智星与本真教育》 |
二、总结 |
第三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
一、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
二、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分析 |
(一)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二)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 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
三、总结 |
第二章 名师教法选择的分析与创新 |
第一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
一、分析哪些方法 |
二、朗读法与追问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朗读法 |
(二) 追问法 |
三、活动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小组讨论法 |
(二) 情景模拟法 |
(三) 游戏、比赛法 |
四、特色尝试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
(一) 绘画法 |
(二) 听写法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使用中的创新性 |
一、学生成为交流中表达的主体 |
(一) 丁有宽、黄厚江等的追问法探索 |
(二) 王君、韩军等的朗读法探索 |
二、课堂成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
(一) 祝禧、赵谦翔等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索 |
(二) 窦桂梅、钱梦龙等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索 |
三、教材成为发散性探索的支架 |
(一) 于永正的绘画法使用探索 |
(二) 唐江澎的听写教学法探索 |
(三) 李元昌的乡土教育实践探索 |
第三章 新时代中语教学方法选择探讨 |
第一节 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一、以语言和审美为核心的朗读教学法 |
二、以思维发展为重点的对话教学 |
三、从语言到文化的活动设计 |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倾向的启示 |
一、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分 |
二、追问法中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的平衡点 |
三、小组讨论高效化离不开教师的支架 |
第三节 新教学思路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
一、承前——在名师教法选择的思路上“守正” |
二、启后——在部编新教材编排体现的教法选择上“出新” |
三、展望——在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代开掘“新路” |
(一) 内容上:提供更广域的知识获取面 |
(二) 形式上:基于多样媒介的教学 |
(三) 思维上:辩证思维的有意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3)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文体要求 |
(二)新教材对教学设计的新挑战 |
(三)教学实践中忽视文体的现象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
四、研究目标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问卷法 |
第一章 理论探讨 |
一、文体意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一)文体 |
(二)文体分类 |
(三)文体意识 |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
三、文体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
(一)提升教学品质,彰显核心价值 |
(二)促进语言习得,培养语用能力 |
(三)丰富文学体验,提高文学素养 |
(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前期调查 |
一、课堂观察内容与工具 |
二、课堂观察记录与结果 |
(一)导入方式 |
(二)教学语言 |
(三)讲解方式 |
(四)课堂总结 |
(五)应用练习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状况调查 |
一、教师访谈分析 |
(一)访谈的对象与提纲 |
(二)访谈的记录与结果 |
二、问卷调查分析 |
(一)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
(二)发放的准备与实施 |
(三)数据的检验与分析 |
(四)数据的统计与描述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表现 |
一、具备文体意识的表现 |
(一)教师了解课标提出的文体要求 |
(二)教学内容体现出课文文体特点 |
(三)不同文体的教学有各自的重难点 |
(四)根据学生文体认知水平调整教学 |
(五)读写练习和拓展涉及文体运用 |
二、文体意识薄弱的表现 |
(一)文体界定和分类不明确 |
(二)文体是主题教学的“工具” |
(三)学习内容重考试轻文学 |
(四)教学方法缺乏文体针对性 |
(五)缺乏文体探究和体验式学习 |
(六)缺少文体方面的教学总结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与示例 |
一、改进教学设计的总体建议 |
(一)重新厘清和明确界定小学文体分类 |
(二)正确认识文体意识和文体教学取向 |
(三)强化教师对专业文体知识的学习 |
(四)研究学生的文体认知水平差异 |
二、改进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 |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
三、教学设计示例与建议 |
(一)童话故事教学设计案例 |
(二)民间故事教学设计案例 |
(三)儿童诗教学设计案例 |
(四)宋词教学设计案例 |
(五)散文教学设计案例 |
(六)小说教学设计案例 |
(七)说明文教学设计案例 |
结语 |
附录一 课堂观察表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教师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学位论文 |
后记 |
(4)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究 ——基于《教育杂志》的文献考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境外研究现状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教育杂志》 |
1.3.2 儿童文学 |
1.3.3 文学教育 |
1.3.4 儿童文学教育 |
1.4 理论基础 |
1.4.1 儿童哲学 |
1.4.2 教育学学理 |
1.4.3 图式理论 |
1.4.4 接受美学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活动史研究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5.4 个案研究法 |
1.6 不足与创新 |
1.6.1 不足之处 |
1.6.2 创新之处 |
第2章 《教育杂志》在儿童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
2.1 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的独立与转型 |
