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

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

一、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安岩[1](2020)在《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研究 ——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文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并成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政策重要组成部分,从资助贫困生为主的单一模式,演变为覆盖全体学生的资助体系,积极推动了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探讨勤工助学在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勤工助学政策效果评估的新内容,反映了高校勤工助学资助政策的质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梳理了勤工助学和学生发展的文献,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在学生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学生投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初步路径。研制形成了勤工助学环境量表、勤工助学实践量表、学生自我调节量表和学生发展收获量表,采用44个问项对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情况进行测量。第二,构建了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勤工助学和大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检验。研究发现:勤工助学的政策环境、物理环境、人际环境分别对勤工助学实践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并通过学生自我调节机制,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认识、感知、体验和筛选不同的信息,形成学生的思维认知、实践能力、自我效能三方面能力。体现出勤工助学政策在全覆盖资助体系下的溢出效应,突破了仅为解决生活困难的传统手段,产生了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新效应。第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勤工助学对学生生活改善程度、自我调节能力、学习进步、获得奖学金、未来职业选择有正向影响。但大强度月均工作量对学生获得奖学金有负面影响,强度为每单位0.095,且未来职业选择方面的影响对男生比对女生每单位强0.183。最后,对学生背景变量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科背景、学生性别、家庭平均月收入对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有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建议:增加勤工助学等高校资助活动的多样性、优化勤工助学实践活动的整体环境、重视对学生发展的全程追踪,并推动勤工助学向勤工促学转变。

吴杨卿[2](2019)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开放型实训平台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至今,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应用技术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各个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都开通了《计算机网络》,如今该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材中主要讲述的是理论知识而《计算机网络》更是一门实践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为了能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建设了多种形式的实训环境,但由于学校建设思路和资金的问题,计算机实训课程和实训平台建尚且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发现和解决当前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改善计算机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实训平台的研究现状,对比国内外实训平台的异同之处,概括国内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的建设现状。探析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设备利用率低、开放性差、无法开展资源共享、实训平台布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问题。归纳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教学资源形式单一、教学模式单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内容不够匹配、实训内容不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等问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广西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中教学效果情况以及学生对实训平台建设的建议和需求阐述了设计开放型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的必要性,并且参考当前已有的网络实现平台的优缺点,作为平台设计的依据。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以建构主义理论、移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自主学习为理论指导,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和计算机实现平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的改进需求,参考设计原则,总结出对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的设计目标和改进思路,摸索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储备例如B/S、ASP.NET、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仿真等技术,总结出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的改进思路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的总体架构。采用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引入设备的预约机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1对N的问题。实训操作平台采用虚实结合网络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网络实训平台设计专用的教学资源库,用于收集存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满足不同学情的学生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根据所设计的实训平台的功能结合教学理论、方法和策略探讨在新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对本文设计的网络实训平台的设计进行总结,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最后对平台后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展望。通过对本平台的设计,一方面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在建设和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改善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王海[3](2016)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我国三通两平台的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高位均衡、终身学习体系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由此教育信息化评估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领域,缺少一个既能指导绩效测评又能指导绩效提升的理论模型。