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16基因与人类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1](2021)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C-myc、CyclinD1、P16基因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
周月娟[2](2021)在《组织性人群筛查中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P16/Ki-67双染分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组织性人群筛查中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P16/Ki-67双染分流的意义。材料: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在江西省宫颈癌高发地区九江市武宁县,组织性筛查当地3000名女性,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38.53(±8.43)岁,行宫颈癌细胞学初筛,根据初筛结果将384例纳入研究,年龄在24-63岁,平均年龄39.8(±10.6)岁。其中细胞学初筛结果为未见上皮内瘤变及恶性病变(NILM),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病变(LSIL),HSIL+(包括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鳞状细胞癌)分别是111例、102例、90例、81例;患者均未接受过宫颈治疗、未怀孕、非经期,未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武宁县组织性人群筛查中经细胞学初筛诊断的宫颈病变共384例,分为NILM组、ASCUS组、LSIL组、HSIL+组,其中NILM组和HSIL+组为对照组。对4组细胞学标本进行Pl6/Ki-67双染检测,对比对照组与ASCUS组、LSIL组的细胞学初筛、HPV分型与组织学病理结果中P16/Ki-67双染结果的差异,统计分析初筛低度异常结果后P16/Ki-67双染分流的效能。并对细胞学诊断LSIL的90例患者随访1年,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LSIL转归的关系。结果:(1)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为NILM、ASCUS、LSIL、HSIL+的P16/Ki-67双染阳性率分别为1.80%、71.57%、86.67%、88.89%,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LSIL与HSIL+2组之间P16/Ki-67双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外,其余组两两之间比较,P16/Ki-67双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2)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且Hr HPV阳性患者进行P16/Ki-67双染分流诊断出CIN2+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35%、82.61%、83.67%、95.0%。(3)P16/Ki-67双染阳性的细胞学诊断LSIL患者病变进展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5.23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16/Ki-67双染在不同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各组组间具有差异性,P16/Ki-67双染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呈正相关,其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学初筛结果的升级而不断升高。2、对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且Hr HPV阳性患者进行P16/Ki-67双染分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的患者采取HPV分型和P16/Ki-67双染联合检测的筛查策略具有极高的检验效能,表现出了更高的敏感性和优越的特异性。3、P16/Ki-67双染阴性对比P16/Ki-67双染阳性的细胞学诊断为LSIL患者的转归结局更好,其病变进展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陈冰[3](2021)在《免疫组化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指标中P53、P16、Ki-67、CK7、ER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宫颈癌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中的结果。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结果:1.各免疫组化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与FIGO分期相关的指标是P53;与组织分化相关的指标是P16;与肿瘤大小相关的指标是CK7;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相关的指标是Ki-67;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指标是P16、Ki-67。2.各免疫组化指标与病人PFS、OS的关系:P53表达与病人PFS显着相关,P16表达与病人OS显着相关,其余免疫组化指标表达与病人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16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Ki-67的表达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K7与肿瘤大小有关。P53阳性表达的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宫颈癌更易复发。P16阳性表达的总生存时间更短,宫颈癌预后更差。通过患者术后免疫组化报告可明确宫颈癌组织病变进展,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对宫颈癌患者起到良好预后。
郝帅[4](2020)在《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及复发预测中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更精准的癌症诊断以及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成为了可能。然而,仍有许多患者最终对治疗产生了耐药性,在治疗后数年出现复发和转移,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预后。乳腺癌作为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基于不同的基因表达谱,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当前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全身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治疗为基础。上述治疗手段为数十年来乳腺癌导致的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以来,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重要的治疗选择,能够消除随着血液循环播散的肿瘤细胞(微转移),达到降级降期的目的。但是,即使完成了新辅助化疗或者接受了局部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微小残留病灶,而这是远处复发转移的关键原因。临床现有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如CEA、CA-153等,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均无法早期准确评估病情。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活检虽然作为目前临床病理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这种方法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液体活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ct DNA具有比传统蛋白质类癌症生物标志物更短的半衰期,并且能够克服传统病理活检的局限性,不受取样位置的限制,能够克服空间、时间异质性,全面反映肿瘤基因谱特征。另一方面,ct DNA能够实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这有助于快速反馈既定治疗是否有效,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真正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近年来,随着新型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液体活检方法已经能够在实体肿瘤的标准治疗过程中得到应用,表明了其并不需要提供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标本而同样能够揭示癌症的全面信息。然而,ct DNA检测在评价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测早期复发中的价值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包含727基因的二代测序技术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多时间节点的ct DNA检测和组织样本基因检测,旨在评估NAC前后ct DNA的突变特征,以及肿瘤组织突变特征,评估ct DNA作为预测NAC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同时,我们探讨了手术后6个月的ct DNA是否可预测乳腺癌复发进展。方法1.