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ton Development 宣布额外的产品查询范围

Lawton Development 宣布额外的产品查询范围

一、罗顿发展公布增发询价区间(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锦[1](2018)在《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国内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己有二十年的历史,2001-2011年国内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整体平稳发展,规模尚小。2012年由于监管政策的放开及银证合作的开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迎来爆发元年,在一年时间内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暴增。但由于放开资管制度后,相应的监管法规没有跟上,快速增长的背后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2016年7月监管部门下发“新八条”确立了券商资管业务的监管纲领性意见,要求券商降杠杆、去通道,2017年5月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提出“不得存在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券商资管去通道力度不断加强,回归主动管理业务是大势所趋。券商资管业务将由通道业务和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综合性的资产管理模式转型。由此本文将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我国其他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之路提供借鉴。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国内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基本情况、产品结构、业务规模、目标客户、投资收益率四个方面展现了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并分析了华融证券创新的动因,继而针对华融证券“非标+REITs”、定增、资产包收购、与投行业务联动四个创新方向分别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了其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之处,同时评价其创新的效果。最后总结了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中的问题,经概括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本文通过对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研究,一方面对其他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转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我国关于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方面的研究案例。

刘国[2](2015)在《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政府管制研究 ——基于法经济学与交易者行为》文中研究指明内幕交易及其政府管制是一个法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学命题。传统意义上法学研究内幕交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幕信息、内幕交易主体、内幕交易归责等方面;经济学学者们研究内幕交易通常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知情交易概念,针对交易行为某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理论基础常常立足于不同经济学理论分支,一直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结论也经常互相矛盾。由于法学和经济学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无论是出发点、研究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因为经济学研究领域自身常常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两个研究领域一直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使得内幕交易经济学研究的现实价值一直难以体现。本文没有试图解决如何彻底消除内幕交易,而是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引导交易相关各方行为,降低内幕交易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本文构建了系统的内幕交易法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统一的基础分析模型系统研究内幕交易管制相关问题,建立起内幕交易及其管制研究在经济学和法学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对内幕交易以及内幕交易管制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析。从法经济学分析框架出发对内幕交易管制行为进行研究,特别从成本效益角度系统分析内幕交易管制困境的原因,并对监管技术手段提高对内幕交易管制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本文率先提出内幕交易间接管制概念,即通过运用优化市场法规,构建合理的市场微观结构,引导内幕交易各方行为来实现内幕交易管制,并对内幕交易间接管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信息结构和贝叶斯推断为基础,构建一个统一的间接管制基础分析框架,将内幕交易间接管制的相关问题统一在这个基础分析框架下,继而构建了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间接管制整体福利评价体系。(2)在基础分析框架下,本文对内幕交易者策略行为以及中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1)本文对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2012年至2014年证监会所公布的行政处罚对象中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的存在,且与信息的确定性、可交易时长和交易金额的相关,并提出相应的管制建议。2)本文对"内幕操纵"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将其视为内幕交易者添加交易噪音。结论显示大多数内幕交易者并不愿意选择制造噪声来隐藏自身交易动机,而且噪音交易策略也不会带来超额收益,持有信息确定度高的内幕信息持有者更愿意制造交易噪声,并提出相应的管制建议。3)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内幕交易偏好"等"不理性"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找出中小投资者"不理性"背后的理性原因和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制建议和投资建议。(3)在基础分析框架和前文研究基础下,针对并购重组这一内幕交易的"多发区"和"重灾区"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我国并购重组中相关法规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管制建议。