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四个研究子问题。即:为何要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进行绩效发展评估?如何确立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的价值与模式?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如何构建?如何应用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围绕着研究问题,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策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法、结构方程模型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收集、处理、分析文献资料与相关数据。首先进行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价值与模式分析,之后进行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分析及其绩效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设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针对模型中观察变量所需的验证数据设计并开发了数据获取工具,依据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初始设定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最终确立;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应用方法及过程。整个研究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价值与模式分析在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价值分析、比较、融合的基础上,确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的价值取向为查因、改进及发展。在对几种信息化评估模式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式,并指出注重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利用是该模式的典型特征。二、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分析及其绩效分析在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成果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由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信息化保障、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主体五要素构成。在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进行绩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结构要素包括基础教育信息化效果、效率、效益和效能。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设定、验证与确立将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构成五要素设定为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外生潜在变量,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结构四要素设定为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内生潜在变量,并依据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初步设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针对模型中观察变量所需的验证数据设计并开发了数据获取工具,进行了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依据结构模型方程法对初始设定的模型进行了数据拟合验证,并对初始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最终确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该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部分构成。四、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应用方法及过程依据绩效发展评估模型中的测量模型,分别以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量表开发为例,给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应用方法及过程,并解析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指数及其应用领域。依据绩效发展评估模型中的结构模型提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的路径优化策略。最后,在对整体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胡纵宇[4](2015)在《从“组织化运作”走向大学治理 ——以C大学和A学院合并为例》文中提出中国高校合并大潮兴起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已基本告一段落。随着高校合并融合进程的深化,以及人们对合并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合并的利弊得失日益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现时如果再有高校自主决策选择合并道路,人们有理由认为新的合并进程有可能避免前面集中性高校合并存在的很多不足,从而得到师生更多的支持。本文试图通过C大学与A学院合并的案例研究来呈现多年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治理水平的现状。案例表明,即使在上一轮合并潮基本结束十年后的今天,自上而下,充分运用组织的力量,通过组织的途径,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化运作”依然主导了两校合并的进程。组织化运作延续了教育的“行政化”趋向,与大学“松散的组织系统”的特性相冲突,使合并决策带有“理想导向”的特点,改革过程“工程”色彩浓厚。高校合并及后期整合过程中,一些“组织决策”成为合并争端的焦点。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忙于救急,整合过程中对矛盾过度退让,人为因素过多干扰决策,合并磨合过程艰难而反复。作为利益主体的普通教师和学生与决策层信息不对称,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在合并中有着复杂的利益诉求,合并高校双方的教师都将自己归为合并的被剥夺者,改革动力不足。学科布局、人事安排、人员考核晋升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决策,缺少有力的统筹和系统支持,学校管理趋向“碎片化”。C大学合并进程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组织化运作”模式下教育变革形式与变革精神的断裂。新C大学后续改革以及今后高等教育改革仍然需要“去行政化”,使大学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坚持特色发展,使内部改革成为一种常态。高校决策者应更多关注改革中的“人”,注意维护个人愿景,增加变革动力,守护大学的尊严和教育者的尊严。社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支持高校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依法治校,民主决策,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依据大学运行的基本逻辑解决大学系统的组织控制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保护问题,使大学得以从组织化运作走向现代治理。

