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机新方式 立即关机

关机新方式 立即关机

一、关机新方式ShutDown Now(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怡[1](2021)在《奇观理论视域下明星直播带货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许卓[2](2021)在《美国亚洲基金会在菲律宾冷战活动研究(1951-1967)》文中研究说明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3](2021)在《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不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展示、教育和休闲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它是现代语境下文化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场域。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数字化的生物医学的21世纪,博物馆正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构建和提升博物馆公共性和民主性方面。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创生和提高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就成为了本论文研究讨论的重点。全文主要以艺术的亲和性与数字科技的传播性为视角,以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展览藏品、公众教育和公共空间的多重维度为切入点,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讨。首先,从回顾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开始,以医学知识的传承记载、人体标本的收藏保存和医学教育为主轴,总结医学博物馆在历史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医学发现。接着从回顾艺术与医学的交融演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艺术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贡献,艺术品本身和博物馆治疗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疗愈功效。其次,结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拓展了医学博物馆改革的思维模式,讨论了如何在展品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注入艺术审美概念,探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提升医学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公众教育的可能性。然后,借鉴最前沿的重组教育的理念,分析了在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普及教育中如何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以自主导向的体验式、社会性和分散式学习为特征,创造出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公共场域的新型医学博物馆空间,有效地达成普及健康卫生教育的重要职能。探究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后真相时代,医学博物馆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出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策略。接着结合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公众化的视角,阐述了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从而打破现有文化区隔的可能性,推演了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将极大程度地推动医学博物馆的健康知识民主化的进程。最后,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作为理论原点,首次提出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结合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探究在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再生产模式、路径及其在公众教育方面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对社会福祉和健康文化的贡献。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传统医学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公众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文博[4](2021)在《外媒涉华灾难新闻报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以《泰晤士报》为例》文中指出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突发灾害事件层出不穷,“灾难新闻”毫无疑问又将回归国际新闻舞台的中心。“灾难新闻”对于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地施展着,“墨子泣丝、相帅成风”,许多行为或者思考模式受到了“灾难新闻”的左右,灾难新闻的存在感和重要性达到了又一个比较峰值。从宏观角度来看,研究力图着重关注到突发事件背景下的“灾难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建构和陶染,阐明“灾难新闻”对于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备一定的战略思考价值和决策探讨空间。从微观角度来看,研究过程中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出发,涉及到大众传媒的作用、我国国家形象如何建构、外国报刊对中国所持有的新闻态度等细节性议题。论文应用的研究方法有内容分析法、框架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具体操作步骤为,利用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搜索相关灾难新闻资料,以《泰晤士报》2020-2021一年中的涉华灾难新闻为样本库,进行类目编码,对其大致分布和呈现产生比较明晰的了解。之后对这些分布和呈现状况进行内容分析,确定《泰晤士报》所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影响”,接下来进行框架分析,与其他典型报道进行考察对比,归纳出外国媒体在涉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相同之处,最后提出我国在应对这些局面时应该采取的对策和行动。本研究主要难点在于,对所有外媒的涉华灾难新闻报道进行穷举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采用在国际传媒行业具有重大影响、严肃程度和专业程度受到公认的《泰晤士报》为个案的研究路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国家形象建设工程,既是时代考验又是形势所需。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利于我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便于我们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刘鹏[5](2020)在《“全世界都在说”:新冠疫情中的用户新闻生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媒体的兴起使用户得以绕开机构媒体自主发布"新闻"。本文选取了新冠疫情期间四个用户生成新闻案例,总结了用户新闻的类型及其特点。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私人的人际交流公共化,公共事件则有了用户个人书写版本,用户通过积极自我曝光获得更多可见性,并通过重写新闻的方式再生产了更多文本和意涵。本文以"全世界都在说"对新冠疫情用户新闻生产的总体特点做了概括,这意味着更多普通用户通过数字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共构了开放迭代的新闻流,同时也带来多种话语的碰撞冲突。