患者入组根据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前瞻性地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的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纳入标准:(1)女性,无化疗禁忌;(2)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3)无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4)患者新辅助化疗前临床分期为ⅡB-Ⅲ期;(5)患者行4-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当出现不可耐受毒副作用或疾病进展并且医生认为不宜继续化疗的其他情况时中止治疗;(6)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可手术患者1个月内进行手术,手术方案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研究排除标准:(1)炎性乳腺癌;(2)哺乳期乳腺癌;(3)入院前已行肿块切除;(4)不能按既定方案完成化疗、手术;(5)合并远处转移的Ⅳ期乳腺癌;(6)男性乳腺癌。完整记录临床病理资料。本研究设置了3个时间节点,分别为新辅助化疗治疗前(C1时间节点)、手术切除肿瘤组织(T时间节点)和手术后6个月(C2时间节点)。我们在C1、C2节点收集患者的外周血,T节点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对所有血液样本的ct DNA和所有组织样本的组织DNA进行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包含727个基因的靶向序列分析。与此同时,广泛运用于临床上的癌症生物标志物包括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在相同的3个时间点被检测。本研究经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No.2018(57))。研究方案符合美国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本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样本处理C1及C2时间节点10 ml外周血样本及T时间节点组织样本分别采用相关试剂盒进行游离DNA提取。首先于4°C 1600×g离心15分钟,得上清液,然后4°C 16000×g离心15分钟。使用血浆和外周血细胞按照各自操作说明书提取游离DNA(cf DNA)和基因组DNA(g DNA)。根据标准流程提取肿瘤DNA(t DNA)。3.建库测序本研究中采用广州拓普基因公司设计的涵盖2.8 Mb区域的727基因大panel来捕获目标DNA片段。该技术对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及小插入/缺失(In Dels)的检测下线为≥0.50%,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的检测下限为≥3拷贝。cf DNA和t DNA均采用Kapa DNA文库制备试剂盒(Illumina,San Diego,USA),g DNA则采用Illumina Tru Seq文库制备试剂盒(Illumina,San Diego,USA)进行DNA文库制备。DNA文库与727个基因探针进行杂交,然后使用DNBSEQ-2000测序仪(华大基因,深圳,中国)进行DNA测序。原始测序数据按照默认参数进行数据筛选,为后续分析保留高质量的reads。使用Burrows-Wheeler Aligner(BWA-0.7.17-r1188)将过滤好的数据与人类基因组hg19进行比对,并采用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 4.0.12.0)去除重复reads以及重新校准。生成的BAM文件用于后续调用分析。4.体细胞变异分析使用GATK(4.0.12.0)分析SNVs及In Dels,使用Haplotype Caller in GATK分析胚系变异。对于所有变异分析,与每个样本相匹配的g DNA均被用作对照,用来排除种系变异。从正常样本中生成一组正常数据(Panel of Normal,Po N)来改善变异分析结果。剔除在Po N、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或1000基因组项目数据库中发现的不可靠的体细胞突变,得到质量较高的SNVs及In Dels。最后使用Integrative Genomics Viewer对BAM文件进行手动检查。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被定义为每Mb体细胞突变数。5.拷贝数变异分析使用Varscan2对配对样本进行拷贝数变异分析。简单来说,首先使用samtools mpileup程序对对照样本和肿瘤样本BAM文件进行mpileup,然后使用Copy Caller软件对mpileup结果进行鸟嘌呤-胞嘧啶校正。其次,采用圆形二值分割算法对不同拷贝数的区域进行分割。最后,结合候选CNVs片段得到CNVs。与体细胞变异分析一样,从正常样本中得到的CNV Po N来提高拷贝数变异分析准确性。6.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风险分析评估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的相关性。在本研究中,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来确定C2时间点ct DNA样本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使用卡方检验来确定C1时间点血液中ct DNA水平与治疗效果相关性。以双侧检验P值<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本次分析软件采用的是SPSS21.0软件和Graph Pad Prism 6软件。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从2018年1月开始,前瞻性收集4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于我院行手术及后续治疗而排除研究,7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C1基线节点)血液样本未能提取合格的cf DNA而被排除在后续研究之外。最终纳入的31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48.2±7.0),Luminal A型9例(29.0%),luminal B型8例(25.8%),HER2过表达7例(22.6%),TNBC 7例(22.6%)。依据病理学MP评级,术后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达到p CR的共4例(12.9%),non-p CR患者共27例(87.1%)。癌症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示,C1组中发现指标异常的有3例(P5C1,P16C1和P17C1),T组指标异常的有1例(P5T1),C2组指标异常的有1例(P5C2)。2.靶向测序质量控制C1,T,C2三个时间节点样本的平均测序捕获效率分别为72.89%(64.20%-78.72%),74.98%(59.72%-80.62%)和72.80%(67.53%-81.05%);C1,T,C2三个节点样本的有效靶向测序深度分别为1010.19X(633.1X-1650.01X),1071.61X(474.41X-1624.33X)和925.15X(625.15X-1383.41X)。3.靶向捕获测序和基因突变结果C1、T、C2组分别鉴定出159,271,70个体细胞突变。31例C1样本中,有30例检测出体细胞突变(96.8%),而在25例C2样本中,有12例检测出体细胞突变(48%)。研究发现年龄<50的患者基线状态具有更高水平的ct DNA(p≤0.05),而基线时ct DNA水平与TNM分期、分子分型、BMI、淋巴结状态、癌栓等未见明显相关(p>0.05)。分别在C1,T和C2组中鉴定出10、26、10个体细胞热点突变。在组织样本中,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基因分别是PIK3CA(48.5%)、TP53(41.9%)和KMT2C(9.7%)。而在全部87个样本中,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分别为KMT2C(20.69%)、PIK3CA(18.39%)和TP53(18.39%)。我们还在31名乳腺癌患者中鉴定出了6个胚系突变(19.4%),涉及BRCA2、C HEK2和MUTYH基因,分别是BRCA2:c.5645C>A(P1),BRCA2:c.987_988ins A(P7),MUT YH:c.892-2A>G(P15),BRCA2:c.31del(P17),CHEK2:c.1651dup(P29)和BRCA2:c.3940_3941del(P31)。在所有的87个样本中有23个(26.44%)检测到基因拷贝数异常,其中82.61%(19/23)来自组织样本,其余4个(17.29%)来自外周血样本。4.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4.1基因突变与新辅助化疗p CR率的相关性4例(P3、P4、P8、P12)患者术后病理评估达到p CR(12.9%),non-p CR患者共有27例(77.1%)。无论是C1节点还是T节点,达到p CR的患者基因突变数目与nonp CR患者基因突变数目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故新辅助化疗前ct DNA及新辅助化疗后组织样本肿瘤突变数目与新辅助化疗p CR率无相关性。进一步分析组织和血液中最常见的三个突变基因PIK3CA、TP53、KMT2C与新辅助化疗p CR的相关性,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结果(p>0.05)。TMB和胚系突变与p CR之间的相关性同样未发现显着结果。4.2基因突变与新辅助化疗疗效(RECIST)的相关性我们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后达到CR、PR者为有效,SD、PD为无效。新辅助化疗有效率64.5%(20/31),无效率35.5%(11/31)。无论是C1节点还是T节点,新辅助化疗后化疗有效的患者基因突变数目与新辅助化疗后化疗无效的患者基因突变数目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故新辅助化疗前ct DNA及新辅助化疗后组织样本肿瘤突变数目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进一步分析组织和血液中最常见的三个突变基因PIK3CA、TP53、KMT2C与新辅助化疗疗效(RECIST)的相关性,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结果(p>0.05)。TMB和胚系突变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同样未发现显着结果。