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据上桌面财务真公开(论文文献综述)
展志勇[1](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量大幅度增加,对外投资呈井喷式增长,多式联运贸易量增加迅速。多式联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国际运输方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式联运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多式联运贸易的实际情况错综复杂,难以预料。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出现法律风险敞口扩大,投资不确定风险加剧,特别是在与沿线国家的多式联运保险法律适用规定出现差异甚至冲突现象,多式联运保险合同的签订前,投保人对于沿线国家的法律以及风险信息是不能准确把握的,合同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同时保险选择上投保人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保险类别。“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多式联运下引入保险经纪人制度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保险经纪人制度有利于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被保险人利益受损的情况的出现,帮助投保人选择更合适的保险类型,规避投保人因为保险知识的不足而带来的法律风险,同时发生保险事故后能够更好地帮助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进行索赔进而减少因为事故带来的损失,最终帮助更多走出去的企业顺利开展多式联运贸易。本文研究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的法律适用现状;剖析我国的保险经纪人制度在与沿线国家适用上存在的差异与冲突问题,主要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保险经纪人制度的法律法规方面、监管方面、制度内容方面来分析问题;进而研究典型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相关规定,如英国、美国、德国的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相关规定,评析典型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的优势所在,形成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全面的监管体系、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最后解决如何协调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保险经纪人制度。本文建议在法律法规、监管方面和制度内容方面来进行协调,最终的目的是使得保险经纪人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际多式联运,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谢德富[2](2018)在《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 ——碰撞、融合、超越》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分析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状况,探讨中国文化与阿尔及利亚文化的相容性问题。我们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现场调研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后,把论文的内容分为五部分:阿尔及利亚的宗教、语言,中国人的生活适应(一般适应)、工作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宗教方面,中国人主要采取了超越的适应模式。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信仰方面无神论与有神论、祖先崇拜与敬主唯一的差异,世界观方面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差异,人生观方面现世报与来世报、重物质追求与重精神追求的差异;第二,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教趋向回归传统,而且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深入,这给中国人的跨文化适应增添了难度。具体表现是,一方面,中国人很少主动入教,基本不参与当地的宗教生活,另一方面中国人尊重当地人的宗教活动,比如,中资企业对中国员工采取了劝导、隔离措施以避免冲突,为当地穆斯林参加宗教活动提供便利,中国人个人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阿尔及利亚的宗教,并通过自我克制实现与当地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他们与当地民众间由于宗教导致的冲突越来越少。通过摆脱自身的狭隘性,中国人适应了当地的宗教环境。语言方面,中国人主要采取了融合的适应模式。中国人在学习当地语言方面具有普遍性、灵活性、浅层性的特点,他们与当地人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口头语言和丰富的非语言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主要仰赖专职翻译。因此,中国人的语言适应呈现出浅层性、间接性的特点。但是,过于依赖专职翻译存在诸多局限性,比如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可译性,间接适应会导致刻板印象的产生,更主要地,对翻译的依赖导致了中国人难以将语言适应的压力转化为深入学习当地语言的动力。此外,“过客心态”也使中国人不愿意深入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中国人对当地文化的适应也因此具有了间接性和浅层性的特点。生活方面,中国人采取了碰撞的适应模式,并趋向超越的适应模式。在饮食文化方面,中阿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在食材挑选标准方面,让中国人无法适应,他们坚持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并通过隔离的办法减少冲突的发生;在居住空间方面,通过围墙把中国人和当地人隔开;业余活动方面,中国人主要是呆在家里(生活基地),较少外出,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出行方面,中国人职住一体减少了外出的需要,出行则以自驾车为主,也减少了与当地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中国人在生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这既与中国文化有关,比如中资企业就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延伸;也与中国人对阿尔及利亚社会安全环境的认知有关。中国人通过自我封闭,把碰撞适应模式转变为超越适应模式,从而减少了与当地文化的冲突。工作方面,中国人采取了融合的适应模式。