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肾导浊汤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小球钙离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肖璐[1](2021)在《基于君火相火论探讨中药对CAPD患者血清PTH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万鸣宏[2](2021)在《肾衰方对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联素及微炎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肾衰方对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脂联素(APN)、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炎症因子(CRP、TNF-α)、肾功能(Scr、BUN、肾小球滤过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IMT、斑块面积)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中医病机与CKD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为肾衰方改善CKD3-4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炎症及肾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选2018年12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病人70例,收集病人符合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候诊断符合脾肾两虚、浊毒内蕴证。并随机分成肾衰方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CKD一体化治疗,肾衰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肾衰方,连续治疗3个疗程(12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APN、TNF-α;全自动生化仪测TG、TC、CRP、Scr、BUN、LDL-C;通过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患者Ccr;颈动脉彩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评价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并监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结果:1.肾衰方组最终纳入32例,对照组纳入31例,两组共脱落、剔除患者7例;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KD分期及原发病、中医评分、CRP、TNF-α、APN、肾功能、IMT、斑块面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肾衰方组、对照组在临床疗效的改善方面:肾衰方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67.7%(P<0.05);3.肾衰方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Scr、BUN、Ccr)改善情况: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有改善(P<0.05),肾衰方组患者较对照组血Scr、BUN、Ccr改善明显(P<0.05);4.肾衰方组、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改善情况: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有降低,其中肾衰方组降低更明显(P<0.05),肾衰方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纳呆食少,次症大便干结、口中粘腻上疗效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在次症肢体麻木上改善无明显变化(P>0.05);5.肾衰方组、对照组患者CRP、TNF-α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肾衰方组CRP、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6.肾衰方组、对照组患者AS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其中肾衰方组TC、TG、LDL-C、IMT、APN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治疗的3个疗程内,肾衰方组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明显(P<0.05);结论:中药复方肾衰方可以降低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的APN、炎症因子(CRP、TNF-α)、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IMT,缩小斑块面积,其机制可能是肾衰方通过降低患者体内APN水平,抑制CRP、TNF-α的表达,进而减少TG、TC、LDL-C的表达,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达到延缓CKD并防治AS的目的。
董娟[3](2021)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失代偿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中TGF-β1、Col Ⅳ的影响,从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角度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随机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灌肠方进行结肠透析,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进行结肠透析,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Scr、BU N、UA)、血脂(CHOL、TG)、电解质(Ca、P、K、CO2)、血常规(WBC、RBC、HB)、肝功(ALT、AST)、血清TGF-β1、Col Ⅳ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通过量化其中医证候积分来分析其疗效。结果:1.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实验室各指标的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Scr、UA)、肾小球滤过率(GFR)、电解质(Ca、P)、血脂(CHOL、TG)、血常规(HB)等各指标,发现两组中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WBC、RBC)、肝功(ALT、AST)、肾功(BUN)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发现两组中差异均不显着(P>0.05)。3.血清TGF-β1、Col Ⅳ的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Col Ⅳ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中TGF-β1、Col Ⅳ水平较前改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5或P<0.01)。5.中医症状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均较前改善,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清中TGF-β1、Col Ⅳ的浓度水平。提示中药结肠透析可通过降低患者的TGF-β1、Col Ⅳ,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延缓CRF进展的目的。
田治宇[4](2021)在《人参二醇组皂苷改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anaxadiol saponins,PDS)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小鼠(Sepsis Acute Kidney Injury,S-AKI)肾脏能量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阳性对照组Dexa+LPS组和给药组PDS+LPS。对Dexa+LPS组、PDS+LPS组分别行腹腔注射Dexa(2.5mg/kg)、PDS(25mg/kg),预给药1h后在两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0mg/kg),LPS组按体重比例行腹腔注射LPS,空白对照组分别在给药、造模步骤同步给予腹腔注射0.5ml0.9%Na CL溶液。模型建立后的12h取眼球血,处死小鼠。比对各组小鼠体重、肾脏指数;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切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PS组小鼠的体重及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组织切片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形、管腔间隙缩小伴有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等病理改变提示由LPS诱导的S-AKI模型建立。Dexa+LPS组与PDS+LPS组较模型组LPS组体重及肾脏指数下降(p<0.05)。肾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两组小鼠肾脏组织的微观结构均有所改善,炎性损伤的典型改变有不同程度减轻(p<0.05)。免疫组化检测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如己糖激酶2(HexokinaseⅡ,HK2)、6-磷酸果糖激酶-1-M(Phosphofructokinase-M,PFK-M)、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丙酮酸脱氢酶激酶2(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Isozyme 2,PDK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α),结果显示PDS与Dexa可降低HK2、PFK-M、ACC的表达水平,上调CPT-1A、PDK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PDS对由LPS诱导的S-AKI小鼠所出现的能量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与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AKI发生时HK2、PFK-M的表达延缓糖酵解;下调ACC表达,上调CPT-1A表达,减少因炎症反应造成的肾脏脂质过量堆积;上调PDK2表达水平影响线粒体中脂肪酸的氧化,减少酮体的生成。Dexa对S-AKI小鼠体内能量代谢紊乱也可发挥积极作用,且对PGC-1α有显着作用。
