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小细胞癌颅内转移1例术后观察与护理

鼻腔小细胞癌颅内转移1例术后观察与护理

一、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辛泽昆[1](2019)在《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中文文献罕有报道,据外文报道该疾病的诊断与某些良性疾病很容易混淆,并且具有比其他膀胱恶性肿瘤更具侵袭性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探讨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包括膀胱肿物切检,TUR-BT,膀胱部分切除或者全膀胱切除术),术后病理至少一次报告为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首先从临床资料分析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是否存在特殊临床症状以及该疾病的好发人群。其次归纳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病理组织切片镜下特点,以与某些容易混淆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最终随机选取同等例数的单纯尿路上皮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分期有无差异以及巢状亚型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在分析的27例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组中,此中男性患者23例(85.2%),女性患者4例(14.8%),发病年龄从4689岁,平均年龄为67.7岁,肉眼血尿23例(85.2%),在单纯尿路上皮癌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182岁,中位年龄65岁。无痛性肉眼血尿21例(77.8%)。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组织切片首要的镜下的特点为增生紊乱的尿路上皮形成分散的拥挤细胞巢。其变异的特征有小管、微囊形成和大巢状结构等。该尿路上皮癌亚型的细胞核不典型性轻甚至缺乏,病变基底部可见较轻程度的细胞学不典型性,而且在肿瘤与间质界面常可见到肿瘤不规则的浸润。间质通常为黏液样,局灶有促纤维反应或缺乏间质反应。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通常表现Ki67,CK20,P53等IHC阳性,可以帮助与某些疾病区分。而两组病理分期分级与随访预后的方面,两组之间的病理分期是否存在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组中诊断为p T1有9例(33.3%),病理分期诊断为p T2有8例(29.6%),病理分期诊断为p T3有5例(18.5%),病理分期诊断为p T4的有4例(18.5%)。而对照组单纯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术后病理分期诊断为p T1有18例(66.7%),病理分期诊断为p T2有5例(18.5%),病理分期诊断为p T3有3例(11.1%),病理分期诊断为p T4有1例(3.7%)。两组之间的病理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组中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有21例(77.8%),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有6例(22.2%)。而单纯型UC,高,低级别例数分别为14例(51.9%)和13例(48.1%)。巢状亚型组随访3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发生肿瘤复发的例数为8例(29.6%),死于肿瘤转移为6例(22.2%)。而在匹配的单纯型尿路上皮癌组中,复发16例(29.6%),死于肿瘤9例(16.7%)。在肿瘤复发及死亡方面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但是又很重要的尿路上皮癌的亚型。其并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表现,诊断有时难以与某些良性疾病进行区分,病理诊断有赖于细胞形态学观察,并可适当的以免疫组化结果结合。该疾病诊断时病理分期较晚,但在分期阶段与单纯型尿路上皮癌匹配时,巢状亚型组的患者并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存活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指导这些患者的多模式治疗方式。

王进[2](2006)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1 世界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目的 建立嗅神经母细胞瘤数据库及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嗅神经母细胞瘤及esthesioneuroblastoma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数据库(CHKD)及Pub Med进行1994-2004年的文献收集,并对其参考文献进一步归纳,分析所有报道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1924年Berger及Luc首次报道嗅神经母细胞瘤,1924年—2004年,国外文献报道3455人。中国首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为1964年樊忠报道,1964年—2004年期间中国报道625例,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外应有4080人。在统计有性别之分的254篇文献中,男:889人;女;655人;男女比例为1.357。年龄6月-71岁。发病的两个年龄高峰阶段为21-30岁、51-60岁,病程2小时-10年,以1-3年最多。在统计有Kadish分期的242篇文献中:A期154人(12.6%);B期414人(34%);C期650人(53.4%),共1218例。在统计有治疗方式的226篇文献中:单纯手术:293人(20.5%);单纯放疗:184人(12.9%);手术及放疗:629人(44.1%);化疗:230人(16.1%);放疗及化疗:8人(0.6%);手术、放疗及化疗:10人(0.7%);骨髓移植:68人(4.8%),其它治疗:4人(0.3%),共1426例。常见的症状主要为鼻阻、鼻出血、眼球突出、头痛;易受累的部位主要为筛窦、鼻腔、上颌窦、眼眶、前颅窝;误诊主要为鼻息肉。 2 中国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目的 建立中国嗅神经母细胞瘤数据库及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在中国的流行病学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以嗅神经母细胞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数据库(CHKD)进行1994-2004年的文献收集,并对其参考文献进一步归纳,分析所有报道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中国首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为1964年樊忠报道。1964年-2004年期间,报道嗅神经母细胞瘤625例。在统计有性别之分的118篇文献中,男385例,女199例,比例1.94。在统计有Kadish分期的104篇文献中:A期45例,B期173例,C期234例。在统计有治疗方式的88篇文献中:单纯手术59例,单纯放疗82例,手术及放疗180例,化疗7例,放疗及化疗8例,手术、放疗及化疗10例,其它治疗4例。

