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表现是什么

亚健康的表现是什么

一、亚健康有什么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仕杰[1](2021)在《基于行为劝导的SOHO族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梁晶莹[2](2021)在《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文中提出本文旨在运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法,对亚健康中医艾灸的知识进行阐释,普及推广中医艾灸文化,更好地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正确有效的中医艾灸治疗途径,帮助其掌握中医艾灸治疗的一般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检索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设计实践法,从中医艾灸对亚健康人群的作用出发,分析了信息可视化传播在亚健康人群中的意义,并对其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为亚健康人群中医艾灸治疗构建了新的应用形式和交互平台。本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亚健康人群艾灸健康知识可视化设计进行大胆的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出发,开发设计了一套富有中国文化特征和当代审美意识的艾灸文化信息可视化作品,对艾灸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进行了形式语言与功能化的探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中医艾灸对亚健康人群治疗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整合与提取,根据信息可视化设计的风格、版式、图形、色彩、文字等手段,对艾灸文化、艾灸诊断信息、对症取穴等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并借助交互系统和应用系统拓展,探寻具有阅读感和形式美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式让亚健康人群更便捷的了解,获取艾灸治疗健康知识,实现艾灸治疗信息对亚健康人群的有效传播。

刘慧鸿[3](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指出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于洪[4](2020)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 ——以初中生亚健康现状解决策略为例》文中指出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使人们的公共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增强了对健康的关注。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健康意识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一些不良习惯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促进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生活态度”的教学目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适时地渗透健康理念,实施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意识,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明确亚健康概念,了解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基础上,阐述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七中学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八年级生物教材作为依托,以生物课堂教学为载体,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结合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学生的饮食情况、作息规律及运动情况、心理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实验组约70%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亚健康问题,并主动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学生的饮食习惯得以改善,实验组约79%的学生不用零食代替正餐,比对照组多40%。学生作息时间更加规律,更加热爱运动,实验组约57%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比对照组多45%。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实验组约72%的学生敢于独立完成任务,充满自信,比对照组多48%。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优秀率比对照组高12%。可见,通过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加深了学生对健康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生物学素养有所提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生物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归纳改善初中生亚健康状况的教学方法,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如运用合理膳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运用科学实验知识引导学生科学作息和增强学生自信心,运用运动知识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运用生命知识提高学生生命意识,运用青春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学生物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均大有裨益,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生物教学中,继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和改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到生物教师的职责。