他们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为当地社会创造效益,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当地员工的劳动技能;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当地的文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在聘用东道国员工方面优先聘用文化理念相近的而不是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聘用年长者做管理人员,按照当地文化特点提供更多的后勤服务,降低工作要求,降低奖励的门槛,宽容对待犯了错误的员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国人普遍认为当地工人“工作效率不高流动性高,敬业精神不强维权意识强”;在大量聘用当地工人的背景下似乎难以保持中资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找到调动当地员工积极性的金钥匙。因此,中国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工作方面的融合适应也呈现出浅层性的特点。中国人与阿尔及利亚社会的人际交往方面,三种适应模式都比较明显。中阿民众之间的冲突呈现了产生、发展、加剧、缓解、常态化的变化过程:刚开始,中国人表现出超越的跨文化适应模式;随着接触的增加,负面刻板印象产生,一系列冲突事件随之发生,中国人采取了碰撞的跨文化适应模式;冲突之后双方都进行了反思,做出调整,关系趋缓,中国人采取了融合或者超越的跨文化适应模式。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难以克服性,碰撞的跨文化适应模式仍将长期存在,因此三种适应模式并存。经过分析,我们有如下发现:第一,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跟Oberg的跨文化适应四阶段论是一致的,存在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适应期;第二,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并非主要通过自身的直接体验得来,而是严重依赖翻译;第三,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具有浅层性的特点,跨文化适应的压力没有能够转化为学习当地语言文化的动力,翻译起到了泄压的作用;第四,企业在中国人的跨文化适应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资企业就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延伸,对员工的跨文化行为进行了约束;第五,利益冲突是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跨文化适应的最大挑战,它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难以克服性的特点,因此,减少冲突,增加共性,与当地社会建立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是中国人在当地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以上发现,我们针对如何增加中国人与当地谁社会的直接接触提出了一些建议。总之,中国人能够灵活应对阿尔及利亚多样性的文化,在文化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努力实现文化融合,如果无法融合则采取超越的跨文化适应模式,较好地适应了阿尔及利亚的文化。中国人跨文化适应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敛克制应对冲突,入乡随俗争取融合,与人为善实现超越。我们认为,中国文化与阿尔及利亚文化能够相容,两者能够实现“美美与共”。
蓝日模[3](2017)在《教育叙事: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文中认为学校办学有两个关键:一是关键“要素”——学校文化;另一是关键“人物”——校长。这是一个以自己作为一所民族地区中学校长的成长经历为叙事内容的故事,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一位校长是如何在学校文化的重塑中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校长”在新上任后很快就感知到“西南”中学学校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在对产生不良学校文化的成因进行了溯源之后,“校长”开始了“西南”中学学校文化的重塑历程。在通过对“西南”中学重塑前后的学校文化的对比评估研究中,发现“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得到了成长。从“西南”中学学校文化的重塑及其演变离不开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构建学校文化的“人”,特别是“关键文化人物(key cultural consultants)”的叙事研究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学校文化重塑的关键在于“内”发首先,学校文化重塑必须慎重,一定是基于每个学校自身的客观需要出发,不能喊口号或为了赶时髦,更不能作为教育行政领导或校长个人的“义举”,要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实施。只有当学校文化处在不得不重塑的时候,重塑才有合理性。学校文化重塑过程不得造假,不能造作,只能不断造就更优秀的学校文化。其次,学校文化重塑应该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生活,因为学校师生员工乃至家长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学校文化发展变化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意义。真正的学校文化重塑要基于学校里面的每一位参与成员的每时每刻的言行,特别是他们的故事,因为只有当大家都有意识地推动学校文化发展与进步时,学校更好的核心价值才得以显现。再次,学校文化重塑的重点是学校的“人”。“人”不仅是学校文化重塑的动力,也是学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载体”。不良的学校文化依靠“人”去重塑,优秀的学校文化也有赖于“人”对其的可持续发展的维护,因此学校文化重塑的支柱是具有“教育者”角色意识的“人”——是真正的“文化人”,所以学校文化重塑的关键是培育学校“人”的思维方式与做事的态度和标准。二、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教育文化领导应该成为校长学校办学的自觉理想追求。尽管校长决定了学校层面的办学目标、方向以及具体的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在学校中处于领头羊位置决定其对学校组织的良好生存和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作用应该是介于“校长万能论”与“校长象征论”之间,因为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着限制校长作用发挥的内部约束力量(学校文化)和外部约束力量(学校环境),所以除了校长个人的素养、能力等因素外,校长对自己在新环境的角色定位也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校长角色应该根据不同学校文化的实际呈现出不同的角色集,平均保持三种角色的定位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秉持单一角色的校长也是重塑不好学校文化的。不同的学校文化要求校长角色集的侧重点不同,“管理者”和“领导者”只是校长办学的“过程”定位,“教育者”才是校长办学的终极“目标”定位,校长经过成长后应该为成高情商的、高智慧的、对教育应然之守护的坚定教育信仰的“教育者”。学校文化重塑中校长的专业成长路径必须是“学”“思”“行”三结合,是一个不断往复、螺旋上升的“实践一反思—实践”的过程,因此校长必须更加关注实践的同时重视行动研究。这就要求校长从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由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从做人好、做事对的“学问”人成长为“文化”人。所以校长应该自觉创造条件、机会,弥补自己由于忙于实践而学术素养不足的短板,有意识地将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性经验、知识不断上升为学术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管理服务。
