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一、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邵卓,马陈美,舒媚[1](2022)在《鳞状细胞相关抗原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C-Ag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等资料的关系;ROC曲线对SCC-Ag诊断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的含量显着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年龄、流产史、孕次以及宫颈癌家族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HPV阳性率以及16型HPV阳性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表达与患者孕次、流产史以及患者宫颈癌的家族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腺癌或其他病理类型患者显着高表达,宫颈癌组织中高分化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低分化患者显着高表达,FLGOⅠ-Ⅱ期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FLGOⅢ-Ⅳ期患者显着低表达,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较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显着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4%和93.11%,SCC-Ag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和80.20%。结论 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显着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FLGO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傅培强[2](2021)在《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为宫颈癌前病变,不及时治疗极易进展为宫颈癌。近年来,一碳循环和癌症之间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叶酸循环和甲硫氨酸循环更是其核心所在。叶酸(FA)、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B12)均是循环中的关键物质。本研究通过检测比较不同人群中FA、Hcy、VitB12水平,探究这些指标与HSIL及宫颈鳞癌(SCC)患病风险、SCC分期、SCC术后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在SCC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宫颈癌的诊断、预防和预后提供更为简便且廉价的检测标志物。方法: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妇女为研究对象,行HPV+TCT联合检测,HPV16/18者、其他HR-HPV感染同时TCT结果为ASCUS及以上者转诊至阴道镜门诊行阴道镜活检。以病理结果结合TCT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分为HSIL组、SCC组和TCT结果为ASCUS但病理学结果为正常的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完善调查问卷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样。最终入组共554例,HSIL组187例,SCC组132例,对照组235例。其中,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早期SCC患者,I期和IIA期分别为30和20人。血清F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和Vit B12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1.正常组、HSIL组、SCC组血清FA和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54.977,P<0.001,H=28.556,P<0.001);而三组间Vit B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y水平与病变程度呈现正相关(r=0.226,P<0.001),FA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呈现负相关(r=-0.315,P<0.001)。血清FA与Hcy水平呈现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CC手术后分期间血清FA、Hcy、Vit B1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高分化患者相比,中分化患者血清F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203,P=0.001),且明显低于高分化组。其余病理特征组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与正常组相比,高FA是患HSIL和SCC的保护因素,FA每升高1 ng/ml,患HSIL和SCC的风险分别降低8.7%和13.4%(P<0.001),高Hcy是患SCC的危险因素,Hcy每升高1μmol/L,患SCC的风险增加4.6%(P=0.008)。但未发现Vit B12与疾病风险相关。5.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评估中,血清Hcy的AUC值为0.631(95%CI为0.589-0.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特异度为81.24%;FA的AUC值为0.670(95%CI为0.629-0.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血清Hcy和FA截断值分别为16.87μmol/L和4.49 ng/mL。结论:血清FA、Hcy与HSIL及SCC相关,随着病变程度升高,血清FA逐渐降低,而Hcy逐渐升高,且高水平FA为患HSIL和SCC的保护因素,而高Hcy水平为患SCC危险因素。但并无发现血清指标与宫颈癌分期及病理特征显着相关。血清FA与Hcy单独或联合对宫颈癌患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肖婷[3](2021)在《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对LACC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疗效及其对血细胞分析指标、血生化指标、人乳头瘤病毒(HP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Ki67、CA125、CEA、GPX4、SLC7A7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LACC患者40例为LACC组,给予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并收集同期病理检查为良性疾病患者36例为BCD组。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感染情况,采用RT-q PCR法检测GPX4、SLC7A7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EGF、CEA、SCC、CA125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活检组织P53、Ki67、VEGF表达情况,分析SIB-IMRT联合顺铂在LACC中的疗效,以及血清CA125、CEA、SCC、VEGF与宫颈分泌物HPV阳性率以及癌组织p53、Ki67、VEGF表达水平与LACC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治疗前LACC组RBC、MCV、MPV、LDL-C、HDL-C水平均显着低于BCD组(P<0.05),LACC组血清VEGF、CEA、SCC、CA125及宫颈分泌物HPV阳性率均显着高于BCD组(P<0.05);两组WBC、PL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C组活检组织VEGF、p53、Ki67阳性率均显着高于BCD组(P<0.05);LACC组血清VEGF阳性率为55.00%(22/40);IHC法检测LACC组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62.50%(25/40);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χ2=0.464,P=0.496,kappa=0.641)。2、疗效评价结果显示,CR 23例(57.50%),PR 12例(30.00%),SD 5例(12.50%),PD 0例(0.00),总有效率为87.50%(35/40);LACC患者化疗后GPX4、SLC7A7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化疗前(P<0.05)。3、将CR患者归为敏感组(23例),PR+SD+PD患者归为抵抗组(17例),敏感组血清VEGF、宫颈分泌物HPV及活检组织VEGF、p53、Ki67阳性率均显着低于抵抗组(P<0.05)。敏感组血清CA125、CEA、SCC阳性率与抵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EGF与IHC法检测活检组织VEGF一致性较好,LACC患者血清VEGF、分泌物HPV阳性率及活检组织VEGF、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治疗LACC疗效较好,化疗后GPX4、SLC7A7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血清VEGF、宫颈分泌物HPV及活检组织VEGF、p53、Ki67表达水平与LACC患者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敏感性有关。

