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特韦斯校正误差探讨

厄特韦斯校正误差探讨

一、厄特维斯改正的误差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清满,王硕仁,袁东方[1](2021)在《“雪龙2”号国内首套Sea Ⅲ型海洋重力仪应用分析》文中指出Sea Ⅲ型海洋重力仪是Micro-g LaCoste公司在L&R SⅡ型重力仪原理基础上开发的新型摆杆-斜拉零长弹簧海洋重力仪。本文以Sea Ⅲ型海洋重力仪在"雪龙2"号上应用为例,梳理了Sea Ⅲ型海洋重力仪工作原理、重力计算公式、结构特点和优势。对其静态试验及海上动态性能测试进行研究,通过设计重复线、交叉点来评估仪器的动态精度情况。试验表明Sea Ⅲ静态线性月漂移约为0.85×10-5m·s2,重力仪观测值能够清晰反映当地固体潮变化特征,动态内符合精度为0.23×10-5m·s2,均远优于海洋调查规范相关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雪龙2"号船型、设备布置等分析总结仪器数据处理流程及仪器性能指标,为后续相关用户提供参考。

张志强[2](2020)在《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重力数据是海洋地球物理重要信息,在地球物理、矿产资源勘探、军事运用和火箭发射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卫星测高和船载重力测量可获得数公里乃至更大区域的海面重力特性,但较小规模(亚公里)的海底地质特征仍需结合水下和近海底调查,以克服离势场源过远所造成的信号衰减。水下移动重力测量能够连续实施近水底的重力勘测,如使用自治水下无人航行器(AUV)还能允许水面母船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进而降低水下重力测量相关的高成本和准入门槛,是未来海洋重力测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对于普遍采用的航空、船载移动重力测量,水下移动重力测量无法使用卫星定位信号,需要使用水声定位、捷联惯导以及深度计等多种辅助定位设备才能得到准确三维位置,同时水下航行物体运动姿态与飞机、舰船航行有较大区别,对于重力测量的影响机理不同。本文从水下移动重力测量应用需求出发,以AUV搭载捷联式重力仪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理论研究、实航数据和实验分析,分别建立了水下移动重力测量模型、分析了AUV平台对重力测量的影响、设计了有效的重力测量平台、提出了适于捷联式重力仪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流程,并通过湖上实验验证了软硬件平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1)研究了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水下移动重力测量模型和相应的误差模型,重点分析了捷联式重力仪姿态、位置和速度等误差源。讨论了1 mgal精度的可行性以及对水下定位设备的性能要求。经计算,在重力传感器与捷联式航空重力仪一致、水声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达到测量斜距的0.5%、水压深度计测深测量精度达到5 cm且多普勒计程仪测速精度达到0.1 m/s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水下移动重力测量达到精度要求。(2)分析了AUV作为搭载平台,其水下运动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本文称为诱导重力),推导了矢量重力测量的诱导重力计算公式,基于国内自主研发的三型AUV实际海上航行数据,计算了相应的诱导重力。对于矢量重力测量来说,应当使用排水量较大的AUV,并通过总体优化设计尽量减小定深航行时的俯仰角和航向角,同时在实施测量时严格控制转向和加减速运动;对于标量重力测量来说,采用多推进器组合方式的AUV是实施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最佳选择,重力仪布置在距运动中心X轴方向上大于4 m时、Y轴方向上大于2 m时,诱导重力将大于1 mgal。(3)设计了1套基于AUV的水下移动重力测量平台,包括平台总体、控制系统、导航系统、载荷和重力测量系统设计,建立了8个推进器的控制模型,采用了水下航行模糊控制方法的AUV重力测量平台控制系统。分析了水下移动重力测量对导航设备的性能要求,设计了由INS+DVL、DGPS+SBL、水压深度计、水声高度计和避碰声纳等设备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并进行了设备选型,导航系统同时提供重力计算所需的水下位置、速度及深度信息。(4)围绕水下移动重力测量所需的精确位姿估计问题开展了融合估计方法研究,研究了在误差状态下的间接估计模式和位姿状态下的直接估计模式,通过推导状态演化方程建立了状态模型;根据外部量测方程构建了观测模型,分别形成了间接模式与直接模式的数据融合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间接模式方法的数值问题提出了改进算法;针对直接模式连续-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问题,提出了连续时间更新的数值积分方法与离散观测更新的虚采样迭代方法,形成了直接模式位姿估计的连续-离散迭代扩展卡尔曼滤波(CD-IEKF)算法。通过工业级GNSS模拟器生成的不同载体运动数据与不同精度等级IMU的仿真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5)构建了由AUV重力测量平台、重力仪和测量船组成的水下移动重力测量验证实验系统,于2020年1月在武汉市木兰湖水域沿着同一路径先后进行了4条水面测线、2条水下测线的移动重力测量,采用重复测线评估重力测量,精度达到0.42 m Gal,验证了水下重力测量与水面测量的一致性,证实了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可行性;进而基于本文提出的CD-IEKF算法进行了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与重力提取,得到调整后重力异常测量的内符合精度为0.16 m Gal,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初始条件鲁棒性和动态估计性能。(6)讨论了不同形体的重力梯度理论模型,建立了均质半球体、质点和长方体引起的重力梯度及其空间分布。以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例,重点研究了密度不均匀物体的重力梯度信号及其测量问题,包括潜艇外壳和内部质量亏损引起的重力垂直梯度异常,计算了在不同的重力梯度仪器精度条件下对典型潜艇的探测距离,按照潜艇与AUV高度差500 m进行分析,重力梯度仪精度达到10-4E(E(?)tv(?)s)时,搜索宽度可达830 m。