张健[5](2012)在《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被称为教育信息化现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影响面极广。普通高校如何适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信息化进程,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体育网站是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的窗口与平台,所以对普通高校体育网站怎样更好、更快地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的时代背景是在国家提出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后,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实施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以此培养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才。作者借鉴前人研究,将计算机科学、学校体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综合运用,使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南大学等14所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部门所建网站的美工、内容、功能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部门所建网站已初具规模,但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多数网站不能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网站的整体设计有完善和待改进的空间。(2)重庆市高校缺乏对学校体育管理和教育、体育网站建设技术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充分重视体育网站的建设,忽视了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环境,致使网站在设计时就存在软硬件配备不合理,建成运行后问题层出不穷。(3)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栏目设置较为合理,但网站总体内容丰富度低、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质量低下、下级链接无任何内容等问题较为普遍,可供广大师生及社会使用的信息资源匮乏。(4)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美工设计水平较差。页面凌乱、美工欠佳、用户体验水平低、页面制作形式雷同等问题普遍存在,不能让用户在使用网站时产生美的艺术享受。(5)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的宣传和管理功能得到较好应用,但信息查询与检索、信息反馈、资源共享等功能的开发滞后,只有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网站拥有资源丰富的体育数字信息共享数据库,能很好的满足网站用户的需求,其他网站鲜有体育信息资源数据库。(6)大部分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的链接速度、浏览器兼容性表现较好,但仍有个别网站的链接速度过慢,甚至存在网站无法打开的现象。针对本研究所调查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得出的结论,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经笔者与专家及同行深入细致地交流与探讨,在研究与思考后,提出以下建议:(1)在网站建设前要对服务对象做充分的调查,以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站的内容与功能,明确本校体育网站的定位。(2)通过专题讲座或培训的方式,使学校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网站建设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3)有计划地培养对学校体育教育和网站建设技术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制定体育网站建设规划,完善与体育网站建设与运行相关的制度、政策。(4)高校体育网站作为信息平台,理应为全民健身服务,通过建设内容丰富、优质的体育资源数据库,为全社会提供权威、系统、科学的体育资源,高校体育网站在设计时应包含有体育资源共享功能,将体育百科、健身方法、运动技术等海量内容供师生及社会大众使用。(5)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体育网站及优秀商业网站的建设经验,发挥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适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特征、功能强大、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网站,为网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育信息资源服务。(6)将体育网站与校园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体育部门建设的体育网站与与高校其他部门建设的如教学管理、网络教学、教务管理、数字图书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或网站统一信息化管理与信息服务,实现校园网站群的应用集成与资源共享。(7)加大对体育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开发或购置功能强大的软硬件为网站建设做支撑。

黄琨[6](2012)在《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网改造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中校园网建设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对于推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至关重要。本论文以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网的建设为背景,通过对托普学院校园网原有情况及学院发展趋势的分析,重点论述了新校园网的分层设计思想,并按照校园网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等原则完成了新校园网拓扑结构的改造设计。论文研究了校园网建设的安全问题和网络管理问题。在网络安全方面,从分析校园网在物理安全、内部网络安全、业务应用安全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入手,提出了校园网络综合防范安全解决方案;在网络管理方面,论文重点研究了网络流量控制以及用户访问行为控制问题,分析了网络流量控制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防止网络流量被部分人员滥用。对于网络用户访问行为,本文采用计费管理的方式,根据用户不同采用不同的计费方式,保证用户正常的对互联网和校园内部网络的访问。最后,根据学院师生无线用户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设计了校园网无线网络的覆盖方案,并研究了无线与有线方式有效统一的方法。

杨东风[7](2010)在《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对学校的总体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延安大学“学年学分制”实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C/S、B/S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C/S、B/S混合模式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本文首先给出了教务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式,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并采用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对各模块建立了较为完整的UML模型,为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其次,对教务管理系统中使用的排课算法进行改进设计,采用遗传算法和贪婪算法共同完成智能排课任务,利用Matlab2009软件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对选课模块中使用的传统抽签算法进行改进设计,采用加权抽签算法来完成选课任务,对选课模块进行负载测试并进一步分析了测试结果,保证选课的合理性、公平性。最后,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从网络、用户、数据、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