范玉琪[6](2020)在《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的消费主义倾向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中,我国已步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价值。而对于媒体来说,如今也已进入了情绪性内容流量远大于资讯性内容流量的自媒体时代,丰富的传媒环境释放了大众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情感需求,因此,以满足这一需求为目的的情感类自媒体获得了丰沃的发展土壤。其中,“新世相”作为情感类公众号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自2015年创办至今,累积粉丝达到600余万,多次引爆社会热点话题,被人称为是“一、二线城市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作为一个成功的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所体现出的消费主义倾向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新世相”的崛起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消费语境?它的消费主义倾向是如何体现在其文本内容上的?产生这一倾向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又会对社会风气和媒体自身造成怎样的影响?对我们又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对此,本文结合了经济学中消费相关理论和新闻传播学理论,采用抽样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推送的文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了探索、分析。首先,在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的消费主义倾向的文本呈现上,笔者通过对其文本标题、文本内容和文本构成三个方面的特征分析,总结出其所具有的符号消费、情绪消费以及隐私消费三大消费主义倾向。在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消费主义倾向的成因方面,可以看出:“爱洛斯”社会现代性的发展和大众对情感产品的需求其消费主义倾向提供了土壤,而情感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加剧了其消费主义倾向的生长,加之媒体自身对利益的追逐和对内容的忽视,共同导致了其消费主义倾向。而从影响方面看,整体风气对于深度内容的忽视和对爆款的过度追逐导致了情感产品的泛滥和情感真实需求的饥渴。因此,直面消费主义倾向带来的情感异化现象,警惕注意力经济下对流量的盲目追逐,给予粉丝适当的消费心理引导,才能促进自媒体的合理发展、良性循环。情感类公众号的出现为人们日渐增加的情感需求提供了满足,甚至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现实中的情感交流,成为当前人们满足情感需求的重要方式。这一选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丰富了自媒体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情感消费相关的学术研究,对互联网文化传播的发展以及如何完善这一类公众号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杨[7](2020)在《“2019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模拟英汉同传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科技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它带给我们的礼物——手机、电脑、电视等等。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因科技的发展而愈发精彩。科技英语口译逐渐兴起,译员需要紧跟发展的脚步,为各国间的科技交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次实践选取2019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为模拟同传材料。大会分享了谷歌公司的最新科技成果,并为全球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本篇实践报告依据此次模拟同传实践撰写而成。报告首先分析了口译实践的背景、特点及要达到的目的,然后介绍了本次口译实践的指导理论——顺应论。顺应论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四个视角研究了语言的选择。在顺应论的指导下,译员进行了同传实践。在译前准备阶段,译员了解了谷歌开发者大会背景材料、专业术语以及发言人情况,除此之外还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法。接下来是对口译过程的描述以及译后总结与审校。通过进行案例分析,译员证明了顺应论指导口译实践的可行性,同时反思了出现错译漏译的原因。最后,译员对本次实践做出总结。本次模拟实践不仅检验了译员的专业学习情况,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本篇实践报告完整地再现了口译过程,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同时为其他口译学习者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刘绍勇[8](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李雪梅[9](2020)在《谷歌2019开发者大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科技改变生活。如今,在科技共享的主题下,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因此成为一大阻碍。如何克服语言障碍,确保高效沟通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是一篇模拟口译实践报告,首先对材料的背景信息、口译和同声传译的定义及发展、顺句驱动和信息重组策略的定义及应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以2019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作为研究材料,以顺句驱动策略为主、信息重组策略为辅进行口译,从单词、短语、句子三个层面深入分析口译过程中在陌生词、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简单句和复杂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探究两种策略在同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来提高译文的连贯性,使译本更优。除此之外,介绍同传过程中使用的六大技巧,包括断句、增补、重复、词类转换、简化和归纳,提高译文质量。实践发现,顺句驱动和信息重组策略以及各种技巧在同传中至关重要,它们能有效缓解译员记忆压力,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和流畅度,保证译文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深入研究,了解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重难点,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笔者的口译能力,为以后的实践作指导,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今后同传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覃塬[10](2020)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话语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在新课标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有所变化以及教育信息化时代来临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大量课堂教学视频闲置的资源条件下,为了提高英语课堂研究的效率,通过建构课堂话语分析框架进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话语分析是课堂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与研究视角。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想的话语表现是怎样的?如何确定维度、指标和要素进行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建构?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下,课堂话语分析框架中的敏感性指标有哪些?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话语表现进行阐述,为建构课堂话语分析框架提供基础;通过借鉴经典课堂观察框架和参考真实英语课堂话语进行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试建构;并用访谈法对试建构的分析框架进行二次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三维度十四指标四十六要素”的STN课堂话语分析框架。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四个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的特征,找出STN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敏感性指标。研究结论包括三个:第一,建构了包含三维度十四指标四十六要素的STN课堂话语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内容体系、编码体系两大部分,且对分析框架的信效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分步骤说明;第二,厘清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的四大特征,其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话语模式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的基本模式。第三,“英语学习活动观”下STN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敏感性指标包括三维度中的七指标二十要素,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需要在课堂话语中明显体现出分析框架的敏感性指标。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话语的分析研究,一方面为在该理念下对课堂话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另一方面有利于诊断和改进英语课堂中师生话语的问题所在,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话语互动,为将“英语学习活动观”切实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研究基础。

