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面神经早期高速钢珠间接伤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雷涛[1](2012)在《下颌骨爆炸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颌面部位置暴露,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均易发生损伤,随着爆炸性武器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颌面部特别是下颌骨爆炸伤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颌面部颌面部爆炸伤的研究是颌面部乃至全身创伤研究中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颌面部爆炸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伤的救治及修复重建上,对于爆炸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等基础研究相对较少。传统的爆炸伤模型虽然可以较真实地模拟人体组织遭受爆炸冲击时的损伤情况,但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学伦理的限制,使得传统爆炸伤模型逐渐表现出自身的缺陷。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一个具有60年发展历史且成熟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工程机械领域运用非常广泛,现已成为计算机模拟技术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有限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有40年的历史,在这40年中,有限元技术在医学特别是口腔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常规方法之一。由于有限元法可以弥补传统的爆炸伤实验在致伤机制研究中的不足,因此,将有限元法运用于颌面部爆炸伤中将有助于深入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损伤机制,并能为颌面部爆炸伤致伤部位伤情的快速判断、迅速救治、战时防护以及评估冲击波致伤效应等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建立猪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爆炸冲击波致伤下颌骨损伤过程,仿真结果与动物实验对比,验证模型及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利用中国可视化数字人(CVH)的头颈部CT数据建立人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不同爆炸条件下冲击波致伤人下颌骨组织的致伤过程及生物力学分布情况,初步探讨爆炸冲击波与机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力学作用及效应。研究方法和结果:1.改良猪下颌骨爆炸伤动物实验模型,用600mg纸质RDX电雷管于15cm和5cm距离致伤猪下颌骨标本的下颌角部位,测量各种致伤参数及致伤过程中猪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参数,为分析下颌骨爆炸伤生物力学机制和验证有限元模型和仿真结果提供动物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实验方法重复性好,有效获取计算机动态模拟需要的爆炸致伤、生物力学变化数据。2.将猪下颌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导入影像处理软件MIMICS中,通过三维重建获得猪下颌骨面网格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ANSA中,采用六面体为主,结合四面体、五面体的方式建立猪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的猪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数为36254,节点数为38875,所有单元均为实体单元。结果表明:该模型单元质量好,与真实标本的几何外形相似程度高,满足仿真模拟要求。3.选择适合的材料模型、生物力学参数及算法,加载与动物实验相似的力学载荷和边界条件,用所建立的猪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在LS-DYNA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比较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动物实验中的实测数据,验证所采用的有限元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有限元方法对下颌骨爆炸伤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及其效应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能满足下颌骨火器伤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的要求。4.将中国可视化数字人(Chinese Visible Human, CVH)头面部CT数据导入影像处理软件MIMICS中,通过三维重建获得猪下颌骨面网格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ANSA中,采用六面体为主结合四面体、五面体的方式建立猪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单元数为26644,节点数为27522,所有单元均为实体单元。结果表明,该模型单元质量好,与真实标本的几何外形相似程度高,满足下步仿真模拟要求。5.在前期猪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材料模型、材料参数、边界条件及算法,对所建立的人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不同的致伤条件(两个致伤部位、三个爆炸当量及三个致伤距离),在LS-DYNA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动态模拟人下颌骨火器伤的致伤过程、应力、应变传导及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实现CVH下颌骨不同致伤条件下爆炸伤有限元仿真,模拟了下颌骨动态损伤过程和损伤后形态,并且能够动态观察、提取、分析不同部位应力、应变变化及分布情况,从而进行相关的致伤机制的分析和研究。结论:1.成功进行了猪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所建模型及所采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明确了在研究爆炸伤生物力学机制方面,有限元方法可以弥补目前爆炸伤研究动物模型的不足。2.成功建立了人下颌骨爆炸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成功模拟了人下颌骨在不同致伤条件下的损伤过程,明确了有限元法在颌面部爆炸伤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以为颌面部爆炸伤致伤机制研究提供参考。