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德国高校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一、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杰[1](2020)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无论是从学校机构数还是在校生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认真梳理、分析总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历程,凝练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特点,这对引导、促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和基础作用。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38166篇期刊论文和11455篇被引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样本办法,根据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相关重要政策文件,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历程,探索划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查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状况,总结凝练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发展特点,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展望。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5年是研究初步兴起时期;20062011年是研究迅猛发展时期;20122018年是研究质量提升时期。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并总结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的五大总体特征:一是从载文量看进展,经历“增-减-稳”三阶段。二是从核心期刊的形成看进展,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历程,期刊来源趋于稳定,主要集中于四种高职教育的核心期刊,但是其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从研究主体看进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发文作者群还未形成,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核心发文机构群已经形成。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主体之间联系较少,大多是独立研究,但主体合作有明显逐渐加强的趋势。四是从研究主题看进展,研究主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一直是研究的主题,彰显出人才培养一直是时代命题,校企合作研究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识显着增强。五是从知识基础看进展,知识基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知识基础研究内容逐渐趋于具体化。通过系统梳理21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本文探索尝试将研究进程划分为初步兴起、迅猛发展和质量提升三个时期。同时,将知识图谱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和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受时间、篇幅等限制,只收集CNKI和CSSCI数据库数据,未来还需拓展到多种数据库,进一步丰富研究数据,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文献全面覆盖,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延琳飞[3](2019)在《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FT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社会对于林业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大。FT学院是一家林业类高职院校,开设的10个林业类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林业类人才的任务。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人才培养的阵地在课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作为该学院专业基础课,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影响到林业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内针对具体课程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FT学院该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挖掘影响该课程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界定了4个相关概念,确定了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媒体6个维度确定了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主要内容,编制了相关问卷以及访谈提纲。通过对FT学院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得出: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造成的,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大”而“空”、教学内容照搬教材等;实验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仪器设备数量的不足、陈旧老化,实验教学存在安全隐患,实验考核不完善等。随后对课堂教学低效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包括理论课堂策略:从学生角度制定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课)所需选取“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以“启发性”“完整性”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加强课堂管理、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评价格局;实验课堂策略:保障单人单套仪器完成,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从思想到行动重视实验安全、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制度。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为制定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李贺伟[4](2011)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要素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提出技术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种新的类型,主要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它是一种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并认识到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必要性,人们围绕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运用等问题展开,但如何针对社会对技术本科教育迫切需求的现实,深刻、准确的认识以上问题并使它们得以有效解决成为制约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论文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提出目前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界定技术、技术本科、课程等核心概念,梳理与综述国内外己有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的资料、文献并论述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主要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分析德国和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为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第三章,是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在论述课程设置依据的基础上,用具体案例分析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情况,并比较分析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工程型本科、高职高专的不同,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在阐述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对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具体的论述;比较技术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工程型本科、高职高专的不同,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是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条件保障进行分析,在探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入地研究其课程体系的内容构建,并提出构建的条件,以保障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的顺利运行。

李霞[5](2010)在《基于高职高专会计课程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作为经济秩序守卫者的会计人才,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角色。在会计人才地位日渐突出的同时,作为会计人才培养者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看到,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已经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观念、新要求的激烈冲击下,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才更专业、更创新、更灵活、更综合,今天的会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时刻调整自己,时刻完善自己,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传统的会计教学呈学科体系分布,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整,有着自己固有的育人理念,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也不能否认,今天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The more specialized the culture,the more the need for accounts),会计的发展紧紧依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就要求会计与之相匹配,同时由于人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学生过多地接触速食文化,过多地依赖计算机和网络,眼界宽了,但是动手能力弱化了,社会经验极少,实践经验欠缺,但是传统会计学科体系培养人才的理念中没有预见到这些变化,使得今天会计人才的培养效果总是难以尽如人意,在这里困惑的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还有那些即将成为会计人才的学生。本文针对以上分析的结果,基于提高会计教育的教学效果为目标,解决教与学的困惑,以基础会计课程体系为例提出了会计课程与仿真实验教学的嵌入式运用,该模式是把企业搬进课堂,在课堂上模仿企业的工作环境,为学生营造企业的环境,让学生首先可以直观地了解经营业务,在了解企业结构、经营运作实质的前提下,学生理解会计核算原理、方法,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具备职业判断能力,举一反三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也完全模仿企业财务部门,仿照财务部门及企业其他部门的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整个会计循环的演练,这样教学的优点是不再枯燥地让学生记忆会计循环、各种凭证账簿的种类,而是把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课程互相嵌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理论学习问题。

