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提早开花结果环境条件调控

穿心莲提早开花结果环境条件调控

一、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生态组[1](1976)在《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文中提出 一、引言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又名榄核莲、一见喜、草黄莲,系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原产斯里兰卡,印度的热带地区,泰国、菲律宾等也有分布。在我国闽南、粤东已有四十多年的引种栽培历史。穿心莲北移后,营养体发达,株高80多厘米,而且枝叶繁茂,但开花、结实期显着地推迟了。根据我们观察,穿心莲就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早熟型 7月下旬开花,9月可收到成熟的种子,但产量很低,而且这种穿心莲植株矮小,数量不多。②中熟型 8月中、下旬开花,大部分种子成熟不了。③晚熟型 9月开始显蕾,因温度降低,开不了花。根据这种情况,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问题就成为生产上迫切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生态组[2](1976)在《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续)》文中认为穿心莲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为短日照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高。引入我国后,在闽南、粤东有四十多年栽培历史。北移以后,种子无法成熟。本文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使穿心莲在北方地区结实,并获得成熟的种子。在北京地区,白天温度基本保持在20~35℃左右,夜间保持20~23℃,12小时短日照处理幼苗45天,可提旱开花30~45天。其他地区也可根据当地情况应用。

谷小红,郭宝林,田景,葛菲,潘俊倩,植汉成[3](2017)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栽培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总结和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栽培各环节可以应用的方面及已有的应用概况,具体分为促进种子发芽、抑制枝芽生长、矮化植株、促进花芽分化、控制性别分化、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本文还系统阐述了在药用植物中应用调节剂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还要关注品质安全,即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如产生的药材品质变化。本文对药用植物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建议:1)单纯以提高药用部位产量为目的而对该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应禁止使用;2)积极开展调节剂对药用器官中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如用于打破药用植物种子休眠和调节繁殖器官生长,对药用器官的次生代谢没有直接影响,但也应考虑对后续产品中次生代谢的影响;3)推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应用的登记。

