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统计法》为准绳 指导企业统计升级(论文文献综述)
孙帅[1](2021)在《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统计,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它是社会各界了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事业单位判断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标准,还是政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做出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决策的重要参考。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着政府服务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也存在一些质疑声,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Z市统计局作为统计系统的基础,研究如何优化Z市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方面,能够提高Z市统计数据质量并且促进Z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我国基层地方行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质量,对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信誉度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统计误差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调查、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Z市工业统计工作实际,分析制约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发现了Z市源头数据质量低、企业统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工业统计独立性差、统计执法氛围不强等问题。针对工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主要是基层工业统计人员队伍力量薄弱、企业领导统计工作意识不足、统计管理体制缺陷、缺乏刚性的统计法制保障这几方面。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基层”,研究对象细化,并且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选择Z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小,避免了广而大之。结合前人经验及Z市工业统计实际,提出提高基层统计建设、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实行“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增强统计独立性、落实统计执法和监督制度等对策,以期能够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Z市工业基础雄厚,政府在工业基层统计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提出的对策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其他基层地区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陈夏祎[2](2020)在《大数据时代基层政府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F市为例》文中指出
卢晓春[3](2020)在《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科学决策的“指南针”、检验工作成效的“度量衡”、社会管理的“听诊器”。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检验统计工作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统计数据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保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数据质量所包含内涵,具体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可比性等基本特征,简要阐述了建湖县统计数据日益准确可靠、数据从调查到发布时间间隔不断缩短、调查数据日趋精细化和完整化、统计数据逐步实现纵横向可比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梳理出政府干预统计数据上报、企业统计数据存在失真情况、数据分析不能体现公众需求、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打架时有发生、数据公布方式与频率无法满足透明公开要求等问题,并运用利益相关者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进一步得出指标考核与数据真实性矛盾日益加深、部门统计运行不畅、数据供给与需求失衡、统计执法难度大、基层统计基础薄弱、调查对象统计意识日益弱化等原因。最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的特征,提炼出了深化考评体系和部门统计运行改革、拓宽统计数据供给、强化统计执法、健全基层统计保障制度、改善调查对象统计意识等对策,旨在为统计数据质量提升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赵凯强[4](2020)在《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T市为例》文中提出统计数据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引灯塔,而统计数据质量更是统计事业的核心。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和优质的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中心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的前进方向和建设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系统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日趋完善,经济领域呈现经济利益多元化、经济布局多样化、经济统计现代化的进一步趋势,统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变的越来越大。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管理体制,作为必不可少的理论为之后论述的章节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T市目前的统计现状和在数据质量管理上的措施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就针对造成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第四部分最为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结合之前的论述提出了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李静[5](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改进农业统计调查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数据有了更多的来源,基础数据的获得不再依赖于“人为”,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政府统计应该优化调查统计方法,改革数据收集、审核、评估方式,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调查流程中的科学性、智能性、合理性,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如何改进农业统计调查为主题,通过借助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工具,结合粮食生产统计调查数据生产流程实际案例,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理念解决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对政府改进农业统计调查提出对策。本研究思路是首先详细地论述大数据、大数据技术、政府统计大数据、农业统计调查大数据、政府统计、农业统计调查、粮食生产统计的概念和内涵,简要地综述国内外以及其他行业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政府统计调查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大数据应用于政府统计的必要性,介绍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以粮食生产统计调查为例详细介绍前大数据时代农业统计调查项目数据生产流程,并分析在此种数据生产流程生产出来的农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再以中国信息港研发的“蔗糖通”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典型案例,描述大数据介入带来的农业统计调查方式变革,通过该大数据平台与传统的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进行比较分析,突出了大数据采集方式的优势之处。