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外嫁接方法与研究进展(综述)

植物体外嫁接方法与研究进展(综述)

一、植物离体嫁接的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张换换[1](2021)在《γ-氨基丁酸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的恢复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管苗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性病变。玻璃化试管苗形态及解剖结构异常,生理代谢紊乱,增殖、分化、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且难以恢复正常,给试管苗商业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工浪费。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性上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不同品种蓝莓玻璃化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GABA对蓝莓玻璃化苗恢复生长、增殖分化、生理代谢及解剖结构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0.5~0.7 g·L-1)的GABA可提高‘奥尼尔’玻璃化试管苗的恢复率,增加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提高试管苗的高度及增殖倍数,增加试管苗的鲜重,其中0.5 g·L-1效果最好,该浓度也可促进‘南好’等多个品种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后的生长分化。2.0.5 g·L-1GABA可显着提高‘奥尼尔’及‘南好’试管苗的可溶性糖、抗坏血酸(As 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着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3.0.5 g·L-1GABA显着增加了试管苗生长素(IAA)和异戊烯基腺嘌呤(i PA)的含量,减少了茉莉酸甲酯(JA-me)的含量,同时显着提高了生长促进类激素(IAA、i PA、BR、GA3)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JA-me)的含量比。4.与未添加GABA培养的玻璃化试管苗相比,添加0.5 g·L-1GABA培养的试管苗的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更加紧密、整齐;细胞质密度增大,线粒体数目增多,类囊体片层更加整齐清晰。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0.5 g·L-1GABA一方面可通过增强试管苗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缓解玻璃化对试管苗的伤害,保护细胞结构、维持细胞正常生理代谢,促进玻璃化试管苗恢复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试管苗内源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促进细胞生长、分裂,促进试管苗恢复后的生长。本研究为试管苗玻璃化的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也为GABA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汤小美[2](2021)在《柑橘抗溃疡病基因的挖掘与基因编辑体系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柑橘溃疡病是由柑橘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造成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柑橘产业的发展。大多数柑橘栽培品种易感染溃疡病,生产中溃疡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农药来控制,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柑橘种质资源丰富,可分为原始、野生和栽培品种,而关于原始或野生柑橘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首先从野生柑橘资源入手,鉴定抗柑橘溃疡病的种质,发现原始柑橘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对溃疡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系统地研究了酒饼簕抗溃疡病的分子机制。同时,通过比较转录组学挖掘到了酒饼簕中潜在的抗性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另外,柑橘传统育种常常受到胚珠败育、珠心胚干扰、以及童期长等问题的限制,育种效率较低。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作物分子育种的进程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在柑橘抗病材料的创制。然而,基因编辑系统在柑橘上还存在编辑和突变率低的问题,关于如何优化柑橘基因编辑体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研究以甜橙为研究材料,探索了PTG/Cas9(polycistronic tRNA-sgRNA/Cas9)多靶点系统在柑橘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柑橘资源的抗病性评价。为发掘抗溃疡病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柑橘属柑橘亚科的10个野生和栽培柑橘资源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野橘、野柚和枸橼对柑橘溃疡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性,野生柑橘资源紫皮柚对溃疡病较为敏感,然而,柑橘的远缘野生资源酒饼簕对溃疡病表现出了极强的抗性。2、酒饼簕响应溃疡病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通过分析酒饼簕与甜橙接种溃疡病菌的转录组数据,发现酒饼簕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是在接种48 h,对这个时期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酒饼簕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防卫响应和响应生物逆境通路,而感病甜橙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多糖代谢和催化通路。3、酒饼簕抗溃疡病分子调控机制的解析。甜橙基础转录因子CsTFIIAγ可以稳定溃疡病菌效应因子(PthA4)与感病基因LOB1启动子的效应子结合原件(EBE)的结合,而酒饼簕TFIIAγ(AbTFIIAγ)与甜橙TFIIAγ(CsTFIIAγ)存在3个氨基酸的差异。荧光素酶互补和GST pull down实验结果表明,突变的AbTFIIAγ虽然可以与病原菌TALE TFBs结合,但AbTFIIAγ的功能互补实验结果表明,AbTFIIAγ不能够支持由TALE诱导的LOB1基因表达。另外,通过分析AbLOB1和Cs LOB1的启动子序列,发现这2个启动子EBE上存在2个核苷酸的差异,进一步启动子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由Pth A4诱导的AbLOB1的启动子活性显着低于Cs LOB1的启动子活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AbTFIIAγ基因和AbLOB1启动子EBE的自然变异对于酒饼簕的抗病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推测酒饼簕主要是通过降低感病基因LOB1的表达和激活植物自身的抗性响应基因表达来增强其对溃疡病的抵抗力。AbTFIIAγ基因和AbLOB1启动子EBE的自然突变位点为柑橘溃疡病抗性育种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靶点。4、酒饼簕防御相关基因的发掘与功能验证。进一步对接种Xcc的酒饼簕和甜橙叶片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发现COMT基因在酒饼簕中显着诱导上调表达,而在感病甜橙中诱导表达无显着变化。超量表达AbCOMT增加了柑橘叶片褪黑素含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对溃疡病的抗性。5、甜橙高效基因编辑体系优化。通过将YAO启动子驱动的不同PTG/Cas9载体稳定转化甜橙上胚轴,一共获得了73个基因编辑苗,并且实现了对多靶点的基因编辑。通过优化甜橙的遗传转化体系,极大的提高了暗柳橙的转化效率。对获得的CsPDS基因编辑嵌合苗进行热激处理,显着提高了CsPDS基因突变效率。本研究为下一步对柑橘防御相关基因的高效多基因编辑提供了有效的分子工具。

杨露露[3](2021)在《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说明苹果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作为近年来影响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真菌病害,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内普遍发生,严重降低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对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这两种真菌病害进行有效控制是苹果产业急需破解的难题。因此,从分子水平进行探究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HD-Zip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响应生物胁迫过程,对植物免疫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苹果中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获得的HD-ZipⅠ亚家族成员MdHB7过表达及干扰转基因苗进行苹果炭疽叶枯病及腐烂病接种处理,通过对病原菌侵染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活性氧迸发、激素水平、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抗病相关蛋白以及抗病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比较,初步解析了MdHB7在苹果响应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dHB7受苹果炭疽叶枯病侵染诱导表达,MdHB7过表达负调控苹果对炭疽叶枯病菌的抗性。与野生型相比较,过表达MdHB7苹果叶片中ABA合成和积累显着增加,而SA的积累量以及S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降;同时,过表达MdHB7苹果植株中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下降,造成H2O2大量积累;另外,过表达MdHB7植株在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均相对较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着高于野生型。与此相反,MdHB7干扰表达的转基因苹果叶片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显着提升,表现为MdHB7干扰表达植株具有更低的AB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更高的SA含量、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2.MdHB7同样受苹果腐烂病侵染诱导表达,且MdHB7过表达负调控苹果对腐烂病菌的抗性。相较于野生型,过表达MdHB7植株中SA含量和S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受到抑制;同时,过表达MdHB7植株中酚类物质含量、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相对较低,最终引起较多H2O2的积累。与此相反,MdHB7干扰表达苹果植株通过增加自身SA和酚类物质的积累,提高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减少H2O2的积累,而增强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抗性。综上所述,MdHB7在苹果植株抵御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侵染过程中扮演负调控者角色,其表达量的上升会降低苹果植株对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的抗性,而抑制其表达能够增强苹果植株对这两种真菌病害的抗性。

