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的光学跟踪火力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朱元昌[1](2004)在《分布式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建模与仿真技术引入防空武器系统研究,建立了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为防空武器系统的试验、评估、训练和使用提供了主要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是指通过对各种型号高炮武器系统的分析,根据它们在功能上具有相同性、主要装备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以其主要功能而不是以具体型号为仿真研究对象的系统。该系统将防空武器系统的主要功能分布在由微机组成的实时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节点上,通过分布式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处理,而将主要装备功能的仿真分配在以网络计算机为核心节点的主从式计算机结构中,构成一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不同装备模型改变、人机交互界面相对稳定的仿真试验系统。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从构建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的需求出发,论述了建立通用实时分布式仿真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了可适应“分离式”、“两位一体”等多种火控系统模式的仿真系统结构,并对仿真系统内部的仿真运行控制和仿真实验等建立了信息模型。建立了以解析方式表达的典型目标运动航迹模型和网络仿真环境下的射击评估模型,并对仿真平台的可信性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对分布式仿真基础架构涉及的基于TCP/IP协议和Socket编程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HLA/RTI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系统设计。针对基于HLA/RTI开发仿真应用,采用对象模板技术,在RTI基础上设计了HLAFacility,提高了仿真应用的开发效率。 三、分析了三维图形实时成像技术的机理,阐明了影响其实时性的因素。针对基于瞄准镜视景的单柄跟踪激光测距系统的仿真问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瞄准镜视景仿真模型,并完成了系统设计与实现。针对小口径高炮系统直接瞄准时的模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图形实时成像技术的通用跟踪训练与评估系统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虚拟火炮以及射击命中模型。对影响图形图像实时生成与显示的主要问题,即仿真对象的建模、操作系统多任务并发处理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四、以通用雷达装备大系统为研究领域,从领域工程和应用领域工程两个方面,首次提出并构建了通用雷达装备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PLSE思想和方法,开发出可系统地、策略地重用的雷达装备模拟训练领域公共资源,构建了面向通用雷达装备模拟训练领域的模拟训练系统开发平台,并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应用工程模型。 五、提出了一种多模式跟踪系统仿真的设计思想,并以一种集电视跟踪系统、激光测距系统和电磁波发射接收系统为一体的典型火控雷达为对象,采用多机并行处理技术,解决了多模式跟踪系统仿真时的同步问题。 关键词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足瞬.:图形图像生成;多模式
吴修仁[2](1967)在《稳定的光学跟踪火力控制系统》文中提出 本发明叙述火力控制系统,并着重阐述光学瞄准系统。这种系统与使用辐射能量探测装置的指挥仪相交连,用以算出正确的攻击机航向,而使攻击机对目标最快地和精确地开火。本发明在使用时,飞行员引导其飞机,保持光环影象连续地与通过风挡所观察到的目标相重合。本发明综合了指挥仪系统的较高跟踪能力以及扰动线式光学瞄准具较真实的显示的两大优点。
牛福臣,朱惠英,刘祥元[3](1980)在《一九七九年美国陆军武器装备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越南战争开始走向低潮时,美国陆军就已开始换装,到目前为止,由于装备了很多不同型号的新武器和新装备,造成“重复效应”,所以必须进行协调。从现在起到1984年底这个期间,陆军将装备48种主要新式武器和装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研制装备如此之多的新武器装备,达种压力实际上使日常各方面工作都受到影响,例如,战术条例的制定、部队和单兵的训练和再训练、战埸维修、武器的操作
全,周,博[4](1981)在《“长剑”武器系统》文中指出 一、序言“长剑”是一种专门用来对付现代低空飞机的防空制导武器。它适用于陆军和空军的固定或机动设施的防御。“长剑”是一种高度机动的轻型武器系统,它采用模式结构,成本低而机动性强。为了保证高的总杀伤概率,导弹采用了直接命中方式。“长剑”是按英国国防部的要求为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研制的。
