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库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富,杨小荟[1](1990)在《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库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初步分析》文中提出根据对坝址、库区地面调查及勘探试验成果,初步分析桃林口水库库区渗漏条件、边坡岩体稳定、淤积和浸没等四方面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概略估算和预测水库蓄水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赵光耀[2](2019)在《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文中认为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大量关注与研究。而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降雨侵蚀力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之一。对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对土壤流失的预报、水土保持规划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根据唐秦地区5个气象站1960-2015年的气象数据和桃林口水库2005-2017年的降雨过程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标准,对降雨和侵蚀性降雨进行分析,并建立适合唐秦地区的日、月、年雨量的降雨侵蚀力模型,最终揭示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可以为该地区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唐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9 mm,降雨呈减少趋势,年均减少2.26mm,年降雨量以28年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14年时间尺度为第二主周期。在唐秦地区6-9月为全年最易侵蚀的时间,尤其是7月。空间上遵化市,青龙县和秦皇岛市区降雨量偏高。(2)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量标准为16 mm,侵蚀性降雨强度标准为16.2mm/h,唐秦地区多年平均侵蚀性降雨量为448 mm,侵蚀性降雨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均减少1.79 mm,唐秦地区年侵蚀性降雨量以14年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6年时间尺度为第二主周期。6-9月为全年侵蚀性降雨最多的时间,尤其是7月。空间上,唐秦地区多年平均侵蚀性降雨以唐山西北最高向东南递减,以秦皇岛东北为较高向西南递减,高值中心出现在遵化市,青龙县和秦皇岛市区。(3)在桃林口水库利用EI模型和我国常用的四种日雨量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唐秦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并进行对比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修正后的章文波的日雨量降雨侵蚀力模型比较适合计算唐秦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据此模型计算唐秦地区1960-2015的月降雨侵蚀力,通过拟合得到了基于月、年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4)唐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4973.33 MJ·mm/(hm2·h),降雨侵蚀力呈降低的趋势,年均减少23.17 MJ·mm/(hm2·h),唐秦地区年降雨侵蚀力以14年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6年时间尺度为第二主周期,在唐秦地区6-9月为全年最易侵蚀的时间,尤其是7月。空间上,唐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以桃林口水库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遵化市,青龙县和秦皇岛市区降雨侵蚀力偏高,应加强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王静[3](2014)在《辽东湾滨海带主要河流湖泊环境现状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辽东湾滨海带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掌握辽东湾陆域滨海带的水环境和沉积物质量状况,分析其变化趋势,识别和诊断生态环境系统现存和潜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选取3条河流和2个水库开展水环境质量和沉积物质量调查工作,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辽河盘锦段、大辽河营口段和大凌河锦州段水质按照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判定类别均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辽河盘锦段上游水质状况比下游水质较好,赵圈河水质较差,主要污染指标包括NH3-N、TP和CODMn;大辽河营口段上游水质略差,三岔河和石佛镇NH3-N出现超标,大凌河锦州段水质总体较好,张家堡NH3-N有超标现象。辽河、大辽河表层沉积物粒度从上游到下游有变小的趋势,大凌河粒度主要包括极粗砂、粗砂和中砂为主。辽河沉积物有机质、TN、TP、硫化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均呈上升趋势,沉积物有机质对水生生物有低影响,TN和TP浓度处于无污染水平,且三者均具有高度相关性;大辽河表层沉积物有机质、TN和硫化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均呈上升趋势,TP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有机质浓度对水生生物有低度影响,TN和TP浓度对水生生物无影响,处于无污染水平;大凌河沉积物有机质浓度对水生生物有低影响,TN对水生生物无影响,张家堡和大凌河桥沉积物TP对水生生物有中度影响,破台子桥和大凌河漫桥对水生生物无影响。辽河、大辽河和大凌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地累积指数最高,是主要污染因子。辽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风险指数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赵圈河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很强,其它点位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低等;大辽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上游到下游有上升趋势,三岔河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低等,其它点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大凌河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大小点位排序为:大凌河桥>破台子桥>张家堡>大凌河漫桥,大凌河桥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强,破台子桥和张家堡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大凌河漫桥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低等。