刘佳丽[5](2019)在《积极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现象正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主要目标,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的教育资源,语文学科在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利用语文课程性质、发挥语文教材作用来积极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却在实践中仍付之阙如,目前语文教学在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恢复健康心理方面收效甚微。本文以江西省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学生为调研对象,总结学生亚健康心理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等三个方面提出积极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的教学策略,最后针对5种典型亚健康心理问题,以高中语文教材5篇课文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案例付诸于教学实践,以期为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有效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主要概念的界定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说明缓解学生亚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通过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学生在亚健康心理方面存在的诸多表现,揭示亚健康心理对当下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章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1-5),将其中的部分篇目摘录出来,分析其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优化教学目标、延展教学内容和技巧性辅导教学三个角度提出积极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策略。第四章是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示例与实施。针对5种亚健康心理问题,以高中语文教材5篇课文为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行有侧重的设计,旨在利用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真正触及学生亚健康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恢复心理健康。

何炙玲[6](2019)在《高校校园景观“园艺疗法”实证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当下社会高校校园环境中的在校大学生中心理上有轻微问题和身体上有亚健康状态为研究背景,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凭借校园现有景观环境和园艺疗法理论知识,结合园艺疗法实践操作和治疗效果监测开展园艺疗法实证活动。从现有的研究发现,很多社会人士和专家学者在园艺疗法的实践上是逐步深入。很多社区、医院和福利机构等都在引入园艺疗法,来达到较好的且无副作用的疗效。本文在园艺疗法相关概念上进行综合阐述,总结国内外在园艺疗法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和具体实践上的成功案例,将社会中已开展的园艺疗法活动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发现大多数园艺疗法所针对的人群多为特殊人群和残疾人士,而对于高校中的大学生来说,相关的活动设计文献总结较少,其实校园中的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和困扰较多。从园艺疗法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受众面在渐渐扩大,公众对于园艺疗法理念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让园艺疗法可以更加为多数人所服务。本文在第三章先对湖南农业大学以基本情况、农大校园“园艺疗法”需求、和前期校园园艺疗法需求调查问题总结为基础研究,根据校园景观环境的状态,将园艺疗法实证活动融合进去,减小参与者的抗拒心理。本文第四章将园艺疗法的理念和人性上的关怀融入实证活动,全面阐述把“高校校园”和“园艺疗法”相融合的优势和亮点,将校园人群和园艺疗法建立关联,提出在园艺疗法活动的理念下对于高校校园中的实践应用的新发现。笔者作为组织者的角度,通过对三次活动实证活动具体开展进行详细阐述,运用在活动全程对参与者进行主观和客观上的数据测量,验证园艺疗法活动的实际效果,以供相关院校或者社区进行参考借鉴。本文的第五章至结尾,对前文现有的园艺疗法实践案例经验的梳理以及通过笔者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实证活动全部环节进行阐述,在“园艺疗法”实证活动组织方面进行总结与讨论,以“园艺疗法”为导向的校园景观改进建议并结合社会推广进行延伸。本文在最后研究展望中对现阶段园艺疗法实证活动进行总结和不足进行论述,对之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湛宇灿[7](2019)在《十所中医药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亚健康校园干预初探》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中医药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某高校亚健康校园干预试点,探索基于校园平台的亚健康干预方法,为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大学生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2方法(1)亚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以国内10所中医药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源,以班级为单位、按专业年级分层,抽取研究对象后,采用自编问卷和《医学大学生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亚健康状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问卷为匿名自填式,在调查员的指导下集中填写,30分钟后统一收回。(2)校园干预研究:以某高校两个临床学院一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后(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亚健康状态,方法同前),以学院为单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主要是利用校园宣传平台,结合社团活动,创建有利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亚健康的认知水平、鼓励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等;如开展“亚健康知识黑板报设计比赛”、“亚健康知识个人赛”、“趣味运动会”和“亚健康知识团体赛”等。对干预组实施为期两年半的干预,对照组不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相同的方法调查两组学生的亚健康状态。