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论文文献综述)
程国栋[1](2018)在《陈洪绶《水浒叶子》考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文献查证、图像对比和整理前人论述,对明代陈洪绶的版画代表作《水浒叶子》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其定为崇祯末年作品更为合理。审视《水浒叶子》的风格特征,它不是《水浒传》文学形象的照搬复制,而与陈洪绶本人的秉性和画学修养一脉相承。
韩淑举[2](2018)在《锲而不舍 天道酬勤——访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先生》文中指出韩淑举(以下简称韩):李先生,您好!谢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为人所熟知的版本目录学家,但您的成长过程,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却为人所不知或少知。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您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李致忠先生(以下简称李):1938年农历3月初十,即公历4月10日,我出生在北京昌平县八仙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46年春节后,父亲送我到本村一家私塾入学读书。那时上学没有书包,抱着一个用过的木制空饽饽匣子,里边放一本《百家
杨臻臻[3](2016)在《意写奇崛传精神—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末清初,是人物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以影响甚大的陈洪绶为人物画领军人物,对被宋元文人画兴盛之大势之下所冷落的人物画,予以了大力的承继和拓展,谱写了人物画复兴的新篇章。考察明代人物画史可知,陈洪绶在绘画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在当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陈洪绶为视点,试图揭示明代人物画创作性状及其与明代审美风尚相关联,以窥视明代人物画的整体画学形态。本文以陈洪绶的人物画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人物画的师承、传统渊源及其绘画风格的变异并结合其画学观念展开论述,试图厘清陈洪绶人物画创作的的画学理想模式及其审美取向。进而,对其存世的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以揭示其笔墨与色彩所呈现的绘画美学观念。本文定位于对陈洪绶人物画承上启下作用的价值判断,希望通过其造型语言特征展开深度分析,揭示其绘画语言所呈现的美学理路。本文以图证和史证为研究主线,兼涉创作与评析、观念与技法、史论和美学等多种视角,针对具体作品展开探讨和分析,以归纳与评价陈洪绶人物画创作的贡献意义,从而显示出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秦佳佳[4](2016)在《陈洪绶人物画风格源流探析》文中提出陈洪绶是晚明变形人物画风代表画家,其绘画修养渊博而尤以人物画风格特色鲜明。复杂的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陈洪绶的家庭变故及曲折的仕宦经历,在甲申国变后双重的影响着他的性情与艺术表达。而陈洪绶的师承及交游对其人物画风产生深刻影响,陈洪绶不仅注重横向的近师名贤且纵向的宗学古人,与同时期画家、收藏家的交游对其眼界的开阔与其奇古变形画风的形成不无关系。陈洪绶的独特的人物画风在当时及后代都产生深远影响,对同时代人物绘画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同时期的画家、其妻、子、学生的影响,对后代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海上三任”的人物绘画影响,陈洪绶的人物画风格基于传统结合时代特征创新艺术语言形成了人物画的奇古画风,其师古并结合时代文化出新的创新精神给当代艺术创作以更多积极启示。
王爽[5](2015)在《通俗艺术的神话——浅议陈洪绶《水浒叶子》的传播与影响》文中研究表明1643年,陈洪绶的《水浒叶子》通过不同的人物面相、服饰、体态创作出40位英雄好汉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完成了对民俗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再创造。《水浒叶子》对现代连环画、人物白描、插图、古典人物造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参照作用,在当代高等美术院校教学中补充了"十八描"的个性不足,成为当代白描临摹课程的经典范本。陈洪绶"心仪其人,凝而成像"的创作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作将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云海军[6](2012)在《明代水浒人物图艺术试析—杜堇《水浒人物全图》与陈洪绶《水浒叶子》艺术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水浒人物图的绘制,早在南宋时就出现过,可惜作品已经失传。自施耐庵的经典巨作《水浒》问世以来,为水浒英雄绘制图像的画家数不胜数,其中在明代就曾出现过两位绘制水浒人物图的高手,即杜堇和陈洪绶。两位画家笔下水浒英雄的形象生动传神,可谓是精妙绝伦,影响十分深远。本文主要通过八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一下历代水浒人物画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明代中期杜堇和明末陈洪绶两位画家的人生经历、创作水浒人物图的历史背景以及各自水浒人物画的艺术特点。