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的问题

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的问题

一、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鑫[1](2020)在《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和国内肉鸡市场在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残留问题层出不穷,尤其体现在白羽肉鸡上。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残留不仅会对动物食品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迫在眉睫。受此影响,黄羽肉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黄羽肉鸡的饲养存在生长缓慢、饲养时间长、疫病风险高等特点。所以本研究从提高黄羽肉鸡生长速度,降低疫病风险出发,按照相关文献报道和配伍禁忌原则,选用具有清热解毒、补气固表、祛风除湿等功效的六味中草药(板蓝根、蛇床子、黄芪、独活、党参、当归),按3:1:3:1:2:2的比例添加到肉鸡日粮中,作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代替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选取120只一月龄、初始体重在600g左右(P>0.05)的本地三黄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的中草药)进行30d的饲喂,测定相关生长性能指标、免疫性能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旨在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试验一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生长性能是衡量畜禽发育最直观的指标,为了探究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每3d对肉鸡体重及采食量进行统计,计算肉鸡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量、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及存活率。结果表明:(1)第15d和第30d各试验组的平均体重分别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0-15d期间,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但3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料肉比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组2与试验组3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3)15-30d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提高(P<0.01),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显着降低(P<0.05)。(4)就全期(0-30d)而言,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提高(P<0.01),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显着降低(P<0.05)。(5)试验组1和试验组3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2的存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高于试验组1和试验组3,但是,三个试验组的存活率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六味中草药能提高肉鸡平均重量、平均日增重以及存活率,降低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从而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其中以2%和3%的添加量效果更为显着。试验二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免疫功能关系到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为了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称量并计算了各组免疫器官指数,采用MTT法测定了淋巴细胞转化率,采用ELISA法测定了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和补体(C3和C4)的含量,采用qPCR技术检测了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胸腺指数显着提高(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3的脾脏指数显着提高(P<0.05),法氏囊指数各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试验组1与对照组之间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两者分别极显着低于试验组2和试验组3(P<0.01)。(3)第15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IgG含量显着提高(P<0.05)。IgM、IgA含量各组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第30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IgG和IgM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但各试验组的IgM含量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IgA含量各组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第15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3含量显着提高(P<0.05)。试验组2、试验组1与对照组之间的C4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3的C4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第30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C3、C4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但各试验组之间C4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IL-2 mRNA表达水平极显着上调(P<0.01),但试验组2与试验组3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试验组2的IFN-γ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3的IFN-γ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有极显着上调(P<0.01)。因此,日粮中添加六味中草药能提高肉鸡免疫器官指数,促进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同时能提高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提高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提高肉鸡免疫性能。试验三六味中草药对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抗氧化性能与机体的抗病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第15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GSH-Px和T-SOD的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组2和3的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2)第30d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GSH-Px和T-SOD的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组2和3中MDA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六味中草药能提高肉鸡血清中GSH-Px和T-SOD的含量,降低MDA的蓄积,从而增强肉鸡抗氧化性能。结论:综合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检测结果,在肉鸡日粮中添加板蓝根、蛇床子、黄芪、独活、党参、当归(比例:3:1:3:1:2:2)六味中药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经过30d饲喂后能够促进三黄肉鸡生长,降低饲料消耗、提高肉鸡抗病能力,其中以2%的添加量效果较好。

周程[2](2016)在《屠呦呦与青蒿高抗疟功效的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5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全国疟疾防治研究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张剑芳(方)等九人联名签署了一份题为《还"青蒿素"发明者应有的权利》的纪要,提出青蒿素抗疟作用的发现并不是屠呦呦的首创,恳请国家有关部门就青蒿素的知识产权问题做出一个公正的调查以澄清事实。该纪要提出,青蒿抗疟作用是古人早已发现的,民间也在广泛使用青蒿抗疟,而且"五二三"领导小组早在1967年就将"青蒿"列为研究目标之一。本文认为前两点确属事实,而第三点则不够准确。通过考察屠呦呦1969年至1972年的中草药抗疟研究活动可以发现,虽然明确断言是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带入"523项目"有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是说是屠呦呦第一个发现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具有高抗疟功效以及是她第一个将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应用于临床试验则完全可以立得住脚。

张谦[3](2019)在《加味白头翁散益生菌发酵产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文中认为肉鸡大肠杆菌病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防治大肠杆菌病主要依靠抗菌药物,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出现,不仅会降低养鸡业的效益,也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中草药作为天然的原生态药物,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床使用中存在药效不理想、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偏低等问题,限制了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报道,采用经过优选的益生菌发酵中草,可明显提高中草药药效。为提高经典复方白头翁散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加味白头翁散发酵,并对发酵产物在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中药生物转化益生菌的鉴定及其产酶特性分析为使加味白头翁散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采用表型特征法和分子遗传学法对一株与多种中草药具协同作用的益生菌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等胞外酶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表型特征及16S rDNA遗传特性显示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在不同底物诱导下,可产生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淀粉酶、脂肪酶等胞外酶。2.加味白头翁散的发酵及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为提高加味白头翁散的有效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活性,本试验以益生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对白头翁、黄芪、黄柏、黄连、秦皮五味药组方的加味白头翁散进行发酵,并检测加味白头翁散发酵前后有效成分的差异、检测发酵产物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ML DE·2015016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对肉仔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ML DE·2015016也有预防与治疗作用,保护效果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证实,加味白头翁散经发酵后对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效果较好。3.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确切作用,本研究对感染仔鸡用药前后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和评价。将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饲喂肉仔鸡,同时设未发酵加味白头翁散组、益生菌剂组、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仔鸡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红细胞补体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花环率;血清IgG、IgA和IgM含量、血清IL-2、IL-6、IL-12、TNF-α和IFN-γ等含量;以及血清T-AOC、GSH-PX、SOD、GSH、CAT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明显提升大肠杆菌感染的肉仔鸡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2)能提高肉仔鸡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提高红细胞的补体结合能力;3)能显着提高血清IgG(P<0.05)含量;极显着提高IgA、IgM、IL-2、IL-6、IL-12、TNF-α、IFN-γ含量(P<0.01);4)T-AOC、GSH-PX、SOD、GSH、CAT等抗氧化指标均极显着提高(P<0.01),血清中MDA极显着降低(P<0.01)。