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复明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一、复脉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拉娣[1](2021)在《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使用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患者,观察并评价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以养心平脉汤作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益气养阴方药的配伍及其证治规律,希冀为治疗此病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扩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是口服常规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组,每天2次,12.5mg/次。治疗组是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养心平脉汤组,两组均是7天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12导心电图、24 h心电图监测结果,中医证候评分表、西雅图量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疾病病程、心律失常的类型、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2.中医治疗总疗效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6.667%;对照的显效率是20.00%,总有效率是60.00%,治疗后发现两组中医证候相比治疗前,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而言,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h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对比: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是66.67%,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显效率是13.33%,总有效率是46.67%。发现治疗后两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房早、室早、房颤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相比治疗前,SDNN均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SDNN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西雅图心绞痛五项评分相比治疗前,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2导心电图疗效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显效率是36.667%,总有效率是76.667%;对照组显效率是13.333%,总有效率是5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比较:经过4周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QTd相比治疗前,QTd均明显减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组QTd减低情况更胜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病情均比较平稳,安全性良好,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严重副作用等。结论:养心平脉汤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作用。养心平脉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临床效果显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金懋[2](2021)在《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其常用药对,总结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总结整体的治则治法,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可能的优质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做基础。2.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同时对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为客观评价清热化痰法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3.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以清热化痰为法的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预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试图从分子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筛选李平教授使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记录全面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Excel录入、校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的软件平台V2.3.8和网页平台对纳入的病历进行清洗、建库、数据再次标准化、分析与挖掘。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对李平教授的常用药对以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进行挖掘与探索。2.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部公开发表的关于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软件(metafor软件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漏斗图、Egger检验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论的稳健性。2.网络药理连夏宁心方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也是李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由黄连温胆汤化裁而来,可以作为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包括姜半夏、黄连、陈皮等9味药。通过网络药理的研究方法,初步研究这9味中药对心律失常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试图解释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结果:1.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44个病历,其中痰热证占比54.92%、气滞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占比均为15.57%。共涉及195种中药,李平教授用药以寒凉为主,辅以温平,注重甘缓及辛开苦降配伍,同时心肺、脾胃同调,且重视气机的调节。药物频次不低于20的一共有32味,其中郁金、茯苓、石菖蒲、竹茹、陈皮、姜半夏、黄连、麸炒枳壳、首乌藤的的频次明显较高。聚类分析发现10种药物搭配:郁金、石菖蒲;川芎、葛根;茯神、炙远志;姜半夏、茯苓、陈皮;首乌藤、竹茹、黄连;麦冬、醋五味子、太子参;柏子仁、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龙骨、牡蛎;党参、黄芩、桂枝;煅紫石英、甘松、白芍、地龙、红景天。通过关联规则与点式互信息共总结3首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核心方,分别是针对痰热证的连夏宁心方、针对气滞血瘀证的核心方以及针对气阴两虚证的核心方。2.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室性早搏、房颤以及未明确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发现清热化痰法在治疗室早方面显着优于房颤;发现单独使用中药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3.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检索连夏宁心方中9味药材的成分,筛选获得57种活性成分及198个节点;检索到1229个心律失常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53个靶点,共同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得到15条通路,35个基因靶点,27种活性成分。整合通路进一步筛选出7个通路,8个核心靶点,17种活性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论:数据挖掘提示连夏宁心方是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痰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立法正确。网络药理研究初步揭示了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推测连夏宁心方可能是以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为主的信号通路网来干预心律失常的,其主要效应是对离子通道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同时也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有影响。其主要靶点为MMP9,次要靶点为PIK3CA;ESR1和SRC为雌激素通路的辅助靶点;ACHE、CHRM1为信号传递的辅助靶点;PTGS2是炎性反应辅助靶点;HMGCR为血脂调节的辅助靶点。清热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可能与多通路的最终效应为L型Ca2+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有关。

