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厂用简陋设备提高螺纹加工精度的一些作法(论文文献综述)
严鹏[1](2013)在《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文中认为战略性工业化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介入战略产业的工业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一国为维护其生存与独立,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重点培育与国防有直接关联且具有技术引领性之产业。机械工业即属于此种战略性产业,因此,本文拟按历史时序对1900-1957年间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进行考察,以探究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机制。1900年,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危局中,机械工业却开始成长。清季之机械工业是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发展的。然而,清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十分低效,且随着清廷国势日衰,市场逐渐成为主导性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伴随着市场诱导,中国机械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北洋政府治下,国家渐趋失序,自由市场对产业而言构成了双刃剑。由于市场需求结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受到抑制,本应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械工业沦为技术能力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面对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在加强战备的过程中,亦强化了对机械工业这一战略产业的引导。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其技术导向战略提升了产业实力。同时,国民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对产业实施干预。尤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的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但是,战后,国民政府放弃了战时政策,再加上重新开放市场,国内幼稚产业遂暴露于进口美货的严重打击之下,机械工业受灾尤重。1949年,中共建政后,形成强势国家对产业全面渗透的态势。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巩固国家独立,新政权将机械工业视为战略产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态度。苏联及东欧技术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改变了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轨道,使该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一个“军事-工业-大学综合体”开始在中国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性工业化,在历经曲折后,终于得以大规模展开。因此,对欲改善其所处国际地位之后发展国家而言,自由市场乃双刃剑,适度的国内市场竞争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过度的开放会将后发展国家幼稚的战略性产业暴露于发达国家资本的打击之下,而且市场的比较优势原则会诱导后发展国家的高端产业低端化,挫败其技术能力之提升。因此,国家嵌入产业是必要的,但这要求国家统治集团有坚强的战略意志,并以高度的使命感克服牟取小集团私利的倾向,由此形成强韧的国家能力。进一步说,不管在企业层次还是国家层次,战略都意味着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理性之超越,唯有此种战略意志能使后发展国家追赶先进,而这种战略意志之不易获取及保持,可以解释为何数百年来能改善其国际地位的后发展国家屈指可数。
上海汽车标准件厂[2](1967)在《我厂用简陋设备提高螺纹加工精度的一些作法》文中提出 我厂生产的汽车标准件的外螺纹均采用滚压法加工,滚压出的螺纹可以稳定在二级精度,光洁度可达(?)(?)(?)7以上。目前对M12×1.75的外螺纹已能达到一级精度,光洁度达(?)(?)(?)8。我们使用的设备只是几台车床、无心床磨和自制的滚丝机。
谢权,吕宗光[3](1991)在《400短应力线轧机设计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一、短应力线轧机设计原理简述生产实践证明,轧机刚度与产品尺寸精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张程[4](2017)在《“大跃进”期间的“超声波化”运动》文中研究指明"超声波化"运动是"大跃进"期间发生的以推广应用土超声发生器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运动。论文把这场运动做为反映"大跃进"期间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从技术史、政策史、技术与社会等角度开展了专题研究。论文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简要梳理了 1950年代超声技术推广应用的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介绍了"大跃进"给推广工作带来的变化。第二,系统梳理了"超声波化"运动从发端到兴起的过程,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大致估算了运动的规模,介绍了运动期间保密范围过宽的情况并分析了原因。