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论文文献综述)
韩若冰[1](2015)在《山东棉花生产的衰退与应对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东是棉花生产加工大省,棉花产量和种植面积仅次于新疆,占到全国的15%。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曾是山东棉农增收和棉区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山东农作物种植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几年,山东却经历了棉花生产面积连续大幅下降,从2006年的1394万亩下降到2014年的889万亩,萎缩了36.2%,棉花生产在山东农作物种植业的地位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棉改粮”、“拔棉种麦”、“棉田撂荒”的衰退现象出现,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的繁荣发展,可判定近几年山东棉花正处于新一轮的严重衰退期,如不及时制定应对战略并加以实施,这种衰退态势还将持续。基于山东棉花生产在国计民生上的重要性和在产业结构中的不可替代性,不能任由山东植棉业自生自灭。本研究立足于山东省棉花生产实际,运用衰退行业战略选择理论、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现阶段山东棉花衰退的瓶颈性制约因素,即人工成本高企压缩了植棉收益、国家扶持政策不到位和棉花自身质量不过关。相对应得提出山东棉花轻简生产战略、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和棉花生产质量管理战略,通过对各应对战略的理论基础分析与实地数据统计,多方位构建山东棉花生产战略体系框架。在轻简生产战略研究方面,本文沿着“棉花轻简化提出——经济学机理分析——技术研发前沿介绍——轻简技术农户采纳意愿调研——推广扩散路径选择——应对战略部署”这一农业新技术研究路线展开。从理论提出依据与实际采纳态度两方面证明了山东棉花轻简生产具有理论合理性和普及困难性,进而提出该技术在现实中普及推广的策略。技术经济理论基础方面,首先结合棉花生产自身特征,设计出棉花轻简生产技术经济体系,在育苗、育种、栽培和机械化等技术体系基础上,加入轻简生产相配套的产业组织制度,以完善该体系的经济层面部分。其次在经济学原理方面论证了轻简生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结合要素替代理论和技术诱致创新理论,证明了劳动力和机械投入的要素价格之比已经超过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现实中劳动力与机械两要素的替代比率让棉花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而在成本上的替代比率要求棉花生产为劳动节约型,应尽可能找到劳动力的替代要素。实际的轻简技术采纳与技术供给方面,通过对滨州、德州等主产棉区发放问卷调研,明确了轻简生产技术体系仍属于新技术和新理念,在山东棉花生产实际中,多数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虽在个别生产环节已有轻简技术的扩散渗透,但棉农对该技术体系的认知程度仍不到位,采纳情况也不理想。运用Logistic二元模型分析得出年龄、种植面积、棉花亩产与净收益、是否加入合作组织、技术需求与劳动力来源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棉农的轻简生产体系采纳态度。实际的轻简技术供给与推广方面,山东省已成功研发出许多棉花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为山东棉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通过农户之间、农户与政府、中介组织之间的博弈分析看出,在轻简技术推广扩散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要实现棉花轻简生产战略,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农机供应商、中介组织和农户本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山东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研究方面,现有的山东棉花种植补贴和扶持政策难以阻止棉花面积萎缩的颓势,因此实施山东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一方面证明了山东棉花种植多分布于落后地区和贫穷人家,补贴山东的棉花种植就是对经济落后地区和收入较低家庭的造血性扶贫,具有“扶贫开发”特性;另一方面,棉花生产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改善土壤、节约资源等生态正效应,即该地区的棉花种植维护了“生态环境”这一公共物品,需要采取措施对植棉农户进行“生态补偿”,将外部性内部化。通过论证山东棉花布局的“双穷”特征和棉花种植的“生态保护”公共物品属性,得出山东棉花种植无法仅靠市场价格机制进行调解,而是需要政府予以各层面的支持补贴,从而为山东植棉业获得更多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提供现实依据。棉花生产质量管理战略方面,当前山东棉花存在质量低下、品级不稳定的问题,异性纤维含量高、一致性差等质量问题突出。本文提出自然条件和生产交售各环节对棉花质量的影响固然很大,但产业组织结构对棉花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结合现代产业组织SCP范式,本文论证了经营规模、纵向一体化和行业进出壁垒对山东棉花质量的各种影响,进而从产业链整合、配套措施优化等角度提出提升棉花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山东棉花产业组织优化以解决质量问题,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SAELIM KANCHANA(林灿婵)[2](2013)在《中泰常用贸易合同文本图式结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和泰国的来往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双方之间交流频繁,友谊深厚,是好邻居、好亲戚、好朋友、好伙伴。中泰双方的政府、人民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两国之间建立了深度的信任,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互惠互助。中泰两国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这几年以来,中方经济猛速发展,与泰方进出口贸易与日俱增紧密,并且商务种类繁多。就商品关系种类的交流不断发展,贸易形式日益复杂而繁琐。两国商家为了避免买卖双方日后发生纠纷,中泰贸易合同文本就成为一项非常需要的重要贸易文件,同时还是一份有国际法律效力的贸易协定。中泰贸易合同的种类与合同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开始的口头合同形式发展到如今的书面合同形式。贸易合同形式类型多样,其文本图式结构也多种多样:既有广义合同及狭义合同订成可有约束力或非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又有正式合同与非正式合同。中泰贸易合同从狭义上可以说是一份正式的以书面文字订立的合同文本,不仅有其独特的合同文本图式结构,同时也有专用的商业句型和词汇、专用的一般条款与特别条款,而且也包括法律用语、会计用语、银行专用语、以及保险用语等,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及文化交际性。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叙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目标,中泰近年来的总体贸易状况、中泰贸易目前的基本现状、中泰贸易合同的常用种类及常用贸易合同类型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中泰狭义贸易合同文本的总体图式结构,中泰贸易合同书封面、中泰贸易合同书的目录、中泰贸易合同书的内容框架、合同书的前文、合同书的正文及合同书的结尾,合同书正文的一般条款和中泰贸易合同书文本结构的其他特别条款;第三章说明中泰狭义合同书文本的基本图式结构,前言部分的必有条款与非必有条款、正文部分的必有条款与非必有条款和结尾部分的必有条款与非必有条款;第四章研究的是现有中泰广义合同文本的基本图式结构,中泰贸易合同书的口头形式与书面形式,广义书面贸易合同的种类,广义合同的意义,有效合同的成立要件等;第五章介绍中泰贸易合同书的常用条款及其句式,前文部分常用条款及其句式,正文部分常用条款及其句式,结尾部分常用条款及其句式;本文的最后一章是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下一步的工作,并对国际汉语教学(商贸汉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小小的建议。同时,为减轻中泰商家贸易的成本及时间,并欢迎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来临,设计出了中泰文文本对照的中泰贸易合同范本。