孙鹤泉,金绍华,张宇[3](2020)在《基于MODWT变换的海洋重力观测航行数据滤波方法》文中提出厄特弗斯效应是动态海洋重力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厄特弗斯改正精度与航速和航向角精度密切相关。本文从最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入手,利用改进的定量化Lipschitz条件来确定观测曲线的正则性,提出了一种海洋重力观测中含噪航行数据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在抑制噪声干扰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留测量信号的局部特征。本文提供了两组海洋重力测量中航速和航向角数据的处理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徐慧[4](2020)在《三轴平台航空重力仪数据后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航空重力测量是获取地球重力场的测量手段之一,由于重力测量精度高和速度快,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三轴平台航空重力仪测量数据进行后处理软件设计和研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针对航空重力数据的预处理阶段,加强了对原始数据质量控制,对重力测量系统和GPS导航系统获取的垂直加速度信号的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出某架次重力仪信号的延迟量为0.27s,修正后实现GPS与重力仪数据时间同步。基于游移方位惯导系统,建立三轴平台误差角数学模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实时解算三轴平台误差角。通过比较测线段数据平台倾斜补偿前后的重力异常结果,改正量所占比例不超过0.5%,表明该三轴稳定平台能很好保持水平,在测线部分的改正量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介绍了航空重力异常改正模型,利用实测数据的卡尔曼改正结果使用垂线法、网格法1和网格法2进行重复线精度分析,结果均优于1mGal,表明重力采集系统性能良好。在交叉点精度分析以缩小搜索范围、先判断相交再求交点方法提高搜索效率。针对国产三轴平台航空重力仪,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系统GeoProbe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并实现了三轴平台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后处理软件,包含重力仪数据预处理、测线选取、重力异常解算、测线修正、波形显示、日志记录模块和重复线和交叉点精度计算。各个模块经过单个测试和集成测试,软件运行稳定,计算结果正确。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对国产三轴平台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有实际应用价值。

李晶晶[5](2020)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让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素质全面的中学生一展所长、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教育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普及学科知识、渗透学科前沿、促进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存在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都使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而竞赛活动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湖南省是竞赛的大省、强省,以湖南省化学竞赛为点,既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能突出湖南特色、结合湖南智慧,还能以点带面,勾勒我国奥林匹克竞赛现状的面,揭示我国奥林匹克竞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化学竞赛的成就、困境与出路。首先从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描摹出化学竞赛发展现状的大体框架,再结合近三十年来获湖南省化学竞赛省二等奖以上选手的发展状况调查,通过访谈与部分竞赛选手、竞赛专家共同探讨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湖南方案。此外,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借鉴湖南优秀经验的同时对学科竞赛中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力求守正创新、拨乱反正,为学科竞赛的破旧立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直面问题——整体设计。从实际问题、真实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文献,明确研究的问题,形成明晰的思路,选取恰当的方法,规划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章):历史考量——精准定位。回顾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史成就与重要举措,从历史层面定位化学竞赛的价值与功能。第三部分(3、4章):正向思维——守正创新。研究、调查成功的化学竞赛开展正例——湖南省化学竞赛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回顾湖南化学竞赛历史,调查湖南化学竞赛发展现状,总结湖南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为学科竞赛的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第5章):逆向思维——拨乱反正。通过文献和调查总结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反推学科竞赛健康发展。第五部分(第6章):总结展望——助推发展。总结对策,反思不足,展望未来,助力学科竞赛良性发展。