刘雅雯[4](2021)在《TRIM37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位居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严重地危害着女性的健康。约50%的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尽管近年来,放射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有效率仍未得到明显的提高,且有50%的晚期宫颈癌患者会出现复发及转移,使生存率大大降低。因此,深入探讨宫颈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积极寻找到与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主要基因靶点对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意义重大。TRIM蛋白家族参与了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自噬天然免疫、炎症和肿瘤的发生。研究已证实TRIM37在胰腺癌、肝癌、乳腺癌及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促癌作用,但其在宫颈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如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的特性。TRIM37与Wnt/β-catenin通路是否存在关联?TRIM37能否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明确该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异常激活的机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恶性进程的机制,同时也能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目的拟分析TRIM37与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探讨宫颈癌中TRIM37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功能;明确TRIM37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核心成分间的关系,为宫颈癌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分子靶标。第一部分TRIM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TRIM37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存在的关联,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8对新鲜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IM37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131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TRIM37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TRIM3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通过随访患者生存,进一步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相较于宫颈癌旁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TRIM37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卡方检验结果提示:TRIM37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5);淋巴结转移(P=0.001)及FIGO分期(P=0.000)相关。Log-rank结果提示:TRIM37表达高的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明显劣于表达低的患者(40个月VS.70个月;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晚、淋巴结转移、TRIM37高表达均是导致患者生存预后差的相关因素。结论:TRIM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TRIM37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生存的预后不良因素。第二部分TRIM37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目的:检测TRIM37在宫颈癌四株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在宫颈癌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是否能促使宫颈癌细胞发生EMT。方法:采取RT-PCR、Westem-blot法检测宫颈癌细胞中TRIM3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对宫颈癌细胞的实际增殖能力进行检测;通过开展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了解细胞侵袭能力,并使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借助于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了解EMT过程中的标记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过表达TRIM37后,Hela及SIHA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增强,干扰TRIM37后,Hela及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减弱。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提示:干扰TRIM37后,Vimentin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而E-cadherin水平显着升高,然而过表达TRIM37后可获得相反的生物学功能效应。结论:TRIM37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干扰TRIM37后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TRIM37还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发生EMT。第三部分TRIM37在宫颈癌中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目的:研究宫颈癌中TRIM37的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核心成分的表达的影响,探索TRIM37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RT-PCR检测裸鼠移植瘤中相应指标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TRIM37 sh RNA对宫颈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核心成员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RT-PCR检测转染TRIM37 sh RNA对宫颈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核心成员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TRIM37干扰组的瘤体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中的核心成份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蛋白表达下调;与转染scramble sh RNA的Hela及SIHA宫颈癌细胞相比,转染TRIM37 sh RNA的Hela及SIHA宫颈癌细胞中TRIM37、c-Myc、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同样在转染TRIM37 PLASMID的Hela及SIHA宫颈癌细胞中TRIM37、c-Myc、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TRIM37的表达变化可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核心成员的表达水平,且TRIM37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