因此,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显着提高了肉仔鸡抗大肠杆菌感染的能力、总抗氧化能力。4.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感染肉仔鸡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探讨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的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以及样本聚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组Alpha、Beta多样性指数显着升高(P<0.05)。在门水平上,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组与其他组相比,除了具有主要的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外,还增加了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疣微菌门等,而且厚壁菌门比例也增加。在属水平上提高了肉仔鸡盲肠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可改善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修复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微生态失衡,在维护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肉仔鸡无抗养殖中的应用为评价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开展了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0-5周龄肉鸡饲喂实验。结果表明,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可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提高ROSS 308肉鸡生产性能、降低死淘率。本研究证实加味白头翁散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可改变部分中药成分及含量,对仔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提高肉仔鸡淋巴器官指数及天然免疫力,并促进肉仔鸡盲肠菌群微生物种类增加,提高菌群多样性,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抗病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罗燕[4](2016)在《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设计三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动物,开展添加饲喂试验,检测常规肉品质指标、鲜味物质肌苷酸及其相关代谢物的含量、影响肉风味的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筛选出本研究中能够调节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品质和风味的最佳方剂;对部分肉质性状候选基因进行定量RT-PCR检测,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外显子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影响绵羊肉品质和风味的分子机理;建立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式,进行中草药方剂水提物干预,分析其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最后对筛选出的中草药方剂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其今后推广、用以生产绿色无公害且风味独特的畜产品提供依据。试验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用32只10月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随机分为4组。试验1、2和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方剂Ⅰ、1%方剂Ⅱ和1%方剂Ⅲ;试验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测定常规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三个自拟中草药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背最长肌中脂肪含量和肌纤维密度,下调肌纤维直径,从而改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的嫩度和多汁性,其中以方剂Ⅲ效果较为显着。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肉样中肌苷酸(IMP)及其相关代谢物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酸(AMP)、肌苷(INO)和次黄嘌呤(HYP)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肉样中均不含ATP成分,ADP和AMP的含量亦很低,且各组数据无显着性差异;三个中草药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绵羊肉中IMP及其分解产物的含量,其中方剂Ⅲ组肉样的IMP、INO和校正肌苷酸值(IMPc)极显着的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方剂II组和方剂Ⅰ组相比亦存在显着性差异。结果提示,方剂III能通过影响肌苷酸的含量而改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的鲜味。3.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肉样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以对比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相对保留时间进行定性,以各脂肪酸的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各组实验肉样中共检测出14种脂肪酸,其中有4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油酸(C18:1n9c)、硬脂酸(C18:0)、软脂酸(C16:0)、顺-10-十七碳烯酸(C17:1),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7.20180.453%;三个中草药方剂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膻味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对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相比之下,方剂Ⅱ在提高肉质营养价值方面较显着,方剂Ⅲ在改善羊肉膻味、平衡各脂肪酸比例方面较有优势。4.以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fabp)、脂蛋白脂酶基因(lpl)、激素敏感酯酶基因(hsl)、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解偶联蛋白3基因(ucp3)为肌内脂肪(imf)候选基因,以腺苷琥珀酸裂解酶基因(adsl)为肌苷酸(imp)候选基因,以钙蛋白酶i基因(calpaini)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cast)为肌肉嫩度候选基因,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各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合前期肉品质、风味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各候选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肉品质、风味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方剂Ⅱ可促进h-fabp、a-fabp基因表达,方剂Ⅲ可促进h-fabp、fas、adsl、calpaini基因表达,方剂Ⅲ可降低hsl基因表达,三个中草药方剂对lpl、ucp3、cast基因表达均无显着影响。h-fabp、lpl、fas基因表达与imf呈正相关,hsl、ucp3基因表达与imf呈负相关,a-fabp基因表达与imf不相关。adsl基因表达与imp、矫正肌苷酸(impc)呈正相关。calpaini基因表达与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与肌纤维密度呈正相关;cast基因表达与肌纤维直径不相关,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结果提示,本试验所用中草药添加剂可促进生脂基因表达、抑制脂解基因表达、促进鲜味和嫩度候选基因表达,从而增加imf和鲜味物质含量,并提高肌肉组织的嫩度,其中方剂Ⅲ作用最显着。5.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检测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外显子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h-fabp基因外显子2有aa、ab和bb3种基因型,aa型和bb型在778位均发生了c缺失,939位均发生了a→g转换,bb型还在789位发生了t→c转换,该突变导致所编码氨基酸发生了缬氨酸→丙氨酸的替换;bb型为肌内脂肪(imf)的优势基因型,与ab型相比差异显着,与aa型相比差异极显着;bb型与肌纤维直径存在负相关。结果提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h-fabp基因外显子2具有多态性,该基因可能是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者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6.采用组织块法和单层细胞培养法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油红o染色鉴定及脂肪含量测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测定改善绵羊肉品质和风味的最佳方剂Ⅲ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中草药方剂Ⅲ对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和单层细胞培养法均能培养出成分均一、增殖旺盛的前体脂肪细胞,单层细胞培养法更能在短期内更快获得大量细胞;中草药方剂Ⅲ可促进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7.配置中草药方剂Ⅲ水煎剂,以50、75、100和150 mg/10 g体重的剂量分别给4个试验组小鼠一次灌服,连续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以最大浓度(1.0 g/mL)和最大容积(0.4 mL/10 g体重)1次灌服,对照组用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检测最大给药量;另取160只小鼠,分别以高剂量(30 mg/10 g体重)、中剂量(15 mg/10 g体重)、低剂量(7.5 mg/10 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 d,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小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经口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00mg/10 g体重,表明该制剂无毒。30 d喂养试验中,药物处理组小鼠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肉眼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各药物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其中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说明该试验药物有增加食欲,促进生长的作用。结果提示,中草药方剂Ⅲ对动物机体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在畜牧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张永刚[5](2019)在《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及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中第三类药物的研制规定,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复方中草药HD-1原料制为粉剂。通过对HD-1粉剂开展原料定性鉴别、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其对盾纤毛虫(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的抑制效果分析、大菱鲆血清相关免疫酶的影响、组织病理研究、靶动物的安全性试验,为HD-1粉剂申报新渔药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D-1君药的定性鉴别及制作工艺以现行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及《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谱》为标准,对HD-1中的君药—青蒿、槟榔、川楝子进行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结果表明:青蒿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直径27mm,叶暗绿色,具有特异气香,味微苦;显微鉴别特征为木薄壁细胞呈淡绿色,类正方形,叶色素块细胞呈棕黄色,类长方形,大小不一,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槟榔扁圆形,直径2030mm,表面淡红棕色,质坚硬,气微,味涩;显微鉴别特征为外胚乳与内胚乳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内胚乳细胞为白色,多角形。川楝子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直径1730mm,外果皮为革质,果肉呈淡黄色,果核卵圆形,质坚硬,气特异,味酸、苦;显微鉴别特征为果皮石细胞呈不规则的长多角形,种皮细胞呈橙黄色,近方形,种皮色素层细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个批次的HD-1原料粉碎效果研究表明:HD-1原料经过200目的超微粉碎后产品收率较高,三个批次的产品收率为98.2%、98.0%、97.6%;外观为粉末状,黄褐色或青褐色,气味清香,味甘苦、微涩,平均水分含量为2.44%、2.58%、2.00%,均符合《中国兽药典》规定。显微鉴别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后药材的细胞破壁率高,粉碎粒度均匀。