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一、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屿昕,王晓,侯文斌,郑酉友,刘建平,刘兆兰[1](2021)在《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梳理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和临床特征,为深入进行荟萃分析以及为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6月6日收录的中药治疗UC的RCT,进行资料提取,分析其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结果共检索到中药制剂治疗UC的文献11 527篇,最终纳入406篇,包括35 485例受试者。单中心临床试验占比最高(332/406,81.8%),35.5%(144/406)的试验报告了详细的随机方法,4.9%(20/406)的试验实施了盲法。干预措施共261种,包含中成药21种,有3种方药的RCT研究超过10项。汤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型,给药途径多见口服、灌肠或二者结合,82.0%(214/261)的干预措施仅有1项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综合疗效是受关注最多的结局指标。结论中药制剂治疗UC的RCT研究大多数干预方案RCT证据不足,同时需要关注对于缓解期患者的药物干预及卫生经济学、生命质量、安全性指标等结局指标的报道。

孙屿昕[2](2021)在《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文献角度梳理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现况,理清现有干预措施种类及结局指标类型,了解临床对该病研究侧重点,确定待加强研究领域,为学者开展领域内研究提供参加依据。2.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价与排序,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nae Library从建库至2021.03(更新检索时间)。纳入不同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干预措施包括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疗法,不区分剂型与给药途径;对照措施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不做限制;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液指标、电子肠镜表现、肠道菌群。研究采用Mapping review研究方法绘制纳入研究的证据分布情况,并使用AMSTAR 2评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报告质量。研究二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工作,分析其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三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贝叶斯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方法,偏倚风险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量表,使用Revman 5.3进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 1.16.5和STATA 16软件进行网状间接比较分析,对每个结局指标绘制网状结构图和Rank排序图,寻求当前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方案于2020年10月注册于PROSPERO平台(CRD420213867)。结果研究一纳入73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报告质量都为极低。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限定为疾病活动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缓解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非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爆发期,13.7%(10/73)系统评价不限制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他研究未对受试者病情做明确限定。46.6%(34/73)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仅为中医药干预,其余均为中西医结合干预。干预措施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灌肠、栓塞纳肛、静脉注射、穴位贴敷、超声诱导。对照措施通常包括西医临床一线用药,如美沙拉秦、柳氮磺胺吡啶、激素制剂、肠道益生菌、安慰剂等。没有研究使用空白对照。58.9%(43/73)的研究报告了有基金支持,39.7%(29/73)的研究未报告受试者的诊断标准。研究二纳入410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5727名受试者。方法学特征方面,单中心试验占比最多(337/410,82%),10.9%(45/412)试验未报告研究对象来源,双中心的试验有18项,3中心试验7项,4中心试验1项,9中心试验1项,13中心试验1项,18中心试验1项。5.1%(21/410)试验对患者或研究者进行盲法,没有试验报告结局评价人员相关盲法信息。1.7%(7/410)试验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64.9%(266/410)试验未报告详细的随机序列生成方法,29.5%(/121/410)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其中随机数字表法是最常用的(n=109),随机抽签法(n=9),抛硬币法(n=1),有1项试验仅报告使用简单随机未说明具体方法;另外还包括中央随机法(n=3)、软件随机(n=13)、区间随机法(n=1)。有1项试验报告了样本量估算。0.5%(2/410)试验报告有方案注册。8.5%(35/410)试验报告了存在缺失数据,27.1%(111/410)试验报告有基金支持。平均样本量为(84.2±40.3)例。临床特征方面,59.3%(243/410)试验针对活动期UC患者,2.2%(9/410)试验针对缓解期患者,1项试验针对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其余38.3%(157/410)未报告疾病分期情况。涉及干预措施265种,其中中成药21种。有3种干预措施的试验超过10项,包括18种中药剂型。干预组中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7种,频率前三依次是口服(n=214)、灌肠(n=128)、口服结合灌肠(n=86),其次为药物纳肛(n=4)、静脉点滴(n=1)、口服结合贴敷(n=1)、口服结合静脉点滴(n=1)。纳入研究报告最多的结局指标是临床综合疗效指标,其次为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等。研究三纳入33项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涉及2862例,其中男性受试者多于女性受试者(男性1209例,女性960例),每组的基线特征在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33篇RCT中,42.4%(14/33)的试验没有报告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三项研究实施了双盲。没有试验对结局统计分析人员实施盲法。18.2%(6/33)的试验得到了资金支持。研究共涉及19种干预措施,多数为中成药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单独应用中成药的研究较少。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方面使用锡类散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并且安全性可能优于其他干预措施;在腹泻消失率/里急后重消失率方面使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结论关于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数量较多,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的报告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整体研究质量偏低,并且对照措施采用安慰剂的研究较少,目前得出的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阳性结果结局指标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结论。领域内涉及干预措施范围较广,需要关注对于缓解期患者的药物干预及卫生经济学、生命质量、安全性指标等结局指标的报道,有针对性的开展数量更多、方法学设计更严谨、研究报告质量更高的临床研究。

