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一、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解瑶[1](2015)在《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液伺服系统具有功率-重量比大、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在国防和民用工业中广泛应用。提高电液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是这一技术领域国内外不断努力、长期追求的目标。电液伺服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应用控制理论成果改善其控制性能,是电液伺服技术研究工作最为活跃的领域。利用电液伺服实验台,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应用系统及环境,进行大量实验,是验证各种控制策略有效性的常用方法。本文针对现有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台,设计了DSP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以及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在对实验台组成和实验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选择了DSP型号,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了硬件设计,包括模拟量数据采集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等。(2)根据实验台控制功能要求,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确定了软件总体方案,包括主程序、定时中断服务子程序、通信接收中断服务子程序。主程序实现了系统时钟、外设的初始化,定时时间的设置以及中断部分的配置;定时中断服务子程序实现了开环特性测试和闭环控制,包括A/D转换、D/A转换、数据传送以及PID控制。(3)以CAN总线为底层网络,通过对通信协议的制定,实现了DSP与上位机的通信,采用VB语言进行了上位机监控界面的编写,实现了对实验台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上位机监控界面实现了密码登录,参数设置,实时数据显示,实时曲线绘制以及数据和曲线的保存多种功能,同时还设置了软启动、停止的控制按钮。(4)最后对实验台控制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包括输入输出通道测试、系统通讯功能测试,并进行了电液伺服系统开环特性测试和闭环控制实验,验证了实验台控制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朱林贵[2](2014)在《基于DM642的字轮式水表号码识别系统》文中认为淡水资源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依靠传统的人工抄表在西部地区仍大量存在,耗费大,效率也不高,同时对用户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利用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抄表系统管理淡水资源可以有效减缓我国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的问题。目前,东部不少发达地区引入的远传自动抄表技术,制造成本相对比较高,操作起来也相对复杂,同时需要实时供电,很容易在突发停漏电时出现误差,效率也跟不上现代化住宅区的管理需求。本文给出一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完成抄表的系统设计,并对系统的基本思路及相关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给出解决方案。综合考虑现代住宅小区的需求,每栋住宅楼只需安装一个系统,再通过各水表上的摄像头拍摄图像,省去抄表人员进入用户家中挨家挨户进行抄表这一过程。节省了供水公司的时间,也保障了用户安全。该系统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原理,采用图像传感器拍摄水表号码读数,并将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送到DSP处理芯片中进行水表图像的采集和识别,并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识别结果,同时识别结果可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送到PC机以及手持终端中。通过DSP核心处理器进行图像数据的采集和识别,并由液晶触摸屏完成数据的显示以及人机之间的交流和操作,最后完成数据的传输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目前,已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同时嵌入程序进行调试。经试验,可以采集和识别到一到四路水表的号码读数并能够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识别后的读数数据。相比现有的自动抄表技术,该系统运行更快速、操作更安全,在准确度、稳定性及功耗等参数方面也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张兵[3](2013)在《基于DSP的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研究》文中提出振动环境模拟目前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兵器国防及汽车等领域,成为检测和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使用振动实验设备采用一定的控制策略可以对产品在运输和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振动环境进行精确模拟,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结构设计的缺陷,进而对产品的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是以哈工大电液伺服仿真及试验系统研究所承接的“985工程”二期—冗余驱动的六自由度液压振动系统研究为背景,对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密度复现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液压振动台振动控制系统由液压伺服控制和振动控制组成。液压伺服控制是实现各种振动实验的基础;三参量控制技术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液压伺服控制技术。液压控制系统阻尼一般很小,通过三参量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阻尼比和系统带宽。当基础刚度与液压弹簧刚度相当的条件下,振动台液压位置系统可以近似为二自由度谐振系统,这对发挥液压振动台性能是不利的,并且三参量控制策略的功能也不能充分实现。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密度复现主要包含功率谱密度估计、驱动谱密度修正和驱动信号生成等内容。功率谱密度估计和驱动信号的生成都可使用AR随机过程进行模拟,但是算法依赖于高精度高斯随机噪声的获得。鉴于高斯噪声获得的难度和随机过程模拟精度需要较高的阶次,这些因素将导致功率谱密度均衡时间较长。本文在功率谱密度复现流程中采用非参数化方法中的平均周期图方法来估计振动台响应加速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且采用谐波拟合法来获得时域驱动信号。功率谱密度均衡过程中需要用到振动系统的阻抗函数来修正驱动功率谱密度,阻抗函数辨识的愈是精确,功率谱密度复现均衡的时间愈短。