在大数据运用在农业调查方面当前存在什么困境在第五章进行详细描述,为了解决这样的使用困境,在其他行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启示,在第六章进行描述。最后,从人员、机构、体制、统计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政府改进农业统计调查的8条具体对策,以期为统计体制改革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王瑶[6](2019)在《大数据时代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自2000年开始,互联网以及其带动的新兴媒体发展强势,数据井喷式增长,大数据开始被广泛关注。如今,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数据量大、来源多样、传播迅速、共享便捷;数据价值得到极大关注和不断挖掘;第三方统计飞速发展,政府统计部门不再是数据的垄断者。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受到空前影响:一方面,政府统计的权威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为顺应时代潮流,政府搜集、整理数据,挖掘、发布信息的方式方法将面临变革;另一方面,将推动政府统计工作更加开放、透明、高效。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高大数据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不仅是统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更是中国政府统计工作走向世界前沿的战略机遇和客观要求。为积极应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政府统计工作中的挑战,统计专家和学者在大数据与政府统计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但这些研究集中于如何做好统计的顶层设计,缺乏对基层统计工作问题深入探讨。市级统计局作为承接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指导县区统计局的政府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昆明市政府统计而言,对大数据整体研究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政府统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据质量控制和统计体制改革方面,而结合大数据,从统计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的研究较少。以昆明市统计局为例,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思想、新方式,可以弥补对市级统计部门应对大数据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市级政府统计部门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提供参考路径。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昆明市统计局为例,从昆明市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出发,解析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基层统计工作的实际经验,找出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同时剖析昆明市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发现,政府统计对大数据的不适应性越发凸显,统计工作的变革势在必行,昆明市统计工作的改革应致力于调整结构、培养人才、掌握技术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大量结构复杂多变的数据,把大数据应用于日常的统计工作,使政府统计能够快速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做出更精确有效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等国家各个领域的动态信息,为政府了解分析国情、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最后,结合昆明市统计局工作实际,提出市级统计机构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改革对策。
朱晓君[7](2019)在《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改革研究 ——以广西调查队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迅速兴起,智能设备不断普及,媒体传播方式和途径日益丰富,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作为与数据打交道的政府统计部门,承担着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客观描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面反映国情国力的任务,是国家和政府实施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将大数据研究和应用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一方面,大数据为政府统计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来源,更快捷的数据获取方式,对提高统计效率效能有重要意义,而另一方面,大数据对政府统计的权威性、服务水平、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国家统计局地方调查队是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是我国政府统计调查的一部分,属于中央直属的参公事业单位,在工作上直接受国家统计局及省级调查总队统计业务指导,与地方统计局在地方统计工作中既有业务联系又保持独立地位。在大数据时代,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国家统计局地方调查队应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加强统计数据的综合利用,提高数据采集、共享、分析、预警预测、宏观调控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队系统为具体实例,参考了国内外众多同类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阐明大数据与政府统计的相关概念,依据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电子政务理论,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问卷调研等方法,梳理大数据背景下地方调查队在政府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统计数据公众关注度不高,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二是调查对象统计法律意识不高,统计法治工作亟待加强,三是数据发布滞后,时效性差,统计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四是统计产品简单枯燥,针对性不强,五是统计产品与社会公众感受有偏差。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广西调查队系统实际情况,剖析其原因,一是系统内大数据观念淡薄,统计思维僵化,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二是基层基础薄弱,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三是统计调查大数据改革升级各项保障不足,四是部门数据共享困难,数据孤岛现象凸显,五是统计法律宣传、统计执法效果不明显,统计法制建设有待加强。六是数据开发利用程度低,统计职能发挥不充分。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政府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发布等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使政府统计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要求,为地方调查队政府统计工作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张岩[8](2019)在《基于精益管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产业结构的升级,房地产行业市场形势与政策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房地产企业如何在资源有限、市场萎缩、政策趋紧的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原有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体系的升级重构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求科学高效的项目运营管理方案,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和借鉴。