宫宇澄[3](2021)在《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2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检索时间从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Drugs,Chinese Herbal;ulcerative colitis”等作为英文检索词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药”等作为中文检索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文献。根据制定的纳排标准,搜索及筛选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其中文献研究的干预措施包括:试验组:单独使用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寒热并用法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以总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将筛选后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最终所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与探讨。结果:本系统评价共纳入71篇文献,涉及5714例患者。根据中药处方的组成,可将纳入研究分成芍药汤类、泻心汤类、乌梅丸类、连理汤类及不属于以上4类的其他类,共5类中药处方。Meta结果显示:1、芍药汤类:①芍药汤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8,95%CI(1.21,1.36),P<0.0001]②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92,95%CI(-1.58,-0.25),P=0.007];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脓血便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52,95%CI(-0.74,-0.29),P<0.00001];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痛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84,95%CI(-1.11,-0.57),P<0.00001];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里急后重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MD=-0.74,95%CI(-0.92,-0.55),P<0.00001]③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SMD=-0.99,95%CI(-1.17,-0.81),P<0.0001]④芍药汤类组改善 UC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MD=37.66,95%CI(29.67,45.64),P<0.00001]⑤芍药汤类组改善 UC 患者 Geboes 指数优于对照组[MD=-0.54,95%CI(-0.68,-0.40),P<0.00001]。2、泻心汤类:①泻心汤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6,1.28),P<0.0001]②泻心汤类组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MD=1.25,95%CI(0.96,1.53),P<0.00001]③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Geboes指数优于对照组[MD=-0.53,95%CI(-0.70,-0.36),P<0.00001]3、乌梅丸类:乌梅丸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3,1.31),P<0.0001];4、连理汤类:①连理汤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6,95%CI(1.11,1.22),P<0.0001]②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68,95%CI(-2.08,-1.27),P<0.00001];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脓血便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19,95%CI(-1.38,-0.99),P<0.00001];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痛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41,95%CI(-2.17,-0.64),P=0.0003];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里急后重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33,95%CI(-1.87,-0.79),P<0.00001];③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 Baron 评分优于对照组[MD=-0.66,95%CI(-0.95,-0.38),P<0.0001]。5、其他类:①其他类组中药处方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6,95%CI(1.21,1.32),P<0.0001]②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腹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40,95%CI(-2.30,-0.51),P=0.002];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脓血便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53,95%CI(-2.49,-0.57),P=0.002];其他类组改善UC患者腹痛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22,95%CI(-1.75,-0.69),P<0.00001];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里急后重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37,95%CI(-0.60,-0.14),P=0.001]③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MD=-1.26,95%CI(-1.66,-0.78),P<0.0001]。结论:①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UC的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可提高治疗UC的有效率,无论单用寒热并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均可提高UC治疗有效率。②芍药汤类、连理汤类及其他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更有效;③芍药汤类、连理汤类及其他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Baron评分均更有效。④芍药汤类、泻心汤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更有效。⑤芍药汤类、泻心汤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Geboes指数均更有效。

傅丽元[4](2020)在《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s,UC)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眼、关节、黏膜并发症,病程上具有反复发作、难以缓解的特点,局部病理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炎性改变,从直肠向结肠近段弥漫发展。本病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与遗传、免疫、肠道微生态、环境等相关。一线治疗应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抗炎、抗氧化,二线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为主,但疗效有限且具有机会性感染等副作用,因此探究UC的病理机制并寻找有效药物是现今的重要问题。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介导水分子转运的重要跨膜蛋白,在人体各个组织中均有分布,而其在结肠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调节结肠内液体含量、促进细胞迁移并参与免疫炎症反应,近年来发现与UC关系密切,是UC治疗中的新靶点。