二、关机新方式ShutDown Now(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机新方式ShutDown Now(论文提纲范文)

(3)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趋势
        (二)早期的医学博物馆馆藏研究推动了人文自然科学发展
        (三)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概况
        (四)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献综述
        (五)艺术和医学的交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构架
第一章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医学和医学史的记录和传承
        (一)史前医学时期
        (二)远古文明中的医学时期
        (三)古希腊医学时期
        (四、五、六)古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时期
        (七)近现代医学时期
        (八)后现代医学时代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一、早期西方医学博物馆
        二、大众人体解剖博物馆
        三、卫生博物馆与健康博物馆
        四、医学相关专科博物馆
        五、西方医学史和医学博物馆沿革的历史时间轴
    第三节 欧美医学博物馆的现状和困境
        一、博物馆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
        二、欧美医学博物馆现状
        三、欧美医学博物馆困境成因分析
        四、欧美医学博物馆发展状况对中国医学博物馆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欧美博物馆与其瘟疫主题展
        一、20 世纪流行传染性疾病的主题教育展与其博物馆
        二、古老的黑死病与亚姆村瘟疫博物馆的建立
        三、其它博物馆的瘟疫教育展
第二章 艺术和医学的共同演绎
    第一节 对人体的研究是艺术与医学的永恒话题
        一、艺术与医学的交融与萌芽:人体
        二、艺术与医学的交汇与探究:人体解剖学
        三、人体艺术的西方具象写实与东方抽象写意
    第二节 世界名画里的人体和医学
        一、名画中人物的疾病和健康状况
        二、名画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身体疾病
        三、名画里反映的医护病患关系
        四、名画里记录着医学史中的重要事件
        五、名画里记录的瘟疫
    第三节 人体疾病和心理健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身疾心病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疾病对艺术创作影响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艺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博物馆处方与艺术治疗
        一、博物馆处方和博物馆治疗
        二、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古老治疗工具
        三、艺术治疗的形式与主要方法
        四、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五、艺术博物馆艺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第五节 艺术在医院和临床医学的应用
        一、艺术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二、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医院空间环境的艺术化:绘画、雕塑、色彩和绿化等的治疗效果
    第六节 生物医学艺术: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新趋势
        一、欧美生物艺术的萌芽时期
        二、欧美生物艺术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路径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第二节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重要手段:高新科技的应用
        一、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内涵
        二、医学博物馆的艺术化离不开科技化
    第三节 人体和医学展品的标本固定和保存的艺术化
        一、制成木乃伊(Mummification)
        二、蜜渍法(Mellification)
        三、古代防腐剂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法(Formalin fixation)
        四、现代防腐剂:化学和物理方法综合使用(Embalming)
        五、人体冷冻(Cryogenics)
        六、塑化技术保存人体标本(Plastination)
    第四节 电子科技发展衍生人体艺术品:数字人体和数字解剖标本
        一、人体生物医学标本的数字化
        二、数码人体:电脑合成的三维人体
        三、人体虚拟尸体解剖
        四、3D-打印的人体器官标本
        五、医学数字产品和数字艺术品
        六、生物医学艺术作品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科技化
        一、围绕展品医学内涵和展览主题,强调知识性并突出审美感
        二、展陈空间中的科技、医学和艺术的融合
        三、应用数字医学标本和增强现实及虚拟空间:创造艺术化的虚拟场景
        四、虚拟艺术的传播作用与意义
    第六节 未来科技化的医学博物馆的表征
        一、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展览
        二、虚拟医学博物馆
        三、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和医学智能博物馆
    第七节 人体艺术标本和生物艺术品之伦理问题
        一、东西方的生死观的讨论
        二、海根斯塑化人体艺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三、生物医学艺术的伦理问题与特点
第四章 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及公众教育
    第一节 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改革
        一、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二、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和学习网格模式
        三、后真相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公信力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
        一、传授医学知识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二、医学博物馆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课堂
        三、人体解剖也是早期艺术家的专业课
        四、医学博物馆专业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西方医学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一、早期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普及
        三、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内容
        四、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第四节 医学博物馆不可替代的的公众教育特色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医学博物馆和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差别