5.乳腺癌复发进展的风险因素5.1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随访至今,7例患者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NAC后淋巴结阳性(≥4)和新辅助化疗后达到SD的患者短期内会发生复发或转移(P=0.012;P=0.036),而癌栓、年龄、分子类型、BMI等临床因素与复发时间无关(P>0.05)。因此,我们认为淋巴结状态和SD可以作为乳腺癌复发的预测因子。5.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复发进展的相关性生存分析(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C2节点的ct DNA KMT2C c.5053G>T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显着相关(P=0.0014)。ct DNA突变可作为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潜在预测指标。5.3传统肿瘤生物标志物与乳腺癌复发进展的相关性在7名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CA 15-3,CA 12-5和CEA结果中,仅1例复发的患者(P5)上述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而其余6例患者均为正常,这表明传统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无法满足乳腺癌早期复发转移检测的需要。结论我们证实了基于二代测序的ct DNA检测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可行性。C1、T、C2组分别鉴定出159,271,70个体细胞突变。31例C1基线样本中,有30例检测出体细胞突变(96.8%),而在25例C2样本中,有12例检测出体细胞突变(48%)。我们发现最常发生突变的基因分别为KMT2C(20.69%)、PIK3CA(18.39%)和TP53(18.39%)。KMT2C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尤其是TNBC患者。KM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提示ct DNA KMT2C c.5053G>T是乳腺癌复发进展的预测因子,但ct DNA与新辅助治疗疗效无关(P>0.05)。ct DNA的连续检测是传统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治疗的有效补充,有助于及时识别患者的病情进展,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刘攀[5](2020)在《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乙醛脱氢酶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71(G>A)和c12orf30(N-α-乙醛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767364(A>G)与食管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新疆地区食管癌患者哈萨克族65例,汉族62例;同一地区无肿瘤病史的正常人群对照哈萨克族75例,汉族50例。采用Taq Man等位基因鉴别技术检测研究对象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基因rs671位点和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rs671位点和rs4767364位点各基因型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ALDH2基因rs671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15%、40.00%、13.85%和68.00%、26.67%、5.33%,ALDH2基因rs671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rs671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84%、40.32%、4.84%和58.00%、38.00%、4.00%,rs671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38%、21.54%、3.08%和78.67%、18.67%、2.67%,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52%、32.26%、3.23%和66.00%、30.00%、4.00%,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LDH2基因rs671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预后均相关(P<0.05),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相关(P<0.05),与汉族食管癌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基因rs671(G>A)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及哈萨克族、汉族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均相关。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相关。通过对ALDH2基因、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得出,ALDH2基因的rs671位点在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中,以及在不同分级的BMI指数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在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中、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II+IV级人群中分布差异显着,经性别、诊断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因素调整后则无显着相关性。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ALDH2基因、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显示ALDH2基因rs671位点的AA基因型的放疗疗效与其他两个基因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余均与放射敏感性不相关。
秦宇[6](2020)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DKN2A/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状态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我国食管癌负担甚重,全球50%以上的食管癌病例来自我国。以内镜为主的现行筛查技术方案人群预防效果明显,主要适用于在高发区人群直接开展内镜筛查。该方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乏高危人群浓缩和高危个体预测分子生物学指标,筛查效率和效益较低,难以迅速在一般人群中大范围推广应用。肿瘤抑制基因CDKN2A/P16基因(以下简称P16基因)的遗传/表观遗传失活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在食管癌组织中该基因拷贝缺失频率高达60%以上。目前对于P16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失活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同取样方法的一致性,及其与环境危险因素暴露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用于食管癌初筛及癌前病变预测预警均缺乏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托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筛查队列资源,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缺失的发生情况,并评价食管癌组织内的异质性对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缺失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内镜活检组织、脱落细胞中的发生情况及其用于食管癌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探索食管海绵球检查的人群接受性和脱落细胞采样效率,旨在为我国食管癌内镜早诊早治和筛查方案优化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肿瘤专科医院招募住院病例,收集食管癌的癌及癌旁组织,检测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情况;独立设计系统取样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手术组织的肿瘤模拟内镜活检组织及对应肿瘤部位切检组织和癌旁模拟内镜活检组织,对所有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和P16基因DNA甲基化,定量评价食管肿瘤异质性对病理诊断和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依托河南林州上消化道肿瘤筛查人群队列,收集不同级别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常规内镜活检组织标本,内镜下刷取脱落细胞标本,分别对其进行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病变级别、不同方法取样标本的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明确不同类型标本P16基因DNA甲基化的检测一致性;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合环境暴露危险因素等信息,建立预测预警模型,评价P16基因DNA甲基化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初筛中的应用效果。