张先淑[6](2010)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两个要件:“硬件和软件”。硬件是指静态固定的辅助教学任务的设施,如教学大楼,电脑,卫生间,食堂及体育器材等等,软件指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管理手段,学风学气,外部环境,毕业生就业率,专业设置等等。而软件因素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师资力量,即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等。因此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体会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关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杨高全提出一个优秀或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苏州大学的任学锋提出教师专业素养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罗婷,万春林指出大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大学教育质量的保证,大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系统结构包括“超专业”的知识和职业理想、人文素养、教育理念。王文荣指出专业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及培养人才的高低。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在职业道德、业务、专业等方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从这里可以看出,学者们更多的是在讨论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公共英语、体育(武术)课等课程,而对于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与专业拓展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很少有人做研究。我通过百度、万方数据库和CNKI对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进行了搜索,没找到一篇相关的文献。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学科。作为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其内容十分丰富,发展非常迅速。同时生物化学以其明显的基础性、先进性、实践性等特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从我国高职教育的普遍现状以及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谈到我国高职教育对高职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再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自身的经历以及其他同行的经验,从生物化学课程入手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实践,得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即得出结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为,一、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二、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完整的能力结构;三、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四、具备良好的个性修养和道德品格。

邵波[7](2009)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经济发展、国家转型和教育民主化思潮等因素的联合推动作用下,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个规模高速扩张时期。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在系统考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指出高等教育由于量的扩张必将引起质的改变,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成为了指导各国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预警理论。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越来越趋向多元化,高等教育的主体不再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着重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基础与核心的高深知识也越来越趋向实用化,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出现了明显分工,有的侧重于技术科学的研究和新技术的设计,有的侧重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侧重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人才已成为独立的人才群体,出现了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以科学范式为主导的高等教育知识模式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都要求高等教育走出高楼深院,遵循市场的规律和要求,重新进行自己的功能定位,扩展自己的功能范围,不仅要培养从事“发现”和“发明”的研究人员,更多的是培养从事应用领域的各类工作人员,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多样化需求。在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精英高等教育机构和大众高等教育机构并存的二元结构,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多层次和多规格的体制。德国、美国、英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应用科学大学、社区学院、原多科技术学院以及科技大学等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用型大众高等教育机构。尽管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及提法尚不统一,但是通过考察和研究上述国家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不同于传统学术导向型高等教育的,以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和应用导向型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养成的有机统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世纪之交,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名义,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等教育量的大发展。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对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了我国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存在着种种误读,而且由于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因而一方面需要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影响进行理性解读和反思;另一方面,从国家、社会等各方面加大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并最终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大众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樊秀娣[8](2003)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经过大量调研,本人认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最根本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问题。这是由于高职教育“多样性”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是指围绕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开展的各项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环节。本课题具体是指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样的定位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高职教育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基本特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富成效。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高职教育早于我国,从中揭示了高职教育兴起和发展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且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特点,这些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都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市场机制、文化观念等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高职教育也对它们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也是如此。 在对高职教育基本理论和内、外部规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比较,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建设的现实,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各项基本建设展开研讨。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更多的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这些更多的需要高职院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双方的协作努力来实现。 为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建设顺利有效的开展,相关的政策指导和扶持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把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本课题还有许多深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如高职教育各项基本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各项基本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等等。

