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手球运动员专项阶段化训练——兼谈我省青年女队训练中的得与失(论文文献综述)
祝林[1](1990)在《浅析手球运动员专项阶段化训练——兼谈我省青年女队训练中的得与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前言手球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但就其发展的快慢程度来讲,则要看教练员的指导水平与运动员的实践能力。合理地安排和指导训练,可以避免以下不利因素:第一,给运动员施以过大的负荷和压力,盲目地提高难度或加快进程,违反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客观规律;第二,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瞻前顾后,不敢向高难度的目标冲击,错过了专项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机,或训练重点脱离实际需要,使运动员付出代价而不见成效。
周丽[2](2018)在《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手球是一项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健康成长的球类运动,作为一项奥运会项目,其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相关行政单位的重视。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法、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7所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分布和组织管理等基本情况、教练员职称与年龄结构等情况、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情况、学校硬件设施与经费保障情况、运动员训练与竞赛,等级与输送情况这五个大方向进行调查,进而分析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手球运动存在的问题,为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中的手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研究结论:(1)江苏省共有8所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分别分布在苏南、苏北两个区域,其中苏南5所,苏北3所,小学1所,初中6所,高中1所。各学校都有比较完备的组织管理,7所学校均有配套的招生政策;(2)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10名手球教练员中,9名年龄在25-60岁之间,性别为9男1女。其中7名是本科学历,中级职称有7名,8名教练员都有运动员等级,且执教年限在6年以上的教练员有8名;(3)调查的140名运动员中,75.7%的学生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进行训练,运动员选材主要是通过测量身体素质、测量身高骨龄等为依据,运动员对训练持积极态度,但对训练效果评价不满意度在50%以上,家长对运动员参训的支持度达到85%;(4)研究的7所学校中,有4所学校建有室内和室外场地,3所学校只有室外场地,基本能够满足训练的需要。多数学校训练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行政拨款,只有1所学校有企业赞助,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和维护设备,购买运动服装和用于运动员营养;(5)90%以上的运动员每周训练都在5次以上,多数学校每次训练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77%的运动员无技术等级;(6)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存在的问题:(1)部分运动员对训练效果不满意;(2)经费投入不足;(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4)多数运动员无运动员等级;(5)教练员科研能力较弱;(6)手球普及程度不高。针对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六点建议:(1)提高手球队竞赛级别,加强培养运动员等级。(2)加大手球运动在江苏省各地区的宣传力度。(3)加大手球专项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4)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传统校监督力度。(5)完善输送机制,拓宽输送渠道。(6)加强教练员科研与专业训练培养。
刘红波[3](2009)在《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后奥运期”培养系统理性构建》文中指出通过分析国内、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状况,依据公共管理、投入与产出等理论,透过科学发展观、举国体制、体教结合、体育市场化等热点问题视角,以系统论为方法论基础,构建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系统。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数量少、规模小,并具优势小项区域性特点;梯队结构不够合理;早期专项化趋势明显,运动寿命较短;学历偏低,学训矛盾突出;运动学校教练员学历偏低;体操训练大纲尚需修改与完善。2澳大利亚、美国社会化的体操协会管理方式,注重体操的普及与提高,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成功的俱乐部市场化经营方式和手段等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构建原则有:科学发展观原则、国外借鉴原则、渐变性和前瞻性原则、系统开放性原则、注重效益原则等9条原则。4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演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演变趋势应与社会发展、体育改革方向一致;培养系统结构演变是渐进式演变,封闭性向开放性演变;后奥运期,培养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有:项目发展因子、观念因子、家庭因子等。5后奥运期应加快协会实体化;加强国家队内部后备人才培养;定位于“宝塔式”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竞技体操协调、可持续发展;体操业余训练应把文化教育归还教育系统,优秀运动队应利用地方体育院校优势,以解决学训矛盾。6管理社会化、培养主体社会化、资金来源社会化、竞赛和体育设施社会化等是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我国竞技体操市场化条件有:改革趋势的导向条件、公共产品的理论条件、市场客体的价值条件、举办国际赛事的经验条件、国外借鉴条件、供给主体的优势条件;促进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发展,应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评价体系,拓展体操多元化功能,培育体操竞赛、表演、培训市场,扩大媒体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7原六大体育学院仍具备培养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条件和多方面优势,但也存在经费、政策支持、医疗等方面限制;理论设想与规划体院自身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的管理、经费、文化教育、师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安排、竞赛制度等,并构想与分析幼儿园-试点小学-试点中学-体育学院不同学校层层衔接一条龙培养模式。