吴义乾[3](2012)在《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于1998年4月成立了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和原卫生部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0年1月1日新的检验检疫机制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检验检疫部门基本实现了国务院规定的三检合一和初步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新体制的改革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相比,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进一步构建适应WTO有关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此课题为研究中心,理论联系实际,从外经贸发展现状及企业的需求出发,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服务型政府等有关理论,对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创新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借鉴国内外检验检疫制度和服务举措,提出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以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研究视角,在阐述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和我国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和重要作用以及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和探讨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学科有关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的有益经验,提出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提升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维护好国家利益,履行好国家所赋予的职责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邵爱军[4](2010)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欺诈风险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保理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位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以赊销方式出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的交易双方,其中供应商将其与债务人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保理商),并由银行向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以及坏账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业务。国际保理业务是继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支付方式之后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业务,位居国际贸易的主流支付方式。快速发展的国际保理业务给银行带来了巨大利润,同时,也给银行带来相应的风险。国际保理业务存在的重要风险之一就是欺诈风险,正如出现了信用证,就出现信用证欺诈一样,国际保理的出现,利用国际保理进行欺诈也就随之产生。本文重点对商业银行在国际保理业务中的欺诈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采取做好客户选择工作、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有效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范国际保理欺诈等相关防范措施,以期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冯婵婵[5](2008)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和全面发展,农产品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8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200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达370.1亿美元,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意味着千万份贸易合同的履行,同时因出口合同而产生的贸易纠纷也越来越多,给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合同的重要性、严肃性、以及合同磋商和签订过程的复杂性使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在合同谈判、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本文意在探讨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找风险防范化解的方法、对策,降低出口贸易合同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进行农产品交易时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除了具有一般贸易合同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运输条款和保险条款等方面。(2)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是指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活动中,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符合型国际贸易谈判人才、交易双方获得的农产品国际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主要有内容不规范、条款规定欠妥当、无效代理即签约人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合同变更解除风险等。(3)从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的不同阶段的风险表现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谈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不了解进口商的真实情况;交易双方未按规定签订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使合同无效或不能成立;交易双方或一方违背实际履行原则或不适当履行;进口商资信较差,没有履约能力,先以巨额订单引诱农产品出口企业签订没有能力履行交货义务的合同,然后以农产品出口企业违约为由骗取巨额违约金;进口商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中设置陷阱,约定某些软条款,进行诈骗;农产品出口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未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4)结合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防范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对策。就谈判阶段而言首先是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并建立信用档案;其次是选聘优秀的国际贸易谈判人才;再次是做好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最后是了解贸易伙伴的谈判风格,营造和谐的谈判氛围。就签订阶段而言是做好合同条款的审查工作并科学运用担保措施,以保证合同顺利履行。就履行阶段而言从防范欺诈风险、买方违约风险、汇率风险和因合同变更造成的风险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5)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是防范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高峰[6](2006)在《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尤其在西部大开发及“入世”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新疆的出口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已初具规模。