马立华[9](1999)在《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德国高专的实验教学立足于应用,跟踪着科技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本文通过所见所闻介绍了这些特点,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范文瀚,李成忠,余姣,徐爱静,梁雪松[10](2022)在《3D肠道微生物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同微生物空间结构承其相应的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感染机体等病理生理机制。教材中的微生物结构、作用机制及感染人体过程等内容通常以文字描述和简易二维图示的固定形式呈现。学员只能凭借想象建立微生物形态及作用人体的过程。目前,国内外有些课堂采用具体的3D打印实物模型进行讲解,但受到时间及空间的制约,无法模拟微生物活动的动态过程,更无法让学员线下自学。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展微生物教学,笔者探索性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笔者将互联网三维仿真模型与课堂相结合,通过常见的肠道微生物为切入点,建立可视化程度较高的数字化三维肠道微生物模型及其作用于人体的动效过程插入学员课堂教学教案中。结合病例分析、临床事件探讨以及如何诊治等教学节点,创建一个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互动性较好的教学平台,以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员积极思考,增强学习兴趣。

二、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的回顾与反思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关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工具
        1.4.3 数据处理
        1.4.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等职业教育
        2.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1.3 知识图谱
        2.1.4 研究主体
        2.1.5 研究主题
        2.1.6 知识基础
    2.2 理论基础
        2.2.1 元教育学
        2.2.2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2.2.3 文献计量学
        2.2.4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2.2.5 信息可视化
第3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概况:1998~2018
    3.1 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3.2 来源期刊分布
    3.3 研究主体分析
        3.3.1 研究作者分析
        3.3.2 研究机构分析
    3.4 研究主题分析
        3.4.1 突出人才培养
        3.4.2 关注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
        3.4.3 强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3.4.4 重视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
        3.4.5 以学生为中心
    3.5 知识基础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初步兴起:1998~2005
    4.1 《教育与职业》载文量一枝独秀
    4.2 研究主体数量较少,缺乏主体合作
        4.2.1 研究作者分析
        4.2.2 研究机构分析
    4.3 研究主题分析
        4.3.1 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热点
        4.3.2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3.3 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
        4.3.4 重视毕业生就业
    4.4 知识基础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迅猛发展:2006~2011
    5.1 五大期刊载文量过千
    5.2 研究主体数量增长明显,合作网络有所增大
        5.2.1 研究作者分析
        5.2.2 研究机构分析
    5.3 研究主题分析
        5.3.1 课程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
        5.3.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样化的育人途径
        5.3.3 重视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5.4 知识基础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质量提升:2012~2018
    6.1 四大高等职教核心期刊形成
    6.2 研究主体较为稳定,日益重视合作
        6.2.1 研究作者分析
        6.2.2 研究机构分析
    6.3 研究主题分析
        6.3.1 人才培养研究备受关注
        6.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6.3.3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3.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受到更多重视
    6.4 知识基础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三阶段划分
        7.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阶段性特征
        7.1.3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部分高职教育政策
    附录2:科研成果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FT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高职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术研究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三、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四、产业对高素质林业人才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学有效性研究概况
        二、国内教学有效性研究概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职
        二、课堂教学
        三、教学有效性
        四、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第三章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第一节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依据
        一、国内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目标
    第二节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六、教学媒体的有效性
第四章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
    第一节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说明
        二、理论课堂调查结果
        三、实验课堂调查结果
        四、调查总结
    第二节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校因素
第五章 提高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一节 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从学生角度制定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专业(课)所需,选取“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
        三、以“启发性”“完整性”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加强课堂管理
        五、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评价格局
    第二节 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保障单人单套仪器完成,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二、从思想到行动重视实验安全
        三、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第三节 策略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法体系
    附录B 专业实践构成框架图
    附录C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图
    附录D 关于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E 关于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F FT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照表
    附录G 策略、问题、标准对应关系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要素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技术教育与技术本科教育
        (二) 课程与课程体系
        (三) 主要要素
    三、文献综述
        (一) 有关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回顾
        (二) 有关内地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课程体系
        (一) 课程设置
        (二) 课程内容
        (三) 实践教学环节
    二、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一) 课程设置
        (二) 课程内容
        (三) 实践教学环节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一、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
        (一) 技术本科的课程设置
        (二) 技术本科课程设置与工程型本科、高职高专的不同
    二、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分析
        (一) 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
        (二)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分析
    三、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分析
        (一) 技术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 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条件保障
    一、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 定位性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三) 贯穿性原则