冯月阳[5](2021)在《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并评价该方的安全性、有效性,以期应用该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该方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肾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本次试验纳入标准的CKD3-4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与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的同时给予温阳健肾活血方,疗程3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并讨论本方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相关生化指标:治疗组在降低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健肾活血方可改善CKD3-4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2)温阳健肾活血方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孙亚东[6](2020)在《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对猫CKD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目前治疗方法单一、有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对猫CKD临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比较中药等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试图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猫CKD方法,为临床治疗猫CKD提供新思路。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发病情况调查统计2009-2018年辽宁地区60家动物医院就诊病例24125例,CKD 1173例。统计各年CKD病例占就诊总病例数,发现CKD患病率逐年上升;统计品种分布,英国短毛猫、家猫和美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分别占CKD患病数的30%(320/1173),18%(215/1173)和17%(200/1173);统计发病年龄,0-4年发病率8.8%(104/1173),大于14年发病率37%(441/1173),CKD发病率跟年龄联系紧密,年龄大发病率高;统计病因,肾后梗阻性和不明原因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6.4%(310/1173)和24.6%(289/1173);统计临床症状,其中体重下降及多尿两个症状比例高,分别是86.7%(1016/1173)和60.1%(706/1173)。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分析32例猫CKD证型与血肌酐等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肾衰1号(CK1)对中早期CKD患猫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肾阳虚证Scr,P及收缩压上升水平最高,贫血程度最严重;肾气虚证Scr,P升高水平最低,贫血程度最轻,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小。检测指标与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患猫血液指标,改善高血压、贫血状态及临床症状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肾衰1号对肾气虚和脾肾气虚型有效率分别达到100%(11/11)和88.8%(7/9),效果好于其它证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4.3%。本研究证明肾衰1号能改善中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研究中药肾衰1号和针灸分别治疗CKD患猫3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组(中药组)Scr与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比较极显着下降(P<0.01),HCT和UPC显着下降(P<0.05),中药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B组(针灸组)在治疗后Sc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极显着(P<0.01),HCT显着升高(P<0.05)。B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A组治疗后的GFR值下降幅度极显着于B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总积分都下降,A组治疗后的总积分改善程度显着优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73.3%,A组的治疗效果好于B组。结果证明A、B组均能改善早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筛选符合标准患猫20只,随机分成C、D两组。C组中药结合PD治疗,D组单纯PD治疗。研究腹膜透析方法、并发症及中药结合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PD并发症主要包括水潴留20%(4/20),低蛋白血症35%(7/20)等;C、D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营养状况及贫血改善良好;C组治疗后的BUN浓度下降幅度显着优于D组(P<0.05),C组治疗后的GFR值,Alb,Hb浓度升高幅度显着大于D组(P<0.05);C、D组有效率分别为70%和50%。证明中药肾衰1号结合PD及PD均能改善中后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对CKD后期的残存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调查发现猫CKD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辽宁地区猫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生化指标有利于CKD的中兽医辩证分型,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CKD具有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明显功效;针灸治疗猫CKD具有一定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治疗;腹膜透析治疗猫CKD具有较明显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优于腹膜透析。
李佳霖[7](2020)在《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药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KD全球患病率大约是8%~16%。中国约有10.8%的成年人患有CKD,其中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CKD作为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受到医务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影响CK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亦引起肾脏病学界的高度重视。蛋白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作为CKD疾病进展的常见危险因素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然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CKD疾病进展的影响仍然关注不够。肾间质纤维化是CKD进展为ESRD的重要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具有显着优势。糖肾方是本研究组在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基础上,研制的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试验表明糖肾方可以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但缺乏动物实验证实其有抗纤维化作用。