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气动薄膜调节阀有关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彦[1](2009)在《煤气化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工业示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在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而且煤炭消费比例长期不可能大幅下降的国情下,快速研发、示范和应用高效、洁净的煤炭综合利用核心关键技术,构建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煤为原料的电、燃料及其它化学品的联产技术是以煤气化为基础,将合成气净化、液化、燃气轮机发电、化学转化等多种技术优化组合,内部进行热流的梯级利用与集成以及C、H物流的综合经济最大化利用,从而实现煤炭的洁净、高效率、高经济性利用的技术。煤炭联产系统对于煤炭化工及煤炭洁净发电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正在大力推进其研究、发展和示范。本文以新型煤气化技术、煤气化甲醇联产电系统关键技术在在充矿的研发与示范为依托,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兖矿高效洁净煤基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创建及工艺技术的选择在公用相同的气化系统及公用工程系统条件下,对不同生产单元组合及技术选择而形成的联产系统进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计算与对比分析,计算验证了串并联系统是目前商业化示范的优选方案。为使电能、热的生产过程与化工过程有机结合,分析评价了目前已经工业化的化工单元技术在联产系统中的应用适用性,并对各单元技术进行了匹配选择,最后根据技术发展和经济的权衡选择了兖矿联产系统中能量梯级利用的工程化方案。2.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仿真研究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方式,研究并开发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系统的仿真平台。利用本仿真系统,模拟了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系统部分单元间的关联关系,特别是动力锅炉与空分空气压缩机系统的启动特性,气化与燃气轮机之间的燃气供应关联特性等,为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系统的联合调试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3.联产核心关键技术的工业化与示范煤炭气化和燃气轮机是煤气化联产中的两大核心关键技术。在本示范工程中,新型四喷嘴对置式(OMB)煤气化技术和中低热值合成气燃气轮机改造技术都是第一次进行工业化示范。对两大核心关键技术的工业化设计和运行调试,并针对调试过程中的重大工程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解决,验证了两大关键技术的工业化技术可行性,为联产系统的工业设计和调试积累了经验。4.兖矿联产系统调试及运行情况分析对兖矿联产系统调试与运行以来的运行故障、运行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揭示了联产系统工业化过程的技术问题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通过联产系统内局部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系统中可靠性薄弱环节的改造,联产系统的工业化示范装置的运行可用率和可靠性分别达到了90.15%和98.22%,完全达到并超过了一般化工或电力商业化生产系统的运行可用率和可靠性。联产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下的供电效率和总能利用效率的计算与分析表明,在满负荷串并联条件下的效率最高,验证了与联产系统的优化设计目标的一致性。5.联产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对联产系统中废气、污水、固体废物和噪音等污染物的来源、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对各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对联产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环境监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联产系统的污染物治理措施与系统的生产系统结合紧密,在系统内部将大部分污染进行了治理,环境治理的额外投资得以降低,实现了联产系统的洁净生产。
化工部八院自控[2](1967)在《谈谈气动薄膜调节阀有关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关于阀的计算问题:对我国目前采用的计算方法可靠性如何估计?目前我国采用的用C值计算方法与苏联的相同;与日、美的略有差异,主要是对C值的定义在单位采用上不同而来的,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单座阀与双座阀的C值是否相同?单座阀与双座阀的C值不相同,大约单座阀C值为双座阀C值的
隋刚[3](2007)在《集散控制系统(DCS)在腈纶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各个企业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苦苦思索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击败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且不断前进。当前腈纶生产行业市场状况混乱,生产成本高,产品差异化不大,因此要想发展壮大则面临的困难就更大。腈纶生产企业只有找到自己的发展途径,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自己的新产品,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发展目标。本论文各个方面分析研究,认为集散控制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从生产控制角度出发,结合当前腈纶的生产控制方式,分析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状况,主要从生产控制中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管理系统中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当前应用集散控制系统的利弊。同时结合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集散控制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未来对企业对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要求,针对当前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对未来的腈纶生产企业如何选择集散控制系统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本论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首先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各方面的了解,研究,然后通过分析他的应用,通过研究分析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找出了未来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过程中的发展和创新点。