曹莎[4](2020)在《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中日竞技实力格局比较与中国备战启示》文中提出奥运会是当今社会水准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历史时期展现综合国力的关键性比赛,同时也是日本促进经济复苏、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体育转型的大好时机。因此,东京奥运会对中日两国来说都意义非凡。本文以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和日本的竞技实力格局和中国备战启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截止到2019年)中日两国参加世界大赛奥运项目竞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东京奥运周期内两国竞技实力格局,展望东京奥运会两国金牌数目,研究中国竞技实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提出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启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东京奥运周期内,中国获得金牌、奖牌、4-8名、团体积分的总数均多于日本。两国在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积分上的差距展现出先快速缩小后逐渐扩大的趋势,日本在2019年4-8名数反超中国。2、东京奥运周期内,中国金牌分布的总项数比日本多9个,两国金牌分布面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中日金牌性别分布都呈现出女子占比略高于男子的局面;中国的金牌主要分布在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群,日本的金牌主要分布在制胜类项群。3、东京奥运周期内,日本非金奖牌分布的总项数比中国多2个,周期内日本非金奖牌分布面的拓宽幅度明显大于中国;从非金奖牌性别分布上看,中国女子占比显着高于男子,日本男子占比略高于女子;中国的非金奖牌主要分布在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群,日本的非金奖牌主要分布在测量类和制胜类项群。4、东京奥运周期内,日本4-8名分布的总项数比中国多3个。周期内日本整体竞技实力提升明显,高水平竞技人才储备丰厚;从4-8名性别分布上看,中国女子占比明显高于男子,日本男子占比略高于女子;中国的4-8名主要分布在测量类和命中类项群,日本的4-8名主要分布在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群。5、东京奥运周期内,中国优势项目成绩稳定上升,潜优势项目成绩上下浮动较大。日本优势项目成绩上下起伏明显,潜优势项目成绩则维持稳定;中国在游泳、羽毛球、竞技体操、田径项目中较日本略占优势,在乒乓球项目中较日本优势明显;中国优势项目的可继续发展空间略大于日本。6、东京奥运会上,中国有可能获得27±5枚金牌,日本可能获得21±5枚金牌。7、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具备奥运实力稳居世界前三、周期竞技实力明显增强、体育界高度重视成绩、国家全力支持备战等优势;存在奖牌项目分布不均衡、新增项目实力较弱、运动员基础体能薄弱、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等劣势;获得地理位置距离日本较近、俄罗斯不能以国家为单位参赛、日本可能出现东道主负效应等机遇;受到东道主日本、欧美强国、民众舆论、东京奥运延期等威胁。8、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要坚持改革创新备战、科技助力备战、聚焦全球备战、系统保障备战,促进备战工作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由科技服务向科创动力发展,由国内备战向全球备战发展,由个体服务向综合保障发展。
王文睿[5](2012)在《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的得失分特征分析及技战术诊断》文中研究说明张继科,山东省青岛人,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右手横握球拍板,两面反胶,两面拉弧圈球打法。在近几年的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表现十分抢眼,在国际乒联最新世界排名中名列第一,并已被选定为与马龙、王皓代表我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现已成为各国乒乓球队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2011年七场国际重大赛事的实战录像分析,在三段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三段评估法,从胜、负场及对直、横板选手的角度分析了张继科在发抢段的发球落点、发球后第三板技术、第三板应对技术的得失分特征,在接抢段的第二板、第四板技术的得失分特征,在相持段使用的相持手段及路线的得失分特征。找出得、失分较多的技术环节,并分析原因。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张继科在发抢段得分率与使用率偏低,发球主要以正手发逆侧下旋结合逆侧上旋,发球落点主要以发对方近网中路、中路偏反手,正手位为主。第三板进攻手段主要以抢攻下旋结合上旋转攻为主。第三板应对技术主要以回摆短和抢攻下旋结合台内上手为主,其中回摆短技术不够细腻。2.张继科在接抢段表现优秀,得分率与使用率均很高。第二板主要以台内上手结合摆短为主,第四板摆短在负场比赛中使用过多。3.张继科相持段使用率较高,得分率一般。正手位挡防衔接在胜负场发挥差距较大,不稳定。反手位挡防,威胁较大,得分效果较好。相持中过度依赖反手,正手使用率偏低。相持中连续压制重复落点较多,变线较少,且胜负场得分差距较大,不稳定。
刘峰[6](2007)在《对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因素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通是着名的体育之乡,先后培养了14位世界冠军和5位奥运冠军,被称为“世界冠军摇篮”。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项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是南通的优势项目,曾培养出张洁云、李菊、葛菲等8名世界冠军、3名奥运冠军,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本文通过对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的因素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整体性系统的研究,分析影响运动员成才的因素,总结成功的经验,为该项群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对提高南通市此项群运动的水平,为其它地区教练员(体育教师)和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运动训练学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归纳方法、综合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的训练与管理因素、人文社会学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全面探讨优秀运动员成才之道。主要结论为:1.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是有规律可循的,南通籍该项群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是各种因素影响最佳组合的综合体现。2.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受训练与管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练员对选材工作的重视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教练员训练工作的认真得当是运动员成才的基础条件;教练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在各个方面重视对运动员的培养和教育;运动员具有崇高的动机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多数运动员在正规训练前,都有从事过体育项目的训练。