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印楝油增塑剂

环氧印楝油增塑剂

一、环氧楝树果油增塑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帅,黄佳,朱国强,尚倩倩,胡云,刘承果,周永红[1](2021)在《高性能/功(智)能型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涂料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高固体分水下施工固化重防腐涂料的成膜物质、增塑剂、固化剂、溶剂、颜填料等主要成分进行筛选与分析,确定了可以在水下施工固化重防腐涂料的基础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的涂料不仅可以在水下具有较好的施工性,同时在水中固化后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和防腐性,满足潮湿或水下作业环境的使用要求。

安方[2](2021)在《增塑剂中环氧值的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立了以酚酞为指示剂的盐酸-丙酮法,采用环氧官能团开环返滴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增塑剂的环氧值。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盐酸-丙酮-酚酞法与国标方法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其中所建立的盐酸-丙酮-酚酞法操作简便,试剂配制方便,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精密度高。

廖阳,李昌珠,于凌一丹,黄国文,闫荣玲[3](2021)在《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油脂资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油脂作为重要的油脂类型,在食品、化工、医药、能源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植物油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油菜、花生等传统草本植物油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木本植物油料油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木本油料作物种类与分布区域、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品质、新木本油料作物资源挖掘、木本油料作物遗传基因发掘与调控、木本油脂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木本油脂资源的研究现状。

郑挺[4](2019)在《生物柴油制备绿色增塑剂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对生物柴油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关生物柴油产业链的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下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此外,目前广泛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由于会产生仿雌性激素等危害已受到各国的严格限制,而绿色增塑剂的开发和应用在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生物柴油产业有必要向生物基化学品领域延伸,从而逐步形成丰富的能源衍生替代产品。本论文以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制备环氧脂肪酸异辛酯,既实现了生物柴油的高附加值转化,又提升我国开发绿色增塑剂的水平和竞争力。针对目前工业中利用油脂生产高品质生物基助剂存在的连续化程度低、生产污染大、能耗高、产品质量低等问题。本论文首先开发了固体碱催化生物柴油制备脂肪酸异辛酯的绿色工艺,并关联了脂肪酸异辛酯的基础化工热力学数据,同时研究了该反应过程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了脂肪酸异辛酯环氧化的连续化生产工艺,以及对产品的增塑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别研究了非负载型K2CO3以及负载型K2CO3/γ-Al2O3作为固体碱催化剂在脂肪酸异辛酯合成过程中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工艺条件。K2CO3催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80℃,K2CO3用量为脂肪酸甲酯的3.0 wt.%,异辛醇与脂肪酸甲酯的摩尔比3:1,反应时间1 h。该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100%。K2CO3/γ-Al2O3催化剂中K2CO3负载量在30 wt.%时的催化活性最佳。和非负载型K2CO3(200目左右)相比,K2CO3/γ-Al2O3的催化效果更好,且K2CO3用量大大减少。采用XRD、FT-IR、BET、XRF、CO2-TPD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重复使用4次后催化剂活性下降不明显,K2CO3/γ-Al2O3催化剂在反应后的钾浸出量约为258 ppm,且钾离子在异辛醇中的溶解度仅为0.0028g/100 g。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够作为生物柴油和高级醇反应体系中的有效非均相催化剂,适合工业化应用。(2)准确可靠的基础化工热力学数据可以为反应过程研究和装备选型设计提供必要技术参数。首先,通过高温高真空精馏方式提纯得到纯度大于99%的棕榈酸异辛酯、硬脂酸异辛酯以及大豆油酸异辛酯。然后,在298.65368.15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三种脂肪酸异辛酯的密度和粘度,分别采用一次线性方程和Vogel-Tamman-Fulcher方程对密度和粘度进行关联;以及测量了三种物质在各自温度范围内的饱和蒸汽压(476.95500.85 K、477.05498.05 K、477.75500.05 K),分别采用Antoine方程和Wagner方程关联蒸汽压数据。所有关联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通过与文献值以及基团贡献法计算值比较来验证。此外,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到脂肪酸异辛酯的平均摩尔蒸发焓的范围为85.32100.75 kJ·mol-1。(3)基于K2CO3/γ-Al2O3催化制备脂肪酸异辛酯工艺,在消除内、外扩散下,采用高压搅拌釜反应装置研究了该酯交换反应的化学平衡和本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423453 K温度范围内的平衡常数在1左右,反应热为3.2 kJ·mol-1。动力学数据采用PH模型进行关联,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得到速率常数k的范围为0.00160.0033 mol·g-1·min-1。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到反应活化能为36.78 kJ·mol-1。此外,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一步研究了连续化制备脂肪酸异辛酯的反应过程,并建立了反应器的宏观动力学模型。所得模型可以在不同质量空速(0.572.28 h-1)下较好的描述反应器中的传质与反应情况,所得模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均在±15%以内。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连续得到转化率大于95%的产品。该模型可以为固体碱催化生物柴油连续化制备脂肪酸异辛酯的工业化提供理论指导。(4)以脂肪酸异辛酯为原料,通过甲酸-双氧水自催化法制备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分别研究了间歇反应工艺和连续化反应工艺。在间歇反应中,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得到最优反应参数如下:反应时间为7 h,C=C双键:双氧水:甲酸的摩尔比为1.00:2.41:0.35,反应温度为65.84℃。在该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的最大环氧产物收率为92%。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显示实验数据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实现环氧化反应的连续化生产,设计了螺旋盘管反应器,其中反应器内部装填有小球型填料用于强化液-液非均相的局部微观混合。通过测定停留时间来表征反应器的返混特性,得到的Pe准数在100左右,表明流体返混程度较小,流动接近平推流。采用Ergun公式计算得出反应器的压降小于0.1 MPa。在加入1%的硫酸和90℃下反应,停留48 min时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的双键转化率为93.5%、环氧产物收率为88.3%,可以达到工业产品指标要求。(5)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环氧脂肪酸异辛酯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与DOP、PVC以及钙锌热稳定剂按不同配方共混成型制备出一系列PVC制品。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热老化烘箱、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对PVC制品的拉伸性能、热稳定性、抽出性、迁移性以及加工性能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对DOP的替代率可以达40%。相比于DOP,环氧脂肪酸异辛酯能够提升PVC制品的拉伸性能和热性能。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的加入还可以显着降低PVC的玻璃转化温度(Tg=43.54℃),使PVC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此外,与同类产品环氧脂肪酸甲酯相比,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则具有更优异的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且热分解温度也更高。因此,所制备的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增塑剂部分替代传统石油基增塑剂DOP。