武鹏[3](2010)在《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行为金融学是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现实问题的学说,该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说,比传统金融理论的完全理性假说更符合金融市场或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市场现象。目前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热门领域。我国理论界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时间还尚短,且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投资领域的。因此,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包括融资结构的选择、融资时机的确定和融资量的确定等方面。由于理论前提的缺陷和制度环境的不同,西方融资理论并不完全适用我国国情,因此,本文拟在行为金融学基础之上,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作为研究主线以期能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结构大致如下:第1章导论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回顾,界定相关概念,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第2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概述,着重介绍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前景理论,简单列举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学科。第3章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采集大量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特征,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并根据政策的变化相机抉择融资时机和融资量。第4章主要分析了内部主体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第5章分析了外部主体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第6章为本文的目标和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对文中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

张照蓉[4](2009)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算长,从9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无章可循到现在的有法可依,这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中。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有很好的特性。可转债比传统的股权融资有更小的稀释效益,可以带来税赋效应,比传统的债权融资利息率低,还可以减少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正是因为可转换债券的这些特性,所以发展可转换债券对我国资本市场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那么谁来发债呢?当然是公司了,于是本文立足于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研究发债公司的投融资行为。文章首先是对可转换债券特征的深入分析,得出可转换债券比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要好,从经营管理角度解析了可转债有利于减少逆向选择,在筹资成本上可转债也存在很大的优势。在此之后分析了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投资和分红行为,认为企业的留存收益的值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分红行为,并且根据企业留存收益的大小,确定了企业的五个行动区间,进一步采用计算机仿真来模拟了这五个区间的存在。最后文章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特性和融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给定的企业投资项目特征(包括募集资金金额,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与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回归方程。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决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徐照宇[5](2006)在《我国A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股票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有8090%是通过股票增发实现的。同样,股票增发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A股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股改的顺利进行,股票增发将在证券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股票增发定价方法存在种种不合理之处以及上市公司不良的增发动机,使市场对增发价格并不认同,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增发成为明显的利空消息。因此,在考虑我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合理地估算股票的增发价格,对于保护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效率,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目前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市盈率定价法、市价折扣法、上网竞价法、累计投标询价法以及理论上的期权定价法和多因素定价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然后,从内在价值、流动性价值以及流通特权价值等方面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股票的价值构成。并深入剖析了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状况等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流通股规模对股票流动性价值的影响以及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对股票流通特权价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关于增发定价的若干假设,随后引入了突变级数这一综合评价方法用以对增发前后股票内在价值的变化进行测度,同时结合其他历史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股票增发定价模型。最后,本文结合数据对所给出的定价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焦瑜[6](2005)在《我国基金在股市表现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基金在股市的表现。我国基金从1991年10月发展至今已有,其操作对股市的影响也是随着规模的增长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的规范操作也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基金治理结构不完善,基金从开始时就存在不规范操作。在2000年的《财经》杂志曾在这方面做出过调查,并得出了基金搞黑幕的结论,2002年以后比封闭式治理结构更完善的基金开放式基金开始发行,并逐渐占主导地位。但是基金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本文通过对基金获取大量无风险收益,持有股票换手率过高,以及基金重仓股持仓变化与股价变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基金操作不规范的结论。在基金无风险收益方面,基金一直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市场的差价去赚取无风险收益,所以虽然基金业绩跑赢大盘,但是在其投资股票方面并没有真正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基金股的高换手率方面,基金2002以来的换手率一直高于市场整体换收率,与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不符,这种频繁的倒仓背后隐藏的是基金的“对倒”和“倒仓”。在对基金重仓股持仓变化与股价变化之间的关系中,基金在中国股市的几次大行情包括5.19行情,6.24行情,1649点行情,1783点行情中都是在股价低位时轻仓,股价高位时重仓,在2004年9月底到2005年3月份的持仓变化中基金持仓变化不合理,可以得出基金在高位为主力庄家接盘的结论。 基金操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有效的基金治理结构是指通过对基金相关人员进行某些激励和约束,从而达到使基金相关人员愿意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争取收益最大化或者收益一定情况下风险最小化的一种制度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相关制度安排,2 报酬机制,3 外部市场压力。 我国基金治理结构的现状:1 分散的基金持有人难以行使权力,从而导致事实上基金由管理人掌控。