第三,以典型案例方式分领域、分部门的考察了运动开展情况,并分析了这些领域和部门中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最后,介绍了运动期间推广应用土超声发生器的主要种类,分析了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总体上评价了土超声发生器的性能和作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论文多角度地系统总结了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了运动期间非理性行为存在的思想根源,考察了运动在生产、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科技界知识分子在运动期间的表现。
曹德禄,崔保兴[5](1999)在《惊心动魄的集体大突围》文中研究表明 神奇的自然魔力时时都在雕琢,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趋利避害,便不惜代价,施行或远或近的迁徙。尽管古今中外万千次的迁徙目的基本相同,但迁徙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却不尽相同。在20世纪末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华大地上发生了
殷国茂,周云南[6](1985)在《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新进展——欧美日考察简况》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作者于1984年4至6月赴欧州、美国、日本考察的总结报告。文章对美国、西德、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钢管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和钢管生产新方向都作了翔实的介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篇文章对了解国外钢管生产和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钢管技术的改造和生产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王汉林[7](2004)在《技术的社会型塑 ——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学考察》文中认为SST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它主张技术是社会型塑的。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以SST的理论和视角解读中国传统技术,并检视SST理论。对SST的核心概念“无缝之网”进行了质疑,提出了“有缝之网”的假设,力图在这一概念上有所创新。调查地点是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型塑情况。考察分三个时期进行:传统社会、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社会的总体特征是:生产力低下,时局不稳,政府对食醋生产的控制较严。然而,企业人物班底是有缝之处的积极行动者。传统社会型塑了传统酿醋技术,手工制醋的技术特征和镇江香醋的传统技术风格,我们从“黑塔造醋”的传说中可以深读出来。计划经济时代的总体特征是:企业的全部活动均在上级计划这张“无缝之网”的控制之中,社会的同质程度很高。一段时里,“革命”的思维和行动冲击着制醋技术的发展。然而,计划经济也是有缝的。但总体而言,镇江香醋酿制技术仍处于手工制醋阶段,技术“大跃进”实质上是“跃而不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恒顺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崭新时期。市场经济时期的总体特征是:市场需求多样化,高新科技发展迅速,政府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调控,市场经济不规范等。在这一时期,促使制醋技术发展的相关社会群体很多,参与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社会的异质程度很高,“技术—社会”网的有缝性愈加明显。反映在制醋技术方面:醋品多样,功能开发向纵深发展;“手工制醋”发展为“机电制醋”;企业的创造性大为提高提高;镇江香醋的产销市场呼唤打假等。本文经研究发现,技术与社会诸因素、社会因素与技术诸内涵是一种“有缝”联合:在现实社会中,“技术一社会”网是有缝之网,“无缝之网”只是理想之网。文章的结论是“有缝之网”。
李萍[8](2012)在《现代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变化直接的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及人们的审美特点。为了给民用家具的造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指导未来造型设计的发展,本文以民用家具为研究对象,结合造型要素与美学形式法则,运用理论、系统、实例等分析方法,、对于现代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分段分析。全文以时间为界线,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首先论述了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家具发展的时代背景,将这一时期的民用家具按与人体的亲疏关系分成四种类型,从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二部分对改革开放后的民用家具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分别介绍了手工制造的民用家具、工业化大生产的民用家具以及国外家具形式所带来的影响;结合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对典型家具品种的造型特点进行了系统归纳。