2.1.1 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教育的历史流变(先秦——1904年) |
2.1.2 儿童文学教育初步的独立期(1904—1912) |
2.1.3 儿童文学教育的草创期(1912—1919) |
2.1.4 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激进期(1919—1927) |
2.1.5 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反思期(1927—1936) |
2.1.6 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深化期(1937—1948) |
2.2 《教育杂志》与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的关联性 |
2.2.1 《教育杂志》在近代儿童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
2.2.2 《教育杂志》在近代儿童文学教育中的作用 |
第3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理论的传播 |
3.1 《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理论的发展 |
3.1.1 介绍日本现代教育思潮中的儿童文学教育 |
3.1.2 传播欧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儿童文学教育 |
3.2 《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发展 |
3.2.1 "儿童观"的基本含义 |
3.2.2 "儿童观"的主要模式 |
3.2.3 促进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发展 |
3.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的讨论 |
3.3.1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的提出 |
3.3.2 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的探讨 |
第4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问题的讨论 |
4.1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标准的发展 |
4.1.1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的六次变迁 |
4.1.2 儿童文学教育在六次课标发展历程中的演进 |
4.2 《教育杂志》中对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的推进 |
4.2.1 民国初年的儿童文学课程 |
4.2.2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课程 |
4.2.3 国家本位主义儿童文学课程 |
4.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问题的争论 |
4.3.1 儿童文学课程主旨的争论——"兴趣"与"教化"之争 |
4.3.2 儿童文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争论—"读经与否"之争 |
4.3.3 儿童文学课程的设置——"国语"与"常识"的分合 |
4.4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的延伸 |
4.4.1 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 |
4.4.2 儿童文学的课外作业 |
4.4.3 儿童文学体现出的课外休闲教育 |
第5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材的建设 |
5.1 《教育杂志》中的小学国语教材概况 |
5.1.1 中国近代第一本儿童文学教育理论专着——《儿童文学概论》 |
5.1.2 小学国语教科书的选择与组织 |
5.1.3 小学国语教科书制度的建立 |
5.1.4 推行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典型案例 |
5.2 《教育杂志》中推动儿童文学教科书建设的阶段性特点 |
5.2.1 民国初年儿童文学教材的发展(1909—1918) |
5.2.2 儿童文学教材发展的繁荣期(1919—1936) |
5.2.3 抗战时期儿童文学教材的发展(1937—1948) |
5.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材建设的争论 |
5.3.1 儿童文学教材"实用"与"审美"之争 |
5.3.2 儿童文学教材的"文章"与"文学"之争 |
5.3.3 儿童文学教材的"文言"与"白话"之争 |
5.3.4 儿童文学教材的"识字"与"欣赏"之争 |
5.4 《教育杂志》中有关儿童文学教材的宣传 |
5.4.1 儿童文学教科书的广告宣传 |
5.4.2 儿童读物的广告宣传 |
5.4.3 儿童文学领域的其它广告宣传 |
第6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推进 |
6.1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6.1.1 "儿童本位教育"理论 |
6.1.2 儿童文学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
6.1.3 儿童文学教学原理 |
6.1.4 儿童文学教学法的外来影响 |
6.2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法的阶段性发展 |
6.2.1 民初儿童文学教学法的萌发(1909—1918) |
6.2.2 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繁荣发展(1919—1936) |
6.2.3 国家本位儿童文学教学法的发展(1937—1948) |
6.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自身教学法的发展 |
6.3.1 儿童文学自身教学法的孕育 |
6.3.2 儿童文学自身教学法的发展 |
6.4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实验的尝试 |
6.4.1 江苏一师附小初年级的设计教学实验 |
6.4.2 小问题的教学实验 |
第7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探讨 |
7.1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引发及其原因 |
7.1.1 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引发 |
7.1.2 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引发的原因 |
7.2 《教育杂志》中改善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建议 |
7.2.1 儿童文学教育师资的培训 |
7.2.2 小学教员俸给标准与优待 |
7.2.3 小学教员要求对教学环境的改善 |
7.3 《教育杂志》中论述儿童文学教师的修养 |
7.3.1 个学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
7.3.2 小学教师的基本修养 |
7.3.3 儿童文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
7.4 《教育杂志》中教育小说叙述乡村教师与儿童文学教育——以《倪焕之》为例 |
7.4.1 小学教师地位的卑微与工作的满腔热情 |
7.4.2 小学教师心目中的儿童地位 |
7.4.3 教师打造的儿童文学教育实验基地——乡村田园农场 |
第8章 结语 |
8.1 儿童文学教育第一个黄金期的追溯 |
8.1.1 儿童文学教育中"新"与"旧"的争论 |
8.1.2 儿童文学教育应以渐进的方式发展 |
8.2 儿童文学教育具有的本体性问题 |