研究目的:(1)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揭示影响CKD进展的危险因素;(2)甲状腺激素作为CKD进展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甲状腺激素与CKD发生发展的疾病预测模型;(3)评价糖肾方通过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对CKD的治疗作用,筛选其最佳治疗剂量;并初步探讨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研究一: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至少住院治疗2次,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的CKD患者。分析CKD患者首次住院治疗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病、临床生化指标特点,并从临床相关参数变化的角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KD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2)研究二:从研究一的研究对象中选取有甲状腺激素水平数据的CKD患者,并收集未患CK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x 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甲状腺激素与CKD发生发展的疾病预测模型,采用重分类改善指标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等多种方法结合来评估疾病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和特异度。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法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探索甲状腺激素变化对首次和末次入院之间eGFR变化的影响。(3)研究三:利用UUO模型小鼠,评价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剂量;并初步探讨糖肾方最佳剂量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选取90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UUO模型+糖肾方低剂量组,UUO模型+糖肾方中剂量组,UUO模型+糖肾方高剂量组,UUO模型+福辛普利组,每组15只;其中,以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7天后进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游离不接扎,手术后继续灌胃给药7天。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取材后,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等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确糖肾方治疗UUO模型小鼠的最佳剂量。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相关因子TGF-β 1、E-cadherin和Vimentin等分子变化以及肾脏ColⅠ和Col Ⅲ等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研究一:本研究共纳入5603名CKD患者,以男性多见(64.9%),年龄以61~80岁期间者为主(65.9%);有原发病诊断患者1372例(占24.5%),其中高发前3位依次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828例(60.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91例(21.2%),肾血管疾病96例(7.0%)。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KD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FT3、FT4、T4、T3、Ca、HGB、LDL-C的下降,和TSH、Hs-CRP、UA、Hcy、血 β 2-MG、24 小时 Pro、IP、K、TG 的升高。(2)研究二:本研究纳入3274例CKD患者和289例对照组。通过对其甲状腺激素与CKD发生发展风险疾病预测模型的建立,我们发现FT3每增加0.2 pg/mL,CKD 1~4期发生风险降低35%~38%,而FT4每增加0.3 ng/dL,发生CKD 5期的风险降低21%(OR,0.79,95%CI:0.69~0.89),TSH 每增加 0.5 μ IU/mL,发生 CKD 5 期的风险将增加8%(OR,1.08,95%CI:1.02~1.14)。FT3和FT4之间的具有交互作用,可用于CKD 5期的进展预测(高FT3 ×低FT4:OR,1.81 95%CI;1.35~2.55;低FT3×高FT4:OR,17.72;95%CI,7.18-43.74;低 FT3 × 低 FT4:OR,22.28;95%CI,9.68~51.30)。亚组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TSH没有预测作用。进一步以620例规律接受常规治疗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首末次甲状腺激素变化和eGFR变化之间相关性,发现FT3、FT4和TSH首次和末次就诊变化值均与eGFR的变化值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在校正首末次入院时间间隔、首次入院时年龄、性别、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情况后,FT3和FT4的变化值与eGFR呈正相关(P<0.05);并且FT3、FT4减少的越多,eGFR下降越快,FT3和FT4可以对CKD进展起到预测作用。(3)研究三:发现了糖肾方中剂量是治疗UUO模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最佳剂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 1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有关。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组小鼠肾间质损伤严重、纤维化面积显着增多,糖肾方中、高剂量组及福辛普利组均能显着改善肾间质损伤和肾脏胶原沉积;且糖肾方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效果相当,因此我们选择药物浓度较低的糖肾方中剂量探索其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UUO模型组小鼠肾组织TGF-β 1及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 ColⅠ、ColⅢ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标志性分子α-SMA表达水平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糖肾方可显着逆转UUO模型小鼠肾脏中上述蛋白表达。结论:(1)CKD疾病进展除了与尿蛋白、血脂异常、高尿酸、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公认的危险因素有关外,也与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降低,和促甲状腺激素、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等因素相关;(2)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水平变化可以预测CKD进展风险;两者水平降低与eGFR下降速度相关;(3)中药糖肾方能够通过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来治疗CKD,其中以中剂量为最佳治疗剂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分化有关。
王莹[8](2020)在《温肾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温肾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温肾降糖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案。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共纳入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研究过程中,两组分别因故剔除患者2例,最终每组各留有34例有效病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温肾降糖饮+基础治疗。评价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红蛋白等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化总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评分改善,治疗组效佳(P<0.05);(2)两组治疗均可改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组在改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血肌酐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可更好降低血肌酐。(4)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后两组血脂均可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后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均可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8)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温肾降糖饮饮安全性良好。结论:温肾降糖饮可改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血脂及中医症候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