童家赟[4](2012)在《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提高穿心莲种子活力的研究》文中提出种子活力(seed vigor)即种子健壮度,是种子内在的发芽、生长及生产的潜力。高活力的种子萌发迅速而整齐,幼苗健壮并能抵抗逆境的影响,植株充分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稳产。本文针对由于种质退化等原因引起的穿心莲种子活力降低、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制订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及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为种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选择一批质量合格且净度高的种子进行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考察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期找到促进穿心莲种子萌发、出苗、幼苗及植株生长,并提高产量的处理剂量。1.穿心莲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的制订: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规程>实施指南》的指导性原则制订了穿心莲种子的真实性鉴定、净度分析、重量测定、水分测定、生活力测定及发芽试验的具体检验规程。扦样种子批重量<50kg,送检样品最少重量>50g,净度分析样品≥5.0g;以百粒法进行重量测定;以130℃高恒温烘150min测定种子水分;发芽试验规程为:种子以室温水浸种18-20h,以纸上法(TP)、27.5℃进行光照培养;初次及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置床后第2d,第7d。2.穿心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订: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规程>实施指南》的指导性原则及本文制订的具体规程对我国穿心莲主产区的种子进行了质量检测。对国内常用的4大质量指标(发芽率、水分、千粒重及净度)检测结果进行K-means聚类,围绕聚类中心值,结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制订穿心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把穿心莲种子分为3级。其中1级种子要求发芽率≥85%,水分≤14.0%,千粒重≥1.2g,净度≥85%,为优质种子;2级种子发芽率65.0-85.0%,水分≤14.0%,千粒重1.1-1.2g,净度80.0-85.0%,为合格种子;任何一项低于2级标准为不合格种子。不同等级穿心莲种子重复育苗试验表明:质量不合格种子出苗率差,基本无种用价值。进行GAP生产应选择1级的优质种子进行育苗种植。3.空气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皮透性、种皮结构及荫发率的改变:发芽试验表明:5950V激发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60s虽然对萌发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然而,由于初生根长度显着小于对照组,从而引起萌发活力指数(vigor index)显着低于对照组;可见,较长时间等离子体处理有一定抑制萌发的作用。推测是由于种子表面受到等离子体再沉积(re-deposition)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的影响,阻碍了吸胀的进程,使得发芽受到抑制。而较低的激发电压或较短的处理时间(30s)穿心莲种子萌发参数改变不明显。后续的试验缩短了处理时间,处理剂量分别为3400V、4250V、5100V、5950V处理l0s以及20s。4250V激发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10s以及3400V和5950V处理20s后,种子的发芽势及活力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可见,较低剂量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能够促进穿心莲种子萌发。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测定表明:空气等离子体确实能改变穿心莲种皮的透性,其中5950V处理10s种皮透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推测是等离子体刻蚀作用使得种子表面颗粒状的突起上产生多数细小的孔洞(扫描电镜观察)引起透性增强并促进萌发。3400V处理20s种皮被刻蚀的孔洞较少,透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推测是再沉积作用占优势。4.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穿心莲种子出苗率、幼苗生长量、蛋白质积累、抗氧化酶类活性及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育苗试验表明: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改变了穿心莲种子的出苗速率;不同剂量的效应不一致。5950V电压激发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种子10s能够提高出苗速率,使得穿心莲提前出苗,并提高壮苗率。5100V处理20s有相似的效应,但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不显着。而5100V处理l0s及3400处理20s对后期出苗有抑制作用。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穿心莲种子对苗期株高及真叶面积具有后续效应。5950V处b理10s及3400V处理20s显着促进了株高的增长;3400V处理10s及4250V处理20s抑制了株高的增长。5950V处理20s对真叶面积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然而对幼苗干重却无正面的影响;而3400V处理10s,4250V处理10s及4250V处理20s显着抑制了真叶面积的增长。处理时间为10s随着电压升高,对株高及叶面积的增长都有促进的作用;处理时间为20s,随着电压的升高,对幼苗干重的增加有抑制作用。综合看来,5100V处理10s、5950V处理10s及3400V处理20s促进幼苗生长效果较好。通过测定穿心莲幼苗叶片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表明: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种子改变了穿心莲50日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同时,对于苗期蛋白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5950V电压处理种子10s能激发穿心莲幼苗的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表明环境胁迫下细胞过氧化损伤程度减轻;换而言之,就是抵御外界环境的胁迫能力增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穿心莲种子对幼苗的CAT、SOD、POD及APX同工酶的表达都有影响。其中5950s处理10s及3400V处理20s明显促进了幼苗期CAT-1表达。3400V,4250V,5100V处理10s和20s促进了SOD-2的表达。5950V处理10s和20s则分别(比对照组)各少了1条窄的酶条带POD-4和POD-1。等离子对各组APX的表达都有一定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穿心莲种子对幼苗活力具有后续影响。其中,5950V处理l0s能够促进穿心莲种子提前出苗,增加壮苗;对于苗期的株高及幼苗鲜重增长效应明显;促进苗期初生代谢产物(蛋白质)的积累;促进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表达,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且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轻。因此,5950V处理10s是较为理想的处理剂量。3400V处理20s有促进幼苗株高增长,鲜重增加,蛋白质积累增加,以及促进CAT同工酶的表达的效应;然而,其出苗速度受到抑制,壮苗少,并不是理想的处理剂量。5.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种子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药材产量的影响:第1次栽培试验,种植40天后,各处理组的植株生长量与对照组比较总体差异不大。第2次栽培试验,种植30天后,处理组的株高、茎节数、叶片数均低于对照组;然而,第3、4、5组的第3对真叶面积大于对照组。两次栽培试验生长量结果的不尽一致可能是由于植株处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植株年龄)引起的。从最终药材产量看来,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种子10s,随着处理电压的升高,各组药材的鲜重、干重及折干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5950V处理10s与对照组比较达到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种子确实可以通过刻蚀种皮改善通透性等作用促进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其中5950V处理10s对于穿心莲种子活力的强化有显着的作用,是较好的处理剂量。空气等离子体所含的活性分子、带电粒子等是影响种子活力,继发使得萌发后幼苗及植株的生长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然而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北京植物所药用植物生态组[5](1978)在《北京地区穿心莲的引种栽培方法》文中认为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系爵床科须药草属植物。原产斯里兰卡,印度的热带地区、泰国、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由华侨引入,在我国闽南、粤东已有四十多年的引种栽培历史。穿心莲开始引入我国是作为蛇药,效果很好,故有“斩蛇剑”的名称。1958年开始作为内服药,近几年发展很快,已成为常用的清热解毒剂,具有抗菌、清炎、解毒等功效。国外用作苦补健胃剂和治疗菌痢、上感。我国除广泛应用