范睿深[4](2021)在《山桐子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文中提出山桐子是十分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实含油率高,亚油酸含量在60%以上具有“树上油库”的美称,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工等方面拥有多种用途,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选育优良品种,是开发利用山桐子的前提,然而由于缺乏山桐子果实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理论研究及完善的遗传转化体系,严重制约了山桐子这一优良油料树种的良种选育。深入了解山桐子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理和功能,对山桐子果实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山桐子遗传转化体系有利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对山桐子进行遗传改良,还能为其他油料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以山桐子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山桐子果实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动态变化,对山桐子油脂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对油脂合成有关基因成功进行了克隆,从中选出与亚油酸合成有关的基因,通过表达分析验证其基因功能。为了进一步对山桐子进行遗传改良,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山桐子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取得以下结果:(1)揭示了山桐子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山桐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含油率逐渐增加呈“S”型增长模式,在80~90 DAP(days after pollination)有一个间歇期,在此时期果实颜色发生变化;亚油酸含量在脂肪酸组分中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其最终值仍在64%以上,在70 DAP和130 DAP时期,果实中的油脂含量,主要脂肪酸组分均差异显着。(2)通过转录组测序发掘油脂合成相关基因。从转录组中发掘出了33个与山桐子油脂合成有关的基因,其中有18个基因在70 DAP和130 DAP的表达量差异显着。其中,Ip ACCase、Ip KAS I、Ip KAS II、Ip SAD、Ip FAD2和Ip FAD3等6个基因是山桐子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基因;Ip GPAT和Ip DGAT2等2个基因是山桐子TAG合成的关键基因。(3)克隆获得了Ip SAD、Ip FAD2、Ip FAD3、Ip GPAT和Ip DGAT2等5个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它们与毛果杨和胡杨的亲缘关系较近。预测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这5个功能基因在山桐子油酸、亚油酸及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对亚油酸合成关键基因Ip FAD2和Ip DGAT2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原核表达载体的重组质粒在IPTG的诱导下可以正常表达出与预测蛋白大小基本一致且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转化拟南芥表明,转Ip FAD2和转Ip DGAT2分别可以使拟南芥种子的亚油酸和油脂含量增加13.50~29.86%和27.70~39.09%;Ip FAD2和Ip DGAT2的表达量决定了山桐子果实中亚油酸含量及油脂含量。(5)建立了山桐子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受体系统。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MS+蔗糖30 g/L+6-BA 1.0 mg/L+2,4-D 2.0 mg/L+琼脂6 g/L(p H=5.8),诱导率为36.67%;愈伤组织继代最适培养基:MS+蔗糖30 g/L+6-BA 1.5 mg/L+NAA 0.5mg/L+琼脂6 g/L(p H=5.8),愈伤组织增值系数为4.46;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MS+蔗糖30 g/L+6-BA 2.0 mg/L+NAA 0.2 mg/L+TDZ 0.1 mg/L+琼脂6 g/L(p H=5.8),不定芽诱导率为22.22%;不定芽复壮最适培养基:MS+蔗糖30 g/L+6-BA 1.5 mg/L+NAA 0.1 mg/L+TDZ 0.08 mg/L+琼脂6 g/L(p H=5.8),增值系数为4.45。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Cef对愈伤组织致死的最大浓度为200 mg/L,Kan对愈伤组织致死的最小浓度为50 mg/L。

陈龙[5](2021)在《外施褪黑素促进苹果脱毒的技术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病毒病害是制约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不同,植物一旦感染病毒病害,难以用其他方法治愈。栽培无毒苗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害的有效方法。建立简易、高效的脱毒技术是培育和栽培无毒苗的必要条件。对苹果危害最大的潜隐病毒有三种,它们是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olorotic leafsopt virus,ACLS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ASPV不能侵染顶端分生组织,容易脱除,而ASGV能侵染顶端分生组织,难以脱除。褪黑素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如干旱、低温、盐碱等)和生物胁迫(如真菌和细菌)的抗性,但在增强植物对病毒抗性和脱毒方面极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1)以模式植物为材料,研究外施褪黑素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抗性。通过病毒相对含量、防御基因表达量和抗病相关因子含量测定,初步探究外施褪黑素促进植物抗病毒的机理,并将获得的结果在苹果植株上验证;(2)测试外施褪黑素脱除苹果ASGV和ASPV的效果,通过测定抗病相关因子和病毒相对含量及病毒在茎尖的定位,揭示褪黑素促进病毒脱除的机理;(3)测试褪黑素介导植物增强对病毒抗性的关键因子(SA和NO)脱除ASGV和ASPV的效果,建立脱毒新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普通烟草(N.tabacum)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模式植物为试材,研究了外施褪黑素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抗性的效应。心叶烟(N.glutinosa)根部外施褪黑素,增强了植株对TMV局部侵染的抗性,以100μM褪黑素施用两次效果最佳,枯斑抑制率达37.4%。RT-q PCR检测结果表明,番茄根部外施褪黑素后,PR1和PR5基因表达上调,TMV相对含量下降,以100μM褪黑素施用两次时效果最显着。Dot-ELISA对TMV的测定结果也验证了外施褪黑素降低TMV的含量。根部外施褪黑素促进了番茄带毒植株中水杨酸(SA)和一氧化氮(NO)的积累,但对H2O2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外施NO供体硝普钠(SNP)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可以上调PR1和PR5的表达,降低带毒植株中的病毒浓度。外施一氧化氮抑制剂c PTIO,明显降低褪黑素诱导的对TMV的抗性。以转水杨酸羟化酶基因(nah G)的普通烟草(N.tabacum cv.Xanthi-nn)为材料,接种TMV后发现,nah G烟草更易感病,接种3天后病毒浓度为野生型烟草的3倍,外施100μM褪黑素对nah G烟草的TMV相对浓度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研究表明,褪黑素介导的TMV抗性很可能依赖于NO和SA途径。(2)以单感ASGV的‘Gala’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培养在添加0-20μM褪黑素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10-20μM褪黑素明显促进茎的增殖,10-15μM褪黑素明显促进茎的伸长。外施褪黑素明显提高试管苗内源吲哚乙酸(IAA)含量,以15μM褪黑素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含有15μM褪黑素的增殖培养基培养4周后,取0.5 mm带有2片叶原基的茎尖进行培养,茎尖培养的成活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再生率由对照组的47%提高至85%,脱毒率由对照组的0%提高到95%。外施15μM褪黑素明显促进试管苗内源SA和NO积累。RT-q PCR对病毒的定量检测表明,褪黑素处理显着降低带毒植株的病毒含量,病毒相对浓度下降约60%。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病毒定位研究发现,褪黑素处理抑制ASGV在茎尖的转运,扩大茎尖的无毒区。(3)以复合感染ASGV和ASPV的‘Gala’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取叶片外殖体培养在含有0-30μM褪黑素的再生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从不定芽取茎尖(0.3-0.5 mm、带2-3个叶原基)培养获得完整试管苗。结果表明,再生培养基中添加15-30μM褪黑素明显提高叶片不定芽再生力。对照组的不定芽发生率和不定芽数分别为81.6%和3.9。15μM和30μM褪黑素处理的不定芽发生率和不定芽数分别为100%和5.8与5.2,显着高于对照组。再生培养基中添加褪黑素(15-30μM)能提高茎尖的再生率及脱毒率,以15μM褪黑素处理对ASGV和ASPV脱毒率最高,分别达到53%和100%。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病毒定位研究发现,外施褪黑素扩大茎尖的无毒区,促进茎尖培养脱除病毒。(4)以复合感染ASGV和ASPV的‘Gala’苹果试管苗为材料,培养在添加了SA和NO供体硝普钠(SNP)的培养基培养4周后,取茎尖(0.3-0.5mm、带2-3个叶原基)培养获得完整试管苗。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A(10μM)与SNP(10μM和50μM)对试管苗的伸长和增殖无显着影响,高浓度SA(100μM)与SNP(70μM)明显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但明显提高ASGV和ASPV的脱毒率。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外施褪黑素能明显提高植物对TMV的抗性。外施褪黑素、SA及NO供体硝普钠(SNP)能有效脱除ASGV和ASPV,并初步揭示了外施褪黑素提高脱毒率的机理。本研究为植物脱毒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

黄伟伟[6](2021)在《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猕猴桃因维C含量高、果肉酸甜可口而备受人们青睐。传统育苗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养的方式繁育猕猴桃苗木,不仅能克服传统育苗的弊端,还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建立无菌育苗体系,快速、高效地繁育出质量稳定的种苗,实现快速推广应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徐香猕猴桃作为市场确认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一个优良品种,已被西峡县作为猕猴桃产业的重要品种组成,但当前采用传统育苗方式繁育徐香猕猴桃种苗周期较长,且所育出的种苗感病严重,长势较差,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本试验以徐香猕猴桃带腋芽茎段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建立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同时探索和优化快繁体系建立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尽可能实现组织培养过程的精准控制,为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徐香猕猴桃茎段最佳消毒方法:75%的酒精30 s+0.1%Hg Cl2 8 min,成活率高达60.00%,污染率和褐化率为20.00%,均为最低值。(2)诱导腋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2 mg/L NAA,腋芽的最高萌发率为90.00%。(3)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5 mg/L 6-BA+0.5 mg/L NAA,平均增殖系数最高为3.23。(4)叶盘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3 mg/L NAA,其萌芽率高达90.00%,褐化率仅为10.00%;叶柄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6-BA+0.3 mg/L NAA,其萌芽率高达86.67%,褐化率仅为13.33%。(5)壮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GA3,芽苗高度达到最大值4.50 cm,茎粗可达2.45 mm,增殖系数达到最大值5.37,芽苗长势较好。(6)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7 mg/L IBA,生根率高达100.00%。(7)移栽前最佳开盖炼苗时间为5 d;河沙、腐殖土、蛭石=1:1:1时移栽苗成活率最高,可达93.33%。