        (四) 科学性原则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二、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 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学生自身的情况
        (三) 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构建
        (二) 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三) 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
    四、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
        (一)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 建立规范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三) 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
        (四) 优化教学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5)基于高职高专会计课程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前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文献综述
    0.3 本文贡献
1. 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及其教育效果调查
    1.1 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描述
    1.2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
    1.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效果调查
2. 会计专业实验课的教学现状
    2.1 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现状——以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为例
    2.2 会计专业实验课的教学现状
    2.3 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3. 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2 业务流程导向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
    3.3 仿真情境教学模式
    3.4 会计专业学科概览性实验教学模式
    3.5 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行动过程导向的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4. 仿真实验教学模式举例——以基础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为例
    4.1 课程设计原则
    4.2 课程目标
    4.3 会计实验课程课时设计
    4.4 基于行动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仿真教学设计
    4.5 基础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实施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 结论与反思
    5.1 教学效果评价
    5.2 相关成果
    5.3 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1、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是实现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二) 研究过程
    六、概念界定
        (一) 高职高专
        (二)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
        (三) 专业素养
第一章 我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与教师队伍概况
    一、我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价值
    二、我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开设情况
        (一) 基础生物化学开设情况(摘录)
        (二) 动物生物化学开设情况(摘录)
        (三) 食品生物化学开设情况(摘录)
    三、我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队伍概况
第二章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例研究
        (一) 生物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致困因素的调查分析
        (二)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实例
        1、同行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
        2、自身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实践
        (三)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1、科学合理的教改的目标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2、实验内容的改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3、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教改的重要途径
        4、研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5、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二、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内涵
        (一) 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二)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素养
        1、生物化学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2、完整的能力结构
        (三) 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1、敬业精神
        2、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四) 良好的个性修养和道德品格
        1、生物化学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
        2、良好的政治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三章 我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问题
    一、生物化学教师参与动手的时间和机会较少
        (一) 观念陈旧
        (二) 企业工厂锻炼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教师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 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
        (二) 缺乏学校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三、职业倦怠产生负面影响
        (一) 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管理问题
        (二) 学生厌学
        (三) 缺少支持,缺少资源
        (四) 社会地位
    四、教学实践经验不足,重理论而轻实践
    五、文化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六、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良好
    七、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章 我国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我校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生物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素养
        (二) 坚持理论学习,提高生物化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提高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一) 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
        (三) 完善制度措施,提高生物化学教师业务素质
        (四) 开通多种渠道,提高生物化学教师文化素质
        (五) 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源起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与推进
    第二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视角
    第一节 英才多元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高深知识实用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第三节 高等教育市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制度基础
    第四节 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组织基础
    本章结语
第四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及应用科学大学建设与启示
    第二节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及原多科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启示
    第三节 台湾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及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启示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第一节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
    本章结语
第六章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
    第四节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
    第五节 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
    本章结语
第七章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障碍性分析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建议
    本章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课题的由来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四、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研究方法
    五、 课题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与基本思路
    六、 课题的创新之处
    七、 几点补充说明
第一章 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高职教育的定位
        一、 高职教育定位的基本前提