马征[3](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顾蔚文[4](2021)在《导师传承吴门名医叶天士中医药治疗心悸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叶天士和导师陈竞纬主任治疗心悸医案和处方,对组方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两位医家治疗心悸的治则治法、处方思路、用药规律等,探讨导师对叶天士治疗心悸经验的传承与发扬,提炼吴门中医治疗心悸病的特色,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吴门名家叶天士现存所有医案着作,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种福堂公选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等着作中与心悸有关医案,以及2018年至2020年三年内导师陈竞纬主任于心内科门诊诊治的心悸处方。统一规范中药名称、性味、归经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特点,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数据系统归纳整理,以此分析总结比较两位医师治疗心悸的传承与发扬之处。结果:整理叶天士 91则心悸医案及处方可知,叶天士喜用茯神,人参,炙甘草,白芍,生地黄等治疗心悸,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多见,归经多属于肾经、心经、肝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提取出常用药对4对:人参—茯神,炙甘草—白芍,生地—阿胶,大枣一桂枝—炙甘草。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例如以炙甘草、白芍、大枣为主的8个核心药物,以及4个新候选处方如炙甘草、白芍、大枣、生地黄、阿胶、麦冬等。整理陈竞纬主任121则心悸病例处方可知,导师喜用五味子、龙骨、太子参、酸枣仁、炙甘草、麦冬等治疗心悸,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多见,归经多属于心经、脾经、肝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发现常用药对以太子参一五味子、龙骨—五味子、麦冬—五味子、麦冬—太子参、酸枣仁—五味子、龙骨—牡蛎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出例如茯神、当归、远志为主的10个核心药物,以及5个新候选处方如茯神、当归、远志、枳壳、酸枣仁等。结论:通过对叶天士和导师治疗心悸的处方规律及用药思路的分析,可知导师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即二人均主张“心气不足”为心悸的发病基础,将“以补为要”作为治疗心悸的主要治则,注重“补虚固本,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的治疗大法,多有“顾护脾胃”“轻、清、灵、巧”的用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导师在治法及处方思路上又有所发挥。二位医家在治法上略有不同,叶天士注重扶正补虚,善用气阴双补之药;导师除此以外更注重“补、养、镇、行”的治法,即灵活运用“重镇安神、疏理气机、活血化瘀”治法治疗心悸。在组方思路方面二者各有侧重,叶天士主张“心肾同治,交通心肾”,而导师则主张“心脾同治,心肝同治”的应用。综上可得导师传承了叶天士的主要治则、治疗大法与用药特色,对治法、处方思路有发扬之处,同时叶天士一些治疗经验例如“心肾同治”等还需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发扬。

刘志沛[5](2020)在《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文中指出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心律失常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种是器械和手术治疗,比如植入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射频消融术;另一种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比如胺碘酮、维拉帕米。虽然器械和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策略。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数是西药,但是西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副作用较大,因此很多人尝试从传统中草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相较于西药,直接开发中草药及其活性单体优势很多,如中草药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已应用数千年,其临床使用、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都比较清楚,因此其开发成本低且安全性较高。炙甘草汤是抗心律失常的名方,在它的基础上研发了许多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例如心速宁等。中成药心速宁由甘草、黄连、莲子心、人参、半夏、茯苓、枳实、常山、苦参、青蒿和麦冬等十一味中草药组成。这些药材的大多数活性成分都做过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但有些活性成分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不够完整。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分别提取自莲子心和人参,据报道它们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是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推测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潜质,但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需要深入研究。我们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锋钠电流、晚钠电流、L型钙电流、多种钾电流和动作电位,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这些电流和动作电位的作用。我们还记录了心室肌细胞的钙瞬变,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心室肌细胞内钙的影响。在细胞层面,也建立了多种病理模型,从缺氧-复氧模型中观察人参皂苷Rb1在缺氧后再复氧的条件下如何影响细胞内钙离子;从海葵毒素Ⅱ(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诱导的晚期后除极模型中观察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对后除极这种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病理活动的影响。最后,还观察了人参皂苷Rb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异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5.43μmol/L,8μmol/L的异莲心碱使锋钠电流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同时也使锋钠电流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右移。异莲心碱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18μmol/L,2μmol/L的异莲心碱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和时间依赖性复活曲线。异莲心碱(1、5、10μmol/L)还能抑制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但20μmol/L的异莲心碱不影响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异莲心碱可以消除ATX-II诱导的早期后除极和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导的晚期后除极。人参皂苷Rb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锋钠电流,半抑制浓度为13.22μmol/L,2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锋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激活曲线。