相对于其他省市,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出口贸易具有交易形式多样、结算方式不规范等特点。这意味着新疆出口企业比其他省市的出口企业面临更多的信用风险。近年来,新疆出口企业因信用风险导致的损失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新疆出口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竞争,能否建立起一套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和竞争实力,这将是决定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概括有关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总结了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与模型,并结合新疆出口贸易的特点,提出针对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即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加强信用风险过程管理,从而为新疆众多出口企业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顾露露[7](2005)在《中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选题背景跨入2005年,我们已进入后WTO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贸易国。中国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高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急速增加都部分得益于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近年来的资本积累也大多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国现阶段,出口贸易确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之一。正确认识出口贸易的任务和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属性和它的出口贸易前景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蓬勃发展是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分不开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是暂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对就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大量的此类产品的出口必然导致各国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形成的贸易保护政策的阻扰,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由于附加值偏低,赢利空间有限,长期出口贸易产业结构的固化,也就是长期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链条低端容易形成“比较利益陷阱”,使我国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地。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工标准的提高也是对劳动力低成本的严峻挑战。(三)印度、马来西亚等一批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迅猛,很容易替代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新的目标国。也就是说当前情况下,在保有目前现有的出口贸易优势前提下,今后我国企业重点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以什么样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角逐利润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出口贸易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始于“产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历经“中小企业淘汰论”,“中小企业存在论”和当代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几个时期。学者们对中小企业存在领域、支持系统(即中小企业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概念。中小企业的特性总体上是鲜明的。它的高成长性和高死亡率令人关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是许多成功大企业的孵化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它们机制灵活,对市场反映灵敏。管理更易于扁平化,所以效率更高。中小企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它们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实力弱,成本偏高;它们缺乏规范操作,信用等级偏低,在融资等方面受较大的瓶颈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相对闭塞,人才匮乏等等。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登记备案制的实行,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方面的自由度增大。中小企业出口及风险问题就成为国民经
黄荣文[8](2002)在《国际贸易风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同步快速增长,国际贸易风险事故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困扰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将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竞争,提高国际贸易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有效地防范国际贸易风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有关风险理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借鉴西方经济学有关风险理论,探讨国际贸易风险的有关问题。国际贸易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的不一致,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称为国际贸易的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可分为国家事故、经济事故和欺诈事故三种,相应地国际贸易风险也可分为国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三种。本文的研究,分八章进行,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对象和重要意义,综述国际贸易风险理论,具体研究了国际贸易的国家性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运输欺诈风险、结算欺诈风险及反倾销风险。提出预测和评估国际贸易风险的方法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罗冬平[9](1997)在《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文中研究指明 近年来,纺织原料尤其是化学纤维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纺织原料的紧张状况,对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进口渠道多,尤其是具有自营进口权的三资企业和一些地方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定进口合同时,往往不注重或忽视其品质条款的签定,结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罗冬平[10](1996)在《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文中认为 近年来,纺织原料尤其是化学纤维进口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纺织原料的紧张状况。但是,由于进口渠道多,特别是一些具有自营进口权的三资企业和地方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定进口合同时,往往忽视其品质条款的签定,结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笔者在检验进口纺织原料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一般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任何指标,也没