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如下:(1)系统研究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目前所处的政策环境、市场形势与经营现状,提出房地产行业必将由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品质化发展的观点;(2)通过对当前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归纳与提炼,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精益管理思想的优势与特点,论证了房地产企业实施精益运营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其驱动因素:外部市场与政策变化、内部经营管控升级;(3)基于精益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运营管理在开发模式、经营逻辑、管控方法、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由“高周转、高杠杆”的粗放管理体系向“客户价值拉动”的精益管理体系转变的观点;(4)以精益管理的去除浪费、价值拉动、准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尽善尽美的核心思想为导向,运用精益管理的价值流图分析法构建了房地产项目开发工作的精益价值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精益计划管理体系、会议决策体系、成果管理体系与运营监控体系,形成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益运营管理体系,同时提出其效果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5)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TH集团应用精益运营管理的实践过程及经营效果的改善情况,证明了精益运营管理体系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突出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必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本文所构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益运营管理体系及其效果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为房地产企业在今后市场、政策环境下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方法与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应用精益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分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构建了全周期、系统性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并利用理论论证与实践效果证明其优势。最后,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支撑企业稳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和观点。
李凯[9](2019)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享作为一项古老社交活动与经济相结合时,衍生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这种新模式在20世纪末期出现于社区日常活动、音乐分享、房屋分享、汽车分享等领域。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得益于互联网web2.0技术广泛应用,分享经济已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2015年10月,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的规划,这是分享经济在中国经济市场上已具雏形时首次出现在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中。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其他7个部委于2017年7月共同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分享经济的指导方针。分享经济引致的政府统计问题。目前,有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统计部门已在不同层面开展分享经济统计调查工作,主要集中于分享经济的界定、行业分类、数据收集等方面。根据相关统计部门的研究表明,目前针对包括分享经济在内的新经济政府统计工作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基本概念方面缺乏统一共识。分享经济出现时间相对较短,各国分享经济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导致其理论体系缺乏统一共识;第二,现行GDP核算原则及方法无法适用于分享经济。例如,居民个人参与分享经济时个人消费品转为投资品,那么如何对此转换进行处理,目前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尚缺乏应对方案;第三,分享经济对统计调查方法方面的挑战。传统调查对象基本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而分享经济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住户部门,这就会导致利用传统调查手段难以收集对应生产数据。因此,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内开展分享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不仅能为分享经济核算理论研究起抛砖引玉之用,还能满足政府统计工作之需和为分享经济测度提供技术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以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理论研究为主要目标,基于学科综合角度,在理论上分析分享经济的来源、内涵与性质和交易模式等概念之后,在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标准两种核算理论框架内,不仅探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测度方法,还结合大数据环境下新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技术特征,对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数据的呈现与实现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明确核算对象。本文在经济范畴中探讨分享经济活动范围,从分享经济实践活动中归纳出界定的理论依据,进而研究分享经济的内涵与性质以及其与其他新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勾勒出清晰的核算对象。第二,获取分享经济核算研究的切入点。基于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学界研究,解析分享经济交易活动的内涵、特征以及其与传统交易模式的区别,进而总结出将传统交易模式核算理论应用于分享经济交易模式时的主要问题,为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理论研究提供切入点。第三,搭建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理论的框架。在梳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础上,先探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原则,再界定核算主体和统计范围,并设计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方法及标准,为之后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提供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统计方法。根据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特征,从宏观到微观视角,本文分别从生产和收入两个方面探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相关技术问题,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住户部门混合收入的分劈方法,最后辨析网络分享平台的收入归属问题。第五,设计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数据的呈现方式与调查方法。本部分在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方面,根据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数据的归集方式,即根据宏观经济核算账户与微观企业会计账户两种数据归集结构理论,设计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并就核算表与中国国家统计局“三新”统计报表制度之间的指标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梳理目前中国与英国有关分享经济官方统计的实践进展与局限性,分别对居民个人与小微企业构建统计调查方案。