人参皂苷Rb1也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半抑制浓度为41.89μmol/L,8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使L型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影响稳态失活曲线。人参皂苷Rb1(40、80、160μmol/L)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大小无影响。人参皂苷Rb1对动作电位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动作电位幅度和最大上升速率,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影响静息膜电位水平。人参皂苷Rb1不仅可以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钙超载的发生,还能消除细胞外高钙(3.6 mmol/L)诱发的晚期后除极。40μmol/L人参皂苷Rb1降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室性早搏的次数,延迟了室性早搏的首发时间,也降低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异莲心碱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和晚钠电流,消除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皂苷Rb1通过抑制锋钠电流、L型钙电流,降低细胞内钙水平和抑制钙超载的发生来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刘蓓[6](2020)在《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文中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属传统医学“心悸”范畴,是心血管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无论是西药还是手术等治疗,均存在一些相关副作用和易复发的问题。传统医学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临床治疗心悸病的方剂疗效参差不齐,效方有限,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宫廷医学隶属于传统医学,是研究宫廷内医事制度和医疗技术的医学,聚集了历代优秀中医学家的智慧,代表着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法[1],具有辨证严谨、务求实效的特点。宋代三大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宫廷医学颇具代表性的医籍,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心悸病方剂数量众多,临床实用性较好。因此,对宋代三大官修方书心悸病方剂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下实践经验,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宋代宫廷医学文献心悸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对宫廷医学文献中的心悸病方剂进行挖掘分析,探索宫廷医学心悸病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选取自古代宫廷医学文献代表着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部方书中治疗心悸病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组方用药特点。结果:1.筛选出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中132首,共涉及中药141味。2.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人参、炙甘草、茯神、麦冬、茯苓、远志、龙齿、防风、黄芪、肉桂,得到药物高频组合有“炙甘草,人参”“人参,茯神”“麦冬,人参”等;归经频次最多为心经;最常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安神药、解表祛风药。3.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通过对宫廷医学文献心悸病方剂的数据挖掘,得出心悸病位在心,而与五脏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以心气不足为核心,甚则虚劳;标实之邪包括风邪、痰热、水饮,而以外风为主。论治心悸,总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最常用补虚药、安神药、解表祛风药,体现其以补益虚损,安神定悸为主法,且重视祛除风邪。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研究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对张京春教授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例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并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总结其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教授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门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纳入张教授门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病例资料226个,涉及中药157味。2.张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中药有甘松、煅牡蛎、延胡索、酸枣仁、白芍、炙甘草、桂枝、麦冬、仙鹤草、天麻、党参、煅龙骨等;高频药物组合为“延胡索,甘松”“甘松,煅牡蛎”“甘松,酸枣仁”“延胡索,煅牡蛎”等;归经频次最多为肝经;最常使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祛风药。3.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9个新处方。4.录入病例中心律失常证型分布最常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使用方剂最频为调肝益气定悸汤、四逆散。结论:通过对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张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最常用药物分类为补虚、理气、安神、祛风药,以药源方,实为炙甘草汤、四逆散、桂甘龙牡汤方中常用药物。以方推法,治法为益气养阴、疏肝理气、安神定悸。依法创方,张教授自拟调肝益气定悸方,传承宫廷医学思想,从肝论治,兼顾益气、安神以定悸。

赵娣[7](2020)在《名老中医黄永生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黄永生教授门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病历档案进行回顾性整理与研究,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探索并归纳出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本人通过门诊跟诊及病历档案整理的途径,收集2014年01月--2019年01月导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永生教授门诊工作室诊治有效的17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频数分析统计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指标;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与快速型心律失常不同病种之间的潜在规律性;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处方中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1、本研究发现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有年龄聚集性,多发生于41-65岁中老年患者。171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96±14.612岁。女性患者的人数相较于男性患者略多,其中女性患者103人,占总人数60.23%;男性患者68人,占总人数39.77%。2、本研究所涉及的95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是丹参,为171次,使用率高达100%;药物使用频数≥80次的共有11味,分别为丹参、砂仁、川芎、石韦、酸枣仁、降香、檀香、磁石、黄芪、僵蚕、紫石英。使用前3类药物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补虚药中主要药物为黄芪、紫石英、百合、甘草、白术;活血化瘀药中主要药物为丹参、川芎;理气药中主要药物为檀香、枳壳、青皮。3、本研究常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温性药物使用频率为45.46%;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使用频率分别为48.04%、40.83%、37.41%;药物归经大多入肝经,占所有药物归经的53.96%,同时,归于心、胃、脾、肺四经的药物也应用频繁,频率分别为43.66%、39.27%、38.39%、37.47%。