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术根学习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论文文献综述)
季金凤[1](2021)在《县级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培育研究》文中认为
刘星宇[2](2021)在《A企业住宅房地产项目选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兴康[3](2021)在《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数学解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但解题错误对于学生而言又是十分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学生在数学解题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地减少解题错误的出现。三角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周期函数,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数学的必考点。就高中阶段所学习的三角函数内容而言,虽然难度算不上最难,但学生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依然出现了许多解题错误。为了全面深入了解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哪些解题错误,弄清学生性别、层次等因素是否影响学生的解题错误,并据此提出一些帮助学生减少甚至避免解题错误发生的教学对策。本研究以三角函数内容作为切入点,选择了西南省份G省省会城市G市S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测验的方式收集资料,再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以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作为本研究的错误分析框架,从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四种错误类型的具体表现情况。主要结论如下:高一学生的解题错误类型主要为知识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同时也有少部分策略性错误和逻辑性错误。性别对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四种错误类型都没有显着性影响,学生层次对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有显着影响。最后,根据对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解题错误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教学策略。
徐翠[4](2020)在《济南市居家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济南市社区老年人对养老的态度和看法。调查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社区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从积极老龄化、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自我健康管理角度,提出改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方法应用质性研究及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根据老年人养老访谈提纲,以资料饱合为标准,用最大差异抽样法抽取15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在专家函询基础上自行设计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济南市所辖5个社区(涉及4个行政区)60岁及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31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300份。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质性访谈结果显示,老年人养老心态乐观,社区养老方式日渐接受,强调养老机构质量改善的重要性;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尚不熟悉,认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费用较高,承担较大经济压力;部分老年人希望有健康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增强医疗、护理上门服务能力;有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中医养生的需求;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养老政策的完善。2.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中医疗救护维度需求最高,(3.99±0.97)分,其次分别为个案健康管理维度(3.88±0.74)分、社会保障服务维度(3.77±0.69)分、中医养生服务维度(3.76±0.94)分、生活照料维度(3.73±0.80)分、健康教育维度(3.70±0.89)分、慢性病康复指导维度(3.56±0.91)分、家庭护理维度(3.46±0.69)分、心理服务维度(3.45±0.64)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子女数、居住情况、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养老承担费用在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总需求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养老承担费用、医疗付费方式(省直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收入、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对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产生显着正影响(P<0.05),医疗付费方式(自费)对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总需求产生显着负影响(P<0.05)。4.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总分、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自我管理环境、健康自我管理认知均呈正相关(r=0.343,P<0.01;r=0.184,P<0.01;r=0.358,P<0.01;r=0.281,P<0.01)。【结论】1.部分老年人养老持乐观心态,较晚考虑养老相关问题,养老观念发生转变;大部分老年人对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了解较少,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有待成熟完善;老年人渴望获得专业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中医养生;部分老年人承担较大经济压力;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国家养老模式日渐成熟和完善,给予养老一定的补助和支持。2.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发展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能够满足社区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3.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子女数、居住情况、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养老承担费用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受教育程度、养老承担费用、医疗付费方式、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是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4.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张明明[5](2020)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通过德尔菲法明确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构成元素和内涵,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框架初步构建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对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界定及考核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工具,也为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明确了努力方向。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筛选理论框架并回顾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研究现状,收集初始指标,通过专家会议及研究小组讨论,拟定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级草案,采用德菲尔专家函询法,基于“问卷星+微信”移动平台对国内20名内科护理专家进行函询,经过两轮调查后,采用AHP确定指标权重并排序,形成最终版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1.