此外,基于大数据思想和分层抽样技术,设计分享住宿模式增加值核算的问卷调查方案,以此启发分享经济统计调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得出以下五点主要结论。(1)在消费效用和机会成本安排下,分享活动和闲置资源利用是界定分享经济的必要条件,而网络分享平台是分享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必要条件;分享经济与其他新经济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分享经济只属于“三新”经济中新商业模式,但不是新业态和新产业。分享经济与共享经济存在本质区别,理由是共享经济是一种公平性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活动,并且共享活动弱化排他权。分享经济活动则是暂时性放弃排他权,同时对社会闲置资源再配置;分享经济与数字经济存在部分交集,即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但这并不表示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商业模式完全属于数字经济之中。这同样说明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模式的核算理论无法直接应用于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2)交易模式是识别分享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分享经济的交易模式包括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利用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创造经济价值的经济活动,在交易者自行组织交易活动时,会产生较高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交易总成本。当网络平台组织交易时则是相反情况,并且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变化趋势,同时会外推社会经济生产与消费品的可能性边界;从交易模式类型看,分享经济交易活动可以分为平台交易和非平台交易两种。其中,平台会内化交易者大部分交易费用,使总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被减少,这说明网络平台是分享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交易实现方面,分享经济的交易活动主要通过众包、协作和分享三种方式实现基于闲置资源分享的服务活动;传统交易模式与分享经济交易模式之间主要存在三个区别:(1)交易的组织形式;(2)交易的管理结构、生产关系、主要实现方式;(3)交易模式的特征。以上区别会导致在传统交易模式核算理论中开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时,会产生核算原则、主体和客体、统计分类、核算方法等方面问题。(3)开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应以SNA2008体系为主要理论框架。但涉及中国部分时,需考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标准中有关“三新”经济核算理论。同时,在分享经济的基本核算原则、统计主体、生产与产出范围及分类等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原则上,应注意权责发生制的适用性、闲置资源价格的估价原则、SNA经济所有权与闲置资源使用权是统一概念,但分享使用权与租赁使用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是分享经济生产者应具有四点特征:(1)在市场性与机会成本补偿安排下,生产者主要由居民个人和企业构成;(2)应以闲置资源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开展分享服务生产;(3)如果生产者同时在传统经济领域开展活动,基于闲置资源的生产活动必不能影响生产者在传统经济内主要或次要的生产活动;(4)网络分享平台企业通过提供信息要素作为分享经济生产者;三是对于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应采用“异质性互斥”原则,根据服务性质、生产方式、提供形式等特征识别相关服务活动,并按照一定规则将服务生产与服务产出进行归集与分组,以此建立分享经济行业活动与产品的统计分类。根据上述分类方法,目前分享经济的服务产品可分为六个组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分享经济行业活动主要涉及第三产业中的10个服务生产领域。(4)开展生产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时,应以市场性和机会成本补偿原则确定分享经济的总产出核算范围。采用营业收入法核算分享经济的服务产出时,存在闲置资源消耗测算问题,尤其是个人耐用品转变为投资品的价值消耗;使用收入法核算时,由于SNA2008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之间存在不同核算口径,因而在测算收入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口径。同时,可以采用经验比例法、推算法和计量经济模型三种方法分劈个人非法人企业的混合收入。此外,网络平台企业的收入应视为生产者营业盈余的组成部分。(5)在可比性与平衡性的原则下,分享经济核算表式可以采用T字型表和多栏式表两种数据结构,并且表中指标与企业会计科目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但这种关系需要调整核算口径;在设计居民个人与小微企业两类群体参与分享经济情况的统计方案时,合理定义分享经济是设计关键因素,大数据抽样有利于抽样效率提升,机器学习之聚类算法可用于分享经济行业分类。针对分享住宿模式增加值核算,理论上可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平台数据并建立大数据抽样框,再利用分层抽样技术估算出分享住宿模式的全国一级增加值。本文以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具有以下四点创新之处:(1)规范了分享经济的范畴,明确了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对象;(2)构建了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理论框架,解决了分享经济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衔接。(3)建立了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统计分类标准,充实了“三新”统计制度的统计分类。(4)设计了分享经济交易数据的采集方案,丰富了统计核算数据的来源渠道。
盛悦[10](2019)在《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 ——以T市X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政府统计是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政府统计数据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政府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影响着政府决策的正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等对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政府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要求,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府统计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全国各地频发的统计造假案例和围绕各种政府统计数据的质疑声,反映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一直是统计工作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统计数据的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现状,利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紧扣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以T市X区为例阐述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概括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问题主要有:统计独立性较差、统计口径不一致、源头数据质量不高、统计执法水平薄弱,并相应地从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制度方法、统计工作基层基础和统计法治水平四个方面分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在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最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提出对策建议:改革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推进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建设、强化统计基层工作基础建设、加强统计法治化建设。
二、以《统计法》为准绳 指导企业统计升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统计法》为准绳 指导企业统计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动态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统计 |