依托人群筛查队列,首先应用食管海绵球收集食管脱落细胞标本,进行食管海绵球检查的接受性问卷调查,开展内镜检查,内镜下客观同步评价海绵球采样对食管粘膜的影响;提取海绵球采样的脱落细胞标本DNA,评价食管海绵球检查的人群接受度及食管脱落细胞标本采集的有效性。利用P16基因DNA甲基化诊断性测定方法和刚创建的该基因拷贝缺失定量检测方法,分别采用荧光PCR技术为基础的MethyLight和P16Light方法进行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的检测。结果判定:以COLA2A为内参基因(Ct<29.3),当3个平行检测管中至少2个甲基化P16基因扩增的Ct值<40,样品定义为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分别计算待测样品(癌、癌前病变组织)和参照样品(癌旁组织、白细胞)的P16相对拷贝数,若待测样品P16相对拷贝数比例低于参照样品的20%且p<0.05时,该样品定义为拷贝数缺失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和荧光定量PCR对食管海绵球获取的标本进行DNA浓度和β-ACT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采用SPSS 2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显着性α为0.05。同一研究对象的癌、癌旁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的Ct值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不同组间研究对象的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阳性率的差异比较和趋势判断采用卡方检验。选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1)p<0.05;2)p<0.25,OR>1.7或OR<0.5的因素进入回归模型。采用灵敏度、特异度、AUC等来描述各指标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研究结果1.常规取样食管癌组织中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阳性率分别为63.0%(51/81)、66.7%(54/81),单因素分析提示: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与年龄、肿瘤体积和肿瘤分期等因素有关。P16基因DNA甲基化与拷贝数缺失存在显着相关性(p<0.01),一致率为54.3%。早期食管癌组织中两个指标的联合检出率达88.8%,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性。2.系统采样法收集组织中,配对的切检取样和模拟内镜活检取样组织的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5.0%;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5.0%、68.9%,一致率为55%。癌旁组织的病理诊断异常率和P16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为15.7%、54.9%,并随其距肿瘤边缘距离的增加而下降。3.在内镜活检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标本中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的阳性率分别为20.9%和37.2%。P16基因DNA甲基化与研究对象的年龄、病变级别呈正相关,而拷贝数缺失阳性率仅与病变级别有显着关系。拷贝数缺失对不同级别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均高于甲基化,并联两个指标后的准确性均高于单独诊断,并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中达到最大值,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 95.2%,AUC 为 0.72(0.61-0.83)。4.食管脱落细胞标本P16基因DNA甲基化的总体阳性率为18.1%(19/105)。正常/炎症、低级别、高级别癌前病变、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8%(3/62)、25.0%(3/12)、37.5%(3/8)、43.5%(10/23),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逐步升高。单独采用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时,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的准确性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1.9%、91.9%,AUC为0.67(95%CI:0.55-0.79)。结合P16基因DNA甲基化后的环境暴露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食管病变的预测准确性显着高于单纯的人群危险因素模型,对低级别及以上病变的准确性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87.1%,AUC为0.93(95%CI:0.88-0.98)。5.内镜刷取的脱落细胞标本P16基因DNA甲基化在低级别及以上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7.2%(16/43),显着高于活检组织标本的20.9%(9/43)。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P16基因DNA甲基化在食管癌(手术/活检组织)、高级别、低级别病变和正常/炎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6%(72/115)、44.8%(13/29)、34.3%(12/35)和15.0%(25/167),与病变级别呈现正向相关趋势(p<0.01)。6.80.0%受试者食管海绵球检查过程中没有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焦虑,50.0%的受试者出现了窒息感或呕吐感。海绵球检查对粘膜的影响较轻,主要是“无出血的浅表粘膜磨损”。食管海绵球可有效获取食管脱落细胞,DNA平均浓度为146.4ug/uL,经25、50倍稀释后,其β-ACT基因的平均Ct值分别为26.67和27.81。研究结论1.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广泛存在,二者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食管肿瘤异质性会显着影响肿瘤组织标本中P16基因DNA甲基化的检测结果。食管肿瘤中心部位组织在病理诊断、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方面更具有代表性,癌旁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状态与其距肿瘤的距离密切相关。3.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阳性率与食管病变级别密切相关。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可有效发现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结合P16基因DNA甲基化的预测模型在食管癌初筛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食管海绵球检查可有效获取食管脱落细胞,且人群接受性良好,有望用于食管癌人群初筛。
刘翔宇[7](2020)在《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但卵巢癌的病死率显着高于另外两种肿瘤。在过去十年中卵巢癌的治疗方法虽有所发展,但由于早期阶段卵巢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发生肿瘤的局部播散及远处转移,故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较低,仅为30%-40%。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在卵巢癌的进展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其中miR-195-5p被证实与多种肿瘤有关,但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95-5p能否调控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深入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即miR-195-5p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影响卵巢癌的增殖、转移,从而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卵巢癌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方法:1、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卵巢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共50例,同时收集正常卵巢组织标本50例,并培养正常卵巢细胞系(IOSE80)、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A2780、ES-2),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观察、分别比较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细胞系与正常卵巢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2、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低的SKOV3细胞系中利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95-5p的细胞株,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高的A2780细胞系中转染miR-195-5p inhibitor抑制内源性miR-195-5p表达,采用MTT、克隆形成、Ed U等细胞学实验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等方法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95-5p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过表达miR-195-5p后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95-5p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195-5p与其潜在靶基因--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4(Cell Division Cycle-Associated protein 4,CDCA4)的靶向调控关系。