田雨,陈建华,周秀佳,柏巧明[6](2000)在《植物生态学方法在中药材质量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文中认为

李俊仁[7](2016)在《连作穿心莲转录组特征及DNA甲基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作障碍是指作物在同一土壤中连续多次栽培后,即使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生长情况变差、品质变劣、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的现象。目前许多中药材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如人参、西洋参、地黄等;连作障碍已成为了一个危害甚广且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穿心莲来源于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其临床应用广泛且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研究报道穿心莲存在连作障碍,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其营养体的化感作用方面,关于连作对穿心莲植株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目前仍无报道。本研究对3个连作年限(连作0年、连作1年及连作2年)穿心莲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转录组学和DNA甲基化两个角度从分子水平上对其变化进行研究,以期能明确连作对穿心莲生长的影响并从分子层面上对这些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和结果概括如下:1连作对穿心莲生长的影响连作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植株的株高、叶总面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连作1年、2年与连作0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作后穿心莲的花期、果期比正茬提前了5-7天;穿心莲药材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连作组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均比正茬的降低;穿心莲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发现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升高。2连作穿心莲转录组特征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从穿心莲中获得了231,536,164条读序,总核苷酸数达2.58G,拼接组装后共得到平均长度为1,045bp的Unigene 43,683条。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共有10,584条Unigene被注释到COG数据库的24个功能类别;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GO功能分类,分别有21,158条、22,596条和12,884条Unigene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主要功能类别;此外,有8,024条Unigene可归入KEGG数据库的122条代谢途径。对3个连作穿心莲表达谱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了8,691个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EM软件聚类得到了8个差异表达趋势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得了一系列在3个连作年限间具有一定表达趋势的通路。对与穿心莲化学成分相关的通路进行分析,注释获得参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8个关键酶、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9个关键酶及二萜生物合成途径的6个关键酶,并明确了它们在3个连作年限样品中的表达水平。3连作穿心莲的DNA甲基化分析利用LC-MS/MS和MSAP测定了3个连作年限的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总甲基化水平,两者的测定结果均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穿心莲叶片DNA的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其中,LC-MS/MS测定的DNA甲基化水平为10.26%~13.91%,MSAP测定的甲基化水平为8.20%~9.24%;此外,MSAP分析显示,穿心莲叶片基因组CCGG位点主要发生去甲基化。综上所述,本研究以穿心莲为材料进行了连作试验,明确了连作对穿心莲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还从转录组学和DNA甲基化的角度探讨了连作对穿心莲分子层面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穿心莲转录组数据平台并挖掘了一系列响应连作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也测定了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对连作穿心莲的转录组特征及DNA甲基化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对连作影响穿心莲的机制进行阐释,这为穿心莲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他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王永辉[8](2012)在《野生高乌头开花结实习性及种子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为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因具镇痛作用而无成瘾性,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高乌头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人工驯化种植成效很低,野生资源迅速退缩。本研究在野生资源分布区对高乌头植株开花结实习性、种子灌浆特性和采收期系统研究基础上,对种子休眠和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种子繁育特性,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通过对甘肃永登县武胜驿镇黑林村划定样方,对高乌头植株发育过程进行定株测定。结果表明,高乌头在6月初现蕾,7月中旬进入盛花期,8月下旬花期陆续结束。花蕾期持续70d左右。总状无限花序,花紫色,花粉筒长2cm,直径1cm。2.种子灌浆特性研究表明,野生高乌头在种子整个灌浆过程中,百粒鲜重和干重的变化动态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鲜重快增期在花后7~21d,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花后14d,在花后27d达到最大,而干物质积累快增期在花后17~31d,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24d。开花36d后蓇葖果脱落,种子灌浆因株上脱水中断,导致种子含水量达50%以上,采收后种子在快速脱水过程中可能形成深休眠特性,说明高乌头种子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第36d左右(8月中下旬),蓇葖果尚未开裂时及时分批采收为宜。野生高乌头种子随成熟度不同种子颜色由浅到深过度,未成熟种子白色,成熟种子深褐色,倒卵形,有3棱,长约3mm,宽2mm,表面密布横生狭翅,种皮膜质,其中一侧有不规则皱褶。3.种子化感作用研究表明,用水和80%甲醇对高乌头种子提取浸提液,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分别对小麦和白菜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高乌头种子浸提液含发芽抑制物质,并且随着这种物质浓度的升高,对小麦和白菜发芽抑制作用越强,其对种子上胚轴的伸长和下胚轴的伸长影响较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大。4.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表明,高乌头种子千粒重为3.43g,种皮无吸水障碍,浸种3h吸胀速率最大,20h后吸水饱和。15℃~30℃下不能萌发,5℃~10℃时持续50d后有极少量种子萌发,发芽率最高仅2%。赤霉素不能打破其种子休眠特性,但能使种子萌动露白。经4℃低温湿沙层积60d对高乌头种子休眠具有一定破除作用,发芽率可达15%。