4、根据证候分布情况,可以总结出171例病历中每个证素的构成情况,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证77.19%、气虚证69.56%、阴虚证34.50%、痰浊证33.91%、气滞证14.04%、血虚证11.70%、阳虚证4.68%。证候组合共有22组,其中二证和三证组合最多,占比77.23%;其中最多的证候组合为血瘀证+气虚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5、通过关联分析,得出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常用药对为百合-合欢皮、紫石英-磁石、丹参-砂仁-降香、川芎-石韦、黄芪-桂枝-甘草、黄芪-白术,常用方剂为自拟方百合止悸汤、丹参饮和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6、72例室性早搏的高频用药包括丹参、砂仁、川芎、石韦、酸枣仁、磁石、檀香、百合、合欢皮、紫石英、石菖蒲;主要方剂为丹参饮和百合止悸汤。54例房性早搏的高频用药包括丹参、砂仁、黄芪、酸枣仁、檀香、首乌藤、蝉蜕、僵蚕、苦参;主要方剂为丹参饮和三参饮。45例房颤的高频用药包括丹参、砂仁、降香、苦参、桂枝、甘草、大枣、黄芪;主要方剂为丹参饮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结论:1、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无论偏虚偏实,善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等,处方善用丹参饮;同时注意顾护脾胃,善用黄芪、甘草、白术等。2、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善于从肝论治,药物归经以足厥阴肝经为最,常用药物为丹参、川芎、降香等。3、黄永生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常用药对为百合-合欢皮、紫石英-磁石、丹参-砂仁-降香、川芎-石韦、黄芪-桂枝-甘草。

蔡芸[8](2020)在《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期和生活质量。目前,房颤最主要的干预手段为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 AD)及射频消融术,但存在多种不足。心房基质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础,心房纤维化是心房基质重构最主要表现形式,炎症反应为其诱发和加重因素。大量研究表明,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与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心房纤维化相关因子的重要调控机制。房颤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巨噬细胞释放Galectin-3,而Galectin-3可通过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最终导致心脏纤维化、心脏重构,导致房颤的发生并维持房颤。因此提出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洁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起到抑制Galectin-3介导的促炎、促心房纤维化反应的作用的假说。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ouse Cardiac Fibroblasts,MCFs)共培养模型,从炎症角度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第一部分: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LPS诱导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阳性药组,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及增殖,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RAW264.7极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二: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建立LPS诱导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MCFs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阳性药组、Galectin-3四肽抑制剂(AC-SDK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实验一: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TTOD值显着升高(P<0.01),提示LPS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下降(P<0.01),中浓度含药血清组OD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OD值显着降低(P<0.01)。RAW264.7极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163(+)/CD68(+)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显着升高(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8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68荧光强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强度降低(P<0.05),低浓度和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63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Galectin-3、TNF-α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阳性药组IL-6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Galectin-3、INOS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P=0.08)。IL-6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阳性药组IL-6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中浓度组IL-6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含药血清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实验二:Galectin-3、TGF-β1、Smad3、p-Smad3、MMP-3、TIMP-3 蛋白表达水平: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但是否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起到抗早期纤维化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黄连治疗房颤的药效基础、作用靶点,为阐明黄连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中检索黄连所有成分及靶点,以“Atrial Fibrillation”为关键词分别检索TTD、DrugB ank、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软件进行相关靶点可视化构建,利用 Bisogenet 插件构建相关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通过Merge功能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靶点,CytoNCA插件对“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计算出度值,进行核心网络构建与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将药物-疾病共同相关靶点进行Go注释与KEGG富集通路分析,通过OmicShare平台以高级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11个活性成分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159个靶点,5106条边,涉及20条疾病通路,其中针对房颤有效的黄连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汀等,它们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蛋白代谢、巨核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及 PI3K-AKT、MAPK、HIF-1、Notch、Hippo、TGF-β 和 NF-kappa B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房颤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和预测了黄连治疗房颤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在后续实验中验证盐酸小檗碱是否可能通过TGF-β信号通路发挥抗房颤的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为小檗碱的盐酸盐和硫酸盐,两者药理作用相似,而硫酸小檗碱为兽用非处方药,故选取盐酸小檗碱进一步实验。