子带自适应算法用来辨识系统阻抗有着收敛速率高的特点,而且信号分解的子带数愈多,算法收敛愈迅速。在功率谱密度复现系统阻抗辨识中采用子带自适应算法可以获得优越的性能。时间域的余弦调制滤波器组,可以很好的划分信号的频带而且使得不同频带的重叠较小,被广泛的应用于滤波器组理论和实践相关领域中。基于余弦调制滤波器组的子带自适应算法是将信号分解到带宽相等的子频带内,而由小波分析近年来与滤波器组之间的关系被深刻的揭示出来,论文中将子带自适应辨识的思想扩展至将信号分解到不同带宽的子频带内。基于小波滤波器组的子带自适应算法即是该思想的具体体现,该算法既继承了子带自适应算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即其辨识的结果是频率域的系统传递函数。随着小波分析理论的发展,种类繁多的小波基被创造出来,不同的小波基具有不同的正交性、对称性和消失矩等特性。小波基的正交性和对称性质对文章中提出的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波基的正交性保证信号分解至各个子频带的混叠较小,而小波基的对称性则保证了自适应算法过程中使用的滤波器具有线性的相位。制约国内振动控制技术快速发展的是数字振动控制器的研制工作远跟不上振动台振动控制策略的理论研究。论文采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C2000系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构建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的数字振动控制器。数字振动控制器采用分布计算思想将振动控制算法的计算和振动系统驱动和反馈信号的获得分别由算法计算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来实现。两个构成单元的核心处理器分别为TMS320F28335和TMS320F2812。算法计算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采用双端口RAM(Dual-port RAM,DPRAM)来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通讯,通讯信号采用DPRAM的中断逻辑。信号处理系统监控计算机和DSP系统亦采用DPRAM来共享数据,针对监控计算机一方来讲,DPRAM是通过其ISA扩展槽来扩展的。DSP系统采用C语言和汇编混合编程的方式开发控制软件,并有意使用TI公司提供的优化的数字信号处理库函数,充分利用DSP系统的计算资源从而大大提高算法执行速度;而监控单元则采用NI公司LabView图形化语言,来调用基于Windows Driver开发的读写DPRAM的动态联接库,实现计算结果的显示和控制参数的修改。液压振动台的伺服控制系统采用基于xPc Target的快速原型技术来实现;而振动控制部分采用文中开发的信号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实验验证了文中提出控制策略和开发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在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密度复现过程中的有效性。

林德锋[4](2012)在《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波形发生器也由最初的简易波形发生器发展到现在的多功能波形发生器,这些波形发生器大都是通用型波形发生器,这些波形发生器能够产生多种不同频率的不同波形,但这些波形发生器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工频繁操作的,需要人为的介入以实现波形的改变,因此这些波形发生器适合于波形较固定的场合,主要用在只产生一种特定波形的场合。本文以ARM和CPLD为开发平台,使用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和μCGUI用户图形化界面软件,提出一种基于GPS精密授时的高精度、宽范围的波形发生器。该文详细介绍了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的性能、深入讲解了内部构造以及运行的整个流程,首先要在掌握和了解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制定合适的框架,根据系统功能将系统进行模块化划分,并简单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实现,同时着重介绍了该系统使用的RT-Thread操作系统以及用户接口界面软件μCGUI,再通过Microsoft Visual C++开发了一套PC端应用软件,用来设置波形规划文件信息并显示实时波形信息。

施金良[5](2012)在《血球仪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医学中,血球仪能迅速检测人体血液的主要成分,在临床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国内早期的血球仪受到当时条件限制,基本采用模拟电路来识别血细胞信号,该方法无法识别较复杂信号从而产生漏计或错计。此外采用模拟电路识别血细胞信号,电路体积庞大、调试困难、电路参数易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识别统计变得不准确。随着集成电路、EDA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社会生产各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检测方法不易受电源等因素的干扰,且可以识别复杂信号,电路简单且稳定。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对血细胞信号检测无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针对血球仪数字化得需求,通过对血细胞信号分析,提出一种易于在FPGA中实现的状态分析识别算法,采用该方法在Cyclone II系列FPGA(EP2C35)中完成了三通道血细胞分析装置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SOPC技术将Nios II处理器、LCD控制器、血细胞识别装置等功能模块在单片FPGA中实现,减少了血液分析仪的电路板体积并降低了实现成本,同时提高了血球仪识别统计的性能。另外设计了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四线电阻式触摸屏控制器、血细胞信号发生器等构成整个血液分析硬件平台。在Nios II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小巧实用的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和用户图形界面μC/GUI完成血液分析人机交互系统,并在该人机交互系统中完成了整个应用程序的设计。最后,采用质控血和血细胞信号发生器对血球仪的重复性与线性度这两项关键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血球仪在这两项指标上均满足《血液分析仪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中的要求,可以用于临床医学诊断。

朱水娟[6](2010)在《舵机电动复合加载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舵机电动复合加载系统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导弹飞行过程中舵面所受负载的模拟,以完成飞行器的力矩和力加载,在半实物仿真条件下完成对舵机系统的性能测试。本文的电动舵机复合加载系统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结合的方式,既可保证系统对实时数据的高精度采样与处理,又实现了在C++ Builder环境下的友好人机交互界面。加载系统的下位机对舵机测试信号发生器与加载控制器进行单独设计,为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测试信号发生器实现多路舵机的测试信号输出,而加载控制器则主要实现加载回路的力矩控制,使加载系统的输出力矩能够跟踪给定输入。选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DSP芯片为下位机的控制核心,详细介绍了测试信号发生器的以NCO(Numerical Controlled Oscillator)为基础的查表方法,实现多路不同形式与频率的高精度波形输出。上位机系统基于C++ Builder软件进行开发设计,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各项功能,包括数据显示、数据库管理、上下位机通信等功能。最后对电动加载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以提前预知实物仿真台的工作特性。加载系统中的多余力对加载精度影响很大,论文采用了前馈补偿方法来抑制多余力矩。在加载回路采用PID控制策略,实现加载回路的输出实时跟踪给定命令。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前馈补偿可从根本上减小外部位置干扰的影响。