2.HD-1产品的质量标准研究参考《中国兽药典》对上述三个批次原料制作的HD-1产品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三批次原料制作的HD-1均为粉末状、灰黄色,气味清香,味甘苦;水分含量分别为2.48%、2.55%、2.12%,均未超过规定的5%;粒度百分比分别为99.54%、98.23%、98.37%,药物粉碎均匀,大于规定的95%;产品的溶解度较好,有部分沉淀产生;产品休止角分别为26.6°、29.2°、28.4°,与普通粉的休止角相比显着减小;平均装量差异分别为0.70%、0.68%、0.67%,均未超过规定的±5%;细菌含量和酵母菌含量分别≤103CFU/g、≤102CFU/g,均达到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霉菌较少,大肠埃希菌未检出;薄层色谱法检查中,三批样品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中规定。3.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药效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1拌饵投喂的方法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进行治疗效果研究,拌饵剂量分别为0(对照)、10g/kg、15g/kg、20g/kg,治疗时间为35d。结果表明:(1)不同组别0(对照)、10g/kg、15g/kg、20g/kg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6.47%、45.29%、38.12%和25.41%,说明复方中草药HD-1能够降低患盾纤毛虫病大菱鲆的死亡率,其中20g/kg组累计死亡率显着低于其他各组。(2)复方中草药HD-1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第35d时,对照组和10g/kg组虫体活力强,内质清晰可见;15g/kg组虫体活力变弱,开始萎缩,呈球形,内储颗粒聚集;20g/kg组虫体变小,内质透明,核着色消失,两端组织松弛,呈开放状。(3)拌饵投喂复方中草药HD-1后大菱鲆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治疗期间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补体C3/C4、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出现升高的趋势,分别在21d或28d时达到最高值后趋于稳定,15g/kg和20g/kg组显着高于10g/kg组。综上说明20g/kg拌饵治疗剂量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治疗效果较好。4.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理研究对比分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20g/kg剂量组大菱鲆鳃、皮下肌肉、脑等病灶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结果可显示:第014d时20g/kg组与对照组的每个病灶处的病理相似,有大量虫体寄生在组织中;21d时20g/kg组病灶处的组织开始逐渐开始恢复,肌束溶解情况减轻,脑实质损伤程度降低,鳃小片、肝脏、肾脏等组织结构逐渐恢复,组织中的虫体数量降低,开始萎缩;28d时各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肌纤维束和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鳃丝和鳃小片排列整齐,小脑颗粒层细胞形态清晰,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肠道内环肌结构完整,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炎症消失,肾小球、肾小管等排列整齐,质地较均匀,组织中有少量虫体,虫体萎缩成球形,内储颗粒聚集。35d时各组织恢复正常,组织中偶见虫体,虫体内质逐渐透明,核着色消失。通过跟踪20g/kg组到45d时,各组织器官与健康大菱鲆组织相同。5.HD-1对大菱鲆的安全性评价为了评价复方中草药HD-1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靶动物大菱鲆拌饵投喂推荐治疗剂量的0倍、1倍(20g/kg)、3倍(60g/kg)、5倍(100g/kg)、10倍(200g/kg)的HD-1,通过大菱鲆的成活率、生长性能、脏器系数、组织学等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各组大菱鲆健康、活力强,成活率均为100%;投喂剂量为1倍组的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3倍组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高于5倍时增重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脏器系数和组织学观察,各组别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因此,以推荐治疗剂量10倍拌饵给药对靶动物大菱鲆是安全的,且1倍剂量组对大菱鲆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姜燕[6](2016)在《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防治中草药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近年来养殖速度的过快增长造成一系列疾病的暴发,其中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近年来危害最为严重的对虾疾病,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AHPND,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养殖凡纳滨对虾AHPND主要致病菌进行有效抑菌中草药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免疫性能等进行研究,以期为研发专用中草药、防控AHPND和实现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研究选用抑菌圈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4种广谱抑菌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六种重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ibrio.sp.Ex-25、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地榆、诃子、黄连和乌梅四味单方中草药的综合抑菌效果最好,他们的平均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38 mg/ml、7.29 mg/ml、11.98 mg/ml、7.68 mg/ml,平均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 mg/ml、19.27 mg/ml、>25mg/ml、16.15 mg/ml。将这四味单方中草药按照正交实验方案设计组成16种复方,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抑菌圈和MIC、MBC值均显着优于单方,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22.08mm,平均MIC最低达到2.67 mg/ml,平均MBC最低为6.90 mg/ml。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发现HD-4复方中草药组的抑菌效果最显着,最佳质量配比为地榆:诃子:黄连:乌梅=1:4:4:4。将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HD-4与饲料粘合,复方中草药HD-4所占比例从40 000 mg/Kg639 851 mg/Kg等剂量比设计8种不同剂量的药饵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进行口服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HD-4对凡纳滨对虾120 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38537.17±4881.93)mg/Kg,根据毒理学评价标准判断为复方中草药HD-4是无毒的。实验前后对各组存活凡纳滨对虾体重进行测量,发现各组增重情况整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前5组增重比较显着,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120 h内增重率在20%30%之间,与6、7、8组差异显着(P<0.05);后3组增重幅度明显减缓,尤其是第8组,120 h的增重率不足5%,体重几乎为增长。将复方中草药HD-4以0.5%、1%、2%的比例添加到对虾饲料中,空白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阳性对照组投喂1%的酵母细胞壁多糖,投喂30天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溶菌酶(Lysozyme,LSZ)的变化,分析30 d的体重变化以及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结构的影响,最后进行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实验,分析免疫保护率。结果发现2%中草药投喂组在实验15天和20天时AKP活性均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1%中草药组在第20天时也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1%中草药组在10天和15天时ACP活性均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2%中草药组在实验到10天时达到峰值,与空白组差异显着(P<0.05);三个剂量中草药组对SOD和LSZ酶在实验期间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伴随着增加,其中生长状况最好的是2%中草药组,增重率达到(69.71±0.09)%,特定生长率达到(13.3±2.1)%。采用二次回归曲线获得中草药添加剂量为2.39%时增重率最高。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测定7 d的存活数量,发现0.5%、1%、2%三个中草药组均呈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3.33±6.67)%、(30.00±10.00)%、(46.67±6.67)%。对投喂中草药的凡纳滨对虾取样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和中肠组织并没有产生损害。本研究筛选出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菌有显着抑菌效果的复方中草药HD-4,并从临床安全性,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该复方安全无毒,对病原菌抑菌效果良好,对凡纳滨对虾有一定非特异性免疫效果,为研发专用中草药、有效防控AHPND和实现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孙晓飞[7](2014)在《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海南、福建、广东等地养殖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发生了较严重的暴发性疾病,制约了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筛选和使用合适的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水产动物的整体抗病力已成为当前水产病害预防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免疫增强剂类型包括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核苷酸、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其中,中草药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低残留、资源丰富等优点,已成为鱼类等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增强剂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先采用离体外周血白细胞与中草药提取液共孵育的方法快速筛选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再通过体内投喂实验,检测所筛选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获得安全高效的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选择39种已报道对水产养殖动物具有较好免疫增强效果的中草药用于棕点石斑鱼免疫增强剂筛选。采用常温浸泡提取法分别制备39种中草药提取液,与棕点石斑鱼白细胞于体外共同孵育后,采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检测了生药量浓度为100mg/mL的39种单方中草药水提液和添加了5.0mg/mL酵母聚糖的中草药水提液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再以吞噬乳胶微球法检测具有显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增强活性中草药对白细胞吞噬活性影响。结果表明:39种单方中草药中有10种对棕点石斑鱼离体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显着提高15%以上,3种酵母聚糖添加组对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提高70%以上;筛选确定了可同时提高棕点石斑鱼离体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和吞噬活性的中草药3种: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考察投喂这3种中草药的对棕点石斑鱼的非特异免疫增强效果。选用质量(53±3)g的棕点石斑鱼共240尾,研究体外筛选的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3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各实验组棕点石斑鱼分别投喂含1%中草药(生药量)的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的基础饲料,连续投喂28d,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时取样检测实验棕点石斑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结果表明,棕点石斑鱼投喂鸡血藤7d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14d时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1d时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活性(PA)极显着高于对照组,脾脏体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指数(PI)、溶菌酶(LSZ)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28d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投喂墨旱莲7d时白细胞数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着高于对照组;14d时红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21d时外周血白细胞PA和PI、LSZ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8d时体重增长率、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极显着高于对照组。