专家积极性方面:第一轮函询问卷发放20份,收回20份,有效回收率100%,第二轮函询问卷发放20份,回收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两轮函询各有10位和3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2.专家权威程度方面:第一轮函询专家判断依据为0.875,熟悉程度为0.770,权威系数为0.823,第二轮函询专家判断依据为0.883,熟悉程度为0.778,权威系数为0.835。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Cr),均大于0.7,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3.专家协调程度方面:一、二、三级指标的Ka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339、0.200、0.196,总体指标的Kandall和谐系数为0.202。专家协调程度经χ2检验后,P<0.01,表明专家评分趋于一致,有统计学意义。4.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二轮函询后,一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06~4.94,变异系数为0.05~0.22;二级指标的赋值均数在4.11~4.94分,变异系数0.05~0.18,三级指标赋值均数为4.22~5.00分,变异系数0.00~0.19;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以及53个三级指标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别为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管理能力、沟通教育能力、职业发展。二级指标分别为身心素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依法执业、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学基本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应急/急救技能、评判性思维、护理文书的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协调能力、环境安全、慢病管理、同事间沟通、与领导的沟通、照护对象或监护人的沟通和教育、继续教育、自我展示。5.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构建:通过AHP得出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分别为:0.333、0.137、0.229、0.044、0.182、0.076;二级指标组合权重为 0.003~0.139;通过比例分配法得出三级指标组合权重为0.001~0.073。各判断矩阵的CR<0.1。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理论框架基础上,经文献分析、课题组讨论起草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框架,并进行专家预调查,通过两轮多中心专家函询检验,确定终极版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严谨科学,结果真实可靠,同时,本研究采用AHP法客观展现本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为我国当前内科护理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综合考评提供了权威的测评工具。
黄馨莹[6](2020)在《中国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旨在研究是否需要依据全科医师不同层次分别进行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同时为规范全科主治医师的培养、医疗机构选拔与评价全科主治医师以及职称评审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全科医师及岗位胜任力相关的研究文献,归纳岗位胜任力条目。(2)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进一步补充完善岗位胜任力条目。(3)运用德尔菲法第一轮进行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的筛选、修改、完善;基于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第二轮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积极程度、意见集中程度、变异系数、协调系数。(4)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使用Excel表和SPSS22.0进行录入及数据统计处理。结果:(1)对国内关于全科医师及岗位胜任力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结果作为岗位胜任力指标条目池的来源。(2)在此基础上,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条目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了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80个)”的胜任力模型框架。(3)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回收率高达98%,采纳专家意见并结合小组讨论,一级指标保留并进行文字修改;80个二级指标调整为63个二级指标,并对指标的内涵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协调系数为0.246,经显着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取。(4)通过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初步构建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调査问卷回收率达到87%,表明专家们对本研究有很高的积极性;专家权威系数达到0.9073,说明专家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很高;其中一级指标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利用能力与管理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职业素养。一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351,二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231,经显着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由六项一级指标六十三项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A.基本医疗卫生服务、B.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信息利用能力与管理能力、D.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E.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F.职业素养;二级指标分别为A类13条、B类8条、C类10条、D类10条、E类10条、F类12条。本研究初步构建的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可为日后全科主治医师的培养、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也对规范全科主治医师考核及职称考试有重要意义。
丁伯新[7](2020)在《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R医联体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存在比较严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占全球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全球的2%左右。同时,这些仅有的医疗资源80%都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分布,进一步加剧了异地就医、无序就医等现象。研究目的: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对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问题,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远程医疗在医联体模式下得到了广泛开展。但是,远程医疗在医联体内的实际使用率却不高。在调查研究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远程医疗最终受益者(患方)对远程医疗的认知与使用意愿以及调查远程医疗直接提供者(医方)对远程医疗的满意程度与使用意愿,尝试找出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远程医疗资源的利用,为我国远程医疗在医联体内的发展提供研究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市R医联体为个案研究对象,在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再通过调查分析法,如问卷、访谈、文件材料收集等实地调查。收集汇总医联体开展远程医疗的组织架构、服务流程、服务协议等。通过问卷调查了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认知与使用意愿,以及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与满意程度,并访谈了部分医联体远程医疗相关管理人员,尝试找出医疗体内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医联体内远程医疗的组织管理流程较为顺畅,核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较为稳定、权责利的划分较为明晰,但是从远程医疗服务人次统计看,远程医疗利用率不高。