中医对UC具有独特的认识,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疗效,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发现风药在UC治疗中具有优势。同时,中医认为UC的表现与湿邪相关,符合AQP的功能特点,因此本研究假设AQP与中医湿邪的微观机制相关。目的:探究风药治疗UC的中医理论基础,分析风药在UC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与影响因素,以AQP为靶点研究风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挖掘中医古籍中关于UC的相关记载进行理论分析,应用临床循证学方法对既往临床试验进行系统性评价研究风药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因素,以荆芥防风为例通过动物模型对风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第一章通过挖掘古代文献中与UC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及病情发展相关的内容,发现UC属寒热积滞大肠,与脾虚湿蕴密切相关,同时多存在肝脾肺升降失调,根于肾虚,治疗上应当辨别虚实、寒热、表里,对证用药,而风药具有祛湿止泻、升提脾阳、疏肝开郁及解表散邪的功效,除阴虚阳亢或阳气欲脱者,可于方剂中配伍使用。第二章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数据库中UC随机对照研究中方剂配伍含有风药的试验,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0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风药治疗UC较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有效率更高[RR=1.19,95%CI=(1.08-1.31),Z=3.59(P<0.01)],治愈率更高[RR=1.57,95%CI=(1.35-1.83),Z=5.86(P<0.01)],复发率更低[RR=0.15,95%CI=(0.08-0.29),Z=5.8 7(P<0.01)],肠镜下黏膜改善率更高[RR=1.18,95%CI=(1.04-1.35),Z=2.48(P=0.01)],中医证候改善率更高[RR=1.41,95%CI=(1.14-1.74),Z=3.14(P<0.01)],同时,风药的有效率受疗程长短及有无中医辨证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单方应用6月以上风药无明显优势[RR=1.13,95%CI=(0.91-1.40),Z=1.07(P=0.28)],无中医辨证风药无明显优势[RR=1.14,95%CI=(0.96-1.36),Z=1.53(P=0.12)],且复发率的下降与随访时间相关,随访时间为3月则复发率不能体现出优势[RR=0.50,95%CI=(0.13-2.00),Z=0.98(P=0.33)],但纳入研究的证据等级较低,有待更多大样本量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第三章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法建立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合药组、风药组、白头翁汤组、西药组、模型组及空白组,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及TNF-α含量,应用免疫组化、PCR及Wes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AQP4、AQP8含量,发现风药可以降低IL-1含量产生抗炎效果(59.87±14.22pg/ml,P<0.05),而以风药方剂可以降低IL1(38.78±20.78pg/ml,P<0.05)及TNF-α含量(55.79±28.48pg/ml,P<0.05),AQP8在大鼠结肠黏膜主要表达,而DSS模型大鼠AQP8表达下降,风药及风药方剂均可上调AQP8mRNA含量(P<0.05),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风药方剂进行析因分析,显示其对AQP8mRNA及AQP4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证实了风药方剂是有机整体。结论:基于中医对UC的认识,风药因其具有祛湿止泻、升提脾阳、疏肝开郁及解表散邪的功效在UC治疗中作用广泛;循证学分析显示风药在UC治疗中的疗效优于氨基水杨酸制剂,且在短疗程及结合中医辨证的情况下疗效更佳,风药应用的基础与优势在于辨证分析;风药治疗DSS大鼠模型与上调AQP8改善结肠水液吸收相关,提示“风能胜湿”的微观机制与AQP调控相关,为进一步优化UC治疗提供了方向。

杨琳琳[5](2020)在《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基于辨证论治指导下的单纯中药口服对比单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为研究对象,进行meta分析,以此探究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UC提出可供参考的循证建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自建库至2019年公开发表及未发表的文献,检索CNKI、CBM、WANFANG、VIP、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2015-2019年公开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单纯中药口服对比单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的RCT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入选文献的质量,最后将入选数据运用Revman5.3或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RCT文献,共有1038例UC患者。单纯中药口服治疗UC与美沙拉嗪相比,总有效率、肠镜疗效、血清IL-17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异质性检验后不具有异质性,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RR后:总有效率(I2=0%,95%CI:1.15~1.2,P=0.00001)、肠镜疗效(I2=0%,95%CI:1.13~1.65,P=0.001)、IL-17水平(I2=0%<50%,95%CI:-1.35~-0.82,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I2=12%,95%CI:0.46~1.16,P=0.19);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评分、症状总积分、肠镜评分、TNF-α水平经异质性检验后具有异质性,敏感性无本质性改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SMD后:腹泻评分(I2=98%,95%CI:-3.78~-0.85,P=0.002)、黏液脓血便评分(I2=98%,95%CI:-4.23~-0.49,P=0.01)、腹痛评分(I2=94%,95%CI:-2.69~-0.91,P<0.0001)、症状总积分(I2=87%,95%CI:-2.41~-1.00,P<0.00001)、肠镜评分(I2=85%,95%CI:-1.14~-0.14,P=0.01)、TNF-α水平(I2=85%,95%CI:-2.84~-0.68,P=0.001);里急后重评分、CRP水平经异质性检验后具有异质性,采用敏感性分析剔除异质性研究后,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SMD:里急后重评分(I2=0%,95%CI:-1.45~-0.87,P<0.00001)、CRP水平(I2=33%,95%CI:-1.80~-1.12,P<0.0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中药口服治疗UC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并且中药口服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肠黏膜损伤并加快肠黏膜的愈合、降低CRP、IL-17、TNF-α水平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口服美沙拉嗪相当,无明显毒副作用,但仍需开展更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加以分析证明,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张天涵[6](2020)在《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相关性分析及清肠化湿方干预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一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分析目的:通过设计临床信息采集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寻求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且与证候相关的客观量化指标,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共收集11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肠湿热证患者72例,脾虚湿蕴证患者40例,通过设计信息采集表,收集大肠湿热证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胀、小便短赤、口干苦等症状表现并进行量化积分,按症状积分将大肠湿热证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根据改良的Mayo指数表计算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同时进行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FC)水平检测,比较大肠湿热证各组患者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与炎症指标水平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炎症指标(ESR、CRP、FC)预测中医证型的价值,作为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判断中医疗效的客观化指标。