投喂黄柏7d时白细胞数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AKP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21d时脾脏体指数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增长率显着高于对照组;28d时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极显着高于对照组,LSZ和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实验棕点石斑鱼患病死亡,表明连续拌料投喂1%的鸡血藤、墨旱莲和黄柏对棕点石斑鱼是安全的。总之,本文采用体外外周血白细胞与中草药共孵育的方法,建立了快速筛选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方法,并采用拌料投喂方法考察体外筛选出的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实际应用效果,根据拌料投喂实验结果,连续投喂1%鸡血藤14-21d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的脾脏体指数、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活性(PA)、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指数(PI)、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活性等非特异免疫能力;连续投喂1%墨旱莲28d可极显着促进棕点石斑鱼生长,14-21d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红细胞数量、PA和PI、LSZ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连续投喂1%黄柏21d即可显着促进棕点石斑鱼生长,21-28d可显着提高棕点石斑鱼的脾脏体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LSZ和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等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表明鸡血藤、墨旱莲、黄柏对棕点石斑鱼具有较好的促生长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效果,作为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国子娟[8](2014)在《基于细胞培养筛选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草药及其实验效果评价》文中认为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的恶化,对虾病毒病大范围暴发,探索对虾病毒的感染机制、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等是防止其进一步曼延的基础,尽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对虾病毒性疾病防控技术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虾疾病并未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目前,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出现了高效、快速的药物筛选模型,在新药的筛选和研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合细胞培养技术筛选有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作用的中草药,防止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大肆传播,将为对虾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1.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理特征配制改良的1.5×L-15培养基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又名基围虾)淋巴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初步建立药物筛选的细胞平台。同时,使用蔗糖密度离心法提取WSSV病毒粒子,以纯化的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接种病毒后细胞的病理变化,为药物筛选提供判断依据。结果表明,使用添加SME、FBS、EGF、bFGF、青霉素钠和硫酸链霉素的1.5×L-15培养基培养刀额新对虾淋巴细胞,组织干贴3h以后可观察到有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36h后细胞的迁出汇合率可达80%,且单层细胞能维持20d以上。待淋巴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纯化的WSSV,24h后,出现病变的细胞变圆、漂浮,细胞之间的网状结构消失,最后细胞破碎、溶解;接种WSSV48h后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胞核深染,且变形、膨大;电镜下,细胞核内含大量成簇分布的杆状病毒,细胞器被挤向细胞边缘,细胞膜轮廓模糊。2.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中草药的初步筛选建立抗病毒中草药细胞水平筛选模型,筛选具有抗WSSV作用的中草药。利用传统的水提取方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过滤、离心、除菌后与纯化的WSSV病毒粒子混合,将混合液接种淋巴细胞,收集出现病理变化的细胞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合成WSSV的荧光定量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的标准品,列标准曲线方程y=-3.475x+28.92,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E=0.94,对WSSV进行绝对定量分析,计算各样品中病毒粒子单位质量拷贝数,通过观察细胞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拷贝数的差异判断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来筛选具有抗WSSV作用的单方中草药。结果发现,AWH-2、AWH-8、AWH-12、AWH-16、AWH-22、AWH-30中草药具有抗WSSV作用,猜测可能阻断了病毒的吸附增殖从而起到了抗病毒效果。3.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复方中草药的筛选及临床验证2倍梯度稀释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单方中草药,接种淋巴细胞后观察细胞的病理变化,确定药物对于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显示,AWH-2、AWH-8、AWH-12、AWH-16、AWH-22、AWH-30中草药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25mg/mL、6.25mg/mL、25mg/mL、12.5mg/mL、50mg/mL、25mg/mL。在中草药最大安全浓度下以相同百分比的量混合,接种单层淋巴细胞,初步确定有抗病毒作用的最佳复方中草药。将筛选出的复方中草药应用于临床实验,通过观察对虾的摄食、游动、体色变化、死亡情况判断其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复方中草药的体内与体外抗病毒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本文以改良的1.5×L-15培养基培养刀额新对虾淋巴细胞,待迁出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纯化的WSSV,建立体外抗病毒药物筛选模型。以病毒引起细胞的病理变化及病毒在细胞内的拷贝数为判断依据,筛选有抗WSSV作用的单方中草药;在中草药的最大安全浓度内对单方中草药进行组方,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复方中药的体内抗病毒效果。本文研究结果为防止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和感染WSSV后对虾的大范围快速死亡以及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达到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泓霏[9](2020)在《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文中指出宁夏具有适合发展奶产业和肉牛产业的自然条件,但中小型规模牛场和散养户的饲养量基数比较大,饲养水平不高导致产科疾病多发,尤其是牛子宫内膜炎最为常见。为了更好的治疗子宫内膜炎,本研究对宁夏6个市、县(区)开展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对导致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针对性地研制出一种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泡腾栓,并对该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和临床治疗实验,收到了良好疗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随机调查宁夏33个规模化养殖场和50个散养户,共抽检2 160头牛,结果显示:2016年1月12月宁夏平均发病率约为27.0%,各市、县(区)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发病率与季节气候、饲养管理水平和牛年龄有相关性:发病率春秋季节较低,冬夏季节较高;规模养殖场全年发病率为18.5%,显着低于散养户发病率35.5%(P<0.05);随着牛年龄增长,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其中4岁时发病率最低为17.17%,8岁时发病率最高为42.0%;不同品种的牛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2.从宁夏6个市、县(区)抽检的180头份牛子宫内膜炎病料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0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53.3%、50.0%、28.9%和18.3%,其他细菌检出率较小;银川市和利通区以单一感染为主,单一感染率分别为60%和53.3%,其它地区均以混合感染为主;在单一感染的病例中,银川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的优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西吉县、彭阳县的优势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各地检出的病原菌的种类复杂,不具有规律性;通过药敏实验,测得各市、县(区)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次之,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3.选定泡腾栓作为研制药物剂型,对引起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正交法筛选中药组方和泡腾栓辅料,确定中药组方为:连翘、黄连、黄柏、蒲公英、升麻、红花、柴胡、当归,泡腾栓辅料配比为:酒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物(1∶9)∶甘露醇乳糖混合物(1∶10)∶十二烷基硫酸钠∶中药干浸膏粉=0.25∶0.2∶0.15∶0.1∶0.3,确定的制粒工艺为滚压干法制粒,共制备三个批次的中药组方泡腾栓。经过质量检验,该处方及配比组成的颗粒外观合格,硬度大于6kg/cm2,脆碎度在0.5%以下,崩解时限在5min以内,重量差异在±5%以内,最小发泡量大于6mL,泡沫持续时间在5558min之间,变形温度在38.538.9°C,融变时限低于30min,需氧菌数量每克小于100cfu,霉菌和酵母菌每克小于10cfu,均符合药典规定,满足使用需求。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得该中药组方泡腾栓的LD50≈5 788.32mg,属于实际无毒物质,家兔阴道大剂量给药后应激反应较小,对家兔眼睛有轻度刺激性,符合黏膜用药要求。经过临床治疗实验,中药组方泡腾栓治疗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均为90%,与抗生素恩诺沙星相比,不但治疗有效率高,还能更快促进牛恢复发情周期,大幅提高受孕率,尤其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显着,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杰[10](2019)在《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森林养生旅游在国内方兴未艾。2019年3月8日,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22年建成布局较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强调森林康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森林养生旅游是森林康养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中医特色明显,开展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森林康养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广东省森林资源丰富,养生旅游发展基础坚实,社会对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相较其他省份而言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实质进展比较缓慢。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多数的森林养生旅游研究是基于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的视角,仅有零星的森林旅游研究涉及到中医养生的内容,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缺乏中医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养生学的视角开展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研究。