王凤鑫[5](2019)在《橡塑材料发泡过程产生废料的回收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人们对保温材料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也使得发泡过程产生的废料也逐渐增多。而橡塑材料在发泡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成分为甲酰胺、尿素、氯化石蜡、DOP、液体石蜡和其他一些小分子物质。这些污染物如果进入水体会破坏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打破水中微生物的动态平衡,给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它们本身成分复杂、粘度大、非均相、难定量,难以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处理。本论文利用污染物废料中各物质极性和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级处理。在这些废料中,溶于水的组分酰胺含量较高,酰胺中活泼氢的活性强,可以作为负电基团与醛类物质发生反应,用于酚醛树脂的改性。同时污染物中氯化石蜡、液体石蜡和DOP等极性弱的物质,其化学稳定性好,可以作为柔性材料混入树脂,作为环氧树脂材料的增塑剂和润滑剂。本工作中,橡塑发泡过程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分级处理,用于两种热固性树脂中。实现了工业废物的重复利用,同时也避免了分离过程的二次污染。(1)首先以橡塑材料发泡过程中产生的橡塑冷凝料为原料,先进行一步活性炭吸附,除去橡塑冷凝料中的油性物质,对分离后得到的酰胺类物质,用于下一阶段的酚醛树脂改性。利用FI-IR谱图分析处理前后橡塑冷凝料的官能团,对分离后的酰胺类物质进行质量把控。经过活性炭处理橡塑冷凝料水溶液作为改性剂,合成LPF酚醛树脂胶黏剂,并与纯尿素改性的酚醛树脂PUF作对比。合成的LPF中酰胺比PF中甲醛和羟甲基物质的量为0.7,胶黏剂的力学性能达到最大为30.85MPa,LPF的初始分解温度比PUF提高了 20℃。(2)以橡塑发泡材料过程产生的橡塑电捕焦油为原料,先用活性炭对橡塑电捕焦油中油性物质吸附。再用自来水洗活性炭,直至水溶液中N含量减小到一定程度之后。最后用1,2-二氯乙烷把活性炭中吸附的油性物质脱附,分离有机相得到ECT增塑剂。FI-IR红外光谱图证明,经过活性炭处理后的橡塑电捕焦油,基本不含酰胺类物质。把ECT作为增塑剂制备环氧树脂试样,并与DOP和氯化石蜡单独增塑的环氧树脂做了比较。当ECT加入质量为10%,力学强度达到最大,初始分解温度达到310℃。本实验方法所得的橡塑冷凝料水溶液和ECT增塑剂,源于化工污染物废料,经过活性炭的初步处理后,应用于两种热固性树脂中,保持了原有树脂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分别降低了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配套使用材成本,也使污染物重新得以利用。