2、碧流河水库表层水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水库下游水质总体优于上游水质,桃林口水库表层水基本符合地表水ⅡⅢ类水标准。从表中底层来看,水库表层水质优于中层和底层。碧流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主要污染指标是TN、TP和NH3-N,个别监测点中层或底层点位DO浓度出现超标现象,水库受当地环境背景值影响,pH偏碱性。两水库基本处于中营养状态,但由于水库TN浓度超标严重,存在潜在富营养化风险。碧流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表层沉积物粒度以粒径较小的粉砂为主。两水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对水生生物有严重影响;沉积物TN为中度污染;两水库沉积物TP属于中度—重度污染,有机污染类型为较清洁-尚清洁。碧流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地累积指数最高,污染最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是水库沉积物主要生态风险因子。碧流河水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为中等污染,桃林口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为强。虽然辽河盘锦段、大辽河营口段和大凌河锦州段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指标超标现象,碧流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水环境质量良好,虽未出现富营养化,但TN超标较严重加大富营养化风险,应加大对水体水质和沉积物两个方面的监测力度,继续推行辽东湾滨海带主要河湖的污染防治工作。
崔晓鹤[4](2014)在《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水利风景区是依托其独特的水利资源开发水利旅游,为人们提供游赏、休闲、娱乐的区域,与通常意义上的风景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水利”二字。可以说水利风景区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制约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是水利风景区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由于景区内水库工程建设对其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水环境较其他类型更为复杂,水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在研读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水环境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桃林口水库水利风景区、闽湖水库水利风景区、云南龙江水库水利风景区进行了实地勘察,分析它们各自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并以此,从水库工程建设与水利旅游建设发展两个方面总结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现存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再从规划的角度提出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合理的规划方法,在缓解水库工程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使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规划时能够在保护水环境、水生态的基础上开展水利旅游。最后,将此规划方法用于实际的案例中加以论证。研究的主要成果有:(1)对河北桃林口水库水利风景区、闽湖水库水利风景区、云南龙江水库水利风景区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其水环境问题,总结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水库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旅游开发两大方面存在的水环境问题。首先,水库工程建设改变了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水质,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导致水土流失以及破坏下游生态环境等。其次,从水利旅游项目建设、服务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分析水利旅游不合理规划造成的水环境问题。(2)针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对策,重点从规划布局、项目规划、游人容量、道路交通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植被规划、解说系统与水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法。(3)将提出的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对策作为蓝本,对内蒙古西山湾水利风景区规划进行分析。
刘馨泽[5](2016)在《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水利环境的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运行面临着激励的经济竞争。在不断的竞争中,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如何控制好施工成本对于今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相关统计资料的查询,发现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结合案例说明成本控制的内容和对象,探讨推进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法。本文首先详细介绍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界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理论。其次,以桃林口水库维修项目工程为例,查找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针对存在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再次,根据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构建成本控制方案,制订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在实践中结合挣得值法的应用,对相关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进行深入分析与测算,掌握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状况及任务进度,通过对水库维修工程项目实际成本费用和计划成本费用对比,发现施工进度和成本偏差,针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符合水库维修项目条件的保障措施,并提出了与机关事业型施工单位相适应动态惩奖办法。最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实施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提高施工企业新环境下的竞争力。
