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两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病

四川省两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病

一、在四川省二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囊蚴(论文文献综述)

李珍炼[1](2010)在《合江县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AK-STAT和NF-κβ在此病实验动物肺、肝、脑中的表达与病理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合江县及毗邻地区肺吸虫病流行现状;观察斯氏肺吸虫病实验动物模型肺、肝、脑组织超微病理结构,观察JAK-STAT、NF-Kβ通路表达。方法:溪蟹分部位解剖并计算囊蚴感染率(度),问卷调查,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DIGFA-Kit)检测血清抗体,抗体阳性者做肝功检查;自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斯氏肺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犬,3月后剖杀,取肺、肝组织并检获成虫备用,肺吸虫成虫制备抗原,用脑立体定位仪微量注射肺吸虫抗原至大鼠大脑皮质建立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4h后解剖大鼠取脑组织;固定、切片。光镜下观察虫体周围和抗原注射周围的组织细胞反应,电镜下观察超微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JAK-STAT和NF-Kβ信号通路的表达活性。结果:(1)第二中间宿主以锯齿华溪蟹为主,川南流行区溪蟹的肺吸虫囊蚴携带率为92.37%(2453/2656),虫种鉴定为斯氏肺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流行区居民食生蟹率21.53%(208/966),皮下游走性包块者4.51%(43/966),流行区人群血清学DIGFA-Kit检测肺吸虫抗体阳性率为4.84%(24/496),川南流行区人群有生食和半生食溪蟹的习惯,且感染与镇村、职业、年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者肝功结果显示Y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2)斯氏肺吸虫病肺、肝、脑组织损害的动物模型建立,感染犬肺和肝表面有突起结节,质稍硬,有纤维疤痕形成。HE显示感染犬支气管腔有坏死细胞碎屑或虫卵,肺泡有虫卵沉积,卵周有淋巴细胞浸润,肺泡囊有陷塌,肺泡隔破坏;感染犬肝切片见坏死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嗜酸性脓肿形成,坏死周围有肉芽肿及纤维组织包裹,肝细胞气球样变,萎缩、变性、坏死,肝窦扩张;抗原注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水肿明显,且局灶状坏死,神经元皱缩,尼氏小体溶解,周围出现间隙,神经突呈浅淡或消失,可见单核细胞及胶质细胞反应。电镜显示感染犬肺可见Ⅰ、Ⅱ型上皮细胞肿胀、剥脱,细胞核破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内质网扩张、空泡样变;大量渗出液,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隔破坏,细胞水肿破坏。感染犬肝细胞水肿,细胞器破坏,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肝血窦红细胞破坏,内皮细胞水肿。抗原注射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胞体肿胀,核移位且形状不规则,核膜凸凹不平,核质溢出;染色质为絮状;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化;脂褐素较多。(3)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犬肺中STAT和NF-Kβ弱阳性表达;感染犬肺可见STAT和NF-Kβ阳性细胞,免疫阳性物质呈棕褐色,NF-Kβ在肺气道表达多,STAT在肺实质表达多,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476,X2=521,P<0.05)。正常犬肝中STAT和NF-Kβ弱阳性表达:感染犬实验组肝可见STAT和NF-Kβ阳性细胞,以肝细胞坏死区明显,胞质和胞核中可见阳性表达,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405,X2=434,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脑中STAT和NF-Kβ弱阳性表达:抗原注射组大鼠脑中可见STAT和NF-Kβ阳性细胞,以大脑皮质损伤区明显,胞质和胞核中见阳性表达,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476,X2=447,P<0.05)。结论:(1)肺吸虫在肺、肝、脑组织中机械破坏作用和炎症病理反应激活了JAK-STAT、NF-Kβ信号通路的表达。(2)肺吸虫病引起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2)川南流行区肺吸虫病的隐性感染依然存在;肺吸虫病对当地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应加强肺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阻断该病在川南地区的流行。

张世阳[2](2005)在《福建省三元区并殖吸虫病疫源地调查和泡囊狸殖吸虫独立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福建省三元区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的虫种分布和人群感染情况,并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泡囊狸殖吸虫的独立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三元区进行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螺、蟹标本作并殖吸虫尾蚴及囊蚴的检查与观察。提取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泡囊狸殖吸虫囊蚴的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其ITS2基因并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然后通过GenBank的Blast程序分析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应用MEGA3.0软件中的ME程序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检查放逸短沟蜷654只、洱海螺新种468只和235只沼螺,未检出并殖吸虫尾蚴。充当第二中间宿主的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检出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4.28%(62/140),平均每只蟹和每g蟹组织携带囊蚴分别为11.03和1.24,囊蚴感染指数为6.07。2份野猫粪便中均查及并殖吸虫虫卵。人群的皮试阳性率为8.64%(21/243),皮试阳性者中血清抗体阳性率23.81%(5/21)。上述表明福建省三元区是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的并殖吸虫病高度疫源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正是在重度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的蟹体内才被发现。斯氏狸殖吸虫囊蚴与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形态差异明显,但观察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在自蟹体分离后0.5~2h内有57.14%(12/21)变成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近似的特征。基因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泡囊狸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ITS2基因同源性为100%,碱基差异为0,没有基因差异;泡囊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巨睾并殖吸虫的ITS2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0%、93%、92%,碱基差异分别为33、25、29,基因差异较明显。种系发生树显示:斯氏狸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在同一位置,与巨睾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的遗传距离较远。结论:三元区是一个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的并殖吸虫病高度疫源地。虽然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和泡囊狸殖吸虫囊蚴的形态特征有较明显的区别。但经一段时间后,57.14%(12/21)的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变成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形态相似的特征。而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的ITS2基因高度同源,而且种系发生树也显示二者之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为同一物种,泡囊狸殖吸虫为