(3)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检错纠错后,借助SPSS 21.0进行统计处理;计算亚健康的得分及其检出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学生亚健康的因素。分析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各自干预前后的亚健康差异以及两组亚健康改变情况的差异。3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9389名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9185份,学生年龄平均为(20.55±1.35)岁,男2589人(28.2%)、女6596人(71.8%),亚健康总得分为31(17,50),躯体维度得分15(8,25)、心理维度得分5(1,9)、社会适应维度得分10(5,17);其中,男生的亚健康得分28(14,47)低于女生32(18,52),中医专业学生的得分32(17,51)高于非中医专业30(16,49.8)。(2)亚健康总检出率为69.7%;其中,女生的检出率(72.1%)高于男生(63.5%),一年级的(64.8%)低于其他年级,城市生源的(65.0%)低于郊区(70.5%)和乡村(70.9%),河北(76.3%)和南京的(75.7%)高于其他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学生中常见的亚健康表现为感到疲乏(35.3%)、担忧前途(32.9%)、注意力差(31.7%)等,男生的主要表现为容易出汗、感到疲乏、消极度日和精力不足等,女生的主要表现为感到疲乏、担忧前途、眼睛干涩和眼睛酸胀等。(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453,95%CI:1.2821.645)、学习成绩(OR=1.143,95%CI:1.0601.232)和同伴支持度(OR=0.372,95%CI:0.3390.408)等14个因素与亚健康发生有关;按性别分层后分析发现,住宿、饮食偏好数、学习成绩等10个因素与男生亚健康有关;不良事件数、吸烟、心理讲座等13个因素与女生亚健康有关。(5)共647人完成干预研究,其中干预组323人(男生114、女生209)、对照组324人(男生154、女生170);干预组女生的构成比多于对照组(χ2=9.982,P=0.002)。基线调查时亚健康得分为13(6,75),亚健康检出率为34.0%;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得分(分别为12(5,26)和14(6,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7,P=0.524),两组的检出率(干预组34.7%、对照组33.3%)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30,P=0.719)。(6)干预后总体亚健康得分为28(14,45),亚健康检出率为62.9%;其中干预组的亚健康得分25(12,42)低于对照组的31(1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3,P=0.001)。干预后干预组的亚健康检出率(57.0%)低于对照组(68.8%)(χ2=9.752,P=0.002)。干预前后,干预组的亚健康得分增加量小于对照组(Z=-8.594,P=0.001),干预组的亚健康检出率增加量也小于对照组(χ2=13.721,P<0.001)。4结论(1)中医药高校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女生、学习成绩差、校外住宿、同伴支持度低等都可增加亚健康的发生风险。(2)以校园为平台的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亚健康状态。(3)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关注,利用学校社团和学生管理平台等,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张亚京[8](2017)在《森林疗养对疲劳症状女性身心疗愈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自然环境作为复愈性环境,让人们得到身心和能力的恢复与更新。目的:探讨森林疗养对女性疲劳症状人群的身心疗愈效果。方法:采用现场实验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分为预实验与正式实验,各招募被试12名。正式实验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实验地点为北京市市区与松山森林公园。采集血压、唾液皮质醇等生理指标;情绪、压力、疲劳、环境复愈性、环境主观感知等心理指标,同时采集实验场所的温湿度、噪声、空气质量等环境物理指标。研究结果:(1)森林疗养对女性疲劳症状人群的血压具有调节作用,使人体血压更加趋向于理想血压值;(2)森林疗养可以提高女性疲劳症状人群的唾液皮质醇浓度,改善疲劳症状人群唾液皮质醇昼夜节律;(3)森林疗养可以有效降低女性疲劳症状人群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活力等积极情绪;(4)森林疗养可以有效改善疲劳症状人群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影响、疲劳的情境性;(5)与城市环境相比,森林环境可以减轻女性疲劳症状人群的压力,有效缓减其紧张感。(6)森林环境复愈性明显高于城市环境,人们对森林环境的主观感知更积极正向。访谈结果验证了生理测量与心理测量的结果,森林疗养活动让参与者增加积极情绪感受,注意力更集中、更有活力,疲劳得到明显缓解,更积极的态度还引起他们对生活状况的反思。在森林疗养的积极效果也唤起参与者早期美好的自然经验,反馈再次到访的意愿。而城市组参与者反映更多消极情绪,注意力分散、更加疲倦。实验后疲劳症状并没有缓解,反映想要换一个环境甚至逃离现有环境。本研究是首次针对女性疲劳症状人群开展森林疗养身心疗愈效果的现场研究。未来研究可丰富样本群体;增加评估指标;拓展森林疗养活动内容。

熊俊浩[9](2017)在《员工亚健康甄别管理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亚健康”是随着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成为主要工作方式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描述身心疲惫的概念。已有研究资料显示“亚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亚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员工亚健康管理的前提是评估、测量亚健康。目前,通常采用简便易行、低成本的“主观自评量表”对员工进行亚健康普查。然而,由于量表法自身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其信度、效度受到质疑,不能满足“以人为本”、“人性化”、“差异化”的现代员工管理要求。正如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揭示的现象:员工为了突出显示出自己工作的“辛苦”、“努力”通常会导致“个体与群体主观化”的强烈倾向,这必然干扰员工亚健康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已有研究也证实员工的目的、动机会干扰到自评量表的结果,使得亚健康“无明确疾病信息、无器质性变化如何诊断”的难题变得更为困难。针对员工亚健康主观自评量表(包括问卷调查量表)存在的这种“诟病”,更针对亚健康诊断的关键问题:无明确疾病信息、无器质性变化如何判定?