杨文健[6](2004)在《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制约水库移民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多地少,实施中国库区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以与水电工程效益共享作为手段,移民通过此模式既可返回原地耕作;又可依靠小城镇从事和发展其它行业。论文在总结比较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探究了其理论、方法和应用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库区的发展目标与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之间的客观联系;文中通过分析四种可能的库区发展目标,指出应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最佳选择,从而提出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新模式——城乡联动安置模式;并提出城乡联动安置模式应作为新世纪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的安置模式的战略思路。 2.在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构建中,在库区剩余土地资源的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从水库淹没区资源价值转移理论和一般系统论理论着手,提出了水库农村移民与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共享的运作方法,以及就如何建立水库淹没区与水电工程受益区利害关系转移的补偿机制作了系统研究,并应用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3.对于此模式的实施与管理,从水库移民投资控制中征地拆迁实物量调查精度研究着手,进而引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对水库移民集镇安置点进行优化选择;水库农村移民动迁进度中社会控制问题,文中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对水库移民搬迁过程中的偏离行为及社会控制手段进行了详尽分析;针对水库移民系统重建中的进度、质量和投资三方面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三维”联动监控思路。 4.文中从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学内涵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对库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出发,分析了中国库区农村移民人力资源系统的结构组成,建立了库区农村移民人力资本投资及教育培训体系以及一套有效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提出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以及在城乡联动模式中库区农村移民人力资源开发的五大路径选择。 5.文中以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从二元到三维多层面”的小城镇库区农村移氏的社区保障模式,建立库区农村移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设想,分析了国家在构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社区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 最后,文中探讨了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绩效评估问题,文中提出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工作范畴,水库移民社会经济监测与评估工作的三段论学说;以及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绩效评估中合理的指标体系框架,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
王凤[7](2008)在《坝址坝型及轴线选择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桃林口水库设计为例,探讨坝址坝型及轴线的选择并提出了选择方法。
林豪栋[8](2020)在《基于SWA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地表径流模拟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矛盾,更好的管理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利用水文模型通过数学方法对流域水循环进行模拟和描述,了解其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布式水文模型自提出以来便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SWAT模型作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代表,在流域径流、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和下垫面情景变化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地区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不仅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成为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针对上述问题,在京津冀地区开展水文模拟、设置流域情景,充分分析问题原因、通过水文模拟角度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更加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促进地区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SWAT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广泛搜集了研究区的基础资料并构建研究区基础数据库,对京津冀地区径流进行模拟,同时对典型地区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措施变化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开展水质模拟、地表地下耦合模拟和流域管理措施制定奠定了基础,也为构建京津冀地区“三水”综合模拟预测系统提供了支撑。1、本研究构建了完整的京津冀地区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体系。数据库包括数字高程、土壤、土地利用、气象和水文等。共有DEM栅格数据3套,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栅格数据6套,土壤栅格数据1套,不同尺度气象数据3套和数字化的研究区水系、河网、灌区、湖库、水文站等水文数据,为后续开展各项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2、本研究选取潮白河流域和东洋河流域作为典型区域,针对SWAT模型降水输入数据对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无水库控制的潮白河支流潮河水系CMADS降水数据支撑的模型率定期R2=0.64、NSE=0.64,验证期R2=0.61、NSE=0.58,达到了SWAT模型模拟效果的评价标准,CMADS降水数据在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无水库控制流域情景下具有适用性;在潮白河水库控制支流白河水系,CMADS降水数据支撑下的模型在率定期R2=0.89、NSE=0.87,验证期模型R2=0.61、NSE=0.61;CMADS降水数据支撑的东洋河水库控制流域模型率定期R2=0.84、NSE=0.78,验证期R2=0.87、NSE=0.85,CMADS降水数据在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水库控制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CMADS降水数据可以用于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水库控制流域水文模型的建立。