罗中宝[7](2010)在《基于DSP的单通道伺服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伺服控制器是电液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种伺服控制算法,实现电液伺服系统实时运动控制的关键。单通道伺服控制器是伺服控制器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单缸位置闭环系统中。现阶段,国内大多采用国外厂家生产的通用控制器来实现单缸的位置伺服闭环,该类控制器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还需根据自身实际应用环境,设计相应的调理电路。基于DSP的单通道伺服控制器既为单缸位置伺服控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缩短了控制系统的开发周期,又继承了嵌入式系统高性价比的特点,削减了控制系统的开发成本。鉴于以上优势,基于DSP的单通道伺服控制器在单缸位置闭环系统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分析了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整体功能及性能需求,并根据整体功能需求划分了控制器软、硬件平台的功能模块,最终细化出软、硬件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及性能需求。然后,根据软、硬件各模块的功能及性能需求,设计了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软、硬件平台。在硬件平台的设计阶段,详细探讨了如何在DSP28335片外扩展位移采集模块和伺服阀驱动模块,并为位移采集模块和伺服阀驱动模块设计了相应的调理电路及硬件驱动。在控制器的软件设计阶段,主要设计了单通道伺服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的CAN通讯模块,并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单通道控制器的位置伺服闭环程序和人机交互界面。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器的正确性,并阐述了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中采用了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DSP程序开发方案,我们首先在利用Simulink中的Embeded Target for C2000 DSP工具箱编写控制器的伺服闭环程序,然后通过Matlab中的Real-Time Workshop和TI的开发工具将Simulink模型转换成实时控制代码。最后通过Code Composer Studio将实时控制代码下载到单通道伺服控制器中。本论文研发的单通道伺服控制器可以完成4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1路伺服阀的驱动、8路数字量输入和8路数字量输出。我们并为单通道控制器配备了CAN通讯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用户仅需将上位机的CAN接口与控制器的CAN接口相连并在上位机安装人机交互软件,便可以实现控制参数的实时修改和位移反馈信号的实时监测。

邓小东[8](2010)在《弹性轴类零件液压伺服摆振试验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液压伺服摆振试验机是检测弹性轴类零件性能参数的重要设备,为研究弹性轴类零件的性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在传动机构核心部件—新型力(运动)转换机构的基础上研制出30kN·m扭矩弹性轴类零件试验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对大扭矩弹性轴类零件进行试验,从而获得其材料的性能参数。为保证试验机能够满足大扭矩输出和高精度控制的技术要求,而采用液压伺服传动与控制技术,以液压系统为动力源并设计相关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试验机电气控制系统采用伺服控制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相独立的结构,并设计满足本试验机控制系统要求的DSP高速伺服控制器,提高了控制器伺服控制的实时性,以完成对伺服阀的闭环伺服控制、故障保护等功能。试验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由PCI数据采集卡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读取,试验数据的采集速度也大为增加。工控机与伺服控制器之间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通信,同时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由计算机完成。当用此试验机进行弹性轴类零件试验时,由于其被试验负载的特性在大范围内变化,故每次试验前都需要对控制算法进行重新参数整定,此种试验方法较为繁琐。为解决此问题,保证试验机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对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方案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将参数自整定模糊PID(Fuzzy-PID)复合控制方案应用于该试验台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分别采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了数字仿真模型和现场物理模型以快速验证其算法有效性,最终将此算法转化为C语言并写入基于DSP芯片的液压伺服控制器中。在工控机上使用Visual C++软件编制试验机的现场测控程序,对试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显示并存储试验数据,同时采用软、硬件抗干扰措施,试验机控制精度可以达到0.5%的技术要求。