杜高宽[6](2019)在《光皮树油制备植物基基础润滑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润滑油用途广泛,其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润滑油主要成分是石油基矿物油,因石油不可再生资源,生物降解性差,易污染环境等因素,迫切需要研发替代品。具有可再生性、生物降解性好、高润滑性及高闪点的植物基润滑油是一种理想替代品,但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双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本文以光皮树油为原料,为降低其双健含量,采用环氧-开环两步法制备植物基基础润滑油,以响应面法研究光皮树油脂在过氧甲酸自催化体系中环氧化反应和在自制SO42-/ZrO2-ZSM-5催化下开环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傅里叶红外、核磁、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热重分析等手段对相应的产物进行表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双氧水加入量150%时,在过氧甲酸自催化体系下环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9.23℃,反应时间4.67h,甲酸加入量19.30%,此时光皮树油环氧值可达 5.40%。(2)以自制的环氧光皮树油开环反应中开环率为指标,得到制备SO42-/ZrO2-ZSM-5超强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ZSM-5分子筛百分比4,硫酸浸渍液浓度lmol/L,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3h,此时开环率达到88.2%;开环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50℃,反应时间为9.09 h,醇与环氧键摩尔比3.21:1,此时开环率达98.35%。光皮树油基基础油性能:酸值为1.5mgKOH/g,界面张力为17.8mN/m,环氧值为0.12g/100g,粘度为 39.85mm2/s(40℃)、13.32mm2/s(100℃),闪点为 198℃,倾点-13℃,破乳化度18min。

李科,陈洁,黄金瑞,聂小安,蒋剑春,杨天生[7](2018)在《乌桕籽油制备环氧脂肪酸乙酯及增塑PVC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具有高碘值的乌桕籽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和原位环氧化法制备脂肪酸乙酯和环氧脂肪酸乙酯,并分别采用条件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梓油与乙醇酯交换的反应条件为:梓油与乙醇物质的量之比为7∶1,催化剂用量为梓油质量的1.6%,在65℃下恒温搅拌回流反应2h,转化率在76.7%左右;脂肪酸乙酯环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百克脂肪酸乙酯需甲酸14g,双氧水113g,反应温度控制在55℃,反应时长为3h,所得产物环氧值为5.5。并通过凝胶色谱和红外光谱验证了反应产物。软质PVC薄膜性能测试表明:环氧脂肪酸乙酯(EFAEE)可有效降低PVC塑料的结晶度,并具有较好的增塑性能,其断裂伸长率优于DOP;EFAEE可有效提升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其增塑的PVC薄膜的玻璃化温度也较DOP增塑薄膜低12.67℃,并可根据需要与DOP复配使用。

王菊[8](2018)在《低共熔溶剂双功能体系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制备增塑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世界各国限塑令政策实施以来,以动植物油脂等生物质资源衍生而得的各类无毒环保型增塑剂应运而生。环氧大豆油(ESBO)作为PVC材料的增塑剂兼稳定剂,经济环保,有效减轻了人们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担忧。另外,在我国大豆油作为高不饱和度植物油的代表,产量大、成本低、来源广,为ESBO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因现有的环氧化工艺中存在严重的设备腐蚀、“三废”处理困难、传统催化剂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清洁、高效的催化剂改善大豆油环氧化利用途径刻不容缓。本文以季铵盐-羧酸系列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为催化剂,对市售精炼大豆油一步环氧化后,根据特征官能团的改变利用1H NMR法代替繁琐、复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及国标滴定法,定量分析双键环氧化过程中的转化率及产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别以不同氢键供体二水草酸(OA)、丙二酸(MA)、一水合柠檬酸(CA)和氯化胆碱(ChCl)以摩尔比1:1制备出三种DES作为催化剂,与固定比例的原料油、88%甲酸、30%双氧水混合反应后,利用核磁氢谱表征手段将所得产物与原料大豆油的结构及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氯化胆碱-二水草酸(ChCl-OA)体系中,于50℃下反应8 h,双键转化率为88.80%,目标产物选择性高达93.86%,均超出ChCl-MA(90.87%,10 h)及ChCl-CA(83.52%,8 h)。在同等实验条件下与其他类型催化剂进行比较,可知ChCl-OA催化环氧化效果较好。对所得产品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产品中的特征基团与目标产物一致,且不饱和双键的转化率高,副反应发生的程度低。进一步对该催化环氧化机理作出推测,发现主要是羧酸中的羧羟基与季铵盐中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形成了既具一定酸性又有相转移作用的双功能环氧化催化剂DES,从而促进环氧化过程的发生。通过对不同季铵盐(氢键受体)-二水草酸DES结构及性质的分析,利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三丁基甲基氯化铵(MTBAC)、四乙基氯化铵(TEAC)、氯化胆碱(ChCl)与二水草酸以1:1(摩尔比)制备的DES对以上探索过程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分析,其中影响因素包括氢键受体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氧水、甲酸及催化剂用量,发现仍是氯化胆碱-二水草酸体系获得最佳转化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环氧化率高达90.41%,环氧值6.85%,酸值0.45 mg/g(以KOH计),碘值为4.33 gI2/100g,水含量0.1%,达到国家环氧大豆油增塑剂标准。制得的环氧大豆油(ESBO)色泽浅品质高,将其与传统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增塑剂,添加至聚氯乙烯(PVC)树脂粉末中,再加入适量的稳定剂,经混炼、注塑得到标准测试样条。对不同配比的样品分别运用物理(表面硬度、抽出)、力学(拉伸试验)、热分析(热老化、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相关测试方法进行增塑性能的判定。与只添加DOP的试样对比后,发现环氧大豆油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延长了老化时间,相应的热稳定性获得了有效提高。另外,硬度及拉伸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PVC试样的韧性有了明显改善,同时ESBO与DOP混合使用也降低了PVC在液体溶剂中的挥发损失。