3.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受人文社会学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南通的各级领导全方面重视体育的发展;运动员家庭对运动员的大力支持;“体教结合”快出人才的战略保证了运动员学习和训练两不误;良好的社会开展氛围是运动员成才的基础;南通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南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4.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种因素的影响;饮食习惯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南通人的体格特征适合从事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本文在全面分析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谢荣[7](2021)在《二青会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特征分析》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在各类重大赛事上,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与和运动队人才需求出现了断层问题,虽然也有新优势项目的出现,但田径整体竞技水平波动较大,个别传统优势项目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后退现象,导致我国田径项目竞技优势的可持续性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田径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挑战。本文通过对二青会成绩进行研究,进而了解我国青少年田径项目竞技实力的区域特征,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论成果,为我国青少年后备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早日实现“奥运强国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等,对二青会田径项目各区域不同组别、不同性别、不同项群获得奖牌情况和进入前8名人数情况进行研究和横向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区域总体成绩呈现出华东地区位居第一,华北和西南地区竞技水平位居其后,竞争激烈,华中、华南、西北地区竞争较为激烈,与排名前三的区域有较大差距,东北地区和特区竞技实力较弱,各项目发展较落后。2.八个区域的田径竞技实力分档为A等级、B等级、C等级、D等级4个等级。其中华东地区属于A等级水平,华北、西南地区属于B等级水平,华南、华中地区属于C等级水平,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特区属于D等级水平。3.各区域不同组别成绩呈现出甲组实力强于乙组的有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乙组竞技实力强于甲组只有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和特区相同,都是甲组冲击金牌实力要高于乙组,但整体竞技实力要弱于乙组;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是乙组冲击金牌水平高于甲组,但整体竞技实力弱于甲组。4.各区域男女竞技实力呈现女强男弱的区域有: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特区,男强女弱的区域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男女竞技实力较为均衡,整体差距较小,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男女发展不均衡。5.各区域不同项群成绩呈现出以华东地区一家独大,西南、华北、华南竞相争艳,华中和西北可上可下,东北地区和特区稳居最后的局势。
二、浅析手球运动员专项阶段化训练——兼谈我省青年女队训练中的得与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手球运动员专项阶段化训练——兼谈我省青年女队训练中的得与失(论文提纲范文)
(2)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相关行政单位重视学校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
1.1.2 我国手球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 |
1.1.3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1.1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1.3.1.2 手球传统项目学校 |
1.3.2 我国中小学手球运动发展情况 |
1.3.2.1 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手球运动发展现状 |
1.3.2.2 普通学校手球运动发展现状 |
1.3.3 我国体育传统学校的发展现状 |
1.3.3.1 关于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方面的研究 |
1.3.3.2 关于师资方面的研究 |
1.3.3.3 关于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 |
1.3.3.4 关于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
1.3.3.5 关于场地设施、专项体育经费方面的研究 |
1.3.4 研究评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2.3 信效度检验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访谈法 |
2.2.5 实地考察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
3.1.1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运行模式 |
3.1.2 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项目分布与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地区分布与类别 |
3.1.2.1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项目分布 |
3.1.2.2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地区分布与类别 |
3.1.3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管理模式与领导对手球运动重视程度 |
3.1.3.1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管理模式 |
3.1.3.2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认为领导对手球运动重视程度 |
3.1.4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招生政策与管理方式 |
3.1.4.1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招生政策 |
3.1.4.2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管理方式 |
3.2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手球教练员基本情况 |
3.2.0 手球教练员执教动机 |
3.2.1 手球教练员年龄与性别结构 |
3.2.2 手球教练员学历与职称结构 |