王瑽[4](2014)在《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由于柜台业务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频发,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给商业银行和银行客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和损失。不实施有效的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声誉,制约中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际银行界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认识过程,再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说明选择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内容的理由,引出选题意义;从国内外两方面概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概念和特点,以银行具体案例为例进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识别,简述国内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介绍NS银行背景资料,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业务流程图分析,总结出NS银行柜台业务实务操作中各类业务的风险点,详细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从该行基层营业网点柜台业务管理层面出发,分别针对风险点和风险成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最后从风险管理框架出发,提出提升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Li Zixi[5](2015)在《云计算终端虚拟化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低投入、可扩展、易维护等特性也越发让各个行业所看好。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私有云。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为了解决营业与客服终端,监控难、管理难、维护难的问题,引入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终端虚拟化技术,为其发展成为集约型企业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笔者首先对本平台涉及的技术知识背景,即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立足于公司实际情况,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终端虚拟化技术,为企业搭建出桌面云平台,并通过使用微软云桌面服务为公司设计出IaaS层云服务架构模型。将企业用户(营业人员和客服人员)作为样本对象进行终端使用情况采样,通过单侧置信区间算法估测出用户所需资源。并且,根据用户岗位的特点,使营业用户采用基于SBC模式的桌面交付方式,客服及营业管理岗采取基于VDI模式的交付方式。最后,根据公司采购设备信息,通过IaaS层虚拟机同构算法结合用户所需资源数据,使用System Center和Hyper-V服务,实现了平台在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部署。此外,文章中还对整个平台的网络链路架构进行了构建,确保平台能够实际运转起来,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平台的建立与运行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为公司将更多的系统并入云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子恒[6](2014)在《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的平台和系统在企业中不断的深化发展和应用,行业中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化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现阶段发展很快,但是不够理想,特别是在信息整合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和不足。很多企业的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是相隔离状态,而且外部网络只能够进行信息传递,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形成的只是一个信息孤岛。随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业务软件在该行业中被应用,例如电子办公软件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数据信息上报、共享、提取、展现和同步,还有包裹协同办公、信息发布等企业办公需求的功能,这些繁杂的功能需要一个统一化的平台集中进行处理。本系统依据ERP系统标准构架,除了实现企业一体化管理系统之外,将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移动办公系统也纳入到了系统之内,提高了一体化系统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核心系统采用.net系统平台与SQLserver数据库相结合来开发一体化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由前台web页面和后台数据库组成,而移动平台则采用流行的android平台实现。房地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中采用单点登录,这就使得用户在进行多个业务的时候不需要多套用户名和密码,简化操作步骤,并且提高数据整合后的分析效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了企业人员信息管理功能,企业业务角色信息管理以及企业组织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一定的开发和配置之后,根据不同用户的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交互管理服务,并且能够为不同的用户展示相应的需求内容。在业务数据展示模块中,用户能够查看重要的数据指标,查看待办事宜,以及使用相关集团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OA协同管理、营销管理、售楼管理、费用报销和人力资源和商业分析功能。安全模块也是系统所需要的重要基础模块,同时作为门户管理核心的基础组件能够管理Portlet的共享、修改、生成、以及属性维护。另外也实现了房地产一体化信息整合平台门户系统企业门户的其他附带需求。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应用的建立,在房地产企业不仅发自下而上地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也建立了管理的信道。在每一单元内的房地产企业也形成了一个数据通道。房地产企业系统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是将不同的管理业务元数据进行管理,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整理,以达到同样的一份数据只能从一个通道、一个时间受到影响。
