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砂动力性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苏,张远芳,张凌凯,刘长江[1](2015)在《围压与振动频率对饱和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采用TAJ-20振动三轴仪对饱和砾砂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频率下的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均等固结的条件下围压与频率对饱和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砾砂在均压固结条件下,其液化强度随着围压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其达到液化破坏所需的时间也随着围压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急剧减少。不同围压下得到的动剪应力比与振动周次的关系可近似看做一条直线。液化强度与振动频率及围压的关系在半对数坐标图上均符合线性关系。
魏磊[2](2013)在《村镇建筑基础下碎石垫层隔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国家,每次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惨重的。尤其是占我国总人口80%左右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村镇房屋抗震质量也较差,当遇到同等强度的地震时受到的破坏也较严重。因此,针对村镇建筑的抗震隔震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村镇低矮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一些主流隔震体系,提出碎石垫层基础滑移隔震的抗震思想,对采用的碎石材料进行了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摩擦抗滑试验和材料内部的滑移带试验,最后对该碎石垫层进行了模拟振动台试验和隔震效果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包括:(1)首先对中国地震灾害情况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抗震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碎石垫层滑移隔震技术。(2)阐述了碎石垫层隔震的概念、优点及可行性研究。对所选碎石材料进行了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抗滑试验和材料内部滑移带试验研究,测得各粒径碎石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和碎石内部的摩擦滑动情况。(3)针对滑移隔震的特性,提出了该碎石垫层隔震率分析新方法,即动量变化隔震率研究,从动量变化的角度能更好的分析碎石垫层的隔震情况。(4)采用混凝土质量块模拟上部刚度较大的村镇建筑,对碎石垫层滑移隔震材料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碎石层厚度和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输入下,碎石垫层的隔震率为10.12%~63.99%,通过对碎石的粒径和厚度进行组合可得到较好的隔震效果,而且隔震效果随地震输入能量和垫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赵少伟[3](2004)在《砌体结构基础下砂垫层隔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区分布范围广,发震频繁。六、七十年代的邢台、海城、唐山等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留给我们极其惨痛的教训,预防地震、抗震减灾成为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通过提高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来保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随着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的深入发展,各种控震、隔震的设想和做法应运而生。 本文针对广大村镇地区大量存在的中、低层砌体结构房屋,提出了一种取材广泛、造价低廉、简便易行的隔震新方法。在建筑物的基础与地基之间铺设一定厚度、某种单一粒径或级配砂垫层,在地震作用时砂垫层发生的塑性剪切变形,减少地震波高频分量的输入,从而消耗了下层传来的地震能量;振动台试验表明,当振动发生时,基础与砂垫层之间有明显的滑移产生,这就对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起到了隔断作用,因而对上部结构起到了减震作用。将垫层置于基础之下,这样就使得施工方便,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室内砂箱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对砌体结构基础下砂垫层的隔震性能及可能影响其减震性能的因素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为今后砂垫层减震作用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刘稚媛[4](2003)在《砂垫层减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运动特性及各种表现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我国又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区分布范围广,发震频繁。设防烈度在7度以上的地区就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六、七十年代的邢台、海城、唐山等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近,地震又进入活动期,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预防地震、抗震减灾的任务是很重要的。