第四部分着重从构图、造型特征、线条的运用、画面氛围以及两位画家笔下水浒女英雄的形象来分析比较各自的艺术风格,得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第五部分简单介绍了明代以后一些绘制过水浒人物图的画家的艺术风格;第六部分介绍了明代一些常见的水浒传插图本;第七部分通过研究明代两位绘制水浒人物画画家的其他重要作品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他们绘画作品的内涵和风格;第八部分说明了杜堇和陈洪绶人物画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画的启示。经过仔细比较研究,后者在水浒人物画创作的某些方面受到了前者一定的影响。这两套水浒人物画作分别以洗练传神的线条,生动地再现了原书中的人物风貌和故事情节,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本文主要选择明代中期和明代末期两位重要画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技法风格的演变、作品的整理和比较等相关方面来做分析,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由于笔者的能力和条件有限,有关杜堇资料也很少,资料搜索的难度较大,所以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望大家给予指教。
王馨欣[7](2012)在《从叶子戏看明代版画展示传播的创新》文中认为文章以叶子戏为切入点,窥探了明代版画繁荣发展与流传深远的动因,既揭示了明代传统版画在政府官方集藏、民间书坊集散、大众收藏展示和艺术创作交流等方面的传统展示模式;同时也针对焕发新生的叶子戏进行了艺术创作、工艺制作、玩赏方式和创新模式上的深度研究,并从其形象研究和受众定位角度分析了市民商业、平民风俗、女性意识和政治觉悟上视觉化呈现的缘由。
温肇桐[8](1980)在《中国古代绘画研究报刊文章编目》文中研究表明
温肇桐[9](1980)在《中国古代绘画研究报刊文章编目(1949——1979)》文中研究表明 (二)帛画·壁画·石刻画·砖刻画·漆画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郭沫若《人民文学》1953年11期关于"晚周帛画"的补充说明郭沫若《人民文学》1953年12期长沙战国时代楚墓出土帛画考孙作云《人文杂志》1960年4期最早的一幅中国画
李致忠[10](1976)在《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文中认为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给了我们重新认识、分析、评论《水浒》的锐利武器,也给了我们重新认识、分析和评论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锐利武器。
二、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论文提纲范文)
(2)锲而不舍 天道酬勤——访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先生(论文提纲范文)
李致忠先生主要着作目录 (依年代顺序排列) |
一、专着 |
二、论文 |
三、古籍整理 |
(3)意写奇崛传精神—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陈洪绶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
第一节 陈洪绶生平 |
第二节 明末人物画坛 |
第二章 陈洪绶人物画的师承与造型演变 |
第一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的师承渊源 |
一、陈洪绶与同时代画家的师承关系 |
二、陈洪绶人物画造型的传统渊源 |
三、民间美术对陈洪绶人物画造型的影响 |
第二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演变 |
一、少、早年的人物画作品造型特征——探究时期 |
二、中、晚期的人物画作品造型特征——成熟时期 |
第三章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形态 |
第一节 多元形式的构图 |
第二节 刚逸相继的线 |
一、早期——钉头鼠尾描 |
二、中期——方折顿挫的铁线描法 |
三、晚期——圆转流畅的高古游丝描 |
第三节 典雅古丽的色与墨 |
一、墨色层次分明 |
二、淡彩典雅 |
三、重彩古丽 |
第四章 陈洪绶人物画的造型语言观念与风格 |
第一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观念来源 |
第二节 陈洪绶人物画的语言风格 |
一、高古的艺术气质 |
二、奇崛的特异风貌 |
三、精致古丽的装饰性 |
第五章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一节 陈洪绶的弟子及传派 |
一、陈洪绶的家人 |
二、陈洪绶的弟子 |
三、得陈洪绶面授者 |
四、直接或间接师陈洪绶法者 |
第二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对明清人画变异画风的影响 |
一、陈洪绶人物画对“扬州八怪”的影响 |
二、陈洪绶人物画对海派画家的影响 |
第三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对当代中国人物画家的影响 |
第四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
第六章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
第一节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的艺术成就 |
第二节 陈洪绶人物画与现实人物造型语言艺术转换的方式 |
一、概括提炼与变形夸张 |
二、文化底蕴与文艺思潮 |
三、审美理想与审美取向 |