2.1.2 统计数据质量 |
2.1.3 工业统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统计误差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公共选择理论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三章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的现状 |
3.1 Z市统计架构及职责 |
3.2 Z市工业统计业务流程 |
3.3 Z市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取得的成效 |
3.3.1 夯实了统计工作基础 |
3.3.2 工业数据更加衔接 |
3.3.3 构建了数据统计检查机制 |
3.3.4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逐年提高 |
3.4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第四章 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成因 |
4.1 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源头数据质量较低 |
4.1.2 企业统计人员工作意识影响数据误差率 |
4.1.3 工业统计独立性差 |
4.1.4 统计执法氛围不强 |
4.2 问题成因 |
4.2.1 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力量薄弱 |
4.2.2 企业领导统计工作意识不足 |
4.2.3 统计管理体制缺陷 |
4.2.4 缺乏刚性的统计法制保障 |
第五章 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 |
5.1 加强基层统计建设 |
5.1.1 工业统计人员规范化 |
5.1.2 加强对工业统计关键指标的审核 |
5.1.3 建立合理的工业指标体系 |
5.2 提高企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 |
5.3 增强统计独立性 |
5.3.1 实行“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 |
5.3.2 落实统计责任体系 |
5.3.3 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减少干预 |
5.4 落实统计执法和监督制度 |
5.4.1 深化统计法治建设 |
5.4.2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
5.4.3 增加执法的强制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Z市基层统计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问卷 |
致谢 |
(3)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政府统计数据 |
2.统计数据质量 |
(二)理论基础 |
1.利益相关者理论 |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二、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现状 |
(一)统计数据日益准确可靠 |
1.审核体系初步建立 |
2.培训力度逐步加大 |
3.统计规范化分层级推进 |
4.统计执法工作不断深入 |
5.企业统计上报工作逐步推进 |
(二)数据从调查到发布时间间隔不断缩短 |
1.调查模式创新优化数据时效性 |
2.数据上报逐步向信息化过渡 |
(三)调查数据趋于精细化与完整化 |
1.统计产品趋于多元化 |
2.调查数据日臻完整全面 |
(四)统计数据逐步实现纵横向可比 |
1.纵向上调整数据修订企业同期数 |
2.横向上寻求统计指标口径一致 |
3.部门间数据初步实现共享 |
三、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政府干预统计数据上报 |
2.企业统计数据存在失真情况 |
3.数据分析不能体现公众需求 |
4.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打架时有发生 |
5.数据公布方式与频率无法满足公开透明要求 |
(二)产生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 |
1.指标考核与数据真实性矛盾日益加深 |
2.部门统计运行不畅 |
3.数据供给与需求失衡 |
4.统计执法难度大 |
5.基层统计基础薄弱 |
6.调查对象统计意识日益弱化 |
四、提升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建议 |
(一)改革完善考评体系 |
1.优化目标考核体系 |
2.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责任制 |
(二)深化改革部门统计运行机制 |
1.规范部门统计标准化 |
2.完善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
3.建立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制度 |
(三)拓宽统计数据供给方式 |
1.打造“线上”数据发布平台 |
2.开发“线下”统计产品 |
3.推动统计工作透明公开 |
(四)着力加强依法治统力度 |
1.推动统计普法宣传经常化 |
2.引导统计行为规范化 |
3.开展统计执法常态化 |
(五)健全基层统计保障机制 |
1.加快建立统计专业人才队伍 |
2.多渠道保障基层统计经费供给 |
3.提升基层统计信息化 |
(六)强化调查对象统计意识 |
1.打消调查对象的后顾之忧 |
2.引导调查对象如实上报数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T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管理 |
1.1 统计数据质量 |
1.1.1 统计和政府统计的定义 |
1.1.2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定义 |
1.1.3 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 |
1.2 统计管理 |
1.2.1 统计管理的发展演变 |
1.2.2 统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
1.2.3 统计管理的调查体系 |
第二章 T市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 |
2.1 T市统计管理体制 |
2.2 T市统计部门机构组织及报表制度 |
2.2.1 机构组织 |
2.2.2 报表制度 |
2.3 T市统计数据生产流程 |
2.3.1 统计数据的生产准备阶段 |
2.3.2 统计调查的实施、统计数据的收集生产阶段 |
2.3.3 统计数据的查询发布、解释修订阶段 |
2.4 T市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 |
2.4.1 最大程度加强基层统计力量 |
2.4.2 进一步理顺统计管理体制 |
2.4.3 科学设置指标完善考核机制 |
2.4.4 充分做好统计执法工作 |
2.5 T市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三章 T市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T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统计数据造假违法情况较多 |
3.1.2 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 |
3.1.3 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度低 |
3.1.4 统计数据应用手段落后 |
3.2 T市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
3.2.1 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制度滞后 |
3.2.2 基层统计法治观念不足执法难度大 |
3.2.3 统计部门职能划分不清 |
3.2.4 统计基层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
3.2.5 统计常识宣传普及差 |
第四章 提升地方政府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
4.1 完善统计法律法规 |
4.2 加强统计法制宣传 |
4.3 改革地方政府考核制度 |
4.4 提高基层统计水平 |
4.5 发展多渠道民间统计力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改进农业统计调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问题提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问题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3.综述评价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回顾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大数据、政府农业统计调查大数据的概念、功能及数据处理流程介绍 |
2.政府统计概念与内涵 |
(二)相关理论 |
1.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及其指导作用 |
2.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及其指导作用 |
三、前大数据时代的农业统计调查方式与问题—以粮食生产统计调查为例 |
(一)粮食生产统计调查项目及其数据生产流程 |
1.粮食统计在农业统计调查中的基础性地位 |