3.成功进行了人下颌骨爆炸伤生物力学分析,Von Mises应力及有效应变可作为判断和评价骨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也可以作为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预测骨组织损伤的指标。4.在下颌骨爆炸冲击波致伤过程中,除直接致伤部位外,双侧髁状突及乙状切迹是高应力、高应变集中区域,也是骨折好发部位。5.本次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任常群[2](2006)在《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颌面部是身体的暴露和突出部位,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时都是好发部位之一。无论是颌面部撞击伤还是高速投射物伤,除了直接损伤作用外,都还常常导致邻近组织、器官的间接损伤。牙齿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位于颌骨上,在颌面部创伤时难免受到间接损伤。但截至目前,对颌面部创伤导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研究为数甚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伤病员不仅要抢救其生命,而且应该重视伤后各种生理功能的康复。牙齿作为重要的咀嚼、发音器官,下牙槽神经作为口腔颌面部重要的感觉神经之一,在颌面部创伤救治过程中均不可忽视。牙髓、牙周膜组织又不同于机体其他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颌面部创伤时牙髓、牙周膜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 本实验采用新型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分别将其调整设定为生物低速撞击实验机和生物高速撞击(投射)实验机,致伤新鲜离体犬头下颌骨体部,分别建立起颌面部撞击伤和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实用、稳定、重复性好、易检测,是理想的创伤实验模型。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分别进行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实验,致伤犬下颌骨体部,对颌面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牙髓、牙周膜及下牙槽神经、动脉的间接损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发现,犬下颌骨体部在受到投射速度约18m/s、动能42.7J的撞击伤后,下颌牙齿的牙髓、牙周膜均发生间接损伤。其损伤范围较广,对侧牙的牙髓亦出现轻微病理变化:损伤程度随着牙齿与伤区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递减;
任常群,周树夏,刘瑞峰,田磊[3](2005)在《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下牙槽神经间接损伤的超微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下牙槽神经间接损伤的特点。方法:18只实验犬随机均分为6组,以直径6.0 mm、质量0.88 g的高速投射物(不锈钢珠)致伤犬右下颌骨体部,但不直接伤及下牙槽神经;分别于伤后6 h、24 h、3 d、7 d、2 w及4 w处死实验犬,用透射电镜观察伤侧下牙槽神经距离弹着点0.5 cm处、2.0 cm处及对侧下牙槽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伤侧下牙槽神经距弹着点0.5 cm处损伤较重,且超微结构变化出现较早;2.0 cm处损伤相对较轻,且超微结构变化出现较迟;对侧下牙槽神经仅有轻度一过性损伤。结论: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下牙槽神经间接损伤均有损伤范围较广,损伤程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损伤具有不均匀性等特点。
王彦亮,雷德林,周树夏,白振西,王昭领,李兵仓,张良潮,吴国萍[4](2003)在《枪弹和爆炸所致犬面神经损伤特点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比较面神经枪弹伤和爆炸伤的损伤及恢复情况间的差异 ,为临床上分类处理不同致伤因素导致的外周神经战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成年犬 40只 ,随机分为枪伤组和爆炸伤组 ,每组各 2 0只。麻醉下爆炸伤组在距犬面部 10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 ,并在雷管爆炸同时 ,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伤犬面下部以模拟破片伤。枪伤组不放置雷管 ,分别于伤后即刻、6h、1d、3d、7d取两组面神经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 ,并检测伤后 6h、3d、7d面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观察面神经的病理改变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伤后即刻大体观察两组动物面神经干水肿 ,枪伤组神经外膜下有散在出血和小血肿 ;爆炸伤组外膜下弥散出血 ,血肿范围也较大。镜下观察爆炸伤组面神经全颅外段轴突均发生广泛断裂 ,神经干内高度水肿 ,断裂的轴突呈小片段或碎片样 ,大量炎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染色只有少量轴突神经纤维细丝蛋白阳性 ;而枪伤组在距伤道 2cm以内神经可见散在结构破坏 ,距伤道 2~ 3cm结构改变很轻。结论 :枪弹所致面神经伤随距伤道的距离增加而减轻 ,爆炸所致损伤与距伤道的距离没有明显关系 ,损伤程度更重 ,范围更广。提示临床救治神经火器伤过程中应参考致伤因素确定神经受损伤的范围
王彦亮[5](2002)在《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武器的发展,战争中爆炸性武器的使用不断增多,爆炸伤也逐渐成为战伤中的主要类型。颌面部位置暴露,不易防护,因而颌面部战伤在历次战争中都有较高的发生率,对颌面部战伤的研究也一直是战创伤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面部神经分布密集,在颌面部爆炸伤中几乎不可避免受到累及。特别是面神经,位置表浅,受伤后易导致面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影响很大。而周围神经的火器性创伤由于神经损伤范围广、伤口污染严重,本身处理就比较困难,同时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腔窦多,所以对面部神经火器伤的处理比较困难。以往对颌面部神经火器伤的研究多集中在枪弹致伤方面,对颌面部神经爆炸伤的研究少,而爆炸作为一种剧烈的致伤因素,所引起的损伤有别于枪弹伤,因此对面部神经爆炸伤的过程尤其是面神经爆炸性损伤的特点值得研究。 国内外过去的神经爆炸伤研究多从临床经验出发,分析在某次战争或爆炸性事故中各种伤情的比例和致伤原因,缺乏前瞻性研究。