患者对远程医疗知晓率不高,仅有17.3%表示了解,且只有35.6%的患者愿意接受远程医疗服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满分100分),得出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0.90分,为中等满意,医务人员继续使用远程医疗的意愿较高占比82%。结合访谈内容,发现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社会对远程医疗的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足、资金保障不足、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政策建议: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尚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患者等多方共同参与。结合文献研究与相关专家咨询,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加强民众认知宣传,提升远程医疗影响力;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责任;增加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加强服务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线上线下结合,注重基层能力培养。
谭绮薇[8](2020)在《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构建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了解目前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现状,胜任力模型的区分因素,为社区中医师的管理、培训、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构建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三级指标模型,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3个一级指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本知识、全科医学知识、中医临床知识等15个二级指标,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中医诊断学的掌握程度、中药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等36个三级指标。2.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基于构建的胜任力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权重排序为基本技能(权重值为0.6555),基本理论知识(权重值为0.1867),基本素质(权重值为0.1578)。构建的模型信度较好,能客观反应岗位胜任力要求。3.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区分因素分析: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进行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结果发现,被调査的社区中医师总体岗位胜任力自评得分均为60分以上,总体上达到及格水平。总得分的差距主要受基本技能得分影响,成为区分总体胜任力综合得分的关键因素。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一级指标“基本理论知识”下的二级指标“全科医学知识”、“公共卫生知识”、“药学知识”;“基本技能”下的二级指标“健康宣教能力”“中医诊疗能力”“社区卫生工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基本素质”下的二级指标“职业素质”、“心理素质”成为区分是否为优秀社区中医师的因素。结论:1.构建了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级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对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胜任力模型的可操作性。2.全科医学知识、公共卫生知识、药学知识、社区卫生工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中医诊疗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这9项胜任力特征组成广州市社区中医师鉴别胜任力模型,即对优秀社区中医师和一般社区中医师具有区分性的胜任力特征。3.建议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科学地进行社区中医师人才选拔;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对社区中医师进行培养和培训,包括:加强社区中医师技能培训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中医师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强社区中医师医德医风建设与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运用胜任力特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刘浏[9](2020)在《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在我国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趋势对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构成挑战,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社会组织(SOs)作为主要服务主体之一,在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养老服务资源处于分散化状态,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内外部的不足和威胁导致了SOs在我国养老服务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参与优势还远未被激活。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有信任、合作、网络支持和制度规范,社会资本的功能有帮助组织获取资源、提高组织能力和促进组织绩效等,上述核心要素和功能恰恰是发展中的养老服务领域SOs生存和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社会资本这一国际学术热点与SOs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SOs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首先界定我国养老服务领域SOs相关社会资本及其绩效的内涵、核心要素或维度,并开发不同层面的测量工具,再分别从社会资本的微观、中观层面对养老服务领域SOs进行探讨。通过定量方法分析SOs各层面社会资本存量与组织核心个人绩效、SOs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培育积极社会资本以促进以SOs绩效,激发SOs在养老服务中的巨大参与优势和作用。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政策文件分析法、专家咨询、研讨和论证,构建养老服务领域SOs核心成员个人水平社会资本、组织内部社会资本、组织外部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体系,SOs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和指标条目池,以及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德尔菲法和预试验实证研究筛选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体系的单层权重和组合权重。(2)问卷现场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第一阶段抽样:从安徽省16个城市中分别从皖北、皖中、皖南各抽取两个城市。第二阶段抽样:与抽样市民政局分管养老服务工作的负责人访谈,确定该市所有的市辖区为调查区,共15个区。第三阶段抽样:与抽样区民政局分管养老服务工作的负责人访谈,在该区民政局参与养老服务的SOs台账系统里,按照50%比例抽取,每一个城市A类SOs不少于20个。正常开展养老服务的B类SOs全部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于2019年9-12月对219家养老服务领域SOs(A类SOs即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敬老院167家,B类SOs即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2家)采用问卷星电子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问卷,调查养老服务领域核心个人基本情况及组织社会资本、组织基本情况及组织绩效、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满意度、养老服务机构员工满意度等。采取现场一对一方式调查核心个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养老服务机构员工。采取实地查看和查阅文字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组织绩效。(3)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4)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多元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等。