高萌[7](2021)在《中药枳壳“道地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找寻枳壳活性成分最优配伍配比范围,丰富道地药材形成因素的研究内容,探讨枳壳道地药材产区分布,阐述枳壳药材“道地性”,为枳壳在中医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预测枳壳适宜生长区域:以实际采摘标本、数字标本馆数据以及文献资料获得枳壳地理分布点,利用Maxent模型和Arc GIS软件筛选坐标点信息,搜集影响枳壳生长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获得枳壳最适宜生态因子,确定枳壳生长生态环境,计算枳壳潜在空间分布,利用生态适宜度对枳壳进行区划研究。2.动物实验筛选枳壳活性成分:采用正常小鼠胃肠动力实验,对枳壳中黄酮类、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初步活性成分筛选。提取分离获得枳壳多糖,通过不同色谱方法完成对枳壳多糖一级结构解析,利用正常及模型动物实验建立枳壳多糖与其药理作用的构效关系。3.分析不同产地枳壳化学成分差异:建立枳壳黄酮类、香豆素类含量测定方法,多糖类结构解析方法,基于环境因素分析不同产地间枳壳黄酮、香豆素含量差异性和枳壳多糖结构差异性。4.最佳配伍配比组合筛选: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枳壳药材进行分类研究,获得各分组样品信息,拟合各分组代表药材中活性成分配伍配比值,结合药理实验验证,推测最优活性成分配伍配比。5.药效实验验证最佳配伍配比范围:建立脾虚大鼠实验模型,最优活性成分配伍配比拟合组合物及其原药材对模型大鼠作用,分析胃肠动力关键指标,验证最优活性成分配伍配比范围,完善道地药材评价标准。6.阐述枳壳道地性:以活性成分最优配伍配比范围为标准,聚类分析不同产地枳壳活性成分,找出与最优配伍配比结果相近的样品,进而说明枳壳道地产区及枳壳道地药材分布。【结果】1.本研究建立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准确,获得影响枳壳生长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因子(太阳水平辐射、年平均温度、等温、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干燥季度平均温度、最暖月最高温度),降水因子(最暖季的降水、湿季降水)以及土壤因子(土壤粘土含量)。其中江西和湖南部分区域生态因子显示出高度相似性和稳定性。模型预测枳壳生长潜在分布面积约为211071平方公里,高适宜区域分布在江西(5.0×104平方公里)、湖南(5.9×104平方公里)、四川(4.3×104平方公里)、重庆(3.1×104平方公里)、浙江(0.8×104平方公里)等地。枳壳药材主产区与本研究获得的枳壳原植物高适生区基本一致,与文献报道及实地调查基本吻合,说明该区域生态环境下枳壳发育得到最大适宜性生长,有利于活性成分的蓄积,以获得品质上乘的枳壳药材。2.通过单体成分对离体动物作用以及单体成分配比配伍对在体动物作用,共筛选出活性成分新橙皮苷、橙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活性成分组合发挥疗效;提取分离纯化获得枳壳多糖,IR法解析其具有多糖典型结构,GPC法获得其分子量分布为585 KDa和15.5 KDa,GC/MS法分析单糖组成主要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通过枳壳多糖对小鼠胃肠运动作用建立构效关系,显示枳壳多糖为枳壳活性成分之一。基于药理实验筛选出枳壳活性成分为: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和枳壳多糖,且活性成分组合活性比单体成分更强。3.产地生态环境影响枳壳原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蓄积量。对不同产地枳壳黄酮、香豆素类成分与产地生态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态因子7月月辐射、5月均降水量和4月水汽压与橙皮苷、橘皮素和柚皮苷相关性高,4月均降水量、5月均降水量与水合橘皮内酯相关性高,说明与枳壳黄酮类成分蓄积关联性较大是采摘期辐射量和生长期降水量及相对湿度,而生长期降水量主要影响枳壳香豆素类成分的蓄积。产地间枳壳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多糖含量总体上呈现湖南产区含量较高,不同产地化学成分构成比例不同。枳壳多糖结构分显示:IR法发现不同产地枳壳多糖吸收峰数量、峰形有差异,SEM扫描电镜观察多糖三维形态具有产地多样性和特异性,各产地枳壳多糖分子量分布:湖南枳壳粗多糖(10.61×105 Da)、江西(5.85×105 Da)、重庆(1.88×105 Da)及浙江(1.20×105 Da),各产地枳壳单糖组成基本一致,组成摩尔比存在差异,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分别为江西(1.20:75.80:1.46:4.63:6.43:10.48)、湖南(0.98:73.17:10.08:2.74:2.57:10.47)、四川(1.44:33.38:0.87:7.07:20.37:36.87)和浙江(1.72:60.37:0.36:1.00:33.43:3.13),不同产地分离纯化组分不同,江西产地得到7个组分,湖南7个组分,四川4个组分,浙江3个组分,各产地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构成具有差异性。不同产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影响枳壳活性成分黄酮类、香豆素、多糖类的含量和比值,以及枳壳多糖结构差异,产地间药材化学成分差异性是道地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4.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枳壳样品进行分类研究。以化学成分为变量获得六个分组样品信息,选择江西樟树、江西新干、湖南、四川、重庆、浙江六批代表药材样品,拟合各药材中活性成分组合物配伍配比值。采用正常小鼠药理实验验证,推测出两组最优组合物配伍配比值,江西产区为1:6:1:4:20,四川产区为1:26:1:12:50。5.最优活性成分配伍配比及其原药材对脾虚模型大鼠均产生显着影响作用。拟合组合物和其原药材对影响效果趋势相似,说明拟合组合物能较好的体现原药材药效。hqh各组药物对模型大鼠均体现良好治疗效果,改善胃肠激素水平,调节胃肠运动。以活性成分组最优配伍配比范围为评价指标,建立动物实验评价疗效模式,确定枳壳中活性成分最优配伍配比范围。6.以活性成分最优配伍配比范围为标准,聚类分析找出与最优配伍配比结果相近的样品。样品分布显示主要为江西产区枳壳,其他主产区少量存在,说明枳壳道地产区以江西产区为主,其他主产区有部分枳壳道地药材分布。【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枳壳活性成分为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枳壳多糖,最优配伍配比范围为1:6:1:4:20至1:26:1:12:50。基于生态环境因素作用,枳壳道地产区以江西产区为主,其他主产区(四川、重庆、湖南、浙江)有部分枳壳道地药材分布。

高向倩[8](2021)在《农杆菌介导的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认为核桃(Juglans regia)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其产量品质与品种、立地、气候等多种因子有关。由于当前核桃响应逆境的分子机制不明,核桃良种评价、选育及栽植管理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实现核桃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以建立有效的核桃组织培养体系为目标,选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核桃组培体系探索,建立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并使用Jr WRKY7启动子及Jr GRAS5表达载体进行转化体系初步验证,以期为解析核桃的逆境适应分子机制提供基本保障。结果如下:1.以茎段为外植体的核桃组培体系的建立对不同消毒时间、外植体来源、启动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进行比较。得知,0.1%(m/v)Hg Cl2消毒10 min时,外植体褐变率及污染率较低,存活率高;苗圃带芽茎段污染率(接近70%)大于温室带芽茎段污染率(6.67%);以DKW培养基为启动培养基效果良好,外植体萌芽早、叶片嫩绿,叶面积大,其次为1/2MS、1/2DKW、MS;分化培养基选用1/2MS+2.5 mg/L 6-BA+0.1 mg/L IBA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1/2MS+1.0 mg/L IBA+0.2 mg/L NAA诱导的愈伤组织明显,未能诱导生根。2.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设计5种诱导条件,包括外植体类型、预培养时间、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头孢噻肟钠(Cef)浓度,探索建立发根农杆菌ATCC15834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显示,核桃无菌苗叶基经预培养1 d,浓度为0.4的ATCC15834侵染14 min,转接于含有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固体培养基共培养3 d,脱菌后转接于含300μmol/L Cef的抑菌分化培养基效果最优。由此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核桃遗传转化体系培养条件。3.转化体系的验证与应用将JrWRKY7启动子插入pCAMBIA1301构成重组载体pCAM-Jr WRKY7-P,导入农杆菌,制备工程菌后将其转入核桃组培苗。结果发现,pCAM-Jr WRKY7-P转基因株系叶片能显示GUS染色,且GUS活性达15.42 pmol·mg-1·protein·min-1,表明pCAM-Jr WRKY7-P启动子可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成功转入核桃。将JrGRAS5基因插入pROKⅡ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核桃组培苗,对Jr GRAS5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转基因株系中Jr GRAS5基因相对内参基因18S RNA及未转化株系的相对表达量达到23.32,表明Jr GRAS5基因成功过量表达于上述核桃组培苗,获得的核桃遗传转化体系可以有效应用。

王克耀[9](2021)在《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主要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甜樱桃品种‘黄蜜’和丘陵山区6种野生樱桃属植物为供试材料,探讨了樱桃实生繁殖关键技术,以及与‘黄蜜’嫁接亲和性的变化,比较了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甜樱桃果园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研究了甜樱桃人工授粉配套技术,评价了夏季修剪和追肥对花芽分化的影响,论文为筛选适合本地区立地条件的甜樱桃砧木,构建甜樱桃高效栽培配套技术提供试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毛樱桃种子低温沙藏240天后发芽率可达80%,毛把酸种子室外沙藏240天后发芽率为60%;2、扬州地区,11月采用嵌芽接可显着提高甜樱桃品种‘黄蜜’的芽接成活率;3、在6种樱属供试材料中,中国樱桃叶芽需冷量最低,仅为480h,‘吉塞拉6号’叶芽需冷量最高,达1200h;4、樱桃花蕾可在常温下用干燥皿烘制花粉,水+10mg/L硼酸+20%蔗糖作为培养基能够有效测定花粉活力,花粉在4℃冷藏条件下可维持的30天的活力;5、树盘覆草可以显着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锰、钙和镁元素含量,但不能显着增加土壤中铁、铜和锌元素含量;6、树盘覆草和地膜覆盖均可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树盘覆草效果更显着;7、配方1肥料冲施能显着提高‘黄蜜’花芽分化率,达到8.26%;8、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5月上旬留5叶摘心可显着提高花芽分化率,达到23.12%,6月上旬拉枝90°可显着提高花芽分化率,达到12.32%。