目的:首先,系统地梳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基于中医学的森林养生理论。其次,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内部现状与问题,以及内外部综合态势。然后,基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以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模式、产品和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形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最后,介绍和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三个具体案例。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森林养生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一)交叉研究法森林养生旅游属于多产业交叉领域,涉及中医药、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因此要使用多元化视角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二)文献研究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森林养生旅游的研究文献,尽可能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中医养生学、旅游管理学、森林医学相关文献着作,整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查阅、整理相关政府部门网站、行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尽可能全面收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资料。(三)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省内省外多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单位,深入山地、森林,与当地居民、游客、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详细考察当地的森林气候、地形、植被、水源、历史人文等情况,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四)访谈报告法与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合作开展关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举办“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休闲体验示范建设情况”座谈会,对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调查,并多次参加行业会议、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交流,加深对森林养生旅游的专业认识。(五)问卷分析法在广东省部分森林旅游区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消费者特征、认知及需求情况。(六)模型分析法引入了 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RMP旅游开发模型、SWOT综合态势分析模型,将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模块分析,系统地开展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七)个案分析法在开发现状研究和开发策略研究部分,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在最后开展专门的案例研究内容,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成果:(1)系统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森林养生理论。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时涉及的旅游开发一般理论,并探讨其在森林养生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力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首次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本研究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将森林养生的概念进行合理延伸,以中医养生学理论和森林医学理论为指导,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的概念内涵、养生目的、养生原则、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认为森林养生是以有益人体健康的森林环境与资源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养生保健设施,通过环境养生、行为养生、精神养生等具体养生方法活动,最终实现维护健康和幸福两大目的的一种综合养生方式。森林养生的原则包括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扶正避邪,预防为主;动静互涵,身心同调;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四大方面。森林养生的方法有森林浴养生、森林饮食养生、森林运动养生、森林温泉养生、针灸推拿养生、森林园艺养生、森林精神养生、森林芳香养生、森林五色养生、森林音乐养生等十种。(2)研究归纳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有政策环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养生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经济环境:经济整体发展稳中求进、森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养生需求日益扩大、广东省养生文化氛围浓厚;技术环境:中医药养生技术发展、林业科技发展、旅游事业人才培养等。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内部开发现状:整理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资源、岭南本草资源、饮食养生资源、温泉养生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分析、对森林养生旅游的认知分析、需求分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产品和服务现状,包括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展情况、规划情况以及目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开发基础有待完善;产品和服务未形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内外部综合态势:内部优势: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经济支撑强劲有力;内部劣势:开发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森林季节性闲置;外部机遇:森林养生旅游是多方政策交汇点、社会的养生需求;外部挑战:其他地区的竞争挑战、不合理开发带来的森林破坏。(3)提出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策略。差异化的开发模式:提出“森林旅游+X养生+Y养生+……”的差异化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并结合实例介绍每种模式的特点、适宜开展的地区、以及产业延伸的路径等内容。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养生特色要融入旅游六要素中。研究还认为目前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群体主要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森林养生方法为框架整理了二十八项森林养生旅游项目,并总结了产品和服务中的三因制宜原则,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提供了森林小镇、森林养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种适宜森林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分别从政策规划、人才培养、融资模式、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分析。(4)介绍了三个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即丰顺留隍潮客小镇:“森林旅游+温泉+禅修养生”的身心度假模式、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森林旅游+本草+茶文化养生”的林下茶药模式、惠来南药产业园:“森林旅游+本草养生”林下中药模式,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结论: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首次整理出的森林养生理论,为森林养生旅游的内容开发提供专业依据,有助于凸显森林养生旅游的中医药特色。此外对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进行区域研究也尚属首次,系统展现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开发策略,最后三个不同开发模式的案例,为其它研究提供借鉴。整个研究从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研究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实践”研究,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和开发策略的“面”研究到案例分析的“点”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定义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1.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成分
        1.3.1 生物碱
        1.3.2 甙类
        1.3.3 多糖
        1.3.4 挥发油
        1.3.5 鞣质
        1.3.6 其他活性物质
        1.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1.4.1 天然性
        1.4.2 多面性
        1.4.3 安全性
        1.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1.5.1 抗菌和抗病毒
        1.5.2 调节免疫力
        1.5.3 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的应用
        3.1 在家禽上的应用
        3.2 在猪上的应用
        3.3 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鸡养殖生产上的应用
        4.1 生产性能
        4.1.1 采食
        4.1.2 增重
        4.1.3 相关产品
        4.2 免疫性能
        4.2.1 免疫器官指数
        4.2.2 免疫球蛋白水平
        4.2.3 补体含量
        4.2.4 其他免疫指标
        4.3 抗病能力
        4.3.1 抗菌能力
        4.3.2 抗病毒能力
        4.3.3 抗寄生虫能力
    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现存问题与展望
第2章 试验部分
    引言
    试验一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材料与实验动物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4 检测指标
        1.5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平均体重的影响
        2.2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2.3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2.4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料肉比的影响
        2.5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存活率的影响
        3.讨论
        3.1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增重的影响
        3.2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采食的影响
        3.3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料肉比的影响
        3.4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存活率的影响
        4.小结
    试验二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1.材料
        1.1 试验材料与实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4 主要药品与试剂
        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2.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3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
        2.4 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2.5 补体的测定
        2.6 细胞因子的测定
        2.7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2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3.3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4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补体的影响
        3.5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细胞因子的影响