结果:1.共收集了溃疡性结肠炎112例,其中轻度UC患者57例,中度UC患者43例,重度UC患者12例,按中医证型分组,其中脾虚湿蕴证患者40例,大肠湿热证患者72例,大肠湿热证患者按中医症状积分分组,轻度湿热证患者(0-20分)32例,中度湿热证患者(21-40分)25例,重度湿热证患者(41-60分)15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重度UC患者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明显高于中度UC患者,中度UC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各组患者ESR、CRP、FC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蕴证患者,大肠湿热证各组间重度组ESR、CRP、FC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ESR、CRP、FC水平高于轻度组,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72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中,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Mayo评分(Spearman相关系数 r=0.905,P<0.05)、ESR(Spearman 相关系数 r=0.844,P<0.05)、CRP(Spearman相关系数 r=0.63,P<0.05)、FC(Spearman 相关系数 r=0.896,P<0.05)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示大肠湿热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炎症反应与疾病活动。4.ROC曲线显示,ESR水平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CI为0.851~0.959),当ESR血清界定值为18.865mm/h时,ESR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92.5%;CRP水平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为0.703-0.88),当CRP血清界定值为11.4mg/L时,CRP的敏感度为81.9%,特异度为90%;FC水平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为0.885~0.973),当FC血清界定值为463.2mm/h时,FC的敏感度为76.4%,特异度为82.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ESR、CRP、FC)明显高于脾虚湿蕴证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存在正相关关系;ESR、CRP、FC的界定值对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价值,炎症指标可作为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判断中医疗效的客观化指标。研究二 清肠化湿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选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清肠化湿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并观察治疗后炎症指标(ESR、CRP、FC)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60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清肠化湿方(200ml/次,2次/天)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4g/天)口服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4g/天)口服治疗。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缓解率、临床有效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观察治疗后ESR、CRP、FC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30例中,临床疗效有效26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中,临床疗效有效18例,总有效率60%,经检验,P=0.02<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缓解:治疗组30例中,临床缓解17例,缓解率56.7%;对照组30例中,临床缓解9例,缓解率30%,经检验,P=0.034<0.05,表明治疗组缓解优于对照组。内镜应答:治疗组30例中,达到内镜应答的患者有16例,内镜应答率53.3%;对照组30例中,达到内镜应答的患者有7例,内镜应答率23.3%,经检验,P=0.016<0.05,表明治疗组在内镜应答方面优于对照组。黏膜愈合:治疗组30例中,达到黏膜愈合的患者有7例,肠黏膜愈合率23.3%;对照组30例中,达到黏膜愈合的患者有6例,肠黏膜愈合率20%,经检验,P=0.5>0.05,表明两组在黏膜愈合方面无差异。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30例中,临床缓解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中,临床缓解2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9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0%,经检验,P=0.005<0.01,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腹泻积分、脓血便积分、腹痛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两组均可以较好缓解临床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指标:治疗前,两组ESR、CRP、FC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ESR、CRP、FC,两组均可以降低患者ESR、CRP、FC,治疗组 ESR、CRP、FC 复常率(86.7%、90%、56.6%)高于对照组(73.3%、83.3%、36.6%)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肠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在提高临床疗效、诱导症状缓解、促进内镜应答、降低炎症指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从而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疗效评价。