葛成梁,钱强儿,吴江浩,代永昌,葛家俊[9](2017)在《脂肪酸甲酯衍生物在增塑剂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以绿色环保、可再生的生物基增塑剂代替传统的石油基增塑剂是当前增塑剂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脂肪酸甲酯因其特有的化学性质和环境友好性,在环保增塑剂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综述了脂肪酸甲酯在环保增塑剂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的环氧脂肪酸甲酯、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氯代脂肪酸甲酯和氯代环氧脂肪酸甲酯的应用研究进展。

万晓红[10](2016)在《脂肪酶Candida.sp 99-125催化合成环氧油酸(酯)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化学的关注以及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植物油脂来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化学品原料。目前,一些植物油已经投入到了工业化的生产应用当中。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植物油也有广泛的应用,在医疗、食品等行业中,以植物油为基础的聚合材料的应用要优于以石油为原料的聚合材料。本课题主要研究脂肪酶Candida sp.99-125催化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环氧化反应。环氧油酸应用范围广阔,是有机合成和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本文通过对反应体系中环氧值、碘值的测定,对影响环氧化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对生成的粗产物通过低温结晶的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利用红外、核磁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以环氧油酸为底物合成了可以作为增塑剂使用的环氧油酸甲酯。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脂肪酶催化合成环氧油酸的工艺优化。主要对溶剂,脂肪酶用量,过氧化氢用量,搅拌转速,反应温度,过氧化氢添加方式等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以硅藻土固定化的脂肪酶为催化剂,选用无溶剂体系反应,并开发了基于控制反应温度,从而调节反应体系粘度的变温反应工艺。最优的反应体系参数如下:酶用量为底物质量的20%;过氧化氢与油酸中双键摩尔比为1:1;过氧化氢采用连续流加的方式进行添加。反应0-6 h时为30℃,在6-8 h时为35℃,在8h以后为40℃,搅拌转速为300rpm。反应12h后转化率可达最高值,油酸的环氧值可达4.18%。(2)环氧油酸的分离与鉴定。环氧油酸的分离纯化主要采用低温溶剂结晶的方法,通过对料液比和结晶时间等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后,得到一组最优的结晶条件。经分离纯化后的环氧油酸在室温下为白色粉末状,通过红外和核磁对环氧油酸结构进行了鉴定,确定了环氧油酸的结构组成。(3)开发了酶催化环氧油酸甲酯的合成工艺。通过对脂肪酶催化两种底物(油酸甲酯和环氧油酸)合成环氧油酸甲酯的比较,探究了脂肪酶在催化合成环氧类增塑剂方面的催化能力。最终结果表明,脂肪酶直接催化油酸甲酯合成环氧脂肪酸酯难度较高,而以环氧油酸为底物合成环氧类增塑剂的效果良好,最优条件下以环氧油酸为底物合成环氧油酸甲酯的转化率可达98%左右。

二、环氧楝树果油增塑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楝树果油增塑剂(论文提纲范文)

(1)高性能/功(智)能型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涂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植物油基光固化材料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2 植物油基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2.1 高性能的植物油基光固化涂料
        2.1.1 环氧丙烯酸酯型
        2.1.2 聚氨酯丙烯酸酯型
        2.1.3 其他丙烯酸酯型
    2.2 功能型或智能型植物油基光固化涂料
        2.2.1 低收缩型光固化涂料
        2.2.2 超疏水型光固化涂料
        2.2.3 自修复型光固化Vitrimer涂料
3 结语

(2)增塑剂中环氧值的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实际
    1.1 原料与试剂
    1.2 主要器材
2 实验部分
    2.1 盐酸-丙酮-酚酞法
        2.1.1 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2.1.2 样品的滴定
    2.2 国标盐酸-丙酮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测试方法条件优化
        3.1.1 盐酸和丙酮的比例
        3.1.2 盐酸-丙酮的加入量
    3.2 方法稳定性的分析
    3.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
    3.4 与国标盐酸-丙酮法比较
4 结论

