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使用分裂线圈变压器

为什么要使用分裂线圈变压器

一、为什么采用分裂线圈的变压器(论文文献综述)

赵锦波[1](2016)在《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抗偏移及中继接力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为行驶中的电动汽车不间断地补充电能,使得车载电池工作在浅充浅放状态,将显着减少所需配备电池容量,并提高续航里程。此项技术有望与时下蓬勃发展的车联网、智能电网大数据无缝对接,实现灵活智能的无线Wifi充电模式,从而形成分布式充电网络。这将极大地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考虑电动汽车行驶路线的随机性,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要求在较宽的偏移范围内均能实现稳定的无线功率传输。为了达到此应用目的,本文以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分段式功率线圈、抗偏移补偿网络、功率调控方法、中继接力策略四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磁耦合无线输电技术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动态无线充电的物理基础即是此类无线输电技术。基于多种物理模型,对存在争议的两种磁耦合无线输电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对比研究,解释了其实现高效率功率传输的物理机理。两种无线输电方式均可用相同理论解释,磁谐振式可看作是串-串型磁感应式的一种特例。在互感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复变比变压器模型,解释了磁谐振与频率分裂现象,对磁耦合无线输电的工作机理及频率特性获得了直观认识。其次,从实际的电动汽车尺寸、功率等级、行车道路标准出发,分析了电动汽车对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需求,对收发线圈尺寸、传输和偏移距离、传输功率等级提出了可行性指标要求。为了保证收发功率线圈沿行进方向上耦合尽可能平稳,同时增加侧向偏移距离,提出了一种不对称正交矩形结构的分段式功率线圈的设计。通过对5:1缩比尺寸的功率线圈的实验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线圈结构满足动态无线充电要求。当发射线圈侧向偏移40%时,仍然保持互感耦合系数在0.1-0.15范围内变化。然后,从平缓传输功率波动的角度,提出了原边抗偏移补偿网络的一般性设计方法。在对现有多种补偿网络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描述补偿网络功率传输特性的统一框架模型。考虑宽偏移范围、功率平滑、高传输效率、软开关等多个约束条件,建立了完整的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流程。得到了具有良好抗偏移特性的T型三元件补偿网络。所设计补偿网络增强了系统的被动抗偏移能力,降低了原边控制系统的调控负担,同时还具有空载限流保护功能,原边逆变桥始终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并对其抗偏移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在耦合系数k变化两倍的范围内,传输功率基本保持稳定,整体传输效率达到90%以上。随后,为了能主动抵抗动态情况下磁耦合波动对传输功率的影响,在原边采用所述的T型补偿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副边调控的恒功率控制方法。分析了带电压源型负载的动态无线输电系统的功率传输特性。传输功率随传输电压增益的变化曲线具有极值点和恒功率特性。基于此,提出扰动副边不控整流电压,跟踪功率极值点,实现恒功率传输的控制方案。所述功率控制方法省去了原副边实时通信的要求,副边独立调控,并且保证在有效的偏移范围内以额定功率传输,而在有效偏移范围之外,则副边自动停止接收电能,适用于宽偏移范围的动态无线输电应用场合。最后在动态无线充电小功率演示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侧向偏移40%的情况下,传输功率保持恒定,实现了在整个车道内的恒功率充电。最后,针对原边线圈链需要分段激励和局域供电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副边主动激励探测的具有分散控制逻辑的中继接力方法。阐述了中继接力的基本原理和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架构。利用互感耦合模型,对副边主动激励的探测电路进行了理论建模,并给出了探测电路参数选取方法。同时合理设计原副边协同调控流程,避免了原副边同时激励冲突。最后搭建了5:1缩比尺寸的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演示平台,完成了由8个原边线圈链组成的环形充电跑道的有效中继接力。在发射线圈上方,小车平稳接收电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为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原边线圈链的投切供电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朱大朋[2](2020)在《光伏发电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影响机理及抑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兆瓦级光伏电站一般由若干光伏发电单元组成,分析光伏发电单元的运行特性是研究大型光伏电站工作特性的基础。光伏发电单元通常是由两台500k W并网逆变器和一台1MVA双分裂升压变构成,而由于价格问题,工程中一般升压变选择辐向式双分裂变压器,而辐向式升压变与轴向式升压变在低压绕组分布电容参数方面有较大区别,辐向式升压变两低压绕组间存在较大耦合分布电容,工程中常发生双逆变器共同运行困难问题和光伏发电单元系统高频环流问题,因此对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对光伏发电单元影响机理和抑制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围绕光伏发电单元等效建模、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对逆变器直流电压影响和光伏发电单元系统高频环流产生机理和抑制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光伏发电单元系统,分别对三相并网逆变器、双分裂变压器和光伏阵列对大地分布电容进行了等效建模,为后续讨论三相辐向式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对光伏发电单元影响机理奠定理论基础。(2)基于双分裂变压器低压绕组间分布电容的光伏发电单元等效模型,分析了辐向双分裂变压器低压线圈间分布电容对双逆变器共同运行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并联在变压器两低压侧的两台逆变器之间存在漏电流回路;光伏发电单元中延后并网的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导致双逆变器共同运行困难;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3)基于光伏发电单元共模模型,分析了光伏发电单元系统高频环流的产生机理,针对SPWM和SVPWM两种常用的调制策略,详细分析了一个载波周期内两种调制策略的高频环流特性,进而分析了双分裂变压器低压线圈间分布电容大小对高频环流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4)针对光伏发电单元系统高频环流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逆变器输出滤波器的抑制高频环流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抑制方案的有效性。