王莹莹[5](2021)在《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为我国女性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诱因。感染HPV患者中的大多数其感染病毒可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仅有少部分人群会持续感染,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甚至进展为宫颈癌。HPV感染后是否会发展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与众多因素相关,其中,宿主遗传易感性为重要原因之一。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两种类型。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可同时发挥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人类TNF-α的多态性位点主要集中在启动子区域,其多态性与TNF-α的表达及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本研究选取了位于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五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rs1799964(C>T),rs1800630(A>C),rs1799724(C>T),rs1800629(A>G),rs361525(A>G)作为研究位点,以探讨这五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云南省汉族人群癌前病变、宫颈癌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明确TNF-α基因启动子上SNPs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 法]本研究共纳入2,372名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健康对照人群1,17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579例,宫颈癌患者980例;并根据临床病理资料把宫颈癌患者分成不同类型(鳞癌(SCC)、腺癌(AC)、其他类型(Other))。采用TaqMan Assay基因分型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这五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X2检验分析五个SNPs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用SHEsis程序计算五个SNPs位点间的Hardy-Weinberg平衡(HWE)、位点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用SNPStats软件对五个SNPs位点进行在不同遗传模式下的分析。[结 果]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表明:CC组与Control组比较,rs1800629的A等位基因是CC的保护性因素(P=0.009,OR=0.722;95%CI=0.564-0.923)。rs361525的A等位基因是CC的风险性因素(P=0.002,OR=1.693;95%CI=1.205-2.378),此外,rs361525的基因型频率也具有差异(P=0.009)。CIN组与Control组比较中,五个位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亚组分析显示:SCC与Control组比较,rs1800629的A等位基因是SCC的保护性因素(P=0.002,OR=0.659;95%CI=0.502-0.864),此外,rs1800629 的基因型频率也具有差异(P=0.006);rs361525的A等位基是SCC的风险性因素(P<0.01,OR=1.868;95%CI=1.317-2.648)。AC 组及 Other 组与 Control 组比较,五个位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2.遗传模式分析结果表明:CC组与Control组比较,rs1800630的显性遗传模式为最优模式,在该模型中,A/C-A/A基因型与CC风险降低有关(P=0.006,OR=0.77;95%CI=0.64-0.93)。rs1800629的超显性遗传模式为最优模式,在该模型中,A/G基因型与CC风险降低有关(P=0.008,OR=0.70;95%CI=0.53-0.91)。rs361525的显性遗传模式为最优模式,在该模型中,A/G-A/A基因型与CC风险增高有关(P=0.008,OR=1.63;95%CI=1.14-2.35)。亚组分析显示:SCC组与Control组比较,rs1800629的超显性遗传模式为最优模式,在该模型中,A/G基因型与SCC风险降低有关(P=0.002,OR=0.63;95%CI=0.47-0.84)。rs361525的显性遗传模式为最优模式,在该模型中,A/G-A/A基因型与SCC风险增高有关(P=0.002,OR=1.80;95%CI=1.24-2.61)。3.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CIN组和Control组比较,单倍型rs1799724C-rs1800629A 可能为 CIN 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16,OR=0.694;95%CI=0.515-0.936);单倍型 rs1799724C-rs1800629G 可能为 CIN 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0.012,OR=1.279;95%CI=1.055-1.551)。CC 组与 Control 组比较,单倍型rs1799964C-rs1800630A可能为C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05,OR=0.825;95%CI=0.707-0.963);单倍型 rs1799964C-rs1800630C 可能为 CC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0.005,OR=1.596;95%CI=1.145-2.225);单倍型rs1799724C-rs1800629A可能为C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11,OR=0.725;95%CI=0.567-0.928。亚组分析显示:SCC组与Control组比较,单倍型rs1799964C-rs1800630C可能为SCC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0.001,OR=1.814;95%CI=1.292-2.546);单倍型rs1799724C-rs1800629A可能为SC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03,OR=0.661;95%CI=0.504-0.868)。[结 论]TNF-α基因启动子中的rs1800629和rs361525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的宫颈癌,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易感性相关。

冯金儿,周新慧,胡海雷[6](2021)在《血清SCC-Ag sE-cadherin水平与宫颈癌肿瘤侵袭能力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可溶性E-钙黏素(s E-cadherin)水平与宫颈癌肿瘤侵袭能力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宫颈恶性、病变50例为宫颈癌组和良性病变50例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对不同年龄、不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比较,通过Spearman系数分析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年龄宫颈癌患者中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4 cm、浸润肌层>1/2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表达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4 cm、浸润肌层≤1/2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体内血清SCC-Ag及sE-cadherin水平表达与肿瘤侵袭能力及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趋势,对宫颈癌早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评估作用。

