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阿木尔林业局发展林产工业生产的几点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刘国珍[1](1980)在《关于阿木尔林业局发展林产工业生产的几点意见》文中研究指明 一、阿木尔林业局林产工业的基本情况1.概况:阿木尔林业局是一九七一年筹建的,几年来,林产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九七九年地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之后,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思想有了一定的解放,开始认识到林业企业发展林产工业,大搞木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
李炜[2](2012)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是我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在我国生态建设大局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小兴安岭地区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出现严重退化。可采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陷入了资源危机。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于实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内林区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要想走出困境,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规划目标,有赖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立时间不长,虽然生态补偿的实践历时多年,但生态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更谈不上健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为理论支撑,阐明了生态补偿的动因,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维度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对基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补偿路径进行了优化,最后构建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配套支撑体系,提出了以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为主,将生态产业反哺生态补偿机制及配套支撑体系相互融合的综合生态补偿机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及实践经验的分析可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意义重大,而生态补偿是激励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手段。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视角独特。另外对生态补偿的动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而环境资源价值论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助于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的制定及财政补偿路径的优化研究,为整个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构建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在构建模型时,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不同阶段、生态区位重要性、生态功能区建设成本因素、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五个维度进行设计,力求所设计的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契合生态功能区建设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为生态功能区内不同地区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有激励特征的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第三,确定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初始阶段最低补偿标准及较高补偿标准。在所构建的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以及森林资源的林分类型、起源、林龄结构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生态区位及森林生态效益调整系数,分别测算了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标准,最终确定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初始阶段的最低补偿标准及较高补偿标准。第四,优化了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契合的财政补偿路径。在分析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有转移支付制度优化整合的思路,分别确定了现有补偿政策中应作为专项转移支付及均衡性转移支付的项目。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确定综合得分,采用“超额累进”的办法,确定了应上解横向转移支付额度,并依据综合得分大小确定不同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的额度,为完善基于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新思路。第五,提出了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配套支撑体系。为了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性,结合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补偿机制的内外部环境政策因素,需要配套的、健全的制度和政策等予以支撑。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相关评价、激励等制度及财政、土地等政策的基础上,尤为重要的是提高以生态产业发展反哺生态补偿机制的能力,通过相关配套体系的支撑最终构建以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为主,将生态产业反哺生态补偿机制及配套支撑体系相互融合的综合生态补偿机制。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而且生态功能区建设周期长,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后的效果滞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保障。
邱兴亚[3](1987)在《对森工企业如何深入改革的几点意见》文中研究说明 大兴安岭林管局所辖范围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与苏联一江之隔。全局经营总面积为846万公顷,林地面积526万公顷。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国家投资144,692万元,为国家提供商品材4,363万立方米,上缴利税74,880万元。现已建成4个林业局,正在建设和尚待开发各4个林业局,还有县团级企事业单位23个。现有职工106,090人,知青57,952人,有固定资产201,000万元,道路7,467公里,已开发局道路密度每公顷1.2米,全局平均0.8米。已形成生产能力484万米。
朴赞璟,宋年富,史宏,何静源[4](1991)在《黑龙江省林区道路网现状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区道路的合理密度,对森林的经营利用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省森工企业处于无林可采的边缘。作为基础设施的道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加剧采育失调的原因之一。由于我省林区道路密度低,满足不了生产的
张凤岩,薛昌硕[5](1987)在《关于大兴安岭林区电网规划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大兴安岭林区目前电网现状出发,就当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电力负荷增长情况,从节能的角度,阐述了电力发展的若干原则并提出了电网长远规划的几点意见,具体地在电力网改造、升压、在负荷中心建立新的电厂、实现环形哄电网、成立林业调度中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会有利于对林区的合理开发、利用。
计文学[6](1998)在《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现状,提出了今后经营的几点意见,以便达到林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关于阿木尔林业局发展林产工业生产的几点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阿木尔林业局发展林产工业生产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2)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地域范围界定 |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厘定 |
2.1.1 生态补偿 |
2.1.2 生态补偿机制 |
2.1.3 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与生态补偿动因相关的理论 |
2.2.2 与生态补偿标准相关的理论 |
2.2.3 与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的理论 |
2.3 相关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借鉴与启示 |
3.1 国内生态补偿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
3.1.1 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 |
3.1.2 以市场为主导的生态补偿 |
3.1.3 国内经验及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的启示 |
3.2 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
3.2.1 直接公共支付 |
3.2.2 限额交易计划 |
3.2.3 私人直接支付 |
3.2.4 生态产品认证计划 |
3.2.5 征收环境税费 |
3.2.6 国外经验及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的启示 |
3.3 本章小结 |
4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
4.1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原则 |
4.1.1 受益者补偿原则 |
4.1.2 公平性原则 |
4.1.3 差异性原则 |
4.2 生态补偿机制要素的确定 |
4.2.1 补偿主体的确定 |
4.2.2 补偿客体的确定 |
4.2.3 补偿标准的确定 |
4.2.4 补偿模式与途径 |
4.2.5 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 |
4.3 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的确定 |
5.1 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
5.2 多维度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的构建 |
5.3 系数权重的确定 |
5.3.1 森林生态效益调整系数的确定 |
5.3.2 生态区位调整系数的确定 |
5.4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 |
5.4.1 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补偿标准 |
5.4.2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补偿标准 |
5.4.3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补偿标准综合测算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财政补偿路径的优化 |
6.1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财政资金到位情况 |
6.2 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 |
6.2.1 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
6.2.2 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路径设计 |
6.3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 |
6.3.1 现行均衡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
6.3.2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依据 |
6.3.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的选取原则 |
6.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5 指标赋权 |
6.3.6 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评价 |
6.3.7 横向转移支付额度的测算 |
6.4 本章小结 |
7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配套支撑体系 |
7.1 完善生态补偿相关制度 |
7.1.1 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
7.1.2 深化林权改革以明晰产权制度 |
7.1.3 健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制度 |
7.1.4 完善生态补偿的激励与评价考核机制 |
7.1.5 健全生态补偿的约束与监督制度 |
7.1.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7.2 健全生态补偿相关政策 |
7.3 完善配套产业支撑体系 |
7.3.1 整合生态旅游支柱产业 |
7.3.2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
7.3.3 壮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
7.3.4 发展东北特色药业 |
7.3.5 培育壮大林木精深加工产业 |
7.3.6 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
7.3.7 积极发展林区商贸服务业 |
7.4 完善生态补偿的投融资体制 |
7.5 完善生态补偿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 |
7.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阿木尔林业局发展林产工业生产的几点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阿木尔林业局发展林产工业生产的几点意见[J]. 李彦,刘国珍. 林业经济, 1980(03)
- [2]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李炜.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3]对森工企业如何深入改革的几点意见[J]. 邱兴亚. 林业经济, 1987(01)
- [4]黑龙江省林区道路网现状与发展[J]. 朴赞璟,宋年富,史宏,何静源. 林业科技, 1991(01)
- [5]关于大兴安岭林区电网规划的探讨[J]. 张凤岩,薛昌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7(03)
- [6]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现状与对策[J]. 计文学. 森林工程, 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