邹嘉盛[6](2020)在《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匹配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力辅助惯性导航技术利用海洋重力场空间分布特性,对以惯性导航为主体的水下导航进行修正,实现高精度导航,拥有高自主性、高隐蔽性、无源性、抗干扰性等特点。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系统分为三部分,即惯性导航系统的位置、航距、航向信息的输出子系统;海洋重力场异常图及航行过程中重力数据的实时采集子系统;重力异常图与惯性数据的融合匹配子系统。其中,匹配算法是一项关键技术亟需重点研究。目前匹配算法的实际应用仍以基于相关分析的相关极值算法、迭代最近等值线算法,桑迪亚算法为主,这些算法在特定条件下同时具备了匹配的高精度性和时效性,但是重力异常背景场的适应性存在不足,对背景场的特征性具有较高要求,无法实现大范围的重力匹配惯性导航。本文结合目前已有传统算法,分析其算法原理,优缺点,对不同算法在多种海洋重力场背景中的适应性进行对比,提出了新的结合两种特征算法相互补的方法,提高TERCOM算法精度,研究了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在实现重力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存在的误匹配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借助惯导短期内高精度特点,增加约束条件,实现对概率神经网络算法提升的可行性。本文引入由鸟群捕食行为演变而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潜艇重力辅助惯性匹配导航新算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研究了TERCOM与ICCP融合的重力匹配导航算法。分析两种算法对惯导数据和重力数据的适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两者相结合的匹配导航算法,该算法在已有改进算法的基础上,对惯性导航提供的采样间隔航距以及ICCP匹配航距和改进TERCOM匹配航距进行联合对比分析,设置限差,搜索出TERCOM匹配误差较大点,并用ICCP对应匹配点进行替换,反复搜索替换,最终生成由两者算法结合的新匹配轨迹。2.分析概率神经网络算法特点,通过计算待匹配轨迹与实测重力轨迹之间的相似概率,选取最大同类概率进行重力匹配导航。在此基础上,利用惯性轨迹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高精度航向以及航距的特点,对概率神经网络的待匹配轨迹进行约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关约束条件的重力匹配导航算法。该算法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惯导系统提供的轨迹方位与航距信息,有效排除大量待匹配干扰轨迹,提高匹配效率,并提高了匹配精度。3.鉴于目前重力匹配惯性导航存在匹配定位精度高的需求,本文引入由鸟群捕食行为演变而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潜艇重力辅助惯性匹配导航新算法。研究改进了粒子群优化算法,使之适用于重力匹配导航,进行了算法实现和仿真分析,有效提高了重力匹配导航精度,并分析了该算法受匹配重力场背景图的分辨率影响程度较小,受背景场重力值精度以及观测重力仪的影响程度较大。4.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的实现,对算法和匹配环境均提出较高要求。如何有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匹配导航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TERCOM均方差算法,概率神经网络算法以及ICCP最近等值线迭代法,在不同重力背景场环境下进行重力辅助惯性匹配导航,通过在重力场轨迹移动局部窗口计算方法,分析多种重力场特征评判公式,选择局部重力场标准差和经纬度方向相关系数作为匹配区域评判数量指标,对三种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匹配能力进行仿真对比研究。

孟宁[7](2020)在《基于BDS的航空重力测量中加速度估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航空重力测量是以飞机为载体快速经济地确定区域重力场的有效方式之一,可获取地球重力场中的中高频段分量,是建立高分辨、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当前航空重力测量中载体加速度确定方法主要以GPS为主的单一导航系统进行研究,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开展北斗系统的航空重力测量中加速度高精度估计研究也就变得很有必要。本文借鉴GPS系统在航空重力测量领域的相关经验,主要包含了以下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1)系统地介绍了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基于此对GNSS在航空重力测量中的精度需求进行了分析;2)阐述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基站差分法进行高精度载体加速度估计的基础理论,并概括总结该法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加速度估计精度的各项误差源,包括周跳、整周模糊度、电离层误差和卫星星历误差等进行分析。位置差分法中,加速度计算精度与定位精度成正相关;差分后的电离层残余误差随着基线的延长不断增大,单基站差分法在长基线条件下的应用受限;3)推导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多普勒观测值估计加速度方法的数学模型,对影响该方法精度的各项误差源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卫星位置误差、卫星速度误差及接收机位置误差可通过双差观测模型大幅削弱或消除,观测噪声对该方法确定加速度精度的影响最大,达m Gal级;4)针对基于北斗系统的单基站差分法和多普勒方法在无基站配合观测区域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北斗的精密单点定位估计加速度方法。精密单点定位算法使用载波伪距观测值,在无基准站时静态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动态测量精度达到分米级,满足GNSS对航空重力测量精度的需求。对采用该方法进行加速度估计的主要误差源及其影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星历误差对加速度估计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仍应尽量采用事后精密星历;各个机构发布的不同类型的30s采样间隔的钟差产品对加速度估计结果的影响不大;5)最后,利用南海的船测数据对基于北斗系统的单基站差分法、多普勒方法、精密单点定位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位差分法的精度最优,动态情况下加速度确定精度优于2m Gal,位置差分法在3.5m Gal以内,基于北斗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相位差分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互差为1.5m Gal左右,也验证了基于北斗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在载体加速度高精度估计方面的可行性;多普勒方法精度最差,由于动态情况下观测噪声大,加速度误差达7~10m Gal。