王蓉[7](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黏膜屏障维护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抑郁状态下UC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具有长期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往往能够触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UC患者在确诊前几年出现抑郁的情况更加普遍,并且抑郁会加重UC疾病的进程。其原因尚不清楚,但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中药黄蜀葵花作为“疮家要药”,常用于痈、疽、疗疮所致溃疡的治疗,在我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黄蜀葵花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中药。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flavone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是从黄蜀葵花中提取的有效化合物,对克罗恩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卒中后抑郁有显着疗效。因此推测,黄葵总黄酮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抑郁状态下UC。目的首先,观察临床中抑郁能否紊乱UC患者的肠道菌群,其次,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抑郁状态下UC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并从肠道菌群方向探讨其作用靶点,为临床运用TF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临床试验纳入72例活动期UC患者(其中36例伴有抑郁情绪,36例不伴有抑郁情绪),收集纳入人群的粪便,进行16srRNA法检测,研究抑郁情绪是否能够改变U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动物实验实验一80只C57/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8组,即空白组,抑郁组,TFA(低)+抑郁组,TFA(高)+抑郁组,UC组,抑郁+UC组,TFA(低)+抑郁+UC组,TFA(高)+抑郁+UC组。首先,采用国际认可的慢性束缚应激造模方式进行小鼠抑郁造模,慢性束缚应激造模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来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表现。抑郁状态下UC小鼠模型是在慢性束缚应激30天后用2.5%的DSS溶液让实验小鼠自由饮用7天。实验期间,每日给予黄葵总黄酮灌胃治疗。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安乐死并收集盲肠内容物和结肠组织,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结肠病理、用q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6 mRNA、IL-1βmRNA及TNF-α mRNA表达情况判别小鼠结肠炎症严重程度。16S rRNA技术用于检TFA干预对抑郁状态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应用PAS-AB染色;MUC2、KLF4和ZO-1的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以及MUC2 rnRNA、KLF4 rnRNA、ZO-1 rnRNA的表达量来评估TFA对抑郁状态小鼠肠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实验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进一步探讨TFA对抑郁加重的UC治疗效果是否由菌群介导。首先将90只C57/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0只供体组小鼠和60只受体组小鼠。供体组小鼠分成正常组,抑郁组和黄蜀葵花总黄酮+抑郁组。供体组造模方式同实验一,造模结束后将小鼠安乐死,取其盲肠内容物制作成菌液,受体组小鼠给予混合抗生素进行抗生素清洗。清洗结束后将受体小鼠的菌液移植到受体小鼠中,然后进行2周的菌群定植。菌群定植结束后将其中的30只受体小鼠实行行为学检测,将另外30只受体小鼠给予2.5%的DSS溶液让其自由饮用7天。实验结束后将受体小鼠实施安乐死并收集盲肠内容物和结肠组织。参照实验一,对受体小鼠结肠损伤程度、肠道菌群定植情况以及结肠屏障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1.抑郁能够改变U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及组成。2.黄蜀葵花总黄酮可以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增长了旷场实验中小鼠的活动总距离,减少了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的不动时间。3.黄蜀葵花总黄酮可以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加重的UC小鼠结肠炎症。增加抑郁状态下UC小鼠的结肠长度,改善其DAI评分、HE染色病理评分以及IL-6mRNA,IL-1βmRNA以及TNF-α mRNA的表达量。4.黄蜀葵花总黄酮可以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增加菌群多样性,提高有益菌含量,降低有害菌含量。5.黄蜀葵花总黄酮可以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的肠屏障损伤。提高杯状细胞PAS-AB阳性细胞数以及MUC2、KLF4以及ZO-1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增加MUC2 mRNA、KLF4 mRNA 及 ZO-1 mRNA 表达量。6.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小鼠抑郁样行为得到改善。受体小鼠增加了旷场实验的活动范围,减少了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小鼠的不动时间。7.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杯状细胞数量以及MUC2、KLF4、ZO-1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细胞数,增加MUC2 mRNA、KLF4 mRNA及ZO-1 mRNA表达量。8.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得到修复,增加了菌群多样性,提高了有益菌含量,降低了有害菌含量。9.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抑郁状态下UC小鼠的肠道炎症情况得到改善。增加了受体小鼠的结肠长度,改善了 DAI评分、HE染色病理学评分以及IL-6mRNA、IL-1β mRNA以及TNF-α mRNA的表达量。10.在慢性束缚应激的致病和黄蜀葵花总黄酮的治病过程中,另枝菌属(Alistipes)均出现了丰度的下降和差异性升高。结论临床试验发现,抑郁紊乱了UC患者的肠道菌微生物群。动物研究实验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能够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黏膜屏障维护治疗抑郁状态下UC小鼠,并且另枝菌属可能在抑郁致病和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何宗琦[8](2020)在《黄葵敛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U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饮食习惯、黏膜屏障的破坏和菌群失调等有关。近年来在我国UC的发病率已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UC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炎症来达到治疗目标,但需长期用药维持缓解,且此类药物价格昂贵,长期用药的副作用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寻找一种具有“简、便、验、廉”特点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是需要的。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日益广泛。黄葵敛肠汤是导师陈玉根教授经验方,治疗远端UC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机制不清。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客观评价黄葵敛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机制,为名医验方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共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二部分。一理论研究1从祖国医学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系统综述。2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系统阐述。3综述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总结陈玉根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4阐述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化学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二黄葵敛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背景:黄葵敛肠汤(huangkui lianchang decoction,HLD)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机制不清楚。