q 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过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组、miR-195-5p及CDCA4均过表达组、control三组中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三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4、q RT-PCR技术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CDCA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显着低于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卵巢正常细胞系(IOSE80)相比,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195-5p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95-5p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miR-195-5p的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减慢了其细胞周期进程。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95-5p的小鼠种植瘤,其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均降低。3、在卵巢中CDCA4是miR-195-5p的靶基因Starbase数据库显示CDCA4是miR-195-5p的潜在靶基因,继而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CDCA4 3’-UTR的活性能被miR-195-5p降低,进一步结合使用位点突变技术发现miR-195-5p结合位点突变的CDCA4 3’-UTR活性不能被miR-195-5p降低。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与miR-195-5p呈负相关,miR-195-5p通过对CDCA4的调节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CDCA4后可逆转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4、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有关,CDCA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miR-195-5p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CDCA4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更差,miR-195-5p、FIGO分期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上述研究表明: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呈下调表达,miR-195-5p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证实miR-195-5p可下调其靶基因CDCA4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在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CDCA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生存状况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综上所述,miR-195-5p/CDCA4轴提供了一种解释卵巢癌疾病进展的机制,可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庞晨[8](2020)在《铁皮石斛对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自噬相关因子、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研究,初步探讨鲜铁皮石斛对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培养实验所需细胞并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种属和来源进行相关的鉴定。2、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将裸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CTX)、铁皮石斛低浓度组、铁皮石斛中浓度组、铁皮石斛高浓度组。裸鼠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30m L/kg)、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给药(每隔一天给药,0.025 g/kg),低浓度铁皮石斛、中浓度铁皮石斛、高浓度铁皮石斛每天分别以6.25g/kg、12.5g/kg、25 g/kg灌胃给药,在给药期间,每隔一天测量一次瘤体积。停药次日,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称重测量后待用。3、HE染色法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铁皮石斛对裸鼠移植瘤瘤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以及增值指数Ki67的蛋白表达的影响。4、RT-PCR技术检测铁皮石斛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抑癌基因p53、p16以及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鉴定实验表明目标细胞为人的肺腺癌细胞株且成功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2、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以及铁皮石斛低、中、高浓度组药物均可减缓裸鼠移植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和低中高3个浓度剂量的抑瘤率分别达到62%、51%、52%、56%,并呈剂量依赖关系。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阴性对照组相比,中浓度铁皮石斛组、高浓度铁皮石斛组、阳性对照组的Beclin1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高浓度铁皮石斛组、阳性对照组的Ki67阳性率逐渐降低。4、RT-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EGFR m R N A水平均显示下调且高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p53和p16 m RNA水平均显示上调;其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p 1 6 m R N A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 5);各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p53 m RNA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铁皮石斛具有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自噬相关因子B e c l i n 1和抑癌基因p 1 6和p 5 3的表达、下调E G F R的表达相关;可能通过启动细胞自噬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张颖[9](2020)在《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探讨P16、VEGF在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的表达水平,分析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胃ESD术或外科手术,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早期胃腺癌(Early Gastric Adenocarcinoma)的患者,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各30例,并从我院体检中心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P16及VEGF分别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及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组间P16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对比,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正常对照组三组间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P16、VEGF分别在不同年龄、性别、部位、浸润深度(Depth Of Infiltration,DOI)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16、VEGF分别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间的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P16的低分化腺癌(Poor-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PDA)组与高分化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W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中分化腺癌(Moderate-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MDA)组分别与低分化腺癌组、高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18,P=0.013<0.05);5.P16在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53.33%、100.