因此,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严格控制致伤因素对颌面部特定部位进行致伤,观察该部位神经损伤特点并尝试相应救治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面神经爆炸伤模型的建立 第回罩匡大学协士学位恰工 没计并建立了一种模拟面神经爆炸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致 伤条件下动物的伤情,摸索出适合用于研究面神经创伤救治和预后的模 型。同时,对面神经的枪弹伤和爆炸伤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2,颌面颈部神经爆炸伤后的病理变化 观察面神经爆炸伤后病理变化和恢复过程,并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 对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与下颌神经和迷走神经进行比较,分析由神经自身 因素及周围解剖关系不同而引起的创伤过程的差异。 3,颈部迷走神经损伤程度对爆炸伤后急性创伤反应的影响 通过前瞻性随机化的动物实验分析了迷走神经损伤程度对爆炸伤后 的机体急性创伤反应,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迷走神经在 爆炸伤后急性循环呼吸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4,面神经爆炸救治的研究 探讨在面神经爆炸伤后初期处理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利于面神经的 恢复,减少遗留面神经功能障碍。对面神经爆炸伤后采用皮瓣修复创面, 避免面神经长期暴露,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恢复。通过面神经外膜切开减 轻神经干内部压力也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一种模拟面神经爆炸伤的动物模型,观察了 颌面颈部神经爆炸伤后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对面神经爆炸伤后的早期救治提 出新的思路。
王彦亮,周树夏,雷德林,李兵仓,赖西南,张良潮[6](2001)在《犬颌面部模拟爆炸条件下面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文中指出为研究面神经在爆炸条件下的损伤情况及相关病理变化 ,在距犬面部 10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 ,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致同侧咬肌切线伤模拟破片致伤。伤后不同时间取面神经及其核团分别进行HE和尼氏染色 ,观察面神经病理改变并检测神经动作电位。结果显示 ,伤后 1天面神经轴突广泛断裂 ,外膜延续性尚好 ,面神经核内神经元变性、坏死 ,炎细胞浸润 ;1周后炎症开始减轻 ,坏死神经元逐渐吸收 ;4周时存活的神经元形态已接近正常 ,轴突开始再生 ,肌电图检测到面神经已恢复动作电位。提示面神经爆炸伤以严重的神经间接伤为主 ,其范围广泛 ,且面神经元的损伤程度较重。
谭颖徽[7](1997)在《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颌面部火器伤是战争中的常见伤,现代战争中颌面部火器伤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现代火器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损伤的广泛性,高速投射物致伤时,除造成伤区局部的严重损伤外,还会使邻近和远隔脏器发生严重并发伤。目前对颌面部火器伤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局部损伤特点和早期修复相关问题,且致伤模型种类比较单一,对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并发伤的研究很少。故本课题建立不同种类颌面部火器伤动物模型,采用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力学方法,研究高能颌面部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实验重点为颅脑并发伤特点和发生机理,同时研究其它临近和远隔重要脏器的损伤病理特点)。 选用犬60只(50只致伤,10只对照),新鲜离体猪头40只,分别采用重1.03g,射速850m/s和1400m/s的钢珠,5.56mm M193型和7.62mm 56式制式弹丸,8号纸壳雷管致伤上、下颌区,建立不同种类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动物模型。伤后1h、6h观察颌面伤情后取材,分别用光镜(HE,Nissl’s染色)、电镜(SEM,TEM)观察脑、视网膜、视神经、耳蜗表面结构、耳蜗神经、肺、心、肝、肾、颞颌关节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在硝酸镧灌注后,用TEM观察血脑屏障改变;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伤前、伤后1h、6h脑脊液中脑型激酸激酶同功酶(CK-BB)、脑含水量、血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NO)变化值,了解伤后早期机体发生的相关病理生理变化和脑组织内环境变化与并发伤之间的关系;用生物力学方法测定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头颅冲击加速度变化和颌骨、颅骨应
吴洋[8](1997)在《颌面部5.80mm枪弹伤早期救治及炎症细胞因子与创伤愈合的关系 ——1.5.80mm枪弹狗下颌硬软组织贯通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救治实验研究 2.炎症细胞因子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及体内调控机理》文中指出本研究首次采用国产制式小口径步枪,以5.80mm枪弹致伤狗下颌部,造成狗下颌硬软组织贯通伤模型。通过物理致伤参数、伤腔形成分析、伤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方法等分析、观察、研究该模型的特点。结果显示:该模型条件下,狗伤后全身反应适中,局部伤情较为复杂;损伤组织包括下颌骨、咀嚼肌、面神经、涎腺、牙齿、下齿槽神经血管柬等颌面部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器官;伤道为典型的入口小、出口大,并内含一巨大伤腔的制式枪弹贯通伤伤道,伤腔的形成与瞬时空腔效应及严重的二次弹片伤有关。本模型的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均较好,不失为一个具有颌面部损伤典型代表意义的创伤模型。 在该模型基础上还进行了颌面部小口径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伤道周围软组织自然坏死范围为0.4-0.8cm,局部伤情复杂,只要坚持早期适当、有效地清创,彻底清除原发污染,无需做伤道内组织修剪,切实止血,关闭死腔,充分引流,在此基础上配合有效抗生素的早期应用实现一期愈合是完全可能的。该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处理颌面火器伤时不要被复杂的局部伤情所迷惑,应在遵循颌面创伤基本外科处理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伤情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清创时一定要珍惜组织。 