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纱上浆浆料助剂FX—S300(论文文献综述)
王娟[1](2014)在《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淀粉浆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物降解性好。通过对原淀粉进行处理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具有黏度低、性质稳定、流动性好的特点。本课题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不同方式制备了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确立了部分糊化淀粉浆液中黏度相对较稳定浆液的制备工艺,揭示了不同方式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中淀粉颗粒的结构变化,为制备黏度性质稳定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为提高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应用性能,本文还探讨了变性淀粉PR-Su用量对部分糊化淀粉浆液黏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恒温法和蒸汽升温法分别制备部分糊化淀粉浆液时,恒温法65℃和蒸汽升温法64℃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具有黏度低、稳定性好的特点。蒸汽升温法64℃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黏度更低(5.0-7.0mPa.s),黏度稳定性更佳,低温保存时流动性更好,说明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以原淀粉为原料制备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方法。对两种方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都具有不同的偏光特性,且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结晶度下降,而糊化度、粒径和膨胀势逐渐增大。恒温法65℃和蒸汽升温法64℃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的糊化度分别为65.63%和72.22%,表明浆液中淀粉颗粒未完全糊化。同时这两种方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中的淀粉颗粒具有适当的膨胀势和粒径,可赋予浆液黏度低、黏度稳定性好和较好的流动性和悬浮稳定性。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与平均粒径、膨胀势成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和线性关系。恒温法和蒸汽升温法分别制备PR-Su与不同比例原淀粉混合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发现添加PR-Su可以进一步降低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当浆液中PR-Su与原淀粉的比例≤1:3时,蒸汽升温法所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稳定性明显高于恒温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因此,蒸汽升温法所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更适宜应用于生产实践。
陈李红[2](2013)在《天然蛋白质可降解热塑膜及纺织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由于产量可观、价格低廉,且具有优异降解性、污染小等特征,农副产品和动物毛羽等废弃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具有广泛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应用潜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可作为纺织材料资源,有效降低纺织产业链的碳排放,降低纺织产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研究者们从废弃物中提取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如小麦蛋白、玉米蛋白和鸡毛角蛋白,然后对其进行改性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薄膜,并对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诸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化学和/或物理改性的方法增加了蛋白类产品的成本,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生物降解性;增塑剂的使用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蛋白类热塑产品的强伸性能和耐水性能。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对废弃物组分利用的进一步研究。另外,对比了蛋白质浆料与PVA浆料的应用性能,评价了其作为替代浆料的可行性。这不仅为天然蛋白质生物材料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为绿色纺织资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而且使天然资源得到科学利用,使纺织业对环境产生较少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五个问题:第一,探讨了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弱碱从农业副产品及废弃动物毛中提取出蛋白质,并利用碱剂控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碱预处理蛋白质,得到不同的蛋白质多肽链段,进而控制蛋白质的熔融与溶解程度,并影响蛋白质热塑膜和蛋白质浆料的应用性能。第二,研究了蛋白质热塑薄膜的制备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利用热压法将提取出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成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薄膜,并对其热塑性、耐水性及脆性进行评价。通过甘油和热压两种处理方式,来改善蛋白质热塑膜的热塑性、耐水性及脆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热塑膜的耐水性能,采用柠檬酸处理与热压来处理蛋白质薄膜。