3、本研究构建了京津冀地区SWAT模型。模型生成研究区流域面积22.2×104 km2,共包含242个子流域、1459个水文响应单元,模型共包括7个入水口,12个流域出水口。在构建好的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径流进行了模拟,根据现有资料选取滦县、新防潮闸、宁车沽、柴沟堡东、中唐梅、临清水文站分析各站所包含子流域径流敏感性参数并率定,对结果进行拟合和验证。在整个模拟期内,滦县水文站月径流模拟结果的R2=0.81,NSE=0.75;新防潮闸水文站月径流结果的R2=0.81,NSE=0.78;宁车沽水文站月径流结果的R2=0.82,NSE=0.81;临清水文站月径流模拟结果R2=0.92,NSE=0.90;中唐梅水文站月径流结果的R2=0.63,NSE=0.63;柴沟堡东水文站月径流模拟结果的R2=0.85,NSE=0.85。模型整体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选取潮白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对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和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产流和产沙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该流域土地利用的历史变化,流域产流和产沙均有所增加;对比不同情景下的产流产沙结果,增加林地面积有利于涵养水分保持水土,而耕地面积的增加则会加重流域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保护和修复。选取永定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对水资源管理措施变化情景下下游恢复“有水”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游有效的水资源配置,能够实现下游约70 km长的河段恢复“有水”,对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提供了参考。5、对本研究现有结论和成果进行总结,对现存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后续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获得更多的实际应用价值。
王义丰[9](1995)在《桃林口水库一期工程设计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樊启祥[10](2010)在《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水电资源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水电开发面临着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的考验,而这些问题大多体现在水电开发的资源付出和利益的不平衡、不对称上,因此处理好水电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是关键。基于上述现实要求,本文将生态环境作为项目可行的前置条件,把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移民安置和地方发展,在落实国家现有移民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了共享水电开发利益的解决途径。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文献、国家政策和项目实践,在目前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基于资源要素价值和地租理论构建了水电开发的利益共享模型。通过对土地资源综合价值的测算,从移民征地补偿费的不同使用方式出发,提出了五种农村移民安置方式,进行了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测算,并对影响移民年收入水平和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溪洛渡工程为例进行测算,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利益共享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和谐开发水电项目的推荐移民安置方式和相应的政策建议。上述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第一,明确了政府、移民和开发企业是水电项目和谐开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投入的资源要素分别是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本。提出了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和资源收益的水电开发和谐度和满意度,在满足“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政府获得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开发企业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并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水电资源和谐开发的利益共享。第二,按照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移民政策,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计算了五种安置方式的移民年收入,并与建立的移民年收入目标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推荐的“逐年长补+入股分红+基本社保”长效安置方式,能够在满足移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有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和养老与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第三,根据地租理论以及资源价值理论,在电价具有竞争力的前提下,采用“电价比较法”测算了水电站运行水平年及经营期内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结果表明,以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的经济地租,可用于解决制约水电资源开发的移民、环境以及地方发展等利益问题,为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库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库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现状 |
1.2.2 降雨侵蚀力指标研究现状 |
1.2.3 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域及数据资料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资料 |
3 唐秦地区降雨与侵蚀性降雨时空变化 |