3.2.3 手球教练员来源、执教类型与运动等级情况 |
3.2.4 手球教练员科研能力情况 |
3.2.5 手球教练员选拔运动员依据 |
3.2.6 手球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情况 |
3.3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手球运动员基本情况 |
3.3.1 手球运动员来源与运动等级情况 |
3.3.2 手球运动员参训动机、参训态度与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
3.3.2.1 手球运动员参训动机 |
3.3.2.2 手球运动员参训态度与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
3.3.3 手球运动员认为不同人群对其文化课学习关注度、训练支持度 |
3.3.3.1 手球运动员认为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对其文化课学习关注度 |
3.3.3.2 手球运动员认为家长、文化课教师对其训练支持度 |
3.4 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手球队运作情况 |
3.4.1 手球场地、器材与手球专项训练经费情况 |
3.4.1.1 手球场地情况 |
3.4.1.2 手球专项训练经费基本情况 |
3.4.2 手球队业余训练与竞赛情况 |
3.4.2.1 手球队业余训练次数与时间情况 |
3.4.2.2 手球队竞赛情况 |
3.4.3 输送运动员情况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3)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后奥运期”培养系统理性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系统论及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
2.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 |
2.3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
2.4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案例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 |
4.1.1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 |
4.1.2 我国竞技体操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和谐思想 |
4.2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概念和特点 |
4.2.1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概念 |
4.2.2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特点 |
4.3 北京奥运会前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特点 |
4.3.1 后备人才总体数量和质量 |
4.3.2 后备人才的区域性特点 |
4.3.3 后备人才梯队结构 |
4.3.4 后备人才年龄、性别、民族、学历 |
4.3.5 后备人才的流动与交流 |
4.3.6 后备人才的教练员配置 |
4.3.7 后备人才培养内容 |
4.3.8 后备人才培养的场地设施 |
4.3.9 小结 |
4.4 国外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 |
4.4.1 国际体育管理模式简介 |
4.4.2 政府与社会结合型国家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例 |
4.4.3 社会管理型国家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例 |
4.4.4 澳大利亚和美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
4.4.5 小结 |
4.5 "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理性构建 |
4.5.1 "后奥运期"的背景 |
4.5.2 "后奥运期"的概念 |
4.5.3 培养系统构建的原则 |
4.5.4 培养系统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 |
4.5.5 培养系统的架构 |
4.5.6 体育领域子系统分析 |
4.5.7 社会培养子系统分析 |
4.5.8 学校培养子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中日竞技实力格局比较与中国备战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中国实力下滑、客场作战,日本超越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 |
1.1.3 2020东京奥运会承载着中日两国的时代使命 |
1.1.4 加强备战是当前中国打破困境的必然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中、日奥运发展历程 |
1.3.3 第23-31 届奥运会中、日竞技实力回顾 |
1.3.4 关于竞技实力、实力格局的相关研究 |
1.3.5 关于奥运备战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2.2.5 帕累托分析法 |
2.2.6 SWOT分析法 |
2.2.7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20东京奥运周期中、日竞技实力格局比较 |
3.1.1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大赛中、日参赛成绩比较 |
3.1.2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大赛中、日金牌格局比较 |
3.1.3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大赛中、日非金奖牌格局比较 |
3.1.4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大赛中、日4-8 名格局比较 |
3.1.5 东京奥运周期中、日优势、潜优势项目比较 |
3.2 2020东京奥运会中、日代表团竞技实力展望 |
3.2.1 中日两国已获取奥运参赛资格情况 |
3.2.2 中国代表团竞技实力展望 |
3.2.3 日本代表团竞技实力展望 |
3.3 2020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竞技实力的SWOT分析 |
3.3.1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竞技实力内部优势分析 |
3.3.2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竞技实力内部劣势分析 |
3.3.3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竞技实力外部机遇分析 |
3.3.4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竞技实力外部威胁分析 |
3.4 中国备战 2020东京奥运会启示 |
3.4.1 改革创新备战: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
3.4.2 科技助力备战:科技服务向科创动力发展 |
3.4.3 聚焦全球备战:国内备战与全球备战协同发展 |
3.4.4 系统保障备战:个体服务向综合保障发展 |
4 结论 |
5 研究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设想 |
5.1 研究不足之处 |
5.2 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的得失分特征分析及技战术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关技术、战术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