范国渠[8](2009)在《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信息数字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质的飞跃。高等教育领域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体现我国信息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阵地,其数字化程度和集成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信息化三大主题之首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前期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先导,进行大规模的财政扶持。到目前为止,国家财政扶持的113所高校大部分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理论日趋成熟。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应用、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应用为本”的服务宗旨,营建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充分展示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等特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应用的形式和过程是服务。构建“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服务个性化、可视化,是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体现应用立体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开放全球化、服务个性化,向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大学迈进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服务型”为主线,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和创新:(1)在分析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部分着名大学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经验,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构建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服务型数字化校园”三维立体化的概念模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三维虚拟校园结构设想和一体化设计模式的建模思路。(3)围绕服务环境建设和个性化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建设模式,构建了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新型架构和运行体系。重点讨论了应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和数据服务三项核心任务的一体化整合的策略。(4)针对资源建设、应用服务和安全服务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集成问题的途径,明确了服务型数字校园的建设策略和实施办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5)构建了切实可行的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指标体系的适时改进,保证指标体系的实效性与持续性,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网络调查法、文献阅读法、案例研究法等。

颜怡[9](2008)在《SNMP协议在校园网络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从网络信息浏览到各种网上购物,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伴随网络规模的不断提高,网络复杂性不断增加,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网络管理系统实质上是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统筹管理和监控,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能量。现在广泛使用的IPV4网络里面,有一系列的网络管理协议在普遍地使用着,其中,SNMP成为网络管理系统中的通用标准。本论文则是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园网环境下,以SNMP协议为基础对网络管理进行分析,并讨论在实现网络管理各项功能过程中SNMP协议的功能。首先,论文介绍了网络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模型,描述了现代网络管理采用的管理站——代理方式的工作模型,并结合西南政法大学的实际,表明了西南政法大学校园网对网络管理系统的迫切需求。然后,论文分析了当前TCP/IP网络的现状,介绍了两种网络管理的通用协议,其中以最常用的SNMP为重点,介绍了SNMP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模型等。最后,论文以西南政法大学校园网主干结构为基础,应用SNMP协议设计和实现了网络管理中拓扑发现、流量监控等功能,满足了学校的实际需要。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SNMP协议和网络编程技术的结合,对拓扑发现和流量监控部分进行了分析并实现其中部分模块功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网络管理系统打下了基础。

徐琴[10](2008)在《基于B/S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级教育部门也同样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教务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学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时间性强、工作量大、准确度要求高且影响教学全局性的工作。如何有效地管理、应用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教学管理分析和决策的手段,为教学活动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首先,本文从对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开发中常见的体系结构和开发工具入手,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与研究,重在研究具有突出优点的B/S软件体系结构,分析了B/S体系结构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可行性,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运用UML建模的意义、步骤及方法,并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做了分析,建立了基于B/S三层结构的系统架构,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ASP.NET做为开发平台,C#做为开发语言,SQL Service做为后台数据库支持,开发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其次,在根据重庆通信学院的自身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对系统实现的步骤和功能进行了的详细论述。展示出的系统功能实现流程图及系统界面图将更加清晰的对整个系统做出直观的描述与说明,并开发完成了基于B/S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于基于B/S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将来的发展做出分析与展望。

二、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研究 ——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问题及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概念界定
        1.5.1 勤工助学
        1.5.2 学生发展
        1.5.3 自我效能感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勤工助学的发展脉络
        2.1.2 勤工助学国内外文献综述
        2.1.3 学生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
        2.1.4 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1.5 学生发展的测量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学生发展理论
        2.2.2 社会学习理论
        2.2.3 学生投入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模型与量化方法
    3.1 实证研究思路
    3.2 个案访谈
    3.3 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3.3.1 构建研究模型
        3.3.2 本文研究假设
    3.4 调查量表及操作变量设计
        3.4.1 量表设计原则
        3.4.2 测量量表及问卷内容