而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均不能打破高乌头种子休眠。高乌头种子萌发过程漫长,导致霉变现象比较严重,使用湿沙作发芽床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霉变。对休眠特性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张寿文[9](2004)在《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优质高产的生理特性研究》文中指出1 目的:车前( PlantagoasiaticalL.)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以种子和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之功效。以车前子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中药或中成药多达几十种,市场的需求量很大。车前子为江西的道地药材,栽培历史长达 300 余年,。长期以来车前一直采用传统技术栽培,生产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已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车前 GAP 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课题旨在开展车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高产的生理特性的系统研究,为提高车前子的产量和质量,保证车前子药材的优质、安全、有效,并且质量稳定、可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现代化药材原料生产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方法:全文从三个部分开展了研究:一、车前GAP 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种植基地环境监测,以单项指数法进行了基地环境评价;通过田间试验,利用聚类分析法建立车前种子种苗的分级标准;通过调查观测和生长分析,探索车前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生理特性;通过分析车前植株营养元素的含量探讨车前 N、P、K 的转运规律和需肥特性;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车前种植的适宜播种期和适宜密度,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车前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的科学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调查和病虫害田间防治试验,研究车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二、车前子的质量研究,利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处理车前子的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利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车前子中多糖的含量,按药典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车前子的膨胀度,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检测了车前子药材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车前子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三、车前高产栽培的生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产量水平下车前的生理指标,探讨车前高产优质的生理特性。3 结果:通过以上研究,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以单项指数法评价了车前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基地的土壤、大气、灌溉水符合GAP的要求,土壤肥力优良,基地环境适宜车前的生长;根据田间试验,利用K类平均数聚类法制定了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结果表明车前一级种子的质量标准为:发芽率不低于87%、千粒重不低于 0.68g、净度不低于 98%,含水量不高于 8.4%;二级为:发芽率不低于74.0%、千粒重不低于 0.64g、净度不低于 96%,含水量不高于 8.7%;三级为:发芽率不低于62.0%、千粒重不低于0.60g、净度不低于94%,含水量不高于9.2%。车前一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16.70cm、根茎粗不小于 10mm、根长不低于 13.0cm,叶片数不少于 4.5片,单株鲜重不低于 15.0g;二级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14.10cm、根茎粗不小于 7.0mm、根长不低于9.0cm、叶片数不少于3.5片,单株鲜重不低于11.0g;三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10.50cm、根茎粗不小于5.0mm、根长不低于6.0cm、叶片数不少于3.0片,单株鲜重不低于8.0g。试验表明,车前子的产量随着种苗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级别种苗的产量存在显着性差异。 车前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前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为240-270d,生育时期可划分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旺长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六个时期,各生育时期存在重叠现象。车前各器官及植株干物质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在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曲线均呈“S”形。车前生长的Logistic方程为: Wt = 91.3934 1+123.5938e?0.07332t,r=0.9899**。<WP=8>II 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优质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车前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在生育期间有较大变化。在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的分配中心为叶片,在生殖生长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为果穗。对车前的生长分析表明,相对生长速度、叶面积比率、净同化率等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车前的生长发育状况。车前在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每生产100kg车前子所需的N为10.21kg、P2O5为2.59kg、K2O为13.85kg,三者的比例为N∶P2O5∶K2O = 1∶0.26∶1.36。车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吸收的氮首先在叶片中积累,然后逐渐转移到穗和种子中;钾首先送往叶柄,在叶柄中积累到一定量而果穗尚未形成时,在根系中积累,而后再转移至其它器官;磷在种子形成前转移率不高,随着种子的形成而大量积累。试验结果表明,车前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上旬~10月上旬;不同密度对车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一定影响,在8.0万~13.6422万株/hm2范围内,车前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超过13.6422万株/hm2,则产量呈下降趋势。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得出车前高产栽培最适密度为13.6422万株/hm2。 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y? = 2937.44 +105.46X1 +17.06X2 +62.69X3 +265.18X4 -251.17X1 -80.01X2 - 2 2150.62X3 -55.67X4 +22.75X1X2 +22.75X3X4,方程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 2 2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利用 DPS 数?