3.1 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标准的建立 |
3.1.1 侵蚀性降雨量标准 |
3.1.2 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强度标准 |
3.2 唐秦地区降雨与侵蚀性降雨时间变化 |
3.2.1 唐秦地区降雨与侵蚀性降雨趋势变化 |
3.2.2 唐秦地区降雨与侵蚀性降雨周期变化 |
3.2.3 唐秦地区降雨与侵蚀性降雨年内分配 |
3.3 唐秦地区降雨与侵蚀性降雨空间变化 |
3.3.1 唐秦地区降雨空间分布 |
3.3.2 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空间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4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确定 |
4.1 唐秦地区日雨量降雨侵蚀力模型的选取与修正 |
4.2 基于月雨量的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建立 |
4.3 基于年雨量的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建立 |
4.4 本章小结 |
5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
5.1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 |
5.1.1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趋势变化 |
5.1.2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周期变化 |
5.1.3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 |
5.2 唐秦地区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辽东湾滨海带主要河流湖泊环境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课题实施方案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1.4.1 水质评价 |
1.4.2 沉积物评价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样品采集与保存 |
2.1.1 样品采集 |
2.1.2 样品保存 |
2.2 样品分析方法 |
2.2.1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
2.2.2 沉积物指标分析方法 |
2.3 水质及沉积物评价分析方法 |
2.3.1 水质评价方法 |
2.3.2 沉积物评价方法 |
第3章 辽河(盘锦段)水环境及沉积物质量 |
3.1 辽河(盘锦段)概况 |
3.2 水环境质量分析 |
3.2.1 单因子水质指数法 |
3.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
3.2.3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 |
3.3 沉积物质量分析 |
3.3.1 主要污染指标分布特征 |
3.3.2 主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
3.3.3 沉积物重金属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辽河(营口段)水环境及沉积物质量 |
4.1 大辽河(营口段)概况 |
4.2 水环境质量分析 |
4.2.1 单因子水质指数法 |
4.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
4.2.3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 |
4.3 沉积物质量分析 |
4.3.1 主要污染指标分布特征 |
4.3.2 主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
4.3.3 沉积物重金属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凌河(锦州段)水环境及沉积物质量 |
5.1 大凌河(锦州段)概况 |
5.2 水环境质量分析 |
5.2.1 单因子水质指数法 |
5.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
5.2.3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 |
5.3 沉积物质量分析 |
5.3.1 主要污染指标分布特征 |
5.3.2 主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
5.3.3 沉积物重金属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碧流河水库水环境及沉积物质量 |
6.1 碧流河水库概况 |
6.2 水环境质量分析 |
6.2.1 单因子水质指数法 |
6.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
6.2.3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 |
6.2.4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
6.3 沉积物质量分析 |
6.3.1 主要污染指标分布特征 |
6.3.2 主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
6.3.3 沉积物有机指数评价 |
6.3.4 沉积物重金属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桃林口水库水环境及沉积物质量 |
7.1 桃林口水库概况 |
7.2 水环境质量分析 |
7.2.1 单因子水质指数法 |
7.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
7.2.3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 |
7.2.4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
7.3 沉积物质量分析 |
7.3.1 主要污染指标分布特征 |
7.3.2 主要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
7.3.3 沉积物有机指数评价 |
7.3.4 沉积物重金属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4)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1.1.2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 |
1.1.3 水利风景区水环境问题的出现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水库 |
2.1.2 水利风景区 |
2.1.3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
2.1.4 水环境 |
2.1.5 水利风景区与水环境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1.1 水库工程建设与水环境研究 |
2.2.1.2 水利旅游与水环境研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2.1 水库工程建设与水环境研究 |
2.2.2.2 水利旅游与水环境研究 |
2.2.3 小结 |
3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环境问题调查与分析 |
3.1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环境现状调查 |
3.1.1 闽湖水利风景区 |
3.1.1.1 基本概况 |
3.1.1.2 水库水利工程与水环境问题 |
3.1.1.3 水利旅游建设发展与水环境问题 |
3.1.2 桃林口水利风景区 |
3.1.2.1 基本概况 |