风萧萧[7](2012)在《不同的天空》文中指出上篇春天是多么热闹,阳光很好,微风拂面,燕子来了,小树吐绿,花儿尽情的开放,一幅美妙的画卷一览无余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样曼妙的季节,静萱的内心却被一朵乌云笼罩着,整个人都好像陷入了黑暗之中,无助无奈。她感觉自己好像是一粒浮萍无依无靠,任雨打风吹。
何剑[8](2011)在《乡镇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以湖南Q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访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促使党与中央了解民生、倾听民意,从而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起到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近年来,乡镇信访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偏离了信访工作的宗旨和目标,要减少和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各个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努力。笔者以湖南省Q县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全面研究了Q县及下属乡镇信访的相关情况以及目前乡镇信访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乡镇信访的相关理论概述。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乡镇信访的功能与价值。第三部分以湖南省Q县为例研究了乡镇信访的表现以及原因。乡镇信访的主要表现主要有:上访案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访过程中的“领导情节”突出;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现象普遍;缠访、闹访、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民众的对信访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乡镇信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数量多,现实性和随机性强;乡镇信访问题处理难度逐渐增大;乡镇信访组织化和偏激化趋势增强;精英主导、群众跟从,潜在信访队伍庞大。最后笔者进一步分析了乡镇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信访治理观念的落后;二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三是调解仲裁手段的刚化;四是基层自身组织建设不足。第四部分为消除乡镇信访怪圈的机制研究。笔者针对上一章提出的乡镇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包括了更新信访治理的思想理念;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合理的调解仲裁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础的组织建设。
蒋中银[9](2010)在《江苏油田:编织“监控防线” 深化“阳光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购监督历来被视为采购工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江苏油田供销处采取"编三张网、设四道关、筑一堵墙"的办法,形成横到边、
刘丽娟[10](2009)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①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自此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热情空前的高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远远达不到理论要求,资本市场舞弊案件仍是层出不穷。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内部控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内部控制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建议,使内部控制的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使其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本文从回顾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出发,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剖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指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存在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所致:首先是内部控制理论出现偏差,理论研究对于实务的推动作用较为有限;其次是政府监管标准尚有欠缺,当前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中较多的内容是属于原则性的,可操作性差;最后是企业自身原因,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落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都成为内部控制应用的障碍。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从理论角度、法律法规建设和企业自身的完善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文章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状况,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①就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给出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两个视角、内部控制建设两重属性以及内部控制运行的两个层面等三个维度对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案例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
二、单据上桌面财务真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据上桌面财务真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3 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一带一路” |
2.1.2 国际多式联运 |