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21世纪以来传统家具、传统文化的再开发引发的设计热潮,利用符号论、系统论对现代中式民用家具造型设计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其特点,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建国后的民用家具的造型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对家具造型艺术发展规律进行了一定探索,不仅对今后家具造型设计的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为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民用家具造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广州高压电器厂[9](1974)在《SN10—10型少油断路器基座加工专用设备》文中认为 一、概述 SN10—10型少油断路器的基座是一件工艺要求高,加工复杂的工件。我厂在试制和小批生产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两年来,在厂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厂职工艰苦奋斗,制成了四台专用设备和一台通用设备,分五道工序,组成了基座加工的流水线。解决了基座加工的问题,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基座加工部位如图1所示。
淡明华[10](2008)在《QY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品发展策略是企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只有建立并实施了切合实际的产品策略,企业才能不断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世界着名变压器专用设备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因此,制订相应的产品策略成为QY公司迫切的现实需要。本文以QY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及营销理论为指导,采用多种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策略。首先,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现状、企业现状,对国际、国内变压器专用设备市场,企业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明确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即现有的五条主要产品线的市场地位、获得能力和市场需求前景作出全面、具体的分析评价,同时,根据每一种产品各自不同的市场特点,分别运用二次移动平均法、三次指数平滑法、德尔菲法及龚帕兹曲线预测法等多种市场需求预测方法对QY公司主要产品近期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并综合运用波士顿矩阵法和GE矩阵法,对QY公司所有13条产品线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本文在全面分析QY公司产品组合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目前最新的而又成熟的产品决策战略思想及方法,提出了QY公司现有产品组合策略再设计以及相应的产品策略实施及新产品开发对策。论文对QY公司的产品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对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国内变压器专用设备行业企业以及类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我厂用简陋设备提高螺纹加工精度的一些作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厂用简陋设备提高螺纹加工精度的一些作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战略性工业化 |
一、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 |
(一) 何谓“战略性工业化”? |
(二) 经济思想史上的分歧 |
(三) 产业选择及时空范围说明 |
二、对学术前史之梳理 |
(一) 中国大陆地区研究综述 |
(二)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研究述评 |
三、框架设计与结构安排 |
第一章 战略性工业化的启动与受挫(1900-1927) |
第一节 清末国家与市场对机械工业的双重引导 |
一、清廷对战略工业之培育 |
二、市场对机械工业之诱导 |
三、国家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
四、参照系:明治日本的机械工业 |
第二节 民初国家失序下机械工业的自发演化 |
一、市场支配下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危机 |
二、国家保护缺失下的企业自救 |
小结 |
第二章 民族危机与战略性工业化重启(1927-1937) |
第一节 市场对机械工业发展的抑制 |
一、产业技术的低端化:以农机工业为例 |
二、战前机械工业的劳动密集化趋势 |
三、企业制造高端技术产品的成败 |
第二节 战备压力下国家对机械工业的引导 |
一、南京国民政府应对日本蚕食之战略 |
二、南京国民政府推动机械工业发展之举措 |
三、战前东亚工业化道路之竞争 |
小结 |
第三章 战争刺激下战略性工业化的加速(1937-1945) |
第一节 战争对机械工业地理格局的重塑 |
一、国家主导东部机械工厂内迁 |
二、国统区民营机械企业的发展 |
三、敌占区机械工业之演化 |
第二节 战时国营机械企业的壮大 |
一、后方国营机械企业的发展概况 |
二、资源委员会领军企业承担国家战略 |
三、高端部门:航空发动机工业之萌芽 |
四、普通部门:国家资本介入农机工业 |