安普风[3](2015)在《应急电源中三相不平衡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国家标准规定规模以上的船舶必须配备应急供电电源(EPS),当船舶主供电电网故障时,EPS能够给一些重要设备供电。EPS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度较大条件下,存在输出不对称、电压畸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三相输出不对称机理、拓扑结构、控制方式、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对EPS的三相负载不平衡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提高EPS对负载不平衡抑制能力,采用了以分裂电容式三相逆变器拓扑作为应急电源逆变主拓扑。在分裂电容电压均衡即中性点电压稳定的情况下,分裂电容式三相逆变器可解耦成三个单相逆变器,理论上可单相运行,有很强的带三相不平衡能力。为提高分裂电容式三相逆变器的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提出了一种DC/DC变换型的串联电容均压网络。以分裂电容式三相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相负载平衡和不平衡的条件下的工作机理,揭示了串联电容电压不均衡的原因。把DC/DC变换网络引入逆变器中,获得了一种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逆变拓扑,并详细分析了其工作模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拓扑结构有效提高了三相负载不平衡抑制能力,但存在增大直流母线电容的纹波电流,辅助变压器电流等级过大、磁芯容易饱和等缺点。为解决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逆变拓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分裂电容自均压式逆变器拓扑。通过在不同模式下的详细的工作模态分析,设计了电路的控制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电路拓扑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负载不平衡抑制能力,大大减小直流母线电容和辅助变压器原副边的纹波电流,有效避免变压器磁芯饱和。通过对其稳态特性分析,表明了该分裂电容自均压式逆变器拓扑对分裂电容值、变压器内阻和漏感等参数不敏感,易于工程实现。为验证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逆变器对三相负载不平衡抑制的有效性,建立了EPS三相逆变系统硬件测试平台。从三相逆变主电路、控制检测电路和分裂电容自均压模块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硬件实验结果表明,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逆变器对三相负载不平衡有可靠稳定的抑制效果。

王栋[4](1988)在《发电厂厂用分裂变压器种类、参数计算及其优越性》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理论阐述、参数计算和效益分析角度提出了我国发电与配电系统中应该广泛采用先进的“二机一变”的输电方式,并从定义、种类、计算、运行及国内外情况等方面对分裂变压器作了评述。

王世荣[5](2001)在《分裂变压器的特点及运行》文中指出分裂变压器正广泛运行于大型火电厂的厂用变压器和水电厂的升压变压器中。对分裂变压器特点和运行特性作了介绍

赵勇进,谢庆峰,张良县[6](2016)在《500kV辐向分裂变压器关键绝缘结构优化分析》文中提出分裂变压器能够有效地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所以发电厂启备变大多采用低压分裂式变压器。为了保证500 kV辐向分裂变压器绝缘结构的可靠性设计,笔者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端部绝缘、高压出线装置的电场分布进行计算分析,并对关键部位结构进行优化,将高压线圈上端的静电环改为复合静电环结构,改进了高压出线弹簧压紧装置上边缘棱角屏蔽结构,使得辐向分裂变压器主绝缘结构满足绝缘裕度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其运行可靠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对500 kV以上电压等级分裂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陈文仙,陈乾宏,张惠娟[7](2015)在《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距离特性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主要研究了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距离传输特性以及提高传输距离的途径。利用互感模型解释了电磁共振式WPT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理论求解得到了系统关于距离的传输特性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提高系统传输距离的途径。研究表明,电磁共振式WPT系统存在电压增益与输出功率特性的最优距离点,同时系统高频化是提高传输距离与传输效率的有效途径。最后,搭建了一个电磁共振式WPT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陈文仙,陈乾宏[8](2016)在《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接触式充电相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PT)具有方便灵活、环境适应性强、安全可靠等优点,吸引了大批研发人员的研究兴趣。其中,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因其具有较远传输距离以及高效率的能量传输特性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中主要介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回顾共振式WPT技术的发展历史,对共振式WPT技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热点技术问题以及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现状等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包括非接触变压器在内的谐振网络是制约整个共振式WPT系统的关键。