2.1.3 保险经纪人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利益平衡理论 |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2.2.3 公共利益理论 |
3 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法律适用现状及司法实践 |
3.1 法律适用现状 |
3.1.1 我国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法律适用现状 |
3.1.2 沿线国家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法律适用现状 |
3.2 司法实践 |
3.2.1 浙江至韩国浦项港多式联运船舶碰撞赔偿案 |
3.2.2 天津至阿联酋迪拜阿里山港多式联运运输合同纠纷案 |
3.2.3 上海至沙特延布港多式联运运输合同纠纷案 |
4 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4.1 法律法规方面 |
4.1.1 法律主体不一致 |
4.1.2 法律规定变更频繁 |
4.1.3 立法存在空白 |
4.2 监管方面 |
4.2.1 主体层面不健全 |
4.2.2 监管机制缺位 |
4.3 制度内容方面 |
4.3.1 佣金支付制度不健全 |
4.3.2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5 典型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相关规定及评析 |
5.1 典型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相关规定 |
5.1.1 英国 |
5.1.2 美国 |
5.1.3 德国 |
5.2 典型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对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的评析 |
5.2.1 全面的监管体系 |
5.2.2 法定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
5.2.3 完善的保险信息披露制度 |
6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法律制度的协调 |
6.1 完备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制度的法律法规 |
6.1.1 制定专门的保险经纪人法 |
6.1.2 完善保险经纪人相关法律法规 |
6.1.3 弥补保险经纪人制度的法律空白 |
6.2 健全保险经纪人监管体系 |
6.2.1 形成行业自律体系 |
6.2.2 多层次的监督 |
6.2.3 国家监管与行业自律并举 |
6.3 完善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的制度内容 |
6.3.1 健全佣金支付制度 |
6.3.2 完善保险经纪人信息披露制度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 ——碰撞、融合、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Résumé |
Abstract |
前言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跨文化适应理论文献回顾 |
0.3 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跨文化适应的文献回顾 |
0.4 核心概念 |
0.5 研究设计 |
第一章 宗教适应 |
1.1 伊斯兰经典解读 |
1.1.1 《古兰经》中的上帝与魔鬼 |
1.1.2 伊斯兰教对经济活动的规定 |
1.1.3 伊斯兰教对饮食的规定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1.2 伊斯兰教在阿尔及利亚 |
1.2.1 十年动乱前之伊斯兰教 |
1.2.2 十年动乱期间之伊斯兰教 |
1.2.3 十年动乱后之伊斯兰教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1.3 中国人对伊斯兰教的认知 |
1.3.1 认知宗教的过程——斋月认知个案分析 |
1.3.2 对宗教影响力的认知 |
1.3.3 对宗教本质的认知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1.4 中国人对伊斯兰教的行为适应 |
1.4.1 宗教冲突后的被动适应 |
1.4.2 对宗教的主动适应 |
1.4.3 伊斯兰背景下的中阿婚姻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语言适应 |
2.1 阿尔及利亚语言的多样性 |
2.1.1 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 |
2.1.2 法语在阿尔及利亚 |
2.1.3 柏柏尔语在阿尔及利亚 |
2.1.4 英语在阿尔及利亚 |
2.1.5 中文在阿尔及利亚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2.2 翻译 |
2.2.1 翻译人员的工作内容、类型、成长历程 |
2.2.2 不可或缺的翻译 |
2.2.3 翻译的局限 |
本节分析与讨论——兼评翻译功过 |
2.3 语言的习得 |
2.3.1 培训班学习 |
2.3.2 自学 |
2.3.3 用中学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2.4 语言的使用 |
2.4.1 简单的语言交流 |
2.4.2 各说其语 |
2.4.3 无声的交流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生活适应 |
3.1 饮食衣着 |
3.1.1 阿尔及利亚餐饮文化 |
3.1.2 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餐饮文化适应 |
3.1.3 衣着适应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3.2 室间适应 |
3.2.1 气候环境 |
3.2.2 职住空间 |
3.2.3 空间位置移动——交通方式适应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3.3 业余生活 |
3.3.1 当地休闲文化认知 |
3.3.2 窝在家里 |
3.3.3 外出购物 |
3.3.4 外出活动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工作适应 |
4.1 对阿尔及利亚员工的认知 |
4.1.1 阿尔及利亚员工多样化的特点 |
4.1.2 流动性太大 |
4.1.3 敬业精神欠缺 |
4.1.4 维权意识较强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4.2 当地员工的招聘与培训 |
4.2.1 当地用工法律环境认知 |
4.2.2 招聘的思路 |
4.2.3 招聘的途径与流程 |
4.2.4 培训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4.3 当地员工管理与激励 |
4.3.1 当地员工的管理 |
4.3.2 当地员工的激励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人际交往适应 |
5.1 互助合作 |
5.1.1 中国媒体对阿尔及利亚的印象 |
5.1.2 中国人对阿尔及利亚人的印象 |
5.1.3 阿尔及利亚媒体中的中国人 |
5.1.4 阿尔及利亚人眼中的中国人 |
5.1.5 中阿之间的互助合作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5.2 冲突 |
5.2.1 群体冲突事件回放 |
5.2.2 群体冲突事件原因分析 |
5.2.3 华人的反应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5.3 社会管理 |
5.3.1 签证 |
5.3.2 进出海关 |
5.3.3 政府行政文化适应 |
本节分析与讨论 |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受访者名单 |