(3)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油脂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木本油料作物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2 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综合品质
3 新木本油脂资源挖掘
4 遗传资源多样性及油脂合成调控
5 油脂提取工艺及保存
6 油脂的综合利用
7 存在的问题
8 小结

(4)生物柴油制备绿色增塑剂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柴油概述
    1.2 生物柴油下游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1.2.1 酯交换反应
        1.2.2 环氧化反应
        1.2.3 裂解反应
        1.2.4 加氢反应
        1.2.5 磺化反应
        1.2.6 聚合反应
    1.3 环氧增塑剂研究进展
        1.3.1 增塑剂概述
        1.3.2 环氧增塑剂
    1.4 脂肪酸异辛酯及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研究现状
        1.4.1 脂肪酸异辛酯
        1.4.2 环氧脂肪酸异辛酯
    1.5 油脂酯交换及环氧化反应中的连续化装置
        1.5.1 油脂酯交换反应中的连续化装置
        1.5.2 油脂环氧化反应中的连续化装置
    1.6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论文选题意义
        1.6.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体碱催化生物柴油酯交换合成脂肪酸异辛酯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脂肪酸甲酯制备
        2.2.3 K_2CO_3/γ-Al_2O_3 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
        2.2.4 脂肪酸异辛酯制备
        2.2.5 催化剂表征
        2.2.6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非负载型K_2CO_3 催化剂的研究
        2.3.2 负载型K_2CO_3/γ-Al_2O_3 催化剂的研究
        2.3.3 催化剂表征结果
        2.3.4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脂肪酸异辛酯热力学数据测定及关联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3.2.2 脂肪酸异辛酯制备及分离提纯
        3.2.3 分析方法
        3.2.4 密度测定
        3.2.5 粘度测定
        3.2.6 饱和蒸汽压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脂肪酸异辛酯组成分析
        3.3.2 密度
        3.3.3 粘度
        3.3.4 饱和蒸汽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续化合成脂肪酸异辛酯的传质-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本征动力学实验装置及方法
        4.2.3 固定床实验装置及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化学平衡
        4.3.2 扩散影响的消除
        4.3.3 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
        4.3.4 固定床反应器传质-反应动力学模型
        4.3.5 空速的影响
        4.3.6 催化剂床层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5.2.2 间歇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异辛酯
        5.2.3 连续化反应制备环氧脂肪酸异辛酯
        5.2.4 反应器返混特性测试
        5.2.5 分析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间歇反应响应面模型与方差分析
        5.3.2 因素交互作用对间歇反应的影响
        5.3.3 模型优化与验证
        5.3.4 反应温度对连续化反应的影响
        5.3.5 硫酸对连续化反应的影响
        5.3.6 停留时间对连续化反应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氧脂肪酸异辛酯的增塑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6.2.2 实验方法
        6.2.3 环氧产物表征
        6.2.4 产物性能测试
        6.2.5 PVC制品表征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环氧产物表征
        6.3.2 拉伸性能
        6.3.3 热稳定性
        6.3.4 抽出性及迁移性能
        6.3.5 对比环氧脂肪酸甲酯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橡塑材料发泡过程产生废料的回收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污染物概况分析
    1.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收集净化
        1.2.1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1.2.2 工业废气的收集和净化
    1.3 NBR/PVC橡塑发泡材料概述
        1.3.1 NBR/PVC橡塑发泡材料生产过程
        1.3.2 发泡剂的性质
        1.3.3 NBR/PVC橡塑材料的增塑剂和润滑剂
        1.3.4 NBR/PVC橡塑材料发泡过程废气的冷凝过程
        1.3.5 NBR/PVC橡塑材料发泡过程废气的电捕
    1.4 橡塑冷凝料用于酚醛树脂中
        1.4.1 酚醛树脂的发展
        1.4.2 酚醛树脂的合成
        1.4.3 酚醛树脂的改性
        1.4.4 NBR/PVC橡塑冷凝料的应用于酚醛树脂中
    1.5 橡塑电捕焦油用于环氧树脂中
        1.5.1 环氧树脂的应用和发展
        1.5.2 环氧树脂固化剂
        1.5.3 胺类固化剂
        1.5.4 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
        1.5.5 环氧树脂辅助改性材料
        1.5.6 NBR/PVC橡塑电捕焦油应用于环氧树脂中
    1.6 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立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橡塑冷凝料调制酚醛树脂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2 活性炭对橡塑冷凝料的净化
        2.2.3 凯氏定氮法测定橡塑冷凝料水溶中氮含量和尿素纯度的测定
        2.2.4 酚醛树脂的制备(PF)
        2.2.5 酚醛树脂(PF)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2.2.6 酚醛树脂(PF)中羟甲基含量的测定
        2.2.7 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调胶
    2.3 分析与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氮含量测试结果
        2.4.2 LPF和PUF具体调胶方案