2 基金管理人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最大化为工作目标。3 基金托管人也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王爱凡[7](2004)在《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曾几何时,方方面面都对股票市场寄以厚望,政府希望通过股市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希望利用股市实现解困目标、投资者希望在股市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经济学家的理论希望在股票市场中得到运用。然而事与愿违,股市的运行格局与绝大多数人最初的期望相去甚远。人们经过痛苦地反思后发现,上市公司控制权层面的无效率配置摧毁了整个市场赖以有效率运行的微观基础。 本博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元股权结构是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无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二元股权结构的分析框架下,许多问题得到了答案。如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的两难问题、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谜、上市公司资本过度利用问题、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补偿机制问题、上市公司MBO之谜等等。论文总体的构架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我们系统地提出了上市公司二元股权结构问题,分析了上市公司二元股权结构的形成机制,对上市公司二元股权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把对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问题的研究纳入到二元股权结构的分析框架下。其次,我们在二元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个委托人的代理模型,对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上市公司二元股权结构必然导致经理人激励困境的研究结论。第三,我们建立了一系列股权融资的价值效应模型,在这些模型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决定问题:在非流通股股东一股独大及二元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具有内生性,这是由非流通股东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从而解开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谜。而上市公司资本的过度利用问题,既与二元股权结构有关,因为在二元股权结构下,股权资本总是被过度利用。也与市场不能提供真实的关于资本成本的信息有关。第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一直是影响股市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呈现两个显着特征,低分红与二元性。低分红现象常常成为人们指责上市公司低效率的理由,为此甚至出台了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的政策措施。然而,我们的分析结论表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要害不在于低分红,而在于分红的二元性上。为此我们建立了基于二元股权结构基础上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价值效应模型,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在二元股权结构下,高分红实际上损害了流通股东的价值。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强制分红政策或许不能达到保护流通股东利益的目的,反而会损害流通股

吴永发[8](2004)在《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始终是世界各国立法与监管的重要目标。EMH 是讨论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经典理论,它的产生与发展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EMH 一直是学者们验证市场有效性、考察市场状况的出发点。虽然 EMH 的理想化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存在,但有效市场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从 EMH 条件出发,系统分析评价了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状况。投资者理性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个人投资者市场,个人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大量投机行为颇有深层次原因;完全竞争市场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容量小,未形成大量股东分散的竞争性交易行为,市场竞争不充分;完全信息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内募交易及虚假陈述等行为的大量存在。这些情况均显示,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较低。 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或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现实手段。本文对证券市场监管经济学作出阐述,对我国证券监管状况作出分析评价,同时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最后,本文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建设作了路径分析。本文认为,适度扩大市场容量是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而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又是最便捷的适度扩大市场容量的方式。

刘昆[9](2004)在《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筹集资金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在获得证券市场初始融资(IPO)后,因上市公司产业发展或资本运作的需要,在证券市场再融资是可供选择的最佳方式之一。增发新股指上市公司以原股本为基础,再次筹集资金增加股本的行为。它相对配股和可转换债券有着独特的优势,自1998年6月正式实施以来,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重要的再融资方式。但与此同时,增发新股本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给我国股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种融资方式,了解其对我国股市短期内的冲击,规范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在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理论背景下,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增发新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并采用事件研究法,从样本总体、沪深两市样本以及新《通知》出台前后各一年三个角度,对我国近两年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公告日和上市日期间的平均异常收益及累计平均异常收益进行度量、检验和分析。并考察了增发公告日和上市日的股价效应有无显着差别,及两者之间的股价走势,对实证结果是否符合研究假设进行了判定。在此基础上,将可能对增发股价效应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增发规模和增发前后资产负债率的变动,与增发公告日和上市日的异常收益进行了回归分析。并研究了增发前期股价的表现,以及二元股权结构能否解释增发的股价效应。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向政府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李艳锦[10](2003)在《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股东利益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增发新股是市场经济和股票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以其存在的合理性成为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中盛行的再融资方式。