2.粮食生产统计调查项目 |
3.数据生产部门分工 |
4.粮食数据生产流程 |
(二)粮食生产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
1.数据准确性不高 |
2.数据科学性不足 |
3.数据合理性不够 |
4.数据及时性不够 |
5.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 |
6.数据的适用性不够 |
7.数据闭环没有形成 |
(三)原因分析 |
1.数据收集方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 |
2.各部门数据鸿沟给数据评估带来困难 |
3.统计调查方式方法本身存在缺陷 |
4.统计流程繁琐,人为影响数据 |
5.统计部门独立性不足导致数据失真 |
6.统计法律约束力小统计违法成本低 |
四、大数据介入带来的农业统计调查方式变革—以“蔗糖通”为例 |
(一)大数据平台“蔗糖通”情况简述 |
(二)小数据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数据运用管理对比分析 |
1.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数据运用和管理特点 |
2.“蔗糖通”大数据处理平台的数据运用和管理特点 |
3.案例启示 |
五、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统计调查工作应用困境 |
(一)农业大数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二)大数据特有的性质影响推广运用 |
1.大数据时间序列不完整 |
2.大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 |
3.数据样本不同而导致数据结果不可比 |
(三)大数据对技术环境要求高 |
1.对软件要求高 |
2.对硬件要求高 |
3.对人才要求高 |
(四)当前政府统计人员难以适应大数据发展 |
1.技术水平更不上大数据对人才的需求 |
2.统计体系人员思维更不上大数据时代的脚步 |
3.政府统计系统的主业和副业时间分配问题 |
六、大数据技术在其他行业的运用经验启示 |
(一)在统计方面 |
1.充分使用行政记录(政府大数据) |
2.大数据破解人口统计难题 |
3.经验启示 |
(二)在商业方面 |
1.提供个性化服务 |
2.经验启示 |
(三)在社会管理方面 |
1.智慧城市 |
2.丰富经济监测指标 |
3.经验启示 |
七、大数据背景下改进农业统计调查的对策 |
(一)提高政府统计工作者的对大数据的适应能力 |
1.进行大数据思维变革 |
2.培养数据化思维 |
3.提升统计机构人员的“大数据”业务能力 |
(二)大数据技术与农业调查统计深度耦合重构统计流程 |
1.在样本框和调查样本选择阶段 |
2.在数据收集和维护阶段 |
3.在数据审核和评估阶段 |
4.在数据档案存储备份阶段 |
5.在数据使用、共享、发布阶段 |
(三)打通部门数据信息公开共享的数据流通通道 |
1.加强对各部门数据管理 |
2.建立数据共享价值链 |
(四)建立数据化运营驱动的政府决策体系 |
1.重视统计需求 |
2.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
(五)建立统一的大数据指标体系 |
1.优化精简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 |
2.建立大数据统计指标体系 |
3.增加数据填报导入接口 |
(六)向社会购买统计产品和服务 |
1.让私营部门参与数据公共产品提供 |
2.向社会购买专业的统计服务 |
(七)转变统计机构职能 |
1.变“划桨”为“掌舵” |
2.提高统计监督功能 |
3.注重统计的预测职能 |
八、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数据时代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案例分析法 |
3.对比分析法 |
一、大数据与政府统计 |
(一)大数据 |
1.大数据的概念 |
2.大数据的5V特性 |
3.大数据的优势 |
(二)政府统计 |
1.政府统计的主要内容 |
2.政府统计的主要特征 |
3.中国政府统计的现状 |
(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发展的新趋势 |
1.大数据将促进统计学的发展 |
2.大数据将促进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
3.大数据将促进统计标准的规范 |
4.大数据将促进管理职能的转变 |
(四)政府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公共物品理论 |
2.服务型政府理论 |
3.电子政务理论 |
二、大数据对政府统计的挑战 |
(一)政府统计数据与大数据的差异 |
1.大数据获取方式相对被动,而政府统计数据是主动获取 |
2.数据数量上存在差异 |
3.大数据内涵丰富,而政府统计数据外延明确 |
4.法律法规相对空白,数据保护缺失 |
5.大数据与政府统计的数据来源不同 |
(二)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
1.政府统计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
2.政府统计的时效性受到挑战 |
3.政府统计数据的可信性受到挑战 |
4.政府统计制度和方法受到挑战 |
5.统计数据安全性受到挑战 |
(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
1.大数据时代来临促进政府信息共享 |
2.大数据时代来临优化政府统计服务水平 |
3.大数据时代来临促使政府统计制度方法的变革 |
4.大数据时代来临更有助于政府统计部门吸取专业型人才 |
5.大数据时代来临推动政府统计部门转变数据管理理念 |
三、大数据背景下昆明市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现状 |
1.主要职责 |
2.主要工作任务 |
3.数据的发布、分析及应用 |
(二)昆明市统计局应用大数据情况 |
1.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小微企业统计监测平台建设情况 |
2.大数据应用于昆明市农业普查情况 |
3.大数据应用于昆明市经济普查情况 |
4.昆明市官渡区建立政府治理大数据平台 |
(三)大数据背景下昆明市统计局工作存在的问题 |
1.服务对象单一,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 |
2.人才、技术以及统计方法存在缺陷 |
3.传统样本统计方法难以适应大数据发展,数据完整性不能保障 |
4.数据分析应用的时效性不强 |
5.统计调查数据共享程度低 |
(四)大数据时代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昆明市政府统计部门尚未形成服务型统计观 |
2.政府统计立法和建制机制不完善 |
3.数据收集的整体技术手段不充分 |
4.机构编制有限,各专业人员配备差距较大 |
四、大数据时代先进政府统计工作经验及其启示 |
(一)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先进经验 |
1.杭州市 |
2.无锡市 |
3.银川市 |
(二)启示 |
1.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 |
2.革新传统统计方式,使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
3.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
五、大数据时代完善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的对策 |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统计 |
(二)完善政府统计法律法规 |
(三)加强政府统计部门的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 |
(四)加快建立大数管理服务平台 |
(五)加快统计改革步伐,革新政府统计数据生产流程 |
(六)提高数据价值挖掘的时效性,发挥大数据的大价值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改革研究 ——以广西调查队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大数据及政府统计工作概述 |
2.1.1 大数据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
2.1.2 政府统计的基本内容 |
2.1.3 国家调查队系统的历史沿革和管理体制 |
2.2 理论依据 |
2.2.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3 电子政务理论 |
第三章 大数据对政府统计工作的影响 |
3.1 大数据与传统政府统计数据的区别 |
3.2 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 |
3.2.1 “大数据”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效率 |
3.2.2 “大数据”有利于丰富数据来源 |
3.2.3 “大数据”有利于优化统计服务 |
3.2.4 “大数据”有利于促进部门信息共享 |
3.3 大数据对政府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 |
3.3.1 政府统计的传统调查方法和制度受到挑战 |
3.3.2 政府统计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
3.3.3 政府统计的数据处理能力受到挑战 |
3.3.4 政府统计的法律规范和执法能力受到挑战 |
3.3.5 政府统计数据安全受到挑战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广西调查队系统政府统计存在问题 |
4.1 广西调查队系统政府统计工作现状 |
4.1.1 广西调查队系统的主要职能和特征 |
4.1.2 大数据在广西调查队系统中应用的情况 |
4.2 大数据时代广西调查队系统政府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