        2.4.3 活性炭净化橡塑冷凝料的静态水洗过程水溶液中N含量的分析
        2.4.4 活性炭净化橡塑冷凝料的动态水洗过程水溶液中N含量的分析
        2.4.5 橡塑冷凝料的红外光谱图
        2.4.6 XPS表征结果分析
        2.4.7 PUF和LPF的固含量的分析
        2.4.8 LPF和PUF配制胶的pH分析
        2.4.9 LPF和PUF的凝胶时间分析
        2.4.10 LPF和PUF的剪切强度分析
        2.4.11 LPF和PUF的热稳定性分析
        2.4.12 固化后LPF和PUF红外光谱图
    2.5 实验机理
        2.5.1 酚醛树脂(PF)合成机理
        2.5.2 LPF和PUF合成机理
    2.6 本章小结
3 橡塑电捕焦油增塑环氧树脂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3 实验步骤与原料的测定
        3.3.1 水洗橡塑电捕焦油的判断标准
        3.3.2 原料的测定
        3.3.3 AD固化剂的合成和胺值测定
        3.3.4 环氧树脂的固化操作
        3.3.5 仪器分析与检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红外光谱分析
        3.4.2 XPS表征结果分析
        3.4.3 水洗次数对ECT增塑剂中N含量的影响
        3.4.4 二乙烯三胺和AGE对AD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值和胺值的影响
        3.4.5 AGE、二乙烯三胺和AD环氧树脂固化剂红外光谱分析
        3.4.6 AD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比例对固化时间的影响
        3.4.7 ECT对比DOP及氯化石蜡增塑环氧树脂试样的力学分析
        3.4.8 ECT对比无增塑剂和氯化石蜡增塑环氧树脂试样的热稳定性分析
        3.4.9 加入不同增塑剂的环氧树脂试样形貌分析
    3.5 本章总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6)光皮树油制备植物基基础润滑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植物基润滑基础油的研究现状
        1.2.1 环氧植物油研究进展
        1.2.2 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ZSM-5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1.4 光皮树油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光皮树油的制备与预处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精炼光皮树油的表征及性能
        2.2.1 红外分析
        2.2.2 气质分析方法
        2.2.3 环氧值测定
        2.2.4 碘值测定
        2.2.5 折光率测定
        2.2.6 酸值测定
    2.3 光皮树油制备方法
    2.4 光皮树油预处理(精炼)
        2.4.1 脱胶
        2.4.2 碱炼
        2.4.3 水洗
        2.4.4 脱色
        2.4.5 干燥
    2.5 精炼光皮树油表征及性能分析
        2.5.1 光皮树(精炼)油气相谱图分析
        2.5.2 光皮树(精炼)油红外谱图分析
        2.5.3 理化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氧光皮树油的制备
    3.1 试验试剂及仪器
    3.2 环氧光皮树油的制备
        3.2.1 环氧化过程
        3.2.2 环氧光皮树油的制备
    3.3 环氧光皮树油的表征及性能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核磁分析
        3.3.3 环氧值测定
        3.3.4 碘值测定
        3.3.5 酸值测定
    3.4 环氧光皮树油制备工艺条件
        3.4.1 单因素法初步确定环氧化反应工艺
        3.4.2 响应面法对光皮树油环氧化反应反应工艺优化
    3.5 产物的表征及性能分析
        3.5.1 核磁分析
        3.5.2 红外光谱分析
        3.5.3 理化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光皮树油脂开环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4.1 试验试剂及仪器
    4.2 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活性评价
        4.2.1 开环反应机理
        4.2.2 SO_4~(2-)/ZrO_2-ZSM-5催化剂的制备
    4.3 催化剂表征方法
        4.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4.3.2 热重分析(TG)
        4.3.3 扫描电镜分析(SEM)
        4.3.4 比表面积分析(BET)
    4.4 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
        4.4.1 分子筛百分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4.2 硫酸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4.3 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4.4 焙烧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5 催化剂表征分析
        4.5.1 SO_4~(2-)/ZrO_2-ZSM-5催化剂的XRD分析
        4.5.2 SO_4~(2-)/ZrO_2-ZSM-5催化剂的SEM分析
        4.5.3 SO_4~(2-)/ZrO_2-ZSM-5催化剂的TG分析
        4.5.4 SO_4~(2-)/ZrO_2-ZSM-5催化剂的BET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氧光皮树油支链化植物基基础油
    5.1 试验试剂及仪器
    5.2 支链化植物基基础油的制备
        5.2.1 开环催化剂制备
        5.2.2 植物基基础润滑油制备
        5.2.3 开环转化率计算
    5.3 产物的表征与分析
        5.3.1 红外光谱分析
        5.3.2 核磁分析
        5.3.3 酸值
        5.3.4 环氧值测定
        5.3.5 产物性能的测定
    5.4 环氧光皮树油支链化制备工艺条件
        5.4.1 单因素法初步确定支链化制备工艺条件
        5.4.2 响应面法优化支链化制备工艺条件
    5.5 产物的表征及性能分析
        5.5.1 核磁分析
        5.5.2 红外分析
        5.5.3 理化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乌桕籽油制备环氧脂肪酸乙酯及增塑PVC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步骤
        1.2.1 预处理
        1.2.2 梓油乙酯的制备
        1.2.3 环氧梓油乙酯的制备
        1.2.4 样条制备及性能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及配比分析
    2.2 梓油乙酯环氧化工艺
    2.3 结构表征
    2.4 PVC制品分析
        2.4.1 结晶状态分析
        2.4.2 拉伸试验及断面分析
        2.4.3 薄膜DMA测试
        2.4.4 PVC制品热稳定性
        2.4.5 PVC热分解分析
        2.4.6 PVC热解活化能对比
3 结论