赵曰强[5](2019)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效能的评定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是指导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生产和使用、部署、指挥决策的导向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费用效能分析目前仍处于应用研究阶段,也在随着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技术进步和系统复杂性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有国内外的研究,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还未见有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整套模型。本文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与效能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性能指标选取与任务分解为基础,分析了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系统效能和费效分析的概念和内涵,并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效能分析模型。对费用效能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对比。研究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并指出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适合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性能指标的适宜处理方法。这些方法的梳理和对比分析为复杂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与效能的评估建模奠定了方法基础。建立了基于导弹采购单价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LCC模型,分析了多种要素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并进行了模型比较。在国内外武器装备费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武器系统工作分解结构、费用参数分析出发,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度量体系和参数模型。在该模型框架内,提出了以导弹采购单价的估算为基础构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模型的新思路。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中各指标参量对费用的影响程度,并采用类推法、工程法向研制费、使用保障费进行扩展。在费用估算中引入“制导精度”和“目标通道数”等新的技术参数,找到了解决新型武器系统费用评估的适用性的方案。并通过建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模型在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度量中的精度。建立了基于ADC法(Availability Dependability Capability,ADC)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效能评估模型。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复杂的特点,构建了多状态及状态转移的路径,充分体现了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建立了可用性和可信度模型;同时以系统能力为重点,对量纲类指标(拦截远界R、低界RL、目标通道数T、上架导弹数n、系统反应时间tr)采用效用函数法或尺度标度法进行计算,对定量概率指标(发现概率PG1、杀伤概率PG2)采用参数法进行建模,对定性概率指标(指控能力PG3、抗干扰能力PG4、生存能力PG5)采用标度法结合德尔菲法进行量化计算。克服已有模型的不足,统一能力指标的选取和处理,并对系统能力矩阵进行拓展,考虑了指控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等综合性指标。同时目标通道数反映武器的多目标能力,避免了对群目标的杀伤概率计算的对目标的依赖。考虑了对目标多发杀伤能力、抗饱和攻击能力、多次拦截能力。经过算例的验证模型准确、适用,突破了已有模型的局限,使系统效能的评估更趋完善。提出了一套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费效分析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组合建立解析模型,来进行定量化计算。在LCC和系统效能建模的基础上,将效费比研究与LCC估算、系统效能评估结合起来,将LCC和系统效能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得到定费用、定效能或费效比最优的量化结果,使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问题更加明确具体,便于科学决策。并以“霍克改”、“爱国者”PAC-2和“格龙布”C-300ЛМУ-1为算例描述了具体的分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费效的决策权衡,填补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建立的一套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于指导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了可量化决策工具;经过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算例验证,可靠适用,可供进行武器系统费用效能评估和论证规划时参考;也对于其他装备评估分析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陈泳颜,张振华[6](2000)在《地空导弹武器技术及其发展(上)》文中指出当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地区性的高技术有限战争表明,未来的空中威胁既有各类作战飞机、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和战术地地导弹,又有各类低空和超低空的突袭兵器和用以干扰、机动、实施饱和攻击的空袭兵器。要对付这些错综复杂、性能各异的攻击目标,发展高性能的地空导弹武器?..