第三部分: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小檗碱0.1 μM组、盐酸小檗碱1 μM组、盐酸小檗碱10μM组、阳性药组,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及增殖,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RAW264.7极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二: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MCFs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小檗碱0.1 μM组、盐酸小檗碱1 μM组、盐酸小檗碱10 μM组、阳性药组、AC-SDK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实验一: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D值显着升高(P<0.01),提示LPS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与模型组比较,0.1 μM、1 μM、10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1 0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降低(P<0.01),0.1 μM、1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0.1 μM盐酸小檗碱组比较,10 μM组OD值显着降低(P<0.01),1 μM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AW264.7极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163(+)/CD68(+)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显着升高(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8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Galectin-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D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升高(P<0.01),0.1μM、1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10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升高(P<0.01),0.1 μM、1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0.1μM盐酸小檗碱组比较,10 μM组OD值显着升高(P<0.01),1μM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 μM、1 0 μM盐酸小檗碱组IL-6水平显着降低(P<0.01),0.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1μM、10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Galectin-3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INOS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10 μM盐酸小檗碱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0.1 μM盐酸小檗碱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0.09),1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μM、10 μM盐酸小檗碱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Galectin-3、TGF-β1、Smad3、p-Smad3、MMP-3、TIMP-3 蛋白表达水平: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但是否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起到抗早期纤维化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学思[9](2020)在《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分布及方药运用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心律失常中医常见证候类型、证候要素、方药运用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1.筛选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89年至2019年近30年包含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其中心律失常中医证型、病位、病性证候要素及方剂,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21分析心律失常中医证型、证素及方剂的分布情况及证素的组合规律。2.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近5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79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全部病例资料直接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利用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通过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基于熵方法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等,总结心律失常中医症状、证型分布及方药运用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1.文献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关于心律失常证型的文献138篇,其中涉及证型25个,病位证素6个,病位类组合证素11个,病性类证素10个,病性类组合证素15个,方剂33首。常见的证型按频次依次为心气阴两虚型、心气血两虚型、痰火扰心型、心阳亏虚型、心肾阳虚型等;病位证素主要为心、脾、肝、肾,病位组合证素主要为心-脾、心-肾、心-肝、脾-肾等;病性证素主要为阳虚、气虚、痰湿、血瘀、气滞、血虚等,病性组合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气虚-血虚、痰-热、阴虚-热、阳虚-水饮、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方剂主要有炙甘草汤、归脾汤、血府逐瘀汤、生脉散、黄连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2.临床研究显示:心律失常男女患者比例为1:1.71,差异较大,提示心律失常女性患病人数要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显示,患者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85岁,综合分析,心律失常好发者主要来自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人群。症状分布方面:以心悸、胸闷、失眠、头晕、乏力、口干、纳差、咳嗽、气短、汗出等较为多见;舌脉象以舌红、舌淡红、苔黄腻、苔薄白、脉弦等较为常见。辨证分型依频次高低显示:痰火扰心证>心血不足证>气阴两虚证>瘀阻心脉证>心阳不振证>阴虚火旺证>肝郁气滞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使用中药共203味,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常用药物共有30味,依频次主要有茯苓、法半夏、当归、陈皮、煅牡蛎、炙甘草、酸枣仁、醋柴胡、煅龙骨、丹参、黄芪、白芍、川芎等,依药物作用依次可分为祛痰、化瘀、理气、安神、益气、养阴类。通过数据挖掘,按关联规则得到28种核心药物组合,包括煅龙骨和煅牡蛎、法半夏和陈皮、陈皮和茯苓、法半夏和茯苓、酸枣仁和远志等;按聚类算法分析,药物组合有当归和白术、川芎和枳壳、麦冬和枳实、麦冬和陈皮、麦冬和龙眼肉等。按照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组合形式28种,如竹茹+枳实+茯苓、煅龙骨+黄芩+煅牡蛎、炒麦芽+神曲+云芝、麦冬+天冬+五味子、神曲+苍术+鳖甲、熟地黄+牡丹皮+鸡内金、天冬+玄参+桔梗等;按熵层次聚类得到治疗心律失常的新处方14个,如法半夏+黄芩+当归+枳实+黄连、麦冬+天冬+五味子+瓜蒌皮+太子参、赤芍+醋香附+桃仁+乳香+川芎+牛膝+红花、熟地黄+牡丹皮+鸡内金+山药+山茱萸、煅龙骨+黄芩+煅牡蛎+附子等。结论:1.通过文献检索明确心律失常证型分布、病位、病性证素特点、方剂运用情况,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参考。2.心律失常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人群,以心悸、胸闷、失眠、头晕、乏力为主要症状,辨证分型以痰火扰心证、心血不足证、气阴两虚证为多见,在用药上紧扣病机变化。