王凡[9](2020)在《温阳降脂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脂代谢异常(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阳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治疗CKD G3a-4期合并脂代谢异常(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相关指标和血脂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更深入探究及推广温阳降脂方在CKD G3a-4期合并脂代谢异常应用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条件纳入试验的72例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温阳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30天为一治疗周期,两个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及安全性。试验结束后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治疗后两组中医综合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约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约为55.9%,中医综合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主次症状比较:在缓解患者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及腰膝酸软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单项症状均较前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及面肢浮肿较前改善(P<0.05),其余症状未见改善(P>0.05)。(4)肾功相关指标分析:治疗后两组eGF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降低Scr、BUN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Scr、eGFR及BUN水平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CKD G3a-4期有效率分析: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79.4%,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脂相关指标分析:治疗后在降低TC、TG及LDL-C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上述四个指标均有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后两组脂代谢异常有效率分析: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76.5%,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1)温阳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治疗CKD G3a-4期合并脂代谢异常,与单纯基础治疗相比,能较好地缓解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2)温阳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治疗CKD G3a-4期合并脂代谢异常,与单纯基础治疗相比,能更好地改善相关试验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孙咏[10](2020)在《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 PI3K、Akt、p-Akt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服用糖肾康颗粒后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而从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医药防治DK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的试验方案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不存在伦理学争议。本研究病例来源于自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且与本研究拟定的病例选择相符合的患者,共纳入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设置正常组20例(用于检测血Hcy、PI3K、Akt、p-Akt)。两组受试者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受试者再加用糖肾康颗粒(3次/天,10g/次),两组患者观察的总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UPro、UACR、肾功能、血糖以及血Hcy、PI3K、Akt、p-Akt、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过程中失访脱落1例,手术中途停药1例;最终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共58例实际完成本次实验。2.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8.62%,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65.52%,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3.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下降明显(P<0.05和P<0.01)。而治疗组积分值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UACR、24 Upro,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二者均下降明显(P<0.05和P<0.01)。而治疗组二者下降幅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5.Scr、e GFR、FBG、2h PBG,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6.血Hcy,治疗前,两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显着性升高(P<0.01),两组患者血Hcy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Hcy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均下降(P<0.05和P<0.01)。而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血PI3K、Akt、p-Akt表达,治疗前,两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显着性升高(P<0.01),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PI3K、Akt、p-Akt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均下降(P<0.05和P<0.01)。而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8.安全性项目:两组患者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ALT)及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Hhcy-DK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2.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血PI3K、Akt、p-Akt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显着升高;3.糖肾康颗粒可降低Hhcy-DKD患者血Hcy、PI3K、Akt、p-Akt水平;这或许是糖肾康颗粒治疗DKD的作用机理之一。4.糖肾康颗粒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此药具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目的:从蛋白表达层面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糖肾康颗粒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DKD模型组(简称模型1组)、Hhcy-DKD模型组(简称模型2组)、PI3K阻断剂组(简称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三联法制备DKD模型。除DKD模型组即模型1组外,剩余DKD模型大鼠每日予1%高Met饲料喂养,制备Hhcy-DK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2组、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所有大鼠均在Hhcy-DKD模型造模成功后的第1天予以给药。