4.2.1 统计数据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
4.2.2 社会公众及统计对象统计法律意识不高 |
4.2.3 数据发布时效性差 |
4.2.4 统计产品简单枯燥 |
4.2.5 统计产品与社会公众感受有偏差 |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广西调查队系统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5.1 系统内大数据观念淡薄 |
5.2 基层基础薄弱,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
5.3 统计调查改革升级各项保障不足 |
5.3.1 缺少经费保障 |
5.3.2 系统内大数据人才缺乏 |
5.3.3 信息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 |
5.4 部门间“数据孤岛”现象凸显 |
5.4.1 数据共享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
5.4.2 部门间数据共享积极性不高 |
5.5 统计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
5.6 数据开发利用程度低 |
第六章 大数据时代广西调查队系统政府统计改革的建议 |
6.1 加强大数据思维建设 |
6.1.1 培养领导集体的大数据思维 |
6.1.2 培养基层干部和辅助调查员的大数据思维 |
6.2 为基层调查队大数据改革提供各项支持 |
6.2.1 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调查制度 |
6.2.2 保障基层调查队大数据人才和经费 |
6.2.3 配备完善大数据统计业务必须的软件与硬件 |
6.3 强化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法治工作 |
6.3.1 加快大数据统计立法 |
6.3.2 完善统计执法程序和规则 |
6.4 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和普惠性 |
6.4.1 加强统计数据实时监测和前瞻性预警 |
6.4.2 丰富统计产品形式和内容 |
6.5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统计信息互联互通 |
6.5.1 加强部门信息合作 |
6.5.2 拓宽数据采集渠道和方法 |
6.5.3 加强平台数据保密及信息安全管理 |
6.6 加大统计服务产品开发力度 |
6.6.1 扩大统计分析服务范围 |
6.6.2 发挥调查队系统“轻骑兵”功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基于精益管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结构性变化 |
1.1.2 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持续从严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精益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精益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2.1.1 精益管理的产生 |
2.1.2 精益管理的发展 |
2.2 精益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2.2.1 精益管理的基本原则 |
2.2.2 精益管理的基本方法 |
2.3 精益价值流图分析技术 |
2.3.1 价值流的定义 |
2.3.2 价值的识别与定义 |
2.3.3 精益价值流的构建 |
2.4 房地产行业精益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2.4.1 国外房地产行业精益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2.4.2 国内房地产行业精益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3 房地产项目实施精益运营管理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分析 |
3.1 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现状 |
3.1.1 行业平均收益下降 |
3.1.2 企业间竞争加剧 |
3.1.3 行业监管更加严格 |
3.2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 |
3.2.1 管理能力与商业模式多元化的不匹配 |
3.2.2 经营逻辑与开发模式精益化的不匹配 |
3.3 房地产行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运营管理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
3.3.2 运营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
3.3.3 运营管理对项目实践操作支持力度不够 |
3.3.4 运营管理机制不能科学合理的控制风险 |
3.3.5 运营管理对组织的绩效考核效果欠佳 |
3.4 实施精益运营管理的内外部驱动因素 |
3.4.1 实施精益运营管理是外部市场与政策变化的客观要求 |
3.4.2 实施精益运营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升级的必要因素 |
3.5 运营管理向精益化转型的借鉴与要点 |
4 基于精益管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
4.1 房地产项目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4.1.1 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
4.1.2 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
4.1.3 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 |
4.2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益价值流的构建 |
4.2.1 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定义与识别 |
4.2.2 构建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益价值流 |
4.3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益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 |
4.3.1 精益运营管理体系的发展导向 |
4.3.2 分级管控的计划管理体系 |
4.3.3 会议方式的决策管理体系 |
4.3.4 拉动式的成果管理体系 |
4.3.5 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营监控体系 |
4.3.6 综合全面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 |
4.4 基于精益管理的运营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
4.5 高效协同的精益运营保障体系 |
4.5.1 专业高效的组织架构 |
4.5.2 基于客户价值评价的绩效管理 |
4.5.3 标准化的产品与管理体系 |
4.5.4 便捷准确的信息化体系 |
4.5.5 全面推行的精益企业文化 |
5 TH集团实施项目精益运营管理的实例分析 |
5.1 TH集团简介 |
5.2 TH集团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
5.2.1 项目运营进度推进缓慢 |
5.2.2 运营管理制度不稳定 |
5.2.3 运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
5.2.4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受政策调控恶化 |
5.3 TH集团基于精益管理的运营管理优化 |
5.3.1 建立客户需求拉动的运营管理体系 |
5.3.2 以自身优势打造精益运营策略 |
5.3.3 建立基础数据平台支撑高效运营 |
5.3.4 建立精益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
5.4 TH集团实施项目精益运营管理的效果提升 |
5.4.1 项目运营情况持续稳定 |
5.4.2 公司经营状况得到改善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分享经济的界定 |
第一节 分享经济由来 |
一、分享经济的发展脉络 |
二、国内外分享经济的实践模式 |
三、分享经济的不同定义 |
四、分享经济的共识 |
第二节 分享经济的界定、构件与性质 |
一、分享经济的界定 |
二、分享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 |
三、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
四、分享经济的生产及组织形式 |
五、分享经济的性质 |
第三节 分享经济与其他新经济的关系 |
一、分享经济与“三新”经济的关系 |
二、分享经济与共享经济的关系 |
三、分享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
四、分享经济与其他新经济的关联逻辑和启发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分享经济的交易模式 |
第一节 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一、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内涵 |
二、生产者视角下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特征 |