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图像等手段表征了热塑膜的热塑性能,并以热塑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为量化指标,分析和探讨了热压时间、热压温度、甘油浓度、交联剂浓度对蛋白质热塑膜强伸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第三,探索了蛋白质浆料与纱线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首先用制得的蛋白质样品,在未使用增塑剂的条件下通过浇铸法制备出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薄膜,以薄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量化指标评估蛋白质薄膜的强伸性能,并探索蛋白质预处理的碱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浆纱使用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碱剂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浆料,对蛋白质浆料进行粘度测试,分析和探讨了蛋白质浆料的水解产物与浆料粘度的内在关系;同时,用此系列蛋白质浆料给聚酯和聚酯/棉(65/35)的粗纱、细纱和织物分别上浆,并以上浆率、浆纱的最大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耐磨次数及面料的耐磨次数为量化指标,探讨蛋白质预处理条件(碱浓度、温度和时间)和相对湿度对聚酯及聚酯/棉混纺纤维的粘附性能、耐磨性能的影响,为蛋白质浆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也通过水浴退浆的方法,以退浆率为量化指标,研究了固浴比、温度、漂洗次数对蛋白质浆料退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薄膜有良好的成膜能力,且薄膜具有一定的延伸度;蛋白质浆料的粘度可控,可以渗透入纱线内部,与纤维材料之间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以提供给浆纱合适的强度、可延伸性和良好的耐磨性能;易退浆;对相对湿度的变化不敏感,因而蛋白质可作为新型纺织浆料,给以聚酯和聚酯/棉为材质的纱线上浆。第四,评价了蛋白质浆料对环境的影响。论文用废水污泥处理蛋白质浆料,以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 BOD5/COD为量化指标,揭示了蛋白质浆料相应工艺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在活性污泥中的生物降解性;同时,为了确保蛋白质降解以后释放的氮不会影响活性污泥的处理过程,导致新的生物降解性问题,论文提出以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变化为进一步量化指标,揭示蛋白质降解过程对蛋白质浆料环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浆料大分子链都被微生物降解,且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总氮和氨氮都很少,这表明蛋白质的降解不会对废水处理厂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蛋白质浆料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第五,为了评估新型蛋白质浆料取代PVA浆料给聚酯和聚酯/棉纤维上浆的可行性,本论文用商业用PVA浆料做为对比样,分别给聚酯和聚酯/棉细纱、粗纱和织物上浆,并对比分析了PVA浆料与蛋白质(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浆料性能、浆纱性能、退浆性能及可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蛋白质纺织浆料的上浆效果与PVA浆料上浆效果相比,可以提供相当或更好的浆纱性能,且蛋白质浆料具有良好的退浆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因此,简单的制备方法,良好的浆纱性能,容易退浆和在废水处理厂的完全降解都使得蛋白质浆料可作为PVA浆料的理想替代品,降低纺织厂对环境的污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重在理论与应用基础的创新,开发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农/农副产品和动物毛羽等废弃物,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学科的发展,推动我国天然资源的科学利用,解决我国纺织业面临的生态问题,具体创新之处如下:第一,基于蛋白质降解理论,利用碱剂从花生粕和鸡毛中制备出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此方法可用于从农副产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动植物蛋白质,拓宽了提取动植物蛋白质的思路,也开发出制备蛋白质浆料的新途径,既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问题,又有助于实现纺织业的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使用碱剂水解蛋白质,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进而控制蛋白质的熔融。此研究可解决一类动植物蛋白质的熔融问题,并制备出生物降解性良好的蛋白质塑料。第三,利用尽可能少的增塑剂和高的热压温度制备出蛋白质热塑膜,此方法可用于提高蛋白质生物降解塑料的强度性能和水稳定性。第四,提出用柠檬酸交联与热压一步完成的方法制备蛋白质热塑膜,在热压过程中实现蛋白质与交联剂的共价交联反应,且利用柠檬酸和蛋白质交联与热压制备的蛋白质薄膜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第五,用碱剂溶解的方法制备出蛋白质浆料,并将其与传统PVA浆料进行对比,探讨了其作为替代PVA浆料的可行性。此研究可解决PVA浆料的难以去除、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开发绿色纺织浆料开拓一条新途径。第六,提出非传统蛋白质浆料环保性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了蛋白质浆料在废水污泥中处理前后混合液的BOD5, COD,氨氮和总氮值。根据测定结果,评估蛋白质浆料的环保性能,减少浆料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赵宏玺[3](2008)在《棉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纺织印染工业排放的废水具有化学需氧量高、色度高、pH值高、难生物降解、多变化的特点。由于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及水资源的紧缺,印染废水处理后回用是必然趋势。国内近年虽然也有一些研究,例如以印染废水作为锅炉湿法除尘冲灰水、绿化、冲洗地坪等,实际回用率不大。真正能回用于生产工艺,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又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污总量。