        二、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问题
        三、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意义
    第六节 现代医学健康公众教育有关主题展的实例解析
        一、心脏主题展
        二、大脑主题展
        三、人体解剖生理的公众教育:玻璃人和透明人人体模型
        四、灵活机动的博物馆公众教育:微型主题展
        五、人体生物科学技术内容主题展
第五章 拓展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
    第一节 消失的边界: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拓容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与博物馆公共性的创生
        二、当代艺术和博物馆的公共性
        三、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当代医学博物馆公共性应有的审美表征
        一、生物艺术品和新标本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特征
        二、艺术再造医学博物馆现代展陈语境
        三、艺术融入医学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四、医学和艺术并行:医学艺术混合展
        五、医学和艺术的融合:医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
    第三节 医学美术在传播医学知识和拓展公共性上的作用
        一、医学美术的传播力:一图胜过千百字
        二、医学插图展现艺术家和医学的完美融汇
        三、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表现人体医学的科学细节
        四、医学三维动画展示生命和疾病的机制
    第四节 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用普惠美学思想指导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建设
        二、医学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的培训
        三、数字时代展陈设计中文化再生产的新模式
        四、建构新型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
        五、医学博物馆需融合市场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运营模式
    第五节 解析公共性的典型案例:惠康医学博物馆
        一、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惠康典藏博物馆
        二、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一:公众参与共建文化民主
        三、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二:当代艺术融合医学艺术
        四、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三:分享主义与资源共享
        五、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四:公共性和精英性共存
第六章 走向未来的大医学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溯源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形成的背景
        三、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的特点
    第二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生产
        一、增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三、加强医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审美表征
    第三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线上线下的运作机制
        一、线上大医学博物馆的运作机制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三、医学健康普及的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社会文化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社区文化健康与福祉联盟
    第四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的(SWOT)可行性分析
        一、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是对环境和时势的分析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是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评估
        三、博物馆企业家在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
    第五节 构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策略
        一、打造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二、寻求艺术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三、寻求医学专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与医学机构及博物馆的合作
        五、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要围绕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
        六、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社教部门的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述求
        七、大医学艺术博物馆要应用在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管理思维
        八、大医学艺术博物馆需要寻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附录一 、欧美十大医学博物馆
附录二、图版索引(按前后顺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
后记与致谢
附件

(4)外媒涉华灾难新闻报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以《泰晤士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灾难新闻
        (二)“国家形象”
    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泰晤士报》涉华灾难新闻报道的层次组成
    第一节 发文数量和作者来源的分布与呈现
    第二节 涉及领域和新闻主题的分布与呈现
    第三节 报道倾向和高频词汇的分布与呈现
第二章 灾难叙事:《泰晤士报》涉华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泰晤士报》呈现出的“灾难中国”形象
        一、灾难大量集聚一时应接不暇
        二、灾难易生成难解决遍及内外
        三、灾难后续影响混乱缺乏透明
    第二节 《泰晤士报》灾难新闻报道的主要传播原理
        一、形成:反馈机制
        二、引导:议程设置
        三、驯化:积极他述
    第三节 《泰晤士报》灾难新闻报道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核心因素
        一、政治权力制度
        二、意识形态冲突
        三、媒介话语霸权
第三章 《泰晤士报》涉华灾难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效应
    第一节 政治形象
        一、模糊真实国情民意
        二、削弱社会公信力度
    第二节 经济形象
        一、突出威胁虚化数据
        二、强调竞争避重就轻
    第三节 文化形象
        一、戏谑嘲弄交往融合
        二、展现特定情景风貌
    第四节 其他形象
第四章 新闻生产与框架理论:外媒涉华灾难新闻报道的一种程式
    第一节 话题内容
        一、真伪交织
        二、无所不包
    第二节 外在表现
        一、“中立客观”
        二、隔岸观火
    第三节 认知属性
        一、甘愿赴险
        二、直击“敏感”
    第四节 感情属性
        一、消极为主
        二、细腻复杂
第五章 把握灾难新闻报道主动权掌控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关键变量
    第一节 “助推器”:提高专业程度跃升全体公民新闻素养
    第二节 “定盘星”:完善文化外交合理引导外媒真实纪录
    第三节 “压舱石”:增强国际参与积极维护多边世界秩序
结语
    一、思考:“灾难新闻”与“国家形象”的因应关系终结了吗?