3.1.2.2 水库水利工程与水环境问题 |
3.1.2.3 水利旅游建设发展与水环境问题 |
3.1.3 龙江水利风景区 |
3.1.3.1 基本概况 |
3.1.3.2 水库水利工程与水环境问题 |
3.1.3.3 水利旅游与水环境问题 |
3.2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水环境问题分析 |
3.2.1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环境问题分析 |
3.2.1.1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质造成影响 |
3.2.1.2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
3.2.1.3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易导致水土流失 |
3.2.1.4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
3.2.1.5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产业的影响 |
3.2.2 水利旅游建设发展与水环境问题分析 |
3.2.2.1 水利旅游项目建设与水环境问题 |
3.2.2.2 服务设施建设与水环境问题 |
3.2.2.3 道路交通建设与水环境问题 |
3.2.2.4 基础设施建设与水环境问题 |
3.3 小结 |
4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 |
4.1 规划目标与范围 |
4.1.1 规划目标 |
4.1.2 规划范围 |
4.2 规划布局 |
4.2.1 明确定位 |
4.2.2 功能分区 |
4.3 项目规划 |
4.4 专项规划 |
4.4.1 游人容量规划 |
4.4.2 道路交通规划 |
4.4.2.1 道路交通线路规划 |
4.4.2.2 交通设施的配套 |
4.4.2.3 交通工具的选择 |
4.4.3 基础设施规划 |
4.4.3.1 给水设施规划 |
4.4.3.2 排水设施规划 |
4.4.3.3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4.4.4 服务设施规划 |
4.4.4.1 合理控制规模与选址 |
4.4.4.2 科学处理垃圾、污水 |
4.4.5 植被规划 |
4.4.5.1 消落带植被规划 |
4.4.5.2 边坡植被规划 |
4.4.5.3 山地植被规划 |
4.4.5.4 建立生态防护林 |
4.4.6 解说及水环境保护宣传规划 |
4.5 小结 |
5 案例分析—内蒙古多伦县西山湾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规划 |
5.1 景区概况 |
5.1.1 景区基本概况 |
5.1.2 水库工程概况 |
5.1.3 水环境概况 |
5.2 规划布局 |
5.2.1 明确定位 |
5.2.2 功能分区 |
5.3 项目规划 |
5.4 专项规划 |
5.4.1 道路交通规划 |
5.4.1.1 道路交通线路规划 |
5.4.1.2 交通设施的配套 |
5.4.1.3 交通工具的选择 |
5.4.2 基础设施规划 |
5.4.2.1 给水设施规划 |
5.4.2.2 排水设施规划 |
5.4.3 植被规划 |
5.4.3.1 分区植被规划 |
5.4.3.2 山地植被规划 |
5.4.3.3 建立生态防护林 |
5.5 案例思考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理论基础概述 |
2.1 概念分析与定义 |
2.1.1 工程成本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2.1.2 项目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
2.1.3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
2.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
2.2.1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
2.2.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费用构成 |
2.2.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
2.2.4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1 水库维修工程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
3.1.1 维修项目合同类型和规模成本问题分析 |
3.1.2 维修项目主要费用构成问题分析 |
3.2 维修项目组织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
3.2.1 维修项目施工责任成本体系问题分析 |
3.2.2 维修项目组织制度问题分析 |
3.3 维修项目成本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问题分析 |
3.3.1 成本控制程序问题分析 |
3.3.2 成本控制方法问题分析 |
3.4 成本责任和惩奖方式问题分析 |
3.5 工程合同监管执行问题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改进 |
4.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改进 |
4.1.1 直接成本费用控制改进 |
4.1.2 间接成本费用控制改进 |
4.1.3 其他费用成本控制改进 |
4.1.4 质量成本费用控制改进 |
4.2 成本控制流程改进及预警措施 |
4.3 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实践 |
4.3.1 桃林口大坝维修项目实践概况 |
4.3.2 直接与间接费控制数据 |
4.3.3 挣得值控制方法的应用 |
4.3.4 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控制数据分析 |
4.3.5 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改进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实施保障 |
5.1 建立水库维修项目激励政策 |
5.1.1 建立动态成本控制惩奖方式 |
5.1.2 强化维修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
5.2 加强合同变更管理工作 |
5.3 完善水库维修项目成本控制规范 |
5.4 推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集成化发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
1.1.1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现状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四种传统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 |
1.2.3 国外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
1.2.4 国外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 |
1.2.5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中的理论难点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的选择 |
2.1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目标之关系 |
2.1.1 库区发展目标的定位分析 |
2.1.2 发展目标与移民安置思想及安置模式 |
2.1.3 抓住移民安置之机遇促动其发展目标的实现 |
2.2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新模式——城乡联动安置模式 |
2.2.1 传统安置模式的弊端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移民安置思路 |