高大勇[9](2009)在《基于DSP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六维加速度由运动体相对于惯性坐标系运动的三维线加速度和三维角加速度构成,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的运动趋势。对六维加速度进行一次积分可以得到物体运动的三维线速度和三维角速度,进一步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因此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交通运输监测、地震预测、机器人控制、武器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一种基于六个压电式单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敏感单元布局,开发了以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实现了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多通道单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六维加速度的求解。同时,为了方便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与使用设备连接,本文开发的基于DSP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提供了模拟输出接口、USB接口和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接口。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工作包括:1.根据本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基于六个压电式单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敏感单元布局,分析了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系统构成,设计了以DSP为核心处理器CPLD协同工作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以TI公司的高速32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处理器为核心,具体实现AD转换和算法处理功能,同时结合XC95144控制输出接口单元中的模拟输出、USB接口和UART接口通讯。该系统为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系统实时处理和高精度传感提供了硬件平台。2.设计了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件系统,该系统由逻辑控制部分和信号采集与处理部分组成:逻辑控制程序完成了DSP外设的地址译码和逻辑控制;信号采集与处理部分实现了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多通道单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实时采集、六维加速度的解算及输出。3.建立了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实验测试系统,测试了基于DSP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构成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多通道单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实时采集,而且通过数值运算可以得到六维加速度输出,输出线加速度求解误差小于0.05 m/s2,角加速度求解误差小于0.05 rad/s2,延时小于0.16 ms,满足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高精度、实时传感的要求。

王冬冬[10](2009)在《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工业应用领域需求的增长,要实现复杂程度较高的数字电子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定点运算已经很难满足高性能数字系统的需要,而浮点数相对于定点数,具有表述范围宽,有效精度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遥感、机器人技术以及涉及指数运算和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浮点运算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速度,即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浮点运算;二是精度,即浮点运算能够提供多少位的有效数字。计算机性价比的提高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出现,对传统的数字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变革。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让设计师通过设计芯片来实现电子系统的功能,将传统的固件选用及电路板设计工作放在芯片设计中进行。FPGA可以完成极其复杂的时序与组合逻辑电路功能,适用于高速、高密度,如运算器、数字滤波器、二维卷积器等具有复杂算法的逻辑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的逻辑设计领域。鉴于FPGA技术的特点和浮点运算的广泛应用,本文基于FPGA将浮点运算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一个触摸式浮点计算器,主要目的是通过VHDL语言编程来实现浮点数的加减、乘除和开方等基本运算功能。(1)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各模块的实现,包括芯片的选择、各模块之间的时序以及控制、每个运算模块详细的工作原理和算法设计流程;(2)通过VHDL语言编程来实现浮点数的加减、乘除和开方等基本运算功能;(3)在Xilinx ISE环境下,对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开发设计及功能仿真,验证了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

二、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3 控制器的发展与现状
        1.3.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及应用
        1.3.2 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器概况
    1.4 现场总线技术的概况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1 电液伺服综合实验台介绍
    2.2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3 DSP的选择
        2.3.1 控制器的选择及芯片选型
        2.3.2 TMS320F2812特性
    2.4 实验台控制系统各模块设计
        2.4.1 电源模块
        2.4.2 模拟量数据采集模块
        2.4.3 模拟量输出模块
        2.4.4 CAN通信模块
    2.5 系统抗干扰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实验台控制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3.2 DSP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3.3 软件程序设计及实现
        3.3.1 系统主程序
        3.3.2 中断程序
        3.3.3 A/D转换程序
        3.3.4 D/A转换程序
        3.3.5 CAN通信下位机程序
        3.3.6 数值转换程序
        3.3.7 PID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监控界面的设计
    4.1 监控界面设计概述
    4.2 VB编程语言总述
    4.3 上位机CAN通信设置
        4.3.1 CAN适配卡的选择及测试
        4.3.2 上位机通讯配置
    4.4 上位机监控界面的程序设计
        4.4.1 登录界面设计
        4.4.2 主控制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调试
    5.1 系统输入输出通道调试
        5.1.1 模拟量数据采集模块调试