8.2.1 文学教育是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走向 |
8.2.2 儿童文学教育要求教学应"以善为美" |
8.2.3 儿童美学应成为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
8.3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主体性资源 |
8.3.1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科目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
8.3.2 重新审视儿童文学教学中识字、听说、阅读、写作的分与合 |
8.3.3 儿童阅读是拓宽儿童文学教育领域的有效途径 |
8.4 教育传媒应与儿童文学教育建立起情缘关系 |
8.4.1 教育期刊在儿童文学教育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
8.4.2 教育期刊助力儿童文学在学校教育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
8.4.3 教育传媒与儿童文学教育联姻构建本学科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主题索引——《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的文章 |
附录B:《教育杂志》的相关资料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5 研究意义 |
2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教学价值分析的依据和框架 |
2.1 分析依据 |
2.1.1 两大理论基础 |
2.1.2 童话原生价值 |
2.2 分析框架 |
2.2.1 《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中教学的基本价值及其关系 |
2.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语文素养 |
3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选文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
3.1 知识价值分析 |
3.2 能力价值分析 |
3.3 品格价值分析 |
3.4 方法价值分析 |
4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助读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
4.1 知识价值分析 |
4.2 能力价值分析 |
4.3 品格价值分析 |
4.4 方法价值分析 |
5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练习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
5.1 知识价值分析 |
5.2 能力价值分析 |
5.3 品格价值分析 |
5.4 方法价值分析 |
6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教学价值的落实——以《青蛙卖泥塘》为例 |
6.1 《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价值分析 |
6.1.1 选文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
6.1.2 助读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
6.1.3 练习系统的教学价值分析 |
6.2 《青蛙卖泥塘》的教学设计 |
6.2.1 教学目标的确定 |
6.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
6.2.3 教学案例的设计 |
7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建议 |
7.1 重视原生价值,走向童话的教学价值 |
7.2 学习相关理论,了解童话的教学价值 |
7.3 用好三大系统,分析童话的教学价值 |
7.4 提高教师素养,落实童话的教学价值 |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阐释 |
一、故事教学法 |
二、起始年级识字教学 |
第二节 故事教学法的类型及特点 |
一、神话故事法 |
二、寓言故事法 |
三、民间故事法 |
四、童话故事法 |
第三节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
一、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促进识字方式转变 |
二、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充分调动识字兴趣 |
三、结合汉字造字特点,帮助学生意义识字 |
四、符合语文教材特点,灵活创设情境识字 |
第二章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一节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方案与调查实施概述 |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二节 故事教学法在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运用的频率较低 |
二、运用形式单一 |
三、游离教学内容 |
第三节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问题成因 |
二、组织引导能力欠缺 |
三、教学环境不够宽松 |
第三章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
第一节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第二节 联系生活实际,引起情感共鸣 |
第三节 紧密结合任务,提高教学实效 |
第四章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一节 悦读故事,初步识字 |
一、以故事为线索制作导学案 |
二、课前荐读识字故事 |
第二节 巧讲故事,情境识字 |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 |
二、讲述生动故事,扩大参与度 |
三、运用角色扮演,激发求知欲 |
四、编故事识字游戏,丰富课堂 |
五、结合造字法,理解字形字义 |
第三节 创编故事,自主识字 |
一、自编故事,探究识字规律 |
二、创编游戏,玩乐中识字 |
三、开发课外资源,生活中识字 |
第五章 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的课例及反思 |
第一节 神话故事法:以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为例 |
一、教学示例 |
二、教学反思 |
第二节 寓言故事法:以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为例 |
一、教学示例 |
二、教学反思 |
第三节 民间故事法:以一年级上册《对韵歌》为例 |
一、教学示例 |
二、教学反思 |
第四节 童话故事法:以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为例 |
一、教学示例 |
二、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访谈大纲 |
附录三 随堂观察表 |
致谢 |
(7)故事结构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综述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的内涵 |
第二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的策略 |
第三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的工具 |