随着我国产业环境的变化、监管水平的提高,增发新股以其所固有的优势和积极意义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首选的再融资方式,并且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增发对股东利益的影响:增发使非流通股股东受益,流通股老股东受损。所以,增发消息成为证券市场上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空”消息。究其根源,是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分不开的。 在二元股权结构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共存,二者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主要是通过溢价发行、净资产增值和盈利分红来实现。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由于其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随时变现流通,股利和股价的波动对其利益有重要影响,因此,他们更重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上市公司价值的持续提升。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将使非流通股股东财富增加,流通股老股东财富减少。因此,非流通股股东为使其财富增值最大,倾向于提高增发价格。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制度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了现有的特殊的二元股权结构,非流通股股东(主要是国有股)占整个股权的三分之二,具有绝对控股地位,而流通股(主要是中小股东)仅占股权比重的三分之一,而且非常分散。且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甚至不顾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增发议案,即使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侵害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是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这和我国上市公司改造不完全、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法律内容摘要法规不完善等密切相关。为了保护我国中小股东利益,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二、罗顿发展公布增发询价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顿发展公布增发询价区间(论文提纲范文)

(1)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情况
    2.1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历程
        2.1.1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及分类
        2.1.2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历程
    2.2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现状分析
        2.2.1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新发行数量增加
        2.2.2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2.2.3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发行节奏与市场相关性分析
第3章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情况
    3.1 华融证券简介
        3.1.1 基本情况介绍
        3.1.2 风控体系简介
        3.1.3 信息系统简介
    3.2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3.2.1 产品结构
        3.2.2 业务规模
        3.2.3 投资收益率
        3.2.4 目标客户
    3.3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动因分析
        3.3.1 监管政策鼓励资产管理业务创新
        3.3.2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现有格局需要新的突破点
第4章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案例分析
    4.1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类型
        4.1.1 紧跟地产政策变动,发展“非标+REITs”
        4.1.2 结合不良资产处置优势,发展资产包收购业务
        4.1.3 进一步发展配资型定向增发业务
        4.1.4 与投资银行业务联动,发展定制化金融服务模式
    4.2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效果评价
        4.2.1 各项业务投放情况
        4.2.2 部门完成情况
        4.2.3 资管业务的创新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4.3 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问题总结
        4.3.1 “非标+REITs”组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4.3.2 资产包收购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3.3 定向增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4.3.4 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华融证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对策建议
    5.1 利用平台优势,发展非标转标业务
    5.2 重视多类型产品创设,丰富资管产品体系
    5.3 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5.4 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增强资管部门独立性
    5.5 树立资管特色品牌,加强内外部渠道建设
第6章 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借鉴与启示
    6.1 证券公司的发展借鉴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政府管制研究 ——基于法经济学与交易者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1.2 研究的目的
    1.2 基本概念辨析
        1.2.1 内幕交易
        1.2.2 知情交易
        1.2.3 管制与内幕交易管制
        1.2.4 交易者行为
    1.3 相关研究综述与评析
        1.3.1 内幕交易是否需要管制以及管制的有效性
        1.3.2 内幕交易识别与知情交易测度
        1.3.3 内幕交易者交易策略行为与中小投资者交易行为
        1.3.4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5 现有研究争议存在的原因与本文研究方向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4.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概述
    2.1 法经济学
        2.1.1 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1.2 法经济学分析基础与基本假设
        2.1.3 法经济学分析理论框架
    2.2 贝叶斯推断与仿射信号结构
        2.2.1 信号结构与贝叶斯推断
        2.2.2 正态分布和仿射信号结构
        2.2.3 理性预期均衡
    2.3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2.3.1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产生与研究范围