NF-κB信号通路、IL-6/STAT3信号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黄葵敛肠汤治疗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的效果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予以HLD治疗。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评估肠道损伤。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TNF-α、IL-1β、IL-23和IL-17含量。测定结肠黏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测定结肠中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IL-23、IL-17和糖蛋白 130(glycoprotein 130,gp130)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测定结肠组织中NF-κB、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 p-STAT3 的蛋白表达量。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测量结肠中IκBα、p-IκBα、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yt(retinoic acid receptor-associ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yt)、STAT3 和 p-STAT3 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予以HLD治疗后,模型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病理损伤减轻,组织学评分减低,TNF-α、IL-1β、iNOS、COX-2、NF-κ B、Iκ Bα 和 p-Iκ Bα 等 NF-κ B信号通路相关炎性因子减少,IL-6、IL-23、IL-17、gp130、RORγ t、p-STAT3 和 STAT3等IL-6/STAT3信号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相关炎性因子也明显减少。MPO和SOD活性降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证实HLD可抑制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和IL-6/STAT3信号通路。结论:HLD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可能通过抑制NF-κ B信号通路、IL-6/STAT3信号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起抗炎作用。特别是高剂量的HLD能显着改善肠道炎症,具有和5-ASA相当的疗效。

韩翠[9](2019)在《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患者给予肠炎康颗粒,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应激状态,疗效显着,安全性较高。

孙瑞彩[10](2019)在《自拟圣瑜方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方法,观察比较应用自拟中药圣瑜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litis,UC)患者前后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脆弱拟杆菌数量的变化,探索圣瑜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为圣瑜方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轻中度UC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将实验组分为直肠型组(直肠型UC患者)和非直肠型组(左半结肠型及全结肠型UC患者)。直肠型组给予圣瑜方保留灌肠治疗;非直肠型组给予圣瑜方保留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14天后收集粪便样本;对照组仅收集1次粪便样本。记录实验组治疗前后的Mayo评分;并对样本中的细菌DNA进行FQ-PCR检测,得出样本中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脆弱拟杆菌的含量。比较分析实验组、直肠型组、非直肠型组治疗前后的Mayo评分及FQ-PCR检测结果。结果:(1)实验组、直肠型组、非直肠型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Mayo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前Mayo评分的均值为6.50分,治疗14天后为2.67分;直肠型组治疗前Mayo评分的均值为6.83分,治疗14天后为3.00分;非直肠型组治疗前Mayo评分的均值为6.42分,治疗14天后为2.58分,实验组、直肠型组、非直肠型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直肠型组、非直肠型组患者治疗前粪便样本中双歧杆菌属及脆弱拟杆菌数量均显着减少(P<0.05);肠球菌属数量均显着增多(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直肠型组、非直肠型组患者治疗后的粪便样本中双歧杆菌及脆弱拟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显着增多(P<0.05);肠球菌属与治疗前相比数量均显着减少(P<0.05)。(2)直肠型组与非直肠型组的Mayo评分及样本FQ-PCR试验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本次试验无明显影响。结论:中药圣瑜方保留灌肠治疗UC效果显着;圣瑜方灌肠治疗UC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起作用。

二、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设计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临床特征
        2.3.1 研究对象
        2.3.2 干预措施
        2.3.3 对照措施及干预对照类型
    2.4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3 讨论
    3.1 RCT方法学设计存在的不足
    3.2 RCT临床特征存在的不足
        3.2.1 缓解期UC患者受临床关注不够,部分试验研究对象不明确
        3.2.2 干预措施繁多,但大部分证据不充分
        3.2.3结局指标种类较多,综合疗效指标更受关注
    3.3 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语

(2)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文献综述
    1.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概述
        1.1 定义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2. 流行病学信息
    3. 患者生活质量
    4. 疾病治疗
        4.1 现代医学治疗现况
        4.2 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现况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证据图评价
    1. 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数据提取与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2.5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发表情况
        3.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5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3.6 证据分布图
    4. 讨论
        4.1 研究主要发现
        4.2 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研究方法学设计特征
        3.3 纳入研究临床特征
        3.4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4. 讨论
        4.1 该领域RCT方法学特征存在的不足
        4.2 该领域RCT临床特征存在的不足
        4.3 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成药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的网状Meta分析
    1. 背景
    2. 方法
        2.1 研究方案注册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偏倚风险评估