二、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棉花生产的衰退与应对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2.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衰退行业及其竞争战略理论 |
2.2 农业技术选择理论 |
2.3 公共财政理论 |
3.山东棉花生产衰退原因及应对战略设想 |
3.1 山东棉花生产衰退原因 |
3.2 山东棉花生产应对战略设想 |
4.山东棉花轻简生产战略(I):技术经济基础 |
4.1 棉花轻简生产技术经济体系 |
4.2 棉花轻简生产技术进步经济学机理分析 |
4.3 劳动力转移与棉花生产方式轻简化转型 |
5.山东棉花轻简生产战略(II):技术采用意愿与供给推广 |
5.1 棉花轻简生产技术采用意愿分析 |
5.2 棉花轻简生产的技术供给条件 |
5.3 基于博弈论的棉花轻简生产技术推广研究 |
5.4 棉花生产实现轻简化的战略措施 |
6.山东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 |
6.1 现有棉花生产支持政策体系 |
6.2 山东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依据(I):扶贫开发 |
6.3 山东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依据(II):生态补偿 |
6.4 棉花生产政府支持战略实施对策 |
7.山东棉花生产质量管理战略 |
7.1 山东棉花质量现状 |
7.2 影响山东棉花质量水平的因素 |
7.3 产业组织结构与棉花质量 |
7.4 棉花生产质量管理战略实现路径 |
8.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山东省棉花生产情况调研问卷 |
致谢 |
(2)中泰常用贸易合同文本图式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研究的目标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中泰近年来贸易状况 |
2.1 中泰贸易的基本现状 |
2.2 中泰贸易合同的常用种类 |
第二章 中泰狭义贸易合同文本的总体图式结构 |
第一节 中泰贸易常用的合同类型及内容 |
1.1 中泰贸易合同的封面 |
1.2 中泰贸易合同书的目录 |
第二节 中泰贸易合同书内容的结构 |
2.1 合同的前文 |
2.2 合同正文部分 |
2.3 中泰贸易合同文本结构中的其他条款 |
2.4 合同的结尾部分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3.1 中泰狭义贸易合同文本图式的三大结构内容 |
3.2 中泰狭义贸易合同文本图式三大结构流程 |
第三章 中泰狭义贸易合同文本的基本图式结构 |
第一节 前言部分的必有条款和非必有条款 |
1.1 前言部分的必有条款 |
1.2 前言部分的非必有条款 |
第二节 正文部分的必有条款与非必有条款 |
2.1 合同正文部分的必有条款包括 |
2.2 合同正文部分的非必有条款 |
第三节 结尾部分的必有条款和非必有条款 |
3.1 结尾部分的必有条款 |
3.2 结尾部分的非必有条款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泰广义贸易合同文本的基本图式结构 |
第一节 中泰贸易合同的形式 |
1.1 口头形式 |
1.2 书面形式 |
第二节 广义书面贸易合同 |
2.1 协议 |
2.2 订单 |
2.3 备忘录 |
2.4 确认书 |
2.5 议定书 |
2.6 合同 |
第三节 广义合同的意义 |
3.1 有效合同的成立要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泰贸易合同文本的常用条款及其句式 |
第一节 前文部分常用条款及其句式 |
1.1 合同的名称 |
1.2 合同编号或合同号码 |
1.3 订约地点 |
1.4 订约时期 |
1.5 合同各方名称及法定地址 |
1.6 同意订约的词句 |
第二节 正文部分常用条款及其句式 |
2.1 商品名称条款 |
2.2 品质规格条款 |
2.3 数量条款 |
2.4 包装条款 |
2.5 唛头 |
2.6 价格条款 |
2.7 装运条款 |
2.8 支付条款 |
2.9 商品检验条款 |
2.10 保险条款 |
2.11 不可抗力条款 |
2.12 索赔条款 |
2.13 仲裁条款 |
2.14 合同正文部分的其他重要条款及其常用句式 |
第三节 结尾部分常用条款及其句式 |
3.1 合同有效条款 |
3.2 买卖双方签字或盖章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
第一节 全文主要观点总结 |
1.1 全文的主要观点 |
1.2 中泰贸易合同的基本主要结构流程 |
第二节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
2.1 概述 |
2.2 中泰贸易合同试用范本(中文泰语对照) |
第三节 论文的不足之处 |
3.1 论证的不足之处 |
3.2 论点的不足之处 |
第四节 对国际汉语教学(商贸汉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
4.1 专业性 |
4.2 实用性 |
4.3 跨文化交际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现实意义 |
1.4.2 理论意义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4. 简要评述 |
1.5 研究目的、思路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思路 |
1.5.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况 |
2.2 出入境检验检疫体系法律基础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主要内容 |
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主要内容 |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主要内容 |
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主要内容 |
2.2.5 相关法律法规 |
2.2.6 相关国际条约和政府间协定 |
2.3 检验检疫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
2.4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 |
2.4.1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机遇 |
2.4.2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挑战 |
2.5 广州检验检疫工作对象调查分析 |
2.5.1 调查目的 |
2.5.2 问卷结构及内容 |
2.5.3 调查实施 |
2.5.4 企业服务需求统计与分析 |
2.6 广州检验检疫发展制约因素及业务改革内部调查 |
2.6.1 调查目的 |
2.6.2 问卷结构及内容 |
2.6.3 调查实施 |
2.6.4 问卷情况统计与分析 |
2.7 广州检验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
2.7.1 检验检疫组织机构面临外部压力 |
2.7.2 检验检疫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 |
2.7.3 行业协会和检验检疫民间机构的作用有待加强 |
2.7.4 对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模式已不适应 |
2.7.5 帮扶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不足 |
2.7.6 执法部门之间、系统内各地局之间的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 |
第三章 国际经验与借鉴 |
3.1 检验检疫制度的国际经验 |
3.1.1 美国的检验检疫制度 |
3.1.2 欧盟的检验检疫制度 |
3.1.3 日本的检验检疫制度 |
3.1.4 中澳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的比较 |
3.2 借鉴 |
第四章 解决广州检验检疫问题的对策建议 |
4.1 进一步改革检验检疫机构 |
4.1.1 强化统一的中央司权(管理)检验检疫执法机构 |
4.1.2 合理设置地方检验检疫执法机关 |
4.1.3 进一步明确检验检疫部门职责 |
4.2 进一步完善检验检疫立法 |
4.2.1 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 |
4.2.2 加强与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 |