第三节 战时政策下国家对产业之嵌入 |
一、选派机械技术人才出国实习 |
二、编订检验规范培育机床工业 |
三、依靠订货政策维持产业发展 |
小结 |
第四章 政权交替时期战略性工业化之顿挫(1945-1949) |
第一节 战后中国机械工业的重组 |
一、开放性自由市场之重启 |
二、机械工业地理格局之再塑造 |
第二节 国家在机械工业中扩张的多重面相 |
一、国家资本之膨胀与国企技术弱化 |
二、国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家之吸纳 |
三、非国营企业对国家权力之认同 |
第三节 自由市场重启后机械工业的衰颓 |
一、政策转向与机械工业的行业危机 |
二、国家再嵌入产业之失败 |
小结 |
第五章 战略性工业化的强势展开(1949-1957) |
第一节 强势国家嵌入机械工业 |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之确立 |
二、机械工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
三、国家权力对机械工业全面渗透 |
第二节 机械工业技术演化路径之变更 |
一、对苏联与东欧技术的大规模引进 |
二、社会主义研发模式之构建 |
第三节 军-工-学综合体之形成 |
一、军-工-学关系之协同演化 |
二、中国大陆机械工业发展之绩效 |
小结 |
结论 战略性产业演化的历史逻辑 |
一、影响战略性产业演化的相关因素 |
二、市场对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抑制作用 |
三、战略意志对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性 |
余论:战略性工业化的普遍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跃进”期间的“超声波化”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1950年代超声技术的推广应用 |
第一节 超声技术推广应用的有利条件 |
一、国家科学规划中的超声技术推广 |
二、中苏科技合作协定中的超声技术引进 |
三、超声技术的科普宣传 |
第二节 超声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果 |
一、国产超声设备的制造 |
二、超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三节 "大跃进"前期超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变化 |
一、跃进式的超声研究和应用规划 |
二、"技术革新"运动与群众自制超声设备 |
小结 |
第二章 "超声波化"运动的兴起 |
第一节 土超声波发生器的发明与北京市的推广活动 |
一、北京市化工局的超声应用规划 |
二、兴华染料厂发明土超声波发生器 |
三、对机织印染厂和兴华染料厂制造的超声发生器的分析 |
四、北京市化工局的推广活动和"新发现"的出现 |
五、北京市委举办超声应用成果展览会 |
六、从落后到先进的机织印染厂 |
第二节 上海市推广土超声波发生器的活动 |
一、土超声波发生器传入上海 |
二、上海市化工局的推广活动 |
第三节 中央和各部委对推广活动的推动 |
一、北京、上海的两份报告与中央的批示 |
二、国家各部委对"超声波化"运动的推动 |
第四节 "超声波化"运动的规模和运动期间的保密措施 |
一、"超声波化"运动的规模 |
二、"超声波化"运动期间的保密措施 |
小结 |
第三章 工业领域的"超声波化"运动 |
第一节 化工部门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北京、上海等地化工部门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化工部门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第二节 冶金部门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北京、上海等地冶金部门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冶金部门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第三节 机械部门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北京、陕西、江苏、吉林、上海等地机械部门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机械部门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第四节 纺织部门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纺织部门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纺织部门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第五节 轻工部门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上海、陕西、四川等地轻工部门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轻工部门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小结 |
第四章 农业、医疗卫生、科研领域的"超声波化"运动 |
第一节 农业领域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北京、上海等地农业领域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农业领域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第二节 医疗卫生领域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北京、上海、陕西、江苏等地医疗卫生领域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医疗领域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三、卫生领域推广应用的典型超声项目 |
第三节 科研领域的"超声波化"运动 |