附录三: 访谈笔录(摘录) |
附录四: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教育叙事: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价值 |
二、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
(一) 研究范围 |
(二) 概念界定 |
三、研究现状与拟创新点 |
(一) 研究现状 |
(二) 拟创新点 |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一) 理论基础 |
(二) 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和几点说明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几点说明 |
第一章 “校长”感知到的学校文化 |
第一节 新上岗——震而不惊 |
一、就职演说 |
二、迟到“习惯了” |
三、“扩房”惹的祸 |
四、“打倒腐败W!” |
五、“谁逼我,我就砍谁!” |
六、“我就这么放,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
七、深度思考 |
第二节 溯昔往——寒而不栗 |
一、“西南”中学 |
二、“西南”中学和周边学校 |
三、“西南”中学与周边社区 |
四、国家的教育变迁及“西南”中学的成长史 |
五、与“西南”中学一起成长的教职员工 |
六、深度思考 |
第二章 “校长”重塑学校文化之历程 |
第一节 管门房——实而不俗 |
一、“规则”与“自由” |
二、先管后教 |
三、回归“完中” |
四、精管善教 |
五、特色办学 |
六、理性反思 |
第二节 正气场——虚而不空 |
一、思想文化 |
二、景观文化 |
三、精神文化 |
四、文化积淀 |
五、理性反思 |
第三节 钻课堂——和而不同 |
一、有效教学 |
二、研究课堂 |
三、理性反思 |
第四节 “人”成长——各自有别 |
一、学生故事 |
二、老师故事 |
三、理性反思 |
第三章 评估重塑前后的学校文化 |
第一节 文化项——逐个评估 |
一、“校长”的学校文化的整体健康发展变化 |
二、“校长”的教师队伍进行团队建设的能力 |
三、“校长”作为管理者的果断性 |
四、“校长”朝“卓越校长的十项特征”努力及表现的进展 |
第二节 析既往——而为开来 |
一、对“西南”中学学校文化规定的定性分析 |
二、理性反思 |
第四章 “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 |
第一节 忆沧桑——少年励志 |
一、母亲的启蒙故事 |
二、我刻苦铭心的童年故事 |
三、理性反思 |
第二节 阅感伤——关爱生命 |
一、火灾事件 |
二、交通事故 |
三、慈母仙逝 |
四、理性反思 |
第三节 被冤枉——痛定增智 |
一、开学前一天 |
二、难教的周× |
三、“魔哥!魔鬼!” |
四、冲击学校 |
五、“一句外号招来校长一巴掌?” |
六、深刻反思 |
七、深度反思后的智慧工作 |
第四节 乐群芳——为而不恃 |
一、师院实习生的“校长”访谈 |
二、贴吧里的“魔哥党”对“校长”的评价 |
三、“校长”的专业发展访谈 |
四、理性反思 |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范式的创新尝试 |
一、尝试“研究者”把过去的“自己”作为“被研究者” |
二、“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合理穿越 |
三、研究具体方法的灵活穿梭使用 |
第二节 “陌生”的“返乡人”的发现 |
一、学校文化重塑重在“内”发 |
二、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 |
第三节 对学校文化重塑与校长成长的新思考 |
一、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二、“西南”中学文化重塑的局限性 |
三、对“学校教育”的再认识及学校文化重塑的新应然路向 |
四、校长成长新的研究视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操作风险理论 |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1.2 操作风险的分类 |
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2.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3章 我国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
3.1 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概念 |
3.1.1 什么是柜台业务操作风险 |
3.1.2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
3.2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识别 |
3.2.1 人员因素 |
3.2.2 流程因素 |
3.2.3 系统因素 |
3.2.4 外部事件 |
3.3 我国柜台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控制方法 |
第4章 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评估 |
4.1 NS银行基本情况 |
4.1.1 NS银行简介 |
4.1.2 NS银行柜台业务范围 |
4.1.3 NS银行柜台业务管理现状 |
4.2 NS银行柜台典型业务操作风险评估 |
4.2.1 开户、挂失与支取业务风险评估 |
4.2.2 转账与对账业务风险评估 |
4.2.3 NS银行柜台业务主要操作风险点归纳 |
4.3 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
4.3.1 人员管理问题 |
4.3.2 业务流程执行问题 |
4.3.3 客户金融安全意识匮乏问题 |
第5章 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
5.1 加强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措施建议 |
5.1.1 柜员管理 |
5.1.2 授权管理 |
5.1.3 现金管理 |
5.1.4 重要空白凭证及印章管理 |
5.1.5 账户管理 |
5.1.6 对账管理 |
5.1.7 其他 |
5.2 加强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
5.2.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优化人员监督管理 |
5.2.2 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升级系统,提高制度执行力 |
5.2.3 探索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做好风险预警 |
5.2.4 完善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云计算终端虚拟化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云计算的产生背景 |
1.4 云计算发展现状 |
1.5 云计算对企业发展的优势 |
1.6 我国云计算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第二章 云计算 |
2.1 云计算的定义 |
2.2 云计算的特点 |
2.3 云计算体系架构 |
2.3.1 核心服务类型 |
2.3.2 服务管理层 |
2.3.3 用户访问接.层 |
2.4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
2.5 当今典型云计算平台 |
第三章 虚拟化 |
3.1 虚拟化的定义 |
3.2 虚拟化分类 |
3.3 虚拟化的核心技术 |
3.4 虚拟化的企业优势 |
3.5 云计算和虚拟化 |
3.6 System Center |
第四章 虚拟化平台设计 |
4.1 虚拟化平台规划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1.3 设计思路 |