魏广利[10](2021)在《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赤霉素(GAs)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在细菌、真菌、植物中广泛存在。GAs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是多步骤的酶促反应过程,涉及的关键酶主要来源于3个基因家族:萜烯合成酶基因家族(Terpene synthases,TPS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家族(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和最后阶段发挥效应的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家族(2-ox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s,2-ODDs)。赤霉素GA20ox、GA3ox、GA2ox氧化酶同属于2-ODDs家族,参与调控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核桃作为世界着名的“四大坚果”之一,随着现代加工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核桃树体高大、抗逆性差、优质砧木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核桃的种植范围,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赤霉素氧化酶基因的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遗传转化、PEG模拟干旱胁迫的功能分析、转基因微型嫁接等研究,以期获得矮化抗干旱的核桃优良砧木,为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了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载体本研究通过对JrGA3ox基因PCR扩增,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PC1300-GFP过表达载体连接,成功构建了35S::JrGA3ox::GFP过表达载体。将JrGA3ox、JrGA2ox基因克隆得到的保守片段与PTCK303干扰载体连接,成功构建了PTCK303-JrGA3ox、PTCK303-JrGA2ox干扰载体。(2)成功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将过表达载体35S::JrGA20ox::GFP、35S::JrGA3ox::GFP、35S::JrGA2ox::GFP和干扰载体PTCK303-JrGA20ox、PTCK303-JrGA3ox、PTCK303-JrGA2ox以核桃体细胞胚为受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GFP荧光鉴定显示JrGA20ox、JrGA3ox、JrGA2ox过表达体胚E3代的阳性率分别为91%、88%、89%,GUS组织染色鉴定显示JrGA20ox、JrGA3ox、JrGA2ox干扰体胚E3代的阳性率为87%、83%、86%,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到阳性体胚发育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形胚4个阶段;对体胚萌发获得的再生株系PCR电泳检测及定量分析,表明成功获得核桃JrGA20ox、JrGA3ox、JrGA2ox基因过表达和干扰阳性再生株系。(3)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调控植株株高对JrGA20ox、JrGA3ox、JrGA2ox过表达和干扰株系进行表型、株高及节间长度分析,发现JrGA20ox-RNAi、JrGA3ox-RNAi及JrGA2ox-OE植株,表现出半矮化表型,植株更矮,节间更短,与WT植株相比,株高分别减少了33.4%、28.8%、35.9%,节间长度分别减少了30.3%、28.2%、50.0%。JrGA20ox-OE、JrGA3ox-OE及JrGA2ox-RNAi植株表现出增高的表型,株高更高,节间长度更长,与WT相比,株高分别增加了46.5%、60.6%、37.2%,节间长度分别增加了74.4%、48.7%、28.9%。(4)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关键基因JrGA20ox响应干旱胁迫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条件下,JrGA20ox-RNAi干扰株系NBT、DAB、Evans blue染色、H2O2、O2·ˉ、相对电导率、MDA、气孔开度、自然失水率含量均显着低于野生型和JrGA20ox-OE过表达株系;SOD、POD、CAT活性、脯氨酸、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和JrGA20ox-OE过表达株系;相关抗性基因SOD、POD、LEA、P5SC、GAI相对表达量在胁迫时间内显着高于野生型和JrGA20ox-OE过表达株系,VPE表达量显着低于野生型和JrGA20ox-OE过表达株系。表明核桃JrGA20ox基因表达量与植株抗干旱胁迫能力成反比。(5)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JrGA20ox响应嫁接植株干旱胁迫分别以JrGA20ox-OE过表达植株和JrGA20ox-RNAi干扰植株为砧木,野生型植株为接穗进行微型嫁接,嫁接15天后发现嫁接植株愈合良好,微型嫁接植株的存活率达90%。通过对嫁接植株的JrGA20ox基因实时荧光定量q PCR在接穗和砧木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嫁接影响了JrGA20ox基因的表达。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野生型自嫁接植株相比,JrGA20ox-RNAi干扰株系作为砧木的嫁接植株叶片较绿,植株生长健壮,接穗中的抗旱基因SOD、LEA、P5SC表达量显着升高,VPE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表明JrGA20ox基因负调控嫁接植株的抗旱性。

二、植物离体嫁接的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离体嫁接的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γ-氨基丁酸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的恢复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主要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蓝莓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1.1 扦插繁殖技术
        1.1.2 嫁接繁殖技术
        1.1.3 种子繁殖技术
        1.1.4 组织培养技术
    1.2 植物试管苗玻璃化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1.2.1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及玻璃化试管苗特性
        1.2.2 影响试管苗玻璃化的因素
        1.2.3 玻璃化现象发生的机制
        1.2.4 试管苗玻璃化的控制措施
    1.3 γ-氨基丁酸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1.3.1 GABA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代谢
        1.3.2 GABA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3.3 GABA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不同浓度GABA在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生长中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蓝莓的培养及GABA浓度设置
        2.2.2 玻璃化恢复率及褐化率的测定
        2.2.3 生长指标的测定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浓度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率及生长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4 GABA对不同品种蓝莓玻璃化苗生长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3 GABA对玻璃化胁迫下蓝莓试管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及材料处理
        3.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
        3.2.2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测定
        3.2.3 丙二醛含量测定
        3.2.4 活性氧含量测定
        3.2.5 O_2~(·-)及H_2O_2的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3.2.6 抗氧化物质含量测定
        3.2.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2.8 激素含量测定
        3.2.9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3.2 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PAL活性的影响
        3.3.3 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ROS代谢的影响
        3.3.4 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激素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GABA对玻璃化胁迫下蓝莓试管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4.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半薄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4.2.2 超薄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显微结构的影响
        4.3.2 GABA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叶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柑橘抗溃疡病基因的挖掘与基因编辑体系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柑橘溃疡病研究进展
        2.1.1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及危害
        2.1.2 柑橘溃疡病的发病症状
        2.1.3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
        2.1.4 柑橘溃疡病病菌的形态特征研究
        2.1.5 柑橘溃疡病病菌的分类研究
        2.1.6 柑橘溃疡病的诊断与防治
        2.2 植物抗病免疫研究
        2.2.1 PTI引发的免疫反应
        2.2.2 ETI引发的免疫反应
        2.3 Ⅲ型效应子蛋白在病菌侵染植物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2.4 溃疡病菌TALEs效应因子研究进展
        2.4.1 TALEs效应因子的分类
        2.4.2 TALEs效应因子的结构及致病性研究
        2.5 基础转录因子TFIIA研究进展
        2.5.1 TFIIA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2.5.2 TFIIAγ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
        2.6 植物褪黑素的合成及作用研究进展
        2.6.1 植物褪黑素的发现及合成
        2.6.2 植物褪黑素合成基因COMT研究进展
        2.6.3 褪黑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研究
        2.6.4 褪黑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调控研究
        2.6.5 褪黑素在植物生物胁迫中的调控研究
        2.7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2.7.1 ZFNs技术研究进展
        2.7.2 TALENs技术研究进展
        2.7.3 CRISPR/Cas系统研究进展
        2.7.4 CRISPR/Cas9系统研究进展