侯仰风[9](2018)在《双分裂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中使用分裂变压器能够有效限制系统发生短路时的电流,进而可以减小短路对系统所造成的危害,并且相应系统中可以选用较轻型设备,其一机多用的特殊功能更可以有效减小基建等投资,大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及整体经济性。但分裂变压器在系统中的应用目前并不普遍,运行经验方面也不够完善,且其特殊的绕组结构造成其生产制造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现今能生产分裂变压器的厂家并不多。基于此,展开对分裂变压器更深入的研究与设计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分裂变压器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包括其运行方式、优缺点、等效电路等,并对比了其与传统变压器的经济性;其次,对分裂变压器的重要参数短路阻抗做出具体研究分析,创新性的提出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其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短路阻抗值,并推导出各种方法的具体求解公式,为之后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参考;再次,根据轴向双分裂变压器的结构特征及课题要求,对其各方面结构型式包括铁心、绕组、散热结构等做出了具体设计与优化;最后,对容量为10O0kVA的轴向双分裂变压器做出了完整的电磁设计计算,并对所设计的变压器各项性能参数做出了校验。本文所研究设计双分裂变压器来源于公司实际课题,经过对其结构特点及等效电路的研究分析,证明了分裂变压器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短路电流,相应系统中可以使用轻型设备进而节省一次投资;通过对比分析分裂变压器与传统变压器各性能参数及各原材料使用量,说明了其较传统变压器在各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通过对其型式及主要结构做出具体设计与优化,有效的降低了分裂变压器制造成本并提高了其各方面性能;提出使用箔绕代替传统线绕来作为其分裂绕组,解决了分裂绕组因短路电动力较大不容易控制的问题,最终经过完整的电磁计算设计出了符合公司课题要求的轴向双分裂变压器,并通过了各项技术参数校验,为之后的生产制造铺平了道路。

朱英浩[10](1976)在《分裂变压器》文中认为本文叙述了分裂变压器的用途,介绍了分裂变压器的特点,划分了分裂变压器的种类,特别着重地分析了分裂阻抗的计算方法,并说明了在普通变压器供电时采用分裂电抗器与分裂变压器的作用是类似的。

二、为什么采用分裂线圈的变压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什么采用分裂线圈的变压器(论文提纲范文)