张琪[7](2021)在《基于多模态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基于扩散峰度成像技术的肿瘤全体积纹理分析模型在子宫颈癌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功能参数图的肿瘤全体积纹理分析在宫颈癌组织学亚型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前瞻性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初诊宫颈癌患者76例,于我院行盆腔MRI扫描,包含功能成像序列DKI及常规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于肿瘤全体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在DKI及DWI的功能参数图上提取纹理特征,功能参数图主要包括:平均峰度系数图(mean kurtosis,MK),轴向峰度图(axial kurtosis,Ka),径向峰度图(radical kurtosis,Kr),平均扩散速率图(mean diffusivity,MD),各向异性分数图(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选取每个功能参数图中最具代表性的纹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构建单一功能参数图及多功能参数图联合的诊断模型。此外,采用传统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方法,进行常规DKI及DWI序列定量参数的计算与评估。结果:基于Ka图,Kr图,FA图及MD图构建的多功能参数图联合诊断模型,在宫颈鳞癌及腺癌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为0.932。单一功能参数图构建的诊断模型中,Kr模型鉴别宫颈癌组织学亚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28。在鉴别宫颈癌病理分级中,经过特征筛选及模型构建,仅MK90th百分位数在鉴别宫颈鳞癌组的病理分级中有意义,AUC为0.701。此外,DKI及DWI序列基于单层面ROI获得的传统定量参数中,仅MD,FA及ADC平均值在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KI功能参数图像的肿瘤全体积纹理分析有助于宫颈癌组织学亚型的鉴别,并为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信息。第二部分基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进展期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模型构建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于双指数模型参数预测进展期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后肿瘤复发的价值,并联合传统预后相关指标构建宫颈癌预后综合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前瞻性收集初诊宫颈活检提示为癌的患者,在治疗前于我院行盆腔MRI检查,包含多b值DWI序列,并对在我院接受CCRT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最终随访纳入研究86例进展期宫颈癌患者。本研究的终点事件为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研究时间为肿瘤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随访截点为2020年12月。收集患者治疗前影像相关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多b值DWI序列基于双指数模型得到的扩散参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及灌注参数(perfusion fraction,f;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传统影像学指标(肿瘤最大径,可疑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肿瘤局部侵犯范围)以及临床预后指标(年龄,临床FIGO分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ical,FIGO],肿瘤病理亚型,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serum levels of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以上指标与宫颈癌DFS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多因素联合预后预测模型,与2018版最新临床FIGO分期系统评估宫颈癌预后的价值进行比较。采用最大选择检验法确定连续变量预测2年内肿瘤复发的最佳阈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对数秩检验比较不同预测因子组及不同风险组宫颈癌2年DFS之间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00.5天。f,LNM及SCC-Ag是进展期宫颈癌行CCRT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0.001,4.553,1.036;P=0.018,<0.001,0.046)。基于f,肿瘤最大径,LNM及SCC-Ag构建的联合预后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最高(c-index:0.753),优于临床FIGO2018分期系统的预测能力(c-index:0.618)。将f及SCC-Ag纳入临床FIGO2018分期系统中,模型预测能力显着提高(c-index:0.712 vs.0.618)。此外,依据预后预测因子制定肿瘤复发风险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组,其在预测宫颈癌接受CCRT治疗后2年无病生存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b值DWI序列基于双指数模型得到的灌注参数-f值有望成为进展期宫颈癌行CCRT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协助传统临床预后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第三部分 基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构建多变量诊断模型鉴别子宫腺癌起源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基于双指数模型获得的定量参数鉴别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以及该序列在提高常规MRI技术鉴别子宫腺癌起源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8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初诊宫颈腺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包含多b值DWI序列。在常规MRI图像(T2加权序列及增强扫描序列)上评估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肿瘤位置,肿瘤灌注,肿瘤边缘强化,侵犯肌层深度及宫颈基质环信号中断。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比较形态学特征在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单指数模型得到的扩散参数(ADCstandard)和双指数模型得到的扩散参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及灌注参数(perfusion fraction,f;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在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多个鉴别诊断模型,包括形态学模型,定量诊断模型及联合诊断模型。