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今天过得愉快

祝你今天过得愉快

一、漫话Have a Nice Day(论文文献综述)

窦钰[1](2019)在《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S小学四年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色扮演法是范尼·谢夫特在《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最早提出的。角色扮演最初是作为心理康复治疗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变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儿童在智力、身体、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飞速发展。四年级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情境认知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纵观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角色扮演迫于升学压力大多流于形式。探讨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我们改进小学英语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本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角色扮演法的研究的基础上,汲取当前国内外关于角色扮演教学方面前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了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合作交流,培养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法,对扬州市S小学四年级英语角色扮演教学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观察结果和问卷调查的理性分析以及教师的访谈,阐述了角色扮演在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小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的问题,包括教师对角色扮演法的理解不深入;角色扮演的内容拘泥于课本;学生的参与冷热不均;角色扮演的方式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教师评价缺少标准。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心理负担重;教师倾向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本身要求较高。因此提出改进建议:英语教师要充实角色扮演理论知识;拓展角色扮演内容;关注全体学生;丰富角色扮演形式;增加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希望本研究可以对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启示,从而使英语课堂更受学生的喜爱,提高教学效率。

方亚军[2](2019)在《内地与香港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儿童形象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主要以影视作品中的儿童形象、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等的研究为主,缺乏从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角度开展儿童形象的比较研究,这显然与我国深化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现状极不相称。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小学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香港,英语被视为学习、事业和经济成功的重要工具,而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研究是实现小学英语教学价值的关键。据此,本研究以内地与香港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深入比较与分析两地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儿童形象的异同,为完善内地与香港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撰和使用提供具体建议。首先,参考已有研究,结合儿童形象的特殊性,采用文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建立起儿童形象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提出,儿童形象主要包括儿童的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前者包括生理形象、社会形象,后者包括心理形象、品德形象,这些形象进一步划分为性别、年龄、时代、国别、民族、学习身份、情绪、性格、自我、他人、集体、自然十二个分析维度。其次,内地人教版教科书选择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科书《英语》(简称PEP)3到6年级,共8册,香港朗文版教科书选择了由培生集团出版的香港朗文版小学英语教科书《Primary Longman Elect》(简称PLE)3A到6B,共8册,作为样本。再次,使用所构建的分析框架,按照各分析维度对两个版本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进行编码与统计,结合频度分析和内容分析,比较两个版本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找出两者异同点,从多学科的视角对两地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生理形象上,两地教科书中出现的儿童都以男性少年儿童为主,内地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儿童的性别比例差异大,香港朗文版教科书中的儿童的性别比例较为接近;(2)在社会形象上,两地教科书都通过塑造当代的国内外儿童形象来凸显儿童的社会化,其中内地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儿童是以接受者的身份进行学习的,而香港朗文版教科书中的儿童是以发现者的身份进行学习的;(3)在心理形象上,两地教科书都重视积极性的儿童情绪和性格的描绘,其中,内地人教版教科书重视儿童外向型情绪和性格的塑造,香港朗文版更强调儿童内、外向型情绪与性格的共存;(4)在品德形象上,两地教科书均重视儿童的机智勇敢的品德,均轻视儿童的乐于奉献、保护环境的品德,均忽视儿童的虚心宽容的品德,内地人教版教科书更强调儿童的诚实守信、好学多问、互帮互助、孝亲尊师、热爱祖国、爱党爱民、爱护公物、珍爱生命的品德,香港朗文版教科书更强调儿童的专注认真、自强自律、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合作共处、立志敬业、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德。最后,为内地与香港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撰和使用提出如下建议:优化教科书儿童形象要素呈现方式;丰富教科书儿童形象时代教育内涵;缩小两地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差异;增强对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的国际理解。

郭家铨[3](1988)在《漫话Have a Nice Day》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讲英语的国家里,人们在分手时总免不了道一声“再见”。Good-bye听起来分别的时间较长;So long显得过于随便;Take care和Take it easy已经过时;Keep thefaith和peace显得不够尊敬;Be well,be good和God bless you 主要用在家庭成员和密友之间,使用范围