(8)低共熔溶剂双功能体系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制备增塑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植物油环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1.2.1 溶剂法
        1.2.2 无溶剂法
    1.3 各类催化剂在植物油环氧化中的应用
        1.3.1 无机酸催化剂
        1.3.2 杂多酸(盐)
        1.3.3 离子交换树脂
        1.3.4 相转移催化剂
        1.3.5 离子液体
        1.3.6 脂肪酶催化剂
    1.4 季铵盐-羧酸低共熔溶剂(DES)体系基础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氯化胆碱-羧酸DES双功能体系催化大豆油环氧化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DES的制备
        2.3.2 环氧化反应
        2.3.3 双键转化率及环氧化产率的定量方法
        2.3.4 不同氢键供体DES性质的测定方法
        2.3.4.1 DES黏度测定
        2.3.4.2 DES水溶液酸性的测定
        2.3.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4.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2.3.5 产物性能表征方法
        2.3.5.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5.2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2.3.5.3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
        2.3.5.4 热重分析(TGA)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氯化胆碱-羧酸结构与性质的探讨
        2.4.1.1 FT-IR分析
        2.4.1.2 ~1HNMR分析
        2.4.1.3 水溶液酸性分析
        2.4.1.4 黏度分析
        2.4.2 反应温度对不同DES体系催化效果的影响
        2.4.3 反应时间对不同DES体系催化效果的影响
        2.4.4 ~1HNMR法与滴定法误差对比
    2.5 产物性能表征分析
        2.5.1 FT-IR分析
        2.5.2 ~1HNMR分析
        2.5.3 ~(13)CNMR分析
        2.5.4 TGA分析
    2.6 氯化胆碱-羧酸体系催化环氧化机理推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季铵盐-二水草酸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DES的制备
        3.2.4 环氧化反应
        3.2.5 环氧化产率的定量方法
    3.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1 不同氢键受体DES性质的测定
        3.3.1.1 DES黏度测定
        3.3.1.2 DES水溶液酸性的测定
        3.3.1.3 FT-IR分析
        3.3.1.4 ~1HNMR分析
        3.3.2 环氧增塑剂主要指标的测定
        3.3.2.1 酸值
        3.3.2.2 碘值
        3.3.2.3 环氧值
        3.3.2.4 水分
        3.3.3 产物性能表征
        3.3.3.1 FT-IR分析
        3.3.3.2 ~1HNMR分析
        3.3.3.3 ~(13)CNMR分析
        3.3.3.4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3.3.3.5 综合热分析(TG-DSC)
    3.4 结果与讨论
        3.4.1 DES性质与结构的探索
        3.4.1.1 FT-IR分析
        3.4.1.2 ~1HNMR分析
        3.4.1.3 黏度分析
        3.4.1.4 水溶液酸性分析
        3.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3.4.2.1 反应温度对环氧化率的影响
        3.4.2.2 反应时间对环氧化率的影响
        3.4.2.3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环氧化率的影响
        3.4.2.4 双氧水用量对环氧化率的影响
        3.4.2.5 甲酸用量对环氧化率的影响
        3.4.2.6 不同季铵盐(氢键受体)的影响
    3.5 催化剂性能的验证与对比
        3.5.1 催化剂空白对照实验
        3.5.2 DES效果对比分析
        3.5.3 DES催化剂循环实验
    3.6 产品表征分析
        3.6.1 FT-IR分析
        3.6.2 ~1HNMR分析
        3.6.3 GPC分析
        3.6.4 ~(13)CNMR分析
        3.6.5 TG-DSC分析
        3.6.6 环氧大豆油增塑剂国标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大豆油增塑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装置与仪器
    4.3 环氧大豆油增塑性能测试
        4.3.1 聚氯乙烯样品的制备
        4.3.2 增塑剂性能测试标准
        4.3.3 分析与讨论
        4.3.3.1 表面硬度分析
        4.3.3.2 耐抽出性能分析
        4.3.3.3 热老化性能分析
        4.3.3.4 拉伸性能分析
        4.3.3.5 玻璃化转变温度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9)脂肪酸甲酯衍生物在增塑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酸甲酯在增塑剂中的应用进展
    1.1 环氧脂肪酸甲酯
    1.2 氯代脂肪酸甲酯
    1.3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
    1.4 氯代环氧脂肪酸甲酯
2 结语