        3.4.3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方法
    3.5 结构方程模型
        3.5.1 结构方程模型的内涵
        3.5.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骤
    3.6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6.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内涵
        3.6.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步骤
    3.7 本章小结
4 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4.1 试调查研究
        4.1.1 试调查的样本收集
        4.1.2 测量问项净化
        4.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4.1.4 本研究的测量量表
    4.2 数据来源及数据描述
        4.2.1 数据来源及抽样方案
        4.2.2 数据描述
    4.3 因子分析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4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4.1 数据的信度分析
        4.4.2 数据的效度分析
    4.5 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
        4.5.1 模型拟合及评估
        4.5.2 模型修正及比较
        4.5.3 模型结果及假设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勤工助学对学生生活、学业、职业的影响
    5.1 勤工助学对学生生活改善程度的影响
    5.2 勤工助学中影响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
    5.3 勤工助学对学生学习进步的影响
    5.4 勤工助学对学生获得奖学金的影响
    5.5 勤工助学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影响学生勤工助学发展的背景变量
    6.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2 性别变量对学生发展路径的调节作用
    6.3 不同学科变量对学生发展路径的调节作用
    6.4 家庭月收入变量对学生发展路径的调节作用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的建议
        7.2.1 增加勤工助学等高校资助活动的多样性
        7.2.2 优化勤工助学实践活动的整体环境
        7.2.3 重视对大学生发展的全程追踪
        7.2.4 推动勤工助学向勤工促学转变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影响的问卷调查
作者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计算机网络》课程开放型实训平台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国家战略推动
    1.2 国内外实训平台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实训平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实训平台研究现状
    1.3 国内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建设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传统实训平台存在的不足
    2.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 用户需求分析
第3章 设计目标、原则和理论基础
    3.1 设计意图
    3.2 设计目标
    3.3 设计理论基础
    3.4 平台的设计原则
    3.5 教学方式探究
第4章 实训平台的设计
    4.1 平台设计可行性分析和设计难点
        4.1.1 可行性分析
        4.1.2 系统设计难点
    4.2 应用技术介绍
        4.2.1 B/S模式
        4.2.2 C#语言
        4.2.3 ASP.NET框架
        4.2.4 数据库技术
        4.2.5 网络技术
        4.2.6 虚拟仿真技术
        4.2.7 虚拟实验室服务器
    4.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4 功能设计
        4.4.1 用户身份验证模块
        4.4.2 身份验证模块设计
        4.4.3 用户管理模块和功能
        4.4.4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4.4.5 实验预约子模块功能
        4.4.6 预约子模块功能设计
        4.4.7 学生预约流程设计
        4.4.8 平台设备预约时间冲突的设计
        4.4.9 协作交流模块
        4.4.10 实训项目管理模块
        4.4.11 实验报告自动生成模块
    4.5 基于项目式教学法教学资源库模块设计
        4.5.1 设计目标
        4.5.2 教学资源库内容
        4.5.3 架构设计
    4.6 开放性真实设备实训环境
        4.6.1 设计目的
        4.6.2 开放性的设计思路
        4.6.3 开放性真实实训环境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7 虚拟场景网络实训系统
        4.7.1 设计目的
        4.7.2 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设计
第5章 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5.1 平台使用过程
    5.2 教师教学过程
    5.3 网络实训平台学生应用过程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1.1 不足
        6.1.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开放性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需求前测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价值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础研究文献综述
        2.1.1 系统论
        2.1.2 绩效理论
        2.1.3 教育理论
    2.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1 信息化评估方法研究
        2.2.2 信息化评估工具研究
    2.3 本体研究文献综述
        2.3.1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
        2.3.2 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研究
        2.3.3 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第三章 研究总体规划与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框架
第四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价值分析与模式选择
    4.1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价值
        4.1.1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价值分析
        4.1.2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的价值取向
    4.2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模式
        4.2.1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的模式分析
        4.2.2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的模式选择
第五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分析与绩效分析
    5.1 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分析
        5.1.1 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结构
        5.1.2 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5.2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分析