喻梅[4](2016)在《诺德功能理论指导下《信阳毛尖》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扩展,中国茶文化闻名海内外。以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大战略为依据,整合茶文化资源、强化茶产业品牌,并对茶文化在国内外的宣传已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信阳毛尖是我国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绿茶,早已跻身于全国十大名茶之列。信阳茶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产地,现在则是全国四个重要的产茶地(西南、华南、江南、江北)之一。要认识信阳毛尖这样优异而美妙的名茶,并将它介绍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是作为一个信阳师院英语学习者的职责和义务。本次翻译以诺德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以功能概念为基础,理解原文特色的功能,选择适合于预期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在笔者分析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文本外因素和原文文本内的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更为灵活的分析模式对《信阳毛尖》进行翻译。这份报告是基于作者对《信阳毛尖》第一章和第六章的翻译实践进行研究。它提供了一个翻译委托书(即预期的文本功能,受众,文本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媒介和动机),原文分析和翻译问题的功能排序对《信阳毛尖》进行分析。这份报告尝试着探索诺德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文本中的应用,将对《信阳毛尖》的第一章和第六章进行翻译,主要包括信阳毛尖的“历史与发展”与“茶文化与茶风俗“这两个部分。首先,这份报告尝试将诺德的翻译功能理论运用到茶专业相关的文本的翻译中,将理论与茶翻译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另一方面,笔者希望借用这次翻译机会,结合翻译实践与相关理论来提升自身的翻译技能。

刘衍诚[5](2014)在《梦与困惑—对《天黑前的夏天》女主角的精神分析》文中提出英国著名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天黑前的夏天》写于1973年,是莱辛获奖作品系列之一。小说主要是写女主角凯特·布朗在一个夏天追求理想和自由时遭遇的困惑以及她最后的回归。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结合其他批评家的研究,集中探讨了多丽丝·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13个贯穿整篇小说的海豹梦的象征意义以及凯特的本我、自我与超我,分析她在追求理想和自由时候的困惑。本文一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包括她主要以围绕战争问题、种族问题以及女性问题进行创作的风格。介绍了关于《天黑前的夏天》的叙事特点以及文学评论和研究的主要思路。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以及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三层划分,包括梦的定义和特点、梦的作用、梦的运作以及解析梦的方法。第三章是围绕凯特的13个海豹梦和5种不同身份进行叙述。通过对比凯特现实的遭遇以及梦境中海豹的遭遇、揭露凯特的理想与现实冲突来体现凯特的矛盾。第四章主要分析凯特对自我认识以及身份的困惑。通过对凯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具体分析,揭露凯特的困惑以及她最后被迫的回归。第五章是论文总结部分。通过引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原理解读女主角凯特13个海豹梦的象征意义以及具体分析凯特的多重人格,并分析梦与梦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发展以及女主角心理活动的变化。梦所反映的是凯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而回到她原来的角色是她无奈的选择。文章通过对凯特梦的解析以及凯特三层人格的分析,揭露作为中产阶级妇女的凯特的一种极其困惑和矛盾的心理,同时,也体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追求自由和理想的艰难。

黄丽兰[6](2015)在《薇拉·凯瑟作品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薇拉·凯瑟(Willa Cather)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与生态意识,尤其关注工业革命与现代性意识形态对生态所造成的影响。在其作品《我的安东尼娅》、《教授的房子》及《死神迎来大主教》等中,凯瑟在深刻揭露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一系列生态失衡危机的同时,积极地提出恢复生态平衡的解决方案。作为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家、生态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查伦·斯普瑞特奈克(Charlene Spretnak)同样具有强烈的生态危机意识。她将后现代去中心、多元、普遍联系等的思想与生态危机意识相结合而提出了生态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在其代表作品之一《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中,斯普瑞特奈克对包括“工业主义”、“与自然对立和人类中心论”、“标准化”、“分隔化与轻视乡下人”以及“极度男性”等在内的现代性意识形态作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即“认知的身体”,“创造性的宇宙”和“复杂的地方观念”对生态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展开了更加系统的阐释。本文以斯普瑞特奈克提出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相关思想为理论依据,从生态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的三部作品,即《我的安东尼娅》、《教授的房子》及《死神迎来大主教》,以期进一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生态思想,探索凯瑟作品中存在的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论文一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介绍作者以及文中即将涉及的几部代表作品。第二章重点介绍查伦·斯普瑞特奈克及其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同时说明查伦·斯普瑞特奈克所倡导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与普通生态主义思想的具体差别。第三章在深入阅读凯瑟的三部代表作品《我的安东尼娅》、《教授的房子》及《死神迎来大主教》的基础上,探讨作品对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生态失衡与脱离“真实”现象的揭露与反映。第四章重点讨论凯瑟作品中针对上述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所提出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解决方案。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