本着“去主观化”的思路,本文采用了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探讨了员工亚健康测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脑力负荷(认知负荷)与心理压力(焦虑)为员工亚健康管理基本问题,并作为本文的主要讨论范畴。亚健康状态是与心身相关的概念,属于非器质性改变但生理与心理功能出现改变的状态,其表现形式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的问题宽泛。本文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员工亚健康管理的实际,确定脑力负荷(认知负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与心理压力(焦虑)为员工亚健康管理的两个基本问题,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二,采用眼动实验指标考察了自评量表的被试作假行为,实验揭示眼动指标可有效甄别和实时监控自评量表实施过程中的主观化干扰。这一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应用方法上提示,自评量表法与眼动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测评的信效度,为员工亚健康自评测试的“去主观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自评量表法中,由于受试者的目的、动机等对测试结果的干扰现象普遍存在,其信效度一直受到质疑。因此,本文首先考察眼动指标(客观化指标)是否能揭示自评量表法中的“作假”行为,进而考察其信效度。本文模拟了人员选拔和诚实两种情景,记录被试在上述两种情景下在计算机上完成大五人格测验(与亚健康自评量表等价)时的按键选择、反应时及眼动指标。行为数据结果:被试在诚实和作假两种情境状态下的反应时存在显着差异(p<0.05)。眼动数据结果:在两种不同情景下,被试的眼动指标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瞳孔大小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证实:第一,眼动指标可揭示、甄别自评量表测试过程中的“作假”行为;第二,受目的、动机驱使,被试在完成自评量表时存在作假行为;第三,员工亚健康的自评量表普查中引入眼动技术,可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时监控自评量表实施过程中的主观化干扰,提高自评量表测试的信效度。三,脑电实验证实:脑电指标中P300的波幅能够客观、灵敏的表征注意力变化;CNV潜伏期能反映完成任务的注意资源准备情况;即脑电指标能够客观表征“脑力”劳动中注意力的紧张度。这一研究结果从脑力负荷(认知负荷)的角度,为员工亚健康管理的关键问题:“无明确疾病信息、无器质性变化如何诊断?”提示了有效的、去主观化的ERP甄别指标。员工亚健康普查都是采用的自评量表方法,而眼动实验已经揭示自评量表方法所采集的数据受到“主观化”的污染,而直接影响测评的信效度。对于现代员工管理而言,如果员工是真“累”,就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维护员工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降低员工的脑力负荷。如果是受目的、动机驱使,表明自己工作“辛苦”的假“累”,就应在批评的基础上坚持严格的科学管理。对于员工身心状态的准确判别,需要探索“去主观化”的客观指标。因此,本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根据持续性操作实验范式(CPT,单任务)和工作记忆实验范式——N-back任务(与CPT结合形成双任务)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注意在脑电指标上的变化。行为数据结果:①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单任务和双任务中,正确按键反应和错误按键反应个数存在显着差异(卡方=49.548,p=0.000<0.05)。②非参数检验表明,正确击中反应时均值与虚报反应时均值差异显着。脑电数据结果:①单、双任务P300波幅(Pz点)差异显着(t=-4.411,P=0.013<0.05)。②双任务中CNV波的潜伏期要明显大于其在单任务中的潜伏期。脑电实验结果证实:脑电指标中P300的波幅能够客观、灵敏的表征注意力变化;CNV潜伏期能反映完成任务的注意资源准备情况;即脑电指标能够客观表征“脑力”劳动中注意力的紧张度。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实验研究证实:fMRI指标可客观的表征典型的亚健康人(焦虑症患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从心理压力(焦虑)的角度,为员工亚健康管理的关键问题:“无明确疾病信息、无器质性变化如何诊断?”提示了有效的、去主观化的fMRI甄别指标。脑电实验考查了“脑力”劳动/任务之间的注意力差异问题,即脑电指标能够客观表征“脑力”劳动/任务之间的注意力差异。但是,典型的亚健康人(焦虑症患者)与普通人之间是否存在脑结构功能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大脑结构功能的差异是否能客观表征典型的亚健康人(焦虑症患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本文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焦虑倾向亚健康者脑区的异常性。实验结果:与健康被试相比,焦虑倾向亚健康者ReHo值降低的区域有大脑左视觉联络区、右视觉联络区、右额眶区和左下脚后区;ReHo值增高的区域有左颞极区、右下额叶皮层、中脑、左体感皮层和右体感皮层。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实验研究证实:亚健康员工长期的情绪焦虑使得其与健康人部分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存在差异,即fMRI指标可客观的表征典型的亚健康人(焦虑症患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五,基于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的员工亚健康甄别管理的思路。提出员工亚健康的三级评估管理方法:①采用亚健康自评量表/问卷进行员工亚健康的普查和初步评估。②在亚健康普查员工中随机抽取10%(有条件可增大百分比),在自评量表的普查中嵌套眼动技术,以实时检测、监控自评量表评估过程,从而推测普查的信效度。③在参与了亚健康普查的员工中随机抽取10% (普查中初步评估为健康和亚健康的员工各5%)进行眼动监测,以推测普查的信效度。④对不能确诊为亚健康的普查员工,可采用ERP或rs-fMRI技术进行进一步诊断。