最后,对组织内部社会资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指数(GFI)、规范拟合指数(NFI)、相对拟合指数(RFI)、比较拟合指数(CFI),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卡方自由度比(CMIN/DF),AGFI值,PGFI值,IFI值,TLI值等模型整体拟合度评估指标评价模型优劣;对结构型外部社会资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结果(1)本研究遵循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的要求,选择养老服务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和业务实践,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专家共25名。其中,来自安徽省民政厅和包河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5人,高等院校从事社会工作、卫生管理研究的教师14人,安徽省内知名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负责人6人。两轮均发出25份问卷,回收25份有效问卷,积极系数均为100%。二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最终确定了养老服务领域A类SO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5个)和B类SO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38个)。(2)本研究研制的核心个人社会资本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86,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在0.81-0.90之间;组织内部社会资本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2,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在0.87-0.92之间;组织外部社会资本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3,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在0.77-0.88之间。以上量表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组织内部社会资本量表提取的6个因子累积可解释78.035%的总变异;SOs核心个人社会资本量表提取的4个因子累积可解释67.054%的总变异;SOs组织外部社会资本量表提取的5个因子累积可解释63.859%的总变异。(3)影响养老服务领域组织核心个人绩效水平因素的多元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个人获得养老表彰(即个人绩效1)(0=未获得,1=获得,下同)为应变量,未接受管理类培训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344(95%CI=0.1510.788);未接受技能类培训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38(95%CI=0.1740.831);参加养老工作年限>5年、2-5年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分别是≤1年者的6.474(2.47716.923)倍和3.927(1.46310.542)倍;专职人员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兼职人员的8.911(1.03876.464)倍;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1.36(1.1861.559)倍;已婚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未婚/丧偶/离异的5.621(1.1692.703)倍。以带领的团队获得养老表彰(即个人绩效2)为应变量,女性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男性的0.483(95%CI=0.2860.817);未接受管理类培训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332(95%CI=0.1840.598);专职人员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兼职人员的3.728(95%CI=1.09112.739)倍;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1.254(95%CI=1.1061.421)倍。以个人或带领的团队因从事的养老服务被媒体报道(即个人绩效3)为应变量,参加养老工作年限>5年、25年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分别是≤1年者的3.127(95%CI=1.6256.017)倍和2.903(95%CI=1.5275.521)倍;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1.179(95%CI=1.1861.559)倍;Intra SC支持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2.102(95%CI=1.3693.227)倍。以被聘为养老服务领域协会成员(即个人绩效4)为应变量,以前面单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来的可疑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元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接受管理类培训者被聘为养老服务领域协会成员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283(95%CI=0.1320.611);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被聘为养老服务领域协会成员的可能性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的0.425(95%CI=0.2110.854)。以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即个人绩效5)为应变量,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的0.393(95%CI=0.190.814);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增大1.05(1.0151.087)倍;Intra SC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每增加一分,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增大4.227(1.25914.186)倍。(4)影响养老服务领域组织绩效水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类:组织运作模式为公建民营,总绩效增加4.352分,组织运作模式为民建民营,总绩效增加5.86分;收住老年人数增加1人,总绩效增加0.035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总绩效增加6.344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环境绩效增加0.537分;Inter SC规范增加1分,环境绩效增加1.037分。专职工作人员数增加1人,设施设备绩效增加0.036分;Inter SC信任增加1分,设施设备绩效增加0.531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设施设备绩效增加1.667分。组织运作模式为民建民营,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58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143分;Intra SC规范增加1分,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306分。Cm SC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加1分,服务质量绩效增加1.738分;组织运作模式为民建民营,服务质量绩效增加1.726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服务质量绩效增加2.079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服务效果绩效增加1.176分。B类:核准床位数增加1张总绩效增加7.388分,未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服务,总绩效减少15.924分;Inter SC参与增加1分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242分;核准床位数增加1张服务质量绩效增加2.148分,未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服务,服务质量绩效减少6.414分;组织成立时间增加1年,服务结果绩效增加3.499分;专职工作人员数增加1人,服务结果绩效增加2.543分;专职工作人员增加1人服务效果绩效增加1.889分,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效果绩效减少2.85分,Intra SC非正式网络得分增加1分,服务效果绩效增加3.091分。(5)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内部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A类SOs:拟合优度指数的卡方检验(χ2/df)=7.269,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83、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62、相对拟合指数(RFI)为0.90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2,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7,卡方自由度比(CMIN/DF)为1.817,AGFI值为0.937,PGFI值为0.262,IFI值为0.983,TLI值为0.955。