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ZI——150型自动控制低压铸造机(论文文献综述)
旅大市机电研究所[1](1967)在《DZI——150型自动控制低压铸造机》文中指出 一、前言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低压铸造组工人和技术人员,发扬了敢想敢干敢闯的革命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东风,贯彻了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指示,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助下,经过七个多月的奋战,于一九六六年底完成了低压铸造机的研制任务,经过初步生产验证,已达到自动生产要求。
柴艳[2](2005)在《反重力铸造液面加压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反重力铸造法是生产大型优质构件的理想方法,反重力铸造液面加压控制系统是反重力铸造设备的核心,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与工艺结合不够紧密、功能单一的问题,对反重力铸造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 本文首先对反重力铸造加压工艺进行了分析。从控制角度对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了定义,确定了实现过程控制所需的入口工艺参数,剖析了关键参数对成形加压工艺和铸件质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加压工艺,为反重力铸造成形过程控制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其次,对反重力铸造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反重力铸造过程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PID控制器,并采用临界稳定法结合MATLAB仿真确定了PID参数。针对反重力铸造过程的滞后特性,分别采用大林算法和纯滞后补偿控制法对系统进行了设计,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显着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再次,对控制系统的气路布局进行了设计。在分析反重力铸造设备气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低压铸造、差压铸造和调压铸造的进气、调压和排气环节。研制出了响应时间仅有80毫秒的数字组合调节阀,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最后,设计了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通过对PID算法进行模糊化处理,提高了熔体升液充型的线性度,减少了液面波动,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采用自行研制的数字组合阀设计了气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低压铸造、差压铸造和调压铸造多种功能。采用DELPHI语言编写了具有良好人机界面、易于操作和维护的控制软件。 生产实践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具有操作方便、运行可靠、跟踪效果良好、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使用该系统生产的铸件具有良好的冶金质量。
章木生[3](1980)在《特种铸造发展史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特种铸造是在造型材料及方法、工艺装备及金属液充型方式上与普通砂型铸造有显着差别的,获得的铸件比普通砂型铸件表面光洁、尺寸精确或机械性能高的铸造工艺。特种铸造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工业生产中应用的现代特种铸造也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工艺方法发展到二十种之多。据其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特种铸造的兴起期;特种铸造的转化期;特种铸造的发展期。
徐顺庆,卫行熙[4](1988)在《铸造机械的发展动向(铸造机械委员会出国人员座谈会大会技术总结)》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出国的人员越来越多。有参加国际铸造年会及博览会的,有参加合作生产对外考察的,有结合工厂技术改造进行考察的,也有引进技术对外谈判和进行考察的,此外还有购置
郭敖如[5](1997)在《我国铸造设备的进口及应用概况》文中认为我国铸造设备的进口始于60年代,并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进口铸造设备的品种与数量猛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进口大约500台套的铸造设备,用外汇约2.5亿美元。本文在收集有关进口铸造设备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详实和可靠地反映我国铸造设备的进口全貌及应用概况。
赵希柱[6](2013)在《CRH-7动车组铝合金枕梁结构优化及铸造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的轻量化成为提高列车速度的必然趋势,而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蚀性能强等优点,在动车组列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迄今为止,对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铝合金枕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CRH-7型动车组铝合金枕梁进行研究:首先,参考钢板焊接式枕梁结构,设计出铸造铝合金枕梁结构,并对设计的结构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有限元计算,若模拟分析结果的合理,则设计满足受力要求,若不合理则需重新设计。其次,通过基于CAD/CAE技术对设计出的铝合金枕梁进行铸造工艺的研究,本文主要设计了两种铸造工艺,砂型重力铸造工艺和砂型低压铸造工艺,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充型过程和凝固过程进行分析,并对缺陷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浇注系统和铸造工艺参数。最后,通过跟踪铝合金枕梁的实际生产过程,对铸件出现的铸造缺陷(气孔、缩孔与缩松、冷隔、夹渣、裂纹等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工艺方案。通过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满足要求:σb≥275MPa,δ≥2.0,HB≥80。型腔的无损检测和打压试验表明:铸件内部无明显缺陷;铸件的气密性检测合格,满足打压铸件需求。
二、DZI——150型自动控制低压铸造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ZI——150型自动控制低压铸造机(论文提纲范文)
(2)反重力铸造液面加压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反重力铸造的原理 |
1.2.2 反重力铸造的特点 |
1.2.3 反重力铸造浇注工艺 |
1.2.4 反重力铸造方法 |
1.2.5 反重力铸造设备主体 |
1.2.6 开合型装置的动力 |
1.2.7 液面加压控制系统 |
1.2.8 反重力铸造成形的数值模拟研究发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反重力铸造液面加压工艺的研究 |