张驰[8](2020)在《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的航迹规划与图像匹配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误差随时间积累的缺点,为满足水下潜器长期、自主、高精度、隐蔽航行的需求,可以采用重力辅助惯性导航方法对惯性导航误差进行修正。目前重力辅助惯性导航主要采用一维线匹配方法,较之于二维图像匹配,其所利用有效重力图信息少,在重力变化相对较平缓的区域易出现匹配精度差甚至误匹配等问题。基于此,论文围绕重力二维图像辅助导航的关键技术——适配区选择、航迹规划与图像匹配算法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总结了水下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现状,分析归纳了水下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关键技术及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卫星测高、航空重力测量以及船载重力测量等获取海洋重力异常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梳理了论文的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内容。2、研究了基于多特征值分析的重力辅助导航适配区的选择方法,依据重力场统计特征参数深入分析了基于信息熵的适配区选择、基于模糊综合决策的适配区选择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适配区选择方法。以网格平均重力异常数值模型为基础数据选取实验区域并进行分区计算重力场统计特征参数,对适配区进行多指标综合选取,并通过最近等值线迭代算法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三种方法选择的适配区域重力匹配效果较优,且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结果优于信息熵方法。3、研究了利用蚁群-势场算法进行航迹规划的技术与方法。首先基于重力多特征值分析对水下潜器航行区域进行适配性划分,并给出适配、非适配区标签;然后在蚁群算法进行航迹规划的基础上引入人工势场算法,重新构建启发函数,避免了蚁群算法的局部最优问题;同时利用最大-最小蚁群系统改进算法信息素更新规则,防止了“早熟”现象发生。在论文实验环境中,蚁群-势场算法效率提升40%以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蚁群-势场算法可以有效解决水下潜器在重力辅助导航中的航迹优化问题,提高了问题解的可行性。4、研究了利用重力二维图像辅助惯性导航的匹配算法。匹配过程由粗匹配和精匹配两部分组成:首先将待匹配区域(2'×2')重力异常数据灰度化,得到重力二维图像测量模板图,考虑到惯性导航误差,以水下潜器为中心,置信半径为10海里构建重力背景场底图(20'×20');其次通过灰度匹配方法完成粗匹配过程,得到5个近似区域的重力二维图像子图;最后利用特征匹配完成精匹配过程,通过对比模板图与子图特征向量之间的差异,得到最终匹配结果。在论文实验环境中,重力二维图像格网大小设置为20〃×20〃,定位误差在1’。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重力二维图像辅助导航算法匹配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胡晓炜[9](2020)在《地基望远镜目标跟踪与激光光尖自动导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基于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地基激光发射望远镜项目,以地平式跟踪机架、直流电机直接驱动的光学望远镜为应用背景,对指向控制、卫星跟踪和激光光尖自动导星方法进行研究,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望远镜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二是激光图像处理。望远镜控制软件系统主要负责指向控制和卫星跟踪,包括理论位置获取、跟踪算法实现、指向误差修正、人机交互与网络通信等功能,激光图像处理主要用于光尖检测与标定,包括CCD校正、滤波降噪、边缘检测、激光光尖与星像识别、坐标计算等功能。在学习、继承了天仪公司原有望远镜软件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该望远镜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和软件开发,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在指向控制方面,选用机架模型进行指向误差修正,首先测定码盘零点偏差,再获取多组全天区的指向误差数据,包括方位轴、高度轴、方位误差、高度误差,通过Matlab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机架模型的系数,并在控制程序中实时纠偏。在显着性水平α=0.05下进行残差分析,剔除偏离过大的点以提高拟合精度。通过计算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F检验的p值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经测试,模型修正后的指向精度优于5"。在卫星跟踪方面,首先使用星历预报软件,利用下载的TLE数据,生成本站点的卫星预报引导文件,数据率为每秒1个点。其次,对于经过正北方向的卫星,其方位预报值会在360°(0°)处发生跳变,为保证望远镜跟踪卫星过程的连续性,先对预报引导文件进行预处理,将该类卫星的预报方位值中大于180°的值减360°,使方位预报值连续不跳变。跟踪过程中当前时刻的卫星理论位置,通过对预报文件的插值得到。编写Matlab程序用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和牛顿多项式插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插值方法在阶次为2时,达到最高精度,插值误差小于0.01",并对插值点位置进行比较,在阶次低时,中间位置与两端位置对插值精度影响不大;高阶次时,在端点位置插值会产生龙格现象。由于采样频率较高,在跟踪系统设计中选用多项式系数求解法进行插值,每4个点作为一组插值数据,构建增广矩阵求得系数的唯一解。经试验与计算,3阶多项式插值误差小于0.01",完全满足卫星跟踪精度需要。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跟踪系统仿真模型,对位置环PID分析校正,试验表明,采用带输入前馈的PID算法能够提高跟踪精度。在卫星跟踪程序中使用时间间隔为2ms的多媒体定时器,定时触发跟踪子程序。为提高精度,在跟踪子程序中,实时读取当前时刻,并利用预报引导文件中相邻的4个点,插值得到当前时刻的卫星预报理论位置,并与伺服系统反馈的卫星实际位置进行比较,通过增量式PID方法调节跟踪速度。经测试,两轴的跟踪误差RMS小于0.5"。在激光光尖自动导星方面,由于距离远、大气消光严重等因素,激光光尖无法呈现标准楔形,现有方法无法对光尖实时精准标定。本文提出基于霍夫检测的算法,可以实现对激光光尖坐标实时计算与标定,并有较高容错率,在背景亮度不均匀及环境变化情况下仍能正常检测,提高了激光测距的效率及光束指向目标的精确度,减少人工调整激光指向的工作量。根据实拍的图片试验,光尖检测偏差在2个像素以内;在激光光尖导星系统中,算法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也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算法实现上,通过CCD暗场和平场校正、多图叠加、高斯滤波、图像增强的方法提高图像质量。对比了空域法与频域法的算法原理与处理效果,并选用空域法编程实现。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提取前景、Sobel算子检测边缘、并基于霍夫变换拟合相交直线。考虑背景干扰、激光器功率小导致的光尖成像暗弱、阈值选择偏差等因素影响,选取多条有效直线进行筛选,最终对CCD靶面上激光位置进行标定,基本达到了在肉眼识别不清的情况下检测出激光光尖,并精确计算出光尖的坐标。结合质心算法计算出的卫星星点质心坐标,可以确定光尖与星点质心的偏差量,从而控制望远镜转动以消除偏差。当光尖准确指向星点质心时,望远镜发出的激光束将准确对准卫星,达到激光光尖自动导星、无需人为判断人为处理的科学目标。