A类SOs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22;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40;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47;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2;关系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18;服务效果绩效正向影响总绩效,路径系数为0.58。B类SOs:拟合优度指数的卡方检验(χ2/df)=4.412,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96、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57、相对拟合指数(RFI)为0.892、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96,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7,卡方自由度比(CMIN/DF)为1.103,AGFI值为0.882,PGFI值为0.258,IFI值为0.996,TLI值为0.989。B类SOs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44;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21;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78;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22;关系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17;服务效果绩效正向影响总绩效,路径系数为0.7。(6)养老服务领域SOs结构型外部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民政部门是养老服务领域A类SOs联系最紧密的机构,点度值151,其次是其他养老组织、街道/社区居委会,点度值分别为133,127;街道/社区居委会是养老服务领域B类SOs联系最紧密的机构,点度值47,其次是民政部门、其他养老组织,点度值分别为42,40。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养老服务领域个人基本情况及组织核心成员个人水平、组织内部、组织外部社会资本测量指标及其量表、组织基本情况及组织绩效评估量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量表、养老服务机构员工满意度量表,实证研究表明,上述系列调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理想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发现核心个人社会网络水平越高,个人获得养老表彰、带领的团队获得养老表彰、个人或带领的团队因从事的养老服务被媒体报道、个人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也越高;组织内部的支持水平越高,个人或带领的团队因从事的养老服务被媒体报道的可能性也越高;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水平越高,个人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也越高。组织运作模式、收住老年人数、备案/注册情况与A类SOs总绩效有正向关联。核心个人凝聚力和归属感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服务质量绩效;组织内部规范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运营管理绩效;组织外部的信任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设施设备绩效;组织外部的规范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环境绩效。核准床位数、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服务与B类SOs总绩效有正向关联。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网络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服务效果绩效;组织外部的参与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运营管理绩效。本研究将既往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等相关研究上升到社会资本理论高度,丰富了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从核心成员个人水平、组织内部水平、组织外部水平探索了认知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的关系,不仅为发挥养老服务服务领域社会资本开拓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李宗阳[10](2020)在《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文中认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部分患者仍需要手术治疗。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术式之一。大多数研究以表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然而融合术后腰椎运动功能丢失,相邻节段应力负荷增加,导致邻近节段退变。随着非融合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发现其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部分活动度,有效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且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目的:探讨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的53例(Dynesys组),同期匹配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47例(TLIF组)。收集患者术前以及末次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统计椎间盘突出复发、邻近节段退变、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相关远期并发症。结果:(1)100例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2~9.3年,平均8.8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ynesys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12.02±1.74)mm较术前(11.79±1.89)mm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由术前的(6.98±1.98)°降至(3.8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11.92±1.85)mm较术前(12.13±1.63)mm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由术前的(7.51±1.99)°升至(8.04±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LIF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12.55±1.76)mm较术前(12.34±1.82)mm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由术前的(7.11±1.94)°降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12.15±1.68)mm较术前(12.57±1.58)mm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由术前的(7.38±2.04)°升至(9.53±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术前对比,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显示Dynesys组邻近节段椎间盘,总改善率为5.7%(3例),无明显改变比率为83.0%(42例),退变加重率为15.1%(8例);TLIF组邻近节段椎间盘总改善率为2.1%(1例),无明显改变比率为44.7%(21例),退变加重率为53.2%(25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7,P<0.05)。(5)随访期间Dynesys组1例发生椎间盘突出复发,8例出现影像学的邻近节段退变;TLIF组2例螺钉断裂,2例螺钉松动,19例出现影像学的邻近节段退变,6例发生症状学的邻近节段退变。结论:(1)Dynesys动态中和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满意,与TLIF组临床效果相当。(2)与TLIF组相比,Dynesys动态中和系统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3)与TLIF组相比,Dynesys动态中和系统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固定节段的异常活动,保留了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3.87±1.33)°,降低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的应力负荷,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二、算术根学习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算术根学习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论文提纲范文)