第三节 陈洪绶人物画“奇崛”造型特征对当代人物画发展的启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陈洪绶人物画创作年表 |
附录二:古原宏伸《陈洪绶试论》(上、下)译文 |
附录三:变而不异独步来——与周京新教授关于陈洪绶绘画艺术的对话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4)陈洪绶人物画风格源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相关学术研究回顾 |
三、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材料获取途径 |
四、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和创新点 |
第一章 陈洪绶身处的时代背景 |
第一节 政治环境 |
第二节 经济环境 |
第三节 文化环境 |
第二章 陈洪绶的家庭情况及仕宦前后的经历 |
第一节 家庭变故及影响 |
第二节 曲折的仕宦经历 |
一、心往仕进 |
二、归心于画 |
第三节 性情与举止的矛盾 |
第三章 陈洪绶的师承和交游与其人物画风格 |
第一节 陈洪绶的广泛师承与画风 |
一、近师名贤 |
二、远师古人 |
第二节 陈洪绶的交游和交友年表 |
第三节 陈洪绶的师承和交游对与其人物画风格 |
一、设色雅致、用线凝练 |
二、取法尚古 |
三、人物造型的特征 |
四、创作题材的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论着 |
致谢 |
(5)通俗艺术的神话——浅议陈洪绶《水浒叶子》的传播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传世佳作”的《水浒叶子》 |
1.《水浒叶子》的艺术特色 |
2.民间文化的力量 |
二、《水浒叶子》的传播与影响 |
1.认识美术史的习惯 |
2.版本与流传 |
3.现代出版、研究与评论 |
4.作为创作和教学的范本 |
(6)明代水浒人物图艺术试析—杜堇《水浒人物全图》与陈洪绶《水浒叶子》艺术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中国历代水浒人物画的发展概述 |
2 杜堇创作《水浒人物全图》的历史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
2.1 杜堇的简介及创作水浒图的时间和原因 |
2.2 杜堇《水浒人物全图》的分类及艺术风格 |
3 陈洪绶创作《水浒叶子》的历史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
3.1 陈洪绶的简介及创作水浒图的时间和原因 |
3.2 陈洪绶《水浒叶子》的艺术风格 |
4 杜堇《水浒人物全图》与陈洪绶《水浒叶子》艺术风格比较 |
4.1 《水浒人物全图》与《水浒叶子》构图艺术比较 |
4.2 《水浒人物全图》与《水浒叶子》艺术造型比较 |
4.3 《水浒人物全图》与《水浒叶子》中线条比较 |
4.4 《水浒人物全图》与《水浒叶子》画面氛围比较 |
4.5 《水浒人物全图》与《水浒叶子》中人物形象比较 |
4.5.1 服饰对比 |
4.5.2 手执器物对比 |
4.5.3 人物面部表情及动态对比 |
4.5.4 女性形象的对比 |
5 其他重要水浒人物画家 |
5.1 任熏的水浒人物画 |
5.2 清代张熊绘《水浒英雄谱》 |
5.3 戴敦邦的水浒人物画 |
6 明代水浒传插图本 |
7 杜堇和陈洪绶的其他重要作品 |
8 杜堇和陈洪绶的艺术成就以及对画坛的影响 |
8.1 杜堇和陈洪绶的艺术成就 |
8.2 杜堇和陈洪绶绘画艺术对画坛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从叶子戏看明代版画展示传播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代版画传统型展示传播概述 |
二、叶子版画创新型展示传播研究 |
三、叶子版画的形象研究与定位分析 |
(一)、市民商人形象叶子造型的出现 |
(二)、平民风俗画式叶子图案的兴起 |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形象的始现 |
(四)、政治现状的缩影与民众意愿的寄托 |
四、结语 |
(10)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四、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论文参考文献)
- [1]陈洪绶《水浒叶子》考析[J]. 程国栋. 中国美术研究, 2018(04)
- [2]锲而不舍 天道酬勤——访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先生[J]. 韩淑举.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04)
- [3]意写奇崛传精神—陈洪绶人物画造型语言特征研究[D]. 杨臻臻.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4]陈洪绶人物画风格源流探析[D]. 秦佳佳. 苏州大学, 2016(02)
- [5]通俗艺术的神话——浅议陈洪绶《水浒叶子》的传播与影响[J]. 王爽. 美术大观, 2015(05)
- [6]明代水浒人物图艺术试析—杜堇《水浒人物全图》与陈洪绶《水浒叶子》艺术比较[D]. 云海军. 山西师范大学, 2012(09)
- [7]从叶子戏看明代版画展示传播的创新[J]. 王馨欣. 设计, 2012(02)
- [8]中国古代绘画研究报刊文章编目[J].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02)
- [9]中国古代绘画研究报刊文章编目(1949——1979)[J]. 温肇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0(02)
- [10]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J]. 李致忠. 文物,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