赵小明,高巍,李达,张子山[10](2020)在《惯导平台式重力测量技术实现及应用》文中提出详细阐述了解析方位双轴惯导平台式重力测量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基于方位余弦积的惯导力学编排解决了极区工作问题。在常规平台式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高动态环境提出了基于Kalman滤波的运动扰动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ZL11-1A型国产惯导平台式海洋重力仪。通过与国外主流重力仪产品海上同船作业比对,结果表明,该型重力仪在高海况下测量精度依然优于1mGal,满足重力测量作业要求。

二、厄特维斯改正的误差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厄特维斯改正的误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雪龙2”号国内首套Sea Ⅲ型海洋重力仪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简介
    1.1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性能特点
    1.3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重力值计算
2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静态数据分析
    2.1 月漂移
    2.2 固体潮影响
3“雪龙2”号SeaⅢ型海洋重力仪动态精度测量
    3.1 交叉点精度
    3.2 重复线精度
    3.3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动态精度分析
        3.3.1“雪龙2”号船船舶稳定性
        3.3.2 SeaⅢ型海洋重力仪器重力参数滤波窗函数
4 小结与展望

(2)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研究进展
    1.3 我国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理论研究
    2.1 水下移动重力测量原理
    2.2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2.2.1 坐标系介绍
        2.2.2 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2.3 水下移动重力测量数学模型
        2.3.1 动态重力测量模型
        2.3.2 水下重力测量误差模型
    2.4 捷联重力仪水下测量误差特性
        2.4.1 重力传感器误差
        2.4.2 姿态测量误差
        2.4.3 位置测量误差
        2.4.4 速度测量误差
        2.4.5 其他误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UV水下运动对重力测量影响分析
    3.1 AUV水下运动与诱导重力
        3.1.1 AUV水下运动
        3.1.2 水下运动带来的诱导重力
    3.2 AUV运动特性分析及对重力仪影响
        3.2.1 AUV推进装置分类
        3.2.2 水下运动特性分析
        3.2.3 AUV运动对重力仪测量影响分析
    3.3 AUV重力测量时的诱导重力
        3.3.1 标量重力测量时的诱导重力
        3.3.2 矢量重力测量时的诱导重力
    3.4 重力测量对AUV平台要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UV重力测量平台设计
    4.1 平台总体设计
        4.1.1 航行体设计与加工
        4.1.2 动力系统设计
    4.2 控制系统设计
        4.2.1 动力学建模
        4.2.2 水下航行模糊控制方法
    4.3 导航系统设计
        4.3.1 水下移动重力测量数据需求
        4.3.2 导航系统组成
    4.4 载荷和重力测量系统
        4.4.1 电池组和抛载装置
        4.4.2 重力仪密封舱
        4.4.3 重力数据处理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数据融合方法
    5.1 概述
        5.1.1 状态空间模型
        5.1.2 状态估计方式与观测耦合
        5.1.3 数据融合方法
    5.2 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数据融合建模
        5.2.1 间接模式状态模型
        5.2.2 直接模式状态模型
        5.2.3 外测建模与杆臂效应补偿
        5.2.4 间接/直接模式数据融合模型
    5.3 间接模式估计的线性卡尔曼滤波方法
        5.3.1 标准卡尔曼滤波
        5.3.2 间接模式模型离散化与算法应用
        5.3.3 高精度测量时的数值问题改进
    5.4 直接模式估计的连续-离散迭代卡尔曼滤波方法
        5.4.1 连续-离散扩展卡尔曼滤波
        5.4.2 连续时间更新方程数值求解方法
        5.4.3 离散观测更新的虚采样迭代算法
        5.4.4 连续-离散卡尔曼滤波的直接模式估计方法
    5.5 位姿估计数值结果与分析
        5.5.1 模拟场景、IMU误差与初始设置
        5.5.2 间接/直接模式估计的开环误差
        5.5.3 间接模式的数值问题改进方法
        5.5.4 直接模式的CD-IEKF算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下重力测量验证实验
    6.1 湖上验证实验设计
        6.1.1 湖上验证实验系统组成
        6.1.2 湖上验证实验总体设计
    6.2 实验实施与数据采集
    6.3 测量数据处理与重力提取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水下重力梯度测量及其应用
    7.1 不同形体的重力梯度理论模型
        7.1.1 均质半球体的引力梯度
        7.1.2 质点的空间梯度分布
        7.1.3 长方体质体重力梯度分布
    7.2 基于重力梯度的潜艇目标探测
        7.2.1 基本原理
        7.2.2 潜艇模型的构建
        7.2.3 潜艇外壳的重力垂直梯度计算
        7.2.4 潜艇内部质量亏损的重力垂直梯度计算
        7.2.5 潜艇的总重力垂直梯度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的工作与结论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与成果
致谢