彭鲁峰[10](2015)在《护理群体亚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群体亚健康状况,重点是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护理群体亚健康干预性研究提供基础,并为制定和实施护理群体亚健康防治措施提供目标和依据。方法:选用SF-36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采用典型抽样方法,组建调查团队,选择五所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调查护士568名。在调查前、调查过程、资料整理、论文书写四个阶段实施质量控制,确保研究的真实、准确、合理。在数据统计与分析中,采取SPSS 17.0版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护理群体亚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在单因素分析中,将年龄、工龄、科室、工作单位、学历、职称、聘用形式、个人收入八个人口学特征分别进行分组,对每个人口学特征采取方差分析后,采取LSD法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P<0.01为显着性差异,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相关性研究中,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F-36量表的八个维度与职业倦怠量表的七个维度均成负相关(P<0.01);SF-36量表中的生理机能与工作性质成正相关(P<0.05);生理职能与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负荷成正相关(P<0.05);社会功能与人际关系、护理期望成正相关(P<0.05)。SF-36量表八个维度与工作应激源感受中的六个维度均成负相关(P<0.01);SF-36量表中的健康变化指标与护士工作应激源影响度中的六个维度均成正相关(P<0.01)。3.在多因素分析中,首先以健康变化指标为因变量,以各量表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出8个影响维度;然后分别以SF-36量表健康变化指标和八个维度为因变量,以各量表中的条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出健康变化指标有11个影响因素;生理机能有13个影响因素;生理职能有10个影响因素;躯体疼痛有8个影响因素;一般健康状况有16个影响因素;精力有14个影响因素;社会功能有18个影响因素;情感职能有7个影响因素;精神健康有15个影响因素。结论:1.2630岁年龄组、510年工龄组、护师组和主管护师组的亚健康状况是最为严重的;在典型抽样的六个科室中儿科和急诊科两个科护士的亚健康状也是最严重;另外,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医院类别也影响着护理群体亚健康。基本没有差异的是聘用形式、性别、民族、职务、住房面积、户口所在地。2.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与亚健康程度呈正相关,即是说,职业倦怠程度越高,亚健康越严重。应激源影响度与亚健康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应激源影响度越大,亚健康越严重。3.护理群体亚健康相关影响因素重点体现在“护士感到身体不适”、“工作让护士变得对待家人性情暴躁”、“护士变得神经质,总是处于爆发的边缘”、“护理工作范围广”这四个条目上。这些条目所属的维度分别是躯体、家庭、精神、工作性质四个方面。

二、亚健康有什么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健康有什么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2)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综述
    (一)亚健康概述
        1.亚健康的概念
        2.亚健康状态的症状表现
    (二)中医艾灸疗法概述
        1.中医艾灸疗法概念
        2.中医艾灸疗法起源及发展
        3.中医艾灸疗法方法
        4.中医艾灸的经络与穴位
        5.中医艾灸对亚健康状态干预的意义
    (三)信息可视化设计概述
        1.信息可视化设计概念
        2.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四)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原则
        1.高效快捷地传达信息
        2.注重审美意趣
        3.力求简明表达
        4.遵循读取习惯
        5.消除视觉障碍
二、中医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可视化现状分析
    (一)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传播的现状、方式和问题
        1.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传播的现状
        2.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传播的方式
        3.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传播的问题
    (二)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分析
        2.国外研究分析
    (三)信息可视化对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的影响与意义
        1.信息设计在中医艾灸文化传播的影响
        2.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在信息可视化设计方式呈现的意义
三、仁艾造物: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
    (一)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构思
        1.中医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信息的主题构建
        2.中医艾灸治疗亚健康人群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定位
    (二)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呈现
        1.信息可视化符号系统
        2.信息可视化表述系统
        3.信息可视化交互系统
        4.信息可视化应用系统
四、结论
    (一)研究成果
        1.理论研究成果
        2.设计实践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专业实践能力展示-个人创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 ——以初中生亚健康现状解决策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初中生亚健康现状分析
        1.2.1 亚健康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1.2.2 初中生亚健康现状
        1.2.3 初中生亚健康的成因
        1.2.4 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教育实验研究法
        2.2.4 统计分析法
第3章 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3.1 课前检测
        3.1.1 学生饮食习惯调查结果
        3.1.2 学生作息规律及运动情况
        3.1.3 学生心理现状调查结果
        3.1.4 学生身体健康现状调查结果
        3.1.5 学生学习成绩调查结果
    3.2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
        3.2.1 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3.2.2 通过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状况
