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

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

一、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霞[1](2019)在《补阳化饮汤治疗慢性肺心病阳虚水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阳化饮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阳虚水泛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名入选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选者采用相同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化饮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血清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Pa02、Pa C02)水平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主症和次症皆有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是80.0%,对照组是46.7%。2.心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在改善心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水平上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3.血清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病例在降低BNP、CRP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补阳化饮汤能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阳虚水泛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动脉血气分析(Pa02、Pa C02)水平,降低血清BNP、CRP的水平。初步揭示补阳化饮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衰程度,减轻肺部感染有关。

舒盛贤,李晶晶[2](2015)在《肺心病发病与四时的关系》文中指出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为0.4‰。通过对本院40例患者临床观察得出肺心病的发病和四时季节是有联系的,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对肺心病患者未病先防,以减少发作的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刘俊[3](2014)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存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复发率。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临床试验的方法,将181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基础治疗)。辨证分型后,治疗组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疗程2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生存质量;随访半年评价远期生存质量及复发率。本研究侧重远期生存质量评价。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为92.5%;对照组为86.4%,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各维度的对比中,治疗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在社会维度、环境维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在具体各证型之间,肺气亏虚证、肺肾两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生存质量各维度积分比较中,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社会维度评分、环境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方面,治疗组治疗结束半年后随访,在门急诊、住院次数上均较治疗前半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在急诊、住院次数上较治疗前半年减少(P<0.05);在门诊次数上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门诊、急诊、住院次数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门诊、急诊、住院次数上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两组治疗肺心病缓解期均有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效更优。两组各分为四个不同证型,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间治疗疗效不存在差异。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和西医基础治疗均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且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改善生存质量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基础治疗。

吕江夏[4](2014)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普遍伴随出现的腹胀、纳差、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浊腑实证的疗效及对血气分析、血黏度指标的影响,并通过概述“肺肠同治”理论探讨宣肺通腑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作用机理,为“肺肠同治”治疗慢性肺心病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也为中医辨治慢性肺心病开拓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1)概述“肺肠同治”理论及介绍现代中医家对“肺肠同治”的应用经验,并总结现代医学对“肺肠同治”理论的研究概况。(2)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5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辨证为痰浊腑实证患者按照其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不同的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宣白承气汤口服以宣肺定喘、通腑降气,并配合大承气汤加大腹皮、赤芍保留灌肠以短期内快速泻浊通腑。治疗组灌肠疗程为3天,宣白承气汤口服疗程为7天。评价两组患者住院病死情况、住院天数、30天再入院情况以及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体征、CAT评分及安全性等,并观察血气分析、血黏度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1)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紧密关联,使得在生理功能及病理影响上存在相互作用,为“肺肠同治”理论奠定了基础。张琪等名老中医家认为用下法全程保持大便通畅对于缓解肺心病患者症状和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提倡肺肠同治。现代医学根据肺与肠道在胚胎发育、生理基础以及病理损伤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论证了“肺肠同治”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通里攻下法具有保护肠道粘膜、抑制炎症反应及清除内毒素等作用,对SIRS/ALI/MODS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2)两组住院病死率、住院天数及30天再入院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两组死亡病例均与肺部感染有关,均为高龄男性,死亡直接原因分别为心衰、MODS。感染因素是导致患者30天再入院的主要诱因,占总返院例数83.3%,其中肺部感染者占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体征记分及CA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均P<0.01);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对照组PaCO2及Sa02前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PaCO2、PaO2及SaO2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PaCO2、PaO2及SaO2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组内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PT、FIB组内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两组组间对比也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对照组APTT组内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APTT改变组内及治疗后组间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组内前后比较除对照组血沉和K值外,其余指标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主要不适表现是腹泻,基本不需特殊处理,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炎症指标除外)、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动。结论:宣白承气汤口服配合大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浊腑实证相对于中西医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综合疗效更为显着,体现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CAT评分,改善血气分析(使PaC02下降、PaO2及SaO2升高更明显)、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合通里攻下法作用机理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低氧、高碳酸血症,改善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肠道屏障以及减少内毒素吸收等作用有关。