徐勤梅[4](2006)在《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各个企业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苦苦思索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击败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且不断前进。当前腈纶生产行业市场状况混乱,生产成本高,产品差异化不大,因此要想发展壮大则面临的困难就更大。腈纶生产企业只有找到自己的发展途径,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自己的新产品,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发展目标。本论文各个方面分析研究,认为集散控制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从生产控制角度出发,结合当前腈纶的生产控制方式,分析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状况,主要从生产控制中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管理系统中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当前应用集散控制系统的利弊。同时结合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集散控制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未来对企业对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要求,针对当前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对未来的腈纶生产企业如何选择集散控制系统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本论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首先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各方面的了解,研究,然后通过分析他的应用,通过研究分析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找出了未来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过程中的发展和创新点。
苏鹏[5](2012)在《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离心式压缩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容积式压缩机而言,其具有流量大、工艺性能好、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在化工、能源以及冶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设计、制造与控制技术的进步,石化企业大型乙烯装置陆续建成,被称为乙烯装置“心脏设备”的裂解气离心式压缩机也在市场的主导下向大型化趋势发展。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压缩机系统中储存的高压工艺气体量显着增加,发生故障停机跳车时,高压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压缩机各段进出口压力不能迅速达到平衡,工艺气体将从离心式压缩机出口通过压缩机内部流到入口,气体膨胀产生动力,反向推动力可能使压缩机在停机过程中出现反转。压缩机反转将对干气密封及其他零部件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了乙烯装置的平稳、高效运行。本文首先以国内多家石化企业的大型乙烯装置裂解气离心式压缩机为例,对乙烯装置的工艺流程及裂解气压缩机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与此同时,分析了正常停机过程与故障停机反转过程中离心式压缩机的运动规律与动力学特性,并对反转过程中压缩机各段的压力平衡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终获得故障停机反转过程中系统压力平衡与运动的共性规律。针对离心式压缩机反转造成的破坏,分析了干气密封与可倾瓦轴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给出了产生破坏的原因及部分改造措施。基于对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过程的分析与共性规律的总结,本文建立了针对简化系统的离心式压缩机正常停机过程与故障停机反转过程动力学模型。与此同时,建立了故障停机反转过程中压缩机各段压力平衡模型。而后,以实际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过程数据为参考,利用编制的程序对正常停机与故障停机反转过程进行仿真计算,从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过程中出现反转,是由于在惰走过程结束后,压缩机各段进出口压力仍没有达到平衡,高压工艺气体从出口通过压缩机内部流到入口,产生了反向推力矩,利用本文中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停机过程记录数据较为吻合。针对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过程中内部流动复杂等特点,本文还对压缩机停机及反转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转速下的流动情况,获得了上述过程中压缩机内部的流动规律及压力分布,分析了轴向推力、转矩等参数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并且再次验证了前述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现场数据验证及CFD计算均表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结构相近的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过程,进而为压缩机系统改造与控制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消除实际生产运行中压缩机反转隐患。因此,本文进行的分析及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李作虎[6](1981)在《工业酸度计维修中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工业酸度计在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部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仪器类型和使用工艺条件不同,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本文就pHG-21A与B型工业酸度计,谈谈自己在维修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一、甘汞电极内阻变大本仪器发送器的电极系统,用作参比电极的甘汞电极有232、320、330等型号。不管用什么型号的甘汞电极,按技术条件要求,其内阻都应小于20KΩ,其电位与标准甘汞电极比较的差值都应在±3mV之内。甘汞电极的好坏可用万用表Ω×1KΩ档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将甘汞电极插入饱和KCl溶液中,一支表笔接它的引线,另一支表笔插入KCl溶液中,如果测得的阻值<20KΩ,而且指示稳定,无渐渐增大现象,然后对换两支表笔再测量一次,如果此次测量表针指示为0,最好在0以下,那么被检查的甘