        3.2.3 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3.2.4 通过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课后检测
        3.3.1 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的饮食情况
        3.3.2 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的作息规律及运动情况
        3.3.3 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的心理状况
        3.3.4 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3.3.5 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的成绩情况
    3.4 分析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3.4.1 有利于改善学生饮食习惯
        3.4.2 有利于学生科学作息及运动
        3.4.3 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3.4.4 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3.4.5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5 小结
第4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4.1 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4.1.1 运用合理膳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
        4.1.2 运用生物学实验引导学生科学作息
    4.2 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改善心理状况
        4.2.1 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自信心
        4.2.2 运用青春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3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意识
        4.3.1 运用运动知识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
        4.3.2 运用生命知识提高学生生命意识
    4.4 通过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中的不足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积极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主要概念界定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两个概念
        一、亚健康心理
        二、语文教学策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语文课标指导思想解读
        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三、其他有关文件精神解读
第二章 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第一节 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方法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策略
    第一节 优化教学目标
        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二、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三、依据教材具体篇目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节 教学内容延展
        一、学习教育
        二、人际关系教育
        三、自我教育
    第三节 技巧性辅导教学
        一、营造开放活力的课堂氛围
        二、激趣式导入正题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
        四、整合评价方式
        五、课时合理安排
        六、多种教学手段并行
第四章 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以人教版必修三《劝学》为例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人教版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例
        三、失败是坚韧最后的考验-以人教版必修三《祝福》为例
        四、少年强则国强-以人教版必修一《纪念刘和珍君》为例
        五、待到山花烂漫时-以人教版必修二《氓》为例
    第二节 教学活动实践—以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中某班学生为对象
        一、《氓》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实录
        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疏导学生亚健康心理实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校校园景观“园艺疗法”实证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与研究动态
        1.3.1 理论研究
        1.3.2 实证研究
        1.3.3 现有研究问题和不足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实践工作法
        1.4.3 面部表情捕捉法
        1.4.4 生理数据监测法
        1.4.5 简式POMS量表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
    2.1 园艺疗法
        2.1.1 园艺疗法的概念
        2.1.2 园艺疗法的发展
        2.1.3 园艺疗法与森林疗法、康养景观的区别
    2.2 疗养活动
        2.2.1 疗养活动理论研究
        2.2.2 疗养活动实践研究案例一
        2.2.3 疗养活动实践研究案例二
        2.2.4 疗养活动实践研究案例三
    2.3 大学生亚健康
        2.3.1 大学生亚健康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2.3.2 我国大学生亚健康的基本情况
        2.3.3 园艺疗法的应用意义
第三章 湖南农业大学概况及“园艺疗法”活动需求分析
    3.1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基本情况
        3.1.1 学校办学概况
        3.1.2 校园景观评价
        3.1.3 农大学生情况
    3.2 农大校园“园艺疗法”需求的具体调查、分析