张怡[5](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规范化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中医药肺心病研究概况,包括古代文献肺心病相关论述、肺心病的现代中医药研究,对肺心病中医认识及诊治情况做一了解。(2)对近20余年西医学肺心病及其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从整体把握肺心病的西医学研究概况。(3)总结导师陈绍宏教授学术思想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临床经验。(4)将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辨证加用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者给予半夏厚朴汤合香砂六君子汤,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者给予半夏厚朴汤合半夏泻心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肠鸣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气分析、肺功能、营养指标、总有效率、病死率、生活质量评估(CAT)、再住院率的疗效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葡萄糖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中医古代文献对肺心病的论述较为丰富,现代研究明确提出了肺心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也有不少学者采取辨病论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共同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在系统规范化的研究方面尚显不足。(2)西医治疗肺心病有较好疗效,然而,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现有的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3)治疗组总有效率、改善胃脘疼痛、饮食减少、胃中曹杂、便次异常消化道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3月生活质量评估(CAT)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3)治疗组总有效率、改善胃脘疼痛、饮食减少、胃中曹杂、便次异常消化道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3月生活质量评估(CA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改善胃脘或脘腹胀满、暖气反酸、疲乏无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肠鸣音、前白蛋白水平、肺功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1月生活质量评估(CAT)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3个月内再住院率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示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个别患者因西药治疗出现常见不良反应,程度轻度,经调整相关药物、进行相关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患者中药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葡萄糖,心电图,X胸片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现代中医药研究应系统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疗效肯定,能显着改善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症状、体征,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利于感染控制,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雷景宽[6](2002)在《肺心病X线诊断的难点与限度(附100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慢性肺心病的X线征象 ,探讨其诊断的难点与限度。方法 分析 10 0例肺心病X线检查结果 ,并与ECG及B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肺心病患者心脏不增大或缩小时 ,判定右心室肥厚主要根据侧位片心前缘隆凸伴密度增大 ;(2 )正侧位片未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段和肺门血管结构者 ,须摄加深曝光片 ,肺门体层摄影或CT检查 ,以助判定肺动脉高压 ;(3 )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断 ,应包括左心室中度增大 ,左心房轻大 ,肺淤血 /间质肺水肿等一组X线征象 ;(4 )ECG检出右室肥厚 ,并存心肌缺血和心率紊乱具有优点 ,B超判断房室腔大小 ,三尖瓣返流 ,左室壁运动异常优于X线。结论 X线 ,ECG及B超对肺心病 (或并有冠心病 )的诊断各具有优点及限度 ,为提高诊断正确率 ,宜兼作三项检查互为补充。

丁沧清,任书苇,陆士元,蔡榕,姜平,高丙琳,金冬生,陈琳琳[7](1994)在《肺源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证型的X线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261例肺心病病人的观察分析,认为各种肺系慢性疾患发展到肺心病的过程是肺→脾→肾→心的转变过程;肺肾气虚外感型、心脾肾阳虚水泛型、痰浊蔽窍型、热瘀伤络型及元阳欲绝型分别表现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不同阶段,其X线征象与上述中医临床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可以作为中医诊断肺心病的客观指标。

刘玉名,李铁一[8](1992)在《X线检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仍为当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虽然全国平均住院病死率由1973年的31.7%下降至1985年的14.6%,但仍为住院病死率的首位。其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呼衰),肺性脑病(肺脑),心力衰竭(心衰),血电解质紊乱及肺内感染。(一)肺心病的X线表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其它胸肺疾患,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具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因此,肺心病的早

胡云琼[9](1988)在《Doll-Bilger指数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附71例分析》文中指出 心电图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标准均已较明确,国内倪氏等认为Doll-Bilger指数(V5a/b<1)(以下简称DBI)对肺心病的右室肥厚代偿者心电图诊断较其他指标敏感。本文对我院1982年7月~1987年5月临床、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等资料较完整的71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及对16例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演变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进行DBI追踪对比观察。以并对DBI早期诊断肺心病右心室肥厚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探

刘志雄[10](1982)在《肺心病的早期X线诊断(附140例分析)》文中认为 肺心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标准(1977年)经已在全国使用。本文目的在于根据所发表的五项X线诊断标准结合我院专科门诊中诊断为早期肺心病的140例,取胸部X线照片有关资料分析,并复习国内部分文献来探讨肺心病的早期X线诊断问题。对引起肺心病的各种病变本身的X线表现则不作对比讨论。本文病例X线检查方法取胸部照片常规后前位及45°右前斜位、深吸气后在150cm距离

二、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补阳化饮汤治疗慢性肺心病阳虚水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定标准
    五、疗效分析
    六、统计学分析
    七、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准
    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
    1.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比较
    2.西医疗效指标比较
    3.安全性指标评价情况
讨论
    1.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认识
    2.对肺胀阳虚水泛型的认识
    3.补阳化饮汤的作用机制
    4.课题研究结果的讨论
    5.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一、慢性肺心病相关病证中医药诊治现状
    二、慢性肺心病现代医学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肺心病发病与四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的诊断依据
2 结果
3 讨论