正常组、模型1、2组予以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阻断剂组予以尾静脉注射LY294002(0.5mg/kg),1次/周;糖肾康组予以糖肾康颗粒水溶液灌胃;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胶囊混悬液灌胃;时间均为8周。检测24h Upro、UACR、血Hcy;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的PI3K、AKT及P-AKT的表达情况;HE染色、PAS-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1.24h Upro、UACR比较:模型2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显着升高(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与模型2组比较均显着降低(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2.血Hcy比较:模型1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2组与正常组比较显着升高(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与模型2组比较均显着降低(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PI3K、AKT及P-AK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模型1组与正常组PI3K、AKT及P-AKT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模型2组与正常组PI3K、AKT及P-AKT比较均显着升高(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与模型2组PI3K、AKT及P-AKT比较均显着降低(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PI3K、AKT及P-AKT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4.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PI3K、AKT及P-AKT在正常组仅呈现微量绿色荧光;模型2组显现明亮的绿色荧光;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绿色荧光显着减弱,提示PI3K、AKT及P-AKT表达较模型2组显着下降。5.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⑴肾组织肉眼观察:正常组左肾体积大小如常,颜色暗红;模型2组左肾体积明显增大;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左肾体积均较正常组大,但均较模型2组小。⑵光镜(HE、PASM-Masson染色):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大小、形态正常;模型2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厚、系膜基质明显增多、肾小囊囊腔明显缩小,表现为DKD的基本病理改变;阻断剂组、糖肾康颗粒组、缬沙坦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稍增厚、系膜基质稍增多、肾小囊囊腔轻度缩小,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显着减轻。结论:1.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Hhcy-DKD模型大鼠的生存质量,降低UACR及24h Upro、血Hcy。2.Hhcy-DKD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I3K、AKT及P-AKT较正常组大鼠均显着升高,提示Hhcy-DKD模型大鼠可能存在PI3K、AKT、P-AKT表达异常,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Hhcy-DKD的发病过程。3.糖肾康颗粒可下调Hhcy-DKD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I3K、AKT及P-AKT水平,这可能为糖肾康颗粒治疗Hhcy-DKD的作用机理之一。4.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改善作用,从而可减轻或延缓肾脏病理形态的损害。
二、益肾导浊汤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小球钙离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肾导浊汤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小球钙离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肾衰方对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联素及微炎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历史回顾 |
1.现代医学对CKD AS的认识与防治 |
2.中医对CKD AS的认识与防治 |
3.总结 |
第二部分 肾衰方对CKD AS的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脱落与剔除标准 |
2.临床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及处理 |
3.结果分析 |
3.1 病例收集情况分析 |
3.2 基本资料分析 |
3.3 治疗前各指标分析 |
3.4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4.本研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CKD与AS的关系 |
2.CKD AS与APN的关系 |
3.CKD AS与微炎症的关系 |
4.CKD AS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5.中医治疗CKD AS的理论探讨 |
6.肾衰方的组成方药及分析 |
7.本试验结果分析 |
8.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信息 |
(3)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1.4 血清TGF-β1、Col Ⅳ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3.分组 |
4.治疗方法 |
4.1 常规治疗 |
4.2 分组治疗方案 |
5.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检测指标 |
5.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6.疗效评定标准 |
7.统计学处理 |
临床资料 |
1.基本资料 |
2.分组 |
研究结果 |
1、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
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比较 |
2.1 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 |
2.2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2.3 舌、脉象比较 |
3、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1 两组TGF-β1、Col Ⅳ比较 |
3.2 两组肾功能及GFR比较 |
3.3 两组血常规比较 |
3.4 两组肝功能、血脂比较 |
3.5 两组电解质比较 |
4.其它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
讨论 |
1.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的认识 |
2.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3.慢性肾衰竭与TGF-β1、Col Ⅳ的关系 |
4.尿毒清颗粒作为对照组的合理性 |
5.中药组方分析 |
5.1 方剂来源 |
5.2 方剂组成及方义分析 |
5.3 单味药物研究 |
6.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
6.1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
6.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6.3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中医症状的比较 |
6.4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
6.5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肾功能及GFR水平的影响 |
6.6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血脂的影响 |
6.7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电解质的影响 |
6.8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血常规的影响 |
6.9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6.10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 |
7.对安全性指标的评估 |
8.课题研究特色 |
9.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
二.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
(一)辨证分型治疗 |
(二)辨证分期治疗 |
(三)专方专药治疗 |
(四)单味药及中成药治疗 |
(五)中药结肠透析治疗 |
(六)中医其他治疗 |
三.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 |