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P=0.002<0.01),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VEGF的低分化腺癌组与中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腺癌组分别与低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P=0.041<0.05),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399,P=0.002<0.01);7.VEGF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5.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4<0.05),脾胃湿热证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5);8.P16与VEGF的表达情况之间呈负相关(rs=﹣0.516,P<0.01)。结论:1.在早期胃腺癌中,脾胃湿热证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脾胃虚弱证,P16的表达在两证型之间则无明显差异;2.P16的低表达与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3.在早期胃腺癌中,P16与VEGF的表达情况之间呈负相关。
徐阳春[10](2020)在《外周血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与肝癌发病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第三位肿瘤致死性病因。我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一半,肝癌的晚期诊断是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举措。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标志物,但有2030%的患者血清中AFP水平并不升髙,仅以其作为诊断标志性数据,可能造成一定比例的遗漏或误判,因此需要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共同辅助肝癌的诊断。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s)是临床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主要靶标,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是机体对肿瘤相关抗原进行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物。许多研究发现癌症患者血浆中自身抗体的存在,它们具有许多目前肝癌筛查手段不具备的优势,如结构稳定、不易降解、半衰期长等,而最重要的是自身抗体出现较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甚至在癌前病变中即检测到其存在。本研究主要通过设计并合成的线性抗原肽检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浆中自身抗体的变化,试图寻找一种或几种能用于HCC诊断或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本研究纳入CD25、OCT4、p16、BIRC5、c-myc、ANXA-1这6种目标蛋白,根据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优化抗原多肽设计以提高抗原多肽的稳定性及检测抗体的效力,将来源于同一种蛋白的不同抗原表位设计成独立的多条线性抗原肽,以寻找能够触发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关键表位。本研究共纳入首次诊断且未经任何治疗HCC122例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231例,运用优化的ELISA法检测HCC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相应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性别、年龄、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层面比较两组自身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在HCC组内根据AFP、肿瘤大小、是否合并血管受累及肝外转移进行亚组分析。运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抗体对肝癌诊断的价值,同时结合HCC患者的临床随访信息,运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回归探讨自身抗体的水平与HCC患者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CD25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与健康对照相比,HCC患者血浆CD25 IgG水平显着增高(P<0.001)。CD25 IgG在不同性别、年龄HCC患者中表达均较健康对照增加。B期、C+D期患者血浆中CD25 IgG的表达较健康对照显着增加(P<0.001;P<0.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表达逐渐增加。CD25 IgG水平在AFP高表达组中较AFP正常或低表达组显着增高(P=0.004)。肿瘤<3cm组CD25 IgG水平明显低于3-5cm和≥5cm组CD25 IgG水平(P=0.025)。ROC分析结果显示,当特异度为95.0%时,CD25 IgG诊断HCC的敏感度为14.8%。(2)OCT4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与健康对照相比,HCC患者血浆OCT4 IgG水平显着增高(P<0.001)。OCT4 IgG在男性、女性HCC患者中表达均较健康对照增加,但无性别差异。与同年龄层健康人群相比,年龄≥50岁的HCC患者中血浆OCT4 IgG水平明显升高(P<0.001);亚组分析显示,OCT4 IgG表达在血管受累阳性组明显高于血管受累阴性组(P=0.019)。0+A期、B期、C+D期患者血浆中OCT4 IgG的表达较健康对照均显着增加(P=0.031;P=0.002;P<0.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表达逐渐增加。ROC分析结果显示,当特异度为95.0%时,OCT4 IgG诊断HCC的敏感度为18.9%。OCT4 IgG对C+D期HCC诊断的敏感度达到了26.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HCC患者血浆中OCT4 IgG的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BCLC分期、肝外转移、血管受累及OCT4 IgG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的因素。(3)p16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与健康对照相比,HCC患者血浆p16a IgG水平显着增高(P<0.001)。p16a IgG在不同性别、年龄HCC患者中表达均较健康对照增加。B期、C+D期患者血浆中p16a IgG的表达较健康对照显着增加(P<0.001;P<0.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表达逐渐增加。ROC分析结果显示,当特异度为95.0%时,p16a IgG诊断HCC的敏感度为17.2%。尝试用改良方法检测p16a,得到相近的结果,诊断HCC的敏感度为11.4%。并且来源于同一蛋白的抗原多肽在HCC患者中的表达趋势也不尽相同。与健康对照相比,HCC患者血浆p16b IgG水平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981)。(4)BIRC5、c-myc、ANXA-1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与健康对照相比,HCC患者血浆BIRC5a、BIRC5b、c-myc、ANXA-1 IgG水平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376;P=0.529;P=0.301;P=0.062)。结论:(1)CD25、p16a自身抗体水平在中、晚期HCC患者血浆中显着增高,对HCC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D25自身抗体水平在AFP高表达组中较AFP正常或低表达组显着增高。CD25自身抗体检测可以与AFP联合,共同辅助肝癌的诊断。(2)OCT4自身抗体在HCC患者中表达水平随BCLC分期明显升高,OCT4自身抗体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OCT4自身抗体可能是HCC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对HCC预后评估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3)p16b、BIRC5、c-myc、ANXA-1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均未见差异,课题组既往发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自身抗体水平在其它肿瘤中异常表达,这说明不同组织类型中自身抗体表达水平不同,其具有较高的器官特异性。(4)抗原多肽设计方法及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显示出了良好的抗体检测效力;通过设计多条同源抗原多肽的方法,筛选出了p16蛋白结构中触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表位,为今后优化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p16基因与人类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16基因与人类恶性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2)组织性人群筛查中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P16/Ki-67双染分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1章 宫颈癌的概述 |