郑开陵[7](1979)在《PO—300自动光学跟踪系统》文中研究表明 电子防卫系统的进展已经使雷达跟踪和目标捕捉系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雷达能捕捉处于不同高度、速度和位置上的远距离目标,不受人为差错的影响。但是高精度的雷达系统将会体积庞大并易受攻击。现代化的电子对抗技术,不论是相当简单的金属箔片干扰还是当前采用的性能很好的远距离干扰系统,都能轻而易举地使敌方跟踪设备丢失目标,这就使得光学跟踪系统有用武之地。光学跟踪仪器亦有其局限性。例如它不能替作远距离侦察目标,工作要高度地依赖天气条件。但在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光学跟踪系统是极其有用的,故电子跟踪系统本不能代替它的功能。对光学跟踪仪器感兴趣的原因最
夏英明[8](2003)在《航空百年的火力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适值 2 0 0 3年航空发展一百年纪念 ,特约此文。此文概要叙述了百年来 ,机载火控系统在战争中产生 ,在战争中壮大 ,在战争中发展的进程。机载火控系统的百年发展史 ,充分证明了火控系统是军用作战飞机的核心功能系统
刘晓军[9](2003)在《瑞士手表般精密的双35毫米高炮系统》文中研究表明 中国专家发现,瑞士双35毫米高炮的传动链误差竟然为零,绝对的不可思议。瑞士双35毫米高炮系统是一个标准的西方式的武器系统,它复杂而高效;它用复杂的辅助结构和自动检测来保证复杂系统的正常工作。应该说瑞士双35毫米高炮系统是复杂而脆弱的,一点损伤就是以使整个系统失去战斗。但它的作战效率是苏式高炮根本无法比拟的。 未来战场上空可能充斥着无人机、空地导弹(包括JDN)、巡航导弹等目标,它们具有很大威胁,同时它们成本低廉,往往不值得用贵重的防空导弹击落它们,因目标小,防空导弹往往也难以击中这类目标。这时,能够拦截无人机、空地导弹(包括JDM)、巡航导弹等目标的高精
熊忠泽[10](2011)在《某武器系统连指挥车总体方案的设计》文中提出现代空袭作战已成为一种可独立达成战争目的的作战样式,是影响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作战行动,是夺取制空权的主要方法。针对对地攻击机、巡航导弹、制导炸弹等为代表的现代空袭武器的特点,近程防空武器系统一方面对导弹的射程、飞行时间、机动性、抗干扰性以及战斗部、引信组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性能,同时,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需要,增强机动性和多次拦截、全天候自动化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各国纷纷将便携式导弹车载化,将导弹装载于装甲底盘或越野车上,并增配具有较强目标探测能力、具有和防空体系融入一体、功能完善的指挥系统,这已成为国内外制导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来源于某型车载式武器系统的连指挥车,它配属于连级作战单位,具有全方位、自动化的目标搜索、情报融合处理、指挥控制、通信组网、定位定向、敌我识别等功能,因而搜索雷达、情报处理与指挥控制是连指挥车研制的重点和关键内容。本文从总体角度出发,对连指挥车的搜索雷达、情报与指挥控制等关键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论证和设计,主要包括雷达的基本原理、技术体制选择、威力、精度、工作模式、工作参数以及指挥控制基本原理、目标威胁判断、数据融合处理、目标分配、作战流程等,提出了完整的连指挥车总体技术方案,同时,对连指挥车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预计、分析。经过整机多次的外场试验和系统联调试验,充分验证了连指挥车总体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所有技术指标都达到了武器系统的相关要求。
二、稳定的光学跟踪火力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定的光学跟踪火力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分布式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高炮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概述 |
1.1.1 目的与意义 |
1.1.2 研究目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军用仿真技术的发展 |
1.2.1.1 单武器平台仿真 |
1.2.1.2 多武器平台仿真 |
1.2.1.3 训练仿真 |
1.2.1.4 军用仿真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
1.2.1.5 军用仿真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
1.2.2 防空武器系统的仿真研究方法 |
1.2.2.1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 |
1.2.2.2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方法 |
1.2.2.3 基于试验床的方法 |
1.2.2.4 军事演习的方法 |
1.2.3 分布交互仿真技术 |
1.2.3.1 DIS的定义、组成和技术特点 |
1.2.3.2 DIS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
1.2.3.3 聚合级仿真协议(ALSP) |
1.2.3.4 高层体系结构HLA发展与组成 |
1.3 高炮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中主要相关技术 |
1.4 高炮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研究思路 |
1.5 论文结构 |
2 通用实时分布式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分析与设计 |
2.1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设计思想与原则 |
2.2.1 设计思想 |
2.2.2 设计原则 |
2.3 系统分析 |
2.3.1 系统组成及功能 |