        4.讨论
        4.1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2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4.3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4.4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补体的影响
        4.5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细胞因子的影响
        5.小结
    试验三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验材料与实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4 主要药品与试剂
        2.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 GSH-Px的测定
        2.3 T-SOD的测定
        2.4 MDA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血清GSH-Px含量的影响
        3.2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血清T-SOD含量的影响
        3.3 六味中草药对肉鸡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参研情况一览表
致谢

(2)屠呦呦与青蒿高抗疟功效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初期开展的中药抗疟研究
    1.1969 年的中药抗疟研究
    2.1970 年的中药抗疟研究
三、发现青蒿对动物疟原虫具有高抑制率
    1.重新启动中草药抗疟研究
    2.成功地筛选出中药青蒿
四、余言

(3)加味白头翁散益生菌发酵产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中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1.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1.1.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1.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血清型分布
        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1.2.1 产酶耐药
        1.2.2 靶位结构改变
        1.2.3 主动外排系统
        1.2.4 外膜通透性降低
        1.2.5 形成生物被膜
        1.3 中药消除鸡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理
        1.3.1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
        1.3.2 中药防止生物被膜的形成
        1.3.3 抑制主动外排泵
        1.3.4 抑制β-内酰胺酶
        1.4 中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应用
    第2章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2.1 中草药发酵机理及优势
        2.1.1 降解中草药传质屏障,提高有效组分的含量
        2.1.2 消除或减少中草药毒性成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1.3 改变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加强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
        2.1.4 提高微生物代谢功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
        2.1.5 发酵中草药药渣,提高药源利用
        2.2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研究进展
        2.2.1 中草药对益生菌的促生长作用
        2.2.2 益生菌对中草药代谢、吸收的影响
        2.3 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一株中药生物转化益生菌的鉴定及其产酶特性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CCTCC M2011286 形态及生化特征鉴定
        1.2.2 CCTCC M2011286 基因测序鉴定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加味白头翁散的发酵及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前后成分的检测结果
        2.2.2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的体外抑菌结果
        2.2.3 肉仔鸡大肠杆菌感染模型建立
        2.2.4 肉仔鸡攻毒保护试验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3.2.2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3.2.3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3.2.4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2.5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免疫血清指标的影响
        3.2.6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感染肉仔鸡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2 方法
        4.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4.2.2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高通量测序分析
        4.3 结果
        4.3.1 肉仔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4.3.2 肉仔鸡盲肠内容物微生物16SrDNA V3-V4 可变区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在肉仔鸡无抗养殖中的应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ROSS308 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4)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畜禽肉品质和风味的研究进展
        1.1 羊肉气味和风味的组织来源
        1.2 羊肉风味物质的呈味反应
        1.3 羊肉风味中涉及的化学成分
        1.4 影响羊肉品质和风味的因素
    第二章 中草药添加剂对动物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2.1 中草药添加剂对羊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2.2 中草药添加剂对其它家畜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第三章 本论文中复方中草药方剂主要单味药研究进展
        3.1 丁香
        3.2 陈皮
        3.3 苍术
        3.4 肉桂
        3.5 小茴香
        3.6 甘草
        3.7 麦芽
        3.8 山楂
    第四章 影响肉品质和风味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4.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
        4.2 钙蛋白酶系统
        4.3 解偶联蛋白(UCP)
        4.4 激素敏感酯酶(HSL)
        4.5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
        4.6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
        4.7 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
    第五章 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
        5.1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
        5.2 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及机制
        5.3 绵羊前体脂肪细胞体外培养
        5.4 药物对体外培养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
第二篇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中鲜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四 中草药添加剂对绵羊肉品质、风味性状相关候选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五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81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六 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及中草药方剂Ⅲ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七 中草药方剂Ⅲ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寄生虫病研究概况
        1.1.1 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
        1.1.2 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
        1.1.3 鱼类寄生虫的诊断技术
    1.2 大菱鲆寄生虫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盾纤毛虫病的研究概况
        1.3.1 盾纤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1.3.2 盾纤毛虫病的病原学研究
        1.3.3 盾纤毛虫病的防治研究
    1.4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应用研究
        1.4.1 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4.2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4.3 真菌性疾病的防治
        1.4.4 寄生虫性疾病的防治
    1.5 单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作用机理
        1.5.1 生物碱类物质
        1.5.2 四环三萜类物质
        1.5.3 氨酸类物质
        1.5.4 过氧化物倍半萜内酯类物质
        1.5.5 联用混合杀虫的应用
    1.6 中草药加工工艺的研究概况
        1.6.1 超微粉碎技术
        1.6.2 超临界萃取技术
        1.6.3 膜分离技术
        1.6.4 微波萃取技术
        1.6.5 双水相萃取技术
    1.7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药新制剂HD-1定性鉴别与制作工艺研究
    2.1 实验药材
    2.2 实验方法
        2.2.1 性状鉴别
        2.2.2 显微鉴别
        2.2.3 加工制作方法
        2.2.4 制剂工艺的确定
    2.3 结果分析
        2.3.1 性状鉴别结果
        2.3.2 显微鉴定结果
        2.3.3 中试生产结果
        2.3.4 中试产品性状检查
        2.3.5 中试产品显微检查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复方中草药HD-1 原料的定性鉴别
        2.4.2 复方中草药HD-1 的制作工艺
第三章 中药新制剂HD-1质量标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药物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性状检查结果
        3.2.2 水分检查结果
        3.2.3 粒度检查结果
        3.2.4 溶化性检查结果
        3.2.5 休止角检查结果
        3.2.6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
        3.2.7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3.2.8 TLC检查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治疗药效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病鱼检查方法
        4.1.3 试验设计
        4.1.4 复方中草药HD-1 对患病大菱鲆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1.5 复方中草药HD-1 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
        4.1.6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患病大菱鲆的临床症状观察
        4.2.2 复方中草药HD-1 对患病大菱鲆临床症状和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4.2.3 复方中草药HD-1 对病灶处虫体的抑制效果分析
        4.2.4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4.3.1 中草药对自然患病鱼体中虫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4.3.2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血清9 种免疫酶的影响
第五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患盾纤毛虫病大菱鲆组织的修复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设计