第四节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
一、图式理论 |
二、鹰架理论 |
第三章 当前故事结构教学法实施现状及困境 |
第一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实施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过程 |
第二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故事结构教学构建了全新的教学体系 |
二、故事结构教学法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三、故事结构教学转变了知识学习的单一性 |
第三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趣味性不强 |
二、学生主体性不明 |
三、思想性不明 |
四、缺少关联性 |
第四章 故事结构教学法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小蝴蝶和毛毛虫》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二节 《美丽的公鸡》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三节 《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四节 故事结构教学法案例的应用效果分析 |
一、学生故事内容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
二、学生故事结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
四、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
五、提高了小学生口语叙述能力 |
第五章 故事结构教学法教学策略建议 |
第一节 故事结构教学的基本模式的建议 |
一、基于语言技能的故事结构教学法 |
二、基于写作结构的故事结构教学法 |
三、基于文学创作的故事结构教学法 |
第二节 故事模式的系统结构的设计建议 |
一、教学目标分析 |
二、故事结构脉络 |
三、故事情节讨论 |
四、活动延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措施 |
目的和任务 |
措施和要求 |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
综合训练部分 |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
学科训练部分 |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评估验收办法 |
(10)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合作学习概述 |
一、合作学习 |
二、合作学习相关概念界说 |
第二章 合作学习发展历程 |
一、合作学习的兴起 |
二、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
一、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
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
三、动机心理学的观点 |
第四章 合作学习教学原理 |
一、基本思想 |
二、教学策略 |
三、教学实施 |
第五章 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 |
一、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 |
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
三、语文教学模式的历史思考 |
四、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 |
第六章 合作学习与小班化教育 |
一、小班化教育的特征 |
二、小班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
三、我国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条件分析 |
四、合作学习与小班化教育 |
第七章 合作学习本土化思考 |
一、合作学习思想的本土化思考 |
二、香港母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
三、台湾母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
四、美国母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
五、德国母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
六、合作学习策略的本土化思考 |
第八章 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构想 |
一、研究架构与假说 |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
三、研究准备 |
第九章 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建构 |
一、教学主张 |
二、基本结构 |
三、模式实施说明 |
四、教学模式例析 |
第十章 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实证历程 |
一、进场准备 |
二、进入现场 |
三、资料收集 |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
五、实证信度和效度 |
六、结论 |
第十一章 基于合作的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 |
一、模式选择机制 |
二、模式运用范式 |
三、模式演进趋势 |
结语 |
附录 |
附录壹 |
附录贰 |
附录叁 |
附录肆 |
附录伍 |
附录陆 |
附录柒 |
附录捌 |
附录玖 |
附录拾 |
附录拾壹 |
附录拾贰 |
附录拾叁 |
附录拾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美丽的公鸡》教案(论文参考文献)
- [1]课本剧在小学语文各年段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吕梁市创新双语学校为例[D]. 康小妮.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2]《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 唐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究 ——基于《教育杂志》的文献考据[D]. 赵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5]“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教科书童话的教学价值研究[D]. 骆知欣.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起始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潘静雯.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故事结构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艳菊.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8]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J]. 哈尔滨市教育委员会. 人民教育, 1995(Z1)
- [9]《美丽的公鸡》教案及设计思想[J]. 胡薇. 小学教学研究, 1993(08)
- [10]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 董蓓菲.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