吴美枢,乔传卓[10](1983)在《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研究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中药材生产的研究由单一的栽培发展到包括药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育种及组织培养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综合1976年以来有关我国中药材生产的研究论文约200余篇,分良种选育、野生变家种、国外引种、改进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开展植物组织培养、扩大真菌培养及发展动物类药材生产八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研究的进展。

二、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栽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
    1.1 植物生长促进剂
    1.2 植物生长抑制剂
    1.3 植物生长延缓剂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2.1 破除种子休眠
    2.2 诱导无性繁殖器官生根
        2.2.1 扦插生根和生芽
        2.2.2 促进无性繁殖器官的休眠或打破休眠
    2.3 促进幼苗生长
        2.3.1 促进幼苗的伸长生长和径向生长
        2.3.2 培育矮壮秧苗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药用器官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应用
    3.1 调节地上部分生长发育
        3.1.1 延缓叶片衰老
        3.1.2 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
    3.2 促进根部生长发育
    3.3 对花芽分化和开花数量的影响
    3.4 促进果实发育,提高座果率,疏果,季节未熟的果实催熟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中其他方面的应用
    4.1 调整花期,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4.2 控制性别分化
    4.3 提高抗逆性
        4.3.1 抗病
        4.3.2 抗寒
        4.3.3 抗高温
        4.3.4 抗旱
        4.3.5 耐盐碱
    4.4 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5 增加豆科作物生物固氮
    4.6 植株化学整形
    4.7 简化或免除整枝
    4.8 化学辅助收获
    4.9 剥皮再生技术
    4.1 0 利于贮藏
5 安全问题
    5.1 药用植物产品安全问题
    5.2 环境安全性问题
    5.3 药用植物品质安全性问题
6 药用植物生产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状和对策

(4)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提高穿心莲种子活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前言
    1.2 药用植物种子质量的研究概况
        1.2.1 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测的研究现状
        1.2.2 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
    1.3 穿心莲的繁殖特性及种植现状
    1.4 等离子体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
        1.4.1 等离子体概述
        1.4.2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1.4.3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的效应研究
        1.4.4 空气等离子体作用于种子的机理探讨
        1.4.5 小结
    1.5 本章总结
第二章 穿心莲种子质量分级研究
    2.1 前言
    2.2 穿心莲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的制订
        2.2.1 真实性鉴定
        2.2.2 分样及净度分析
        2.2.3 重量测定
        2.2.4 水分测定
        2.2.5 生活力测定
        2.2.6 发芽试验
    2.3 穿心莲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订
        2.3.1 材料
        2.3.2 穿心莲种子质量检测方法
        2.3.3 穿心莲种子质量检测结果
        2.3.4 分级标准的制订
        2.3.5 小结
    2.4 不同等级种子的育苗试验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分析
        2.4.3 小结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空气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萌发活力及形态的影响
    3.1 前言
    3.2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材料选择及方案
        3.2.1 处理材料的选择
        3.2.2 处理方案
    3.3 空气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
        3.3.1 发芽试验(一)
        3.3.2 发芽试验(二)
        3.3.3 小结
    3.4 空气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皮透性的影响
        3.4.1 材料
        3.4.2 仪器
        3.4.3 方法
        3.4.4 结果
    3.5 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皮亚显微特征的影响
        3.5.1 材料
        3.5.2 仪器
        3.5.3 方法
        3.5.4 结果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对穿心莲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1 前言
    4.2 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4.2.1 材料
        4.2.2 方法
        4.2.3 结果
        4.2.4 小结
    4.3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穿心莲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4.3.1 仪器
        4.3.2 方法
        4.3.3 结果分析
        4.3.4 小结
    4.4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穿心莲苗期蛋白质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1 材料
        4.4.2 方法
        4.4.3 结果
        4.4.4 小结
    4.5 等离子体对穿心莲苗期蛋白质及抗氧化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4.5.1 材料与试剂配制
        4.5.2 仪器与方法
        4.5.3 结果
        4.5.4 小结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种子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与讨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
致谢