        2.7.5 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2.7.6 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中的优化策略
        2.7.7 CRISPR/Cas9介导的PDS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酒饼簕抗柑橘溃疡病的分子机制解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质粒和载体
        2.2 实验方法
        2.2.1 柑橘亚家族系统发育树构建
        2.2.2 溃疡病病菌接种
        2.2.3 细菌生长与病斑面积测定
        2.2.4 基因组DNA提取
        2.2.5 基因组RNA提取
        2.2.6 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
        2.2.7 酒饼簕与甜橙病菌接种转录组学分析
        2.2.8 TFIIAγ基因和LOB1 启动子序列克隆与分析
        2.2.9 TFIIAγ蛋白同源建模
        2.2.10 酵母双杂交载体构建
        2.2.11 烟草荧光素酶互补载体构建
        2.2.12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2.2.13 蛋白纯化和GST Pull down实验
        2.2.14 植物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2.2.15 植物干涉和沉默载体构建
        2.2.16 农杆菌介导甜橙的遗传转化
        2.2.17 LOB1启动子序列和活性分析
        2.2.18 TFIIAγ基因功能分析
        2.2.19 GUS活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柑橘资源对溃疡病的抗性评价分析
        3.2 酒饼簕和甜橙病菌接种转录组测序分析
        3.3 酒饼簕和甜橙响应溃疡病菌的差异基因分析
        3.4 AbLOB1和CsLOB1表达模式分析
        3.5 不同柑橘资源TFIIAγ基因序列分析
        3.6 TFIIAγ与TALETFBs互作分析
        3.7 AbTFIIAγ基因功能分析
        3.8 AbLOB1启动子EBE的突变导致其活性降低
    4 讨论
        4.1 野生柑橘资源酒饼簕对溃疡病具有较强的抗性
        4.2 AbTFIIAγ基因有助于酒饼簕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
        4.3 AbLOB1启动子EBE的突变有助于酒饼簕的抗病性
        4.4 自然突变在柑橘抗溃疡病品种培育中的利用
第三章 酒饼簕防御相关基因AbCOMT功能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质粒
        2.2 实验方法
        2.2.1 溃疡病病菌接种及病斑面积测定
        2.2.2 褪黑素离体抑菌实验
        2.2.3 DNA和RNA提取及cDNA合成
        2.2.4 酒饼簕和甜橙COMT基因克隆与分析
        2.2.5 植物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2.2.6 农杆菌介导甜橙的遗传转化
        2.2.7 褪黑素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COMT基因表达分析
        3.2 COMT基因在野橘和栽培橘中受到驯化选择信号
        3.3 AbCOMT和CsCOMT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3.4 转基因柑橘植株抗病性评价
        3.5 褪黑素可以抑制溃疡病病菌生长
    4 讨论
        4.1 超量表达AbCOMT增加了柑橘叶片的褪黑素含量
        4.2 超量表达AbCOMT增强了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
第四章 甜橙高效基因编辑体系优化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载体与菌株
        2.2 实验方法
        2.2.1 甜橙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甜橙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2.2.3 甜橙PDS基因序列扩增
        2.2.4 AtU6-26-sgRNA-SK载体改造
        2.2.5 PTG/Cas9系统表达载体的组装
        2.2.6 柑橘转基因及转基因阳性苗鉴定
        2.2.7 脱靶预测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AtU6-26-sgRNA-SK载体改造
        3.2 PTG/Cas9在甜橙中的高效基因编辑
        3.3 甜橙CsPDS编辑苗位点特异性突变检测
        3.4 脱靶位点分析
        3.5 甜橙遗传转化体系优化与阳性苗嫁接技术
        3.6 热激处理提高了CsPDS突变效率
    4 讨论
        4.1 YAO::SpCas9系统诱导的突变效率受温度影响
        4.2 暗柳橙高效遗传转化体系
        4.3 茎尖离体嫁接极大的提高了阳性苗成活率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附录B 本研究用到的相关基因编码区序列
附录C 附图
附录D 发表论文列表
致谢

(3)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真菌病害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1.1.1 苹果炭疽叶枯病
        1.1.2 苹果腐烂病
    1.2 植物抗病机制
        1.2.1 植物免疫系统
        1.2.2 植物防卫信号途径
        1.2.3 酚类物质
        1.2.4 活性氧
        1.2.5 抗病相关蛋白
    1.3 HD-Zip转录因子研究概况
        1.3.1 HD-Zip转录因子的分类
        1.3.2 HD-Zip基因家族的鉴定
        1.3.3 HD-Zip转录因子响应逆境胁迫的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苹果MdHB7 在响应炭疽叶枯病菌侵染中的功能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苹果炭疽病菌的培养、侵染、抗性评价和样品采集
        2.1.3 MdHB7 基因表达分析
        2.1.4 外源ABA处理
        2.1.5 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2.1.6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2.1.7 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8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2.1.9 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2.1.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苹果MdHB7 响应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分析
        2.2.2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对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抗性分析
        2.2.3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水杨酸关系分析
        2.2.4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脱落酸关系分析
        2.2.5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关系分析
        2.2.6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H_2O_2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关系分析
        2.2.7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病程相关酶活性关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苹果MdHB7 在响应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苹果腐烂菌的培养、侵染及评价试验
        3.1.3 RNA提取和RT-q PCR
        3.1.4 外源处理苹果‘GL3’试验
        3.1.5 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3.1.6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3.1.7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3.1.8 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苹果MdHB7 响应腐烂病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分析
        3.2.2 苹果MdHB7 响应腐烂病菌侵染的表型鉴定
        3.2.3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水杨酸的关系分析
        3.2.4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酚类物质关系分析
        3.2.5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H_2O_2含量的关系分析
        3.2.6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的关系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山桐子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山桐子的研究进展
        1.2.1 山桐子概述
        1.2.2 国内外山桐子研究现状
    1.3 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
        1.3.1 植物油脂的合成步骤
        1.3.2 植物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
        1.4.1 基因测序技术
        1.4.2 基因克隆技术
        1.4.3 植物基因的功能验证
    1.5 植物的遗传转化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桐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动态变化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3 山桐子果实油脂的提取
        2.1.4 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分的测量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
        2.2.2 山桐子果实的脂肪酸组分
    2.3 讨论
        2.3.1 山桐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的动态变化
        2.3.2 山桐子果实发育过程中酸组分的动态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山桐子果实转录组分析及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山桐子果实RNA的提取及检测
        3.1.4 cDNA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3.1.5 转录组数据的过滤及从头组装
        3.1.6 Unigene的功能注释
        3.1.7 Unigene的差异表达检测
        3.1.8 差异表达Unigene的Pathway功能分析
        3.1.9 q-PCR分析验证转录组测序准确性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NA质量检测
        3.2.2 转录组数据分析及组装
        3.2.3 山桐子Unigene的功能注释
        3.2.4 山桐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5 山桐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
        3.2.6 参与山桐子油脂合成基因的鉴定
        3.2.7 转录组测序的q-PCR验证
    3.3 讨论