        5.2.1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内涵
        5.2.2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结构
        5.2.3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提出
    6.1 模型提出遵循的原则
    6.2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变量分析
    6.3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设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验证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7.1 数据获取工具开发
        7.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7.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7.1.3 问卷设计的过程
    7.2 模型验证数据的收集
        7.2.1 样本选择
        7.2.2 问卷发放及回收
        7.2.3 数据缺失值处理
    7.3 数据获取工具信效度分析
        7.3.1 问卷信度分析
        7.3.2 问卷效度分析
    7.4 模型验证数据的预处理
        7.4.1 数据预处理策略制定
        7.4.2 数据预处理过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验证与确立
    8.1 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验证过程
        8.1.1 模型识别
        8.1.2 模型估计
        8.1.3 模型评价
        8.1.4 模型修正
    8.2 绩效发展评估模型的确立
        8.2.1 模型假设检验
        8.2.2 模型解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应用
    9.1 绩效发展评估模型中测量模型的应用
        9.1.1 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9.1.2 开发绩效评估量表
        9.1.3 绩效评估工具的网络化应用
    9.2 绩效发展评估模型中结构模型的应用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10.1.1 绩效评估的价值与模式分析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10.1.2 系统分析与绩效分析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10.1.3 绩效发展评估模型设定与验证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10.1.4 绩效发展评估模型应用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10.2 本研究的贡献
    10.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0.3.1 研究的不足
        10.3.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附录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绩效水平调查问卷
    二、问卷调查施测指南及实施方案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四、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从“组织化运作”走向大学治理 ——以C大学和A学院合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意识
    二、理论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实施
    五、研究的伦理考虑
    六、文献综述
第一章 组织化运作的“理想导向”
    第一节 在“工程”的旗帜下——合并决策的整体视角
    第二节 何以是被剥夺者——合并决策的个体视角
第二章 组织化运作的组织化应对
    第一节 复杂的利益诉求——何为应该坚持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艰难反复的接轨进程——合并磨合的迂回轨迹
第三章 组织化运作的管理之伤
    第一节 从碎片化到有机联系——高校呼唤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节 “管”或“理”—C大学《大学章程》的探讨
第四章 组织中的改革对象或大学的主人
    第一节 责权利的分离——“一级半管理”与二级管理
    第二节 共赢何以可能——一个融洽的新C大学三级机构
第五章 组织融合的钥匙与顶层设计
    第一节 学科融合的关键——“大信息”与“信息文科”的设计
    第二节 新C大学的再出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第六章 结论:大学合并之于教育改革
    第一节 一元复始——大学改革的形式与精神
    第二节 人本情怀——守护教育的尊严和教育者的尊严
第七章 建议:从组织化运作走向大学治理
    第一节 他山之石——大学合并的自在节奏
    第二节 实践之行——告别大学改革的组织化运作
结语: 回眸与展望
    一、调查结果与现有文献的关系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5)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概念界定
        1.2.1 网站
        1.2.2 体育网站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科研方法的研究
        1.3.2 高校体育网站现状与对策研究
2 研究意义、目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
        2.4.2 访谈调查法
        2.4.3 数理统计法
3 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现状与分析
    3.1 现状概述
    3.2 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的分析
        3.2.1 网站页面美工设计分析
        3.2.2 网站内容分析
        3.2.3 网站功能分析
        3.2.4 网站的用户体验分析
4 对策
    4.1 体育网站建设的定位
        4.1.1 体育网站建设的定位明确
        4.1.2 加强体育网站建设的保障
        4.1.3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信息人才
    4.2 体育网站功能的设计
        4.2.1 宣传功能
        4.2.2 管理功能
        4.2.3 信息发布功能
        4.2.4 信息整合功能
        4.2.5 资源共享功能
        4.2.6 信息检索功能
    4.3 网站内容栏目的设置
        4.3.1 体育网站的静态信息栏目
        4.3.2 体育网站的动态信息栏目
        4.3.3 体育网站的功能性栏目
        4.3.4 体育网站的互动栏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网改造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2章 校园网改造需求分析
    2.1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网现状分析
        2.1.1 校园基本情况分析
        2.1.2 校园网现状分析
        2.1.3 网络结构
        2.1.4 子网划分
        2.1.5 互联网连接
    2.2 网络应用及流量需求分析
    2.3 校园网建设新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校园网升级改造总体方案设计
    3.1 校园网络设计原则
    3.2 校园网总体方案设计
        3.2.1 网络层次结构设计
        3.2.2 校园网新拓扑结构
    3.3 VLAN方案设计
    3.4 网络系统管理方案
    3.5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校园网安全改造方案设计
    4.1 校园网安全的隐患分析
    4.2 校园网安全解决方案规划设计
        4.2.1 物理安全
        4.2.2 防火墙设置
        4.2.3 入侵检测/防御子设置
        4.2.4 VPN设置
        4.2.5 病毒防护
        4.2.6 校园网用户身份认证与计费管理
    4.3 网络流量控制
        4.3.1 网络流量控制背景
        4.3.2 网络流量检测技术
        4.3.3 网络流量控制技术
    4.4 安全管理规定的设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校园网无线改造方案设计