使用ROC曲线评估以上研究变量及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所有形态学特征中,除肿瘤边缘强化特征外,肿瘤位置,肿瘤灌注,侵犯肌层深度及宫颈基质环信号中断在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癌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肿瘤位置鉴别子宫腺癌起源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1。在单指数模型及双指数模型得到的定量参数中,f值的诊断效能最高,最佳阈值为0.261时,其AUC值为0.837。此外,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以肿瘤位置,ADCstandard值和f值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鉴别子宫腺癌起源的诊断效能明显升高(AUC=0.967),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8.1%,100.0%及91.3%,其次为形态学诊断模型(AUC=0.928)及定量诊断模型(ADCstandard联合f:AUC=0.876;D联合 f:AUC=0.874)。结论:多b值DWI序列基于单指数模型及双指数模型获得的参数有助于提高传统形态学特征在鉴别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联合诊断模型有望成为临床上鉴别子宫腺癌起源的影像学工具,补充鉴别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决策。

古丽比亚·艾则孜[8](2021)在《SCC联合MRI及术前病理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我院行初次手术的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病理、鳞状细胞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及MRI淋巴结长径、肿瘤病灶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方案。方法:分析患者术前血清SCC水平、肿瘤分化程度、MRI淋巴结长径及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病灶大小等,分析相关因素与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间关系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SCC及MRI淋巴结长径等因素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评估相关因素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SCC值、肿瘤分化程度、MRI淋巴结长径及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病灶大小是影响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值联合MRI对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进行串联试验中,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56.5%。并联试验中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71.9%。结论:术前SCC表达水平、MRI淋巴结长径、肿瘤病灶大小、分化程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术前SCC联合MRI检查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诊断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的回归模型具有临床价值,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吕洁瑜[9](2021)在《过表达HOXC11通过调控PPAE-γ和NF-κB通路促进头颈部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已有研究显示,HOXC1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参与了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潜在临床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然而,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依然不清,其是否参与头颈部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具体的调控机制也有待研究。研究目的(1)观察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OXC1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2)探索HOXC1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体内与体外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3)阐明HOXC11参与头颈部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内容与方法(1)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合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OXC1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2)沉默HOXC11对头颈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shRNA技术在HOXC11高表达的头颈部鳞癌细胞(SCC15和SCC152)中,构建稳定沉默HOXC11的细胞模型。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皮下移植成瘤实验,观察HOXC1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成瘤性等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3)沉默HOXC1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免疫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观察在头颈肿瘤鳞癌细胞中,沉默HOXC11后对NF-κB通路和PPAR-γ通路的影响。同时,利用临床样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分析,验证HOXC11、PPAR-y和NF-κB在临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1)相对于良性病变或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头颈部鳞癌组织中HOXC11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显着高表达,且表达水平随T分期上升而上调;预后分析显示,HOXC11的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相关,癌组织中高表达HOXC11的患者更容易复发。(2)沉默HOXC11后,头颈部鳞癌细胞(SCC15和SCC152)体外的增殖、侵袭和非锚定生长能力都显着受到抑制;且体内实验显示,沉默SCC15细胞能显着抑制皮下瘤的生长和对周围组织的侵袭。(3)在头颈部鳞癌细胞中,沉默HOXC11能显着抑制NF-κB通路并激活PPAR-γ通路,并影响下游增殖和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且头颈部鳞癌组织中,HOXC11的表达与PPAR-y的表达负相关而与p65的核定位水平正相关。研究结论HOXC11在头颈部鳞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复发及预后较差相关,是预判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沉默HOXC11能影响NF-κB通路和PPAR-γ通路,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体内成瘤,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王艺锦[10](2020)在《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但目前尚无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ARTN)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发表。