    二、结论:“涉华灾难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现实启示
    三、展望:“灾难新闻”给未来国际社会带去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全世界都在说”:新冠疫情中的用户新闻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户新闻概念与理论综述
二、用户新闻生产的基本类型
    (一)人际交流的公共化:李文亮“传谣”事件
    (二)公共事件的个人书写:“方方日记”事件
    (三)自我曝光的可见性追求:“敲锣救母”事件
    (四)新闻分享的意义再生产:“艾芬专访”事件
三、全世界都在说:讨论与结语

(6)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的消费主义倾向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媒介消费主义与情感消费的相关研究
        0.2.2 公众号“新世相”的相关研究
        0.2.3 现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之处
    0.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0.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0.4.1 研究方法
        0.4.2 创新之处
第1章 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崛起的消费主义语境
    1.1 宏观语境:我国消费主义语境的形成
        1.1.1 消费社会:物质生产过剩的产物
        1.1.2 消费文化:消费社会的显着特征
    1.2 中观语境:大众传媒消费主义的兴起
        1.2.1 消费文化影响大众传播
        1.2.2 大众传播塑造消费语境
    1.3 微观语境:情感消费的盛行与情感类自媒体的发展
        1.3.1 情感:从精神活动到消费商品
        1.3.2 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的产生与发展
第2章 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消费主义倾向的文本呈现
    2.1 文本标题:注意力经济下的眼球争夺
        2.1.1 “标题党”现象
        2.1.2 绝对化表达
        2.1.3 大量使用数字
        2.1.4 软色情擦边球
    2.2 文本内容:抓热点找痛点的共鸣吸引
        2.2.1 亲密关系类议题
        2.2.2 群体情绪类议题
        2.2.3 城市/职场类议题
        2.2.4 明星故事类议题
    2.3 文本构成:高参与度高互动性的构成模式
        2.3.1 高参与度的内容构成
        2.3.2 高互动性的线上活动
    2.4 公众号“新世相”的消费主义倾向总结
        2.4.1 符号消费
        2.4.2 情绪消费
        2.4.3 隐私消费
第3章 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消费主义倾向的成因
    3.1 情感需求市场化
        3.1.1 “爱洛斯”现代性下合理化的情感需求
        3.1.2 大众情感需求依赖于情感产品
    3.2 情感生产工业化
        3.2.1 科技发展加快情感工业化生产
        3.2.2 传媒产业逐渐变为情感制造业
    3.3 媒体追求逐利化
        3.3.1 消费主义下经济效益的追逐
        3.3.2 自媒体井喷下市场竞争激烈
第4章 情感类公众号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与启示
    4.1 情感类公众号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4.1.1 爆款文章频出,深度内容匮乏
        4.1.2 情感产品泛滥,情感依旧饥渴
        4.1.3 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风气异化
    4.2 情感类公众号消费主义倾向的启示
        4.2.1 坚持内容为王,牢记社会责任
        4.2.2 警惕情感异化,使其回归理性
        4.2.3 出台相关政策,净化消费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公众号“新世相”文本内容选题样本总述(2019.9-2019.12)
附录B 公众号“新世相”绝对化表达型文章标题统计
附录C 公众号“新世相”数字型文章标题统计
附录D 公众号“新世相”软色情型文章标题统计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2019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模拟英汉同传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模拟口译实践描述
    1.1 实践背景
    1.2 实践特点
    1.3 实践目的
第二章 模拟口译指导理论
    2.1 顺应论的概述
    2.2 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2.3 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视角
    2.4 顺应论指导口译实践的可行性
第三章 模拟口译实践过程
    3.1 译前准备阶段
        3.1.1 背景材料准备
        3.1.2 相关术语准备
        3.1.3 发言人情况分析
        3.1.4 问题预测及应对方法
    3.2 模拟同传进行阶段
    3.3 译后整理与反思阶段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语境关系顺应
        4.1.1 语言语境顺应
        4.1.2 交际语境顺应
    4.2 语言结构顺应
        4.2.1 词汇顺应
        4.2.2 句法顺应
        4.2.3 语篇顺应
    4.3 顺应的动态性
    4.4 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
    4.5 错译和漏译
第五章 模拟口译实践总结
    5.1 收获及启发
    5.2 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1 :源语文字转录
附录2 :译语文字转录
致谢

(8)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谷歌2019开发者大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Google I/O2019
    1.2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ation
    1.3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1.4 Syntactic linearity and information reformulation
        1.4.1 Definition of syntactic linearity and information reformulation
        1.4.2 Necessity of applying syntactic linearity and informationreformulation in interpretation