        3.2.1 校园人群需求
        3.2.2 实证活动场地
        3.2.3 实证活动类型及内容
    3.3 农大学生“园艺疗法”需求的问题总结
    3.4 实证活动总体规划
        3.4.1 活动需求处理
        3.4.2 具体策略制定
        3.4.3 活动主题选定
        3.4.4 活动实施预备
第四章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疗法”实证活动
    4.1 实证活动一:“荟香满校园”
        4.1.1 活动的预备及组织
        4.1.2 活动的过程及效果
        4.1.3 活动的反思及小结
    4.2 实证活动二:“银桂枫香”
        4.2.1 活动的预备及组织
        4.2.2 活动的过程及效果
        4.2.3 活动的反思及小结
    4.3 实证活动三:“茶香沁人心”
        4.3.1 活动的预备及组织
        4.3.2 活动的过程及效果
        4.3.3 活动的反思及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园艺疗法”实证活动组织方面的总结与讨论
        5.1.1 活动类型的小结与讨论
        5.1.2 活动安排及实施效果的小结与讨论
    5.2 以“园艺疗法”为导向的校园景观改进建议
        5.2.1 校园景观“园艺疗法”主题区域规划建议
        5.2.2 校园景观维护管理建议
        5.2.3 校园景观“园艺疗法”社会推广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十所中医药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亚健康校园干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背景
    2.研究意义
    3.相关概述
        3.1 亚健康概念
        3.2 亚健康评定方法
    4.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亚健康流行特征
        4.2 大学生亚健康
        4.3 亚健康的常见表现
        4.4 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4.5 亚健康的干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亚健康检出情况
        3.3 亚健康主要表现
        3.4 亚健康影响因素
    4.讨论
第三部分 亚健康校园干预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基线调查
        2.2 干预方案
        2.3 干预实施与随访
        2.4 统计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亚健康得分变化情况
        3.3 亚健康检出率变化情况
    4.讨论
第四部分 小结
    1.研究结论
    2.研究不足
    3.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致谢
附录

(8)森林疗养对疲劳症状女性身心疗愈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森林疗养
        1.1.1 森林疗养概念
        1.1.2 森林疗养的历史
        1.1.3 森林疗养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1.1.3.1 森林疗养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1.1.3.2 森林疗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1.4 森林疗养的研究方法
    1.2 疲劳与森林疗养
        1.2.1 亚健康与疲劳
        1.2.2 疲劳的研究现状
        1.2.3 诊断与评估
        1.2.4 森林疗养对疲劳的恢复效应
2 问题提出、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2.1 森林疗养对疲劳现有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环境物理属性测量
        3.3.2 生理指标的测量
        3.3.3 心理指标的测量
        3.3.4 疲劳症状的测量
    3.4 现场研究场地的选择
    3.5 研究流程
        3.5.1 预实验流程
        3.5.2 正式实验流程
    3.6 统计方法
4 森林疗养对疲劳症状的疗养效果
    4.1 预实验
        4.1.1 生理结果
        4.1.2 心理结果
        4.1.3 FS-14疲劳量表结果
        4.1.4 封闭式访谈结果
        4.1.5 小结
    4.2 正式实验
        4.2.1 生理指标数据结果
        4.2.1.1 唾液皮质醇
        4.2.1.2 血压
        4.2.2 心理指标数据结果
        4.2.2.1 情绪变化数据结果
        4.2.2.2 FSAS疲劳数据结果
        4.2.2.3 压力数据结果
        4.2.2.4 复愈性环境数据结果
        4.2.2.5 SD数据结果
        4.2.3 疲劳与各变量间的关系
        4.2.3.1 疲劳与生理指标
        4.2.3.2 疲劳与情绪
        4.2.3.3 疲劳与复愈性环境
        4.2.3.4 疲劳与压力
        4.2.4 物理环境结果
        4.2.4.1 温湿度
        4.2.4.2 空气质量
        4.2.4.3 噪声
        4.2.5 质性研究结果
        4.2.5.1 城市及森林环境疗养的深层影响
        4.2.5.2 城市、森林环境特征及被试的环境偏好
        4.2.5.3 访谈资料的语义网络分析
5 讨论
    5.1 环境物理指标
    5.2 森林与城市环境对生理的影响
        5.2.1 血压
        5.2.2 唾液皮质醇
    5.3 森林和城市环境对情绪的影响
    5.4 森林和城市环境对疲劳及压力的影响
    5.5 主观环境感知评价
    5.6 环境的深层心理影响及环境偏好
    5.7 森林环境的复愈性
        5.7.1 森林环境复愈性与环境偏好
        5.7.2 森林环境复愈性与反思
        5.7.3 森林环境复愈性与活力
        5.7.4 森林环境复愈性与疲劳
6 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员工亚健康甄别管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亚健康威胁约70%人口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质量
        1.1.2 员工亚健康自评量表诊断法主观性较强
        1.1.3 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亚健康的典型表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亚健康的界定及分类
        2.1.1 亚健康概念的产生
        2.1.2 亚健康的内涵
        2.1.3 亚健康的分类
        2.1.4 本文的界定