探究血清中蛋白ARTN的表达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为评价其作为宫颈癌诊断、治疗评价的新生物学指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南京鼓楼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清140例、宫颈分泌物72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体检健康人群血清97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ARTN的浓度,分析ART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评价血清ARTN诊断实验的价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分析ARTN与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意义。研究结果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清ARTN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p均<0.05);治疗后的宫颈癌患者血清ARTN表达水平较未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降低(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ARTN表达水平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血清ARTN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69.7%、特异度66.0%,AUC=0.707,p<0.05,取临界值为231.74pg/ml;血清ARTN与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鳞癌时,检测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89.7%,准确度为78.7%;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内ARTN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血清ARTN具有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并和SCC联合检测诊断宫颈鳞癌时,诊断效能互补。宫颈分泌物ARTN作为宫颈病变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究。

二、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鳞状细胞相关抗原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测血清SCC-Ag的表达
        1.2.2 研究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SCC-Ag表达对比
    2.2 3组临床资料对比
    2.3 SCC-Ag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
    2.4 SCC-Ag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2)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问卷资料与实验样品的收集
    1.3 实验相关试剂、仪器
    1.4 实验样品的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正常组、HSIL组、SCC组患者血清FA、Hcy、Vit B12 的比较、与病变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三种血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HSIL及 SCC相关高危因素的分析
    2.4 血清Hcy、FA、Vit B12对SCC的诊断价值
    2.5 不同分期SCC血清FA、Hcy、Vit B12 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2.6 血清FA、Hcy、Vit B12与SCC患者术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3.1 血清FA、Hcy及 Vit B12 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之间的关系
    3.2 血清FA、Hcy及 Vit B12对SCC的诊断价值
    3.3 血清FA、Hcy及 Vit B12与SCC分期、术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宫颈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对LACC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病例收集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指标检测方法
    2.3 疗效评价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
    3.2 治疗前LACC组与BCD组各项指标对比
    3.3 治疗前LACC组与BCD组活检组织VEGF、P53、KI67表达水平对比
    3.4 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一致性检验
    3.5 SIB-IMRT联合顺铂在LACC患者中的疗效
    3.6 LACC患者治疗前后GPX4、SLC7A7 MRNA相对表达水平
    3.7 HPV、VEGF、P53、KI67与LACC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3.8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课题的局限性与优势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4)TRIM37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TRIM3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组织标本及入选标准
        1.2 主要设备及材料
        1.3 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组织标本的处理和制片
        2.2 免疫组化及染色
        2.3 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TRIM37 在宫颈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2.TRIM37 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3.TRIM37 与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TRIM37 促进宫颈癌增殖、侵袭及EM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系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构建合成过表达TRIM37 的质粒
        2.2 构建合成靶向TRIM37的sh RNA
        2.3 细胞复苏
        2.4 细胞传代
        2.5 细胞冻存
        2.6 CCK-8 实验
        2.7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2.8 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2.9 细胞划痕实验
        2.10 免疫荧光实验
        2.11 动物实验
        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3 统计分析
    结果
        1.TRIM37 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2.转染效能检测
        3.TRIM37 体外功能的验证
        3.1 TRIM37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2 TRIM37 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3 TRIM37 对宫颈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4 TRIM37 促进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
        4.TRIM37 体内功能的验证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TRIM37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细胞系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与细胞转染
        2.2 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统计分析
    结果
        1.切除移植瘤后Western-blot、RT-PCR检测相应指标的变化