李作虎[7](1981)在《工业酸度计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 工业酸度计在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部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仪器类型和使用工艺条件不同,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将会是各种各样的。本文就PHG—21BA型工业酸度计,谈谈在使用维修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谈谈气动薄膜调节阀有关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气动薄膜调节阀有关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煤气化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工业示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煤炭联产是中国能源与煤化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
1.1.1 中国能源结构与煤炭使用现状 |
1.1.2 煤化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1.3 发展煤炭联产是解决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最佳途径 |
1.2 煤炭联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外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的联产系统研发现状 |
1.2.2 国内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的联产系统的研发现状 |
1.2.3 当前煤炭联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兖煤基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创建及工艺技术的选择 |
2.1 概述 |
2.2 高效洁净煤基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创建 |
2.2.1 甲醇合成技术的选择 |
2.2.2 煤基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创建 |
2.2.3 联产系统各方案能的效率分析 |
2.2.4 联产系统工艺方案的选择及单元技术的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仿真 |
3.1 背景和意义 |
3.2 技术研究方案 |
3.2.1 技术路线 |
3.2.2 整体设计方案 |
3.3 项目实施内容及要求 |
3.3.1 界面、建模与误差 |
3.3.2 数据实时分析、优化功能 |
3.3.3 其他内容和要求 |
3.4 关键子系统的建模 |
3.4.1 气化炉子系统 |
3.5 联产系统模拟与仿真结果 |
3.5.1 气化炉子系统 |
3.5.2 脱硫脱碳子系统 |
3.5.3 甲醇合成子系统 |
3.5.4 燃气轮机和余热锅炉系统 |
3.5.5 联产系统仿真平台的其它功能 |
3.6 联产系统的动态特性模拟 |
3.6.1 气化炉子系统的开停车动态特性 |
3.6.2 动力锅炉与空分空气压缩机系统的启动特性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联产核心关键技术的工业化与示范 |
4.1 煤气化技术 |
4.1.1 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原料煤的评价和选择 |
4.1.2 OMB新型气化技术的流程设计及设备选型 |
4.1.3 OMB新型气化炉集散控制系统与设备 |
4.1.4 OMB新型气化炉系统的调试与运行情况分析 |
4.1.5 小结 |
4.2 燃气轮机技术 |
4.2.1 燃气轮机系统的改造与调试 |
4.2.2 燃气轮机加湿及混烧的试验研究 |
4.2.3 灵活燃料喷嘴的研发与运行验证 |
4.2.4 小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联产系统调试及运行情况分析 |
5.1 联产系统安装、系统调试及运行时间表 |
5.2 联产系统主要运行故障、原因及其改进措施 |
5.2.1 气化炉故障及解决方法 |
5.2.2 燃机故障及解决方法 |
5.2.3 空分故障及解决方法 |
5.2.4 甲醇故障及解决方法 |
5.3 联产系统可用率及可靠性 |
5.3.1 可用率及可靠性的定义 |
5.3.2 各故障造成系统停车时间及原因分析 |
5.4 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效率与能耗分析 |
5.4.1 甲醇生产总能耗 |
5.4.2 系统供电效率 |
5.4.3 系统总能利用率 |
5.4.4 联产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效率与能耗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联产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 |
6.1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
6.1.1 废气及治理措施 |
6.1.2 污水及处理措施 |
6.1.3 固废的产生及处理 |
6.1.4 噪音及处理措施 |
6.2 联产系统运行期间的污染物监测与分析 |
6.2.1 监测方法设计 |
6.2.2 分析方法 |
6.2.3 监测结果 |
6.2.4 监测结果分析 |
6.3 联产系统污染物近零排放的实现 |
6.3.1 硫的近零排放 |
6.3.2 水的近零排放 |
6.3.3 其他污染物的近零排放 |
6.4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 1 OMB气化炉工艺流程的设计 |
附录 2 OMB新型气化炉集散控制系统与设备 |
附录 3 联产系统污染物监测结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3)集散控制系统(DCS)在腈纶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论文问题的提出 |
1.2 本论文提出的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
2.1 集散控制系统涵义 |
2.2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 |
2.3 集散控制系统体系框架(3 层控制结构) |
2.4 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 |
2.5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中的应用原则和条件 |
2.6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中的控制方式 |
第三章 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3.1 腈纶生产过程简介 |
3.2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
3.3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管理中的应用 |
3.4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中的应用原则和条件 |
3.5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中的控制方式 |