在炎症因子与创伤愈合的关系研究中,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颌面枪弹伤后伤口局部软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8(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循环血中TNF-α、 IL-6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枪弹伤后它们在伤口局部即开始高表达,其前3天的表达水平较高,近、远伤区有明显的不同,远伤区呈单峰,近伤区呈双峰;3种因子表达的组织细胞定位基本相同,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结果表明前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roy cytokines)在伤后软组织中的高表达对创伤炎症反应影响较大,它促进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炎细胞功能,刺激与调控这些创伤细
朱晓天[9](1997)在《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中一氧化氮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颌面部火器伤在战时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可造成的创伤伤情复杂,涉及头面颈部重要的器官结构,可造成患者颌面部的严重组织破坏和畸形,进而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如何适时合理的救治此类患者,始终是我们应当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经典“瑞典模型”为颌面部火器伤的创伤弹道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们对颌面部火器伤的致伤机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在轻武器向高速度、高效能、小口径化发展的今天,十分必要建立一个小口径制式子弹的致伤模型,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颌面部枪弹伤的致伤机制和组织创伤修复愈合过程的内在规律。 组织创伤修复愈合过程的本质是机体全身和局部稳态的破坏和动态平衡的再建立,受到的调节是多环节,多水平的;细胞因子,一些活性介质都对其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氧化氮(NO)是新近发现的体内稳态调节的重要活性介质,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如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血管张力和组织灌流的调控,免疫防御反应等。对一氧化氮(NO)特殊生成途径——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改变引起的NO生成量的变化与机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些过程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许多细胞因子也是通过对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的影响而发挥调节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在颌面部枪弹伤后软组织内的存在及意义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其中的内在规律,为此类组织创伤的救治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部分 颌面部Φ5.80mm制式枪弹致伤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 用25条狗作为实验对象,用Φ5.80mm制式枪弹致伤,初速度达960±m/s,射距20m,弹着点位于嚼肌前缘中点。将动物随机分成伤后
秦军志[10](1995)在《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IL-2和c-Myc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颌面部火器伤具有伤情复杂,发生率高的特点,可造成颌面部严重的组织破坏和畸形,不仅会带来一系列医疗和社会问题,更使患者造成心理、生理和功能活动的很大影响,有必要进行不断的研究。以往的研究采用“瑞典模型”对颌面部火器伤进行了许多有效的观察,但临床上致伤武器有多种,而且伤情不一,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颌面部火器伤动物模型,以便进一步探讨颌面部火器伤发生机理、病理变化和愈合过程。创伤引起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改变,其中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一系列反应,而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又协调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前提之一。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对创伤反应和愈合机理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创伤致伤机理、病理变化和愈合过程是一个新途径和新领域,有着远大的应用前景。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内外环境变化刺激后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调节蛋白;而且通常产生并作用于局部组织细胞,它们对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活动有明显的作用,在创伤后机体防御反应、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中起关键性调节作用。 创伤组织局部免疫状态是创伤愈合的关键,创伤免疫抑制是导致组织感染和损伤组织活力丧失或下降的重要因素。IL-2/IL-2R系统是细胞免疫活性的主要调节者,它们与创伤免疫的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而IL-2/IL-2R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从IL-2 mRNA转录水平上分析创伤免疫抑制过程及其机理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受到细胞内外微环境的动态调节。c-myc作为转录因子之一,是多种细胞生长与分化,以及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基因,因而从c-myc等原癌基因的角度研究创伤反应是进一步探讨创伤机制的关键之一。另外,TNF-α也是创伤早期炎
二、犬面神经早期高速钢珠间接伤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犬面神经早期高速钢珠间接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下颌骨爆炸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猪下颌骨爆炸伤仿真模拟、验证及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 |