4.3 进一步改革和规范检验检疫管理流程 |
4.3.1 科学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以及考核评价流程 |
4.3.2 加强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 |
4.3.3 建成科学高效的信息集成网络 |
4.3.4 建立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方法 |
4.3.5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
4.3.6 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力度 |
4.3.7 完善科学及时的绩效反馈机制 |
4.4 完善检验检疫标准与认证制度 |
4.4.1 加快制定和修改技术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 |
4.4.2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之间技术性检验检疫标准的制定 |
4.4.3 加强认证工作,发挥认证认可的作用 |
4.5 建设电子检验检疫实现管理目标 |
4.5.1 完善 CI4Q2000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
4.5.2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监管 |
4.5.3 积极参与“广州电子口岸”建设 |
4.5.4 加强对“大通关”工作的战略性研究 |
4.6 发展检验检疫相关业务机构力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
4.6.1 检验公司 |
4.6.2 认证公司 |
4.6.3 实验室 |
4.6.4 合资经营 |
4.6.5 跨国经营 |
4.6.6 鼓励和扶持私人公证行的发展,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
4.7 全面加强科技建设 |
4.7.1 构建和完善科技工作管理长效机制 |
4.7.2 优化检测资源和管理 |
4.7.3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体系 |
4.7.4 加快对民间检验机构的认可和监管步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4)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欺诈风险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2 国际保理的种类及法律规则 |
2.1 国际保理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
2.2 国际保理的种类 |
2.3 国际保理与托收、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比较 |
2.4 国际保理的法律规则 |
3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
3.1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产生 |
3.2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
3.3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紧迫性 |
4 国际保理业务的欺诈风险分析 |
4.1 国际保理业务的一般风险分析 |
4.2 国际保理业务的欺诈风险分析 |
4.3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特点 |
5 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国际保理业务欺诈风险的策略 |
5.1 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做好客户选择工作 |
5.2 确保应收帐款可保理 |
5.3 核实贸易背景的真实有效性 |
5.4 发挥专业优势,严格审核单据 |
5.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范国际保理欺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述评 |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一般概述 |
2.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 |
2.1.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的含义 |
2.1.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
2.1.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的特殊性 |
2.1.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与履行的程序 |
2.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 |
2.2.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含义 |
2.2.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来源与种类 |
2.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
2.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相关法律支持 |
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剖析 |
3.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 |
3.1.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表现形式 |
3.1.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表现形式 |
3.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
3.2.1 基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表现形式的原因剖析 |
3.2.2 基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的原因剖析 |
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防范对策 |
4.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防范对策 |
4.1.1 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并建立信用档案 |
4.1.2 选聘优秀的国际贸易谈判人才 |
4.1.3 做好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
4.1.4 了解贸易伙伴的谈判风格,营造和谐的谈判氛围 |
4.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范对策 |
4.2.1 做好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时的审查工作 |
4.2.2 科学运用担保措施 |
4.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防范对策 |
4.3.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欺诈风险的防范对策 |
4.3.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风险的防范对策 |
4.3.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过程中汇率风险的防范对策 |
4.3.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变更风险的防范对策 |
5 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的构建 |
5.1 构建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的原则 |
5.2 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的内容 |
5.3 案例分析 |
5.3.1 案例介绍 |
5.3.2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基础 |
2.1 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新疆出口贸易的现状概述 |
3.2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3.3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章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与措施 |