        5.1.2 模拟量输出模块调试
    5.2 系统通讯功能调试
    5.3 电液伺服实验台调试
        5.3.1 电液伺服系统开环测试
        5.3.2 电液伺服系统闭环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DM642的字轮式水表号码识别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意义
    1.2 国内抄表系统现状
    1.3 课题主要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
    2.1 系统结构框图及各原理
    2.2 系统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与采集识别
    3.1 图像预处理
    3.2 图像采集及识别
        3.2.1 视频解码芯片
        3.2.2 SAA7113H芯片设置
    3.3 图像的采集
        3.3.1 DM642简介
        3.3.2 图像采集电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路转换设计
    4.1 芯片CD4051简介
    4.2 工作原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机互动及数据传输
    5.1 人机互动介绍
    5.2 液晶显示
        5.2.1 液晶显示介绍
        5.2.2 显示电路设计
    5.3 触摸功能
        5.3.1 工作原理
    5.4 RS-232通信简介
    5.5 无线传输的实现
        5.5.1 MAX232芯片简介
        5.5.2 MAX232芯片简介
        5.5.3 数据传输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6.1 DSP软件设计
        6.1.1 DM642软件设计
        6.1.2 CMD文件配置
    6.2 图像采集
    6.3 识别算法
        6.3.1 图象处理
        6.3.2 图象识别
        6.3.3 识别流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电路板制作及调试
    7.1 系统PCB板的制作
        7.1.1 AD09软件介绍
        7.1.2 元器件封装的制作
        7.1.3 接线规则
    7.2 系统调试
        7.2.1 CCS介绍
        7.2.2 CCS使用
        7.2.3 实验中出现问题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系统样机图
附录B 系统程序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DSP的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振动台发展概况
        1.2.1 振动台的分类
        1.2.2 国外振动台发展概述
        1.2.3 国内振动台发展概述
    1.3 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概况
        1.3.1 国外振动控制技术概况
        1.3.2 国内振动控制技术概况
    1.4 子带自适应算法研究现状
        1.4.1 滤波器组理论的发展概况
        1.4.2 小波分析的发展概况
        1.4.3 子带自适应辨识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振动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2.1 引言
    2.2 液压振动台伺服系统组成及原理
    2.3 液压振动台自由度控制策略
        2.3.1 自由度合成矩阵
        2.3.2 自由度分解矩阵
    2.4 压力镇定控制器设计
    2.5 单自由度液压位置系统建模
        2.5.1 不考虑结构柔度单自由度系统建模
        2.5.2 考虑结构柔度单自由度系统建模
        2.5.3 液压伺服系统仿真
    2.6 三状态控制器设计
        2.6.1 不考虑结构柔度的三状态控制器设计
        2.6.2 考虑结构柔度三状态控制器设计
    2.7 实验验证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子带自适应辨识的振动台功率谱复现
    3.1 引言
    3.2 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均衡原理
        3.2.1 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流程
        3.2.2 液压振动台响应功率谱估计
        3.2.3 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驱动信号生成
    3.3 信号的多速率处理理论
        3.3.1 信号的多相表示
        3.3.2 信号的抽取与内插
        3.3.3 数字滤波器组理论
        3.3.4 余弦调制滤波器组
    3.4 子带自适应算法
        3.4.1 2 通道子带自适应算法结构
        3.4.2 2 通道子带自适应算法收敛条件
        3.4.3 M通道子带自适应算法
    3.5 仿真验证
        3.5.1 子带自适应算法收敛性能仿真验证
        3.5.2 子带自适应辨识功率谱密度复现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小波滤波器组辨识的振动台功率谱复现
    4.1 引言
    4.2 信号多分辨分析
        4.2.1 信号多分辨分析基本概念
        4.2.2 信号多分辨分析中的尺度方程
        4.2.3 信号在尺度和小波空间中的分解与重构
    4.3 小波变换与滤波器组
        4.3.1 小波变换基本概念
        4.3.2 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
        4.3.3 基于小波变换的滤波器组
    4.4 基于小波滤波器组系统辨识算法
    4.5 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压振动台数字振动控制器的研制
    5.1 引言
    5.2 嵌入式控制技术概述
        5.2.1 数字信号处理器概述
        5.2.2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5.2.3 ISA总线概述
    5.3 数字振动控制器研制
        5.3.1 数字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5.3.2 数字控制器数学计算模块设计
        5.3.3 数字控制器中数据共享机制
        5.3.4 数字控制器监控单元设计
    5.4 数字振动控制器软件开发方法
        5.4.1 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引导
        5.4.2 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定位
        5.4.3 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学及信号处理库函数
        5.4.4 监控单元软件设计方法
    5.5 数字振动控制器的自闭环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液压振动台试验系统
        6.2.1 液压振动台硬件平台
        6.2.2 快速控制原型技术
        6.2.3 数字振动控制器软件设计
    6.3 子带滤波自适应辨识功率谱复现实验
