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滚道直径变化量的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刘正兴,杨耀文,高幼菊,刘安[1](1994)在《冲压外圈滚针轴承的装配精度》文中研究说明从理论上阐明了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或装人轴承座中内复回直径的变化情况。考虑到冲压外圈的渗碳层以及椭圆度.找出了过盈量与内复回直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冲压外圈椭圆度及过盈量的控制要求。
陈幼华[2](1990)在《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滚道直径变化量的计算》文中提出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可视为一厚壁圆筒与一薄壁圆筒的过盈配合。本文根据材料力学理论,推导出滚道直径变化量与外径过盈量计算式。附图1幅,表2个,参考文献4篇。
蒋兴奇,陈锐敏[3](1997)在《冲压外圈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文中认为应用厚壁圆筒理论,分析了冲压外圈压入环规或轴承座中的应力、位移及过盈量和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冲压外圈外径的技术条件及其检验方法。附图2幅,参考文献4篇。
扈文庄[4](2004)在《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用超越离合器研究》文中指出超越离合器是机械工程传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它的特点是在传力或传动机构中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从动轴的转速在瞬时或短时大于主动轴时,使主、从动轴互相脱离,而当主动轴的转速大于从动轴时,离合器立刻起作用,带动从动轴做同速旋转并传递扭矩,这在航空器中尤其显得重要。 本文就航空飞机用起动机的工况条件,就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展开深入地研究,确定了超越离合器结构形式,并对其主要部件楔块的结构参数进行详尽地设计计算。根据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几何关系,导出了楔角函数,绘制并分析了楔块楔角曲线,应用弹性理论,推导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内、外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式。在完成了工艺制造和小批试制的基础上,对离合器超越状态下的摩擦阻力力矩进行了测试,并对超越离合器的静态超扭、疲劳寿命和超越等性能进行了模拟和主机试验,经用户确认,所研制的超越离合器达到各项指标要求,并已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杨劢[5](2013)在《三级减速器动力学分析及系统可靠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三级减速器源于某型舰船炮塔回转机构,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的存在,对炮塔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也对炮塔齿轮传动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影响,这就造成舰艇舰炮的作战能力以及工作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这不仅对舰艇本身是一种巨大的隐患,更对国家领海安全构成极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需要分析出三级减速器在随机误差影响下的系统动态特性。以及三级减速器系统在随机误差影响下的可靠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随机误差影响下的齿轮减速器的动力学分析。通过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软件对齿轮减速器整体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出系统在随机误差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学特性。由于随机误差会导致模型变化,因此本文还采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编程,使得分析程序达到通用,为求解系统疲劳可靠度提供虚拟试验平台。(2)减速器系统疲劳可靠度求解。齿轮减速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失效,本文应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进行系统疲劳可靠度求解,首先必须获取随机误差影响下的应力样本数据,并由此得到应力的分布规律。由于我国可靠性工作起步较晚,减速器在随机误差影下的应力数据积累不足,通过实验获取应力数据又费时和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因此本文运用虚拟试验技术,利用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软件对三级减速器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对多个带有随机误差的减速器进行重复试验,提取每次试验各个零件所需要的最大应力,得到应力分布规律,并用K-S检验对应力分布进行检验,最后应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进行齿轮传动系统的疲劳可靠度求解。(3)本文齿轮减速器齿轮与轴采用过盈装配,过盈装配的可靠性也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保证过盈装配在随机误差影响下的可靠性,本文采用ANSYS静力学分析,验证过盈装配的可靠性。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本文成功分析出减速器整体的动力学特性,并能分析出随机误差对系统的影响,求解出了系统的疲劳可靠度,并且验证了齿轮与轴过盈装配的可靠性。