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数据挖掘,得到中医症状、证型分布规律特点及常用药物的核心组合和新处方,优化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规范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发挥中医治病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徐璇[10](2020)在《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及临床经验挖掘》文中提出本研究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室性早搏的中医认识进行了梳理,包括室性早搏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传统认识和现代研究;其次整理总结了八位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的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多个角度分析了国医大师的经验特色,以期为临床辨治室性早搏提供参考。临床研究部分:研究一根据室性早搏疗效标准,纳入徐浩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优效人群及无效人群,通过对两组人群差异性比较,探索徐浩教授治疗室性早搏优效人群的特征,为提高中医辨治室性早搏疗效提供思路;研究二将研究一研究人群中疗效标准判定为显效及有效人群的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研究一: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优效人群的特征分析目的:通过对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的优效人群与无效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人群的特征,为提高中医辨治室性早搏疗效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徐浩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门诊运用中医药诊治的室性早搏患者144例。根据接受中药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目进行疗效判定,早搏数目减少≥90%为显效,≥50%为有效,<50%为无效。选取治疗显效的31例患者作为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人群组,无效的27例患者为室性早搏中医治疗无效人群组。对两组共计5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病、中医主症、治疗信息及疾病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及合并病优效人群组与无效人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仅在冠心病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优效人群组较无效人群组相比合并冠心病者占有更高比例(35.5%vs11.1%),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其为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的影响因素。2.中医主症:优效人群组与无效人群组中医主症以心慌、心前区紧缩感、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头晕多见,对比后发现,仅气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优效人群组较无效人群组相比气短者所占比例更高(64.5%vs37%),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其为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的影响因素。3.治疗信息:优效人群组与无效人群组在是否接受西医药物或手术治疗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服药疗程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优效人群组在口服中药疗程的平均数、中位数时间均高于无效人群组(P<0.05)。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服药疗程是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服药疗程每增加一个月,中医治疗优效的可能性增加73.8%(P<0.05)。4.疾病资料:根据接受中药治疗前最近一次的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对比,优效人群组与无效人群组室性早搏Myerburg形态分级、24h平均心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Yanaga分类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效人群组较无效人群组日间型患者所占比例更大(54.8%vs29.6%),无效人群组较优效人群组夜间型患者所占比例更大(29.6%vs6.5%),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其为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的影响因素。5.室性早搏发作特征尽管两组患者在病程分类、诱因(情绪变化、劳累、失眠)、特征(发作时间、情志)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由于发作时间特征的P值=0.058<0.1,故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发作时间特征是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午后早搏频发的患者治疗优效是发作无定时患者的4.91倍(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发作时间、服药疗程是中医治疗室性早搏优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室性早搏发作时间特点,午后频发者较晨起频发、夜间频发、一天中发作不定时者服用中药治疗更容易优效。接受中药治疗的室性早搏患者,服药疗程越长,中医治疗优效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合并冠心病、Yanaga分类的日间型早搏、以气短为主症等均可能是室性早搏中医治疗优效人群的特征,尽管在多因素分析中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考虑与样本量不足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的诊疗经验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徐浩教授中医诊治且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的室性早搏患者的医案,应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探索归纳临床用药经验,为中医辨治室性早搏提供参考,也为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提供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收集整理研究一研究人群中疗效判定为显效、有效的室性早搏患者所有诊次且符合纳排标准的医案,对医案数据(四诊信息、中药名称等)进行标准化处理,核实修改确认无误后批量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中锁定,利用该平台数据挖掘模块进行分析。基于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结合跟师体会,对导师徐浩教授治疗室性早搏辨治思维、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纳入徐浩教授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判定为显效的31例患者及有效的86例患者,共计406诊次符合纳排标准的医案资料,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排名前10的症状依次为:心慌、眠差、乏力、气短、口干、畏寒、胸闷、心前区紧缩感、头晕、自汗。最常见的舌象为舌胖大、舌淡暗、苔薄白;脉象以细脉、弦脉为主。中医证候以气虚为主兼阳虚或阴虚,内有痰饮、瘀血之象。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10的单味药物依次为:炙甘草、党参、桑寄生、郁金、柴胡、远志、枳壳、茯神、黄芪、桂枝。药物属性四气中平性药物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微寒和温性药物;五味属性中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苦味、辛味药物;药物的归经中,属于心经的药物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属于肝经、肺经的药物。根据药物之间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得出排名前10的常用药物组合依次为:党参—炙甘草、郁金—桑寄生、黄芪—炙甘草、远志—炙甘草、枳壳—柴胡、枳壳—炙甘草、黄芪—党参、桂枝—炙甘草、白芍—炙甘草、桂枝—党参。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出的核心处方药物为:郁金、黄芪、桂枝、远志、党参、茯神、炙甘草、牡蛎、枳壳、桑寄生、白芍、麦冬、柴胡。结论:本研究纳入徐浩教授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判定为显效的31例患者及有效的86例患者,共计406诊次的有效病案资料,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多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为总结归纳其用药经验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持,综合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室性早搏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则以瘀、热、痰、郁多见。