        2.7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筛选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6 一致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3.7 Rank排序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环境因素
        1.2 遗传因素
        1.3 微生物因素
        1.4 免疫因素
        1.5 其他因素
        2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2.1 药物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
        3 祖国医学治疗进展
        3.1 中医内治
        3.2 中医外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寒热并用法治疗UC
        2.1 现代名医经验
        2.2 寒热并用经典方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范围及方法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Meta分析结果
        3.2 局限性
        3.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图
    附录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表
    附录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基本情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与水通道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3 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4 小结
第二章 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风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检索策略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疗效评价标准
        2.1.5.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2.1.5.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2.1.6 文献筛选
        2.1.7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标准
        2.1.7.1 数据提取
        2.1.7.2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结果
        2.2.2 入选文献情况及文献质量评价
        2.2.2.1 入选文献特征
        2.2.2.2 文献质量评价
        2.2.3 文献meta分析结果
        2.2.3.1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2.2.3.2 敏感性分析
        2.2.3.3 偏倚风险评价
        2.2.3.4 其他结局指标分析
        2.2.3.4.1 治疗后腹泻评分比较
        2.2.3.4.2 治疗后黏液脓血便评分比较
        2.2.3.4.3 治疗后腹痛评分比较
        2.2.3.4.4 治疗后里急后重评分比较
        2.2.3.4.5 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2.2.3.4.6 治疗后肠镜评分比较
        2.2.3.4.7 治疗后肠镜疗效比较
        2.2.3.4.8 治疗后CRP水平比较
        2.2.3.4.9 治疗后IL-17水平比较
        2.2.3.4.10 治疗后TNF-α水平比较
        2.2.3.5 安全性分析
    2.3 分析与讨论
        2.3.1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2 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2.3.2.1 临床疗效情况
        2.3.2.2 安全性评价
        2.3.3 异质性与敏感性分析
        2.3.4 发表偏倚
3.结论
4.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相关性分析及清肠化湿方干预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的渊源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则治法
        1.4 中药灌肠治疗
    2. 现代医学对UC的研究进展
        2.1 UC的概念
        2.2 流行病学
        2.3 病因及发病机制
        2.4 治疗的研究进展
    3. UC炎症活动性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3.1 判断UC炎症活动度
        3.2 评价治疗效果
        3.3 预测疾病复发
    4. UC炎症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研究一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指标测定
        2.3 数据录入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脾虚湿蕴证与轻、中、重度大肠湿热证患者疾病严重度的比较
        3.3 脾虚湿蕴证与轻、中、重度大肠湿热证患者炎症指标(ESR、CRP、FC)的比较
        3.4 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分析
        3.5 炎症指标水平(ESR、CRP、FC)与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的散点图
        3.6 炎症指标水平(ESR、CRP、FC)界定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的ROC曲线
    研究二 清肠化湿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原则
        2.2 治疗方案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指标
        2.5 观测时点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分析
        3.3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3.4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炎症指标(ESR、CRP、FC)对疾病活动评估的意义
    2. 中医辨证在UC疾病活动度监测的价值
    3. 炎症指标(ESR、CRP、FC)提高中医辨证客观化的依据
    4. 清肠化湿方治疗活动期UC的理论依据
        4.1 立方依据
        4.2 清肠化湿方的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4.3 清肠化湿方的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肠化湿方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黏膜屏障维护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抑郁状态下UC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对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UC和抑郁的认识
    第一章 中西医对UC和抑郁的认识
        1. 中医对UC和抑郁的认识
        1.1 中医对UC的认识
        1.2 中医对抑郁的认识
        1.3 中医对抑郁状态下UC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抑郁状态下UC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UC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抑郁状态下UC的认识
    第二章 黄蜀葵花及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应用基础
        1. 黄蜀葵花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2. 黄蜀葵花总黄酮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及动物学实验研究
    第一章 抑郁改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样品采集
        1.5 肠道菌群16S检测