1.2.2 得、失分率的概念 |
1.2.3 使用率的概念 |
1.2.4 乒乓球技战术定量分析研究成果 |
1.2.4.1 “三段评估理论”的建立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3.1 三段指标统计 |
2.2.3.2 分段指标评估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张继科比赛三段得分率、使用率分析 |
3.2 张继科比赛发球落点分析 |
3.3 张继科第三板球得失分特征分析 |
3.4 张继科第三板应对技术分析 |
3.5 张继科接发球技术使用及得失分特征分析 |
3.6 张继科相持段正、反手及侧身技术使用及得失分特征分析 |
3.7 张继科相持段各种回球线路得失分特征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致谢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对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的相关理论研究 |
1.2.2 影响运动员成才相关因素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南通市竞技体育水平整体情况分析 |
3.1.1 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 |
3.1.2 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整体情况 |
3.2 南通市群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分析 |
3.3 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在南通的开展情况 |
3.3.1 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 |
3.3.2 竞技运动所取得的成绩 |
3.3.3 南通籍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在省队、国家队的人数 |
3.4 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的因素分析 |
3.4.1 训练与管理因素的影响 |
3.4.2 人文社会学因素的影响 |
3.4.3 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引文与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二青会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区域与竞技区域概念界定 |
2.1.2 田径项群的划分 |
2.1.3 竞技实力评价指标 |
2.1.4 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概念 |
2.2 青运会的相关综述 |
2.2.1 青运会简介(历史及性质) |
2.2.2 青运会发展现状 |
2.3 田径运动研究现状 |
2.3.1 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 |
2.3.2 关于我国田径运动面临的问题研究 |
2.3.4 关于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 |
2.4 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
2.4.1 我国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
2.4.2 我国青少年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
2.5 区域项目竞技特征相关研究 |
2.5.1 我国各体育项目区域竞技实力相关研究 |
2.5.2 田径区域项目竞技实力相关研究 |
2.6 发展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 |
2.6.1 发展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必要性 |
2.6.2 在重大赛事中关于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方面研究 |
2.7 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 |
3.主要内容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比较分析法 |
3.2.5 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ank-sum ratio,简称RSR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各区域总体成绩分析 |
4.1.1 各区域奖牌归属情况分析 |
4.1.2 各区域进入前八名情况分析 |
4.2 二青会田径区域竞技实力 RSR 综合分析 |
4.2.1 各地区评价田径比赛成绩相关指标编秩次及值的确定 |
4.2.2 确定田径竞技实力值分布表与直线回归方程 |
4.2.3 秩和比综合评价排名与田径各区域竞技实力排名 Pearson 相关性分析 |
4.3 不同组别成绩对比分析 |
4.3.1 甲组(18-19 岁)奖牌归属情况分析 |
4.3.2 乙组(16-17 岁)奖牌归属情况分析 |
4.3.3 不同组别奖牌归属情况比较分析 |
4.3.4 甲组(18-19 岁)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情况分析 |
4.3.5 乙组(16-17 岁)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情况分析 |
4.4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男、女竞技实力分析 |
4.4.1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男子竞技实力分析 |
4.4.2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女子竞技实力分析 |
4.4.3 二青会各区域田径运动男、女竞技实力对比分析 |
4.5 各区域田径运动不同项群的成绩分析 |
4.5.1 各区域速度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4.5.2 各区域耐力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4.5.3 各区域快速力量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4.5.4 各区域综合性项群项目成绩分析 |
5.研究结果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析手球运动员专项阶段化训练——兼谈我省青年女队训练中的得与失(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手球运动员专项阶段化训练——兼谈我省青年女队训练中的得与失[A]. 祝林. 《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 1990(总第41期)
- [2]江苏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3]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后奥运期”培养系统理性构建[D]. 刘红波. 北京体育大学, 2009(09)
- [4]2020年东京奥运周期中日竞技实力格局比较与中国备战启示[D]. 曹莎.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5]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的得失分特征分析及技战术诊断[D]. 王文睿. 山东体育学院, 2012(06)
- [6]对影响南通市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成才因素的探讨[D]. 刘峰. 扬州大学, 2007(06)
- [7]二青会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区域特征分析[D]. 谢荣. 中北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