四.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4)人参二醇组皂苷改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理表现 |
1.3 发病机制 |
2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手段 |
2.1 现在医学治疗 |
2.2 中医药治疗 |
2.2.1 中医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辨证论治 |
2.2.2 中药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治疗进展 |
3 人参皂苷治疗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
4 总结 |
第一章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仪器 |
1.4 实验器械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动物模型建立 |
2.2.1 动物分组 |
2.2.2 实验标本的留取制备 |
2.2.3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HE染色过程 |
2.3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小鼠受损肾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实验过程 |
2.3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试剂配制 |
2.3 IHC实验 |
2.4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处理 |
2 研究方案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意外情况记录 |
2.5 疗效观察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2.8 伦理学要求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3 治疗结果 |
3.4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4.1.1 对病因的认识 |
4.1.2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
4.1.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4.2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4.2.1 对病名的认识 |
4.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4.3 温阳健肾活血方的相关研究 |
4.3.1 温阳健肾活血方的理论依据 |
4.3.2 温阳健肾活血方的方药分析 |
4.3.3 方药组成解析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4.1 基线水平分析 |
4.4.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4.4.3 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
4.5 体会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研究完成情况总结 |
附录六 |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
1、论文发表情况 |
2、参与课题 |
3、获奖情况 |
(6)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猫慢性肾病研究概况 |
1.2 肾脏解剖生理 |
1.2.1 肾脏的解剖结构 |
1.2.2 肾脏的生理功能 |
1.3 慢性肾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
1.3.1 慢性肾病的风险因子及病因 |
1.3.2 慢性肾病生理病理 |
1.4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
1.5 慢性肾病的诊断方法 |
1.5.1 慢性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
1.5.2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1.6 慢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
1.6.1 慢性肾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
1.6.2 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1.6.3 慢性肾病的腹膜透析治疗方法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例信息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药品及试剂 |
2.2 方法 |
2.2.1 中药治疗方法 |
2.2.2 血压测定方法 |
2.2.3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方法 |
2.2.4 慢性肾病穴位选择及治疗方法 |
2.2.5 慢性肾病患猫腹膜透析治疗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病例诊断标准 |
2.4.1 西医诊断标准 |
2.4.2 中医诊断标准 |
2.4.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2.4.4 慢性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
2.4.5 慢性肾病的监测指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 |
3.1.1 慢性肾病发病率 |
3.1.2 慢性肾病品种分布 |
3.1.3 慢性肾病性别分布 |
3.1.4 慢性肾病年龄分布 |
3.1.5 慢性肾病病因 |
3.1.6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
3.1.7 慢性肾病分级系统 |
3.1.8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指标 |
3.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 |
3.2.1 猫慢性肾病的中医证型 |
3.2.2 猫慢性肾病各证型的观察指标 |
3.2.3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 |
3.2.4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尿液分析结果 |
3.2.5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血压值 |
3.2.6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贫血改善情况 |
3.2.7 中药肾衰1号治疗效果 |
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
3.3.1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功能指标 |
3.3.2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
3.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小球滤过率 |
3.3.4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
3.3.5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效果 |
3.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
3.4.1 腹膜透析并发症 |
3.4.2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肾功指标 |
3.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
3.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血气和血细胞计数结果 |
3.4.5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
3.4.6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基础生理指标 |
3.4.7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积分及症状积分 |
3.4.8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疗效及分级疗效 |
4 讨论 |
4.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慢性肾病的发病率 |
4.1.2 慢性肾病的品种性别分布 |
4.1.3 慢性肾病的临床症状 |
4.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
4.2.1 慢性肾病中医证型及疗效 |
4.2.2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贫血影响 |
4.2.3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肾功能影响 |
4.2.4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磷影响 |
4.2.5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压影响 |
4.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
4.3.1 针灸穴位选择及针法 |
4.3.2 中医证型选择 |
4.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分析 |
4.4.1 腹膜透析方法 |
4.4.2 腹膜透析并发症 |