        5.1.2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5.1.3 电镜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5.2.2 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复方中草药HD-1对靶动物大菱鲆的安全性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用鱼
        6.1.2 试验分组
        6.1.3 样品采集与效果评价指标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大菱鲆表征观察
        6.2.2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成活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6.2.3 复方中草药HD-1 对大菱鲆脏器系数的影响
        6.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防治中草药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对虾养殖状况
        1.1.1 国外对虾养殖状况
        1.1.2 国内对虾养殖现状
    1.2 对虾养殖的疾病状况
        1.2.1 病毒性疾病
        1.2.2 细菌性疾病
        1.2.3 其他疾病
    1.3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1.3.1 渔用中草药的种类
        1.3.2 渔用中草药的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
        1.3.3 渔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章 中草药对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致病性细菌
        2.1.2 中草药及其制备
        2.1.3 体外抑菌测定方法
        2.1.4 药物联用实验
    2.2 结果
        2.2.1 单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AHPND致病性细菌的抑菌圈结果
        2.2.2 单方中草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2.2.3 联合药敏实验结果:
        2.2.4 棋盘交叉法-药物联用实验
        2.2.5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AHPND原菌的抑菌圈测定
        2.2.6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AHPND致病菌的MIC、MBC测定
    2.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中草药HD-4 对养殖凡纳滨对虾安全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药物
        3.1.3 实验条件
        3.1.4 对虾口服急性毒性预实验
        3.1.5 对虾口服急性毒性正式实验
        3.1.6 实验前后体重的测量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凡纳滨对虾口服急性毒性预实验结果
        3.2.2 凡纳滨对虾口服急性毒性正式实验结果
        3.2.4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HD-4 对养殖对虾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动物及养殖
        4.1.2 致病性细菌制备
        4.1.3 中草药来源
        4.1.4 基础饲料营养
        4.1.5 药饵的制作
        4.1.6 实验仪器及耗材
        4.1.7 血液的抽取
        4.1.8 酶指标的测定
        4.1.9 生长指标的测定
        4.1.10 免疫保护率测定
        4.1.11 组织切片的制作
    4.2 结果
        4.2.1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
        4.2.2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
        4.2.3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
        4.2.4 凡纳滨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的变化
        4.2.5 实验前后体重的变化
        4.2.6 免疫保护率的测定
        4.2.7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组织观察
    4.3 讨论与分析
        4.3.1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作用
        4.3.2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4.3.3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免疫保护率的影响
        4.3.4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的影响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 棕点石斑鱼研究进展
        1.1 棕点石斑鱼概述
        1.2 棕点石斑鱼养殖现状
    2 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2.1 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及流行概况
        2.2 石斑鱼疾病的发生及流行概况
        2.3 鱼类疾病的防治
    3 鱼类免疫研究进展
        3.1 鱼类免疫器官及组织
        3.2 鱼类免疫细胞
        3.3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3.4 鱼类主要免疫相关因子
    4 鱼用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4.1 鱼用多聚糖类免疫增强剂
        4.2 鱼用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棕点石斑鱼免疫增强剂的体外快速筛选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 试验方法
        2.1 实验中草药
        2.2 实验用鱼
        2.3 中草药提取液样品制备
        2.4 棕点石斑鱼血液样品制备
        2.5 外周血白细胞分离混合液选择及外周血白细胞样品制备
        2.6 中草药对外周血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
        2.7 中草药对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分离液的筛选
        3.2 提高棕点石斑鱼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中草药筛选
        3.3 提高棕点石斑鱼白细胞吞噬活性中草药筛选
    4 讨论
        4.1 细胞分离液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离效果的影响
        4.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筛选
第三章 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药品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棕点石斑鱼的准备
        2.2 中草药提取液样品准备
        2.3 饲料制备
        2.4 取样
        2.5 体重测定
        2.6 抗凝血样品的采集及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测定
        2.7 血清样品的采集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测定
        2.8 脾脏体指数测定
        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投喂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体重增长率的影响
        3.2 投喂三种中草药对脾脏体指数的影响
        3.3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3.4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液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3.5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
        3.6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3.7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碱性磷酸酶活性(AKP)的影响
        3.8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的影响
        3.9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清溶菌酶活性(LSZ)的影响
        3.10 三种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中草药促生长作用
        4.2 中草药对脾脏体指数的影响
        4.3 中草药对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4.4 中草药对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和吞噬活性的影响
        4.5 中草药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基于细胞培养筛选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草药及其实验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1.1. WSSV 的大小及形态结构
        1.2. WSSV 的致病机理
        1.3. 机体感染 WSSV 后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1.4. WSSV 的防治措施
    2. 对虾细胞培养
        2.1.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历程
        2.2. 培养基的选择
        2.3. 对虾细胞培养的应用
    3. 抗病毒中草药
        3.1. 抗病毒中草药的作用机理
        3.2. 抗病毒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3.3. 抗病毒中草药的应用
    4. 药物筛选技术的研究
        4.1. 整体动物筛选模型
        4.2. 组织器官水平筛选模型
        4.3. 细胞水平筛选模型
        4.4.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
        4.5. 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
    5.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理特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虾肌提取液(SME)的制备
        2.2.2. 培养基的配制
        2.2.3. 对虾淋巴组织原代培养
        2.2.4. 病毒粗提液的制备
        2.2.5. 对虾 WSSV 阳性检测
        2.2.6. WSSV 的纯化
        2.2.7. WSSV 感染原代细胞
        2.2.8. 病变细胞固定
        2.2.9. 细胞荧光染色
    3. 结果
        3.1. 对虾 WSSV 的阳性检测
        3.2. 对虾细胞的原代培养
        3.3. 病毒粒子的负染
        3.4. 感染 WSSV 后的淋巴细胞
        3.5. 感染病毒后淋巴细胞的电镜切片
        3.6. 感染病毒后淋巴细胞的荧光染色观察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中草药的初步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原代细胞
        2.1.2. 中草药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中草药的煎制
        2.2.2. 中草药与 WSSV 的混合液感染细胞
        2.2.3. 细胞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2.4. 标准质粒的构建
        2.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6.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2.2.7. 荧光染料染凋亡细胞
    3. 结果
        3.1. 标准品的构建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细胞中病毒拷贝数
        3.4. 细胞的荧光染色观察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复方中草药的筛选及临床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原代细胞
        2.1.2. 中草药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中草药安全浓度的确定
        2.2.2. 复方中草药与 WSSV 的混合液感染细胞
        2.2.3. 实验用药饵的制作
        2.2.4. 复方中草药的临床验证
        2.2.5. 样品的固定与保存
    3. 结果
        3.1. 中草药安全浓度的确定
        3.2. 抗 WSSV 复方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效果
        3.3. 组织的超微病理观察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9)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 牛子宫内膜炎概述
        1.1 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1.1.1 产褥期子宫内膜炎
        1.1.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1.3 隐性子宫内膜炎