(3)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解题错误的研究 |
2.2 关于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研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思路 |
3.4 研究方法 |
3.4.1 文献分析法 |
3.4.2 调查研究法 |
3.4.3 错误类型刻画 |
3.5 研究工具 |
4 研究结果 |
4.1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解题错误类型分布 |
4.1.1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总体分布 |
4.1.2 不同性别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类型分布 |
4.1.3 不同层次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类型分布 |
4.2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知识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2.1 高一学生知识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2.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知识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2.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知识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3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逻辑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3.1 高一学生逻辑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3.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逻辑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3.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逻辑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4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策略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4.1 高一学生策略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4.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策略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4.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策略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5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疏忽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5.1 高一学生疏忽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5.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疏忽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5.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疏忽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5 研究结论 |
5.1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错误类型以知识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为主 |
5.2 性别不影响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四种错误类型上的表现 |
5.3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的表现上存在显着差异 |
6 研究建议 |
6.1 重视概念、公式和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减少知识性错误的发生 |
6.2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疏忽性错误的发生 |
6.3 摒弃性别偏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
6.4 分层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减少学生层次对解题错误的影响 |
7 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三角函数测试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济南市居家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 |
1.1 概念 |
1.2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政策依据 |
1.3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
1.4 医养护一体化发展现状 |
2 自我健康管理 |
2.1 概念 |
2.2 自我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
2.3 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 |
3 研究理论依据 |
3.1 积极老龄化 |
3.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3.3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质性访谈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形成访谈提纲 |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3 伦理性考虑 |
3 访谈结果 |
3.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访谈内容转录稿 |
3.3 访谈结果 |
4 讨论 |
4.1 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持乐观心态,养老观念转变 |
4.2 老年人希望获得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 |
4.3 部分老年人渴望生活照顾 |
4.4 大部分老年人重视对健康的管理 |
4.5 多数老年人需要精神文化活动 |
4.6 中医养生服务需求迫切 |
4.7 老年人承担较大经济压力 |
4.8 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养老模式日益完善 |
5 结论 |
第三章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 |
1 调查表的编制与修订 |
1.1 成立研究小组 |
1.2 编制调查问卷 |
1.3 专家函询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专家基本情况 |
2.2 专家积极系数 |
2.3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 |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2.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2.6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 |
3 预调查与信效度检验 |
第四章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样本量 |
2 研究工具 |
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 |
2.3 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 |
2.4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
3 资料收集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5.1 研究设计阶段 |
5.2 问卷收集 |
5.3 统计学处理过程 |
6 伦理性考虑 |
研究结果 |
1 社区老年人一般状况 |
1.1 老年人一般资料 |
1.2 老年人疾病情况 |
1.3 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认知 |
1.4 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得分情况 |
1.5 老年人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得分情况 |
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3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4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结果 |
4.1 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状况 |
4.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关系 |