(1)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抗偏移及中继接力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概述
    1.3 磁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磁耦合无线输电系统模型及其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磁感应式WPT系统
    2.3 磁谐振式WPT系统
    2.4 两种磁耦合式WPT系统的比较
    2.5 复变比变压器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适用于动态无线充电的功率线圈研究
    3.1 引言
    3.2 EV动态充电的基本需求分析
    3.3 中继接力功率线圈设计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具有抗偏移能力的原边补偿网络设计与优化
    4.1 引言
    4.2 解决偏移距离下传输功率波动的基本思路
    4.3 描述补偿网络传输特性的统一框架模型
    4.4 补偿网络参数优化
    4.5 设计举例与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副边调控的恒功率控制方法
    5.1 引言
    5.2 带电压源型负载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理论分析
    5.3 基于扰动观察的恒功率控制方法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适用于动态无线充电的中继接力策略研究
    6.1 引言
    6.2 实现中继接力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架构
    6.3 中继接力系统电路参数
    6.4 中继接力控制流程
    6.5 实验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目录
附录3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2)光伏发电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影响机理及抑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型光伏并网系统介绍
        1.2.2 光伏发电单元建模的研究现状
        1.2.3 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对逆变器直流电压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双分裂变压器光伏发电单元高频环流产生机理的研究现状
        1.2.5 双分裂变压器光伏发电单元高频环流抑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伏发电单元等效模型
    2.1 光伏发电单元电气结构
    2.2 三相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
        2.2.1 三相LCL并网逆变器主电路结构
        2.2.2 abc静止坐标系下的三相逆变器数学模型
        2.2.3 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三相逆变器数学模型
    2.3 三相双分裂变压器等效模型
        2.3.1 三相双分裂变压器结构
        2.3.2 三相双分裂变压器参数
        2.3.3 三相双分裂变压器等值电路
        2.3.4 三相辐向式双分裂变压器等效模型
    2.4 光伏阵列等效模型
        2.4.1 光伏阵列结构
        2.4.2 光伏分布电容模型
    2.5 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伏发电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对逆变器直流电压的影响
    3.1 三相并网逆变器电压回路
    3.2 光伏发电单元漏电流回路分析
    3.3 逆变器2母线电容充电机理分析
        3.3.1 区间α_1≤ωt≤β_1逆变器2母线电容充电原理分析
        3.3.2 区间α_3≤ωt≤β_3逆变器2母线电容充电原理分析
        3.3.3 区间α_2≤ωt≤β_2和α_4≤ωt≤β_4逆变器2 母线电容充电原理分析
        3.3.4 逆变器2母线电容电压变化量分析
    3.4 逆变器2母线电压升高抑制策略
        3.4.1 阻性负载消耗功率抑制方法
        3.4.2 逆变器输入侧采用无防反二极管的汇流箱
    3.5 仿真和实验验证
        3.5.1 直流母线电压仿真结果
        3.5.2 直流母线电压升高抑制策略仿真结果
        3.5.3 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分裂变压器光伏发电单元高频环流产生机理及抑制策略
    4.1 高频环流产生机理
    4.2 传统SPWM调制策略高频环流特性分析
        4.2.1 单台逆变器的共模电压
        4.2.2 两台逆变器调制波不一致引起的高频环流
        4.2.3 两台逆变器载波不一致引起的高频环流
        4.2.4 双分裂变压器低压绕组间分布电容对系统高频环流影响
    4.3 SVPWM调制策略高频环流特性分析
        4.3.1 两台逆变器目标电压矢量不一致导致的高频环流
        4.3.2 两台逆变器载波不同步引起的高频环流
    4.4 基于改进逆变器输出滤波器抑制高频环流方法
        4.4.1 改进输出滤波器抑制高频环流方案
        4.4.2 改进型滤波器对逆变器直流电压影响
    4.5 仿真验证
        4.5.1 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不同时高频环流仿真结果
        4.5.2 目标电压矢量相同载波不一致时高频环流仿真结果
        4.5.3 改进型滤波器系统高频环流频谱图
        4.5.4 旁路电容不同时高频环流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应急电源中三相不平衡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EPS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三相不平衡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三相不平衡抑制拓扑的研究现状
        1.3.2 三相不平衡度的标准要求
    1.4 直流母线侧电容均压电路拓扑的发展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分裂电容式逆变器三相不平衡抑制研究
    2.1 分裂电容式三相逆变器的工作模态分析
    2.2 分裂电容电压不均衡的分析
        2.2.1 分裂电容中点电压波动方向分析
        2.2.2 分裂电容中点电压波动数值分析
    2.3 中性点漂移抑制拓扑设计
        2.3.1 现有中性点漂移抑制拓扑
        2.3.2 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逆变拓扑工作模态分析
    2.4 带电容电压均衡网络的逆变器仿真分析
        2.4.1 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仿真分析对比
        2.4.2 分裂电容的电压电流仿真分析对比
        2.4.3 分裂电容自均压式逆变拓扑的变压器电流仿真分析
        2.4.4 分裂电容自均压式逆变拓扑的变压器磁化电流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电容自均压式三相逆变拓扑的研究
    3.1 新型三相不平衡抑制拓扑结构
    3.2 新型三相不平衡抑制拓扑工作原理模态分析
        3.2.1 模式Ⅰ时电路工作原理模态分析
        3.2.2 模式Ⅱ时电路工作原理模态分析
    3.3 新型电路拓扑的控制设计
        3.3.1 控制电路的整体设计
        3.3.2 控制信号的数字逻辑运算
        3.3.3 控制信号的数字电路设计
    3.4 新型电路拓扑的仿真分析
        3.4.1 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的仿真结果分析
        3.4.2 分裂电容的电压电流仿真结果分析
        3.4.3 变压器电流仿真结果分析
        3.4.4 变压器原磁化电流仿真结果分析
    3.5 新型电路拓扑的稳态特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应急电源硬件设计
    4.1 系统的整体硬件构架
    4.2 三相逆变主电路的参数设计
        4.2.1 逆变输出电感电容的参数设计
        4.2.2 逆变功率开关管的参数设计
    4.3 系统控制、检测电路的设计
        4.3.1 IGBT的驱动设计
        4.3.2 电压电流采样监测设计
        4.3.3 系统过流保护设计
        4.3.4 辅助电源的设计
    4.4 电容均压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
        4.4.1 电容自均压网络主电路器件选型
        4.4.2 中性点波动检测电路设计
        4.4.3 电容自均压网络控制、驱动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裂电容自均压式三相应急电源的实验研究
    5.1 电容均压模块调试结果
        5.1.1 电容自均压网络调试条件
        5.1.2 控制部分调试结果
        5.1.3 变压器工作状态调试结果
    5.2 系统控制检测部分调试结果
        5.2.1 IGBT驱动电路调试结果
        5.2.2 信号采样电路
    5.3 逆变主电路调试结果
        5.3.1 三相负载平衡时的逆变结果
        5.3.2 三相负载不平衡时的逆变结果
        5.3.3 加入电容自均压网络的逆变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分裂变压器的特点及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相分裂绕组变压器的特点
2 分裂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和主要参数
3 厂用变压器采用分裂变压器后的运行特性
    1) 降低厂用母线上的短路电流, 减少对电气设备的短路冲击。
    2) 减少厂用母线电压的波动
    3) 有利于厂用电动机成组自起动。