第四章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应用中的对策建议 |
4.1 对集散控制系统的选择建议 |
4.2 对腈纶生产过程自动化发展的建议 |
4.3 对新建的腈纶生产项目选择集散控制系统的建议 |
第五章 集散控制系统与其它控制系统的对比与展望 |
1.过程控制领域的新力量 |
2.谈 DCS 与 PLC 的区别 |
结束语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4)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言 |
1.1 本论文问题的提出 |
1.2 本论文提出的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
2.1 集散控制系统涵义 |
2.2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 |
2.3 集散控制系统体系框架 |
2.4 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 |
2.5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中的应用原则和条件 |
2.6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中的控制方式 |
第三章 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3.1 吉林化纤腈纶生产过程简介 |
3.2 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
3.3 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管理中的应用 |
第四章 集散控制系统在腈纶生产应用中的对策建议 |
4.1 对集散控制系统的选择建议 |
4.2 对腈纶生产过程自动化发展的建议 |
4.3 对新建的腈纶生产项目选择集散控制系统的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5)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离心式压缩机及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
1.1.1 离心式压缩机基本原理及发展概述 |
1.1.2 离心式压缩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
1.2 大型乙烯装置裂解气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概述 |
1.3 国内外对于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的研究现状 |
1.4 CFD在多级离心式压缩机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故障停机反转过程分析 |
2.1 大型乙烯装置生产工艺流程 |
2.2 乙烯装置裂解气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 |
2.3 裂解气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分析 |
2.3.1 裂解气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分析——机组#1 |
2.3.2 裂解气压缩机正常停机过程分析 |
2.3.3 裂解气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分析——机组#2 |
2.4 裂解气压缩机的干气密封与可倾瓦轴承 |
2.4.1 干气密封 |
2.4.2 可倾瓦轴承 |
2.5 裂解气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产生的破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过程模型 |
3.1 裂解气多级离心式压缩机工艺气体物性计算 |
3.2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参数计算 |
3.2.1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性能计算 |
3.2.2 向心透平性能参数计算 |
3.2.3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转动惯量计算 |
3.2.4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轴向推力计算 |
3.3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正常停机过程模型与计算 |
3.3.1 正常停机过程模型 |
3.3.2 正常停机过程模拟计算 |
3.4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故障停机压力平衡过程模型与计算 |
3.4.1 故障停机压力平衡过程模型 |
3.4.2 故障停机压力平衡过程模拟计算 |
3.5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系统故障停机反转过程模型与计算 |
3.5.1 故障停机反转过程模型 |
3.5.2 故障停机反转过程计算方法与软件 |
3.5.2.1 经典四阶显式Runge-Kutta法 |
3.5.2.2 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仿真软件 |
3.5.3 故障停机反转过程模拟计算 |
3.5.4 防止故障停机反转的改进措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过程CFD计算 |
4.1 离心式压缩机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 |
4.1.1 CFD计算模型及计算软件 |
4.1.2 计算网格 |
4.1.3 边界条件与初值设定 |
4.1.3.1 进口边界 |
4.1.3.2 出口边界 |
4.1.3.3 固体壁面 |
4.1.3.4 湍流模型 |
4.2 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正向旋转过程计算 |
4.3 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过程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 |
附件 |
四、谈谈气动薄膜调节阀有关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煤气化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工业示范研究[D]. 张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09(11)
- [2]谈谈气动薄膜调节阀有关的几个问题[J]. 化工部八院自控. 石油化工自动化, 1967(04)
- [3]集散控制系统(DCS)在腈纶生产中的应用[D]. 隋刚. 吉林大学, 2007(05)
- [4]集散控制系统在吉林化纤腈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徐勤梅. 吉林大学, 2006(10)
- [5]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故障停机反转特性研究[D]. 苏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6]工业酸度计维修中的几个问题[J]. 李作虎.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1981(02)
- [7]工业酸度计的几个问题[J]. 李作虎.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1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