2.1 过程控制的入口工艺参数 |
2.1.1 充型过程的定义 |
2.1.2 凝固过程的定义 |
2.1.3 同步压力和同步真空度 |
2.1.4 合金液密度和阻力系数 |
2.2 工艺参数对构件成形过程的影响 |
2.2.1 升液速度和升液压力 |
2.2.2 充型速度和充型压力 |
2.2.3 结壳时间 |
2.2.4 结壳增压压力和结壳增压速度 |
2.2.5 保压时间 |
2.2.6 结晶增压压力和结晶增压速度 |
2.2.7 熔体密度和阻力系数 |
2.3 反重力铸造加压工艺的研究影响 |
2.3.1 稳压结晶工艺液 |
2.3.2 缓慢增压工艺 |
2.3.3 急速增压工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方案的研究 |
3.1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的原理及总体结构 |
3.2 被控对象及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1 低压铸造生产对象的数学模型 |
3.2.2 差压及调压铸造生产对象的数学模型 |
3.2.3 反重力铸造系统的数学模型 |
3.3 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
3.3.1 信号的采集 |
3.3.2 A/D和D/A转换 |
3.3.3 滤波 |
3.4 PID控制器的设计 |
3.4.1 模拟PID控制器的离散化 |
3.4.2 PID控制算法的改进 |
3.4.3 PID控制参数的确定 |
3.5对系统滞后特性的研究 |
3.5.1 大林(Dalin)算法 |
3.5.2 纯滞后补偿控制(史密斯预估校正) |
3.6本章小结 |
第4章 反重力铸造气路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气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
4.1.1 反重力铸造气路控制系统的组成 |
4.1.2 气源系统设计 |
4.1.3 过滤减压系统设计 |
4.1.4 进气系统和调压系统设计 |
4.1.5 排气系统设计 |
4.2 几种常用调节阀的性能 |
4.2.1 气动调节阀 |
4.2.2 电动调节阀 |
4.2.3 电气比例阀 |
4.2.4 数字阀 |
4.3 数字组合调节阀的研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的研制 |
5.1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的结构 |
5.1.1 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的结构 |
5.1.2 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 |
5.2多功能反重力铸造控制系统的气路布局 |
5.3基于Delphi语言的控制软件设计与开发 |
5.3.1 软件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流程图 |
5.3.2 软件的数据流向 |
5.3.3 软件的数据结构 |
5.3.4 PLC式的循检技术 |
5.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CRH-7动车组铝合金枕梁结构优化及铸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国外高速动车组发展的概况 |
1.1.2 我国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概况 |
1.2 铝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在动车组中的应用 |
1.2.1 铸造铝合金的研究现状 |
1.3 数值分析技术在结构设计和铸造生产中的应用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铝合金枕梁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
2.1 铝合金枕梁结构的设计 |
2.2 有限元算法基本原理及基本步骤 |
2.2.1 有限元算法的基本原理 |
2.2.2 有限元处理问题的基本步骤 |
2.3 建立有限元模型 |
2.3.1 材料性能基本参数 |
2.3.2 载荷施加情况 |
2.3.3 施加的载荷 |
2.4 超常载荷静强度分析 |
2.4.1 枕梁的静强度分析及评价 |
2.5 枕梁的疲劳强度分析及评价 |
2.5.1 疲劳寿命评估点的选取 |
2.5.2 铝合金枕梁结构疲劳强度的评价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铝合金枕梁砂型重力铸造工艺 |
3.1 砂型重力铸造工艺的优缺点 |
3.2 砂型重力铸造工艺设计 |
3.2.1 铸件结构工艺性的优化 |
3.2.2 分型面的确定 |
3.2.3 工艺参数的确定 |
3.2.4 铸造工艺孔 |
3.3 浇注系统及冒口的设计 |
3.3.1 浇注系统结构及位置的确定 |
3.3.2 冒口的设计 |
3.3.3 浇注系统各单元尺寸的计算 |
3.3.4 浇注系统设计的校核 |
3.3.5 冷铁的设计 |
3.3.6 出气的设计 |
3.4 枕梁铸造工艺初步设计 |
3.5 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及工艺改进 |
3.5.1 计算机数值模拟流程设计 |
3.5.2 浇注参数设定 |
3.6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6.1 充型与凝固过程的分析 |
3.6.2 成形结果的分析及工艺的改进 |
3.6.3 工艺的改进 |
3.6.4 工艺优化后的凝固过程 |
3.6.5 优化工艺的凝固模拟结果 |
第四章 铝合金枕梁低压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
4.1 低压铸造原理及特点 |
4.1.1 低压铸造原理 |
4.1.2 低压铸造工艺的特点 |
4.2 铸型种类选择 |
4.3 低压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
4.3.1 工艺参数的计算 |
4.3.2 浇注系统的计算 |
4.4 枕梁低压铸造工艺初步设计 |
4.4.1 铸型设计 |
4.4.2 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 |
4.5 铸件凝固过程及模拟结果的分析 |
4.6 工艺优化后凝固温度场的模拟及结果分析 |
4.6.1 工艺优化后凝固温度场的模拟 |
4.6.2 优化工艺的凝固模拟结果 |
4.7 枕梁工艺参数优化 |
4.7.1 正交实验方案 |
4.7.2 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
4.8 模样的设计 |
4.8.1 模样材料的选择 |
4.8.2 模样工作尺寸的计算 |
4.8.3 模样结构的设计 |
4.9 砂芯的设计 |
4.10 芯盒设计 |
4.10.1 芯盒材料的选择 |
4.10.2 芯盒结构的设计 |
第五章 铝合金枕梁的铸造生产验证 |
5.1 检验结果 |
5.1.1 热处理对铝合金枕梁铸件组织的影响 |
5.1.2 铝合金枕梁铸件力学性能 |
5.1.3 铝合金枕梁的无损探伤和气密性检测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图 |
四、DZI——150型自动控制低压铸造机(论文参考文献)
- [1]DZI——150型自动控制低压铸造机[J]. 旅大市机电研究所. 铸造机械, 1967(05)
- [2]反重力铸造液面加压控制技术的研究[D]. 柴艳.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3]特种铸造发展史略[J]. 章木生. 现代铸造, 1980(00)
- [4]铸造机械的发展动向(铸造机械委员会出国人员座谈会大会技术总结)[J]. 徐顺庆,卫行熙. 铸造设备研究, 1988(03)
- [5]我国铸造设备的进口及应用概况[J]. 郭敖如.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1997(02)
- [6]CRH-7动车组铝合金枕梁结构优化及铸造工艺研究[D]. 赵希柱. 沈阳工业大学, 2013(07)
标签:铸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