讨论 |
1 老年人一般资料分析 |
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现状 |
3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
3.1 受教育程度 |
3.2 养老承担费用 |
3.3 医疗付费方式 |
3.4 养老政策了解程度 |
3.5 家庭人均收入 |
4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关系 |
5 建议 |
5.1 加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宣传,转变养老观念 |
5.2 促进养老方式的成熟完善 |
5.3 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健康管理 |
5.4 提高老年人主观能动性,鼓励部分需求的自我满足 |
5.5 建立基于“互联网+”与三方护理融合的养老模式 |
5.6 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社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
5.7 政府政策支持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际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内科新护士 |
1.4.2 能力、核心能力、护士核心能力 |
1.4.3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
1.5 理论框架 |
1.5.1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理论框架 |
1.5.2 角色理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新护士评价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新护士评价的研究现状 |
2.1.2 国内新护士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 |
2.2.2 国内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 |
第三章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1.1 科学性原则 |
3.1.2 系统性原则 |
3.1.3 可比性原则 |
3.1.4 可操作性原则 |
3.1.5 经济性原则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Delphi法 |
3.3.3 层次分析法 |
3.3.4 比例分配法 |
3.4 技术路线图 |
3.5 指标体系基本架构的构建 |
3.5.1 课题组组成 |
3.5.2 评价指标的初选 |
3.5.3 专家预咨询 |
3.5.4 选择专家 |
3.5.5 设计专家函询问卷 |
3.5.6 实施专家函询调查 |
3.5.7 统计学分析 |
3.5.8 伦理学原则 |
3.6 质量控制 |
3.6.1 指标体系框架形成阶段 |
3.6.2 预咨询阶段 |
3.6.3 专家咨询阶段 |
3.6.4 统计分析阶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4.2 专家的积极系数 |
4.3 专家权威程度 |
4.4 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 |
4.5 专家意见整理 |
4.5.1 第一轮函询结果分析 |
4.5.2 第二轮函询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权重分析 |
5.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图 |
5.2 构造判断矩阵 |
5.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
5.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
5.3 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 |
5.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5.5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
5.6 确定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 |
第六章 讨论 |
6.1 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分析 |
6.2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分析 |
6.3 研究结果的指标分析与权重 |
6.3.1 一级指标分析 |
6.3.2 二级、三级指标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性 |
7.3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国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初步建立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
2.1.2 初步构建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行为事件访谈法 |
2.2.3 德尔菲法 |
2.2.4 层次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的结果 |
3.1.1 确定指标条目 |
3.1.2 专家咨询结果 |
3.1.3 指标的筛选、修改、完善 |
3.2 初步构建胜任力模型 |
3.2.1 专家咨询结果 |
3.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4 讨论 |
4.1 研究科学性分析 |
4.2 研究可靠性分析 |
4.3 初步构建模型的分析 |
4.4 指标内容分析 |
4.5 研究的不足和改进 |
4.5.1 研究的不足 |
4.5.2 研究的改进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R医联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远程医疗研究现状 |
1.4.2 国内远程医疗研究现状 |
1.4.3 简要述评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远程医疗 |
2.1.2 医联体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治理理论 |
3 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调查研究 |
3.1 调查研究设计 |
3.2 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实施情况 |
3.3 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认知与使用意愿调查结果 |
3.4 参加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 |
4 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社会对远程医疗的认识不足 |
4.2 法律法规不完善 |
4.3 信息化水平不足 |
4.4 资金保障不足 |
4.5 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
5 南京市R医联体发展远程医疗的对策与建议 |
5.1 加强民众认知宣传,提升远程医疗影响力 |
5.2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责任 |
5.3 增加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
5.4 加强协作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
5.5 线上线下融合,注重基层能力培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远程医疗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已发表文章目录 |
(二)相关附件或调查表 |
(8)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胜任力概念 |
1.2.2 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 |
1.2.3 社区全科医生的概念及能力范围界定 |
1.2.4 城市社区中医师内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情况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5.1 构建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
1.5.2 采用胜任力模型评价广州市社区中医师的胜任力现状 |
1.5.3 为社区中医师人才选拔、培养和培训提出对策建议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图 |
1.7 研究的创新性 |
第二章 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1 研究目的 |
2.2 构建原则 |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1 研究对象 |
2.4 研究结果 |
2.4.1 专家咨询结果 |
2.4.2 指标筛选结果 |
2.4.3 指标体系的确定 |
2.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模型指标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
3.2 实证研究结果 |
3.2.1 自评结果分析 |
3.2.2 胜任力区分因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
4.1 讨论 |
4.1.1 与其他胜任力模型的比较分析 |
4.1.2 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模型指标权重分析 |