(3)基于MODWT变换的海洋重力观测航行数据滤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1.1 MODWT变换
    1.2 高斯噪声
    1.3 收缩阈值
2 算法测试
3 数据分析
4 结论

(4)三轴平台航空重力仪数据后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航空重力仪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航空重力数据处理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轴平台航空重力测量数据预处理
    2.1 质量控制
    2.2 延时检测
        2.2.1 延时检测理论
        2.2.2 相关系数迭代法
        2.2.3 实验结果
    2.3 低通滤波
        2.3.1 窗函数FIR
        2.3.2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轴平台式航空重力仪惯性平台分析
    3.1 三轴平台航空重力仪惯性平台数学模型
        3.1.1 水平加速度改正的代数模型
        3.1.2 三轴惯性平台误差数学模型
        3.1.3 卡尔曼滤波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力异常改正和精度分析
    4.1 重力数据处理总流程
        4.1.1 重力异常改正模型
        4.1.2 重力数据滤波模型
    4.2 内/外符合精度分析
        4.2.1 内/外符合精度计算原理
        4.2.2 垂线法
        4.2.3 网格法
        4.2.4 实验结果
    4.3 交叉点精度分析
        4.3.1 交叉点搜索原理
        4.3.2 向量叉乘法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GEOPROBE的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架构设计
    5.2 GeoProbe软件概述
        5.2.1 GeoProbe插件开发流程
        5.2.2 GeoProbe数据库开发基础
    5.3 功能插件的设计与实现
        5.3.1 重力仪数据预处理
        5.3.2 测线选取
        5.3.3 重力异常解算
        5.3.4 测线修正
        5.3.5 波形展示
        5.3.6 日志查看
        5.3.7 重复线精度分析
        5.3.8 交叉点精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研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
2 化学竞赛概述
    2.1 国际化学竞赛
        2.1.1 国际化学竞赛的由来
        2.1.2 国际化学竞赛的发展
        2.1.3 国际化学竞赛的运作
    2.2 中国化学竞赛
        2.2.1 中国化学竞赛伊始
        2.2.2 中国化学竞赛的发展
        2.2.3 全国化学竞赛的运作
        2.2.4 中国化学竞赛的成绩
        2.2.5 我国化学竞赛发展的基本特征
    2.3 化学竞赛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2.3.1 化学竞赛的教育性质
        2.3.2 化学竞赛的教育功能
3 化学竞赛在湖南的发展
    3.1 湖南化学竞赛的有序开展
    3.2 湖南化学竞赛成就概览
        3.2.1 名校资源丰富
        3.2.2 发展势头劲猛
        3.2.3 化学实力扎实
        3.2.4 办赛经验丰富
    3.3 成绩说明了什么?
    3.4 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选手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
        3.4.1 调查对象
        3.4.2 调查内容
        3.4.3 结果分析
    3.5 与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教练的访谈讨论
        3.5.1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
        3.5.2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
        3.5.3 湖南选手、专家剖析湖南竞赛成绩突出之因
        3.5.4 湖南选手、专家眼中化学竞赛的问题与困境
        3.5.5 湖南选手、专家对如何抓好化学竞赛的建议
4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
    4.1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
        4.1.1 入门引导
        4.1.2 学生选拔
        4.1.3 书籍推荐
        4.1.4 组织安排
        4.1.5 培训步骤
        4.1.6 学校管理
        4.1.7 竞赛历程
        4.1.8 注意事项
    4.2 湖南省化学竞赛的特点
        4.2.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2.2 重视选手选拔,关注选手心理
        4.2.3 坚持“四定”,分步培训
        4.2.4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4.2.5 巩固基础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2.6 学好理论与搞好实践相结合
        4.2.7 化学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4.2.8 体系完备,开放合作
5 竞赛八问
    5.1 “诺奖”之问——竞赛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5.2 “公平”之问——竞赛真的公平吗?
    5.3 “功利”之问——功利驱动下的竞赛健康吗?
    5.4 “拔苗”之问——竞赛是否有拔苗之嫌?
    5.5 “偏科”之问——竞赛是否有碍学生全面发展?
    5.6 “增负”之问——竞赛是否有增负之嫌?
    5.7 “应对”之问——新时代、新高考、新政策、新状况下的竞赛何去何从?
    5.8 “发展”之问——未来竞赛该走向何方?
6 结论与展望
    6.1 应对策略
        6.1.1 以顺应时代为发展前提
        6.1.2 以科学理论为发展指导
        6.1.3 以历史经验为实践基础
        6.1.4 以国外竞赛为重要参考
        6.1.5 以增加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
        6.1.6 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要手段
        6.1.7 以“互联网+竞赛”为未来学科竞赛发展的重要方向
        6.1.8 以研究、反思为学科竞赛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问卷调查
附录三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章程
附录六 :湖南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组织管理实施细则
致谢