        2.3.2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基本内容
        2.3.3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
    2.4 对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选择的一点说明
3 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内幕交易管制研究
    3.1 内幕交易管制法内容与管制实现方式
        3.1.1 内幕交易管制法的内容
        3.1.2 内幕交易管制法的实现方式
    3.2 基于法经济学的内幕交易管制成本效益分析
        3.2.1 内幕交易管制研究中经济学与法学的结合
        3.2.2 内幕交易管制的法经济学分析框架
        3.2.3 内幕交易管制法的成本效益分析
        3.2.4 内幕交易行为多样性与管制实现方式的选择
    3.3 内幕交易监管技术手段提高与管制困境
        3.3.1 技术手段提高对管制效率的提升与局限性
        3.3.2 证监会大数据分析系统应用效果—来自证监会处罚数据的证明
    3.4 本章小结
4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及其基础分析框架
    4.1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
        4.1.1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含义及其目标
        4.1.2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法及其成本效益分析
        4.1.3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与直接管制的关系
        4.1.4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与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4.2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基础分析框架
        4.2.1 构建内幕交易间接管制基础分析框架的意义
        4.2.2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基础分析框架
        4.2.3 内幕交易间接管制基础分析框架涵盖的相关问题
        4.2.4 本文基于基础分析框架的研究范围
    4.3 基于基础分析框架的市场质量参数与内幕交易管制福利评价
        4.3.1 市场质量参数
        4.3.2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福利评价体系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实证研究与管制建议
    5.1 基于基础分析框架的隐蔽交易行为分析和研究假设
        5.1.1 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分析
        5.1.2 研究假设
    5.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2 研究方法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内幕交易者是否存在隐蔽交易行为检验
        5.3.3 不同类型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一致性检验
        5.3.4 内幕交易者隐蔽交易行为影响因素检验
        5.3.5 研究结论与管制建议
    5.4 进一步的思考:内幕交易事前管制的实现方式
        5.4.1 知情交易概率与内幕交易事前管制
        5.4.2 内幕交易其他事前管制的实现方式
    5.5 本章小结
6 内幕交易者添加噪音策略行为实证研究与管制建议
    6.1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操纵"行为
        6.1.1 证券市场"内幕操纵"行为一般过程
        6.1.2 "内幕操纵"过程中的信息优势分析
    6.2 基于基础分析框架的"内幕操纵"行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内幕操纵"行为分析
        6.2.2 研究假设
        6.2.3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6.3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6.3.1 内幕交易者添加噪声策略收益检验
        6.3.2 不同类型内幕交易者的噪声交易策略一致性检验
        6.3.3 噪声交易策略影响因素检验
        6.3.4 聚类分析
        6.3.5 研究结论与管制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沪深股市中小投资者"内幕交易偏好"行为研究
    7.1 沪深股市中小投资者"内幕交易偏好"行为
        7.1.1 沪深股市结构特征
        7.1.2 沪深股市中小投资者获利方式及行为选择
    7.2 基于基础分析框架的中小投资者"内幕交易偏好"行为研究
        7.2.1 "羊群效应"的涵义
        7.2.2 基础分析框架与"羊群效应"内在联系
        7.2.3 中小投资者"内幕交易偏好"行为解析
    7.3 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及偏好调查问卷分析
        7.3.1 调查对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调查内容设计
        7.3.2 描述性统计
        7.3.3 数据分析
        7.3.4 研究结论
    7.4 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建议与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建议
        7.4.1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7.4.2 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并购重组中内幕交易者行为研究与管制建议
    8.1 证券市场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交易
        8.1.1 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交易
        8.1.2 基于基础分析框架的并购中内幕交易行为及市场环境分析
    8.2 并购重组中内幕信息控制:以河北钢铁为例
        8.2.1 重组过程
        8.2.2 合理有序的重组规划
        8.2.3 股权结构与内幕交易防范
        8.2.4 案例启示
    8.3 并购重组法规存在的问题及管制建议
        8.3.1 并购重组中现行主要法规
        8.3.2 并购重组中现行法规存在的问题
        8.3.3 重组法规的管制建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结论
    9.2 研究不足
    9.3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及偏好调查问卷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3)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当市场表现为非理性时
        1.2.2 当管理者表现为非理性时
        1.2.3 简要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非理性”概念的界定
        1.3.2 融资决策所涉及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及全文结构安排
        1.4.1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金融理论基础
    2.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2.1.1 理论前提:非理性经济人和非有效市场
    2.2 前景理论
        2.2.1 前景理论的提出
        2.2.2 前景理论构成要素
    2.3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学科
        2.3.1 心理学及相关科学
        2.3.2 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
        2.3.3 公司理论、公司财务学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特征
    3.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选择