(6)植物生态学方法在中药材质量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朴素的本草描述研究阶段
2 定性描述时期
3 宏观上的定量模型分析研究时期
4 展 望

(7)连作穿心莲转录组特征及DNA甲基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研究概况
        1.1.1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效应
        1.1.2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成因
    1.2 穿心莲的连作障碍和化感作用研究
    1.3 转录组学研究
        1.3.1 转录组概述
        1.3.2 RNA-Seq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1.4 DNA甲基化
        1.4.1 DNA甲基化与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1.4.2 DNA甲基化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1.4.3 DNA甲基化与逆境胁迫应答
        1.4.4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
第二章 连作对穿心莲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土壤
        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 数据统计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连作对穿心莲生长的影响
        2.3.2 连作对穿心莲生物量的影响
        2.3.3 连作对穿心莲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2.3.4 连作对穿心莲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连作穿心莲转录组及表达谱特征研究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 方法
        3.2.1 总RNA的提取
        3.2.2 转录组测序
        3.2.3 表达谱测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RNA提取质量评价
        3.3.2 转录组测序
        3.3.3 表达谱测序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连作穿心莲的DNA甲基化分析
    4.1 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方法
        4.2.1 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4.2.2 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LC-MS/MS测定
        4.2.3 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提取质量
        4.3.2 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LC-MS/MS测定
        4.3.3 连作穿心莲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附件