    5.1 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目标
    5.2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功能需求分析
    5.3 校园无线网络总体方案设计
        5.3.1 学院无线网络覆盖规划
        5.3.2 无线组网规划
        5.3.3 无线访问方式实现
        5.3.4 无线网络流量监控
    5.4 无线覆盖规划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主要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C/S结构模式
        2.1.1 传统C/S结构
        2.1.2 三层C/S结构
    2.2 B/S结构模式
        2.2.1 B/S结构
        2.2.2 C/S与B/S模式比较
        2.2.3 C/S模式与B/S模式的结合方式
    2.3 基于B/S、C/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我校教务管理模式现状与基本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总体设计
    3.4 系统的功能结构
    3.5 系统中各角色任务分配
    3.6 系统中信息流向描述
    3.7 系统各模块详细需求分析与设计
        3.7.1 校级教务管理子系统设计
        3.7.2 教师端管理子系统设计
        3.7.3 学生端管理子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4.1 系统访问方式设计与实现
        4.1.1 系统访问技术研究
        4.1.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的具体描述
        4.1.3 基于角色的自动升级访问控制方式的实现
        4.1.4 基于角色的自动升级访问控制模型的评价
    4.2 排课算法设计与实现
        4.2.1 排课问题综述
        4.2.2 混合排课算法设计
        4.2.3 混合排课算法实现
        4.2.4 混合排课算法优点分析
    4.3 选课算法设计与实现
        4.3.1 抽签算法的描述及评估
        4.3.2 基于权重值的抽签算法实现
        4.3.3 学生权重值动态更新
        4.3.4 课程权重值动态更新
        4.3.5 基于权重值抽签算法评价
    4.4 系统测试
        4.4.1 排课系统中混合算法测试
        4.4.2 选课模块负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5.1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5.1.1 网络安全措施
        5.1.2 用户安全措施
        5.1.3 数据安全措施
        5.1.4 制度安全措施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与论文发表情况

(8)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外数字化校园发展形势
        1.1.3 国内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现状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2.3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 论文章节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
    2.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2.1.1 数字化校园的有关概念与内涵
        2.1.2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
    2.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模型设计
        2.2.1 概念模型的提出
        2.2.2 应用特点
        2.2.3 关键特征
    2.3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
        2.3.1 总体目标
        2.3.2 核心任务
        2.3.3 核心体系
        2.3.4 结构层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结构
    3.1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定位
        3.1.1 定位的着眼点
        3.1.2 定位思路
        3.1.3 核心功能
    3.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结构功能分析
        3.2.1 基本功能
        3.2.2 体系结构
        3.2.3 建设内容
    3.3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设计模式
        3.3.1 一般模式
        3.3.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策略
    4.1 明确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定位
        4.1.1 基于服务理念的特征
        4.1.2 人本位环境建设目标
        4.1.3 一体化的建设思路
    4.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框架设计
        4.2.1 数字化校园典型架构分析
        4.2.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框架设计
        4.2.3 顶层设计案例
        4.2.4 采取分层服务器管理模式
        4.2.5 拓展服务体系
    4.3 构建虚拟校园服务环境
        4.3.1 教育环境
        4.3.2 管理环境
        4.3.3 校园文化平台
        4.3.4 虚拟校园
        4.3.5 三维虚拟校园数字化建设案例
    4.4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个性化设计
        4.4.1 个性化设计描述
        4.4.2 个性化设计要求
        4.4.3 个性化设计思路
    4.5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果
        4.5.1 需要解决的问题
        4.5.2 需要达到的效果
    4.6 应用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4.6.1 资源整合
        4.6.2 传统资源整合模式与“1+X”整合模式比较
        4.6.3 基于一卡通应用平台资源整合的实现
        4.6.4 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模式设计
        4.6.5 信息资源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举例
    4.7 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4.7.1 服务运行保障
        4.7.2 服务运行规范
    4.8 关键问题
        4.8.1 网络拓扑结构与规划
        4.8.2 信息化标准和编码
        4.8.3 基本服务体系
        4.8.4 应用支撑服务系统
        4.8.5 三维虚拟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实施策略
    5.1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1 认识定位偏差
        5.1.2 组织定位偏差
        5.1.3 应用定位偏差
        5.1.4 集成问题及校正
    5.2 服务型数字校园的实施组织
        5.2.1 总的思路
        5.2.2 指导思想
        5.2.3 组织原则
        5.2.4 建设策略
        5.2.5 保障措施
    5.3 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5.3.1 如何执行实施计划
        5.3.2 如何把握各类问题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构建服务型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体系
    6.1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6.1.1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6.1.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对象