        3.3.1 山桐子油脂的生物合成模型
        3.3.2 参与山桐子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基因
        3.3.3 参与山桐子TAG合成的关键基因
    3.4 小结
第四章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3 引物设计
        4.1.4 山桐子果实RNA的提取及检测
        4.1.5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核心序列的克隆
        4.1.6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
        4.1.7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1.8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
        4.2.2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3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3 讨论
        4.3.1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基本信息
        4.3.2 山桐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4.4 小结
第五章 山桐子亚油酸合成关键基因Ip FAD2 和Ip DGAT2 的功能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3 引物设计
        5.1.4 山桐子Ip FAD2 和Ip DGAT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5.1.5 山桐子Ip FAD2 和Ip DGAT2 基因的原核表达
        5.1.6 山桐子Ip FAD2 和Ip DGAT2 基因的真核表达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山桐子Ip FAD2 和Ip DGAT2 基因的的原核表达
        5.2.2 山桐子Ip FAD2 基因的的真核表达
        5.2.3 山桐子Ip DGAT2基因的的真核表达
    5.3 讨论
        5.3.1 山桐子Ip FAD2 基因的功能验证
        5.3.2 山桐子Ip DGAT2基因的功能验证
    5.4 小结
第六章 山桐子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6.1.3 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6.1.4 愈伤组织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叶片的消毒与灭菌
        6.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6.2.3 愈伤组织的继代
        6.2.4 不定芽的诱导
        6.2.5 不定芽的复壮
        6.2.6 抗生素敏感性
    6.3 讨论
        6.3.1 山桐子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
        6.3.2 山桐子叶片愈伤组织的抗生素敏感性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外施褪黑素促进苹果脱毒的技术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生产概况与病毒病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1.2 苹果脱毒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茎尖培养
        1.2.2 热疗法
        1.2.3 化学疗法
        1.2.4 茎尖嫁接
        1.2.5 茎尖超低温疗法
    1.3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3.1 褪黑素的概况
        1.3.2 褪黑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
        1.3.3 褪黑素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1.3.4 褪黑素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抗性的研究
        1.3.5 褪黑素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抗性的机理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褪黑素增进植物抗病毒的机理研究
    2.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2.1.3 主要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TMV病毒粒子的提纯
        2.2.2 外施褪黑素对烟草TMV局部侵染抗性的影响
        2.2.3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TMV系统侵染抗性的影响
        2.2.4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SA含量的影响
        2.2.5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
        2.2.6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NO含量的影响
        2.2.7 外施NO供体对番茄TMV抗性的影响
        2.2.8 内源SA对番茄TMV抗性的影响
        2.2.9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外施褪黑素对烟草TMV局部侵染抗性的影响
        2.3.2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TMV系统侵染抗性的影响
        2.3.3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中SA含量的影响
        2.3.4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中H_2O_2含量的影响
        2.3.5 外施褪黑素对番茄叶片NO含量的影响
        2.3.6 NO对番茄TMV抗性影响
        2.3.7 内源SA对番茄TMV抗性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外施褪黑素结合茎尖培养脱除ASGV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带毒试管苗的建立与保持
        3.2.2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2.3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IAA含量的影响
        3.2.4 外施褪黑素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3.2.5 再生苗的温室移栽
        3.2.6 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
        3.2.7 病毒的指示植物法与DAS-ELISA检测
        3.2.8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SA与NO含量的影响
        3.2.9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病毒含量的影响
        3.2.10 外施褪黑素对病毒在茎尖分布的影响
        3.2.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3.2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IAA含量的影响
        3.3.3 外施褪黑素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3.3.4 病毒RT-PCR检测结果
        3.3.5 病毒的指示植物法与DAS-ELISA检测结果
        3.3.6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病毒含量的影响
        3.3.7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内源SA和NO含量的影响
        3.3.8 外施褪黑素对病毒在茎尖分布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外施褪黑素结合叶片不定芽茎尖培养脱除苹果病毒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药品和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带毒试管苗的建立与保持
        4.2.2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4.2.3 外施褪黑素结合不定芽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
        4.2.4 病毒的RT-PCR检测
        4.2.5 外施褪黑素影响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组织学观察和病毒定位
        4.2.6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外施褪黑素对带毒试管苗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4.3.2 外施褪黑素结合叶片再生不定芽茎尖培养的脱毒效应
        4.3.3 外施褪黑素对叶片再生不定芽影响的组织学观察和病毒定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褪黑素介导植物增强对病毒抗性的关键因子在促进病毒脱除中的应用研究
    5.1 试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5.1.3 主要试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带毒试管苗的建立和保持
        5.2.2 外施SNP与SA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5.2.3 外施SNP与SA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5.2.4 病毒的RT-PCR检测
        5.2.5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3 试验结果
        5.3.1 外施SNP与SA对带毒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5.3.2 外施SNP与SA对茎尖培养脱毒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猕猴桃的概述
    1.2 猕猴桃传统育苗方法
        1.2.1 实生苗繁育法
        1.2.2 嫁接繁殖法
        1.2.3 扦插繁殖法
    1.3 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3.1 叶片、叶柄和茎段的离体培养
        1.3.2 花药离体培养
        1.3.3 胚乳培养
        1.3.4 原生质体培养
        1.3.5 离体胚培养
        1.3.6 现阶段猕猴桃组织培养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徐香猕猴桃茎段诱导腋芽和增殖培养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植物激素及其它附加物
        2.1.4 培养条件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置
        2.2.2 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2.2.3 腋芽的诱导
        2.2.4 芽增殖培养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筛选
        2.3.2 不同激素对腋芽萌发的影响
        2.3.3 不同激素对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徐香猕猴桃叶片、叶柄诱导不定芽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准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激素对叶片诱导芽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对叶柄诱导芽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赤霉素对徐香猕猴桃壮苗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准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A_3对徐香猕猴桃芽高的影响