二、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滚道直径变化量的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滚道直径变化量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4)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用超越离合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论 |
1.1 离合器的分类 |
1.2 离合器的工作过程 |
1.3 离合器的结构因素 |
1.4 超越离合器的种类 |
1.4.1 啮合式 |
1.4.2 摩擦式 |
1.4.2.1 圆柱式超越离合器 |
1.4.2.2 斜撑式超越离合器 |
1.5 超越离合器在航空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中的作用 |
1.6 超越离合器的发展概况 |
1.7 研究项目来源及目的意义 |
1.8 小结 |
第二章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设计 |
2.1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 |
2.2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
2.2.1 预紧过程和楔紧状态 |
2.2.2 分离过程和分离状态 |
2.3 楔块式离合器的自锁条件 |
2.4 楔块工作面曲线的选择 |
2.4.1 偏心圆弧 |
2.4.2 对数曲线 |
2.4.3 阿基米德螺线 |
2.5 楔角函数和楔角曲线 |
2.5.1 楔角函数 |
2.5.2 楔角曲线 |
2.5.2.1 内、外套同心情况下楔角曲线 |
2.6 楔块设计 |
2.7 外套设计 |
2.8 内套设计 |
2.9 保持架设计 |
2.10 小结 |
第三章 离合器楔块与滚道接触状态分析 |
3.1 概述 |
3.2 弹性接触理论的基本方程 |
3.3 小结 |
第四章 楔块接触状态下的接触角及变形分析 |
4.1 楔块接触角分析 |
4.2 楔块式离合器楔角的确定 |
4.3 离合器载荷的计算 |
4.4 接触应力和周向应力的计算 |
4.4.1 接触应力 |
4.4.2 内轴周向应力 |
4.4.3 外套的周向应力 |
4.5 楔块升程的计算 |
4.6 小结 |
第五章 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制造 |
5.1 WgCr4V钢高精度楔块的制造 |
5.1.1 楔块制做工艺分析 |
5.1.2 冷挤压工艺实践 |
5.2 内外保持架的制造 |
5.3 弹性波形带的制造 |
5.4 小结 |
第六章 超越离合器的性能试验及检测 |
6.1 测试的目的意义 |
6.2 超越离合器的测量 |
6.2.1 带状阻尼力矩 |
6.2.2 外阻尼力矩 |
6.2.3 内阻尼力矩 |
6.3 超越离合器测试装置的研制 |
6.3.1 测试装置的研制内容 |
6.3.2 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 |
6.3.3 测试装置的传动系统设计 |
6.3.4 离合器产品摩擦力矩的测试结果 |
6.3.5 测试结果分析 |
6.4 超越离合器的模拟试验 |
6.4.1 试验原理 |
6.4.2 试验装置 |
6.4.3 试验 |
6.4.3.1 磨合试验 |
6.4.3.2 结合、脱开试验 |
6.4.3.3 超越试验 |
6.5 超越离合器的性能试验 |
6.5.1 试验结果 |
6.5.2 低周疲劳、静态超扭试验 |
6.5.3 静态超扭试验 |
6.5.4 试验前后偏心滚子组件的情况 |
6.5.5 超越试验 |
6.5.6 长试 |
6.5.7 结论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6.1 结论 |
6.1.1 完成的工作 |
6.1.2 创新点 |
6.2 存在问题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5)三级减速器动力学分析及系统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发展现状 |
1.2.1 齿轮传动动力学发展现状 |
1.2.2 齿轮传动疲劳可靠性发展现状 |
1.2.3 过盈装配发展现状 |
1.2.4 虚拟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动力学分析基础 |
2.1 LS-DYNA简介 |
2.2 LS-DYNA接触动力学分析 |
2.2.1 基于LS-DYNA接触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简介 |
2.2.2 LS-DYNA对接触问题的显式动力学求解 |
2.2.3 接触界面定义 |
2.2.4 接触界面控制 |
2.2.5 接触分析注意事项 |
2.3 APDL语言 |
2.3.1 APDL语言简介 |
2.3.2 APDL与界面操作的对比 |
第3章 三级齿轮减速器的显示动力学分析 |
3.1 分析目的 |
3.2 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
3.2.1 模型的简化 |
3.2.2 单元的选择及算法 |
3.2.3 材料的选择 |
3.2.4 网格的划分及通用化 |
3.2.5 PART的创建 |
3.2.6 接触对的建立 |
3.2.7 加载 |
3.2.8 K文件修改 |
3.3 分析结果 |
3.3.1 应力云图 |
3.3.2 动力学特性 |
3.3.3 两种加载方式的动力学特性对比 |
3.3.4 齿厚误差对齿轮的影响 |
3.4 分析结果的验证 |
第4章 系统可靠性评估 |
4.1 系统疲劳可靠度 |
4.1.1 系统疲劳可靠度理论基础 |
4.1.2 系统疲劳可靠度求解 |
4.2 过盈配合设计合理性检验 |
4.2.1 过盈装配理论 |
4.2.2 过盈配合有限元分析 |
4.2.3 过盈装配合理性分析结论 |
4.2.4 ANSYS过盈分析的正确性验证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滚道直径变化量的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冲压外圈滚针轴承的装配精度[J]. 刘正兴,杨耀文,高幼菊,刘安. 轴承, 1994(05)
- [2]只有冲压外圈的滚针轴承压入环规时滚道直径变化量的计算[J]. 陈幼华. 轴承, 1990(01)
- [3]冲压外圈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J]. 蒋兴奇,陈锐敏. 轴承, 1997(10)
- [4]燃气涡轮起动机减速器用超越离合器研究[D]. 扈文庄. 合肥工业大学, 2004(01)
- [5]三级减速器动力学分析及系统可靠性评估[D]. 杨劢. 东北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