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吉林分院的运动开展情况 |
二、科研机构在运动期间的重大"发现" |
小结 |
第五章 运动期间的土超声器与"超声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土超声波发生器的种类和典型分析 |
一、土超声波发生器的种类 |
二、对若干典型土超声波发生器的分析 |
第二节 土超声波发生器的性能和作用 |
一、对土超声波发生器性能的综合分析 |
二、对土超声波发生器所起作用的评价 |
第三节 运动期间的"超声理论"研究 |
一、华东师范大学《超声波对物质作用的机理探讨报告》 |
二、中国科学院《关于超声波应用问题的报告》 |
三、中国化学化工学会1960年年会会议纪要 |
小结 |
第六章 "超声波化"运动的结束、失败原因与影响 |
第一节 "超声波化"运动的结束 |
第二节 "超声波化"运动的失败原因 |
一、技术推广政策失误 |
二、群众运动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
三、过分依靠"以土为主"方法 |
四、所追求的"超声波化"目标过高 |
五、如何理解运动期间的非理性行为 |
第三节 "超声波化"运动的影响 |
一、"超声波化"运动对生产的影响 |
二、"超声波化"运动对超声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 |
三、"超声波化"运动对科教领域的影响 |
四、科技界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表现及其分析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7)技术的社会型塑 ——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无缝之网? |
一、问题缘起 |
二、关于传统技术的研究 |
1、对传统食品科技的研究 |
2、对食醋的研究 |
三、关于 SST 研究 |
1、SST 研究在国外 |
(1) SST 研究的兴起 |
(2) 关于“SST” |
(3) SST 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
2、SST 研究在国内 |
(1) 对SST 进行介绍 |
(2) 对SST 进行反思 |
(3) 运用SST来考察中国的技术发展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1、地点的选定 |
2、资料的收集 |
六、研究设计 |
1、概念使用 |
2、理论运用 |
3、研究假设 |
(1) 质疑“无缝之网” |
(2) 似设“有缝之网” |
第二章 传统社会与手工制醋 |
一、朱氏创业 |
1、“朱恒顺”的诞生 |
2、“恒顺”品牌的创建 |
3、名声鹊起 |
(1) “四方争来货之”:历史上的镇江醋 |
(2) 劝业会上获金牌:恒顺醋名声鹊起 |
4、“三鲜”·“三怪” |
二、李氏盘接 |
1、父子经营 |
2、“金山”商标 |
(1) “三山”风景 |
(2) “108 号书稿” |
三、社会风云与企业兴衰 |
1、贸易衰落 |
2、水运不便 |
3、社会动荡 |
四、政府行为与企业经营 |
1、政府评奖 |
2、政府控制 |
(1) 专卖·醋课:历史上的控制 |
(2) 认销官盐·收取防费:对恒顺醋的控制 |
五、深读“醋=2 1+酉” |
1、“黑塔造醋”的传说 |
2、对“黑塔造醋”的深读 |
(1) 镇江香醋的主要技术风格 |
——“龙窝水”与“镇江段长江水” |
——酒糟做醋 |
——“固态分层发酵” |
(2) “扁担加箩筐,芦席盖大缸” |
(3) 师徒传承 |
第三章 计划经济与技术“大跃进” |
一、“私营”变“国有” |
1、公私合营的日日夜夜 |
2、企业名称和商标的反反复复 |
二、计划:“无缝之网” |
1、原料控制 |
2、资金控制 |
3、产值控制 |
4、价格控制 |
5、职称评定 |
6、革新规划 |
7、经济核算 |
三、冯小毛的发明 |
1、背景:“统购统销” |
2、前提:“鱼米之乡” |
3、锁江香酣:原产地域产品 |
四、“蒋专员来信” |
五、“举旗抓纲学大庆” |
1、“政治挂帅” |
2、“亦土亦洋” |
3、“工业学大庆” |
六、“不务正业" |
1、“捕捉鼠雀36只” |
2、“冶炼钢铁80 吨” |
七、手工生产的延续 |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与机电制醋 |
一、股份制与集团化 |
1、全国首家醋业上市公司 |
2、集团公司的形成 |
( 1 ) 内部组织的扩张 |
( 2 ) 产学研结合的紧密 |
二、醋品多样与功能开发 |
1、醋品多样 |
(1) 醋品增多 |
(2)、醋品分类 |
2、功能开发 |
(1) 需求多样 |
(2) 现代科技的参与 |
(3) 与自然条件的关联 |
(4) 副省长喝醋 |
三、“救救镇江香醋” |
1、“姓氏不清” |
2、“香醋不香” |
3、“技术打假” |
四、技术革新 |
1、马永林上任 |
2、“机电制醋” |
(1) 制酒醅工段 |
——“以罐代缸” |
——酿酒工艺流程的变革 |
——“电脑制醋” |
(2) 制醋醅工段 |
——“以池代缸” |
——镇江香醋醋酸菌的优选 |
——FP-150 型翻醅机:研制成功与专利丧失 |
(3) 瓶装工段:来自意大利的自动罐装机 |
五、由“陈琴赠醋”说起 |
1、消费者 |
2、生产者 |
3、宣传者 |
六、市场化的政策支持 |
1、贷款支持 |
2、立项支持 |
3、奖励政策 |
结论:有缝之网 |
附录 |
1、固态发酵酿制食醋技术发展简史 |
2、镇江香醋醋酸菌的优选 |
3、FP—150 型翻醅机的研制 |
4、镇江香醋与相关社会群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关系示意图 |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简图 |
6、有关中国传统技术研究综述的文献目录( 食醋除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8)现代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范围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造型设计基本理论概述 |
2.1 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 |
2.2 造型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