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通过提高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来保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这无疑是不经济的。随着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的深入发展,各种减震、隔震的设想和做法应运而生。 本文提出一种砂垫层减震的新方法。砂垫层减震是指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铺设一定厚度、密实度和含水量的砂垫层,在地震作用时砂垫层发生的塑性剪切变形,减少地震波高频分量的输入,从而消耗了下层传来的地震能量,并且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砂垫层本身刚度较低,其作用相当于在基础下面加了一个刚度较柔的弹簧,对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起到了隔断作用,因而对上部结构起到了减震作用。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室内砂箱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对砂垫层的减震性能及可能影响其减震性能的因素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为今后砂垫层减震作用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砂垫层的刚度、厚度、输入的地震波种类和频谱特性及地震波峰值的大小都对砂垫层的减震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减震性能随各种因素组合的不同而不同。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从理论上初步确定砂垫层减震对中、低层刚性结构房屋具有较好的减小地震动的作用,且取材广泛、造价低廉、简便易行,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广大村镇地区的抗震方法。
张守保[5](1983)在《砂动力性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我部1980年研制成功并经国内有关专家鉴定的平面波加载器,能较好地模拟爆炸荷载, 可用来进行土中压缩波的传播规律及土的动力性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该设备的主要性能和以标准砂为介质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压缩波“倒衰减”现象予以初步的解释。
汪闻韶[6](1983)在《土的动力性质》文中研究指明本组在开会前共收到论文53篇,其中涉及地震作用下土动力性质的论文最多(33篇),其次是机器基础振动方面的论文(19篇),只有个别涉及爆炸波的问题(1篇)。今大致分为无粘性土(包括部分少粘性土)动力性质(25篇)、粘性土动力性质(9篇)和机器基础(19 篇)三大类,就各篇论文扼要介绍如下(其中,一篇涉及场地土抗震分类的论文暂列入粘性土类内):
二、砂动力性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砂动力性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围压与振动频率对饱和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设备 |
1.2材料 |
1.3试验方案 |
1.4破坏标准 |
2结果与分析 |
2.1围压对饱和砾砂动强度特性的影响 |
2.2振动频率对饱和砾砂动强度特性的影响 |
2.3液化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
3讨论 |
4结论 |
(2)村镇建筑基础下碎石垫层隔震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西部地区村镇房屋形式及抗震现状 |
1.2.1 西部地区村镇房屋形式 |
1.2.2 西部地区村镇房屋抗震现状 |
1.2.3 村镇建筑抗震新理念 |
1.3 国内外基础隔震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1 摩擦滑移体系方面的研究 |
1.3.2 橡胶支座体系方面的研究 |
1.3.3 隔震技术的综合深入化研究 |
1.3.4 摩擦滑移隔震试点应用情况 |
1.4 本文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
1.4.1 本文研究背景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碎石垫层基础隔震的可行性研究 |
2.1 建筑隔震体系的研究背景 |
2.2 碎石垫层隔震的概念及简介 |
2.2.1 碎石垫层隔震层的提出 |
2.2.2 碎石垫层隔震层的介绍 |
2.2.3 碎石垫层隔震层的优点 |
2.3 所选碎石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
2.3.1 碎石材料与混凝土板之间抗滑试验研究 |
2.3.2 碎石料的滑移带试验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碎石垫层隔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
3.1 基础滑移隔震的基本理论基础和要求 |
3.1.1 基础隔震的基本理论基础 |
3.1.2 基础滑移隔震应具备的的特性及基本要求 |
3.2 基础滑移隔震结构运动方程 |
3.2.1 滑动状态下结构运动方程 |
3.2.2 啮合状态下结构运动方程 |
3.2.3 摇摆、滑摇状态时结构运动方程 |
3.2.4 滑移隔震结构滑动的判别条件 |
3.3 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结构的动力分析 |
3.3.1 动力分析模型 |
3.3.2 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分析 |
3.3.3 隔震结构的位移反应分析 |
3.4 隔震建筑结构的能量分析法 |
3.5 本章小结 |
4 碎石垫层振动台试验 |
4.1 试验装置概况 |
4.2 试验材料及容器装置设计准备 |
4.2.1 试验所用碎石材料及容器的选定 |