        2. 研究结果
        2.1 受试者特征
        2.2 抑郁情绪改变了UC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
    第二章 黄蜀葵花总黄酮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黏膜屏障维护干预抑郁状态下UC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材料
        1.2 实验设计及分组
        1.3 行为学检测
        1.4 疾病活动指数
        1.5 实验小鼠的处死和样本采集
        1.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1.7 杯状细胞染色(PAS-AB染色)
        1.8 免疫组化染色
        1.9 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PCR)
        1.10 肠道菌群16S rDNA提取及分析
        1.11 统计分析
        2. 动物实验
        2.1 实验一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抑郁状态下UC
        2.1.1 黄蜀葵花总黄酮缓解慢性束缚应激导致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2.1.2 黄蜀葵花总黄酮改善抑郁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2.1.3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抑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1.4 黄蜀葵花总黄酮缓解抑郁状态下UC的发展
        2.1.5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抑郁状态下U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1.6 黄蜀葵花总黄酮改善抑郁状态下UC小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
        2.2 实验二黄蜀葵花总黄酮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黏膜屏障维护改善抑郁状态下UC
        2.2.1 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小鼠抑郁样行为得到改善
        2.2.2 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改善
        2.2.3 受体小鼠肠道菌群定植情况
        2.2.4 移植黄蜀葵花总黄酮粪菌的受体抑郁状态下UC小鼠的肠道炎症情况得到改善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基于中医“升清降浊”理论探讨黄蜀葵花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黄葵敛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及治疗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名和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及治疗
        1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 现代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
        1 清热利湿、凉血止痢是中药灌肠治疗UC最常用的治法
        2 活血化瘀法灌肠治疗UC
        3 补脾益肾法灌肠治疗UC
    第四节 化学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
        2 葡聚糖硫酸钠(DSS)造模
        3 恶唑酮造模
        4 乙酸造模
    第五节 陈玉根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 陈玉根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
        2 陈玉根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特色
        3 陈玉根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病例举隅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方法
        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1 黄葵敛肠汤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2 黄葵敛肠汤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UC 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3 黄葵敛肠汤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UC IL-6/STAT3信号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三节 讨论及结论
        1 使用DSS在C57BL/6小鼠上成功复制UC模型
        2 吸入性全麻状态下小鼠灌肠实验方法的建立
        3 黄葵敛肠汤灌肠改善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确切的效果
        4 黄葵敛肠汤可能通过抑制NF-K 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5 黄葵敛肠汤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发挥抗炎作用
结语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 结论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及缩略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9)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清SOD、MDA指标水平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自拟圣瑜方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研究
    (一)UC的西医相关研究
    (二)UC的中医相关研究
    (三)肠道菌群与UC
    (四)圣瑜方
二、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及排除标准
    (四)圣瑜方的制备及灌肠方法
    (五)评分标准
三、试验研究
    (一)样本采集及存放
    (二)试验材料
    (三)试验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
    (一)基本资料的比较
    (二)结果分析
五、讨论
结语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附件

四、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J]. 孙屿昕,王晓,侯文斌,郑酉友,刘建平,刘兆兰. 中医杂志, 2021(20)
  • [2]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D]. 孙屿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D]. 宫宇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D]. 傅丽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D]. 杨琳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相关性分析及清肠化湿方干预的疗效观察[D]. 张天涵.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肠黏膜屏障维护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抑郁状态下UC的干预作用[D]. 王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黄葵敛肠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D]. 何宗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 韩翠. 药品评价, 2019(20)
  • [10]自拟圣瑜方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观察[D]. 孙瑞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肠炎康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