第一部分 猪下颌骨爆炸伤致伤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猪下颌骨爆炸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猪下颌骨爆炸伤致伤过程有限元仿真、结果验证及生物力学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人下颌骨爆炸伤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 |
第一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下颌骨三维重建及爆炸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下颌骨爆炸伤致伤过程有限元动态模拟及损伤结果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下颌骨爆炸伤有限元模拟生物力学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颌面部爆炸伤实验研究和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
(2)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文献回顾一 颌面部撞击伤研究进展 |
文献回顾二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研究进展 |
文献回顾三 颌面部创伤致牙髓间接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一部分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实验二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三 颌面部撞击伤致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
实验四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实验五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
实验六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
第三部分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创伤牙髓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
实验七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创伤牙髓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四部分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
实验八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
小结 |
附图和图片说明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枪弹和爆炸所致犬面神经损伤特点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致伤装置 |
1.3 致伤方法及步骤 |
1.4 病理学观察 |
1.5 电生理学观察 |
2 结 果 |
2.1 致伤参数 |
2.2 致伤后面神经和脑部的大体形态学观察 |
2.3 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的病理学变化 |
2.4 透射电镜观察 |
2.5 电生理检查 |
3 讨 论 |
(5)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Ⅰ 英文缩略词表 |
Ⅱ 中文摘要 |
Ⅲ 英文摘要 |
Ⅳ 文献回顾 |
周围神经火器伤 |
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因素 |
Ⅴ 实验研究部分 |
第一部分: 颌面部神经爆炸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二部分: 颌面部不同类型神经爆炸性损伤的特点 |
第三部分: 颌面部神经爆炸伤对全身和邻近器官的影响 |
第四部分: 面神经爆炸伤的救治 |
Ⅵ 全文总结 |
Ⅶ 作者简历 |
Ⅷ 致谢 |
Ⅸ 附图 |
(6)犬颌面部模拟爆炸条件下面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致伤装置 |
1.3 致伤方式 |
1.4 观察指标 |
1.4.1 致伤参数 |
1.4.2 组织学观察 |
1.4.3 肌电图测定 |
2 结 果 |
2.1 致伤情况 |
2.2 大体观察 |
2.3 组织学观察 |
2.4 肌电图测定 |
3 讨 论 |
(7)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现代火器伤特点和并发伤致伤机理 |
2.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损伤特点 |
3.颌面部爆炸伤损伤特点 |
4.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伤特点 |
实验内容总表 |
第一部分:邻近和远隔重要脏器并发伤早期特点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动物 |
2.致伤模型 |
3.动物观察和标本取材 |
结果 |
1.局部伤情与能量关系 |
2.邻近和远隔重要脏器形态学改变 |
3.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 |
4.高速投射伤并发脑损伤相关因素 |
第二部分:脑组织并发伤的早期病理生理学变化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脑脊液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变化 |
2.血、脑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 |
3.血、脑中心钠素(ANP)和脑含水量变化 |
4.血、脑中一氧化(?)(NO)变化 |
结果 |
1.脑脊液中CK-BB和TCK活性变化 |
2.血、脑中LPO和SOD活性变化 |
3.血、脑中ANP和脑含水量变化 |
4.血、脑中NO变化 |
第三部分:颅脑并发伤的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动物 |
2.致伤模型 |
3.脑内压力值测试 |
4.头颅冲击加速度值测试 |
5.颌骨、颅骨应变值测试 |
6.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致伤能量和局部伤情 |
2.脑内压力测试值 |
3.头颅冲击加速度(振动)测试值 |
4.颌骨、颅骨应变测试值 |
讨论 |
1.颌面部重型火器伤的局部损伤特点 |
1.1.颌面部高速投射伤局部损伤特点 |
1.2.颌面部爆炸伤局部损伤特点 |
2.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颅脑损伤特点 |
2.1.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颅脑伤发生条件和相关因素 |