(10)脂肪酶Candida.sp 99-125催化合成环氧油酸(酯)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油脂工业的现状
        1.2.1 我国油脂的种类及组成
        1.2.2 油脂的高值化利用
    1.3 环氧油脂研究概况
        1.3.1 环氧植物油简介
        1.3.2 环氧植物油的应用
        1.3.3 环氧植物油的制备方法与合成原理
    1.4 脂肪酶催化合成环氧油脂的影响因素
        1.4.1 过氧化氢对反应的影响
        1.4.2 不同脂肪酶对反应的影响
        1.4.3 溶剂体系对反应的影响
        1.4.4 副反应的影响
    1.5 环氧油酸的研究概况及应用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
        1.6.1 主要研究目的
        1.6.2 主要研究意义
        1.6.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脂肪酶催化合成环氧油酸的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脂肪酶的固定及酶活测定方法
        2.3.2 脂肪酶催化合成环氧油酸的工艺优化
        2.3.3 样品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原料油酸的性质的测定
        2.4.2 不同状态脂肪酶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3 溶剂体系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4 脂肪酶用量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5 过氧化氢用量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6 搅拌转速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7 过氧化氢添加方式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8 温度对油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4.9 变温体系下环氧油酸的合成
        2.4.10 硅藻土固定化脂肪酶的回收利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环氧油酸的合成
        3.3.2 溶剂比例对产物环氧油酸低温结晶的影响
        3.3.3 时间对环氧油酸低温结晶的影响
        3.3.4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3.3.5 结晶产物收率与组成的计算
        3.3.6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3.7 产物的核磁共振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料液比对环氧油酸低温结晶的影响
        3.4.2 时间对环氧油酸低温结晶的影响
        3.4.3 产物中环氧油酸含量分析
        3.4.4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4.5 产物核磁共振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油酸甲酯的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环氧化反应中几个指标的测定方法
        4.3.2 以环氧油酸为底物合成环氧油酸甲酯的研究
        4.3.3 以油酸甲酯为底物合成环氧油酸甲酯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以环氧油酸为底物合成环氧油酸甲酯
        4.4.2 以油酸甲酯为底物合成环氧油酸甲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脂肪酶催化合成环氧油酸的工艺优化
        5.1.2 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5.1.3 环氧油酸甲酯的合成
    5.2 问题与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试剂与药品
附录二 实验仪器与设备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四、环氧楝树果油增塑剂(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性能/功(智)能型植物油基紫外光固化涂料研究[J]. 张金帅,黄佳,朱国强,尚倩倩,胡云,刘承果,周永红. 中国涂料, 2021(09)
  • [2]增塑剂中环氧值的测试方法研究[J]. 安方.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09)
  • [3]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油脂资源研究进展[J]. 廖阳,李昌珠,于凌一丹,黄国文,闫荣玲. 中国粮油学报, 2021(08)
  • [4]生物柴油制备绿色增塑剂环氧脂肪酸异辛酯及应用研究[D]. 郑挺.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5]橡塑材料发泡过程产生废料的回收利用的研究[D]. 王凤鑫.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光皮树油制备植物基基础润滑油的研究[D]. 杜高宽.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7]乌桕籽油制备环氧脂肪酸乙酯及增塑PVC研究[J]. 李科,陈洁,黄金瑞,聂小安,蒋剑春,杨天生. 精细石油化工, 2018(03)
  • [8]低共熔溶剂双功能体系催化大豆油环氧化制备增塑剂的研究[D]. 王菊.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9]脂肪酸甲酯衍生物在增塑剂中的应用[J]. 葛成梁,钱强儿,吴江浩,代永昌,葛家俊. 广州化工, 2017(16)
  • [10]脂肪酶Candida.sp 99-125催化合成环氧油酸(酯)的工艺研究[D]. 万晓红.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标签:;  ;  ;  ;  

环氧印楝油增塑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