武玉珍[7](2017)在《乔纳森·弗兰岑《自由》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文中提出作为美国伟大的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1959-)关注中产阶级人群,尝试多种叙事方法,展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弗兰岑在其第四部小说《自由》中,运用各种创作策略,通过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跌宕起伏反映美国当下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虽然该书受到奥巴马总统和欧普拉·温弗瑞的强烈推荐,在美国大受欢迎,但在中国,对此书的关注和研究仍远远不够。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探究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相互矛盾的写作模式在小说中的融合及达到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对弗兰岑及其《自由》进行概述,界定与分析相关文学术语,即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并研究弗兰岑与这两种文学思潮以及创作手法间的关系。第二,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写作原则和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叙事零散、不确定性三个写作策略出发,分别讨论现实主义写作模式和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在《自由》中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社会呈现三个方面的结合以及达到的效果。第三,探索弗兰岑在《自由》中融入这两种写作模式的原因,即当代文化背景的复杂和作家面临的残酷现实,并得出结论:在作品中融合多种写作模式适应时代潮流,是美国小说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从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方面对《自由》中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分析,本文认为:《自由》是一部独一无二的长篇小说,弗兰岑通过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写作策略的融合,塑造丰满的、变化的人物,叙述完整的、时空交错的情节,关注社会问题,真实再现社会生活,让读者能更充分地了解并思考美国当今社会。鉴于同时从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角度对此小说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对理解和把握弗兰岑创作手法的独特以及美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张洁[8](2017)在《以学习任务单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传统的唯教材至上、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新范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存在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策略使用不恰当、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缺乏等问题。据此本文试图通过改变小学英语课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研究运用学习任务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学科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品质,使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独立性得到提升与发展。本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前两章是论文的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具体涉及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以此说明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介绍国内外对于自主学习与学习任务单的相关研究,包括自主学习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外语学科中的应用,学习任务单的概念及其有别于教案、学案、导学案之处。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四、五、六章,属于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章系统阐述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第四章是行动研究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在这一章节中主要包括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学习任务单的编制原则与流程以及行动研究的整体布局。第五章是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笔者综合使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将宁波市S小学五年级M班的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近一年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任务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是适用且行之有效的,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第六章为研究建议,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借助学习任务单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一章为论文的第三部分,即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研究不足之处的反思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黄伟[9](2019)在《《儿童奇幻文学导论》(前言及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实践部分的原文为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y)和法拉·简·门德尔松(Farah Jane Mendlesohn)编著《儿童奇幻文学导论》(Children’s Fantasy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中的前言(Introduction)和第一章“奇幻文学如何成为儿童文学”(How fantasy became children’s literature)。这两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全书的目的和框架,以及讲述奇幻文学成为儿童文学的历程,让读者大致了解全书内容和儿童奇幻文学的起源。本报告共有五章:第一章是翻译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报告的结构。第二章是原作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介绍和原文的语言特征。第三章是理论框架,因为原文包含多种类型的文本,为了实现多个层面的对等,在此采用功能对等理论。第四章是翻译难点与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思辨性论证句,史实资料和文学例证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在翻译实践中用到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深度翻译,翻译技巧主要有顺句驱动、重组、分译和合译。第五章总结在翻译实践中所得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呼媛玲[10](2014)在《Scarlett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文中研究指明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长篇通俗小说《飘》发表七十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飘》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前后人们生活及心理变化的作品。其中描写的妇女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丝毫不亚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在当时男女所处的不平等的时代中,《飘》被认为是一部具有早期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有着漂亮的容颜,这激发了男性对女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她坚强、反叛、在遇到困难时,斯嘉丽肩负起为家人和朋友排忧解难的重任。玛格丽特·米歇尔创造了这样一个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从她反抗主流价值观,争取自己作为女性应该有的权利和地位来看,斯嘉丽已具有了早期的女性主义意识并将它付诸于实践中。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将女性主义思想代入《飘》中去思考,从分析斯嘉丽的性格、优点与不足以及其形成原因入手,进而探索她在男权制社会下的性别身份和女性权利,以及当代女性从小说塑造的形象中得到的启示,从而指导现实生活。

