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专无机化学教学小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向忠[1](2019)在《钠究竟能否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文中指出通过实验探究钠究竟能否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结果显示:当把钠块用锡箔纸包住完全置于CuSO4溶液中,随着CuSO4溶液浓度、温度升高,反应剧烈程度也随之增大,产物中都有蓝色物质生成,黑色物质和黄色物质增多,并出现黄绿色物质、微红色和红棕色物质.在以下情况中可以在锡箔纸上观察到铜生成:一是5%CuSO4溶液、温度为30℃时;二是10%CuSO4溶液、温度在18℃、30℃、40℃、50℃时;三是15%CuSO4溶液、温度在30℃、40℃、50℃时.
桑玉涛[2](2016)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一直立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化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化学思想、科学方法及积极情感意志的培养。人们常说,智慧胜于知识。化学史记录了化学概念、原理等理论性知识形成的曲折过程,描述了化学家们为揭示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而不断寻找科学方法的艰难历程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品质。无论是科学家的一系列探究历程还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为后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提供了宝贵财富。化学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意义不言而喻。近30年来,广大学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化学史教育的功能、教材中化学史料的统计分析及化学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上,化学史教育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整合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化学史教育对中学化学教学意义重大,探寻他们之间的切合点以更好地服务于化学教学成为必然选择。通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调查法,分别对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和化学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由教科书的分析可知,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的编排各具特色,相对于之前已有很大改善,史料不仅内容丰富,且有详有略,呈现形式多样,对三维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很的帮助,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但史料量虽多却常为补充性质,内容完整却简单罗列,不能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教科书相比,仍有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探究性质不明显等问题存在。而在化学史教育融入教学的实施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认同化学史教育的功能,学生也有兴趣了解化学史,已有部分教师开始重视化学史方面的教学,但在教学实施中仍存在化学史地位边缘化、功能运用有偏差、教学方式略显单一等问题。鉴于此,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评价制度、教学资源及教师自身素养这几个方面。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相关教育部门应注重师资培养,从师范生抓起,并丰富课程资源,使师生有料可寻等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将化学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科学地运用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陈滢[3](2014)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当前,世界已进入后危机时代,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摆脱危机,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把促进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突破。2010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为今后的高校化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国内外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化工专业的特点,从创新意识、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五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西北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一和大三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分析了目前高校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查结果中力求找到高校化学教育中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化学教育方案和国内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高校目前的化学教学具有以下主要问题:教与学的观念需转变、化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不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发挥实验课程的积极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化学教育中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优化、化学创新基地的建设、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实施、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多元教学方法的采用、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等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以乙酸乙酯的合成为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阐述。
谷晓凤[4](2011)在《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及教学知识图式比较研究 ——以中学维吾尔族化学双语新手—专家教师为例》文中认为在新疆地区全面推进民-汉双语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以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是目标,提升少数民族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作为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学科教学知识,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尤为重要。本研究的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在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以新疆和田和喀什地区部分维吾尔族中学化学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比分析了维吾尔族中学化学双语新手和专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及其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认同状况。研究发现增进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有:善于使用网络查询,积极参与课堂听课,注重和同事日常交流;专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来源有:重视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注重积累和阅读多样化的专业书刊,大学期间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擅长用母语言辅助教学。第二部分,基于新疆民族地区化学教学实践,采用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方法从维吾尔族中学化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教学实录中,概括出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知识图式及其特征。比较发现新手教师教学知识图式的特征: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均能涉及,但缺乏灵活的产生式和知识组块,教学知识结构逻辑性不强,缺乏化学学科观念与方法的渗透;专家教师教学知识图式的特征如下:由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基本要点、知识组块和较稳定且灵活的产生式组成,具有相对稳定的逻辑化的知识结构,还包含哲学思想、学科观念、学科方法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的应用,是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本刊编辑部[5](2000)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发稿总目录》文中研究表明
童晓滨[6](1999)在《师专结构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师专科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革意向,并付诸实践。同是对重点教学环节予以说明。
赵万银[7](1983)在《师专无机化学教学小议》文中认为我们师专化学系的任务就是要为初中培养合格的化学教师.作为化学系第一门基础课的《无机化学》,其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体现师专特点,面向培养初中化学教师这一目标,不是把《无机化学》的教学要求降低了,而是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全组教师和我们所教的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明确培养目标,把当前各项活动都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样做,教者有心,学生有意,方向明确,针对性强.教师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想到将来作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因此,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很重视,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下边就谈谈我们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具体作法:
周作明[8](1998)在《中国古代史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概述11建室简史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有45年的历史。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的有蒙达坦副教授(1953—1960)、任一鸣副教授(1960—1964)、覃延欢教授(1964—1978)、严沛教授(1978—1983)、何应忠教授(19...