4.2 场景设计 |
4.2.1 应用场景设计 |
4.2.2 用户分析 |
4.2.3 用户类别划分 |
4.3 云服务架构模型设计 |
4.4 虚拟机同构和异构算法 |
4.4.1 同构虚拟机部署算法 |
4.4.2 异构虚拟机部署算法 |
4.5 虚拟化池方案设计 |
4.5.1 VDI虚拟桌面解决方案 |
4.5.2 SBC虚拟桌面解决方案 |
4.5.3 VDI和SBC的有缺点及所面向的用户 |
4.5.4 VDI和SBC的需求互转方案 |
4.6 虚拟桌面平台功能服务器设计 |
4.7 虚拟桌面的安全性和用户数据安全 |
4.7.1 虚拟桌面安全 |
4.7.2 虚拟桌面备份 |
4.7.3 用户数据迁移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虚拟化平台部署与实现 |
5.1 设备环境 |
5.2 用户数据分析 |
5.2.1 单侧置信区间 |
5.2.2 样本采集 |
5.2.3 样本分布及数据结果 |
5.3 虚拟机在物理服务器的部署 |
5.4 网络架构设计及部署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本文研究工作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2.1 引言 |
2.2 企业ERP系统概述 |
2.2.1 概述 |
2.2.2 ERP系统研究现状 |
2.2.3 基于.net的ERP系统设计要求 |
2.3 视频会议系统综述 |
2.3.1 概述 |
2.3.2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2.3.3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要求 |
2.4 移动办公系统综述 |
2.4.1 概述 |
2.4.2 移动办公系统研究现状 |
2.4.3 移动办公系统设计要求 |
2.5 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ERP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概述 |
3.2.2 业务需求分析 |
3.3 视频会议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建设需求 |
3.3.2 系统所需功能概述 |
3.4 移动办公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整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概论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整体结构分析 |
4.3 系统辅助功能设计分析 |
4.3.1 安全策略设计 |
4.3.2 接口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施 |
5.1 引言 |
5.2 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
5.2.1 企业信息管理核心功能设计 |
5.2.2 视频会议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
5.2.3 移动办公软件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
5.3 系统软件架构实施 |
5.3.1 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实施 |
5.3.2 视频会议数据传输软件构架实施 |
5.3.3 基于CS的移动办公软件构架实施 |
5.4 系统硬件构架部署 |
5.4.1 房地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服务器部署 |
5.4.2 视频会议系统硬件部署 |
5.4.3 移动办公硬件平台部署 |
5.5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6.1 引言 |
6.2 系统实现 |
6.1.1 E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
6.1.2 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 |
6.1.3 移动办公系统实现 |
6.3 系统测试 |
6.3.1 ERP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 |
6.3.2 视频会议系统测试 |
6.3.3 移动办公系统测试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不同的天空(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
中篇 |
下篇 |
(8)乡镇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以湖南Q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乡镇信访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乡镇政府 |
2.1.2 信访和信访制度 |
2.2 基本理论依据 |
2.2.1 社会“安全阀”理论 |
2.2.2 人民主权理论 |
2.2.3 集群行为理论 |
2.3 乡镇信访的主要特征 |
2.3.1 数量多,现实性和随机性强 |
2.3.2 信访问题处理难度逐渐增大 |
2.3.3 信访组织化和偏激化趋势增强 |
2.3.4 精英主导、群众跟从,潜在信访队伍庞大 |
第三章 乡镇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湖南省Q县为例 |
3.1 Q县乡镇信访的基本情况介绍 |
3.2 Q县乡镇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上访案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
3.2.2 上访过程中的“领导情节”突出 |
3.2.3 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现象普遍 |
3.2.4 缠访、闹访、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
3.2.5 民众对信访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 |
3.3 Q县乡镇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信访治理观念的落后 |
3.3.2 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
3.3.3 调解仲裁手段的刚化 |
3.3.4 基层自身组织建设不足 |
第四章 消除乡镇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
4.1 更新信访治理的思想理念 |
4.1.1 以新理念引领信访工作新实践 |
4.1.2 转变信访工作思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
4.1.3 加强信访部门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
4.2 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 |
4.2.1 推崇开放性思维,给予农民话语权 |
4.2.2 拓展利益表达的途径,疏通沟通的渠道 |
4.2.3 为公共对话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平台 |
4.3 健全合理的调解仲裁机制 |
4.3.1 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 |
4.3.2 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
4.3.3 健全信访督查工作机制 |