        6.1.3 如何设计一级指标
        6.1.4 设计评价指标具体构件的途径
    6.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6.2.1 指导性思想和原则
        6.2.2 广泛适用和科学性原则
        6.2.3 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6.2.4 客观实际和先进性原则
        6.2.5 动态性和发展性原则
        6.2.6 整体性原则
    6.3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6.3.1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6.3.2 信息应用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6.3.3 教学科研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6.3.4 行政管理务评价指标体系
        6.3.5 信息化保障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6.4 指标体系研究中的其它问题
        6.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6.4.2 动态性原则的体现
        6.4.3 实证试评
        6.4.4 评议指标的意义和评议方法
    6.5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综合评价的几点建议
        6.5.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
        6.5.2 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6.1 本论文的研究体会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致谢
附件
    1.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考察细目调查问卷
    2.中国高校信息化实施情况与应用效果调查

(9)SNMP协议在校园网络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网络管理综述
    1.1 网络管理简介
        1.1.1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1.1.2 网络管理的发展
    1.2 网络管理模型介绍
        1.2.1 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1.2.2 网络管理主流技术的比较
    1.3 校园网及其网络管理介绍
        1.3.1 校园网简介
        1.3.2 校园网管理
2 SNMP网络管理协议
    2.1 SNMP的组成
        2.1.1 管理信息结构(SMI)
        2.1.2 管理信息库(MIB)
        2.1.3 SNMP协议
    2.2 SNMP的内容
        2.2.1 SNMP协议工作原理
        2.2.2 SNMP协议数据单元(PDU)
        2.2.3 管理信息库(MIB)的访问
        2.2.4 SNMP的传输
3 校园网络管理模型设计概述
    3.1 网络整体结构和软硬件构架
        3.1.1 校园网络结构和硬件配置
        3.1.2 模型运行平台和开发软件的选择
    3.2 模型整体设计
        3.2.1 模型设计目标
        3.2.2 关键技术
4 校园网络管理模型应用实践
    4.1 网络拓扑发现模块实现
        4.1.1 拓扑信息获取模块
        4.1.2 拓扑图形绘制模块
        4.1.3 图形修正模块
        4.1.4 辅助功能模块
        4.1.5 主要算法
        4.1.6 网络拓扑发现流程
    4.2 网络IP流量统计模块
        4.2.1 基于mac地址的流量统计
        4.2.2 基于IP地址的流量统计
        4.2.3 主要算法
        4.2.4 流量统计模块设计
5 发现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
    5.1 在SNMP应用中发现的问题
    5.2 对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B/S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项目的意义
    1.4 系统开发的原则
    1.5 论文结构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2.1 C/S与B/S体系结构
        2.1.1 C/S模式结构
        2.1.2 B/S模式结构
    2.2 UML建模
        2.2.1 UML概述
        2.2.2 采用UML分析和设计教务管理系统
    2.3 WEB信息服务
        2.3.1 Web的工作过程
        2.3.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2.3.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2.3.4 IIS服务器
    2.4 ASP.NET技术
        2.4.1 NET开发平台结构
        2.4.2 ASP.NET
    2.5 WEB数据库技术
        2.5.1 WEB数据库的访问原理
        2.5.2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比较
        2.5.3 ASP.NET通过ADO.NET访问WEB数据库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与功能分析
        3.1.1 需求分析
        3.1.2 用户分类
        3.1.3 系统性能需求
        3.1.4 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
        3.1.5 系统模块划分
    3.2 各模块具体系统分析(UML)
        3.2.1 具体的系统分析
        3.2.2 用例图
        3.2.3 活动图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3.2 数据库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具体各模块的实现过程
        4.1.1 登录界面的实现和系统性能分析
        4.1.2 学籍查询的实现
        4.1.3 成绩查询的实现
        4.1.4 信息发布的实现
        4.1.5 选课管理的实现
    4.2 系统安全策略
        4.2.1 ASP.NET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4.2.2 WEB服务的安全性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研究 ——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D]. 王安岩.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3)
  • [2]《计算机网络》课程开放型实训平台设计与开发[D]. 吴杨卿.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3]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发展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王海.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1)
  • [4]从“组织化运作”走向大学治理 ——以C大学和A学院合并为例[D]. 胡纵宇. 南京师范大学, 2015(12)
  • [5]重庆市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健. 西南大学, 2012(01)
  • [6]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网改造的设计与实施[D]. 黄琨.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7]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 杨东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8]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D]. 范国渠. 山东师范大学, 2009(07)
  • [9]SNMP协议在校园网络管理中的应用[D]. 颜怡. 重庆大学, 2008(06)
  • [10]基于B/S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 徐琴.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基于校园网的重庆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