1.1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
1.2 宫颈癌的筛查研究进展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3 实验原理 |
2.4 实验步骤 |
2.4.1 标本收集 |
2.4.2 标本采集与方法 |
2.4.3 阴道镜召回 |
2.4.4 标本处理 |
2.4.5 标本观察 |
2.5 研究方法 |
2.6 结果判定方法 |
2.7 观察指标 |
2.8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不同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中p16/Ki-67双染、HPV分型的结果 |
3.1.1 不同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中p16/Ki-67双染阳性率的差异 |
3.1.2 不同宫颈细胞学初筛结果P16/Ki-67双染与HPV(25型)检测结果 |
3.2 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P16/Ki-67双染与HPV(25型)分型结果对比分析 |
3.2.1 细胞学初筛ASCUS和LSIL患者中P16/Ki-67双染的结果 |
3.2.2 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且HrHPV阳性患者P16/Ki-67双染分流的结果 |
3.3 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LSIL进展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5.2.1 不足 |
5.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P16/Ki-67引入宫颈病变筛查和管理的初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3)免疫组化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2 内容与方法 |
2.1 观察指标 |
3 随访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P53、P16、Ki-67、CK7、ER阳性表达情况 |
2 P53、P16、Ki-67、CK7、ER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
讨论 |
1 P53 |
2 P16 |
3 Ki-67 |
4 CK7 |
5 ER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p16/Ki-67双染色细胞学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及复发预测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
2.3 外周血及组织学样本采集和保存 |
2.4 组织标本和血浆游离DNA的提取和二代测序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
3.2 靶向测序质量控制 |
3.3 靶向捕获测序和基因图谱 |
3.4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
3.5 乳腺癌复发进展的风险因素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其他研究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1例伴垂体泌乳素瘤的男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ALDH2 基因rs671、C12orf30 基因rs4767364 多态性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中的分布情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ALDH2 基因、C12orf30 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ALDH2 基因、C12orf30 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DKN2A/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状态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目标 |
总目标 |
阶段目标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案设计 |
2.2 研究样本量 |
2.3 研究对象及信息采集 |
2.4 标本收集 |
2.5 内镜检查及碘染色 |
2.6 标本处理 |
2.7 实验试剂、仪器、耗材 |
2.8 DNA提取及甲基化修饰 |
2.9 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的检测 |
2.10 数据采集及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 |
2.11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第一阶段 |
3.1.1 常规取样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1.2 常规取样研究对象肿瘤部位及分期情况 |
3.1.3 常规取样研究对象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的分布 |
3.1.4 常规取样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一致性 |
3.1.5 常规取样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 |
3.1.6 常规取样的癌、癌旁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结果对比 |
3.1.7 系统取样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1.8 系统取样组织的病理诊断结果 |
3.1.9 不同取样深度、位置肿瘤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情况 |
3.1.10 癌旁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和P16基因DNA甲基化 |
3.2 第二阶段 |
3.2.1 一般情况 |
3.2.2 病变在食管位置的分布 |
3.2.3 食物摄入及饮食习惯相关危险因素 |
3.2.4 食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2.5 内镜活检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阳性率及其分布 |
3.2.6 内镜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检测结果一致性 |
3.2.7 内镜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对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3.2.8 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分布及与内镜活检组织的比较 |
3.2.9 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
3.2.10 基于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第三阶段 |
3.3.1 食管海绵球检查人群一般信息 |
3.3.2 食管海绵球检查的人群耐受性 |
3.3.3 食管海绵球检查对粘膜的影响 |
3.3.4 DNA质量及β-ACT基因测定 |
4. 讨论 |
4.1 常规取样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阳性率分析 |
4.2 常规取样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4.3 常规取样的癌、癌旁组织的P16基因DNA甲基化情况分析 |
4.4 食管肿瘤异质性对P16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 |
4.5 食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
4.6 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7 活检组织P16基因DNA甲基化、拷贝数缺失诊断食管病变的准确性 |
4.8 食管脱落细胞P16基因DNA甲基化检测发现食管病变的能力 |
4.9 食管海绵球检查的食管癌初筛可行性分析 |
5. 总结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资金资助 |
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miR-195-5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
1.1.5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
1.2.2 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正常卵巢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体外细胞学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2.2.2 体内动物学实验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增殖的影响 |
2.2.3 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miR-195-5p与 CDCA4 作用关系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物品 |
3.1.3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2.1 CDCA4是miR-195-5p下游调控靶基因 |