4.4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4.4.1 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
4.4.2 建立农民信访代理机制 |
4.4.3 完善农民自身的组织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文献总结与评价 |
1.3 研究重点、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重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结构安排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 |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
2.1.1 内部控制概念的历史演进 |
2.1.2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体系 |
2.2 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 |
2.2.1 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及内涵 |
2.2.2 内部控制框架的创新与突破:COSO报告的理论贡献 |
2.2.3 内部控制框架发展的新高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理论价值及贡献 |
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
3.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情况 |
3.1.1 财政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 |
3.1.2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9月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
3.1.3 财政部于2008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3.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3.2.1 内部控制应用的总体情况分析 |
3.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 |
3.2.3 自我评价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目标的披露分析 |
3.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现状的思考 |
3.3.1 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
3.3.2 法规建设尚显薄弱 |
3.3.3 企业执行效力不够 |
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困境的破解 |
4.1 转变理论研究的思路 |
4.1.1 管理与审计:内部控制研究的两个视角 |
4.1.2 内生与外用:内部控制建设的两重属性 |
4.1.3 显性制度与潜规则:内部控制运行的两个层面 |
4.1.4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思路:一个分析框架 |
4.2 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 |
4.2.1 加快推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 |
4.2.2 重视培养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人才 |
4.2.3 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 |
4.3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完善 |
4.3.1 构建内部控制需要的企业文化 |
4.3.2 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
4.3.3 改进风险评估机制 |
4.3.4 加强内部监督 |
5 案例分析——X公司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 |
5.1 X 公司概况 |
5.1.1 X 公司简介 |
5.1.2 X 公司内部控制概况 |
5.2 X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1 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
5.2.2 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
5.2.3 业务流程不畅,效率低下 |
5.2.4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
5.2.5 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缺乏足够独立性 |
5.3 完善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5.3.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
5.3.2 加强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
5.3.3 合理设置部门结构,完善业务流程 |
5.3.4 利用 IT 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 |
5.3.5 强化内、外两种监督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单据上桌面财务真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国际多式联运保险经纪人法律制度研究[D]. 展志勇.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2]中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的跨文化适应 ——碰撞、融合、超越[D]. 谢德富. 武汉大学, 2018(06)
- [3]教育叙事: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D]. 蓝日模.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4]NS银行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王瑽. 东北大学, 2014(06)
- [5]云计算终端虚拟化平台设计与实现[D]. Li Zixi.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6)
- [6]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子恒.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不同的天空[J]. 风萧萧.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2(02)
- [8]乡镇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以湖南Q县为例[D]. 何剑. 中南大学, 2011(03)
- [9]江苏油田:编织“监控防线” 深化“阳光工程”[J]. 蒋中银.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0(07)
- [1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丽娟. 重庆理工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