二、漫话Have a Nice Da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话Have a Nice Day(论文提纲范文)

(1)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S小学四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小学英语教学角色扮演的理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角色扮演
        (二) 英语教学
        (三) 小学英语角色扮演
    二、角色扮演的理论基础
        (一) 情境认知理论
        (二) 合作学习理论
    三、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一)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 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三) 增加合作交流,培养交际意识
        (四)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章 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英语教师对角色扮演法的理解
        (二) 角色扮演的材料来源
        (三) 角色分配
        (四) 角色扮演时间
        (五) 角色扮演方式
        (六) 角色扮演中教师的指导与参与
        (七) 教师对学生角色扮演的评价
第三章 小学英语角色扮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 教师对角色扮演法的理解不深入
        (二) 角色扮演的内容拘泥于课本
        (三) 学生的参与冷热不均
        (四) 角色扮演的方式过于单一
        (五)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六) 教师评价缺少标准
    二、小学英语角色扮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心理负担重
        (二) 教师倾向传统英语教学方法
        (三) 角色扮演法本身要求较高
第四章 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一、充实角色扮演理论知识
    二、拓展角色扮演内容
    三、关注全体学生
    四、丰富角色扮演形式
    五、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六、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内地与香港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小学英语教科书编写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2.我国义务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的深层要求
        3.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可能路径
    (二)研究意义
        1.为更合理地编撰小学英语教科书提供借鉴
        2.帮助小学英语教师了解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并善加运用
        3.有利于丰富教科书比较的理论见解
一、文献综述
    (一)文献趋势分析
    (二)研究内容综述
        1.儿童形象研究综述
        2.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综述
        1.历史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内容分析法
        4.比较研究法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对研究内容的述评
        2.对研究方法的述评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儿童形象
        2.教科书
        3.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4.样本的选择
        5.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儿童形象分析框架
    (四)研究思路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外在形象比较
        1.生理形象比较
        2.社会形象比较
    (二)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内在形象比较
        1.心理形象比较
        2.品德形象比较
四、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教育学视角的分析
        1.从个性的培养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性别
        2.从人文精神的培育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品德形象
    (二)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1.从学习的本质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学习身份
        2.从个性的体验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心理形象
    (三)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1.从两性的社会地位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性别
        2.从个体社会化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社会形象
    (四)政治学视角的分析
        1.从社会的政治品德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性别
        2.从政治民主看教科书中的儿童的性别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的共性
        2.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的差异
    (二)研究建议
        1.优化教科书儿童形象要素呈现方式
        2.丰富教科书儿童形象时代教育内涵
        3.缩小两地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差异
        4.增强对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的国际理解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诺德功能理论指导下《信阳毛尖》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ranslation Background
    1.2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1.3 Current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Task Description
    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2.1.1 Translation Priorities
        2.1.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2.2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2.2.1 Preparation for the Source Text
        2.2.2 Reference to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2.2.3 Translation Plan
        2.2.4 Translation Aids and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3 The Guidance of Translation Theory
    3.1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Commission
    3.2 The Role of ST Analysis
    3.3 The Functional Hierarchy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3.4 The Related Theory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Case Study
    4.2 ST Analysis
        4.2.1 Subject matter
        4.2.2 Content:including connotation and cohesion
        4.2.3 Presuppositions
        4.2.4 Non-verbal elements:illustrations, italics, etc.
        4.2.5 Lexic:including dialect, register and specific terminology
        4.2.6 Sentence Structure
        4.2.7 Suprasegmental features:including stress,rhythm and ‘stylistic punctuation
    4.3 The Functional Hierarchyof Translation Problems
Chapter 5 Translation Strategy
    5.1 Text Type and Its Related Strategy
    5.2 Spec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5.2.1 Informative Texts
        5.2.2 Operative Texts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Advantages of the translation
    6.2 Things to be improved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
Appendix A
Appendix B