    2.2 亚健康的诊断与测评
        2.2.1 亚健康的客观测评——理化检查
        2.2.2 亚健康的主观测评——问卷/量表法
    2.3 员工亚健康的相关研究
        2.3.1 企业家亚健康研究
        2.3.2 白领亚健康研究
        2.3.3 教师亚健康研究
        2.3.4 医务人员亚健康研究
        2.3.5 企业职员亚健康研究
    2.4 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管理学
        2.4.1 脑活动的测量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2.4.2 神经管理学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2.4.3 神经管理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第3章 自评量表作假行为的眼动研究
    3.1 眼动研究技术基础
    3.2 亚健康自评量表作假的可能性
    3.3 自评量表作假行为眼动实验设计
        3.3.1 实验目的
        3.3.2 仪器及材料
        3.3.3 实验被试
        3.3.4 情境设计
        3.3.5 实验程序
        3.3.6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量表维度得分差异
        3.4.2 反应时均值的差异
        3.4.3 眼动指标差异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亚健康脑力负荷关键指标——注意力集中度的ERP研究
    4.1 事件相关电位(ERP)知识基础
        4.1.1 ERP概述
        4.1.2 10-20国际脑电记录系统
        4.1.3 P300概述
        4.1.4 CNV概述
    4.2 实验范式及选择
        4.2.1 CPT实验范式
        4.2.2 N-back任务
        4.2.3 Go-Nogo范式
    4.3 实验目的
    4.4 实验方法
        4.4.1 实验对象与仪器
        4.4.2 实验设计与流程
    4.5 实验结果
        4.5.1 行为数据结果
        4.5.2 脑电数据
    4.6 讨论
    4.7 小结
第5章 亚健康心理压力关键指标——焦虑的FMRI研究
    5.1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知识基础
        5.1.1 fMRI成像原理
        5.1.2 fMRI的基本过程
        5.1.3 静息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5.1.4 关于的焦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5.2 研究目的
    5.3 实验对象与方法
        5.3.1 实验对象
        5.3.2 研究方法
    5.4 数据处理
        5.4.1 预处理
        5.4.2 局部一致性分析
        5.4.3 统计比较
    5.5 结果
    5.6 讨论
        5.6.1 焦虑和恐惧的区别与联系
        5.6.2 焦虑和抑郁的区别与联系
        5.6.3 本实验结果讨论
    5.7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10)护理群体亚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伦理原则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工具
    (五)质量控制
    (六)统计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护理群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二)护理群体亚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三)护理群体亚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四)护理群体亚健康与工作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
    (五)护理群体亚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三、讨论
    (一)护理群体亚健康的检测概况
    (二)人口统计学特征下护理群体亚健康状况的讨论
    (三)护理群体亚健康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的讨论
    (四)护理群体亚健康与工作应激源相关性的讨论
    (五)护理群体亚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的讨论
四、结论
    (一)护理群体亚健康单因素分析的结论
    (二)护理群体亚健康相关性分析的结论
    (三)护理群体亚健康多因素分析的结论
五、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四、亚健康有什么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行为劝导的SOHO族健康管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D]. 张仕杰. 江南大学, 2021
  • [2]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艾灸信息可视化设计[D]. 梁晶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研究 ——以初中生亚健康现状解决策略为例[D]. 于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积极疏导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D]. 刘佳丽.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6]高校校园景观“园艺疗法”实证研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 何炙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十所中医药高校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亚健康校园干预初探[D]. 湛宇灿.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
  • [8]森林疗养对疲劳症状女性身心疗愈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D]. 张亚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员工亚健康甄别管理的实验研究[D]. 熊俊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2)
  • [10]护理群体亚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彭鲁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亚健康的表现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