        2.Westernblot检测转染TRIM37siRNA对宫颈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核心成员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RT-PCR检测转染TRIM37 siRNA对宫颈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核心成员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TRIM37 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器材
    3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PV16型基因变异与宫颈癌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血清SCC-Ag sE-cadherin水平与宫颈癌肿瘤侵袭能力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妇女血清SCC-Ag及s E-cadherin水平比较
    2.2 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及s E-cadherin分析
    2.3 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及s E-cadherin水平与TNM分期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7)基于多模态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基于扩散峰度成像技术的肿瘤全体积纹理分析模型在子宫颈癌的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进展期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模型构建的可行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构建多变量诊断模型鉴别子宫腺癌起源的可行性研宄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创新点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宫颈癌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SCC联合MRI及术前病理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 研究病例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3.资料收集
    4.评价方法
        4.1 术后病检
        4.2 血清学指标
        4.3 MRI检查
    5.临床资料质量控制
        5.1 入组病历的质控
        5.2 术前分期的质控
        5.3 术后病理质控
        5.4 影像学及检验资料的质控
    6.统计分析方法
    7.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过表达HOXC11通过调控PPAE-γ和NF-κB通路促进头颈部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1.1.1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情况
        1.1.2 头颈恶性肿瘤的诊断学上的研究进展
        1.1.3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1.1.4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假说
    1.2 HOXC基因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情况
        1.2.1 HOX基因家族的结构及一般生物学功能
        1.2.2 HOXC基因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3 HOXC基因家族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3 NF-κB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情况
        1.3.1 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和一般生物学功能
        1.3.2 NF-κB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4 PPAR-γ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情况
        1.4.1 PPAR-γ信号通路的组成和一般生物学功能
        1.4.2 PPAR-γ信号通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HOXC11在头颈部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HOXs家族成员在头颈部鳞癌中的mRNA表达
        2.2.2 HOXC11的高表达与头颈部鳞癌患者差的生存预后相关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HOXC11对头颈鳞癌肿瘤细胞的特性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稳定沉默HOXC11的头颈部鳞癌细胞模型构建
        3.2.2 沉默HOXC11对头颈部鳞癌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3 沉默HOXC11对头颈部鳞癌体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头颈部鳞癌中HOXC11作用通路机制的初步探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
附录2 鼻咽拭子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 研究的中文摘要
    3 研究的英文摘要
    4 正文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10)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Artemin 的研究现状及在宫颈癌中展望
第一章 Artemin 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章 探究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宫颈癌 FIGO 分期表(2018 年)
附录B:正式实验-诊断临界点的确定
作者简介
致谢

四、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鳞状细胞相关抗原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邵卓,马陈美,舒媚. 中国妇幼保健, 2022(04)
  • [2]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D]. 傅培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对LACC的疗效评价[D]. 肖婷. 南昌大学, 2021(01)
  • [4]TRIM37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D]. 刘雅雯. 南昌大学, 2021(02)
  • [5]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 王莹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6]血清SCC-Ag sE-cadherin水平与宫颈癌肿瘤侵袭能力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J]. 冯金儿,周新慧,胡海雷.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9)
  • [7]基于多模态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D]. 张琪.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SCC联合MRI及术前病理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D]. 古丽比亚·艾则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过表达HOXC11通过调控PPAE-γ和NF-κB通路促进头颈部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D]. 吕洁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10]Artemin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艺锦.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