李友松,程由注,林陈鑫,卢程江,叶晓平,吴金有,林金祥[3](2000)在《泡囊狸殖吸虫在福建省的发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证实福建省为泡囊狸殖吸虫的又一疫源地 ,补充该虫种的成虫、囊蚴形态研究。 [方法 ]分离蟹体内囊蚴 ,观测其形态并感染动物检获成虫观察。 [结果 ]在建瓯市发现泡囊狸殖吸虫 ,检查与溪蟹同一孳生地溪坑中的放逸短沟蜷 1873个 ,无阳性发现 ;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洱海螺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0 % (1/6 95 )和 0 .2 5 % (5 /2 0 38) ,但因与斯氏狸殖吸虫混合感染 ,难以分辨有否泡囊狸殖吸虫尾蚴。第二中间宿主有 4种淡水蟹类 ,以福建华溪蟹为主。发现有斯氏狸殖吸虫单独感染或与泡囊狸殖吸虫两种囊蚴混合感染 ,感染率分别为 36 .8% (4 3/117)和 2 0 .5 % (2 4/117) ,检出囊蚴数分别为 80 6和 40个。将 12个及 4个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分别感染猫与大鼠 ,5 6d后在猫粪便中检及虫卵 ,6 8d后剖杀 ,检获成虫 6条 ,感染回收率 5 0 % (6 /12 )。 [结论 ]福建为泡囊狸殖吸虫又一疫源地 ,猫为适宜宿主 ,成虫形态特征与斯氏狸殖吸虫相似 ,定种以囊蚴的特征为根据。

刘纪伯,罗兴仁,刘宗华,易德友,顾国庆,李调英[4](1994)在《四川省肺吸虫病分布及病原宿主研究》文中认为四川省西部系高山高原地带,从未发现过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患者及其中间宿主。本病主要流行于东部的四川盆地,据80个县(市)的调查,流行区遍布于盆地的各个方位。病原的第一中间宿主主要为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有锯齿华溪蟹等18种淡水蟹(包括新发现6个新种及新亚种)。已发现豹猫和果子狸有自然感染,系野生动物保虫宿主。

易德友,罗兴仁[5](1992)在《在四川省二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囊蚴》文中指出 1990年5月我们在肺吸虫病流行区采集到两种蟹类标本,即戴爱云等(1990)报道的荥经近溪蟹(Potamiscus rongjingense sp.nov.)和沈氏石蟹(Isolapotamon sheni sp.nov.)二新种。我们发现体内含有肺吸虫囊蚴,作为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系首次报道。 四川西南部为高原和高山峡谷区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和过渡地区,地形复杂,河流山溪纵横,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地理隔离现象显着,为动植物种群繁多地带,也是蟹类分化较多的地区,该地区除有荥经近溪蟹和沈氏石蟹外,还有峨边华溪蟹(S.ebianense sp.nov.)、雅安华溪蟹(S.yaanense)、

二、在四川省二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囊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四川省二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囊蚴(论文提纲范文)

(1)合江县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AK-STAT和NF-κβ在此病实验动物肺、肝、脑中的表达与病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江县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AK-STAT和NF-Kβ在此病实验动物肺、肝、脑中的表达与病理观察
    1.1 中文摘要
    1.2 英文摘要
    1.3 前言
    1.4 材料与方法
    1.5 结果
    1.6 讨论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2 致谢
3 JAK-STAT和NF-Kβ通路在寄生虫病致病机制中研究进展(综述)

(2)福建省三元区并殖吸虫病疫源地调查和泡囊狸殖吸虫独立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疫源地调查林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附录

四、在四川省二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囊蚴(论文参考文献)

  • [1]合江县斯氏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AK-STAT和NF-κβ在此病实验动物肺、肝、脑中的表达与病理观察[D]. 李珍炼. 泸州医学院, 2010(04)
  • [2]福建省三元区并殖吸虫病疫源地调查和泡囊狸殖吸虫独立性的研究[D]. 张世阳. 福建医科大学, 2005(08)
  • [3]泡囊狸殖吸虫在福建省的发现[J]. 李友松,程由注,林陈鑫,卢程江,叶晓平,吴金有,林金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05)
  • [4]四川省肺吸虫病分布及病原宿主研究[J]. 刘纪伯,罗兴仁,刘宗华,易德友,顾国庆,李调英.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4(03)
  • [5]在四川省二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囊蚴[J]. 易德友,罗兴仁. 动物学报, 1992(04)

标签:;  ;  ;  ;  

四川省两种淡水蟹中发现自然感染肺吸虫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