        6.3.1 实验目的
        6.3.2 控制软件实现
        6.3.3 功率谱复现实验步骤
        6.3.4 功率谱复现实验结果
    6.4 基于小波滤波器组的功率谱复现实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的硬件设计
    2.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2 单片机 LPC1768 的设计原理和适用领域
    2.3 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模块
    2.4 故障声光报警模块
    2.5 GPS 通信模块
    2.6 波形输出模块
    2.7 通信部分接口电路
    2.8 电源模块及其接口电路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的软件设计
    3.1 LPC1768 单片机软件仿真和开发工具
    3.2 系统的软件架构
    3.3 操作系统设计
    3.4 ucgui 系统简介
    3.5 软件的特点及其抗干扰设计
    3.7 XC2C256 开发工具简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C 端通信软件设计
    4.1 功能要求分析
    4.2 开发工具简介
    4.3 上位机整体框架设计
    4.4 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4.5 波形显示模块设计
    4.6 GPS 信息显示模块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设计实例
    5.1 功能要求分析
    5.2 硬件平台的设计
    5.3 软件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血球仪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血液分析仪系统总体介绍
    2.2 血液分析仪总体方案设计
        2.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3 系统硬件平台选择
        2.2.4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 的选择
        2.2.5 基于 Nios II 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血细胞识别电路设计
    3.1 血细胞信号识别算法研究
        3.1.1 Coulter 原理发产生血细胞信号
        3.1.2 血细胞信号识别过程遇到的问题
        3.1.3 基于状态分析的血细胞识别算法
    3.2 血细胞识别算法的 MATLAB 中仿真
    3.3 血细胞识别算法 VHDL 实现
    3.4 三通道血液分析装置设计
    3.5 血细胞分析装置识别结果分析
        3.5.1 QuartusII 仿真测试
        3.5.2 血细胞分析装置实际测试
    3.6 本章小结
4、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系统设计概述
    4.2 系统硬件单元电路设计
        4.2.1 四线电阻屏驱动器设计
        4.2.2 血细胞信号 ADC 电路设计
        4.2.3 血细胞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4.3 基于 Nios II 的 SOPC 系统硬件设计
        4.3.1 SOPC 技术简介
        4.3.2 定制 Nios II 处理器
        4.3.3 SDRAM 控制器内核
        4.3.4 CFI FLASH 控制器内核
        4.3.5 SRAM 控制器设计
    4.4 LCD 驱动器设计
        4.4.1 夏普 LQ104VIDG52 型液晶屏信号时序介绍
        4.4.2 基于 NIOS II 的 LCD 驱动器设计
    4.5 触摸屏控制器 SPI 接口
    4.6 其他 Nios II 组件添加和设置
        4.6.1 定时器控制器核
        4.6.2 添加 JTAG UART 口
        4.6.3 添加 System ID
    4.7 Nios II 系统设置
    4.8 本章小结
5、嵌入式图形用户见面μC/GUI 的实现
    5.1 LCD 驱动器初始化函数设计
    5.2 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
    5.3 μC/GUI 在 Nios II 中的移植
        5.3.1 μC/GUI 移植的原理
        5.3.2 μC/GUI 在 Nios II 中的移植
    5.4 μC/GUI 测试
        5.4.1 色彩显示测试
        5.4.2 触摸屏测试
    5.5 基于μC/GUI 用户图形界面的开发
        5.5.1 μC/GUI 模拟器介绍及自定义汉字库
        5.5.2 μC/GUI 窗口控件使用
    5.6 本章小结
6:基于 Nios II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Nios II 软核处理器结构概述
    6.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6.3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测量及数据处理任务
    6.4 本章小结
7:系统测试
    7.1 系统测试方法简介
    7.2 血液分析仪重复性测试
    7.3 血液分析仪线性度性能测试
    7.4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细胞体积分布性能测试
    7.5 本章小节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舵机电动复合加载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加载系统的发展状况研究
        1.2.1 机械式加载系统
        1.2.2 电液式加载系统
        1.2.3 电动加载系统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动加载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加载系统的总体结构
    2.3 电动加载系统的工作原理
    2.4 加载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5 加载系统的下位机设计
        2.5.1 测试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2.5.2 加载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2.6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案
        2.6.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2.6.2 上位机系统的设计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载系统测试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测试信号板发生器的硬件实现
        3.2.1 DSP 最小系统及其外围电路
        3.2.2 电源设计
        3.2.3 串口通信模块
        3.2.4 D/A 转换器设计
    3.3 测试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3.3.1 DSP 软件开发环境
        3.3.2 串口通信的软件实现
        3.3.3 波形输出的软件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载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上位机软件的需求分析