3.2.2 miR-195-5p通过对CDCA4 的调节作用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miR-195-5p、CDCA4 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临床资料 |
4.1.3 随访 |
4.1.4 研究物品 |
4.1.5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2.1 miR-195-5p、CDCA4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4.2.2 miR-195-5p、CDCA4 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胞周期调控与上皮性卵巢癌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铁皮石斛对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自噬相关因子、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肺腺癌细胞株在种植裸鼠移植瘤前的鉴定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铁皮石斛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大小及对自噬相关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或索引 |
综述 铁皮石斛抑制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标准 |
3.1 研究组、对照组纳入标准 |
3.2 正常对照组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手术仪器设备 |
4.2 病例信息采集 |
4.3 组织标本取材 |
4.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
4.5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
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各组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
2 P16、VEGF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
2.1 P16、VE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
2.2 P16、VEGF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
2.3 P16、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
2.4 P16、VEGF表达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
2.5 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3 P16、VEGF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1 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的分化程度分析 |
3.2 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的 P16、VEGF 的分化程度分析P16、VEGF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情况 |
3.3 P16、VEGF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情况 |
讨论与分析 |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
1.1 胃癌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1.2 P16的功能、结构 |
1.3 P16与胃腺癌的关系 |
1.4 VEGF的结构、功能 |
1.5 VEGF与胃腺癌的关系 |
1.6 P16、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 |
2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
2.1 胃癌的中医病名 |
2.2 胃癌的病因病机 |
2.3 胃癌的辨证分型 |
3 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关系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外周血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与肝癌发病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肝癌概述 |
1.1.1 肝癌的流行病学 |
1.1.2 肝癌的病因 |
1.1.3 肝癌的病理类型 |
1.1.4 肝癌的诊断与分期 |
1.1.5 肝癌的治疗 |
1.1.6 早期肝癌的筛查方法 |
1.2 肿瘤免疫 |
1.2.1 抗肿瘤免疫监视 |
1.2.2 肿瘤免疫耐受 |
1.2.3 肿瘤免疫逃逸 |
1.3 自身抗体 |
1.3.1 自身抗体的概述 |
1.3.2 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 |
1.3.3 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
1.3.4 肿瘤相关抗体 |
1.3.5 抗体的检测技术 |
1.4 肿瘤相关抗原 |
1.4.1 CD25 |
1.4.2 OCT4 |
1.4.3 p16 |
1.4.4 BIRC5 |
1.4.5 Myc |
1.4.6 ANXA-1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样本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设备及型号 |
2.2 实验方法 |
2.2.1 抗原的选择、设计与合成 |
2.2.2 实验相关试剂和溶液体系的配制 |
2.2.3 实验原理 |
2.2.4 实验流程 |
2.2.5 质量控制 |
2.3 数据分析 |
2.3.1 特异性结合指数 |
2.3.2 正态性检验及组间比较 |
2.3.3 ROC曲线分析 |
2.3.4 相关性分析 |
2.3.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
2.3.6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抗原的设计 |
3.2 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基本信息 |
3.3 肝癌组的随访信息 |
3.4 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 |
3.4.1 CD25 抗体检测结果 |
3.4.2 OCT4 抗体检测结果 |
3.4.3 p16 抗体检测结果 |
3.4.4 BIRC5 抗体检测结果 |
3.4.5 c-myc抗体检测结果 |
3.4.6 ANXA-1 抗体检测结果 |
3.4.7 肝癌患者的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抗原多肽设计的创新点 |
4.1.1 抗原多肽设计与检测体系优化 |
4.1.2 多条同源抗原多肽的设计 |
4.2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各抗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
4.2.1 CD25 IgG水平变化的意义 |
4.2.2 OCT4 IgG水平变化的意义 |
4.2.3 p16 IgG水平变化的意义 |
4.2.4 BIRC5 IgG水平变化的意义 |
4.2.5 c-myc IgG水平变化的意义 |
4.2.6 ANXA-1 IgG水平变化的意义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p16基因与人类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C-myc、CyclinD1、P16基因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D]. 刘雨. 长江大学, 2021
- [2]组织性人群筛查中细胞学初筛低度异常P16/Ki-67双染分流的临床研究[D]. 周月娟. 南昌大学, 2021(01)
- [3]免疫组化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D]. 陈冰.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循环肿瘤DNA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及复发预测中的价值研究[D]. 郝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5]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D]. 刘攀.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6]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DKN2A/P16基因DNA甲基化和拷贝数缺失状态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D]. 秦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7]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刘翔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铁皮石斛对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自噬相关因子、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D]. 庞晨.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张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外周血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与肝癌发病的关系研究[D]. 徐阳春.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