徐浩教授认为,临证时应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室性早搏发作特征,提取关键病机,分清标本主次,虚实兼顾,方机对应。治疗常以宁心安神为基本治疗方法,常用茯神、远志,在此基础上,虚证多用党参、黄芪、炒白术、寄生以益气健脾、补益肝肾;当归、白芍、麦冬滋阴养血;桂枝、炙甘草通阳复脉;实证常用法半夏、陈皮祛痰;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郁金活血凉血清热。2.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徐浩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核心处方由黄芪、郁金、桂枝、牡蛎、茯神、党参、远志、枳壳、炙甘草、桑寄生、白芍、麦冬、柴胡组成。3.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得出结果与临床跟师体会基本一致,使零散的中医辨治经验更加条理、系统,通过专家的反馈补充,人机结合不断完善,可望成为中医经验传承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复脉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脉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一般资料
    3.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入选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标准
        3.5 脱落标准
        3.6 脱落病例处理
研究方法
    1.分组
    2.治疗方案
    3.疗效评价指标
    4.疗效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1.西医学的认识
    2.中医学的认识
    3.养心平脉汤用药分析
    4.临床疗效分析
    5.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表 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2)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系统综述的应用现状
        1 系统综述的概念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3 Meta分析在中医领域应用现状
        4 Meta分析在中医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清热化痰法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2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3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4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5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6 清热化痰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作者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的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机制预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纳入研究文献特征
个人简历

(3)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导师传承吴门名医叶天士中医药治疗心悸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心悸的中医研究现状
        1.1 中医对心悸病名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心悸辨证分型的认识
        1.3 吴门名医治疗心悸经验
        1.4 现代医家治疗心悸经验
        1.5 中药与中成药治疗心悸的研究
        1.6 中医其他治法治疗心悸的研究
    2. 心悸的西医研究现状
        2.1 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2.2 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现状
        2.3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发病机制
        2.4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与存在问题
        2.5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与存在问题
    3. 总结与分析
第二部分 叶天士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的规范化
        1.3 数据录入及核对
        1.4 数据分析
        1.5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2. 研究结果
        2.1 药物频次结果
        2.2 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
        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结果
        2.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结果
第三部分 导师临床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来源
    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数据挖掘过程
    4. 研究结果
        4.1 药物频次结果
        4.2 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
        4.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结果
        4.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叶天士治疗心悸用药规律探讨
        1.1 药物频次分析
        1.2 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1.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1.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2. 导师临床治疗心悸用药规律探讨
        2.1 药物频次分析
        2.2 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3. 传承与发扬
        3.1 治则治法的传承与发扬
        3.2 处方思路的传承与发扬
        3.3 用药特点的传承与发扬
    4. 结语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炙甘草汤和心速宁及两者活性成分的抗心律失常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的制备
    3.2 实验中所使用的溶液和试剂
        3.2.1 药品试剂
        3.2.2 实验中用到的溶液的配方
    3.3 离子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3.3.1 锋钠电流的记录
        3.3.2 晚钠电流的记录
        3.3.3 L型钙电流的记录
        3.3.4 内向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3.3.5 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记录
        3.3.6 动作电位的记录
    3.4 心室肌细胞钙瞬变的记录方法
    3.5 离体心脏心电图记录方法
    3.6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药物的筛选
    4.2 异莲心碱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4.2.1 异莲心碱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4.2.2 异莲心碱对ATX-II诱导增大的晚钠电流的作用
        4.2.3 异莲心碱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4.2.4 异莲心碱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4.2.5 异莲心碱对动作电位、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4.3 人参皂苷Rb1 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4.3.1 人参皂苷Rb1 对锋钠电流的作用
        4.3.2 人参皂苷Rb1 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