        3.1.1 样本数据选择说明
        3.1.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数据分析
    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机和融资量的确定
        3.2.1 我国上市公司历年融资数据整理
        3.2.2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融资时机分析
        3.2.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额趋势分析
    3.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差
        3.3.1 企业融资违规行为分析
        3.3.2 上市公司融资滥用现象
        3.3.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
第4章 内部主体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4.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分析
        4.1.1 股东控制权情况
        4.1.2 董事会状况
        4.1.3 监事会状况
        4.1.4 经理人状况
    4.2 控股股东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4.2.1 控股股东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4.2.2 控股股东价值模型
    4.3 高管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4.3.1 上市公司高管类别及其行为特征分析
        4.3.2 决策层“内部人控制”现象与股权融资偏好
        4.3.3 高管人员非理性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第5章 外部主体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5.1 强制性政策监管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5.1.1 行政干预体系的形成
        5.1.2 IPO 政策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
        5.1.3 再融资政策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
    5.2 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5.2.1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5.2.2 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的融资合谋
        5.2.3 监管者非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5.3 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决策层融资行为的博弈分析
        5.3.1 博弈模型的建立
        5.3.2 博弈分析
        5.3.3 结论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6.2.2 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6.4.1 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6.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4)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可转换债券概述
    2.1 可转换债券基本情况介绍
        2.1.1 可转换债券的概念
        2.1.2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2.1.3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2.1.4 可转换债券的种类
    2.2 国外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
    2.3 国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2.4 我国可转换债券存量和行业分布
    2.5 可分离债的发行
3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势分析
    3.1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委托代理问题
    3.2 可转换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较
    3.3 可转换债券融资与债券融资的比较
    3.4 在我国发行可转债与增发、配股融资的比较分析
        3.4.1 发行条件方面的比较分析
        3.4.2 再融资效果方面的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投资分红行为分析
    4.1 模型框架
        4.1.1 模型假设
        4.1.2 投资和分红的政策分析
        4.1.3 边界条件
    4.2 行为分析
        4.2.1 “不行动”区域的分析
        4.2.2 分红阀值的研究
        4.2.3 投资阀值的研究
        4.2.4 投资和分红边界的确定
        4.2.5 “不行动”区域价值函数的确定
    4.3 数值释例与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项目特征与可转换债券的实证研究
    5.1 样本
    5.2 募集资金用途分析
    5.3 回归模型的建立
        5.3.1 回归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5.3.2 建立回归模型
        5.3.3 回归过程处理及回归结果
    5.4 回归结果分析
6 结论
    6.1 本文得到的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研究数据及计算机仿真程序
    B.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主要成果

(5)我国A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我国A 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方式及比较分析
    2.1 我国A 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方式
        2.1.1 市盈率定价法
        2.1.2 市价折扣定价法
        2.1.3 上网竞价法
        2.1.4 累计投标询价法
        2.1.5 期权定价法
        2.1.6 多因素定价法
    2.2 我国A 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方式的比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A 股市场股票增发价格的影响因素
    3.1 股票的内在价值
        3.1.1 盈利能力
        3.1.2 发展能力
        3.1.3 偿债能力
        3.1.4 营运状况
    3.2 股票的流动性价值
    3.3 股票的流通特权价值
    3.4 其他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A 股市场的股票增发定价
    4.1 股票内在价值的测度
        4.1.1 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
        4.1.2 突变级数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测度
    4.2 增发定价模型的实现
        4.2.1 理论假设
        4.2.2 变量选择和定义
        4.2.3 数据的选择与来源
        4.2.4 回归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A 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模型的应用
    5.1 二元股权结构下的股票增发定价
    5.2 股改过程中的股票定价
    5.3 全流通条件下的股票增发定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我国基金在股市表现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文章综述
    1.1 当前研究情况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主要参考文献