2.2.2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提出 |
2.2.3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类型选择 |
2.2.4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交置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
2.3 飞来峡库区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实证观察 |
2.3.1 飞来峡水利枢纽概况 |
2.3.2 飞来峡库区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提出 |
2.3.3 20户进集镇安置移民的实证观察 |
2.3.4 对飞来峡库区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战略性思考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构建 |
3.1 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中库区剩余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
3.1.1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内涵 |
3.1.2 库区剩余土地资源的系统规划 |
3.2 水库农村移民与水电工程效益共享 |
3.2.1 效益共享的提出 |
3.2.2 现有水库农村移民共享水电工程效益政策的局限性 |
3.2.3 水库农村移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理论依据 |
3.2.4 水库农村移民与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共享的估算 |
3.2.5 效益共享的实施 |
3.3 建立水库淹没区与水电工程受益区利害关系转移的补偿机制 |
3.3.1 流域内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分析 |
3.3.2 合理补偿是解决水库农村移民贫困的关键之一 |
3.3.3 水库淹没区与水电工程受益区利害关系转移的补偿机制个案分析 |
3.4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运行中保障体系的构筑 |
3.4.1 国家在构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保障体系中的责任 |
3.4.2 库区农村移民社会保障的社区保障模式 |
3.4.3 库区农村移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建立 |
3.4.4 城乡联动模式与库区农村移民的人力资源开发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
4.1 水库移民征地拆迁实物量调查精度的组织控制 |
4.1.1 组织形式及机构的设置 |
4.1.2 统一调查方法,制定专用表格 |
4.1.3 实物指标汇总 |
4.1.4 检查验收 |
4.1.5 有关调查精度控制的几点建议 |
4.2 水库移民集镇安置点优化选择中多属性效应理论的应用 |
4.2.1 应用的意义 |
4.2.2 多属性效用理论在移民集镇安置点比较选择中的应用 |
4.2.3 移民集镇安置点优化中要注重生态创新 |
4.3 水库农村移民动迁进度中社会控制架构 |
4.3.1 问题的提出 |
4.3.2 社会控制理论的原理 |
4.3.3 社会控制理论在水库农村移民动迁中的运用 |
4.4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实施目标的联动预警和监控方法 |
4.4.1 目前状况 |
4.4.2 水库移民系统重建中的进度、投资、质量联动预警与监控方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绩效评估 |
5.1 绩效评估概述 |
5.1.1 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
5.1.2 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依据 |
5.2 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工作分析 |
5.2.1 工作范畴 |
5.2.2 水库移民安置社会情况的监测与绩效评估 |
5.2.3 水库移民安置经济情况的监测与绩效评估 |
5.2.4 水库移民社会经济监测与绩效评估前期工作的三段论 |
5.3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5.3.1 指标依据 |
5.3.2 指标内容 |
5.4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协调发展状态的判定 |
5.4.1 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 |
5.4.2 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判别与整合 |
5.5 城乡联动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 |
5.5.1 关联分析简介及关联度预测 |
5.5.2 某移民安置区逐年技术经济指标的关联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8)基于SWA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地表径流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及模型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2.1.3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2.2 模型概况 |
2.2.1 模型概述 |
2.2.2 模型计算 |
第3章 数据收集与基础数据库构建 |
3.1 数据收集 |
3.2 数字高程数据库构建 |
3.3 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 |
3.4 土壤数据库构建 |
3.5 气象数据库构建 |
3.6 水文数据库构建 |
3.6.1 研究区水系关系梳理及河网概化 |
3.6.2 研究区灌区梳理 |
3.6.3 研究区主要湖库梳理 |
3.6.4 研究区主要水文站梳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降水输入数据适用性评价 |
4.1 选区概况 |
4.2 模型构建 |
4.3 结果分析 |
4.3.1 无水库潮河水系不同降水数据模拟结果 |
4.3.2 水库控制白河水系不同降水数据模拟结果 |
4.3.3 东洋河水库控制流域模拟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京津冀地区水量模型构建与模拟 |
5.1 京津冀地区水文模型构建 |
5.1.1 子流域划分 |
5.1.2 HRU划分 |
5.1.3 气象数据输入 |
5.1.4 输入文件生成及编辑 |
5.2 SWAT模型模拟 |
5.2.1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5.2.2 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5.3.1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5.3.2 水文站模拟结果 |
5.4 典型地区情景变化模拟 |
5.4.1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构建 |
5.4.2 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分析 |
5.4.3 水资源管理措施情景构建 |
5.4.4 水资源管理措施变化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的分析与界定 |
1.2.1 研究的主体是水电项目 |