        4.3.3 人参皂苷Rb1 对内向整流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4.3.4 人参皂苷Rb1 对动作电位和晚期后除极的作用
        4.3.5 人参皂苷Rb1 对缺氧-复氧情况下细胞内钙的影响
        4.3.6 人参皂苷Rb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宫廷医学文献对心悸的研究概述
        1. 宫廷医学的内涵
        2. 宫廷医学的分类
        3. 宫廷医学的学术成果概述
        4. 宫廷医学心悸病名源流
        5. 宫廷医学对心悸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心律失常的西医认识与中医药治疗进展
        1. 心律失常的西医认识
        2.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单味中药活性成分
        2.2 经典古方
        2.3. 自拟方
        2.4 中成药
        2.5 其他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宋代宫廷医学文献心悸方剂组方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1.3 分析软件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布
        2.2 归经统计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3. 讨论
        3.1 用药频次
        3.2 归经分析
        3.3 关联规则分析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筛选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1.3 分析软件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1.5 数据挖掘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病例基本信息
        2.2 病例疾病诊断情况
        2.3 收录处方数据分析
        2.4 药物频数分布
        2.5 用药规律分析
        2.6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7 方剂频数分布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讨论
        3.2 用药频次讨论
        3.3 关联规则与新处方讨论
        3.4 证候与方剂频次讨论
        4. 张教授辨治心律失常经验特点
        4.1 病证结合
        4.2 审因论治
        4.3 方证相关
        4.4 重视祛风
        5. 结论
        6. 验案举隅
        参考文献
结语
课题来源
致谢
个人简历

(7)名老中医黄永生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回顾性病历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1 病历一般资料分析结果讨论
    2 用药分析结果讨论
    3 关联分析结果讨论
    4 心律失常各类型情况结果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房颤的认识
        2.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3. 参连复脉颗粒治疗房颤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檗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小檗碱与心律失常
        2. 小檗碱与动脉粥样硬化
        3. 小檗碱与高脂血症
        4. 小檗碱与高血压
        5. 小檗碱与缺血性心脏病
        6. 小檗碱与心力衰竭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三部分 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分布及方药运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心律失常中医文献研究
    1 文献资料来源
    2 文献检索策略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资料的处理及分析
        5.1 证候的规范及整理
        5.2 证候要素的提取
        5.3 分析方法
    6 结果
        6.1 文献筛选流程
        6.2 证型分布情况
        6.3 证素分布情况
        6.3.1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6.3.2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6.4 中医方剂分布情况
    7 小结
第二部分 心律失常回顾性中医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西医学诊断标准
        1.2.2 中医学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症状分布
        3.3 辨证分型与合并病
        3.4 治法方药
        3.5 基于关联规则的治疗心律失常中药组方规律分析
        3.5.1 心律失常治疗药物的组合规律
        3.5.2 中药关联规则
        3.6 基于熵聚类的治疗心律失常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3.6.1 基于中药关联度分析
        3.6.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3.6.3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5.1 心律失常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5.2 症状特点与舌脉象分析
        5.3 辨证分型与治法方药分析
        5.4 心律失常药物核心组合与新处方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及临床经验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1.中医病名
        2.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中医治疗
        4.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八位国医大师辨治心悸的特色撷菁
        1.邓铁涛:化痰健脾,因地制宜
        2.周仲瑛:病机辨证,整体调节
        3.陈可冀:心悸脉迟,重在温补
        4.王琦:体质辨证,快慢分治
        5.徐经世:致因在郁,重在调肝
        6.颜德馨:气血失衡,分期论治
        7.李振华:心脾同治,善用和法
        8.路志正:脾虚湿停,必调中焦
        9.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优效人群的特征分析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
        3.研究方法
        4.统计分析方法
        5.结果与分析
        6.讨论
        7.结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的诊疗经验
        1.研究背景和目的
        2.研究资料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复脉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养心平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孙拉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D]. 李金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导师传承吴门名医叶天士中医药治疗心悸经验研究[D]. 顾蔚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异莲心碱和人参皂苷Rb1的抗心律失常机制[D]. 刘志沛.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6]张京春教授研究宋代宫廷医学相关文献及其治疗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D]. 刘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7]名老中医黄永生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研究[D]. 赵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D]. 蔡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分布及方药运用规律研究[D]. 李学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徐浩教授中医治疗室性早搏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及临床经验挖掘[D]. 徐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复明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