        (一) 树立教育创新思想
        (二) 建立现代教育体系
        二、 高职教育的合理定位
        (一)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对高职教育的定位
        (二) 我国高职教育的合理定位
    第二节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一、 在价值取向上的分析
        二、 在培养目标上的分析
        三、 在教育方式上的分析
        四、 在社会期望上的分析
    第三节 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
        一、 在价值基础上的分析
        二、 在生源条件上的分析
        三、 在目标方向上的分析
        四、 在教育形式上的分析
    第四节 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一、 高职教育的人才观
        二、 高职教育的质量观
        三、 高职教育的办学观
        四、 高职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章 国际高职教育特征与启迪
    第一节 国际高职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和社会渊源
        一、 高职的兴起和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 高职的成长之路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而形成的
        三、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接受是高职教育得以生存的发展的最本质基础
    第二节 国际高职教育成功发展的个案
        一、 德国的双元合作式高职教育
        二、 美国的以社区为依托的高职教育
        三、 澳大利亚的TAFE高职教育
        四、 日本的短学制高职教育
        五、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式高职教育
        六、 我国台湾的贯通制高职教育
    第三节 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启迪
        一、 高职教育应以满足地区经济、科技发展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 重视具有高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 建立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的开放式的办学机制
        四、 注重人才的实际职业能力,大力发展职业资格证书
        五、 建立政府为主体的专家督导和评价体系,保证办学质量
        六、 各国高职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各国的国情应势利导,各具特色
第三章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国高职教育的进程简述
        一、 我国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影响高职教育的主要社会因素
        一、 经济增长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经济基础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需求
        (二) 经济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和内容
        二、 科技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科技发展的水平制约高职教育的教学程度
        (二) 科技发展制约高职教育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三、 市场机制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加大高职人才的社会需求
        (二) 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力地拓宽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
        四、 文化观念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鄙视职业教育的陋习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 人文科技的协调发展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
    第三节 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二、 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上)
    第一节 专业建设
        一、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二、 专业设置要有机结合地方的资源特点和学校的学科优势
        三、 专业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
    第二节 教学计划建设
        一、 高职教育人才的智能结构
        二、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结构
    第三节 课程和教材建设
        一、 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
        二、 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三、 教材建设应体现知识应用体系这一高职教育特色
    第四节 师资队伍建设
        一、 高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二、 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优秀高职教师层出不穷
        三、 队伍建设要有机制上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下)
    第一节 实践基地建设
        一、 实训基地建设要强调利用和共享多种资源
        二、 实习基地建设要选择行业领先和管理规范的企业
        三、 高职院校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努力
    第二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一、 高职教育应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同等重要
        二、 建立权威和有影响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制度
        三、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要与其它基本建设相结合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建设
        一、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岗位急需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 企业参与高职也是企业求生存和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 产学研合作应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第四节 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 要有坚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 要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三、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要做到制度健全、人员到位、措施落实
第六章 对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建设的政策思考
    第一节 从整个社会大系统角度的思考
        一、 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宏观管理
        二、 鼓励地方和行业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和扶持
        三、 理顺高职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
        四、 确立高职教育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力地位
    第二节 从高职教育系统内角度的思考
        一、 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扶持高职教育
        二、 搞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推广
        三、 加强对高职教育办学的监督和评估,规范高职教育办学
        四、 开展高职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2 教授领导的实验室
3 优良的仪器及众多自制的实验设备
4 立足于应用的实验教学
5 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给我们的思考
    5.1 优良的传统
    5.2 定位于应用技术的办学宗旨
    5.3 一流的“双师型”师资

(10)3D肠道微生物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互联网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 Web GL技术3D肠道微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Web GL技术的应用
    2.2 肠道微生物相关疾病及临床诊疗体系的建立及教案的制作
    2.3 3D微生物教学系统三维数字建模
3 Web GL技术3D肠道微生物虚拟仿真模型及问答互动模式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4 课程的创新性及技术难点
    4.1 创新性
    4.2 涉及的关键技术
    4.3 技术难点

四、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D]. 张丽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FT学院为例[D]. 延琳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要素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李贺伟. 沈阳师范大学, 2011(08)
  • [5]基于高职高专会计课程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D]. 李霞.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6]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 张先淑. 西南大学, 2010(02)
  • [7]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 邵波. 南京师范大学, 2009(11)
  • [8]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 樊秀娣.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2)
  • [9]德国高专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 马立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9(06)
  • [10]3D肠道微生物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探索[J]. 范文瀚,李成忠,余姣,徐爱静,梁雪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02)

标签:;  ;  ;  ;  ;  

德国高校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