(6)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匹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技术现状
        1.2.2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2.1 惯性导航系统
        2.1.1 惯性导航系统常用坐标系
        2.1.2 指北方位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原理
        2.1.3 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模型
    2.2 海洋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2.2.1 基于重力数据的重力匹配惯导
        2.2.2 基于重力梯度数据的重力辅助惯导
    2.3 重力匹配惯性导航算法
        2.3.1 经典匹配方法
        2.3.2 新算法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力场特性及适配区分析
    3.1 重力场特征参数
    3.2 重力匹配区域选择方法
    3.3 不同算法对重力场特征适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典匹配算法优化改进
    4.1 利用TERCOM与 ICCP进行联合重力匹配导航
        4.1.1 算法原理与流程
        4.1.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2 基于相关约束条件的重力匹配导航算法
        4.2.1 设定搜索区域
        4.2.2 寻找等值点
        4.2.3 设定约束条件
        4.2.4 仿真实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粒子群优化算法迁移于匹配导航
    5.1 粒子群算法模型
    5.2 基于PSO的重力匹配惯导算法
    5.3 仿真与结果分析
    5.4 重力背景图影响分析
        5.4.1 不同分辨率背景图对于导航精度影响
        5.4.2 不同精度背景场对于导航精度影响
    5.5 观测误差对于导航精度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BDS的航空重力测量中加速度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1.2.1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发展现状
        1.2.2 国内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发展现状
        1.2.3 GNSS在航空重力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理论
    2.1 航空重力测量数学模型
        2.1.1 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
        2.1.2 航空重力测量的数学模型
    2.2 GNSS在航空重力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及精度需求
        2.2.1 载体位置确定
        2.2.2 GNSS在航空重力测量中的精度需求
        2.2.3 载体加速度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DS单基准站差分估计加速度
    3.1 位置差分法
        3.1.1 原理概述
        3.1.2 数学模型
    3.2 相位差分法
        3.2.1 原理概述
        3.2.2 数学模型
    3.3 加速度估计误差分析
        3.3.1 周跳
        3.3.2 整周模糊度
        3.3.3 电离层误差
        3.3.4 星历误差
    3.4 算例分析
        3.4.1 静态情况
        3.4.2 动态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普勒观测值的BDS加速度估计
    4.1 多普勒观测值估计加速度方法
        4.1.1 概述及特点
        4.1.2 数学模型
    4.2 误差分析
        4.2.1 卫星位置误差
        4.2.2 卫星速度误差
        4.2.3 接收机位置误差
        4.2.4 观测值噪声
    4.3 算例分析
        4.3.1 静态情况
        4.3.2 动态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加速度估计方法研究
    5.1 基于BDS精密单点定位加速度估计方法
        5.1.1 概述
        5.1.2 数学模型
    5.2 加速度估计误差分析
        5.2.1 星历误差
        5.2.2 卫星钟差
    5.3 试验验证和精度评估
        5.3.1 实验验证方法及评估指标
        5.3.2 静态情况
        5.3.3 动态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的航迹规划与图像匹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重力适配区选择方法
        1.2.2 航迹规划算法
        1.2.3 重力匹配导航算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海洋重力异常图的获取方法
    2.1 卫星测高的基本原理及重力场反演方法
        2.1.1 卫星测高的基本原理
        2.1.2 重力异常反演的方法
        2.1.3 卫星测高误差
    2.2 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
        2.2.1 航空重力测量中标量的数学模型
        2.2.2 航空重力测量中矢量的数学模型
    2.3 船载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
        2.3.1 零点漂移改正
        2.3.2 厄特弗斯改正
        2.3.3 水平加速度改正
        2.3.4 正常重力值
    2.4 基于海底地形数据的海洋重力异常图重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特征值分析的重力辅助导航适配区选择方法
    3.1 重力场统计特征参数
    3.2 重力辅助导航适配区选择方法
        3.2.1 基于重力信息熵的适配区选择方法
        3.2.2 基于模糊综合决策方法的适配区选择方法
        3.2.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适配区选择方法
        3.2.4 重力辅助导航适配区选择方法仿真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蚁群-势场算法在重力匹配导航航迹规划中的应用