        4.2.2 GA_3对徐香猕猴桃芽苗茎粗及增殖效果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植物激素对徐香猕猴桃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准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
        5.2.2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根长的影响
        5.2.3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生根条数的影响
        5.2.4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根部愈伤组织的影响
        5.2.5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生根形成的综合评价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徐香猕猴桃组培苗移栽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准备
        6.1.3 试验方法
        6.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开盖时间对移栽苗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6.2.2 移栽基质对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药枳壳“道地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中药枳壳“道地性”研究进展
    1 本草考证
    2 品种来源
    3 道地产地考证
    4 药效考证
    5 枳壳在特征化学成分方面研究
    6 枳壳在药理方面研究
    7 枳壳“道地性”研究
    8 小结与展望
第一章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 GIS的枳壳生长适宜性区划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枳壳中调节胃肠运动活性单体化合物筛选
    第一节 枳壳黄酮类、香豆素类成分中调节胃肠运动活性研究
        1 枳壳黄酮类、香豆素类对小鼠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2 枳壳活性成分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第二节 枳壳多糖提取、结构解析及促进胃肠运动活性研究
        1 枳壳多糖提取、理化性质及结构解析
        2 枳壳多糖对胃肠动力药理研究
    小结
第三章 不同产地枳壳药材活性成分差异研究
    第一节 不同产地枳壳黄酮类、香豆素类活性成分分析及差异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产地枳壳糖类成分分析及差异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枳壳活性成分最优配伍配比拟合研究
    第一节 不同产地枳壳活性成分多元统计分析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拟合组合物促进小鼠胃肠动力实验研究
        1 拟合组合物对小鼠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2 拟合组合物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脾虚模型对枳壳活性成分最优配比配伍验证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枳壳活性成分最优配伍配比拟合验证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小结
总结
中药枳壳“道地性”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个人简介

(8)农杆菌介导的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核桃离体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1.2.1 以核桃胚为外植体的繁育体系研究进展
        1.2.2 以核桃叶为外植体的繁育体系研究进展
        1.2.3 以核桃茎为外植体的繁育体系研究进展
        1.2.4 核桃组培体系建立中的常见问题
    1.3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4 农杆菌介导的核桃遗传转化概述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桃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试剂、药品及溶液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茎段外植体消毒时间的筛选
        2.2.2 启动培养基的筛选
        2.2.3 分化培养条件的筛选
        2.2.4 生根培养试验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茎段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的确定
        2.3.2 茎段启动培养基的确定
        2.3.3 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2.3.4 生根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2.4 本章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种与载体
        3.1.3 主要试剂、药品及溶液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发根农杆菌活化及工程菌制备
        3.2.2 发根农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3.2.3 影响遗传转化的单因素试验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根农杆菌生长曲线
        3.3.2 不同因素对毛状根诱导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验证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种与载体
        4.1.3 试剂、耗材及溶液制备
    4.2 试验方法
        4.2.1 JrWRKY7 启动子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4.2.2 JrWRKY7 启动子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4.2.3 JrWRKY7 启动子转化株系的GUS染色
        4.2.4 JrWRKY7 启动子转化株系的GUS活性测定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JrWRKY7 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
        4.3.2 JrWRKY7 启动子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4.3.3 JrWRKY7 启动子转化株系GUS表达活性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应用
    5.1 试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菌种与载体
        5.1.3 试剂、药品及溶液配制
    5.2 试验方法
        5.2.1 JrGRAS5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5.2.2 JrGRAS5 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5.2.3 JrGRAS5 基因表达载体遗传转化
        5.2.4 转化株系中JrGRAS5 基因PCR检测
        5.2.5 转化株系中JrGRAS5 基因qRT-PCR检测
        5.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JrGRAS5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3.2 JrGRAS5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5.3.3 JrGRAS5 的核桃遗传转化株系的确定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中国樱桃的分类、分布及概况
        1.1.2 欧洲甜樱桃的分类、分布及概况
    1.2 我国甜樱桃生产现状
        1.2.1 种植分布
        1.2.2 主栽区域及发展优势
        1.2.3 采后处理
        1.2.4 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
    1.3 甜樱桃主要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1.3.1 夏季修剪技术
        1.3.2 砧木的选择与利用
    1.4 影响南方温暖地区甜樱桃开花坐果的因素
        1.4.1 甜樱桃自身因素
        1.4.2 温度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樱桃属植物种苗繁殖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种子萌芽特性观察
        2.1.2 嫁接亲和性比较
        2.1.3 供试材料叶芽的需冷量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不同处理对供试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2 嫁接亲和性比较
        2.2.3 供试材料叶芽需冷量测定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工授粉技术和果实发育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花粉贮藏与萌芽率测定
        3.1.2 人工授粉试验
        3.1.3 果实品质测定
    3.2 结果分析
        3.2.1 花粉保存与萌芽率测定
        3.2.2 人工授粉试验
        3.2.3 果实品质测定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盘稻草覆盖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观察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覆盖过程中单株树盘稻草重量和分解速率的变化
        4.2.2 覆盖过程中单株树盘稻草矿质元素含量和日释放量的变化
        4.2.3 树盘稻草覆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
        4.3.1 单株树盘覆草分解特征
        4.3.2 树盘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花芽调控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追肥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1.2 夏季修剪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2 结果分析
        5.2.1 施肥方式对‘黄蜜’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冲施肥配方对‘黄蜜’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5.2.3 施肥方式和不同冲施肥配方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2.4 夏季修剪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10)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胡桃科坚果树种研究概述
        1.1.1 坚果树种组织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1.1.2 坚果树种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1.2 赤霉素GAs研究概述
        1.2.1 赤霉素的研究进展
        1.2.1.1 赤霉素合成代谢通路概括
        1.2.1.2 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1.2.1.3 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研究概括