2 TASK DESCRIPTION
    2.1 Pre-interpreting preparations
    2.2 While-interpreting process
    2.3 Post-interpreting analysis
3 CASE ANALYSIS
    3.1 Difficulties in applying syntactic linearity
        3.1.1 Difficult words in interpretation
        3.1.2 Difficult phrases in interpretation
        3.1.3 Difficult sentences in interpretation
        3.1.3.1 Simple sentences
        3.1.3.2 Complex sentences
    3.2 Techniques of applying syntactic linearity
        3.2.1 Salami
        3.2.2 Supplement
        3.2.3 Repetition
        3.2.4 Change of lexical category
        3.2.5 Simplification
        3.2.6 Induction
    3.3 The use of information reformulation strategy
        3.3.1 Information reformulation in phrase
        3.3.2 Information reformulation in subordinate clause
4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10)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话语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一、新课标下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三、建构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四、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启示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主要概念
        一、文献综述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话语表现
    第一节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及特征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征
    第二节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话语表现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话语要求及行为表现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建构
    第一节 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
        一、有效教学理论
        二、二语习得相关理论
    第二节 建立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一、外语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二、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路径
    第三节 课堂话语分析框架试建构
        一、课堂话语的内容体系试建构
        二、课堂话语的编码体系试建构
    第四节 分析框架的修订与完善
        一、修订与完善的方法
        二、修订与完善的过程
        三、最终框架——STN课堂话语分析框架
        四、分析框架的信效度以及其他说明
第四章 课堂话语分析框架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案例的选取及操作流程
        一、案例分析的样本选择
        二、案例分析的操作流程
    第二节 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特征分析
        一、高中英语课堂话语内容分析
        二、高中英语课堂话语信息流分析
        三、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特征总结
    第三节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分析框架的敏感性指标
        一、教师话语维度的敏感性指标
        二、学生话语维度的敏感性指标
        三、无话语维度的敏感性指标
        四、对敏感性指标的理论验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建构了STN课堂话语分析框架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高中英语课堂话语的特征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下分析框架的敏感性指标
    第二节 建议与思考
        一、对提高“英语学习活动观”下课堂话语水平的建议
        二、关于课堂话语分析框架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思考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关机新方式ShutDown Now(论文参考文献)

  • [1]奇观理论视域下明星直播带货现象研究[D]. 张淑怡.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
  • [2]美国亚洲基金会在菲律宾冷战活动研究(1951-1967)[D]. 许卓.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D].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外媒涉华灾难新闻报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以《泰晤士报》为例[D]. 刘文博. 国际关系学院, 2021(08)
  • [5]“全世界都在说”:新冠疫情中的用户新闻生产研究[J]. 刘鹏. 国际新闻界, 2020(09)
  • [6]情感类公众号“新世相”的消费主义倾向探究[D]. 范玉琪. 湘潭大学, 2020(02)
  • [7]“2019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模拟英汉同传实践报告[D]. 曹杨.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8]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9]谷歌2019开发者大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李雪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话语分析研究[D]. 覃塬.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关机新方式 立即关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