    1.4 文章结构
第2章 中国基金业发展简史
    2.1 1997年10月前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
    2.2 1997年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第3章 基金在中国股市的表现
    3.1 我国基金的业绩虚高
        3.1.1 2000年5月之前
        3.1.2 2000年5月-2002年
        3.1.3 2002年至今
    3.2 基金股的高换手率
    3.3 基金在投资股票方面的表现
        3.3.1 5.19行情基金重仓股的表现
        3.3.2 6.24行情中基金的表现
        3.3.3 2003年的1649行情
        3.3.4 2004年的1783行情
        3.3.5 2004年底基金重仓股持仓变化
第4章 基金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基金治理结构现状
        4.1.1 有效的基金治理结构应达到的标准
        4.1.2 我国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4.2 我国基金外部监管情况
        4.2.1. 通常基金监管情况
        4.2.2 中国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
        4.2.3 我国基金监管的组织体系
        4.2.4 我国基金监管的不足
第5章 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完善及管理模式创新
    5.1 基金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应作的改进
        5.1.1 保障基金管理人的独立性
        5.1.2 落实基金托管人的职责
        5.1.3 加强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
        5.1.4. 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5.1.5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5.1.6 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
        5.1.7 设立公司型基金
    5.2 外部监管的完善和优化
        5.2.1 加强政府各部门合作
        5.2.2 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自身的建设和约束机制
        5.2.3 加强行业自律
    5.3 引入外部竞争,私募基金合法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7)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结构安排
    1.3 论文可能的创新
2 文献回顾与评价
    2.1 控制权问题为什么重要
    2.2 控制权配置与企业效率
    2.3 控制权市场、控制权转移及其财富效应
    2.4 小结
3 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3.1 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与研究结论
    3.2 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
    3.3 多委托人模型
    3.4 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激励困境
    3.5 小结
4 二元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价值效应
    4.1 上市公司IPO的价值效应与实证分析
    4.2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价值效应与实证分析
    4.3 上市公司配股的价值效应与实证分析
    4.4 小结
5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5.1 公司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5.2 股权融资偏好的内生性分析
    5.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实证分析
    5.4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分析
    5.5 小结
6 上市公司资本过度利用研究
    6.1 代理成本理论与资本过度利用
    6.2 市场有效性与资本过度利用
    6.3 上市公司资本过度利用实证分析
    6.4 小结
7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价值效应
    7.1 基于一元股权结构的股利分配模型
    7.2 基于二元股权结构的股利分配模型
    7.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实证分析
    7.4 小结
8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8.1 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不可补偿性
    8.2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补偿机制分析
    8.3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实证分析
    8.4 小结
9 上市公司MBO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9.1 上市公司实行MBO的理论依据
    9.2 我国上市公司MBO实证分析
    9.3 对上市公司MBO的结构性评价
    9.4 小结
10 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优化研究
    10.1 上市公司投票权结构理论
    10.2 上市公司投票权结构优化研究
    10.3 存量改革的思路——股权结构调整
    10.4 增量改革的思路——股票发行制度改革
    10.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有效市场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有效市场理论评述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与研究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完全竞争理性预期均衡与市场有效性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理性预期均衡与市场有效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投资者理性行为研究
    第一节 投资者理性的理论概述
    第二节 从众行为与过度反应
    第三节 投资者理性决策的微观分析
    第四节 我国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证券市场竞争结构研究
    第一节 证券市场竞争结构的一般分析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竞争结构
    第三节 我国证券供给与定价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证券市场透明程度研究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与公开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节 内幕交易
    第三节 虚假陈述
    第四节 我国信息披露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证券市场监管研究
    第一节 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研究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第三节 证券市场监管的模型分析
    第四节 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建设研究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制度缺陷
    第二节 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建设的对策研究
    本章小结
附 表
参考文献
后 记

(9)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2 论文研究框
第2章 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资本市场有效性
    2.2 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假说理论