(6)500kV辐向分裂变压器关键绝缘结构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500 k V辐向分裂变压器的整体绝缘布置
2 高压线圈端部绝缘结构优化分析
3 高压出线结构研究
    3.1 高压出线与线圈端部结构的配合
    3.2 高压出线与套管尾部结构的配合
    3.3 高压出线与与夹件、压钉的配合
4 结论

(8)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2.1 电磁辐射WPT与磁场耦合WPT
        (1)电磁辐射WPT
        (2)感应式WPT
        (3)共振式WPT
    2.2 无线电能传输标准
        (1)WPC制订无线电能传输传输标准“Qi”,面向5W以下产品
        (2)PMA标准
        (3)A4WP标准
        (4)SAE公开非接触供电标准“J2954”的输出功率比和频带等基本指标
3 共振式WPT技术的研究现状
    3.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耦合模理论
        (2)二端口网络理论
        (3)互感模型理论
    3.2 关键与热门技术的发展研究
        (1)中继线圈延长传输距离
        (2)多个激励线圈/接收线圈构建共振空间
        (3)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系统传输效率
        (4)线圈结构多样性降低传输敏感度
        (5)控制策略和频率追踪技术
    3.3 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现状
4 结论

(9)双分裂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工作
2 变压器原理及分裂变压器的分析介绍
    2.1 变压器基本工作原理
    2.2 分裂变压器研究介绍
    2.3 分裂变压器经济性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双分裂变压器不同运行方式下短路阻抗分析
    3.1 穿越阻抗的分析求解
    3.2 分裂阻抗的分析求解
    3.3 半穿越阻抗的分析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双分裂变压器结构设计
    4.1 结构型式设计
    4.2 铁心结构设计
    4.3 绕组结构设汁
    4.4 散热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双分裂变压器电磁设计计算
    5.1 变压器设计计算流程及相关参数问题
    5.2 双分裂变压器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5.3 电压、电流及铁心参数计算
    5.4 绕组匝数计算及电压比校核
    5.5 导线选取及绕组高度计算
    5.6 主纵绝缘结构及铁心尺寸的确定
    5.7 各参数校验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四、为什么采用分裂线圈的变压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抗偏移及中继接力方法研究[D]. 赵锦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2]光伏发电双分裂变压器分布电容影响机理及抑制策略研究[D]. 朱大朋. 合肥工业大学, 2020
  • [3]应急电源中三相不平衡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安普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4]发电厂厂用分裂变压器种类、参数计算及其优越性[J]. 王栋. 水利电力机械, 1988(06)
  • [5]分裂变压器的特点及运行[J]. 王世荣. 四川电力技术, 2001(06)
  • [6]500kV辐向分裂变压器关键绝缘结构优化分析[J]. 赵勇进,谢庆峰,张良县. 高压电器, 2016(03)
  • [7]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距离特性的分析[J]. 陈文仙,陈乾宏,张惠娟.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8)
  • [8]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J]. 陈文仙,陈乾宏.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6(09)
  • [9]双分裂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D]. 侯仰风.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10]分裂变压器[J]. 朱英浩. 变压器, 1976(04)

标签:;  ;  ;  ;  ;  

为什么要使用分裂线圈变压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