        4.2.1 上位机软件功能要求
        4.2.2 上位机的软件组成
    4.3 人机界面的实现
        4.3.1 用户登录界面
        4.3.2 监控界面
        4.3.3 参数设置界面
    4.4 数据库实现
        4.4.1 BCB 中的数据库连接实现
        4.4.2 数据表的E-R 模型与主键
        4.4.3 数据库中的SQL 语言
    4.5 数据通信实现
        4.5.1 实验中数据分类
        4.5.2 上下位机的通信协议
        4.5.3 上位机串口通信的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加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5.1 引言
    5.2 电动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
        5.2.1 无刷直流力矩电机数学模型
        5.2.2 舵机的力矩输出模型
        5.2.3 PWM 驱动模块
        5.2.4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5.2.5 摆杆输出模块
    5.3 加载系统的多余力
        5.3.1 多余力的产生原因
        5.3.2 多余力的消除
    5.4 系统控制规律设计
        5.4.1 PID 控制原理
        5.4.2 PID 控制的软件实现
    5.5 系统仿真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DSP的单通道伺服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单通道控制器的产品现状
        1.2.1 PULSAR 1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
        1.2.2 HNC100 单通道控制器
        1.2.3 MTS单通道伺服控制器
        1.2.4 国外控制器的特点
    1.3 DSP技术综述及DSP的硬件特点
    1.4 基于快速控制原型技术的DSP程序开发方案
        1.4.1 Embedded Target for C 2000 DSP 工具箱
        1.4.2 Code Composer Studio
        1.4.3 CCSLink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需求分析
        2.2.1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整体功能需求分析
        2.2.2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软硬件功能模块划分
        2.2.3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性能需求分析
    2.3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2.3.1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硬件平台设计
        2.3.2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的软件平台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通道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及硬件驱动设计
    3.1 引言
    3.2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硬件总体结构介绍
    3.3 DSP28335 与A/D采集模块之间的扩展电路及硬件驱动
        3.3.1 AD7665 的硬件特点
        3.3.2 AD7665 与地址总线之间的接口
        3.3.3 多路开关与地址总线之间的接口
        3.3.4 AD7665 与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的接口
        3.3.5 A/D采集模块的硬件驱动设计
    3.4 DSP28335 与D/A驱动模块之间的扩展电路及硬件驱动
        3.4.1 AD7846 的硬件特点
        3.4.2 AD7846 与地址总线之间的接口
        3.4.3 AD7846 与控制总线之间的接口
        3.4.4 AD7846 与数据总线等之间的接口
        3.4.5 D/A驱动模块的硬件驱动设计
    3.5 A/D采集模块的模拟调理电路
    3.6 D/A驱动模块的模拟调理电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器的CAN通讯接口设计及软件实现
    4.1 前言
    4.2 DSP28335 片上eCAN模块简介
        4.2.1 eCAN模块的结构及功能介绍
        4.2.2 eCAN模块在内存中的映射
        4.2.3 eCAN模块中的寄存器简介
        4.2.4 eCAN模块中的消息对象(邮箱)
        4.2.5 eCAN模块的初始化、接收数据、发送数据的一般过程
    4.3 DSP28335 与CAN收发器之间的硬件接口
    4.4 单通道伺服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CAN通讯的软件实现
        4.4.1 通讯软件的基本任务
        4.4.2 eCAN模块接收、发送函数的封装
        4.4.3 上位机与单通道控制器的通讯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通道控制器在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单通道控制器实现位置伺服闭环中的应用
        5.2.1 位置伺服闭环系统的组成
        5.2.2 位置伺服闭环系统的实现步骤
    5.3 单通道控制器在位置伺服系统应用的可行性验证
        5.3.1 位置伺服系统的基础理论
        5.3.2 位置伺服系统的比例控制器设计
        5.3.3 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弹性轴类零件液压伺服摆振试验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试验机电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液压伺服摆振试验机结构原理及总体设计
    2.1 液压扭摆试验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2 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力(运动)转换机构工作原理
    2.4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4.1 试验机工作特性分析
        2.4.2 控制系统硬件方案
        2.4.3 控制系统软件方案
    2.5 小结
3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下位高速伺服控制器电路设计
        3.1.1 DSP 伺服控制器最小系统
        3.1.2 控制器辅助电源模块
        3.1.3 模拟量A/D 前向采样电路
        3.1.4 模拟量D/A 后向输出电路
        3.1.5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电路
        3.1.6 串口通信模块
        3.1.7 电机及电磁溢流阀控制电路
    3.2 主要元器件的设计与选择