2.3.2 系统工作方式分析 |
2.3.3 交互信息及其特征分析 |
2.3.4 技术特点与难点 |
2.4 目标运动模型设计 |
2.5 网络环境下的目标命中评估模型设计 |
2.6 仿真平台的可信性检验 |
2.6.1 形象逼真性检验 |
2.6.2 内在逼真性检验 |
2.7 本章小结 |
3 分布交互式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一种基于SOCKET编程的分布式网络构建与实现方法 |
3.1.1 网络硬件组成与软件设计思想 |
3.1.2 分布式系统的网络同步管理 |
3.1.2.1 主控节点 |
3.1.2.2 功能节点 |
3.1.3 分布式系统的进程规划与协调 |
3.1.4 分布式系统各节点与网络软件接口界面设计 |
3.1.5 网络性能测试 |
3.1.5.1 网络传输 |
3.1.5.2 功能节点处理时间 |
3.1.5.3 实际测试方法及结果 |
3.2 基于HLA/OMT/RTI的分布交互建模与设计 |
3.2.1 基于HLA的仿真开发概述 |
3.2.1.1 联邦开发过程 |
3.2.1.2 联邦成员开发过程 |
3.2.2 高炮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SOM/FOM建模 |
3.2.3 基于HLA/RTI的高炮武器系统仿真平台通讯模块设计 |
3.2.3.1 联邦成员的分层式体系结构 |
3.2.3.2 HLAFacility基本原理与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微机的三维图形实时成像技术与应用研究 |
4.1 三维图形实时成像技术 |
4.2 基于瞄准镜视景的单柄跟踪激光测距仿真系统研究 |
4.2.1 视景仿真与OpenGL |
4.2.2 仿真模型 |
4.2.2.1 飞机仿真模型 |
4.2.2.3 战地背景模型 |
4.2.3 单柄杆控制 |
4.3 虚拟式小高炮跟踪训练与评估系统设计 |
4.3.1 设计方案与特点 |
4.3.2 实现方法 |
4.3.2.1 光学跟踪信号源 |
4.3.2.2 虚拟火炮 |
4.3.2.3 射击与命中仿真 |
4.3.2.4 训练质量评估 |
4.4 基于微机和OPENGL的图形图象实时生成与显示关系研究 |
4.4.1 建模问题 |
4.4.1.1 几何模型与运算量 |
4.4.1.2 形象模型与运算量 |
4.4.2 多任务并发处理问题 |
4.4.3 图形加速卡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PLSE的通用雷达装备虚拟式模拟训练系统研究 |
5.1 基于PLSE开发策略 |
5.1.1 PLSE的基本概念 |
5.1.2 基于PLSE的平台概念 |
5.2 通用雷达装备虚拟式模拟训练系统体系结构 |
5.2.1 领域特征模型 |
5.2.2 领域体系结构框架分析与设计 |
5.2.3 行为模型 |
5.2.4 专用组件 |
5.2.5 框架中的消息模型 |
5.3 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 |
5.3.1 核心资源 |
5.3.2 辅助工具 |
5.3.3 基础设施 |
5.4 平台的技术体系结构 |
5.5 基于平台的应用系统开发过程(应用工程模型) |
5.6 XX雷达装备全任务虚拟式模拟训练系统 |
5.7 本章小结 |
6 多模式跟踪系统仿真及时空同步问题研究 |
6.1 系统功能要求与组成 |
6.1.1 系统功能要求 |
6.1.2 多模式跟踪系统模拟器的基本组成 |
6.2 多模式跟踪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
6.3 多模式跟踪系统主要功能的仿真实现 |
6.3.1 主仿真机功能与实现 |
6.3.1.1 系统状态监控逻辑及运行管理 |
6.3.1.2 系统信息交互 |
6.3.2 终端显示与控制系统模拟 |
6.3.3 天控系统模拟 |
6.3.3.1 天线模型 |
6.3.3.2 天线驱动与CTVSS摄象机视景的同步 |
6.3.3.3 “点头”搜索模拟 |
6.3.4 电视跟踪系统模拟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5)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防空导弹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 |
1.2.1 系统费用的研究综述 |
1.2.2 系统效能的研究综述 |
1.2.3 费效分析的研究综述 |
1.2.4 目前本领域研究应用的不足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系统费用效能研究方法分析 |
2.1 系统费用估算方法的分析对比 |
2.1.1 费用估算方法与对比 |
2.1.2 费用估算建模方法与对比 |
2.1.3 费用估算的工程辅助工具 |
2.2 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分析对比 |
2.2.1 效能评估方法的分类 |
2.2.2 评估中采用的数学方法 |
2.2.3 效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
2.2.4 多指标参数聚合方法 |
2.3 费效分析和权衡的方法 |
2.3.1 模糊推理柔性决策 |
2.3.2 关联矩阵法 |
2.3.3 基于理想点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法 |
2.3.4 费效比评价准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估算模型 |
3.1 费用估算建模的步骤 |
3.1.1 费用估算模型的建立步骤 |
3.1.2 费用估算方法的选择 |
3.2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费用变量的选择 |
3.2.1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
3.2.2 费用变量的分析与选择 |
3.3 导弹采购单价线性模型的建立 |
3.3.1 大中型导弹采购单价模型 |
3.3.2 小型导弹采购单价模型 |
3.3.3 导弹采购单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3.4 导弹采购单价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3.4.1 建立二次函数费用模型 |
3.4.2 任意次幂函数费用模型 |
3.5 武器系统LCC模型的建立 |
3.5.1 地面设备采购价格模型 |