        1.2.2 赤霉素合成代谢通路关键酶调控株高的研究进展
        1.2.3 赤霉素关键酶调控抗旱性研究进展
        1.2.3.1 赤霉素合成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参与抗旱胁迫响应
        1.2.3.2 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参与抗旱胁迫响应
    1.3 植物嫁接砧穗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本实验研究技术路
2 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的载体构建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JrGA3ox、JrGA2ox的基因克隆
        2.2.1.1 核桃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成cDNA
        2.2.1.2 PCR扩增
        2.2.1.3 目的片段胶回收
        2.2.2 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JrGA3ox的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2.2.1 基因片段与载体质粒PC-1300-GFP连接
        2.2.2.2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2.2.2.3 菌检、测序、质粒提取
        2.2.2.4 转化农杆菌
        2.2.3 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JrGA3ox、JrGA2ox干扰载体的构建
        2.2.3.1 保守片段与T载体连接
        2.2.3.2 保守片段与载体质粒PTCK303 连接与酶切验证
        2.2.3.3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2.2.3.4 菌检与测序
        2.2.3.5 转化农杆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JrGA3ox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3.2 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JrGA3ox,JrGA2ox干扰载体的构建
        2.3.3 测序结果与序列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3 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农杆菌介导的核桃体细胞胚遗传转化
        3.2.1.1 农杆菌的扩大培养
        3.2.1.2 农杆菌的浓度测定及计算
        3.2.1.3 农杆菌介导的核桃体胚转化
        3.2.2 核桃转化体胚阳性鉴定及阳性率统计
        3.2.2.1 转化体胚的荧光检测
        3.2.2.2 转化体胚的GUS组织染色检测
        3.2.3 核桃转化体胚的PCR凝胶电泳鉴定
        3.2.3.1 体胚的DNA提取
        3.2.3.2 PCR凝胶电泳验证
        3.2.3.3 干扰载体转化体胚的PCR凝胶电泳鉴定
        3.2.4 核桃再生植株的组织培养及阳性鉴定
        3.2.4.1 核桃阳性体胚的脱水萌发及植株再生培养
        3.2.4.2 核桃阳性再生植株的PCR凝胶电泳鉴定
        3.2.5 核桃阳性再生植株相对表达量分析
        3.2.5.1 核桃阳性再生植株相对表达量的分析
        3.2.6 核桃阳性再生植株蛋白表达量分析
        3.2.6.1 核桃组织蛋白的提取
        3.2.6.2 western-blot检测样品蛋白表达量
        3.2.6.3 western-blot结果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核桃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结果分析
        3.3.2 核桃转化体胚阳性鉴定及阳性率统计
        3.3.2.1 核桃JrGA20ox体胚鉴定及阳性率统计
        3.3.2.2 核桃JrGA3ox体胚的鉴定及阳性率统计
        3.3.2.3 核桃JrGA2ox体胚的鉴定及阳性率统计
        3.3.3 核桃阳性体胚PCR凝胶电泳鉴定
        3.3.4 核桃再生植株组织培养及阳性鉴定
        3.3.4.1 核桃体胚转化为再生植株
        3.3.4.2 核桃再生植株的PCR凝胶电泳鉴定
        3.3.5 核桃阳性再生植株相对表达量分析
        3.3.6 核桃JrGA20ox阳性再生植株蛋白表达量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4 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的功能分析
    4.1 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植株的表型观察,株高、节间长度分析
        4.2.2 干旱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表型分析
        4.2.2.1 干旱胁迫条件下离体叶片表型分析
        4.2.2.2 干旱胁迫条件下试管组培苗表型分析
        4.2.3 干旱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气孔分析
        4.2.4 干旱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组织染色分析
        4.2.4.1 NBT(氯化硝基氮蓝四唑)化学染色分析
        4.2.4.2 DAB(3,3-二氨基联苯胺)化学染色分析
        4.2.4.3 Evans blue(伊文思蓝)化学染色分析
        4.2.5 干旱物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ROS含量测定
        4.2.5.1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4.2.5.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测定
        4.2.6 干旱物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生理指标测定
        4.2.6.1 自然失水率测定
        4.2.6.2 相对电导率测定
        4.2.6.3 MDA含量测定
        4.2.6.4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测定
        4.2.6.5 过氧化酶活性(POD)测定
        4.2.6.6 过氧化氢酶活性(CAT)的测定
        4.2.6.7 脯氨酸含量测定
        4.2.6.8 叶绿素含量测定
        4.2.7 干旱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总m6A含量测定
        4.2.8 干旱胁迫下核桃JrGA20ox阳性植株相关抗逆基因表达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表达量对株高的影响
        4.3.1.1 核桃JrGA20ox基因表达量对株高与节间长度的影响
        4.3.1.2 核桃JrGA3ox基因表达量对株高与节间长度的影响
        4.3.1.3 核桃JrGA2ox基因表达量对株高与节间长度的影响
        4.3.2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植株响应干旱胁迫的影响
        4.3.2.1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离体叶片响应干旱胁迫的影响
        4.3.2.2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试管苗干旱胁迫的影响
        4.3.3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离体叶片气孔形态和自然失水率的影响
        4.3.4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ROS的含量的影响
        4.3.5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膜脂损害程度的影响
        4.3.6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4.3.6.1 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变化
        4.3.6.2 干旱胁迫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3.7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影m6A含量影响
        4.3.8 核桃JrGA20ox表达量对下游抗逆基因的表达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5 核桃JrGA20ox基因在嫁接砧穗间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5.1 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核桃组培苗微型嫁接与取样
        5.2.2 核桃微型嫁接JrGA20ox基因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的分析
        5.2.2.1 总RNA的提取
        5.2.2.2 反转录成cDNA
        5.2.2.3 定量引物设计
        5.2.2.4 嫁接植株砧木、接穗的蛋白提取,
        5.2.2.5 western blot实验,
        5.2.3 核桃微型嫁干旱胁迫处理及相关抗逆基因表达分析
        5.2.3.1 总RNA的提取
        5.2.3.2 反转录成cDNA
        5.2.3.3 定量引物设计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核桃微型嫁接植株整体及微观表型影响
        5.3.1.1 核桃嫁接整体表型分析
        5.3.1.2 核桃嫁接微观表型分析及嫁接成活率统计
        5.3.2 核桃微型嫁接对JrGA20ox基因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5.3.3 干旱胁迫对核桃JrGA20ox微型嫁接植株的表型影响
        5.3.4 干旱胁迫下核桃JrGA20ox对嫁接植株相关抗逆基因表达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植物离体嫁接的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γ-氨基丁酸对蓝莓玻璃化试管苗的恢复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换换.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柑橘抗溃疡病基因的挖掘与基因编辑体系优化[D]. 汤小美.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D]. 杨露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山桐子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范睿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外施褪黑素促进苹果脱毒的技术与机理研究[D]. 陈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6]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 黄伟伟. 南阳师范学院, 2021(11)
  • [7]中药枳壳“道地性”研究[D]. 高萌.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农杆菌介导的核桃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 高向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9]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主要栽培技术研究[D]. 王克耀. 扬州大学, 2021(09)
  • [10]核桃赤霉素2-ODDs家族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魏广利.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标签:;  ;  ;  ;  ;  

植物体外嫁接方法与研究进展(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