4.1 增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
4.2 全面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
4.3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4.4 加强事前防范 |
4.5 实施事中控制 |
4.6 做好事后处理 |
4.7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 |
第五章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保障 |
5.1 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作用 |
5.2 加强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
5.3 试行信用风险管理,发挥重点企业示范效应 |
5.4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
5.5 成立行业组织 |
5.6 加快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作者简介 |
(7)中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1. 选题原因 |
2. 基本概念界定 |
3.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际贸易理论基本脉络 |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框架 |
1.3 国际贸易风险及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理论 |
第2章 中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环境分析 |
2.1 国际宏观经济贸易环境 |
2.2 国内经济贸易环境 |
第3章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比较研究 |
3.1 中外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比较 |
3.2 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比较 |
3.3 不同产权下的中小企业出口比较 |
第4章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模式分析与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实践研究 |
4.1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模式分析 |
4.2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与特点分析 |
4.3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出路 |
4.4 浙江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案例分析 |
第5章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风险管理 |
5.1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风险类型 |
5.2 中小企业贸易风险识别 |
5.3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风险控制 |
第6章 中外经贸关系与中小企业出口 |
6.1 中美经贸关系与中小企业出口 |
6.2 中日经贸关系与中小企业出口 |
6.3 中欧经贸关系与中小企业出口 |
第7章 中国的外贸结构调整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 |
7.1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战略模式探讨 |
7.2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风险规避 |
7.3 中国的贸易结构调整—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
7.4 企业品牌并购与风险规避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国际贸易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
一、 本文的研究背景 |
二、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意义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
四、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观点 |
第一章 国际贸易风险理论综述 |
一、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二、 风险研究对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
三、 风险理论综述 |
四、 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
第二章 国家性风险 |
一、 国家性风险概述 |
二、 国家性风险的评估 |
三、 国家性风险的防范 |
第三章 汇率风险管理 |
一、 汇率风险概述 |
二、 汇率风险的识别与计量 |
三、 汇率风险的管理 |
第四章 价格风险管理 |
一、 价格风险概述 |
二、 价格风险的预测 |
三、 价格风险的管理 |
第五章 国际贸易合同欺诈风险 |
一、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
二、 国际贸易合同主体形态欺诈 |
三、 对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诈的防范 |
四、 利用国际贸易合同条款欺诈 |
五、 对国际贸易合同条款欺诈的防范 |
第六章 国际贸易海上运输欺诈风险 |
一、 买方自谋的国际海事欺诈风险 |
二、 卖方自谋和卖方与船东共谋的国际海事欺诈风险 |
三、 船东自谋的鬼船欺诈 |
四、 国际海事欺诈的防范 |
第七章 国际贸易结算欺诈风险 |
一、 商业信用结算方式的风险 |
二、 银行信用的信用证结算风险 |
三、 信用证欺诈种类 |
四、 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 |
五、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
第八章 国际贸易反倾销风险 |
一、 如何认识反倾销 |
二、 进口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基本特点 |
三、 对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预防 |
四、 对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的应诉对策 |
五、 如何应对和防范国外产品对我国的倾销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棉花生产的衰退与应对战略研究[D]. 韩若冰.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2]中泰常用贸易合同文本图式结构研究[D]. SAELIM KANCHANA(林灿婵).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2)
- [3]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问题研究[D]. 吴义乾.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4]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欺诈风险与防范研究[D]. 邵爱军. 复旦大学, 2010(03)
- [5]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防范研究[D]. 冯婵婵.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6]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D]. 高峰. 新疆农业大学, 2006(03)
- [7]中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D]. 顾露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5(12)
- [8]国际贸易风险研究[D]. 黄荣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02(02)
- [9]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J]. 罗冬平. 中国商检, 1997(01)
- [10]应重视进口纺织原料合同品质条款的签定[J]. 罗冬平. 纤维标准与检验, 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