3.5.2 武器系统采购费用模型 |
3.5.3 武器系统研制费用模型 |
3.5.4 使用维护费的估算模型 |
3.5.5 武器系统LCC费用模型 |
3.5.6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
4.1 系统效能建模的步骤 |
4.2 系统性能指标的分析与选择 |
4.2.1 系统层次结构性能指标分析 |
4.2.2 系统性能指标的选择 |
4.3 系统的可用性模型的建立 |
4.3.1 串联系统的可用性向量 |
4.3.2 并联系统的可用性向量 |
4.3.3 复杂系统可用性向量 |
4.3.4 可用性向量的状态约束 |
4.4 系统的可信度模型的建立 |
4.4.1 系统的状态及状态转移 |
4.4.2 系统可信度的量度 |
4.4.3 不同系统结构的可靠度的计算 |
4.4.4 系统可信度矩阵模型的建立 |
4.4.5 可信度矩阵模型的验证 |
4.5 系统的能力模型的建立 |
4.5.1 量纲类指标计算 |
4.5.2 定量概率类指标计算 |
4.5.3 定性概率类指标计算 |
4.5.4 系统的能力模型 |
4.6 算例 |
4.6.1 可用性向量的计算 |
4.6.2 可信度矩阵的计算 |
4.6.3 能力向量的计算 |
4.6.4 系统效能的计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方法 |
5.1 武器系统费用和效能的关系 |
5.2 费效分析各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
5.2.1 费效分析的目的 |
5.2.2 费效分析的任务 |
5.3 费效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选择 |
5.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与计算 |
5.4.1 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计算 |
5.4.2 系统效能的分析计算 |
5.4.3 费效分析与权衡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费用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Matlab程序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地空导弹武器技术及其发展(上)(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2. 第二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3. 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
(8)航空百年的火力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概况 |
1.1 火力控制的基本概念 |
1.2 航空火控系统的组成 |
1.3 航空火控系统的功能 |
1.4 航空火控系统的发展阶段 |
2 初级航空瞄准具的出现 |
3 航空火控系统的形成 |
3.1 直接操纵武器线式的射击瞄准具 |
3.2 直接操纵瞄准线式的射击瞄准系统 |
3.3 轰炸瞄准系统 |
(10)某武器系统连指挥车总体方案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1.2.1 国外影响较大的近程导弹武器系统 |
1.2.2 国内近程导弹武器系统 |
1.2.3 近程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2.1 作战指挥控制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 |
2.2 雷达基本原理 |
2.2.1 目标位置的测量 |
2.2.2 雷达检测能力 |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 |
3.1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
3.1.1 指挥控制 |
3.1.2 搜索雷达 |
3.1.3 系统反应时间 |
3.1.4 引导成功概率 |
3.1.5 可靠性 |
3.2 总体方案的设计 |
3.2.1 系统概述 |
3.2.2 指控系统的设计 |
3.2.3 搜索雷达的设计 |
3.2.4 引导精度分析 |
3.2.5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
3.2.6 可靠性设计 |
3.2.7 电磁兼容性设计 |
3.3 小结 |
第四章 试验验证情况分析 |
4.1 试验验证情况 |
4.2 对试验中出现问题的质量归零情况 |
4.3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课题总结 |
5.2 系统特点 |
5.3 系统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稳定的光学跟踪火力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布式防空武器系统仿真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D]. 朱元昌.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2)
- [2]稳定的光学跟踪火力控制系统[J]. 吴修仁. 航空兵器, 1967(05)
- [3]一九七九年美国陆军武器装备概况[J]. 牛福臣,朱惠英,刘祥元. 现代兵器, 1980(04)
- [4]“长剑”武器系统[J]. 全,周,博. 国外战术导弹, 1981(04)
- [5]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D]. 赵曰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地空导弹武器技术及其发展(上)[J]. 陈泳颜,张振华. 中国航天, 2000(02)
- [7]PO—300自动光学跟踪系统[J]. 郑开陵. 现代兵器, 1979(10)
- [8]航空百年的火力控制[J]. 夏英明. 电光与控制, 2003(01)
- [9]瑞士手表般精密的双35毫米高炮系统[J]. 刘晓军. 宁夏科技, 2003(02)
- [10]某武器系统连指挥车总体方案的设计[D]. 熊忠泽.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