2.2.重型颌面火器伤并发脑损伤早期病理学变化特点 |
2.3.脑组织并发伤脑内环境早期变化及其意义 |
3.眼、内耳、心、肺等其它邻近和远隔重要脏器并发伤早期病理学特点 |
3.1.眼、内耳并发损伤早期病理学特点和发生机理 |
3.2.颌面部高速投射伤远隔重要脏器损伤特点与其它部位伤的比较 |
4.颌面部高速投射伤并发颅脑损伤发生机理 |
4.1.脑内压力变化与颅脑损伤 |
4.2.头颅冲击加速度变化与颅脑损伤 |
4.3.颌骨、颅骨应变与颅脑损伤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近年来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附图 |
(8)颌面部5.80mm枪弹伤早期救治及炎症细胞因子与创伤愈合的关系 ——1.5.80mm枪弹狗下颌硬软组织贯通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救治实验研究 2.炎症细胞因子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及体内调控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5.80mm步枪弹狗下颌硬软组织贯通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救治实验研究 |
文献回顾 |
研究一、φ5.80mm枪弹狗下颌硬软组织贯通伤模型的建立 |
研究二、狗下颌φ5.80mm枪弹贯通伤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炎症细胞因子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及体内调控机理 |
文献回顾 |
研究一、前炎症细胞因子在颌面火器伤伤口软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研究二、颌面火器伤后前炎症细胞因子在血循环中的早期表达及意义 |
研究三、外源性TNF-α、GM-CSF介入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
1.皮肤缺损模型条件下观察外源性TNF-α、GM-CSF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
2.皮肤切割伤条件下观察外源性TNF-α、GM-CSF及两种细胞因子协同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
全文总结 |
致谢 |
简历 |
(9)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中一氧化氮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OSs) |
二、一氧化氮的作用 |
三、展望 |
第一部分 颌面部Φ5.80mm制式枪弹伤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颌面部枪弹伤后软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和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一氧化氮合酶在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分布和组织细胞定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内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 |
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
二、几种细胞因子对人成纤维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
实验材料 |
方法步骤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简历 |
附图 |
(10)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IL-2和c-Myc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颌面部火器伤动物模型及其病理变化的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IL-2/IL-2R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TNF-α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几种主要细胞外基质在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文献综述 创伤中有关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附图 |
四、犬面神经早期高速钢珠间接伤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颌骨爆炸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D]. 雷涛. 第三军医大学, 2012(06)
- [2]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D]. 任常群.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1)
- [3]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下牙槽神经间接损伤的超微结构研究[J]. 任常群,周树夏,刘瑞峰,田磊. 口腔医学研究, 2005(06)
- [4]枪弹和爆炸所致犬面神经损伤特点的对比研究[J]. 王彦亮,雷德林,周树夏,白振西,王昭领,李兵仓,张良潮,吴国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04)
- [5]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D]. 王彦亮. 第四军医大学, 2002(02)
- [6]犬颌面部模拟爆炸条件下面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J]. 王彦亮,周树夏,雷德林,李兵仓,赖西南,张良潮.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1(12)
- [7]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D]. 谭颖徽. 第四军医大学, 1997(02)
- [8]颌面部5.80mm枪弹伤早期救治及炎症细胞因子与创伤愈合的关系 ——1.5.80mm枪弹狗下颌硬软组织贯通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救治实验研究 2.炎症细胞因子对创伤愈合的影响及体内调控机理[D]. 吴洋. 第四军医大学, 1997(02)
- [9]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中一氧化氮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 朱晓天. 第四军医大学, 1997(02)
- [10]颌面部火器伤损伤组织中IL-2和c-Myc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 秦军志. 第四军医大学, 1995(02)
标签: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