2.3 家具造型设计基本理论 |
2.3.1 家具造型设计的意义 |
2.3.2 造型要素 |
2.3.3 美学形式法则 |
2.3.4 家具造型设计的现代解读 |
2.4 本章小结 |
3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的民用家具造型设计分析 |
3.1 时代背景 |
3.1.1 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
3.1.2 西式风格的影响 |
3.1.3 简化的家具民族形式 |
3.1.4 家具设计的功能美 |
3.2 人体家具 |
3.2.1 椅类 |
3.2.2 凳类 |
3.2.3 沙发类 |
3.2.4 床类 |
3.3 准人体家具 |
3.3.1 桌类 |
3.3.2 台类 |
3.3.3 几类 |
3.4 贮藏类家具 |
3.4.1 大衣柜 |
3.4.2 小衣柜 |
3.4.3 床头柜 |
3.4.4 其它箱柜 |
3.5 其它类家具 |
3.6 本章小结 |
4 改革开放后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演变 |
4.1 规模化手工制造的民用家具 |
4.1.1 概况 |
4.1.2 成套家具 |
4.1.3 组合家具 |
4.2 工业化大生产的民用家具 |
4.2.1 工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 |
4.2.2 工业化大生产的人文基础 |
4.2.3 框式家具 |
4.2.4 板式家具 |
4.2.5 折叠家具 |
4.2.6 拆装家具 |
4.2.7 其它家具 |
4.3 国外家具形式对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影响 |
4.3.1 国外家具的主要形式 |
4.3.2 民用家具形式的直接借鉴 |
4.3.3 改造国外家具形式的民用家具 |
4.3.4 国外家具造型设计与传统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融合 |
4.4 本章小结 |
5 21世纪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与变化趋势 |
5.1 时代背景 |
5.1.1 后现代风格的多元化延续 |
5.1.2 对于造型设计的个性化审美诉求 |
5.1.3 自主创新的民用家具发展 |
5.2 关于传统家具造型设计的再认识 |
5.2.1 传统造型与传统文化 |
5.2.2 造型设计中的民族意识 |
5.3 现代中式民用家具造型设计 |
5.3.1 造型设计的符号论 |
5.3.2 造型设计的系统论 |
5.4 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特点与变化趋势 |
5.4.1 重视传统文化的延续 |
5.4.2 重视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
5.4.3 与新材料、新技术的高度一致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QY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2 产品理论概述 |
2.1 整体产品简述 |
2.2 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 |
2.3 A-U理论 |
2.4 生命周期理论启示 |
2.5 产品组合和产品组合的动态平衡 |
3 QY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竞争环境分析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4 SWOT分析 |
4 QY公司主要产品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
4.1 主要产品市场地位分析 |
4.2 主要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
4.3 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
4.4 主要产品分析评价 |
5 QY公司产品组合策略再设计 |
5.1 QY公司产品发展目标 |
5.2 现有产品的调整策略 |
5.3 新产品开发策略 |
6 QY公司产品发展策略实施与管理对策 |
6.1 技术创新措施 |
6.2 质量管理 |
6.3 营消措施 |
6.4 人力资源措施 |
6.5 企业文化建设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厂用简陋设备提高螺纹加工精度的一些作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D]. 严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1)
- [2]我厂用简陋设备提高螺纹加工精度的一些作法[J]. 上海汽车标准件厂. 锻压机械, 1967(Z1)
- [3]400短应力线轧机设计和应用[J]. 谢权,吕宗光. 河北冶金, 1991(03)
- [4]“大跃进”期间的“超声波化”运动[D]. 张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9)
- [5]惊心动魄的集体大突围[J]. 曹德禄,崔保兴. 北京文学, 1999(02)
- [6]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新进展——欧美日考察简况[J]. 殷国茂,周云南. 钢管技术, 1985(03)
- [7]技术的社会型塑 ——镇江香醋酿制技术变迁的社会学考察[D]. 王汉林. 南开大学, 2004(02)
- [8]现代民用家具造型设计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D]. 李萍.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9]SN10—10型少油断路器基座加工专用设备[J]. 广州高压电器厂. 高压电器, 1974(02)
- [10]QY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发展策略研究[D]. 淡明华. 西北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