(3)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存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存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试验目的
    2. 课题来源
    3. 试验研究设计
    4. 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4.1 诊断标准
        4.1.1 西医诊断标准
        4.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2 纳入与排除标准
        4.3 剔除、脱落试验标准
    5. 治疗方案
        5.1 治疗方法
        5.2 治疗疗程
    6. 观察项目与评价标准及方法
        6.1 观察项目
        6.2 评价标准及方法
    7 统计学处理
    8 结果
        8.1 基线齐性比较
        8.2 治疗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1.1 中医治疗肺心病缓解期临床疗效评价现状
        1.2 生存质量评价方法与中医的理论体系
    2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生存质量与复发率分析
        2.1 两组治疗60天后生存质量的分析
        2.2 两组治疗半年后生存质量及复发率的分析
    3 问题及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肺心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B 肺心病病情分期标准
    附录c 知情同意书
    附录D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4)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的研究概况
        1.1.1 发病机制的研究
        1.1.2 肺心病的治疗现状
        1.1.3 存在问题及展望
    1.2 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1.2.1 古代医学对肺心病的相关记载
        1.2.2 肺心病的现代中医研究概况
        1.2.3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肺肠同治”理论概述
    2.1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
        2.1.1 肺与大肠生理功能
        2.1.2 肺与大肠生理特点
        2.1.3 肺与大肠的相互关系
    2.2 慢性肺心病与“肺肠同治”
    2.3 现代中医家对“肺肠同治”应用
        2.3.1 名家经验介绍
        2.3.2 现代中医临床应用研究
    2.4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2.4.1 肺与大肠的胚胎学与生理学基础
        2.4.2 缺氧与肠道粘膜损伤
        2.4.3 肠道功能紊乱与肺损伤
        2.4.4 通里攻下法的作用机理
    2.5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疾病诊断标准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脱落标准
        3.2.5 剔除标准
    3.3 研究方案设计
        3.3.1 研究方法
        3.3.2 病例来源
        3.3.3 分组
        3.3.4 治疗方法
        3.3.5 观察项目
        3.3.6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3.3.7 疗效判断方法
        3.3.8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受试者资料
        3.4.2 基线齐性比较
        3.4.3 临床疗效比较
        3.4.4 不良反应记录
    3.5 讨论
        3.5.1 宣白承气汤
        3.5.2 大承气汤
        3.5.3 疗效分析
        3.5.4 肺心病“肺肠同治”机理初探
        3.5.5 安全性评价
        3.5.6 存在问题与展望
    3.6 试验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肺心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1. 古代文献肺心病相关论述
        1.1 关于肺心病病名的相关记载
        1.2 关于肺心病症状的描述
        1.3 关于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论述
        1.4 关于肺心病治疗的论述
    2. 肺心病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2.1 肺心病病名的引进
        2.2 现代中医关于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中医关于肺心病辨证及治疗的研究
        2.3.1 辨证论治
        2.3.2 辨病论治
        2.4 肺心病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
    3. 结语
第二部分 肺心病及其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西医学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的研究
        1.1 肺心病发病机制
        1.1.1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1.1.2 右心功能改变
        1.1.3 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1.2 肺心病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
        1.2.1 胃肠动力障碍
        1.2.2 消化吸收不良
        1.2.3 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2. 治疗研究
        2.1 肺心病的治疗
        2.1.1 缓解期的治疗
        2.1.2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2.2 肺心病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3.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导师陈绍宏教授学术思想及肺心病经验体会
    1. 导师学术思想
    2. 导师肺心病经验体会
        2.1 导师肺心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2 导师肺心病中医治疗经验
第四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 试验目的
    2. 课题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合格受试对象的选择
        3.1.1 诊断标准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标准
        3.1.5 脱落标准
        3.1.6 研究的中止
        3.2 研究设计
        3.2.1 设计类型
        3.2.2 样本量估算
        3.2.3 病例来源
        3.2.4 治疗方案
        3.2.5 观察指标
        3.2.6 评分标准
        3.2.7 疗效标准
        3.2.8 统计学处理
        3.2.9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临床资料
        4.2 基线齐性分析
        4.3 临床疗效比较
        4.4 安全性情况
    5. 讨论
        5.1 前期基础
        5.2 组方分析
        5.3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4 作用机制探讨
    6. 结论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补阳化饮汤治疗慢性肺心病阳虚水泛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丽霞.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2]肺心病发病与四时的关系[J]. 舒盛贤,李晶晶. 现代养生, 2015(10)
  • [3]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缓解期生存质量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D]. 刘俊.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09)
  • [4]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D]. 吕江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张怡.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6]肺心病X线诊断的难点与限度(附100例分析)[J]. 雷景宽.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12)
  • [7]肺源性心脏病中医临床证型的X线诊断研究[J]. 丁沧清,任书苇,陆士元,蔡榕,姜平,高丙琳,金冬生,陈琳琳. 辽宁中医杂志, 1994(10)
  • [8]X线检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 刘玉名,李铁一. 医学研究通讯, 1992(05)
  • [9]Doll-Bilger指数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附71例分析[J]. 胡云琼. 铁道医学, 1988(06)
  • [10]肺心病的早期X线诊断(附140例分析)[J]. 刘志雄. 广东医学, 1982(02)

标签:;  ;  ;  ;  ;  

75例肺心病X线诊断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