(8)野生高乌头开花结实习性及种子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乌头目前研究概况
        1.1.1 高乌头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1.1.2 药材的性状及鉴定
        1.1.3 高乌头生物碱的研究
        1.1.4 高乌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1.2 乌头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1.3 种子休眠特性研究进展
        1.3.1 种子的休眠类型
        1.3.2 种子休眠的机制
        1.3.3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野生高乌头开花习性及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区概况
        2.1.2 开花结果动态测定
        2.1.3 种子粒重和种子大小动态变化测定
        2.1.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野生高乌头植株开花结果动态测定结果
        2.2.2 野生高乌头植株种子灌浆过程中粒重的变化动态
        2.2.3 野生高乌头种子灌浆速率的变化动态
        2.2.4 野生高乌头种子含水量与脱水速率的变化动态
        2.2.5 野生高乌头种子形成及成熟过程中籽粒形态大小变化动态
    2.3 讨论与结论
        2.3.1 野生高乌头植株落花率低,但种子成熟度差异性大
        2.3.2 野生高乌头灌浆过程中粒重的变化动态
        2.3.3 野生高乌头已成熟蓇葖果中种子含水量较高,风干过程中形成深休眠特性
第三章 野生高乌头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高乌头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3.1.2 高乌头种子吸水规律的测定
        3.1.3. 高乌头种子浸提液对小麦和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野生高乌头种子生活力测定结果
        3.2.2 高乌头种子吸水速度试验结果
        3.2.3 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小麦和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水和甲醇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胚根胚芽伸长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胚根伸长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野生高乌头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赤霉素对高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
        4.1.2 湿沙层积对高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
        4.1.3 不同温度对高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赤霉素对高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
        4.2.2 低温湿沙层积对高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
        4.2.3 沙上不同温度条件下高乌头种子萌发情况
    4.3 讨论与结论
        4.3.1 外源激素与休眠
        4.3.2 高乌头种子在低温条件下萌发,高温不利于萌发
        4.3.3 在萌发过程中高乌头种子很容易霉变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9)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优质高产的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药用植物栽培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GAP)研究进展
    第三章 车前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第四章 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研究
        第一节 车前规范化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田灌溉水质量监测结果与评价
        2.2 种植土壤质量监测结果与评价
        2.3 种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评价
        2.4 基地自然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
        3 讨论
        第二节 车前种子种苗分级标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车前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
        2.2 车前种苗分级标准的制定
        2.3 种苗分级对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车前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车前的生育期研究
        2.2 车前干物质积累变化动态
        2.2.1 器官与植株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
        2.2.2 车前干物质累积规律及 Logistic 方程的建立
        2.2.3 车前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
        2.3 车前的生长分析
        2.3.1 相对生长率的变化
        2.3.2 叶面积相对生长率(LRGR)的变化
        2.3.3 叶面积比率(LAR)的变化
        2.3.4 净同化率(NAR)的变化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车前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转运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车前植株单株 N、P、K 含量变化
        2.2 车前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 N、P、K 积累变化规律
        2.2.1 不同器官中 N、P、K 的积累动态
        2.2.2 不同生育期 N、P、K 的积累动态
        2.3 车前各器官中 N、P、K 的积累分配规律
        2.4 N、P、K 三要素在车前各器官中积累分配规律
        2.5 车前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与比例
        3 小结
        第五节 主要栽培因子对车前产量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2.1.1 不同播种期对车前主要生育期的影响
        2.1.2 不同播种期对车前产量的影响
        2.1.3 不同播种期对车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2.2.1 不同密度与车前产量的关系
        2.2.2 不同密度对车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3 车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
        2.3 配方施肥对车前产量的影响研究
        2.3.1 肥料与车前产量的关系模型
        2.3.2 肥料单因素效应分析
        2.3.3 不同肥料之间的互作效应
        2.3.4 最优施肥量的确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节 车前病害防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车前草病害发生规律
        2.1.1 白粉病发病规律
        2.1.2 褐斑病发生规律
        2.1.3 穗枯病发生规律
        2.2 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2.2.1 车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2.2 车前褐斑病的防治
        2.2.3 车前穗枯病的防治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车前子质量研究
        第一节 车前子中桃叶珊瑚苷含量测定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地车前子中桃叶珊瑚苷含量
        2.2 不同采收期车前子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2.3 不同贮存年限车前子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2.4 不同栽植密度车前子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2.5 不同施肥水平车前子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车前子多糖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地车前子多糖的含量
        2.2 不同采收期车前子的多糖含量
        2.3 不同贮存年限车前子的多糖含量
        2.4 不同栽植密度车前子的多糖含量
        2.5 不同施肥处理车前子中的多糖含量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车前子膨胀度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取样量对车前子膨胀度的影响
        2.2 样品粉碎度对车前子膨胀度的影响
        2.3 不同产地车前子膨胀度的比较
        2.4 不同采收期车前子膨胀度的比较
        2.5 不同贮存期车前子膨胀度的比较
        2.6 不同栽植密度对车前子膨胀度的影响
        2.7 不同施肥处理车前子膨胀度的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车前子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节 车前子质量的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车前子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
        2.2 车前子质量的系统聚类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车前高产优质栽培生理特性研究
        第一节 贮存期与贮藏条件对车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存年限车对车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贮藏条件对发芽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车前高产优质的生理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合速率的变化
        2.2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3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变化
        2.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2.5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2.6 丙二醛(MDA)的含量
        2.7 不同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8 不同密度车前子质量与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 语
致 谢
个 人 简 历
附录

四、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J].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生态组. 中草药通讯, 1976(03)
  • [2]穿心莲提早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的调节(续)[J].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生态组. 中草药通讯, 1976(04)
  •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栽培中的应用[J]. 谷小红,郭宝林,田景,葛菲,潘俊倩,植汉成. 中国现代中药, 2017(02)
  • [4]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提高穿心莲种子活力的研究[D]. 童家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5]北京地区穿心莲的引种栽培方法[J]. 北京植物所药用植物生态组. 中药材科技, 1978(02)
  • [6]植物生态学方法在中药材质量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田雨,陈建华,周秀佳,柏巧明. 生态学杂志, 2000(06)
  • [7]连作穿心莲转录组特征及DNA甲基化分析[D]. 李俊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野生高乌头开花结实习性及种子特性研究[D]. 王永辉.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9]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优质高产的生理特性研究[D]. 张寿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10]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研究的进展[J]. 吴美枢,乔传卓. 中草药, 1983(11)

标签:;  ;  ;  

穿心莲提早开花结果环境条件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