1.2.2 以西南大型水电项目为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时段覆盖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 |
1.2.4 外部性及环境利益的前置条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研究综述与分析 |
2.1 水电开发主要问题研究 |
2.1.1 水电开发的争论 |
2.1.2 水电移民问题 |
2.1.3 水电生态环保问题 |
2.1.4 水电建设程序问题 |
2.1.5 水电开发与地方发展结合问题 |
2.1.6 水电开发问题集中体现在利益上 |
2.1.7 本节综合分析 |
2.2 水电利益共享的国外研究成果 |
2.2.1 水电利益共享的理论基础 |
2.2.2 水电利益共享的经济租研究 |
2.2.3 水电移民共享利益研究 |
2.2.4 水电利益共享方法研究 |
2.2.5 本节综合分析 |
2.3 国内水电移民利益共享研究 |
2.3.1 移民共享利益的研究 |
2.3.2 移民共享水电利益的理论视角 |
2.3.3 移民共享水电利益的方法研究 |
2.3.4 本节综合分析 |
2.4 本章小结与研究方向 |
2.4.1 已有研究小结 |
2.4.2 研究方向. |
第3章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及其要素分析 |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过程 |
3.1.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识别 |
3.1.3 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共享 |
3.2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研究 |
3.2.1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
3.2.2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界定 |
3.2.3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特性和要素 |
3.3 水电项目农地资源的价值分析 |
3.3.1 水电开发项目的用地特性 |
3.3.2 农地资源的价值组成 |
3.3.3 农地价值的年产值法 |
3.3.4 农地的综合功能价值 |
3.3.5 耕地的发展权价值 |
3.4 水电资源的经济地租 |
3.4.1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分析与测算 |
3.4.2 水电资源的绝对地租 |
3.4.3 水电资源的级差地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电项目利益共享理论模型构建. |
4.1 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的和谐理论研究 |
4.1.1 资源开发的和谐理论基础 |
4.1.2 资源和谐开发以利益共享为基础 |
4.1.3 资源协调与和谐开发的相关研究 |
4.2 水电项目的利益共享理论模型 |
4.2.1 水电和谐开发的利益共享模型 |
4.2.2 利益共享模型的基本分析 |
4.3 农村移民年纯收入水平分析 |
4.3.1 移民生活水平用年收入指标来衡量 |
4.3.2 水电农村移民安置方式创新研究 |
4.3.3 农村移民安置方案设计 |
4.3.4 移民年收入水平预测模型及分析 |
4.4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应用分析 |
4.4.1 水电电量接纳市场分析 |
4.4.2 水电电价与经济地租分析 |
4.4.3 征收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费 |
4.5 小结 |
第5章 溪洛渡水电站利益共享方案研究. |
5.1 溪洛渡项目基本情况 |
5.1.1 项目基本情况 |
5.1.2 土地综合功能价值计算 |
5.2 不同移民安置方案的电价和移民年收入测算 |
5.2.1 方案1:基准方案,即“传统农业生产安置”方案 |
5.2.2 方案2:“耕园地逐年长效补偿安置”方案 |
5.2.3 方案3:“耕园地逐年长效+剩余土地入股电站”安置方案 |
5.2.4 方案4:农地综合功能价值方案 |
5.2.5 方案5:“耕园地逐年补偿+部分土地入股+社会保险”的长效安置方案 |
5.2.6 移民安置方案的投资与财务指标比较 |
5.2.7 各移民安置方案的移民年收入水平分析 |
5.3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测算 |
5.3.1 计算的基础条件 |
5.3.2 经济地租的计算与分配 |
5.3.3 川滇两省征收水电资源经济地租分析 |
5.3.4 经济地租计算成果的综合分析 |
5.4 敏感性分析 |
5.4.1 移民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
5.4.2 耕园地补偿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
5.4.3 上网电量的敏感性分析 |
5.4.4 敏感性分析总结 |
5.5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
5.5.1 关于移民安置方式 |
5.5.2 关于水电资源经济地租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政策建议 |
6.4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溪洛渡农村移民年收入预测模型计算成果 |
附录B 溪洛渡水电站淹没土地综合功能价值计算 |
附录C 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计算基础数据与成果 |
附录D 溪洛渡水电站电量消纳目标市场电价计算 |
附录E 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5 计算成果附表 |
附录F 溪洛渡水电站水电资源经济地租测算 |
附录G 溪洛渡水电站各指标敏感性分析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库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库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初步分析[A]. 金富,杨小荟. 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0
- [2]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D]. 赵光耀.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3]辽东湾滨海带主要河流湖泊环境现状分析[D]. 王静. 青岛理工大学, 2014(12)
- [4]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规划研究[D]. 崔晓鹤.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2)
- [5]桃林口水库维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刘馨泽. 燕山大学, 2016(08)
- [6]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 杨文健. 河海大学, 2004(01)
- [7]坝址坝型及轴线选择初探[J]. 王凤. 吉林水利, 2008(08)
- [8]基于SWA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地表径流模拟研究[D]. 林豪栋. 吉林大学, 2020(08)
- [9]桃林口水库一期工程设计综述[J]. 王义丰.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1995(02)
- [10]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D]. 樊启祥. 清华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