(5)梦与困惑—对《天黑前的夏天》女主角的精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oris Lessing
    1.2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1.3 Literature Reviews
    1.4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Work
Chapter Two Freud's Psychoanalysis
    2.1 Freud and Psychoanalysis
    2.2 Id, Ego and Superego
    2.3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Theories
    2.4 Symbolism
Chapter Three Dreams and Desires of Freedom
    3.1 Kate’s Different Identities
        3.1.1 An Ideal Housewife
        3.1.2 A Qualified Working Woman
        3.1.3 A Passionate Lover of Jeffery
        3.1.4 A Patient in the Hotel
        3.1.5 A Close Friend of Maureen
    3.2 Dreams and Realities
        3.2.1 Eager Dreams andAnxious Dreams
        3.2.2 The Seal, Embodiment of Kate
        3.2.3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Dreams
        3.2.4 Dream Against Reality
Chapter Four Kate's Contradictory Complex and Her Forced Return to the Conventional Self
    4.1 A Balance of Her Family
        4.1.1 Kate’s Conquest of Happiness in the Ideal Marriage
        4.1.2 Her Son’s Rebellion Against Kate
        4.1.3 Memories with Her Grandfather
    4.2. A Quest of Her Own
        4.2.1 Mary, the “id” of Kate
        4.2.2 Maureen an Epitome of Kate
        4.2.3 Realization of Herself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6)薇拉·凯瑟作品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An Introduction to Willa Cather and Her Three Works
    1.1 An Introduction to Willa Cather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ather's Three Works
Chapter Two Charlene Spretnak and Her Ecological Postmodernism
    2.1 Charlene Spretnak
    2.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cological Postmodernism
Chapter Three The Ecological Imbalance and Crises in Willa Cather'sWorks
    3.1 The Alienated Self and Human Relationship
        3.1.1 The Distorted Body-mind Relationship Within Self
        3.1.2 The Alienated Human Relationship
        3.1.3 The Unequal Male-female Relationship
    3.2 The Crises in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3.2.1 The Domination of the Ideologies of "Consumption" and "Bureaucratism"
        3.2.2 The Expansion of "Anthropocentrism"
    3.3 The Neglect of "the Complex Sense of Place"
        3.3.1 Abandonment of the Original Living Place
        3.3.2 Contempt for Indigenous Peoples
Chapter Four The Ecological Postmodern Solutions to the EcologicalImbalance
    4.1 The Amendment to the Alienation with "the Knowing Body"
        4.1.1 Resurgence of the Body-mind Relationship
        4.1.2 Amendment to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hip
        4.1.3 Advocacy of the Equal Male-female Relationship
    4.2 The Practice of the Concept—"the Creative Cosmos"
    4.3 The Resurgence of "the Complex Sense of Place"
        4.3.1 Adherence to the Original Hometown
        4.3.2 Self-independenc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Conclusion: Major Findings,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7)乔纳森·弗兰岑《自由》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1.1 REALISM: FIDELITY TO REALITY
    1.2 POSTMODERNISM: DECONSTRUCTION AND SUBVERSION
    1.3 JONATHAN FRANZEN: AT THE END OF POSTMODERNISM
CHAPTER TWO ROUND CHARACTERIZATION WITH THEUTILIZATION OF METAFICTION
    2.1 ROUND CHARACTERIZATION UNDE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2.2 THE EMBODIMENT OF METAFICTION IN CHARACTERIZATION
CHAPTER THREE INTEGRAL NARRATIVE STRUCTURE OFTEMPORAL AND SPATIAL CHAOS AND DISORDER
    3.1 INTEGRITY OF PLOTS WITH ENORMOUS DETAILS
    3.2 TEMPORAL AND SPATIAL FORM IN CHAOS AND DISORDER
CHAPTER FOUR EXHAUSTIVE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REALITY WITH THE INCLUSION OF INDETERMINACY
    4.1 EXHAUSTIVE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REALITY THROUGHCHARACTERS
    4.2 A WORLD OF INDETERMINACY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WORKS CITED
APPENDIX