三、消费者视角下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特征 |
四、分享经济的交易模式 |
第二节 分享经济交易模式的不同类别 |
一、按组织形式分类的分享经济交易模式 |
二、按实现方式分类的分享经济交易模式 |
第三节 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交易模式比较 |
一、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交易组织形式比较 |
二、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交易模式特征比较 |
第四节 传统经济交易模式增加值核算与启示 |
一、传统经济交易模式的增加值核算 |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不适用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
一、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理论基础 |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本规则 |
第二节 分享经济的核算主客体及统计范围 |
一、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主体界定 |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客体 |
三、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产出统计范围 |
第三节 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方法 |
一、分享经济产品统计分类的原理与方法设计 |
二、分享经济行业统计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三、分享经济产品与行业的统计分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享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
第一节 生产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方法 |
一、生产法分享经济增加值的一般核算 |
二、分享经济不同商业模式的生产法核算 |
第二节 收入法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方法 |
一、收入法分享经济增加值的一般核算 |
二、分享经济收入核算的特殊问题 |
三、网络分享平台的收入形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数据的呈现与实现方法 |
第一节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的设计 |
一、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的构建逻辑 |
二、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表式的构建 |
三、分享经济核算表的宏微指标衔接 |
第二节 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数据实现 |
一、中国“三新”经济统计报表制度的概述 |
二、分享经济统计调查的实践情况分析 |
三、分享经济住户统计调查的设计 |
四、分享经济小微企业活动统计调查的设计 |
第三节 分享住宿模式统计调查设计 |
一、分享住宿模式的界定与发展现状 |
二、分享住宿模式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分享住宿模式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案 |
四、分享住宿模式增加值的统计推断方法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
附录 A:调查问卷 |
附录 B:网络爬虫程序代码 |
致谢 |
(10)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 ——以T市X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比较研究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政府统计机构 |
2.1.2 政府统计数据 |
2.1.3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
2.2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T市X区为例的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阐述 |
3.1.1 政府统计机构职责方面 |
3.1.2 政府统计业务流程方面 |
3.1.3 基层统计调查管理方面 |
3.1.4 统计法治建设工作方面 |
3.2 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统计独立性较差 |
3.2.2 统计口径不一致 |
3.2.3 源头数据质量不高 |
3.2.4 统计执法水平薄弱 |
3.3 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成因分析 |
3.3.1 统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
3.3.2 统计制度方法不够完善 |
3.3.3 统计工作基层基础薄弱 |
3.3.4 统计法治水平总体不高 |
第4章 国外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经验借鉴 |
4.1 美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做法 |
4.2 德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做法 |
4.3 加拿大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做法 |
4.4 不同国家政府统计管理体制之间的横向对比 |
4.5 国外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经验借鉴 |
4.5.1 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方面 |
4.5.2 统计制度方法方面 |
4.5.3 统计基层工作基础方面 |
4.5.4 统计法治建设方面 |
第5章 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改革政府统计管理体制 |
5.1.1 强化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垂直属性 |
5.1.2 增设统计协调机构 |
5.1.3 健全第三方机构 |
5.2 推进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建设 |
5.2.1 优化政府统计业务流程制度体系建设 |
5.2.2 加强政府统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
5.3 强化统计基层工作基础建设 |
5.3.1 提高政府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
5.3.2 加强外部统计工作者管理 |
5.3.3 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经费保障机制 |
5.4 加强统计法治化建设 |
5.4.1 完善统计立法体系 |
5.4.2 强化统计执法力度 |
5.4.3 加大统计法制宣传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以《统计法》为准绳 指导企业统计升级(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Z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 孙帅. 河北大学, 2021
- [2]大数据时代基层政府统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F市为例[D]. 陈夏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建湖县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D]. 卢晓春. 长安大学, 2020(06)
- [4]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T市为例[D]. 赵凯强. 山西大学, 2020(01)
- [5]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改进农业统计调查的研究[D]. 李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大数据时代昆明市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王瑶. 云南大学, 2019(02)
- [7]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改革研究 ——以广西调查队系统为例[D]. 朱晓君. 广西大学, 2019(06)
- [8]基于精益管理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营管理研究[D]. 张岩.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4)
- [9]分享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D]. 李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 ——以T市X区为例[D]. 盛悦.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