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棉纺织印染生产工艺、所产生废水的水质特征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后,选用水解酸化池—A/B/C曝气池—生化沉淀池—生物滤池—“亚滤”系统的组合工艺,作为处理与回用工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工艺处理棉纺织印染废水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工艺对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9-81.6%和83.7-90.9%,出水色度达到16-24倍,脱色率达到83.3%以上。同时,本文通过染色实验,证明回用水有比较好的品质,将其用于染整生产工艺是可行的。本文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工艺设计,工程投资估算与经济分析。该工程的实施,总投资约23,030,100元,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于染整生产工艺每年节约的水费约为7,008,000元。最后,通过对几种脱盐工艺的比较,初步确定了反渗透(RO)脱盐工艺是适合此项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的。此项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的实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为同行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提供宝贵经验。
二、经纱上浆浆料助剂FX—S30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纱上浆浆料助剂FX—S300(论文提纲范文)
(1)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 |
1.2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传统浆液的制备工艺 |
2.2.2 恒温法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制备工艺 |
2.2.3 蒸汽升温法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制备工艺 |
2.3 测试方法 |
2.3.1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黏度测定 |
2.3.2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偏光性测定 |
2.3.3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糊化度测定 |
2.3.4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结晶度测定 |
2.3.5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粒径分布测定 |
2.3.6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膨胀势测定 |
第三章 部分糊化玉米淀粉浆液黏度性质 |
3.1 引言 |
3.2 制备工艺对浆液黏度性质的影响 |
3.2.1 制备温度对浆液黏度的影响 |
3.2.2 浆液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
3.3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稳定性分析 |
3.3.1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放置温度对黏度稳定性的影响 |
3.3.2 部分糊化淀粉浆液放置时间对黏度稳定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部分糊化玉米淀粉性能 |
4.1 引言 |
4.2 部分糊化淀粉的偏光性 |
4.3 部分糊化淀粉的结晶度 |
4.4 部分糊化淀粉的糊化度 |
4.5 部分糊化淀粉的粒径 |
4.6 部分糊化淀粉的膨胀势 |
4.7 蒸汽升温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与淀粉性能的相关性 |
4.7.1 分析对象 |
4.7.2 相关性分析 |
4.7.3 回归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R-Su 对部分糊化淀粉浆液黏度性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PR-Su 对部分糊化淀粉浆液黏度的影响 |
5.3 PR-Su 对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放置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
5.3.1 PR-Su 对恒温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放置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
5.3.2 PR-Su 对蒸汽升温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放置温度稳定性的影 响 |
5.4 PR-Su 对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放置时间稳定性的影响 |
5.4.1 PR-Su 对恒温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放置时间稳定性的影响 |
5.4.2 PR-Su 对蒸汽升温法制备的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黏度—放置时间稳定性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天然蛋白质可降解热塑膜及纺织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蛋白质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利用 |
1.2 天然蛋白质种类与来源 |
1.2.1 小麦蛋白 |
1.2.2 大豆蛋白 |
1.2.3 花生蛋白 |
1.2.4 鸡毛角蛋白 |
1.3 天然蛋白质生物降解材料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
1.3.1 蛋白质生物纤维的开发 |
1.3.2 蛋白质的溶解和蛋白膜的制备 |
1.3.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蛋白质的溶解 |
1.5.2 蛋白质热塑膜的制备与表征 |
1.5.3 蛋白质生物浆料的开发 |
1.5.4 生物基蛋白质浆料环保性能的评估 |
1.6 研究的创新性 |
1.6.1 基础理论创新 |
1.6.2 应用基础创新 |
第二章 蛋白质可降解薄膜与浆料应用研究回顾 |
2.1 天然蛋白质生物可降解薄膜的研究现状 |
2.1.1 小麦蛋白膜 |
2.1.2 大豆蛋白膜 |
2.1.3 花生蛋白膜 |
2.1.4 鸡毛角蛋白膜 |
2.1.5 其它蛋白膜 |
2.1.6 小结 |
2.2 纺织浆料 |
2.2.1 常用纺织浆料的性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