4.2.2 数据采集系统及传感器布置 |
4.3 台面输入及试验加载方案 |
4.3.1 地震波选取 |
4.3.2 试验加载方案 |
4.4 试验过程和现象 |
4.4.1 振动台试验过程 |
4.4.2 主要试验现象描述 |
4.5 滑动隔震隔震率研究 |
4.5.1 现有滑移隔震效果分析观点 |
4.5.2 动量变化隔震率研究 |
4.6 试验数据与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砌体结构基础下砂垫层隔震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以往抗震设计的设防策略及其缺陷 |
1-1-2 新型抗震方式-结构振动控制 |
1-1-3 基础隔震体系的优越性 |
1-2 基础隔震结构的发展 |
1-2-1 基础隔震的初步发展 |
1-2-2 现代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3 砌体结构基础下设置砂垫层的隔震机理 |
1-3-1 砂垫层隔震概念的提出 |
1-3-2 砂土中的波动能量及衰减 |
1-3-3 砂垫层减震概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砂垫层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模型 |
2-1 设置砂垫层结构的隔震机理 |
2-2 设置砂垫层结构的计算模型 |
2-2-1 上部结构 |
2-2-2 隔震层 |
2-2-3 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 |
2-3 隔震体系运动方程的推导 |
2-4 基础固定抗震结构的计算模型和运动方程 |
2-5 设置隔震垫层结构的运动方程分析 |
第三章 地基土层地震反应数值分析 |
3-1 软件计算原理简介 |
3-1-1 基本假设 |
3-1-2 基本原理 |
3-1-3 计算步骤 |
3-2 计算相关资料的准备 |
3-2-1 土层反应分析中的输入波 |
3-2-2 土的动力参数 |
3-3 地基地震反应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3-3-1 砂垫层厚度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 |
3-3-2 砂垫层上基底平均压力的影响 |
3-3-3 输入地震动的影响 |
3-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砂垫层隔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 |
4-1 试验装置概况 |
4-2 试验容器及模型的准备 |
4-3 试验方案 |
4-4 振动台试验 |
4-4-1 振动台试验过程 |
4-4-2 主要试验现象描述 |
4-5 试验数据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砂垫层减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传统抗震体系的发展与不足 |
1-1-2 隔震、减震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
§1-2 隔震、减震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1-2-1 隔震、减震方法的发展历史 |
1-2-2 现有隔震、减震技术简介 |
1-2-3 隔震、减震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砂垫层减震机理 |
1-3-1 砂垫层减震概念的提出 |
1-3-2 砂土中的波动能量及衰减 |
1-3-3 砂垫层减震概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地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原理 |
§2-1 地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概述 |
2-1-1 基本假设 |
2-1-2 基本原理 |
2-1-3 计算步骤 |
§2-2 土层反应分析中的输入波 |
§2-3 土的动力参数 |
2-3-1 剪切模量 |
2-3-2 阻尼 |
第三章 砂垫层隔震性质理论分析 |
§3-1 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 |
§3-2 砂垫层刚度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 |
§3-3 砂垫层厚度对地面地震反应的影响 |
§3-4 砂垫层上基底平均压力的影响 |
§3-5 输入地震动的影响 |
3-5-1 地震波波型 |
3-5-2 地震波频谱特性 |
3-5-3 人工波 |
§3-6 数值模拟计算小结 |
第四章 砂垫层隔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 |
§4-1 试验模型的设计及数据准备 |
§4-2 振动台简介 |
§4-3 试验方案 |
§4-4 振动台试验过程 |
4-4-1 振动台试验过程 |
4-4-2 主要试验现象描述 |
§4-5 试验数据分析 |
§4-6 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比较 |
§4-7 模型相似律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砂动力性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围压与振动频率对饱和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J]. 张苏,张远芳,张凌凯,刘长江.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 [2]村镇建筑基础下碎石垫层隔震性能试验研究[D]. 魏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3]砌体结构基础下砂垫层隔震性能试验研究[D]. 赵少伟. 河北工业大学, 2004(03)
- [4]砂垫层减震性能研究[D]. 刘稚媛.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2)
- [5]砂动力性质的实验研究[A]. 张守保.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1983
- [6]土的动力性质[A]. 汪闻韶.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