魏建平,宁加娟,周富玲,罗飞云,张金桃,黄晓艳,周巧[3](2004)在《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文中指出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4](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冷怀明[5](200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袁虎[6](2002)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文中认为[目的]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率约占鼻部肿瘤的0.4~5%。虽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有复发恶变倾向。本文的目的即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7例,其中因因肿瘤复发入院者22例,因肿瘤恶变入院者8例。通过调阅病历,采用信件和电话询问随访(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回顾性分析肿瘤复发和肿瘤恶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复发原因,手术方法,复发率和死亡原因。 [结果] 22例肿瘤复发患者既往均有鼻腔-鼻窦手术史,其中复发1次者13例,复发2次者7例,复发3次者1例,复发4次者1例,复发时间从3个月~11年,平均复发时间3.5+0.7年。22例中,经鼻腔入路,经上颌窦根治径路,经鼻侧切开径路的复发率分别为73.3%,42.9%和33.3%,10例采用了内窥镜或内窥镜辅助手术,经随访1~5年,未见肿瘤再次复发。8例肿瘤恶变患者,4例接受了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1例柯-陆氏手术,手术后均给予放疗(40~70Gy),这5例经随访2~6年未见肿瘤复发,另外3例,1例失随访,2例死亡。 [结论] 本文复习最近10年的有关文献,探讨了内翻性乳 鼻腔一鼻窦内翻付乳头状瘤复发“)恶变 摘 要 头状瘤复发,恶变和放射治疗问题,结合我院近10年住院病例资 料,研究认为积极、彻底的内窥镜下手术(包括内窥镜+外部切口二 的联合入路)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包括复发肿瘤)的旨选方 法,对I肿瘤恶变患者应采取广泛手术切除加手术后放疗,如有 颈部转移还应施行根治性颈廓清术。对于恶变肿瘤不应姑息,小 能采取保守治疗,但鼻肥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怂变者预后个仟。 对1’于术后放疗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见解,目前推荐的是一日两 次的放疗方案。

朱容萱[7](2018)在《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组未分化的异质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但该组肿瘤在常规光学显微镜下具有相似的特征,形态学上难以区分并确定其组织来源。长期以来,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内科以及病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以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相对少见的小圆细胞肿瘤,国内在这两方面的病例报道或者综合分析十分有限。本课题通过报道14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和87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详细总结其病理特点、肿瘤分布、治疗方案以及生存情况,探讨不同因素对肿瘤发病和预后的影响,旨在提高对小圆细胞肿瘤的认知和管理,并期望从中找到最佳治疗方案。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轻患者局部肿块应考虑以上两种疾病可能性,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遗传学检测是二者诊断的必要条件。对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男性、无转移、有效减瘤手术、化学治疗以及多模式治疗都是延长总生存率的显着因素(p<0.05)。可通过手术,辅助治疗清除肿瘤的多模式治疗方案提高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患者生存水平。而对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有效减瘤手术是显着的良性预后因素(p<0.05)。虽然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预后仍不理想。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者应以化疗为主,结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二、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膀胱癌的晚期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国外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中国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儿童及青少年嗅神经母细胞瘤文献回顾及临床特征
    讨论
第二部分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嗅神经母细胞瘤预后的meta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嗅神经母细胞瘤TGF-β1-Smad4-MMP-2/9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嗅神经母细胞瘤
文献综述二 TGFβ/Smad4/MMP-2/9与肿瘤
附图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观察与护理
    2.1 呼吸系统的观察与护理
    2.2 循环系统的观察和护理
    2.3 中枢神经系统的观察和护理
    2.4 对切口的观察和护理
    2.5 体位的护理
    2.6 做好综合性护理
3 体 会

(4)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一、光敏剂
    二、光源和光传输
    三、氧合作用
    四、剂量
临床应用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二、头颈部肿瘤
    三、脑部肿瘤
    四、肺部肿瘤
    五、消化系统肿瘤
    六、膀胱癌
    七、妇科肿瘤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九、鲜红斑痣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十一、尖锐湿疣
    十二、痤疮
    十三、牙周病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结语和展望

(6)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片
综述
临床工作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7)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子标志物
    1.前言
    2.分子标志物
        2.1 上皮谱系筛选标志物
        2.1.1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
        2.1.2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
        2.2 间充质谱系筛选标志物
        2.2.1 波形蛋白(Vimentin)
        2.2.2 Vimentin/ CK共表达
        2.3 恶性黑色素瘤筛选标记物
        2.3.1 S100 蛋白质
        2.3.2 HMB-45
        2.4 造血细胞恶性肿瘤筛选标志物
        2.4.1 CD45
    3.小圆细胞瘤组织学特点
        3.1 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3.2 横纹肌肉瘤
        3.3 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3.4 低分化的滑膜肉瘤
        3.5 维尔姆斯肿瘤
        3.6 神经母细胞瘤
        3.7 小细胞癌
        3.8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3.9 恶性黑色素瘤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学习
        2.2 数据收集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患者的临床特征
        3.2 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
        3.3 肿瘤标志物
        3.4 治疗方法
        3.5 预后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研究
    1.前言
    2.病人和方法
        2.1 患者/肿瘤队列
        2.2 研究终点
        2.3 统计
    3.结果
        3.1 研究队列和临床特征
        3.2 成像和组织学特征
        3.3 生化实验室测试
        3.4 治疗
        3.5 生存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D]. 辛泽昆.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研究[D]. 王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09)
  • [3]1例鼻腔小细胞癌并颅内转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 魏建平,宁加娟,周富玲,罗飞云,张金桃,黄晓艳,周巧. 广西医学, 2004(01)
  • [4]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 [6]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D]. 袁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2(02)
  • [7]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因素研究[D]. 朱容萱.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鼻腔小细胞癌颅内转移1例术后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