2.2.2 纺织浆料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 |
2.2.3 新型绿色纺织浆料的的开发及利用 |
第三章 蛋白质的提取与水解机理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蛋白质的提取 |
3.1.3 蛋白质溶液的制备 |
3.1.4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试 |
3.1.5 粘度测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碱浓度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
3.2.2 碱浓度对蛋白质分子量变化的影响 |
3.2.3 蛋白质溶液粘度稳定性分析及对上浆率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蛋白质膜的制备及其薄膜性能的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蛋白质的提取过程 |
4.1.3 热塑型薄膜的制备 |
4.1.4 浇铸型薄膜的制备 |
4.1.5 薄膜强伸性能测试 |
4.1.6 水稳定性测试 |
4.1.7 热学性能测试 |
4.1.8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4.1.9 热塑薄膜图片观察 |
4.1.10 数据统计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小麦蛋白热塑膜性能的研究 |
4.2.2 鸡毛角蛋白热塑膜性能的研究 |
4.2.3 花生蛋白热塑膜性能的研究 |
4.2.4 蛋白质浇铸型薄膜拉伸性能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蛋白质浆料的制备及对经纱上浆性能的研究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5.1.2 浆料的制备及上浆过程 |
5.1.3 浆纱拉伸性能测试 |
5.1.4 浆纱和织物耐磨性能测试 |
5.1.5 退浆方式及退浆率计算方法 |
5.1.6 浆料生物可降解性测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大豆蛋白浆纱性能研究 |
5.2.2 小麦面筋蛋白浆纱性能研究 |
5.2.3 鸡毛角蛋白浆纱性能研究 |
5.3 新型蛋白质浆料性能比较分析及上浆机理探讨 |
5.3.1 新型蛋白质浆料与商业PVA浆料浆纱性能比较分析 |
5.3.2 蛋白质浆料与PVA浆料退浆性能的比较 |
5.3.3 蛋白质浆料与PVA浆料生物可降解性能的比较 |
5.3.4 新型蛋白质浆料上浆机理探讨 |
5.3.5 新型蛋白质浆料性能评估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3)棉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棉纺织印染生产工艺 |
1.2.1 烧毛 |
1.2.2 退浆 |
1.2.3 煮练 |
1.2.4 漂白 |
1.2.5 丝光 |
1.2.6 染色 |
1.2.7 印花 |
1.2.8 整理 |
1.3 棉纺织印染废水特征 |
1.3.1 有机物含量高 |
1.3.2 色度高 |
1.3.3 pH值高 |
1.3.4 水质水量变化大 |
1.3.5 废水处理难度大 |
1.4 棉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
1.4.1 物理化学法 |
1.4.1.1 吸附法 |
1.4.1.2 混凝法 |
1.4.1.3 膜分离法 |
1.4.2 化学法 |
1.4.2.1 氧化法 |
1.4.2.2 电化学法 |
1.4.2.3 光催化氧化法 |
1.4.3 生物化学法 |
1.4.3.1 好养法 |
1.4.3.2 厌氧法 |
1.4.3.3 厌氧—好养法 |
1.5 棉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后回用现状 |
1.5.1 印染废水回用研究特点 |
1.5.2 印染废水回用标准 |
1.5.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概况 |
1.5.3.1 物理处理联用技术 |
1.5.3.2 生物联用技术 |
1.5.3.3 其他综合联用技术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棉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工艺研究 |
2.1 工艺技术的提出 |
2.2 工艺技术的理论基础 |
2.2.1 水解酸化池机理 |
2.2.2 A/B/C曝气池机理 |
2.2.3 "亚滤"系统机理 |
2.2.3.1 混凝脱色机理 |
2.2.3.2 膜过滤机理 |
2.3 实验部分 |
2.3.1 废水水质及水量 |
2.3.2 主要构筑物 |
2.3.3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
2.3.4 实验调试运行 |
2.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5.1 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分析 |
2.3.5.2 A/B/C曝气池—生化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分析 |
2.3.5.3 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分析 |
2.3.5.4 "亚滤"系统的处理效果分析 |
2.3.5.5 总体工艺的处理效果分析 |
2.3.6 回用效果分析与讨论 |
3 棉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工艺的应用研究 |
3.1 项目概况 |
3.2 工程设计 |
3.2.1 设计原则 |
3.2.2 设计范围 |
3.2.3 设计水质及水量 |
3.2.4 处理工艺流程及效果预测 |
3.2.5 主要构筑物尺寸及设备使用情况 |
3.3 工程投资概算 |
3.3.1 土建部分 |
3.3.2 设备部分 |
3.3.3 其它费用 |
3.3.4 工程总投资 |
3.4 经济分析 |
4 废水长期回用后脱盐的工艺研究 |
4.1 脱盐工艺的比较 |
4.1.1 蒸馏法 |
4.1.2 离子交换法 |
4.1.3 电渗析法 |
4.1.4 反渗透法 |
4.2 脱盐工艺的选择 |
4.2.1 反渗透(RO)脱盐工艺的预处理 |
4.2.2 反渗透(RO)脱盐工艺流程 |
5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图1 |
附图2 |
附表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经纱上浆浆料助剂FX—S300(论文参考文献)
- [1]部分糊化淀粉浆液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王娟. 江南大学, 2014(03)
- [2]天然蛋白质可降解热塑膜及纺织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陈李红. 东华大学, 2013(05)
- [3]棉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赵宏玺. 东华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