4.1.3 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模型区分因素 |
4.2 对策建议 |
4.2.1 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科学地进行社区中医师人才选拔 |
4.2.2 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对社区中医师进行培养和培训 |
4.2.3 运用胜任力特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1.1 构建了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
5.1.2 广州市社区中医师鉴别胜任力 |
5.1.3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趋势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挑战 |
1.1.2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 |
1.1.3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 |
1.1.4 我国养老服务领域SOs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境 |
1.1.5 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SOs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
1.1.6 社会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问卷研制研究方法 |
2.1.1 文献分析法和政策文件分析 |
2.1.2 专家咨询、研讨和论证 |
2.1.3 德尔菲法 |
2.1.4 层次分析法 |
2.1.5 预实验研究 |
2.2 问卷研制结果 |
2.2.1 组织绩效测量指标 |
2.2.2 组织核心个人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
2.2.3 组织内、外部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
2.3 现况调查方法 |
2.3.1 调研对象、所需样本量 |
2.3.2 抽样方法和程序 |
2.3.3 调查方式 |
2.3.4 调查工具(见附件 3-7) |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4.1 数据分析方法 |
2.4.2 数据处理与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1 专家基本情况 |
3.1.2 评分设计和筛选标准 |
3.1.3 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 |
3.1.4 第一轮评分结果 |
3.1.5 第二轮评分结果 |
3.1.6 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指标权重 |
3.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的关系研究 |
3.2.1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信度分析 |
3.2.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测量指标效度分析 |
3.2.3 养老服务领域SOs核心成员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的单因素研究 |
3.2.4 养老服务领域个人绩效的多因素研究 |
3.3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
3.3.1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信度分析 |
3.3.2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测量指标效度分析 |
3.3.3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基本特征、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单因素研究 |
3.3.4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绩效的多因素研究 |
3.4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内部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研究 |
3.5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外部结构型社会资本分析 |
4 讨论 |
4.1 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表达了养老服务领域SOs绩效评价内涵 |
4.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 |
4.2.1 养老服务领域SOs核心个人基本情况与个人绩效 |
4.2.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 |
4.3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 |
4.3.1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基本情况与组织绩效 |
4.3.2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 |
4.4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内部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 |
4.5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外部结构型社会资本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构建结构型社会资本,拓宽关系网 |
5.2.2 培育关系型社会资本,提高公信力 |
5.2.3 发展认知型社会资本,增强凝聚力 |
5.3 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5.3.1 创新点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社会资本视角下国内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途径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件 3 |
附件 4 |
附件 5 |
附件 6 |
附件 7 |
(10)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名词表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术前准备 |
1.4 手术器械 |
1.5 手术方法 |
1.6 术后处理 |
1.7 疗效评价及影像学观察指标 |
1.7.1 疗效评价 |
1.7.2 影像学评价 |
1.7.3 统计椎间盘突出复发、邻近节段退变、内植物失败等并发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资料 |
2.2 临床疗效结果 |
2.3 影像学结果 |
2.4 不良反应 |
2.5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3.1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
3.2 Dynesys动态中和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 |
3.3 Dynesys动态中和系统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优势 |
3.4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
3.5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
3.6 Dynesys手术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动态中和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算术根学习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县级综合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培育研究[D]. 季金凤. 青岛大学, 2021
- [2]A企业住宅房地产项目选址研究[D]. 刘星宇. 新疆大学, 2021
- [3]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D]. 陈兴康.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4]济南市居家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D]. 徐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新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张明明. 山东大学, 2020(10)
- [6]中国全科主治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D]. 黄馨莹.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R医联体为例[D]. 丁伯新.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8]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 谭绮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 刘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10]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D]. 李宗阳. 河南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