        2.2.1 价格压力假说
        2.2.2 杠杆作用假说
        2.2.3 信息假说
    2.3 小结
第3章 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实证方法研究
    3.1 事件研究分析
        3.1.1 事件研究的概述
        3.1.2 事件研究的步骤
        3.1.3 确定异常收益的模型
        3.1.4 异常收益的加总与检验
    3.2 研究假设
    3.3 样本数据研究
    3.4 实证研究过程设计
    3.5 小结
第4章 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实证结果分析
    4.1 增发新股公司产业特性分析
    4.2 增发新股样本总体的股价效应分析
    4.3 增发新股沪深两市的股价效应对比分析
    4.4 增发新股公告日和上市日的股价效应对比分析
    4.5 新《通知》出台前后,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对比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增发新股的影响因素
    5.2 增发规模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分析
        5.2.1 公告日AR与增发规模的截面回归分析
        5.2.2 上市日AR与增发规模的截面回归分析
    5.3 资产负债率变动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分析
    5.4 前期股价行为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分析
    5.5 二元股权结构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分析
        5.5.1 流通权价值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分析
        5.5.2 公司股本结构和大小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分析
        5.5.3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增发新股股价效应的影响对比分析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股东利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本文的结构
    (四) 本文特色和创新
二、 增发新股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一) 增发新股是国际证券市场上最常用的再融资方式
        1 增发新股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具备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 增发新股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环境下有效的再融资方式
        1 产业环境的变化
        2 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3 与其它再融资方式相比,增发新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4 增发本身具有其积极意义
    (三)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1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历程回顾
        2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存在的问题
三、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股东利益的影响
    (一) 理论研究:增发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1 同股同价条件下增发新股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2 同股不同价的条件下增发新股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二) 增发新股对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样本选择
        2 研究方法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三) 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及其影响
        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2 特殊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及股东权益的影响
四、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基本结论
        1 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有效的再融资方式
        2 增发新股过程中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4 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二) 政策建议: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1 增发新股时保证流通股老股东享有优先认购权
        2 限制增发议案中控股股东的权力
        3 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
        4 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监管力度
        5 增加中介机构在增发过程中的责任
        6 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7 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8 建立健全股东诉讼制度和民事赔偿责任
        9 其他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措施
附录
    1 上市公司实施增发新股后大股东持股情况一览表
    2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A股)一览表
    3 2000年到2003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增发前每股净资产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罗顿发展公布增发询价区间(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融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分析[D]. 赵明锦. 河北金融学院, 2018(01)
  • [2]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政府管制研究 ——基于法经济学与交易者行为[D]. 刘国.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6)
  • [3]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分析[D]. 武鹏. 青岛理工大学, 2010(05)
  • [4]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研究[D]. 张照蓉. 重庆大学, 2009(12)
  • [5]我国A股市场股票增发定价研究[D]. 徐照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4)
  • [6]我国基金在股市表现及分析[D]. 焦瑜.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2)
  • [7]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研究[D]. 王爱凡. 浙江大学, 2004(07)
  • [8]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建设研究[D]. 吴永发. 复旦大学, 2004(01)
  • [9]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昆. 湖南大学, 2004(04)
  • [10]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股东利益的影响[D]. 李艳锦. 东北财经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Lawton Development 宣布额外的产品查询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