    4.1 蚁群算法
        4.1.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函数构成
        4.1.2 蚁群算法的优点与缺点
    4.2 改进的蚁群-势场算法
        4.2.1 人工势场法
        4.2.2 蚁群-势场算法
    4.3 蚁群-势场算法航迹规划仿真实验
        4.3.1 主要参数设置
        4.3.2 人工设定10×10栅格航迹规划
        4.3.3 重力实测区域航迹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力二维图像匹配导航算法研究
    5.1 重力二维图像特征提取与性能分析
        5.1.1 重力二维图像的获取
        5.1.2 重力二维图像特征提取
        5.1.3 重力二维图像特征分析
    5.2 重力二维图像匹配导航算法
        5.2.1 基于重力二维图像灰度匹配的研究
        5.2.2 基于重力二维图像特征匹配的研究
        5.2.3 重力二维图像匹配导航算法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9)地基望远镜目标跟踪与激光光尖自动导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1.2.1 望远镜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天文图像处理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望远镜结构与电控部件选型
    2.1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及系统组成
    2.2 望远镜机架形式
    2.3 驱动方式
    2.4 位置环反馈装置
    2.5 电机选型
    2.6 限位保护
    2.7 反馈回路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望远镜软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环境
    3.2 软件基本功能的实现
        3.2.1 参数文件的读写
        3.2.2 手动校正功能
        3.2.3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望远镜指向与跟踪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望远镜控制算法设计
        4.1.1 PID调节与电机控制
        4.1.2 模拟PID控制器与数字PID控制器
        4.1.3 积分分离式PID算法
        4.1.4 增量式PID算法
        4.1.5 增加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及控制系统仿真
        4.1.6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4.2 恒星理论位置的获取与计算
        4.2.1 恒星坐标的获取
        4.2.2 恒星理论位置的计算流程
    4.3 恒星的指向与跟踪算法设计
    4.4 指向误差修正
        4.4.1 指向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4.4.2 常用指向误差模型
        4.4.3 误差数据获取与指向模型系数求解
        4.4.4 误差数据分析及模型符合度验证
        4.4.5 指向误差修正效果
    4.5 蒙气差修正
    4.6 卫星理论位置的获取与计算
        4.6.1 卫星预报文件的解析
        4.6.2 插值算法比较分析
        4.6.3 插值多项式系数的求解
    4.7 卫星跟踪算法设计
    4.8 卫星轨道跟踪试验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光尖导星与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5.1 非标准光尖图像的产生
    5.2 光尖识别算法设计
    5.3 空域法图像预处理
        5.3.1 滤波降噪
        5.3.2 图像增强
    5.4 频率域图像处理
    5.5 前景提取与边缘检测
    5.6 激光光尖标定
    5.7 像素分辨率的测定
    5.8 CCD校正与图像叠加
        5.8.1 CCD暗场与平场校正
        5.8.2 图像叠加提高信噪比
    5.9 同步卫星星像识别与计算
        5.9.1 同步卫星星像识别
        5.9.2 质心坐标与星等计算
    5.10 激光光尖检测与标定试验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创新点与工作量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10)惯导平台式重力测量技术实现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作原理
    1.1 重力测量原理
    1.2 平台工作原理
2 数据处理
3 系统组成
4 应用效果
5 结论

四、厄特维斯改正的误差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雪龙2”号国内首套Sea Ⅲ型海洋重力仪应用分析[J]. 陈清满,王硕仁,袁东方. 极地研究, 2021(03)
  • [2]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 张志强. 武汉大学, 2020(06)
  • [3]基于MODWT变换的海洋重力观测航行数据滤波方法[J]. 孙鹤泉,金绍华,张宇. 海洋通报, 2020(04)
  • [4]三轴平台航空重力仪数据后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 徐慧. 东南大学, 2020
  • [5]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李晶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匹配算法研究[D]. 邹嘉盛. 长安大学, 2020(06)
  • [7]基于BDS的航空重力测量中加速度估计方法研究[D]. 孟宁. 长安大学, 2020(06)
  • [8]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的航迹规划与图像匹配方法研究[D]. 张驰.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
  • [9]地基望远镜目标跟踪与激光光尖自动导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胡晓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10]惯导平台式重力测量技术实现及应用[J]. 赵小明,高巍,李达,张子山.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0(02)

标签:;  ;  ;  ;  ;  

厄特韦斯校正误差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