二、师专无机化学教学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师专无机化学教学小议(论文提纲范文)
(1)钠究竟能否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用品 |
1.2 实验内容与步骤 |
1.2.1 实验装置 |
1.2.2 实验内容与步骤 |
1.2.3 实验注意事项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 |
1.1.1 化学史教育有利于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 |
1.1.2 化学史教育有助于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
1.1.3 化学史教育融入教学的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 |
1.2 化学史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基于化学史教育价值的研究 |
1.2.2 基于教材分析的相关研究 |
1.2.3 基于教学模式及教学案例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哲学支撑——科学认识论 |
2.2.2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2.2.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
2.3 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
3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分析 |
3.1 “氯的发现”设计分析 |
3.2 “元素周期律发现史”设计分析 |
3.3 “苯的发现及其结构学说”设计分析 |
4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 |
4.1 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1 教师将化学史融入化学教学的情况 |
4.1.2 教师将化学史融入化学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
4.2.1 学生对学习化学史的认识 |
4.2.2 学生对化学史内容的需求 |
4.2.3 学生对化学史内容的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
5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策略 |
5.1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拓展化学史功能运用 |
5.2 优化课程资源,加强师资培养 |
5.3 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 |
5.3.1 重现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
5.3.2 整合化学史实,突出科学本质 |
5.3.3 挖掘化学史实,展现化学发展历程 |
6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3)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创新的概念 |
2.1.2 创造的概念 |
2.1.3 创造和创新的关系 |
2.1.4 创新能力的概念 |
2.2 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
2.2.1 创新意识 |
2.2.2 创新思维 |
2.2.3 创新技能 |
2.2.4 创新知识 |
2.2.5 创新品格 |
2.3 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2.3.1 哲学理论 |
2.3.2 心理学理论 |
2.3.3 教育学理论 |
2.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
2.4.1 以人为本原则 |
2.4.2 实践性原则 |
2.4.3 教研结合原则 |
2.4.4 激励性原则 |
2.4.5 宽厚性原则 |
2.4.6 个性化原则 |
第3章 高校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
3.1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 |
3.1.1 问卷选用 |
3.1.2 调查实施 |
3.1.3 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
3.2 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
3.2.1 问卷2《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3.2.2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
3.2.3 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
3.3 关于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访谈 |
3.3.1 访谈提纲的确定 |
3.3.2 选取访谈对象 |
3.3.3 访谈报告 |
3.4 高校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
3.4.1 课程设置有待优化和改善 |
3.4.2 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有待完善 |
3.4.3 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
3.4.4 现行评价的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
3.4.5 实验课程发挥不出培养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
3.4.6 教与学的观念需要转变 |
第4章 高校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4.1 改善课程的体系,优化教学的内容 |
4.1.1 打破二级学科界限,构建大学科教学平台 |
4.1.2 改革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精简性和时代性 |
4.1.3 开展多样的的选修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4.1.4 把创新理论课程纳入高校的必修课体系 |
4.2 建立化学创新实践基地 |
4.2.1 定期开展化学创新案例系列讲座 |
4.2.2 教师牵头开展化学科研项目 |
4.2.3 搭建网络实验平台 |
4.2.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姻,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
4.3 化学实验的分层次教学 |
4.3.1 基础实验的教学 |
4.3.2 综合实验的教学 |
4.3.3 设计型实验的教学 |
4.4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考试评价和激励机制 |
4.4.1 采用多元考核方法 |
4.4.2 注重评价内容的层次性 |
4.4.3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4.4.4 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创新学习 |
4.5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4.5.1 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
4.5.2 采用类比、联想的教学方法 |
4.6 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积极作用 |
4.6.1 新生入学指导 |
4.6.2 选课指导 |
4.6.3 科研活动指导 |
4.7 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案例——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加科研的情况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及教学知识图式比较研究 ——以中学维吾尔族化学双语新手—专家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缘由与研究背景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需求 |
1.1.2 民族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
1.1.3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需求 |
1.1.4 教师教学研究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综述 |
1.2.1 专家-新手教师教学研究 |
1.2.2 学科教学知识研究 |
1.2.3 教学知识图式研究 |
1.2.4 新疆民族地区教育研究 |
1.3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1.3.1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1.3.2 本研究内容 |
2. 维吾尔族中学化学双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比较研究 |
2.1 调查方式 |
2.2 问卷调查分析及结果 |
2.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
2.2.2 调查对象职前经验的统计比较分析 |
2.2.3 调查对象在职经验的统计比较分析 |
2.2.4 新手-专家教师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 |
2.3 访谈结果 |
3. 维吾尔族中学化学双语教师教学知识图式的比较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选取 |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1.2 研究内容的选取 |
3.2 双语教师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知识图式比较及特征分析 |
3.2.1 有关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知识图式 |
3.2.2 双语教师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知识图式比较分析 |
3.2.3 新手-专家教师的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知识图式特征 |
3.3 双语教师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知识图式比较及特征分析 |
3.3.1 有关元素周期表的教学知识图式 |
3.3.2 双语教师的元素周期表教学知识图式比较分析 |
3.3.3 新手-专家教师的元素周期表教学知识图式特征 |
3.4 双语教师化学计算技能知识教学知识图式比较及特征分析 |
3.4.1 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教学知识图式 |
3.4.2 双语教师的反应热计算教学知识图式比较分析 |
3.4.3 新手-专家教师的反应热计算教学知识图式特征 |
3.5 新手-专家教师教学知识图式的特征 |
4. 结论与启示 |
4.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4.1.1 双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来源 |
4.1.2 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教学知识特征 |
4.2 对新手双语教师完善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建议 |
附录 |
附录1 维吾尔族中学化学双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来源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新手双语教师N1 铝的重要化合物课堂教学实录 |
附录4 专家双语教师E1 铝的重要化合物课堂教学实录 |
附录5 新手双语教师N2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实录 |
附录6 专家双语教师E2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实录 |
附录7 新手双语教师N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实录 |
附录8 专家双语教师E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实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师专无机化学教学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钠究竟能否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J]. 张向忠. 晋中学院学报, 2019(03)
- [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研究[D]. 桑玉涛.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3]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D]. 陈滢. 西北民族大学, 2014(05)
- [4]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及教学知识图式比较研究 ——以中学维吾尔族化学双语新手—专家教师为例[D]. 谷晓凤. 新疆师范大学, 2011(07)
- [5]《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发稿总目录[J]. 本刊编辑部.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 [6]师专结构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童晓滨. 甘肃高师学报, 1999(02)
- [7]师专无机化学教学小议[J]. 赵万银. 承德师专学报, 1983(Z1)
- [8]中国古代史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周作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