4.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效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药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
1. CKD诊断与分期 |
2. 影响CKD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
3. 生物标志物对CKD的早期预测和病情评估 |
4. CKD危险因素模型建立方法 |
5. 模型诊断方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与甲状腺功能研究进展 |
1. 甲状腺激素相关知识 |
2. 慢性肾脏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3. 甲状腺疾病和肾功能 |
4. 中医“从肾论治”调节CK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单侧输尿管梗阻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1. UUO动物模型发生肾间质纤维化机制 |
2. 中医药治疗UUO动物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3.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 |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甲状腺激素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预测模型的建立 |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糖肾方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温肾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及处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2.1 对照组用药方案 |
2.2.2 治疗组用药方案 |
2.3 观测项目与指标 |
2.3.1 安全性指标 |
2.3.2 疗效性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3.1 病例收集情况 |
3.2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3.2.1 两组年龄比较 |
3.2.2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
3.2.3 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化验指标对比 |
3.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较 |
3.3.1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 |
3.3.2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评定 |
3.3.3 治疗前后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 |
3.3.4 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分析指标比较 |
3.3.5 治疗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
3.3.6 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的比较 |
3.3.7 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的比较 |
3.3.8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 C 的比较 |
3.3.9 两组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的比较 |
3.3.10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比较 |
3.3.11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比较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
4.2 传统医学对水肿的认识 |
4.3 导师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认识 |
4.4 温肾降糖饮组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4.4.1 药物组成 |
4.4.2 配伍原则及药理研究 |
4.5 研究结果讨论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5.1 结论 |
5.2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临床观察表 |
附表A1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表A2 临床观察表 |
附表A3 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 |
附录B:综述 中西医结合诊疗 2 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温阳降脂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脂代谢异常(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病例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化分组 |
2.3 治疗方案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临床疗效评定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伦理学要求 |
3 结果 |
3.1 基数资料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指标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
3.4 治疗前后两组CKD G3a-4 期有效率比较 |
3.5 治疗前后两组脂代谢异常有效率比较 |
3.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主次症状积分比较 |
3.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综合证候疗效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导师经验 |
4.2 温阳降脂方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研究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 |
1.2 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治疗进展 |
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探究 |
2.1 病名沿革 |
2.2 病因病机认识 |
2.3 治则方药论述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10)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 PI3K、Akt、p-Akt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4 讨论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对DKD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益肾导浊汤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小球钙离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君火相火论探讨中药对CAPD患者血清PTH及钙磷代谢的影响[D]. 肖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肾衰方对CKD3-4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联素及微炎症影响的研究[D]. 万鸣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D]. 董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人参二醇组皂苷改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D]. 田治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月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D]. 孙亚东.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7]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药糖肾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D]. 李佳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温肾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 王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温阳降脂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脂代谢异常(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D]. 王凡.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 PI3K、Akt、p-Akt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孙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