        1.2 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2.1 病原微生物感染
        1.2.2 日粮营养失衡
        1.2.3 环境因素
        1.2.4 继发性因素
        1.2.5 内分泌因素
        1.2.6 遗传因素
        1.3 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3.1 临床诊断
        1.3.1.1 直肠检查
        1.3.1.2 阴道检查
        1.3.1.3 超声波检查
        1.3.2 实验室诊断
        1.3.2.1 子宫分泌物检查
        1.3.2.2 精液试验
        1.3.2.3 尿液组胺检查
        1.3.2.4 乳中孕酮含量检测
        1.3.2.5 子宫组织与细胞检查
        1.4 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4.1 子宫内疗法
        1.4.1.1 子宫冲洗治疗
        1.4.1.2 子宫灌注治疗
        1.4.1.3 子宫填塞药物治疗
        1.4.2 全身抗菌治疗
        1.4.3 激素治疗
        1.4.4 激光治疗
        1.4.5 其它疗法
        1.5 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
        1.5.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5.2 加强牛产后护理和保健
    2 泡腾栓剂的研究进展
        2.1 栓剂简介
        2.2 中药泡腾栓的研究概况
    3 宁夏养牛业现状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调查对象
        1.1.2 采样地点
        1.1.3 药品与试剂
        1.1.4 耗材与仪器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2.2 养殖基本情况调查
        1.2.2.1 选址与布局(20分)
        1.2.2.2 设施与设备(30分)
        1.2.2.3 管理制度与人员配备(30分)
        1.2.2.4 环保要求与生产性能(20分)
        1.2.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调查
        1.2.3.1 临床症状检查
        1.2.3.2 直肠检查
        1.2.3.3 实验室诊断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结果
        2.2 子宫分泌物检查结果
        2.3 养殖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2.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
        2.5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
        2.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地域的相关性
        2.7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饲养模式的相关性
        2.8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年龄的相关性
        2.9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品种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养殖基本概况
        3.2 宁夏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3.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
        3.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地域的相关性
        3.5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饲养模式的相关性
        3.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年龄的相关性
        3.7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品种的相关性
第三章 宁夏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与药品
        1.1.3 耗材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的采集
        1.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1.2.3 高智能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
    2 结果
        2.1 宁夏各县、市(区)分离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2.2 宁夏各市、县(区)牛子宫内膜炎检出细菌的分布
        2.3 宁夏各市、县(区)牛子宫内膜炎感染类型
        2.4 宁夏各市、县(区)细菌的耐药率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
        3.2 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第四章 治疗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泡腾栓的研制
    实验一 中草药组方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中草药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中草药筛选
        1.2.2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
        1.2.3 供试菌液的制备
        1.2.4 中草药抑菌正交实验
        1.2.5 中草药组方的确立与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2 结果
        2.1 中草药组方筛选正交设计试验结果
        2.2 中草药组方抑菌试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中药组方泡腾栓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泡腾栓辅料的选择
        1.2.2 中药和辅料的预处理
        1.2.3 泡腾栓辅料配比优选实验
        1.2.4 中药组方泡腾栓制备工艺流程
        1.2.5 中药组方泡腾栓质量检查
        2 结果
        2.1 中药组方泡腾栓辅料配比优选结果
        2.2 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2.3 中药组方泡腾栓质量检查结果
        2.3.1 外观检查
        2.3.2 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检查
        2.3.3 重量差异检查
        2.3.4 pH值、发泡量、泡沫持续时间测定
        2.3.5 变形温度、融变时限和微生物限度测定
        2.3.6 中药组方泡腾栓抑菌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中药组方泡腾栓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器材与药品
        1.2 方法
        1.2.1 小鼠腹腔给药急性毒性预实验
        1.2.2 小鼠腹腔给药急性毒性正式实验
        1.2.3 家兔阴道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1.2.4 家兔Draize眼部刺激试验
        2 结果
        2.1 小鼠腹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2.2 家兔阴道给药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2.3 家兔Draize眼部刺激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3.2 家兔眼部刺激试验结果分析
    实验四 中药组方泡腾栓对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药品
        1.1.2 实验器材
        1.1.3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与设计
        1.2.2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种药物对急性、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2.2 两种药物对患病牛发情时间和受孕率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10)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策引领
        二、现实需要
        三、课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进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七、体验经济理论
    第二节 森林养生理论
        一、依据来源
        二、概念内涵
        三、养生目的
        四、养生原则
        五、养生方法
        六、注意事项
第三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外部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
        一、政策环境(P)分析
        二、经济环境(E)分析
        三、社会环境(S)分析
        四、技术环境(T)分析
    第二节 内部开发现状(RMP模型)分析
        一、森林养生旅游资源(R)分析
        二、市场需求(M)问卷分析
        三、产品和服务现状(P)调查分析
    第四节 内外部态势(SWOT模型)综合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二、劣势(W)分析
        三、机遇(O)分析
        四、挑战(T)分析
第四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差异化的开发模式
        一、“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
        二、“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
        三、“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
        四、“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
        五、“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
        六、“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
    第二节 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一、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
        二、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
        三、养生特色融入旅游六要素
    第三节 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
        一、森林小镇
        二、森林养生基地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四节 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政策规划
        二、人才培养
        三、融资模式
        四、营销推广
第五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国家级特色小镇:留隍潮客小镇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二节 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三节 惠来南药产业园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中文详细摘要

四、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六味中草药对肉鸡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李云鑫. 西南大学, 2020(01)
  • [2]屠呦呦与青蒿高抗疟功效的发现[J]. 周程.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1)
  • [3]加味白头翁散益生菌发酵产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D]. 张谦. 吉林大学, 2019(02)
  • [4]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研究[D]. 罗燕.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5]中药新制剂HD-1的研制及其对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药效分析[D]. 张永刚.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6]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防治中草药的筛选[D]. 姜燕. 大连海洋大学, 2016(12)
  • [7]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研究[D]. 孙晓飞. 海南大学, 2014(09)
  • [8]基于细胞培养筛选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草药及其实验效果评价[D]. 国子娟.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9]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D]. 安泓霏.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10]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张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关于中草药动物实验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