(8)以学习任务单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应然要求
        1.1.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时代诉求
        1.1.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
        2.1.1 自主学习的概念
        2.1.2 自主学习的特征
        2.1.3 国内外外语学科中的自主学习研究
    2.2 学习任务单的相关研究
        2.2.1 学习任务单的概念界定
        2.2.2 相关概念界定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步骤
4 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行动研究的前导性研究
    4.1 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4.1.1 学习动机不强烈
        4.1.2 学习策略使用不恰当
        4.1.3 学习内容自主性不够
        4.1.4 学习结果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缺乏
    4.2 小学英语学习任务单编制原则与流程
        4.2.1 小学英语学习任务单编制原则
        4.2.2 小学英语学习任务单编制流程
    4.3 行动研究整体布局
5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5.1 第一轮行动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初步改变评价方式
        5.1.1 研究计划
        5.1.2 案例分析
        5.1.3 研究小结与反思
    5.2 第二轮行动研究:丰富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5.2.1 研究计划
        5.2.2 案例分析
        5.2.3 研究小结与反思
    5.3 第三轮行动研究:尊重学习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任务
        5.3.1 研究计划
        5.3.2 案例分析
        5.3.3 研究小结与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6.2.2 合理编制学习任务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6.2.3 坚持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原则
        6.2.4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相辅相成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儿童奇幻文学导论》(前言及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2.2 Main Contents of the Source Text
    2.3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3 Theoretic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2 Research Review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s Guiding Theory in the Report
Chapter 4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4.1 Argumentative Sentence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4.1.1 Argumentative Sentences
        4.1.2 Sol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Argumentative Sentences
        4.1.2.1 Syntactic Linearity
        4.1.2.2 Restructuring
    4.2 Historical Fact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4.2.1 Historical Facts
        4.2.2 Sol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4.2.2.1 Literal Translation
        4.2.2.2 Thick Translation
    4.3 Literary Example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4.3.1 Literary Examples
        4.3.2 Sol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Examples
        4.3.2.1 Division
        4.3.2.2 Combin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Experience Gained
    5.2 Problems to Be Solved
References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AppendixⅡ中文译文

(10)Scarlett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Ⅰ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Margaret Mitchell
    1.2 The Fascin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Multifarious Comments on Margaret Mitchell and Gone with the Wind
        2.1.1 Studies on Gone with the Wind at Home
        2.1.2 Studies on Gone with the Wind Abroad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3.1 The Definition of Feminism
    3.2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3.3 Feminism and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Chapter Ⅳ Analysis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4.1 Virtue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4.1.1 Rebellious to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4.1.2 Brave and Persistent to Hardship
        4.1.3 Financial Independence
    4.2 Defects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4.2.1 Home Consciousness
        4.2.2 Scarlett’s Marriages
        4.2.3 Cause Analysis
Chapter Ⅴ The Charming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
    5.1 Shaping a Strong Heart
    5.2 Enlightenment for Family Life
Chapter Ⅵ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for the Study
    6.2 Suggestions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Study
WORKS CITED

四、漫话Have a Nice Day(论文参考文献)

  • [1]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扬州市S小学四年级为例[D]. 窦钰. 扬州大学, 2019(02)
  • [2]内地与香港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比较研究[D]. 方亚军.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3]漫话Have a Nice Day[J]. 郭家铨. 英语知识, 1988(01)
  • [4]诺德功能理论指导下《信阳毛尖》翻译实践报告[D]. 喻梅. 信阳师范学院, 2016(02)
  • [5]梦与困惑—对《天黑前的夏天》女主角的精神分析[D]. 刘衍诚. 赣南师范学院, 2014(01)
  • [6]薇拉·凯瑟作品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D]. 黄丽兰. 福州大学, 2015(06)
  • [7]乔纳森·弗兰岑《自由》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 武玉珍. 重庆大学, 2017(04)
  • [8]以学习任务单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D]. 张洁. 宁波大学, 2017(03)
  • [9]《儿童奇幻文学导论》(前言及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 黄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Scarlett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Enlightment for Modern Women[D]. 呼媛玲.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祝你今天过得愉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