        3.2.1 伺服液压缸
        3.2.2 伺服控制器
        3.2.3 伺服阀放大器
        3.2.4 传感器
        3.2.5 数据采集卡
        3.2.6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3.3 小结
4 伺服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研究
    4.1 试验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4.2 数字PID 伺服控制算法
    4.3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 伺服控制算法
    4.4 控制系统仿真
        4.4.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仿真
        4.4.2 控制系统快速半实物仿真
    4.5 仿真结果分析
    4.6 小结
5 测试与控制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DSP 伺服控制器软件实现
        5.1.1 DSP 软件开发流程
        5.1.2 DSP 程序编制
    5.2 上位工控机测控软件的编程实现
    5.3 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5.3.1 硬件抗干扰措施
        5.3.2 软件抗干扰措施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目录
    C. 主要附图目录

(9)基于DSP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多维加速度传感技术
        1.2.1 基于单一惯性质量的多维加速度传感器
        1.2.2 基于多个惯性质量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1.3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研究意义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4.2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3 本文研究的意义
2 基于DSP 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原理
    2.1 引言
    2.2 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系统构成
    2.3 基于DSP 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DSP 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DSP 单元的实现
    3.3 信号采集单元电路的实现
    3.4 信号预处理单元电路的实现
    3.5 输出接口单元的实现
    3.6 电源电路的设计
    3.7 电路板的设计和基本测试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DSP 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基于DSP 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件的总体设计
    4.3 CPLD 程序设计
    4.4 DSP 的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DSP 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实验测试
    5.1 引言
    5.2 基于DSPACE 实时仿真系统的实验测试
    5.3 基于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敏感单元的实验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及贡献
    6.3 后续研究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浮点运算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浮点运算和FPGA基本理论
    2.1 IEEE-754与其浮点格式
        2.1.1 二进制浮点数存储格式
        2.1.2 单精度格式
        2.1.3 双精度格式
    2.2 浮点数的分类
    2.3 浮点数的规格化
    2.4 FPGA技术及设计流程
        2.4.1 FPGA技术器件的主要特点
        2.4.2 FPGA的设计流程
    2.5 FPGA开发环境
        2.5.1 硬件描述语言—VHDL
        2.5.2 系统开发平台—ISE
第3章 系统整体设计框架及硬件介绍
    3.1 系统整体设计流程
    3.2 系统硬件组成
        3.2.1 触摸屏
        3.2.2 ADS7846
        3.2.3 Virtex-Ⅱ系列FPGA芯片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4.1.1 A/D转换控制
        4.1.2 坐标读取控制
    4.2 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4.2.1 数据处理模块
        4.2.2 运算模块
    4.3 显示模块
第5章 系统实现及仿真
    5.1 加法实现及仿真
    5.2 乘法实现及仿真
    5.3 除法实现及仿真
    5.4 开方实现及仿真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按键判断模块主程序VHDL代码
附录B 按键判断模块子程序VHDL代码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四、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D]. 解瑶. 太原科技大学, 2015(08)
  • [2]基于DM642的字轮式水表号码识别系统[D]. 朱林贵. 沈阳工业大学, 2014(03)
  • [3]基于DSP的液压振动台功率谱复现研究[D]. 张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1)
  • [4]多功能电磁发射机控制仪的研究与实现[D]. 林德锋.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5]血球仪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D]. 施金良. 宁波大学, 2012(03)
  • [6]舵机电动复合加载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朱水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 [7]基于DSP的单通道伺服控制器设计[D]. 罗中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7)
  • [8]弹性轴类零件液压伺服摆振试验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 邓小东. 重庆大学, 2010(04)
  • [9]基于DSP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D]. 高大勇. 重庆大学, 2009(12)
  • [10]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设计[D]. 王冬冬. 大连海事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AD7846及其基于DSP芯片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